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散文写出了历史故事

散文写出了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1-20 17:31:25

❶ 散文的发展历史

1、先秦

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先秦散文是我国古典散文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指的是后殷商到战国末年这一段时期的散文。以目前的文献资料看来,我国最早的“书面文学”应该起于商朝的甲骨卜辞及铜器铭文,它们包括了韵文和散文的记载,这就是散文的起源。

接着在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社会文化变迁,提供给散文一个很好的孕育、发展环境,使散文迈向中国古典散文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2、两汉

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

3、唐宋

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4、明代

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5、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6、近现代

指与诗歌、小说、戏剧等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

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

(1)散文写出了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相关名家:

1、欧阳修

欧阳修不仅是古文家,就是在诗、词、赋及四六骈文方面,也是一代名手。加上他在政治界、学术界都有崇高的地位,乐语音指导青年,奖励后进,于是成为文坛的盟主。

还有他的朋友尹洙、梅尧臣、苏舜钦的往来切磋,门下士曾巩、王安石、苏轼兄弟等人的相互推动,使古文的提倡形成了一股强而有力的风潮,而达到较韩、柳时代更成熟、更普遍的成就。

2、曾巩

曾巩,字子固,江西南丰人。三十九岁登进士,官至中书舍人。曾巩被称为桐城派古文的宗师,为文极重义法的严谨,全篇的布局必求层次分明,使人一目了然而有规矩可循。

作品内容与欧公明道的取向相同,曾氏的代表作有《读贾谊传》、《唐论》、《书魏郑公传》、《墨池记》,其中《书魏郑公传》,前人誉此篇为曾文第一,并比之为古之立言。

3、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江西临川人,二十二岁中进士。神宗时为相,积极推行青苗、水利、均输、保甲等新法。然所用非人,新法失败。变法失败后,卜居金陵蒋山,以诗酒为生,自号半山老人。

著有《临川集》。介甫之文,充满法家思想的功利主义,处处表现经国济世的政治主张,所以他的文论可与司马光并称政治家的文论,不过前者稍近于道学家,后者则为纯粹的古文家,因之为文也更重实用。

4、苏洵

苏洵,字明允,四川眉山人。曾多年闭门读书学文,嘉祐年间,携其子轼、辙游京师,以文献欧阳修受到赞许,遂有文名。任过校书郎一类小官,著有《嘉祐集》。

苏洵之文,得力于《国策》、《史记》、《庄子》、《韩非》。虽为欧公所识拔,但体制殊异,其笔力则较二子为坚劲,故谢枋得说他“有法度、有气力、有精神、有光焰,严谨而华汤者也。”

5、苏试

苏试,字子瞻,号东坡。他主要活动在仁宗、神宗、哲宗三个时期,他可谓才气纵横,行文飘逸清新,挥洒自如,传世的诗有四千多首,辞赋三百多阕,散文三百余篇。

❷ 短篇小说,优美散文,历史故事的读后感

莫泊桑所写的小说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性的冷漠、刻薄,社会思想的不成熟、不公平,对底层劳动人民的蔑视剖析,反映了当时人虚荣骄傲的人性弱点,从中让我们得到了这些启示。
在读《西蒙的爸爸》时,我深刻的感到当时人封建思想的浓重,西蒙虽是个小孩可却承受了外界对他“强大”的压力——说他没有爸爸,小小的身躯哪经受的住那样唾沫星子的狂轰乱炸,他的心渐渐扭曲让他有了跳河的想,也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名身材高的工人菲利普来到了他的身边,给他了力量并答应做他的爸爸,这让西蒙的脸上又重回了往常微笑。这篇文章让我深刻了解当时西蒙母亲与西蒙两人在当时的镇上受尽别人的冷嘲热讽,受尽别人白眼那种痛苦而又挣扎的心情,西蒙在学校又受尽同学嘲笑,被同学殴打,只因为他没有爸爸。就算一个父亲去世的孩子在西蒙面前也得意洋洋的说;”我的爸爸在墓地里”。这一句句的生硬的话语把西蒙的心深深刺痛了,可世上也有善良的人——菲利普,他让这个小家庭摆脱厄运的缠绕,让他们的脸上重回快乐。
当今的社会我想与莫泊桑笔下的社会也差不多吧!也有欺凌弱小、专横跋扈之人,也有富有爱心体谅他人的人。在去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后,民众自发的捐款捐物活动接连不断,这一次重大地震把我们中国人的心紧紧的连在了一起,让我们看到患难见真情,团结让我成为可以抵御一切困难的万里长城。
真善美是世界上永恒不变的美德,莫泊桑所写的每一篇都没离开过它,他希望世界上的人都有美好的品德。
在我们所学过的《项链》中,描绘的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人——玛蒂尔德。女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她有了华丽的衣服后又想要珠宝首饰来引人注目。当时也就是这样的社会,社会中的女人只要凭相貌就能找个好人家一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她们的资本就是长相,可玛蒂尔德是个例外。莫泊桑花了很大的篇幅写玛蒂尔德为了能在宴会上吸引众人的眼球,在宴会之前精心的打扮,她对赞扬的渴望,对进入上流社会的向往,都是为了与后文玛蒂尔德丢了项链之后一改以往性格,变得勤劳、善良、节俭、朴素形成强烈的对比,并提出个人观点赞扬玛蒂尔德敢于承担、坚毅的品格,对她以前总有不切实际的想法表示否定。从玛蒂尔德这个小人物映射出当时社会风气的堕落,人们只是寻求物质上的满足而在精神上去是低下的。
读了莫泊桑的文章让我更认真的审视自己和这个社会,去掉人性的贪念,虽然这很难,但去掉一点去掉一点,这个社会会变得更加和谐。

