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国王的故事
『壹』 关于所罗门王智慧的故事
根据一位学者的研究,传说中以智慧和公平著称的所罗门王,有一个我们更为熟悉的尊称———埃及法老。他那流传千古的宝藏,很有可能来自于盗墓者。
两场古代官司
在遥远的古代,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同一地区,发生过两场官司。不过,一场发生在传说里,却名垂千古,一场发生在现实中,却默默无闻。
传说中,两个妇人带着一个婴儿来到国王面前,都声称自己是孩子的母亲,众人难以分辨。国王想了想,说:“那就把孩子劈成两半吧!”一个妇人点头答应,另一个则哭着说:“我不要孩子了!”国王马上宣布:“她才是真正的母亲!”
这位君主就是古犹太国的所罗门王。他以智慧和公正闻名于世,即使到现在,英国国王的加冕典礼上,还要伴以歌颂所罗门王的合唱。
与此同时,所罗门的近邻———古埃及王国发生了一场真实的官司。
古埃及王国分成上、下两部分,两者在联合王国的外衣下,始终明争暗斗。当时的法老定都在下埃及,在塞桑克一世执政时期,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盗墓案。上埃及历代法老的墓地———国王谷,有十个前朝王陵被盗挖,尸体身上的金箔、手里的珠宝、墓中的随葬品,甚至连石棺都不翼而飞。
国王谷的主管和上埃及首都的市长受到审问,尽管有证据显示他们非常可疑,可最后罪名却被推到不知名的“小偷”身上。
盗墓囤积来宝藏
现代考古学发现,这种盗墓活动愈演愈烈,几十个法老墓被洗劫一空。奇怪的是,盗墓者们却绕过了塞桑克一世的两位直系祖先陵墓。而且一些赃物,居然在这位法老的陵墓中冒了出来,这只是巧合吗?还是说明那些盗墓行为,根本就是下埃及法老指示的?显然,后者的可能性较大。
两场古代官司,涉及到两位国王,一位是英明睿智,一位是出奇贪财,可是,一位新派考古学家拉尔夫·伊利斯却说:他们其实就是同一个人———所罗门王。
在故事里,所罗门王建立了强大而富有的国家,囤积大量金银珠宝,这就是“所罗门王宝藏”。后来,宝藏所在地成为千古之谜,给后代的小说和电影提供了绝佳素材。
很多学者认为,那只不过是神话而已。但根据拉尔夫的研究,如果把所罗门王和埃及法老看成一个人,确切地说,是古埃及和犹太联合王国的国王,那么,关于所罗门王如何强大、富裕的传说,就变成了真实的历史。
“所罗门王宝藏”里的金银财宝,很多可能都来自于盗墓,但是,它们很快被挥霍殆尽,残余的一些也被后来的侵略者抢走。宝藏,就跟它的拥有者一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考古风暴惊世骇俗
这种“耸人听闻”的观点,出自《所罗门,示巴女王之鹰》,这是“拉尔夫考古风暴系列”的第五部。作者拉尔夫·伊利斯遍访各大洲的考古现场,查阅了大量最艰涩的历史文献并得出了自己自成体系的独特结论,几乎全盘改写了作为西方文化基础的宗教历史。
国内宗教考古学方面的专家评论道:“作者以其丰富的神学、埃及学、犹太学、考古学、语言学和天文学知识,对《圣经》等西方历史事件做出了大胆的全新诠释,勾勒出一幅背离正史的生动画卷,令人耳目一新,启迪无限思维。”
『贰』 阿凡提和做罐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寒假里,我读了一篇有关阿凡提的故事——《国王寻找智慧》,受到的启发是:智慧是靠劳动得来的。
故事里说到,国王听说阿凡提很有智慧,便找到阿凡提,说要他帮国王寻找智慧。阿凡提便带国王来到一片荒地,让国王拿着锄头挖地。国王以为这样便能挖到智慧,便拼命干起来。可是很多天过去了,也没挖到智慧,国王生气地问阿凡提,智慧在哪儿啊?阿凡提告诉国王:智慧得种去长成后才能收到,国王只好跟着阿凡提干了一年。
到了粮食成熟的时候,获得了丰收。这时国王又对阿凡提说:“粮食吃起来容易,可肿起却难得很啊!可是智慧在哪儿啊?”阿凡提笑着对国王说:“你已经找到了一条最重要的智慧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得到收获。智慧是靠劳动才能得到的。
『叁』 找智慧讲的是什么故事
国王很想得到智慧,因为老百姓都说他是一个无能之辈,他自己也认识到这一点。
一天,国王听说自己的百姓中有位叫阿凡提的很聪明。于是,他便带着大臣去拜访阿凡提。
国王见到阿凡提后,便问题:“听说你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你的智慧是从哪里学来的呢?能不能告诉我?”
