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葫芦的故事读后感50字左右
A. 宝葫芦的秘密读书笔记20字
一个叫王葆的男孩,他钓鱼时候钓到了一个宝葫芦,从此他就不劳而获,最后醒来原来是一场梦
B. 宝葫芦的秘密观后感
“小葆,该起床了。”“让我再睡会儿嘛!”“快起床,上学要迟到了。“哦。”——真人动画片《宝葫芦的秘密》开播啦!
片中主人公王葆的妈妈出差了,家里只有爸爸、奶奶、妹妹和王葆本人。
一天,王葆放学回家后,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他梦见了:他自己拿着鱼杆,拎着水桶,来到了小河边。他把鱼杆架好后就躺下仰望着天空大喊:“我要做什么事情都不费力气!”这时,他的鱼竿动了一下,于是,他使劲力气把鱼杆拔起来。一看,鱼钩上挂着一只宝葫芦。这只万能的宝葫芦决定认王葆为它的主人。
从此以后,王葆就遇到了很多希奇古怪的事情。
其中有一件令我记忆犹新的是 :王葆将要数学考试了,他担心自己考不好,所以想让宝葫芦帮他,宝葫芦爽快地答应了。考试时,宝葫芦观察了许久,发现王葆的同学苏鸣凤的试卷做的最好,就使出魔法,把苏鸣凤试卷上的答案全部转移到了王葆的空白试卷上。可是宝葫芦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把试卷上的姓名也一起转移给了王葆。当王葆把试卷交给老师,老师看好后,立刻皱起了眉头,疑问道:“王葆这是你做的吗?”“是我做的。”“那怎么是苏鸣凤的名字。” 王葆一看,心虚地吓跑了。他跑向了小河边。这时,王葆对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的宝葫芦大吼:“我要把你分成两瓣。”一眨眼的工夫,宝葫芦真的变成了两块,里面空空如也。“啊!原来你是没脑子的。”王葆边说边把宝葫芦扔回了小河。
还有一件令我佩服的是:王葆马上要参加游泳比赛了。离开了王葆后的宝葫芦十分担心王葆能不能得第一名。然而,王葆因为上次作弊的事情发生后,他立志要靠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次游泳比赛中,王葆真的站上了领奖台,他获得了第一名。王葆拿着奖牌,跑到小河边,大声喊:“宝葫芦,我赢了!”“什么?”躲在一旁的宝葫芦发问,“你赢了?”“对,你没来帮我吗?”“没有。”“噢!是我自己赢回来的。”
王葆在欢呼声中笑醒了。醒来后,他慢慢回想梦中的一切,他明白了:想要在同学们面前出人头地,是很费劲的。这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换取的。
王葆明白了,我也明白了: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取得丰硕的收获。
C. 《宝葫芦的故事》读后感500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
你知道宝葫芦吗?那是一种你想要什么就来什么的宝贝。故事中的王葆从小就听妈妈讲宝葫芦,后来他做梦梦到钓上一个宝葫芦,过上了“要什么来什么,想什么有什么”的快乐生活。
但是好景不长,宝葫芦分不出指令的意思,例如上次象棋比赛,王葆为了赢,悄悄地对宝葫芦说:“吃车!吃象!宝葫芦糊里糊涂就把棋子喂到了王葆嘴里。还有一次他数学考试想作弊考一百分就委托宝葫芦帮忙,可它却等别人写完后搬了过来,受到了老师的训斥,一气之下他把宝葫芦扔到了湖里。
文中有一地方令我深爱启发:当王葆扔掉宝葫芦之后,他刻苦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成了校内数一数二的好学生。
虽然宝葫芦有无穷无尽的魔法,但它没有自己的想法,别人叫它做什么它就做什么,根本不理解这件事的目的。其实人身上也有“魔法“,那就是潜能,只是有些人不去挖掘它而已。( 苏州万达企业服务 - 万达文学 www.szwdzl.com )
文中有两句话使我终生难忘。王葆老师常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自己靠自己”;王葆爸爸常说“不要把小心眼放在做坏事上,要放在学习上,学习成绩肯定会提高。”
