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观后感400字

历史故事观后感400字

发布时间: 2020-11-19 19:47:39

㈠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200字左右

《中国历史故事》是我的启蒙书,是我“不说话的老师”,是它帮回助我打开了知答识的大门,是它让我知道了中国的悠久历史。
这本书的内容很吸引人,里面有许多历史故事,比如说:晏子相齐、风流才子司马相如、周武王伐纣等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谋,有的表现了友谊的珍贵,还有的是讲一些尔虞我诈的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女纺织家黄道婆》这个故事了。
黄道婆善良、好学、诚实的品格,让我钦佩。她家境贫穷,父母养不活她,就把她卖给别人当童养媳。黄道婆整天都要干活,还要被公婆打骂,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因为她的勇敢,她终于逃出了公婆家,到处去流浪。有一天,黄道婆偷偷地上了一条船,跟着船一起来到了海口市。她和当地居民一起学纺织。但她时刻不忘自己的家乡,过了三十多年,黄道婆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乌泥泾镇。她把自己学到的纺织技术传给了镇上的妇女,从而生产出了大批的“乌泥泾被”。当时,“乌泥泾被”闻名全国。
这个故事让我有很大的感触。从书中,我知道了黄道婆,了解了黄道婆为了家乡的发展,她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她真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㈡ 读中国历史故事有感

《中国历史故事》是我的启蒙书,是我“不说话的老师”,是它帮助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是它让我知道了中国的悠久历史.
这本书的内容很吸引人,里面有许多历史故事,比如说:晏子相齐、风流才子司马相如、周武王伐纣等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谋,有的表现了友谊的珍贵,还有的是讲一些尔虞我诈的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女纺织家黄道婆》这个故事了.
黄道婆善良、好学、诚实的品格,让我钦佩.她家境贫穷,父母养不活她,就把她卖给别人当童养媳.黄道婆整天都要干活,还要被公婆打骂,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因为她的勇敢,她终于逃出了公婆家,到处去流浪.有一天,黄道婆偷偷地上了一条船,跟着船一起来到了海口市.她和当地居民一起学纺织.但她时刻不忘自己的家乡,过了三十多年,黄道婆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乌泥泾镇.她把自己学到的纺织技术传给了镇上的妇女,从而生产出了大批的“乌泥泾被”.当时,“乌泥泾被”闻名全国.
这个故事让我有很大的感触.从书中,我知道了黄道婆,了解了黄道婆为了家乡的发展,她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她真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李老师点评:
小作者围绕《中国历史故事》中的一篇《女纺织家黄道婆》这个故事发表感想,对黄道婆这位历史人物进行了歌颂.感情真挚,行文流畅.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有一点不足之处在于,小作者就故事谈故事,视角不够开放.建议在写作之前,要静下心来,列好提纲.
国历史故事读后感
[ 2006-12-19 14:19:00 | By:Hmily ]
历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历史的意义便是在此了.然而,历史又是一个极不易说破的词.就算历史学家,触及历史的本源时也是相当谨慎的.那么现在我来说历史的意义,是不是属于寻找海市蜃楼的根基那种的无知行径呢?我想,历史都列为过往的陈迹余音了,当下的我们循迹辩音追索渐渐被流光掩盖的遗踪,从历史废墟的蛛丝马迹里探求当代的意义,可以说是不能被偏废.历史的车轮从来不为任何一个君王、一个党派,一个民族而停留过,一个君王有多么大的功绩,多么的文成武德;一个党派有何等优越的制度;一个民族有何等优良的血统,多么的文明灿烂,历史都是如公证的无私的,并没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庇护.因而不断思索历史的意义作为一个永久的命题和课题值得所有有知的人去探求与解决.
大唐盛世时魏征直谏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不说话,她的沉默正是她的价值.善于反思的人或民族在历史的兴亡更替当中领悟中兴的规则,使国家与民族以后的历史朝良性发展,避免使之步入危亡的境地,而纳入自我的掌握之中.大唐的开元盛世离不开对大隋炀帝的借鉴与批判的深入.历史的重演的特性似乎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持久地困扰并困惑着后来人.无数的史书历数当朝或前朝得失,一为记载一个国度的发生史,第二恐怕就是要为后来的执政者和人民留存一个参照的完整线索.有时历史正当被人所淡忘,聪明而执着的人跳出来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确横向比照中外历史以及对当国的纵线考察,发现历史居然有惊人的相似.
罗惯中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君不见,一个朝代的兴衰总是相互更替,盛世之后必是乱世,乱世久之必有大治.冥冥之中,切合着中国的阴阳学说.历史可以作为当政者的参考,然而也只能是参考而已.历史的车轮是不会停下的,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尽量吧!尽量延缓那天的到来……
当然历史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避免和借鉴,而我今天便是老生常谈地重复这样的论调,目的在于树立历史的这层意义在我们心中的标杆.从历史中找寻相关的意义,不论我们何种角度去看待历史,得出怎么样的结论,哪怕是肤浅甚至的错漏屡现的结论亦不能阻挡我们初衷.广视角多维度地去把握历史,应该也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责任所在吧?