“那是我不辞劳苦地寻找来的。”阿凡提回答道。
“寻找来的?”国王有点不相信。
“这是真的,我的国王。”
“快告诉我,你是从哪儿寻找来的?”
“如果您有兴趣,您明天扛着一把锄头,跟我走就是了。”
这下国王可高兴了,他真的打算随阿凡提去寻找智慧,装满他那愚蠢的脑袋,并带两箱留给他的儿子哩。
第二天,国王令大臣帮他扛着一把锄头,随阿凡提上路了。
他们走呀走,终于来到了一块荒滩上。阿凡提脱掉上衣,对国王说:“到啦!陛下,请您脱下上衣,抡起锄头挖吧,这里满地都是智慧。”
国王只得照办,他挖呀挖,可是挖了大半天也不见一点智慧,手也起了许多泡,这下国王可火了,大声地向阿凡提叫道:“怎么还不见智慧?阿凡提?”
阿凡提却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我的陛下,您就挖吧!今秋开出这片荒地,明春种上智慧,夏天就有了收获。”
“那不是粮食吗?”国王问。
“是的。”阿凡提说,“如果没有老百姓用汗水换来的粮食,您今天怎么会缺乏智慧,又怎会跟我来寻找智慧呢?”
『肆』 谁能帮我找一个智慧故事比如:《田忌赛马》、《捞铁牛》。字数必须在50-100之间。
田忌赛马
公元前四世纪的中国,处在诸侯割据的状态,历史上称为“战国时期”。在魏国作官的孙膑,因为受到同僚庞涓的迫害,被齐国使臣救出后,到达齐国国都。
齐国使臣将他引见给齐国的大将军田忌,田忌向孙膑请教兵法,孙膑讲了三天三夜,田忌特别佩服,将孙膑待为贵宾,孙膑对田忌也很感激,经常为他献计献策。
赛马是当时最受齐国贵族欢迎的娱乐项目。上至国王,下到大臣,常常以赛马取乐,并以重金赌输赢。田忌多次与国王及其他大臣赌输赢,屡赌屡输。一天他赛马又输了,回家后闷闷不乐。孙膑安慰他说:“下次有机会带我到马场看看,也许我能帮你。”
当又一次赛马时,孙膑随田忌来到赛马场,满朝文武官员和城里的平民也都来看热闹。孙膑了解到,大家的马按奔跑的速度分为上中下三等,等次不同装饰不同,各家的马依等次比赛,比赛为三赛二胜制。
孙膑仔细观察后发现,田忌的马和其他人的马相差并不远,只是策略运用不当,以致失败。 孙膑告诉田忌:“大将军,请放心,我有办法让你获胜。”田忌听后非常高兴,随即以千金作赌注约请国王与他赛马。国王在赛马中从没输过,所以欣然答应了田忌的邀请。
比赛前田忌按照孙膑的主意,用上等马鞍将下等马装饰起来,冒充上等马, 与齐王的上等马比赛。比赛开始,只见齐王的好马飞快地冲在前面,而田忌的马远远落在后面,国王得意地开怀大笑。 第二场比赛,还是按照孙膑的安排,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马与国王的中等马比赛,在一片喝彩中,只见田忌的马竟然冲到齐王的马前面,赢了第二场。 关键的第三场,田忌的中等马和国王的下等马比赛,田忌的马又一次冲到国 王的马前面,结果二比一,田忌赢了国王。
从未输过比赛的国王目瞪口呆,他不知道田忌从哪里得到了这么好的赛马。 这时田忌告诉齐王,他的胜利并不是因为找到了更好的马,而是用了计策。 随后,他将孙膑的计策讲了出来,齐王恍然大悟,立刻把孙膑召入王宫。孙膑告诉齐王,在双方条件相当时,对策得当可以战胜对方,在双方条件相差很远时, 对策得当也可将损失减低到最低程度。后来,国王任命孙膑为军师,挥指全国的军队。从此,孙膑协助田忌,改善齐军的作战方法,齐军在与别国军队的战争中因此屡屡取胜。
蛤蟆戏龙的故事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东汉时期,首都洛阳及附近地区经常发生地震。据史书记载,从公元89年到140年的五十多年内,这些地区发生地震达三十三次。其中119年发生的两次大地震,波及范围达十多个县,造成大批房屋倒塌,人畜伤亡,人们对地震都十分恐惧。皇帝以为这是得罪了上天,因此增加人民赋税,用来举行祈祷活动。当时有一位科学家叫张衡,对天文、历法、数学都有很深的研究。张衡不相信关于地震的迷信宣传,他认为地震应该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人们对它的认识太少了。鉴于这种情况,他加紧了对地震的研究。