❸ 关于历史的散文

1.陈所巨《烟雨桃花潭》
[选段:他是那样的认真,那样地感恩,那样地脚踏实地地感受着真实的人间烟火。所以他才真实地体味了桃花潭和汪伦对于他的比桃花潭水更深的真情。我总以为,青年李白与老年李白是迥然有异的两个人,就像迥然有异的石头和水。岁月太能改变一个人,而且是从外到里深刻的改变。有谁能风流倜傥一辈子?]

2.高鹏 《与历史亲近的时刻 》
[选段:我知道,我正在亲近天安门,正在亲近一部浩浩渺渺的中国历史。刮过几个世纪的朔风,羌鼓依然隐隐可闻:幡旗猎猎,狼烟四起,马蹄沓沓,滚过了秦关汉堞,驮来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弯弓射雕,射向大漠渺渺,雕落之处,便隆起了一座巍峨大都,便腾飞了大漠龙蛇。又过了几世纪,凤阳布衣,揭竿再起,披甲穿铠,轰隆隆哗啦啦烧坍了百里流金的故都,凤凰火中涅盘再生,重又垒造了个威凛凛加四海、剽悍悍震天下的北平之都。历史真是太沉甸,行云流水只瞬间,青史蜗喘却千年。 ]

3.周国平《孔子的洒脱》
[选段: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 为某方面的专门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说他没出息, 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 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

4.黄安详《生命中的土地》
[选段:又一个“不知东方之既白”的夜晚,我们与东坡相会于书卷中,倾情地阅读着这块永远读不完、读不透的土地。东坡之于苏轼,就如南阳之于孔明、成都之于杜甫、岳麓之于朱熹、桐城之于姚鼐……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吟诵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一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东坡与苏轼一起最终成为了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 ]

5.林语堂《东坡居士》
[选段: 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救儿会向富人捐钱,请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古某掌管此钱,安国寺一个和尚当会计,主管账目。这些人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妇,她们若应允养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衣裳。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 ]

6.黄秋耘《行吟阁遐想》
[选段: 且说我那天来到了行吟阁畔,东湖两岸,积雪茫茫,素裹红装,江山如画,四顾无人,万籁俱寂,连几里外水鸟振翅的声音都听得到。我参观过屈原纪念馆之后,又在矗立湖滨的屈原像前凭吊一番。我仿佛看到这位项上挂着花环、腰间佩着长剑、足下穿着芒鞋的古代诗人,披发伫立,蹙额低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我又仿佛看到穿着破旧的长袍、飘拂着长髯、背着双手的闻一多先生,昂首仰天,血脉偾张,作狮子吼:“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想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后来这两个形象就合而为一,何者是屈原,何者为闻先生,我都分不清楚了。]

7.朱增泉《文赤壁》

[选段: 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

8.沈红《湿湿的想念》
[选段: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玩水,走出大山,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沃,水边形成的理想。〕

9.胡弦《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
[选段: 少数的石头这见证过更久远的历史。这里是古代名将韩信、梁红玉的出生地。韩世忠、梁红玉曾驻兵于此与金兵对峙。金戈铁马的杂沓之声,给这座古镇平添了许多铁血内涵和坚硬的元素。
征铎、霜迹、黄河淮河运河的涛声、深巷卖花声、酒旗招展声、吆喝声、吴楚燕晋各地的方言……在巷子的随便哪个地方静静站一站,都会有亦真亦幻之感,过去的时光和现在的时光交融在一起,历史深远的回声悠悠传来。无数风景在回声中浮现,无数人间烟火、歌舞升平和繁华豪奢依稀可见。〕