㈢ 历史故事读后感,600字以下

1.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阅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后,我感觉到无比仇恨和对狼牙山五壮士的敬佩之情。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福才、胡德林这五位壮士是

因为要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而壮烈牺牲的。

五位壮士为了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新畏牺牲自己的精神,在文中, 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有色,体现出了班长马宝玉的态度之坚持,决定之果断。“紧跟”一词,也饱含了另外四位战士的决心。他们明知道那时班长马宝玉要把敌人引上绝路,不让敌人找到群众和连队主力。还是全身热血沸腾紧跟着班长。

在战士们纵身跳下悬崖时,依然想到的不是自己或是自己的亲人、家人,想到的而是自己祖国,喊着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种高尚的爱国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因为这是英雄的中国人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每当我想起他们抗日战争时期的辛苦艰难和奋不顾身,与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相比较,不由脸就红了。我们生活在这和平富裕的年代,不要我们去杀敌,只要我们能努力去学习

学习五壮士的不被打倒的精神,争做祖国有用的栋梁,为国争光。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读完《狼牙山五壮士》,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很多.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叙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弹尽粮绝,就要被敌人俘虏时,毅然跳崖,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
文中这样一个片断令我最感动:五壮士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昂首挺胸,迈开大步,相继跳下悬崖.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喊出了中国人的肺腑之声.多么伟大的五壮士啊!他们毫不畏惧,不怕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每当回想起五壮士惊人的壮举 我就感到非常惭愧.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就退却,有时甚至就放弃了.而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赴汤蹈火,为国捐躯.我遇到的这点困难与他们相比算得了什么 再说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今天我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那明天怎么去为祖国做贡献呢 我又怎么能对得起先烈们的英灵呢 我羞愧万分,不断地责备自己.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先队员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中华儿女的楷模;他们的英雄气概将浩气长存,他们的英勇事迹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不知不觉,我心中耸立起一座雄伟而庄严的丰碑,上面镌刻着狼牙山五壮士的名字: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让我们永远记住1941年秋日的这一天吧.狼牙山五壮士向我们展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将光照千秋