D.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
从正反两个角度分析,写明收获和感受即可。
E. 求宝葫芦的秘密的观后感
宝葫芦的秘密
王葆,孩子。宝葫芦,孩子。
这是一个孩子与孩子的故事。至少表面上是。
没有西方故事中的“交换”的理念。没有凡人与魔鬼的交易。有的是种种说教藏身而后的故事。是灌输多而启迪少的样板戏的与时俱进版。
两个孩子之间是主仆的关系。
虽然影片想表达的应该是一种人与精灵之间的朋友关系。但具体到影片中,反复出现的不断冲击我们的耳膜的却是这么一个词—主人。仆的身份则深深的隐在故事的背后。就像片中树林里似有似无的薄雾。
在矛盾激发后,抛弃与被抛弃发生了。那短短的几秒钟里宝葫芦被妖魔化了的形象展露出的是一种狰狞可憎的面目。在具像上,宝葫芦变成了妖魔的样子,而实质上体现的却是人类的恶性的爆发。人与其欲望实际就是一种主仆关系。
音乐缓和了,平静祥宁的钢琴在刻意的掩埋开口,就象在给故事内核中欲求不满的人性黑暗吸引力的狰狞原貌上盖上一层遮羞布。
宝葫芦是一个单纯的,没有欲望的,有着奇妙能力的,“没有脑子”(王葆语)的精灵。它有的只是忠。一种作为仆的对主人的忠。宝葫芦的能力跟奇妙。不过也不是能为所欲为的。也许,这是它能够一直保持单纯,保持善良的原因。不然,接触到那么多的人性的黑暗面,早就得堕入摸到了。
它只不断满足人类小孩的欲望。之前的故事中,王葆对它的各种抱怨,宝葫芦都没有放在心上(如果它有心的话)。宝葫芦只是奇怪,为什么它不断的满足小主人内心的欲望(虽然并没有由王葆宣之于口)得到的往往是主人的埋怨。但是宝葫芦仍然是快乐的,依然是单纯的。就算是被王葆抛弃之后,宝葫芦依然惦记着它的主人,或者应该说是曾经的主人。
当王葆用自己的能力赢得游泳比赛之后,回到了和宝葫芦初遇的湖边。他去,是为了证实是否真的是自己赢得了比赛。并不是为了寻回宝葫芦。毕竟作为一个孩子,他的欲望不是那么深刻。或者说,拍片的人们不希望塑造一个有着真实人性的孩子。或者说童话中孩子就是孩子,毕竟没有成人对满足无尽欲望的执著。最后的理解比较善良。
宝葫芦还是离开了,带着仆的身份离开。一时为奴终生为奴。明清以来国人的奴性在童话中也隐藏着。只是它隐藏的那么的深。应该说作者不会有意在写给纯洁的孩子们的童话中宣扬奴性。奈何,文化熏陶下,笔走之间,奴字如影随形。虽不至于满篇都是但偶尔还是露出了一丝马脚。
鲁迅说,中国人的历史就是做奴隶时期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期。
一个后进的孩子,一段奇遇,一个反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先是心想事成,而后乐极生悲。经过短暂的挣扎,突然开窍一般,抛弃了所有的陋习,真的鲤鱼跳龙门。如梦一般。绚丽但是不可信。
遥想西方浮士德的故事。思辨的德国人的故事。想有所收益,就需要付出代价。所谓与魔鬼的交易。只有出卖灵魂才能换来超凡的能力。体现的是一种等价交换的思想。最后并不是由作者给读者明示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是通过描画其情其景,给读者的思想留白,给人们思索的空间。由人们自己去分辨是非。作者自己并不充当先知或者救世主。
所以我认为,作为背负寓教于乐使命的片子,《宝葫芦的秘密》仍然不能脱离灌输多而启迪少的老路子,老轨道。
宝葫芦的秘密中,王葆在最失意的时候来到一个奇妙的地方。一个明显与现实场景不符合的地方。没有付出任何代价就得到了法力无边的宝葫芦。人想要什么,只管去要,不用付出什么实质上的代价。影片中,王葆和宝葫芦的主仆关系的确认是通过拉钩的传统形式达成的。王葆承诺保守宝葫芦的秘密就可以成为宝葫芦的主人。违反约定的话,需要付出代价的只有宝葫芦。而成为主人的王葆却不用付出任何代价。真是大大的不劳而获。
同样是东方人,日本人创作的机器猫的故事,也有着相似的模式。康夫有机器猫,王葆有宝葫芦。满足欲望都是假手他人。宝葫芦们和机器猫们扮演的是救世主般的角色,但他们的身份却趋向于是奴隶。可谓之东方特色?