10.祝勇《泰州·桃花扇》
[选段: 泰州在宋明两季,迎来它的全盛期。 徐一清先生在《泰州赋》中描述泰州:“泰州江北水乡地,有异江南。其间大河开阔,风帆远近;港汊曲折,芦荡幽深。城皆环河,村必抱水。……万篙齐举,千舟竞发……麦风秧雨,此唱彼和……”在沧海、河流、风帆、芦苇之间,穿插着城垣、桥涵、街衢、老屋、鹅鸭、藕菱、清风、明月、玉箫、优伶……最常见的当然是贫家的女子,像秋冬两季的薄雪,清新彻骨中,透着一种无法描述的温存,保佑自己的家园。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梦境,充满水、植物与诗歌的芳香,以及人间烟火的迷人气息。

然而,这两个繁花似锦的朝代,不约而同地在血腥鏖战中告终。来自北方的两股势力先后席卷了南方的江山,轻灵秀逸的南方,无法与金戈铁马的北方对峙和抗衡,在这样的较量中,南方宛如所有的艺术品一样变成易碎品,被突如其来的马蹄毫不迟疑地踏碎,变成血泊里的粉末与残片。在“快乐”一词中,“乐”表明感受,而“快”,则是一种时间上的限定,它注明了欢乐的时间段落——对于它所有的时间承诺都是谎言。上帝通过严格的限制,实现对欢乐的定量分配。南方这种周期性的劫难,不知是否使人们意识到,在享乐与苦难之间,始终存在着一条隐约的线索?难道毁灭的咒语永远尾随在快乐之后,而极乐世界的尽头,必然是死亡的深谷?〕

❹ 写景散文中含有历史故事有什么作用

升华景物情感,增加内涵,用历史典故来表达作者思想

❺ 写历史抒情散文的要领以及好的开头,结尾,故事,结构...

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赵新建《荷塘月色》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写散文技巧: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即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 只要弄清这些,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写,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过于拘谨地学习,其他文体理论知识和写作基础理论都会讲到。 散文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两种。下面将两种散文的模式列出,供初学者和高等教育应试者选择使用 历史抒情散文模式【开头】 ①叙述自己与历史的关系。②议论历史和自己。 【中间】 ①描写历史,分出层次,细致动人。②发挥联想。 【结尾】 感慨

❻ 关于历史的故事文章

三顾茅庐: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刘备、关羽、张飞自桃园结义后,虽整天东奔西跑,但因缺少谋士,总觉得恢复汉朝天下无望。后来得徐庶帮助,连打胜仗。徐庶为救母无奈去了曹营。临走推荐了诸葛亮。
一日,刘备带关羽、张飞来到隆中卧龙冈,想请诸葛亮出山。小僮说:"先生今早出去了。"刘备让僮子转告先生说他来访,然后拉马闷闷不乐地回去了。又过了数日,刘备控得诸葛亮已回家,便同关、张二次来访。僮子说:"先生正在草堂看书。"刘备求见后得知不是诸葛亮,而是其弟诸葛钧。于是留下一封信,表达敬慕之情。兄弟三人又冒雪回去了。
回到新野不久,刘备想再次去请诸葛亮。关羽劝说:"可能诸葛亮没本事,怕见我们。张飞则说:你们别去了,我用绳子捆来。刘备忙讲了当年文王访姜子牙的故事。兄弟三人又第三次来到卧龙冈。他们一到,小僮忙说:"先生在睡觉。"刘备一直等到诸葛亮睡醒后更衣相见。刘备不辞劳苦,三顾顾庐,终于请出诸葛亮出山辅佐,共图大业。

入木三分的故事:

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笔力深入木板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

这个成语来源于唐.张怀瑶《书断》,晋帝祭北郊,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的书法,可以称得上冠绝古今,他的字秀丽中透着苍劲,柔和中带着刚强,后代的许多书法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的。所以,学习书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范本。现今在他留下来的书帖中最著名的有《兰亭集序》、《黄庭经》等。

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摹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在练习书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据说他很爱鹅,平时常常望着在河里戏水的鹅发呆,后来竟然从鹅的动作中领悟出运笔的原理,而对他的书法技艺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个道观去玩,看到一群鹅非常可爱,便要求道士卖给他。观里的道士早就钦慕他的书法,便请他写部《黄庭经》作为交换。王羲之实在太喜欢那些鹅了,便同意了。于是王羲之给观里写了部《黄庭经》,道士便把那些鹅都送给了他。

还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四面楚歌的故事: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因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一步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❼ 散文是怎样的来历

(一)散文的古今概况:

1.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另说,司马相如,枚乘,贾谊,淮南小山。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3)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2.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二)散文的分类:

现代散文定义,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朱德的《母亲的回忆》。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4)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1.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维:哲理散文因为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质,构成了本体的象征表达。它摒弃的是浅薄,而是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我们从象征中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由心灵的平静转到灵魂的震颤,超越一般情感反应而居于精神的顶端。2.哲理散文的联想思维:由于哲理散文是个立体的、综合的思维体系,经过联想,文章拥有更丰富的内涵,不至于显得单薄,把自然、社会、人生多个角度进行了融合。3.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维:哲理散文在本质意义上是思想表达对情感的一种依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理解的结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满了审美情感液汁的思想。从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间去读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义。这就是哲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

(三)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⑵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❽ 中国古代著名散文有哪些

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就大体情况而言,历史散文主要是叙事的,诸子散文主要是说理的。历史散文有《春秋》《左传》《战国策》《国语》等。《春秋》是孔子编订的战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记叙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这242年间的各国大事,孔子还按照他自己的观点对那些事件作了一些评断,选择了他认为恰当的字来暗寓褒贬之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微言大义”。《左传》仿照其体例,顺着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12个鲁国君主的序次进行记载,全书30卷,详细记叙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外交、社会事件以及某些代表人物的活动。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创造了多样的精密的篇章结构和富有魅力的文学语言,生动描绘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尤其擅长以委曲尽致的笔调来写复杂的战争事件。如写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肴阝之战、晋楚必阝之战,均是情节紧张而极富戏剧性,成为后世叙事散文的典范。《战国策》亦称《国策》,传为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经刘向整理,编为33篇。主要记叙了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间有传记、故事、论辩、书信,反映了当时各国间尖锐而复杂的政治斗争,是先秦继《春秋》《左传》之后又一部著名历史散文。在艺术创作上,较之《左传》又有发展,常在复杂的政治事件中生动描绘人物言行,刻画出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写出不少情节曲折的故事。如《冯谖客孟尝君》《荆轲入秦》《触詟说赵太后》、《苏秦始将连横》等均为脍炙为口的名篇。此书尤重语言艺术,大量运用了夸张、比喻。排比等艺术手法,并杂以寓言故事,呈现出一种“敷张扬厉”“辩丽恣肆”的鲜明特色。《国语》共21卷,据说为左丘明所作。这部书有重点地记叙了各国历史中若干事件。文字朴实平易,特点在长于记言,同时也善于描写人物神态。 诸子散文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期是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作品中,《论语》是语录体,《老子》多用韵,它们都词约义丰,《墨子》开始向组织结构严密的论说文形式发展。二期是战国中叶,主要作品有《孟子》、《庄子》,它们的文辞比前一个时期繁富,说理也畅达。三期是战国末期,主要作品有《荀子》、《韩非子》等。诸子散文中有代表性的文章均逻辑谨严,分析深入、文辞绚丽,达到了很高成就。诸子散文中有些文字一是以表现人物性格、描写人物行为见长,使人读了如见其人的音容笑貌。《论语》《孟子》中这类文字较多,《墨子》里的《公输》也属这类。如《论语》里写孔子门徒子路,写出了他的直率、鲁莽、刚烈的性格;写颜渊写出了他沉默好学和安贫乐道。《论语》中形象性地句子也很多,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二是多采用含义深刻的寓言故事形象地阐明理论。《庄子》在这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庄子》中有所谓“寓言”“重言”“卮言”。庄周认为世人都“沉浊”,不可以“庄语”,故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的“寓言”“重言”来表达他的思想。寓言包括一些神话式的幻想故事和通常说的寓言;重言是引证一些历史故事和古人的话;卮言是抽象的理论。《庄子》艺术上的成就首先在于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如《逍遥游》开头写“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它一开头就说天地的广大,写鲲鹏的任意变化遨游。写出了一个十分开阔的意境。在艺术上,后世许多诗人和散文家都爱学习《庄子》的风格和技巧。它那些想象丰富的寓言和重言给后世文学家无穷启发。三是重在抽象分析。同时也富有文采,如《荀子》《韩非子》。《荀子》中的《劝学》《天论》《性恶》善以说理见长,议论风生,沉着浑厚;《韩非子》中的《五蠹》《孤愤》《说难》均风格峻峭犀利,论理精细周密。它们都给后世散文以重要影响。

❾ 你一定读过很多的历史故事吧!请回忆一下,将历史故事写成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

这个就是讲历史故事,你选一个自己熟悉的,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再写成文字,只要情节完整、语句流畅、

❿ 有哪些历史底蕴比较厚重的散文随笔集

我觉得历史底蕴比较厚重的散文随笔集可以看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百期精华,系列散文集,这个散文集是由散文海外版编辑部选编的,里面收录了很多知名作家的散文集,非常的好看。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