2.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读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我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感受。五壮士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自己的部队,跳崖身亡。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了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马宝玉、 胡德林、宋学义、葛振林和胡福才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部队撤退,毅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子弹没有了,他们就拿石头砸。在敌人的主力部队到来时,班长马宝玉用尽力气将最后一枚手榴弹投出去,顿时在敌人部队中央炸开了花。可日伪军发现了他们已经没有子弹,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到“捉活的,捉活的!” 马宝玉等人为了不让日伪军捉活的,宁死不屈,砸碎枪后壮烈跳崖。敌众我寡,他们从不在乎,仅五人却干掉了150多个敌人。他们永远是我们祖国的骄傲,民族的自豪。后来,狼牙山五壮士的牺牲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受到聂荣臻司令员的高度评价,他说:“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是呀,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是我们的榜样。
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太姥爷。他当时是德高望重的村长,然而,就在这时,鬼子的“大扫荡”开始了。他们抓住我太爷爷的衣领,问道:“死老头儿,八路藏哪儿?粮食藏哪儿?”太姥爷一摇头,好像根本没有怕他们的意思。这一摇头不要紧,可激怒了小鬼子,大声呵斥道:“说!不说就毙了你!”“哼!你们甭想从我嘴里知道任何东西!我不会告诉你们的!”太爷爷的语气中带着点愤怒,说。小鬼子气的跳起来,“活埋,活埋,我就不信他不说!”几个士兵把他拖到事先挖好的坑里,而太爷爷却始终不肯透露半点消息,任凭鬼子怎样折磨他。······土越积越多,太奶奶站在一旁看着干着急,不过她明白,太爷爷是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牺牲。这,值得······至今,我姥姥那里还留有一张发黄的证书:我太姥爷的烈士证书。
五壮士和我太姥爷一样,他们以大局为重,宁肯现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也要为中国共产党的利益着想。那种民族气节,牺牲精神让我难忘,也让我更加发愤图强!假如我是小小的房子,那我也要顶天立地,不怕风吹雨淋;假如我是一株小树苗,那我也要开花结果,成为成为国家的栋梁。我要从小事做起,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3.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狼牙山五壮士》是五年级上学期课文里的一篇文章。文章叙述了1941年秋,五位抗日英雄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的转移,毅然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子弹没有了,他们就用石头砸;敌人近在眼前了,为了尊严,他们毅然跳崖,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乐章。
今天,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再次重温这篇文章,深为勇士为了祖国、为了革命事业不怕困难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所深深地感动,联想到自己,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少先队员,在学习在遇到的困难所采取的态度,真的好愧疚!
记得有一次,我在做数学题的时候,遇到了一道难题,想了半天,仍想不出来,那时,夜已很深了,我懒着再去想它,于是,我便把这题空着,心想:反正明天老师会评讲,那时照老师说的抄进来不就得了?神不知,鬼不觉,轻松又省事。我为自己的小聪明尽沾沾自喜起来。但没想到,我正把自己推进了一个深渊,一个一旦掉进去就上不来的深渊!遇到困难,我总是这样一次又一次自圆其说,一次又一次地原谅自己。直到期末考的时候,我这个平时门门成绩100的学习委员,各门平均成绩才84分!甚至数学科才80分。那时,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定下心来,更不敢相信自己的小聪明尽如此不堪一击!这就是面对困难退缩的结局!
回想起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再看看五壮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敢于赴汤蹈火的精神,觉得自己的做法是多么不应该呀!无数革命先烈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如果今天,我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那明天怎么去为祖国做贡献呢?我又怎么能对得起先烈们的英灵呢?
今天,当我重温烈士的伟绩时,我只觉自己的无知与渺小,只觉得手中那只有几十页的书的分量是那样沉重,我羞愧万分!先烈们,你们放心吧,如今我已觉醒,我一定要以你们为榜样,接过你们的枪,不怕困难,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
点评:这是一篇读后感,小作者用那独特细腻的笔调,写出了自己在学习问题上的骄傲,通过与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对比,深感自己的无知与渺小;也从此认识到只有不怕困难,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才能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才能参加祖国的建设。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读完《狼牙山五壮士》,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很多.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叙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弹尽粮绝,就要被敌人俘虏时,毅然跳崖,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
文中这样一个片断令我最感动:五壮士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昂首挺胸,迈开大步,相继跳下悬崖.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喊出了中国人的肺腑之声.多么伟大的五壮士啊!他们毫不畏惧,不怕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每当回想起五壮士惊人的壮举 我就感到非常惭愧.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就退却,有时甚至就放弃了.而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赴汤蹈火,为国捐躯.我遇到的这点困难与他们相比算得了什么 再说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今天我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那明天怎么去为祖国做贡献呢 我又怎么能对得起先烈们的英灵呢 我羞愧万分,不断地责备自己.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先队员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中华儿女的楷模;他们的英雄气概将浩气长存,他们的英勇事迹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不知不觉,我心中耸立起一座雄伟而庄严的丰碑,上面镌刻着狼牙山五壮士的名字: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让我们永远记住1941年秋日的这一天吧.狼牙山五壮士向我们展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将光照千秋.