西方的圣经中,人与神立约,负约的代价由享受到契约利益的人类付出。在世俗中,公民和国王可以坐下来平等的讨论彼此间的契约关系。有价交换的思想在西方很早就有了的。
比较世界两边的文学著作,可见对等的观念在西方普遍得到认同。在东方,人们的潜意识里就认同有主有次,有本有末的阶级体系。所以,自由,民主起于西方,而专制和等级观念则在东方根深蒂固。
也许是自己不再是孩子了,沾染了太多的俗气和污浊。一部本来很娱乐,很单纯的片子被我看成了上面那样。奈何,奈何……
看完本片是在07.10.14星期天。开始看的时候确实在10.12的周五。
学年论文就要在明天交初稿了。但是我依然没有彻底完成它。虽然花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在上学期期待变形金刚电影时就下了决策,在暑假就在构思,在十一黄金周假期的最后两天分块式的写作两天……
心,很是浮躁。腿,老是控制不住的想抖……苦笑……
郁闷压抑浮躁空虚的时候,需要发泄,需要放松。于是看电影,于是垒文字……但终究文章不成,胡言满篇。
F. 宝葫芦的秘密写读书笔记100字.
翻开书柜,正想看书的我突然看见了书柜的角落里有一本看似熟悉的书,我打开了它,原来是我最喜欢的书——《宝葫芦的秘密》。盯着这本书,让我的脑海里再次放映着书中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书中的主人公小男孩王葆,是个淘气可爱的孩子,他最喜欢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不知不觉迷上了这个神奇的宝葫芦,总是幻想自己也拥有一个。一天,他和同学闹了别扭,生气的回到家中。但却迷迷糊糊的睡着了。梦中,他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宝葫芦,从此想要什么有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例如他饿了,宝葫芦就会给他“变”出各种各样的食物;他想要一个飞机模型,面前就会立刻出现一个精美的飞机模型;他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宝葫芦会帮他变出一张正确的卷子……
可宝葫芦的出现也给王葆带来了灾难,宝葫芦帮他偷了同学的书,还把别人的试卷变成了王葆的名字,下象棋时,把“马”塞进他嘴里让他吃……这时的王葆明白了,宝葫芦不会给自己带来幸福和快乐的,而是无聊和苦恼。
读了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也知道了:世界上没有捷径,做任何事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我们不能像文中的王葆一样懒惰,什么东西都想要现成的,从来不想自己动手。伸出你们的双手,抛开懒惰与依赖,用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
G.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 200字左右
宝葫芦在我心中是一种能带给我们幸福的宝贝,我多么想要一个宝葫芦。可是在这回本书答中它却在一次数学考试时害了他的主人——王葆。这样,我开始讨厌宝葫芦了。
这本书反映了青少年不劳而获的想法。一次,王葆在钓鱼时意外地钓到了一只万能的宝葫芦,从此,他就高枕无忧,让宝葫芦代他学习、写作业、做模型、考试……让同学们刮目相看,王葆更是整天乐滋滋的。可是宝葫芦渐渐让王葆有了一种依赖性。宝葫芦不但没有帮助王葆,反而让他学会了偷懒、学会了说谎。终于在一次数学考试时,宝葫芦使用魔法时不仅把苏鸣凤试卷上的答案全部转移到了王葆的空白试卷上,而且把试卷上的姓名也一起转移给了王葆,这让王葆受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和同学们的嘲笑。幸好这只是一场梦!
有些人认为王葆把宝葫芦丢掉是对的,而我认为王葆应该把宝葫芦的错误告诉它,而不该向它大吵大闹。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一个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应该做爱劳动、爱学习、不偷懒、不说谎的好孩子。王葆明白了,我也明白了: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收获丰收的果实!
H. 宝葫芦的秘密故事第二十三章主要写了什么,读后感是什么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是一篇童话故事,选自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的其中一个小部分。本文讲述了宝葫芦的主人王葆在得到宝葫芦之前,如何经常听奶奶讲许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得到宝葫芦的人都“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幸福极了”,于是王葆开始联系到自己,非常希望自己也有这么一个宝葫芦,为自己排忧解难,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作品介绍:
《宝葫芦的秘密》是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1906—1985)1958年创作的童话。其故事情节为:王葆幻想得到一个宝葫芦,可以不费力气得到一切。一天他的愿望实现了,心里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和同学下棋想吃掉对方棋子,棋子马上就飞到他嘴里……他的宝贝不但没给他带来幸福反而带来痛苦,他毅然把这个宝贝抛弃,轰的一声后,原来这却是自己做的梦。他从此改正了缺点,认真学习,做一个好学生。
《宝葫芦的秘密》告诉我们:凡事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才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不劳而获是可耻的。