㈣ 读····(历史故事)有感

读《中外历史故事》有感

历史是一个个曲折蜿蜒的故事编织成的,而故事又围绕着一位位流芳百的伟人。他们用与众不同的行为在历史这本书上留下了醒目的一笔。难忘历史,难忘伟人!是他们在短暂的人生中印下了许多辉煌的足迹。
《中外历史故事》叙述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大开这本历史之书,一篇篇的传奇故事印入你的眼帘。那荡气回肠的文字、处变不惊的人物、波澜壮阔的场景,一定会让你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而诸葛亮七擒孟获正是这本历史故事书上的典型故事,也让我念念不忘。
诸葛亮七擒孟获讲述了文中诸葛亮凭借他的智谋把起义的孟获七擒七纵,使孟获不得心服口服。
读完文章后,我深有感触:
天地间最广阔的不是天空,不是大海,更不是沙漠,而是人的胸襟。
有宽广的胸襟是交友基础的条件,有了它就能结识一些友人,但想与朋友结下深厚的情感还得彼此以诚相待,将心比心。诸葛亮就是使用了这个方法。他七擒孟获,实际上擒的不是孟获的人,而是孟获的心!
回眸历史,展望现在,知心朋友千里难寻。而且人与人之间也缺少了信任,缺少了真诚。酒肉朋友也因此愈发多了出来。如今真是人人势力眼,只看衣服不看人。
天涯何处觅知音,我们要懂得珍惜朋友,用诚待朋友。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让我们用心底最真诚的呼唤去对待每一个朋友,每一个知心朋友。使他们知道,无论天涯海角,总会有一个朋友日日牵挂着你,想念着你。与你心连心,情跟情。

史 驿——读《江阴历史故事》有感
千古一地,留史一方。

江阴,古称暨阳,又称芙蓉城,历来因地处咽喉要冲而被看重,所谓“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江尾海头,对山锁江,虽无龙蟠之形,却有虎踞之势。于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多少存亡兴废之事、翻天覆地之人,带着滚滚历史尘嚣,在这里曾停驻片刻。

“地形千瓣合,天堑一江分”。江阴古邑,钟灵毓秀,文人墨客、忠良名臣显名于此的必不少。徐霞客远游八方,攀山探源、涉涧度壑;截木为杖、燃藤求光;访渔樵所不及,勘校地理古籍,撰写游记随笔。感于斯人,江阴得其痴意。缪荃孙避仕隐居,搜简集册,编刊校订,不甘困守学馆,惟愿图书长存,又编纂史略、收录方志。张之洞、端方待之以师礼,与王壬秋、张謇、赵尔巽齐名。感于斯人,江阴得其精诚。阎应元、陈明遇誓死守城八十一天,杀敌七万五千,刚烈死节,可敬可佩。感于斯人,江阴得其忠义。刘氏三杰,长兄治文,一代闯将;中兄修乐,开山宗师。感于斯人,江阴得其文采乐理。水存一段风韵,山横一世忠烈,江阴儿女们,在自己的家乡书写历史,让历史在江阴停驻。

“江阴天堑望无涯,废垒犹存散似沙”。江阴要塞,扼守江口,国家多事之秋,诸位卑阖天下的豪杰领袖、心怀九州的热血男儿,常有至江阴审势度形、寄情抒怀的。辛弃疾左迁闲职,壮志难伸,于是上奏《美芹十论》,谈兵用武,论道评政,亦一时之壮举;孙中山慨然离职,督办交通,南下一行,恰至暨阳,其丰采伟岸,其言辞恳切,其希冀殷深,当百代之美谈;陈毅按兵江阴,以退为进,同时视察教育、踏勘渡口,立马吟诗而去;谭震林指挥若定,率兵开辟锡虞抗日根据地,军民携手,抗击日寇。竖碑铭愿,修台纪情,这些在历史长河中光彩耀眼的人物,亲身拜访过延陵古邑,让历史在江阴停驻。

然文笔残峰、孔庙旧祠见证,江阴亦是数蒙兵灾、曾经血雨腥风之地。清末“剃发令”推行至江南,激起江阴人民义愤,于是驱清吏、囚县令。随后清军三十万奉命围城,弹丸之地,顿作瓦砾火场。城外清军伏尸遍野,城内百姓流血十里。屋倒梁倾,草木焉存。城破之日,自殉者的遗体填满水井、池潭。役毕,全城仅余五十三人。军阀混战时期,在江阴开战端十次,最惨烈不过“乙丑兵灾”,兵匪横行,草菅人命,枪林弹雨,壁尽洞穿,瓦尽震烈,老少相扶,哭号终日。死事之惨,华夏罕有。这是古城的不幸,但也是历史的洗礼。古木逢春树更荣,抚平了的创伤成为了深厚的积淀,成为了珍惜幸福、发愤图强的理由。

江阴,浑如一个历史的驿站,风尘劫数来来往往,留下无数题咏、公案、古迹供人凭吊,我辈过客,鉴史有怀,生为赤子,当尽心以报,因为历史也有可能因我们而在此停留

㈤ 长春历史故事读后感400字

光阴轮回,六十年沧桑巨变。共和国始终把握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民族复兴的航向,在岁月的时空中穿梭而行。今日之中国,政通人和,物阜民丰;今日之中国,活力迸射,一派生机;今日之中国,踔厉风发,砥砺前行。
历数辉煌成就,串连梦想荣光,我们发现一条“铁律”: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与其历史主动性的选择紧密相连。
近代中国给出了两大课题: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上下求索。各种主义和主张出场了,纷纷破灭了;各种政党和组织登台了,纷纷退出了;各种道路和方式探索了,纷纷碰壁了。20世纪初以来,为了实现两大历史任务,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改革开放。
俯仰60载,潮起钱江两岸,浙江儿女一路踏歌而来。在极富传奇色彩的“中国故事”中,浙江人民挥就了瑰丽华彩的一章。
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牵手。

㈥ 听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读什么有感400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读后感
在上个学期该放寒假的时候,杨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去了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借了书,这些书的名字就叫做《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老师拿了两种,一种写的是唐五代,另一种写的是隋唐。我拿的是唐五代。
我觉得《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套书非常好看。作者用巧妙的语言讲了许多历史,让历史不枯燥了,并且让我们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我看完了唐五代,就跟李子木换了书,看隋唐了。
隋唐给我的印象很深 。读完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多隋唐时的英雄,如:秦琼、尉迟恭、程咬金、李世民、房玄龄等······还让我知道了许多恶人,如:嫉妒心强的独孤后、狡猾奸诈的杨广······
让我印象很深的是《新年的突袭》这一篇。这个故事讲了:隋朝大军一直想渡过长江去攻打陈军,可是一直找不到时机。隋朝有一名大将叫做贺弼若。他趁着过年的时候,带着隋军悄悄地渡了江,去攻打陈军。虽然陈朝人听见有整军上马的声音,却懒得去查个究竟。就这样隋军就轻而易举得拿下了采石。
之后,杨广和杨素一起陷害了杨勇,使杨广当上了太子。到了五百零四年的时候,隋文帝(也就是杨坚)得了重病,不久后又得知杨勇是被陷害的,准备废掉杨广。杨广得知后就把文帝杀害了,杨广登上了王位。之后,人民们不满杨广的残暴,纷纷起义,最后杨广被令狐行达用他的丝巾把他杀死了。之后,李渊得到了王位建立了唐朝。
这本书非常好看,你一定要看哦!

㈦ 有关历史故事的书籍读后感

读雨花石有感
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领我去过雨花台。雨花台在我脑海里的印象是连绵起伏的群山,郁郁葱葱的树木,鲜嫩碧绿的草地,浓郁芳香的百花阳。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那座高太、雄伟、壮观的人物石雕,那时我有许多许多的事不懂,指着石雕问爸爸妈妈:“那位老爷爷是谁? 这位叔叔是谁? 还有那个小孩是谁?”爸爸妈妈说这些都是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啊’我眨巴着眼睛大的松树下,我拣了一块雨花石,殷红殷红的石头上还有着美丽的花纹,我爱不释手口爸爸说:“这殷红的雨花石是烈士们用鲜血染红的!\"当时我怎么也听不 这句话的含义,最近我 了《雨花台革命烈士故事》一书,书中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 得了许多许多。
在那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先辈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建立新中国,对疯狂的敌人迸行了英勇的斗争,他们不畏强暴,不怕牺牲, 雨花台烈士群雕上那一张张生疏的面孔,似乎和我慢慢地变得熟悉起来,我仿佛听见恽代英烈士身中数弹躺在血泊里还在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人民 放军方岁仃我仿佛看见郭凤韶烈士被捕后勇敢机智、坚贞不屈地和敌人作最后斗争的壮烈场面。不屈的女战士郭纲林~--~他们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此时,我小时候见过的雨花台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懂得扎什么都懂了,那一棵棵高大的松柏,就是烈士们的化身, 那殷红的雨花石里浸着千万个烈士们的鲜血,成千成万的烈士们去了,匆匆地去了,有的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 然而,烈士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勇于牺牲的精神,却时刻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