作者介绍:
张天翼(1906—1985),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积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他的儿童文学作品想象丰富,寓教育意义于生动的故事中。
主要作品:《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
我会写:
介:jiè 介绍 推介 中介
绍:shào 绍兴 介绍 介绍人
妖:yāo 妖化 妖艳 妖媚
矩:jǔ 规矩 矩形 矩阵 矩尺
乖:guāi 乖巧 乖乖 乖戾
撵:niǎn 撵走 撵人 撵出
滚:tàng 滚烫 烫伤 烫手
溜:liù 溜嗓子 溜缝儿
丫:yā 丫头 丫鬟 枝丫
拽:zhuài 拉拽 拽动 生拉硬拽
福:fú 福气 享福 福禄寿
舔:tiǎn 舔唇 舔盘子 舔犊情深
葵:kuí 葵花 秋葵 向日葵
瘦:shòu 瘦弱 消瘦 瘦小 骨瘦如柴
罢:bà 罢休 罢工 罢免
多音字:
冲:chòng(冲劲儿) chōng(冲锋)
假:jiǎ(假如) jià(暑假)
溜:liū (溜冰)(溜走) liù(一溜烟)(水溜)
近义词:
规矩——规则 让步——退让
联系——联想 幻想——梦想
每逢——每当 幸福——美满
假如——假设 希望——盼望
立刻——马上 要求——请求
劈面——迎面 闹翻——翻脸
声明——申明 平平常常——普普通通
反义词:
得到——失去 幸福——痛苦
I.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50字
今天我读了《宝葫芦的秘密》,它的作者是张天翼,这是一本适合我们青少年阅读的中国名着。它带我们展开幻想的翅膀,进入神奇的世界。
《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讲述了:有一个叫王葆的孩子,他很爱幻想,也非常喜欢听奶奶讲故事,奶奶总是给他讲《宝葫芦》这个故事。他和同学争吵的时候,就希望得到宝葫芦。在一次钓鱼时,很幸运钓到宝葫芦。他让宝葫芦帮他游泳、钓鱼、做模型、看电影……他逐渐把宝葫芦当成是一种依赖。
放学之后,王葆去河边钓鱼。他没有钓到鱼,结果就让宝葫芦帮他变出了一桶鱼。这时,郑小登正好来了,王葆说这些鱼是他钓上来的,结果,自己脸上直发热,因为,这是宝葫芦用魔法变出来的。可是,宝葫芦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帮他,一次数学考试,宝葫芦不仅把苏鸣凤的答案转移到王葆的试卷上,还把苏鸣凤的名字也转移到王葆的试卷上,害得王葆被老师骂了一顿。在今后的日子,王葆发现宝葫芦只会盲目地帮他实现愿望。在一次游泳锦标赛上,他最终决定放弃宝葫芦,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拿下“游泳锦标赛”的冠军。
从《宝葫芦的秘密》这个故事里,我明白了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我们不能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我们必须用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梦想、实现愿望。
2、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400字
宝葫芦在我心中是一种能带给我们幸福的宝贝,我多么想要一个宝葫芦。可是在这本书中它却在一次数学考试时害了他的主人——王葆。这样,我开始讨厌宝葫芦了。
这本书反映了青少年不劳而获的想法。一次,王葆在钓鱼时意外地钓到了一只万能的宝葫芦,从此,他就高枕无忧,让宝葫芦代他学习、写作业、做模型、考试……让同学们刮目相看,王葆更是整天乐滋滋的。可是宝葫芦渐渐让王葆有了一种依赖性。宝葫芦不但没有帮助王葆,反而让他学会了偷懒、学会了说谎。终于在一次数学考试时,宝葫芦使用魔法时不仅把苏鸣凤试卷上的答案全部转移到了王葆的空白试卷上,而且把试卷上的姓名也一起转移给了王葆,这让王葆受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和同学们的嘲笑。幸好这只是一场梦!
有些人认为王葆把宝葫芦丢掉是对的,而我认为王葆应该把宝葫芦的错误告诉它,而不该向它大吵大闹。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一个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应该做爱劳动、爱学习、不偷懒、不说谎的好孩子。王葆明白了,我也明白了: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收获丰收的果实!
3、《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400字
你知道宝葫芦吗?那是一种你想要什么就来什么的宝贝。故事中的王葆从小就听妈妈讲宝葫芦,后来他做梦梦到钓上一个宝葫芦,过上了“要什么来什么,想什么有什么”的快乐生活。
但是好景不长,宝葫芦分不出指令的意思,例如上次象棋比赛,王葆为了赢,悄悄地对宝葫芦说:“吃车!吃象!宝葫芦糊里糊涂就把棋子喂到了王葆嘴里。还有一次他数学考试想作弊考一百分就委托宝葫芦帮忙,可它却等别人写完后搬了过来,受到了老师的训斥,一气之下他把宝葫芦扔到了湖里。
文中有一地方令我深爱启发:当王葆扔掉宝葫芦之后,他刻苦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成了校内数一数二的好学生。
虽然宝葫芦有无穷无尽的魔法,但它没有自己的想法,别人叫它做什么它就做什么,根本不理解这件事的目的。其实人身上也有“魔法“,那就是潜能,只是有些人不去挖掘它而已。
文中有两句话使我终生难忘。王葆老师常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自己靠自己”;王葆爸爸常说“不要把小心眼放在做坏事上,要放在学习上,学习成绩肯定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