㈧ 读历史故事有感

2010年是中国伟人毛泽东诞辰117周年纪念日,在这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里,有关于这位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与世界进程的人物的作品纷纷出版,其中曾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北京工作的BBC资深记者菲利普·肖特写的《毛泽东传》引起我浓厚的阅读兴趣。

每一代人都是特定经验与偏见的俘虏,历史变成了不断被重新诠释的过程。试图理解真实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变得困难。如果你置身其中,你可能会被自己的直接经验所左右,而无法用更长远、客观的眼光观察现实;但如果当你出生时,惨痛的悲剧早已过去,你获得了新的观察视角,却又可能被一厢情愿的抽象、肤浅所左右。没有隐而未宣的资料,没有刺激人心的阴谋论,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距离感也使这本书获得了其最重要的特色——如何在世界范围内,用普遍性的意义来衡量毛泽东。

短短的20年间,毛泽东的故事仍不断被谈起。1980年代初,由于文革的伤痛,这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的声誉受到了影响,邓小平为他作出了七三开的评价。到了1990年代初时,他又重新获得了普遍的赞扬,日渐加深的市场化进程造就的社会不公,使很大一批公众忘记了历史的伤痕,而怀念起毛泽东时代更公平的岁月;而当毛泽东110周年的诞辰纪念日到来时,纪念毛泽东成为了一种全国性的仪式,人们对于一段遥远的、由信仰构成的历史充满情感。

西方描绘毛泽东的作品的普遍特色,却是中国的传记作品最为缺失的角度。菲利普·肖特的这本著作最吸引人之处在于避免了60年代大多数西方学者将毛过分浪漫化与神秘化的倾向,是典型的记者化作品,叙述生动、注重个性与历史画面的结合,外国人的角度使那些习以为常的材料焕发出生机。对于历史最有趣味的描述,绝非是将一切历史事件视作想当然的、必然发生的结论,而应采取一种向前看的姿态。设想你处于与历史人物相似的境地,面临各种选择的诱惑,并最终作出带有偶然性的结论。毛泽东绝非那种天生的伟大领袖,在1911年时,他对于中国充满不成熟的憧憬,18岁的湖南青年设想的中央政府是孙中山成为总统,康有为是总理,梁启超则是外交部长。一直到1920年,他仍不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也没有给他带来足够的冲击,他是依靠被列宁批判的考茨基而非正统的马克思获知社会主义的。一直到1935年的遵义会议,中国革命似乎都不一定由他领导,来自苏联的年轻海龟派王明、博古才前途无量。他始终未能赢得革命的中心莫斯科的信任,一直到1949年,斯大林都更倾向于蒋介石。而毛泽东对于美国的感情则在相当大时间内都如此炽热,1940年代延安的官方报纸对美国民主的赞美达到了巅峰,在抗战胜利后,他与周恩来都如此想去美国会见杜鲁门;而在某一段时间内,他如此地讨厌教条主义,他厌恶别人将马列主义变成金科玉律;对于共产党仅仅通过三年战争就战败了国民党,他自己都觉得吃惊,他原指望更长的时间……毛泽东的前半生比后半生更容易描述,因为资料更为充分,观点更为多元,而他的后半生尽管更富戏剧色彩,对此的记载却不得不千篇一律。与1949年前不同,私人的情感更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公众生活,绝对的权力则使他的任何行动都被放大出来。也因此,人们对于他的私人生活作出了更多的猜测,渴望在其中发现更多的历史课本无法言说的秘密与谋略。在世界性的领袖中,没有比他的后半生更难把握的题材。由于对普遍性歌功颂德的不信任与遭受的苦难,知识分子在描述毛泽东的后半生时,往往又滑向了另一个极端。对此,耶鲁大学的历史学家迈斯纳曾作出过著名的判断,即中国的主要工业能力、基础设施,都是毛时代所建立的,这一切都为邓小平的改革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基础。

过远与过近,都难以使人理解历史。老一代知识分子常常担心,对于文革岁月的遗忘,使年轻一代很可能重演错误。距离毛泽东逝世已经28个年头,伴随着越来越多私人记录的出现,那个时代的形象正在变得日益丰满起来。虽然对于这位在世界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的全方位研究仍未开始,但重要的是,我们研究的态度必须发生转变,新的作家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研究中的过分强烈的情感与道德因素。在这一点上,菲利普提供了某种示范。尽管,我在作品中常常迷失自己,也感受不到这本书的基本坐标与准则是什么,但是,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人物相对完整的成长过程与其历史背景,看到了一个人精神气质的转变过程。对于不理解毛泽东的新一代人来说,这本书至少值得一读。

㈨ 长城中国故事观后感 500字

长城,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今天,我们面对长城,是与古人对话,与长城精神对话。国歌的长期传唱,使长城在人们的心目中,升华为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和平,意志,勇气和力量是中华民族两千年文明史赋予长城这一伟大建筑的内涵。蜿蜒万里的长城鼓舞着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是继《望长城》之后中国人又一次将镜头对准长城所创作的纪录片。长城作为一座建筑,之所以拥有这如此历久弥新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它不仅展现着中国的建筑之美,更是见证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历史变迁,见证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国人将长城视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视为中国精神的代名词。纪录片通过板块化的叙述,透过长城背后的中华历史故事,向观众展现中国2000年历史的沧桑变化。例如在第一集《裂变》中,影片讲述了长城的诞生和长城早期的故事。在长城诞生的春秋战国时代,这些伟大的城墙,曾经在诸侯国之间构建秩序。但随着统一大军的脚步,列国之间的长城被陆续拆除,一个新的统一政权,即将开启大一统的帝国时代。在这一时期,长城,开启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全新格局。随着影片的发展。观众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长城内外,族群的迁徙自古而今不断的进行着。而长城,经历了千百年岁月的洗礼,见证了人类为避免战争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长城边的丝绸之路连接了长城内外的经济,更是促进了长城内外的文化交流。由此可见,长城拒绝征服,但从未拒绝交流。保卫和平,保护文明,保障交流是长城永恒的主题,也是长城精神的一种体现。
纪录片在表现其哲理性的同时,也注重其人文性和艺术性的表达。人,才是历史的主体。编导深深的抓住了这一点,利用了大量的人工搬演,再现了那段历史时期。周幽王,秦始皇,卫青,一个个历史形象在影片中用影像生动的表现出来。他们与长城有着不解之缘,而长城也见证了他们给历史留下的深刻印记。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是长城给后人留下的教训,而秦始皇时期,中国人民用汗血铸成的长城,又见证了中国人的意志,勇气和力量。梅景田、张宝田、吴立新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展现着长城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表达。他们的坚持,勇气感染着观众,使观众与长城有了更深的情感牵绊。无论是高清摄影机航拍下的长城,还是3D动画制作下的长城,展现的都不仅仅是长城的壮美,更是体现了伟大的长城精神。在具有艺术性的影像中,观众重新审视长城所经历的两千年文明史,终于发现一个古老而深刻的秘密,正是这道伟大的长城,造就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造就了经久不衰的长城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把长城内外各民族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中华民族自在的民族实体,并取得了大一统的格局。这种自在的民族实体在共同抵抗西方列强的压力下,形成了一个休戚与共的自觉的民族实体,长城,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长城,这道蔚为壮观的建筑奇迹,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与辛劳的成果。如今,现代中国人的智慧与情感,依然与古老而沧桑的长城紧密相连。古老长城的烽火台上,狼烟不再升起,曾经的鼓角争鸣,刀光剑影早已褪却,今天,蜿蜒在中国北方大地之上的长城,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而长城精神——和平,意志,勇气和力量,也必将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发展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力量。

㈩ 读《历史故事园下》有感500字

历史是不可能重复的,但历史又是一面镜子,这似乎是古往今来都承认的道理。在这部书所收集的故事中,我们不难找到一些有借鉴的东西;在一些优秀的历史人物身上,我们也可以找到某些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至今仍有一定教育意义。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还了解了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办事公平,执法严明,受到当地百姓称赞的好宰相狄仁杰;为世界医学界做出卓越贡献的明医李时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著名诗人李白、白居易;大贪官和砷;大发明家祖冲之;女皇帝武则天;发明了地动仪的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姜太公钓鱼;尧舜让位;大禹治水;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等等。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