张衡细心观察和记录每一次地震现象,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了发生地震的原因。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公元132年,张衡制造出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能预报地震的仪器,取名“地动仪”。
这架“地动仪”是用青铜铸造而成的,形状象一个圆圆的大酒坛,直径近一米,中心有一根粗的铜柱子,外围有八根细的铜杆子,四周浇铸着八条龙,八条龙头分别连着里面的八根铜杆子,龙头微微向上,对着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含着一个小铜球,每个龙头的下面,蹲着一只铜蛤蟆,它们都抬着头,张大嘴巴,随时都可以接住龙嘴里吐出来的小铜球。哈蟆和龙头的样子非常有趣,好象在互相戏耍。人们就用“哈蟆戏龙”来形容“地动仪”的外貌。按照张衡的设计,如果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地动仪”的铜杆就会朝哪个方向倾斜,然后带动龙头,使那个方向的龙嘴张开,小铜球就会从龙嘴里吐出来,掉到蛤蟆嘴里,发出“当”的一声,向人们报告那个方向发生了地震,以便政府做好抢救和善后工作。
公元133年,洛阳发生地震,张衡的“地动仪”准确地测到了。此后四年里,洛阳地区又先后发生三次地震,张衡的“地动仪”都测到了,没有一次失误。但是138年2月的一天,张衡等人发现,向着西方的那条龙嘴里的小铜球,掉进了下面哈蟆的嘴里,但人们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地动,于是一些本来就对“地动仪”持怀疑态度的学者就说“地动仪”不准,只能测到洛阳附近的地震。过了三、四天,洛阳西部甘肃省的使者来了,报告那里发生了地震。这时候,人们才真正相信张衡的“地动仪”不仅是“哈蟆戏龙”,而是真正有用的科学仪器。从此以后,中国开始了用仪器远距离观测和记录地震的历史。
两桃杀三士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公元前7世纪时的中国,诸侯国并列。当时齐国有三位武士田开强、古冶子 、公孙捷,三人英勇善战,被人们称为“三勇士”,很受齐国国王的宠爱。久而久之,三勇士挟功自傲,横行霸道,目中无人。这时有一个阴谋家陈无宇便想乘机把三勇士收买过去,推翻国王,夺取政权。
齐国的相国晏婴眼见恶势力扩张,内心十分担忧。为了国家的安定,晏婴决 定寻找机会除掉这三个勇士。可是凭他一个书生怎样能么能杀掉国王信任的三个武士呢? 有一天,齐国的邻国鲁国的国王来访,齐国国王在王宫设宴款待他们一行。 晏婴、三勇士和文武百官都列席作陪。晏婴见三勇士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骄态 ,心中便有了主意。 宴席进行到一半,晏婴上前奏请国王,让他到国王的花园里摘些桃子来宴请贵客,国王同意了。于是晏婴到王宫后面的花园里摘了六个桃子回来。这六个桃子,两国国君各吃了一个,两国的相国各吃了一个,最后剩下两个桃子。晏婴提议国王,让两旁的文武官员各自报功,谁的功劳大就把桃子赏给谁。
国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可以增加宴会的喜庆气氛,便要求他的文武官员各自述说自己的功劳。 这时,三勇士中的公孙捷首先站出来说:“从前我陪国王打猎时,曾亲手打死一只老虎,解了国王的围,这算不算功劳大?”晏婴说:“这个功劳大,应该受赏赐。”于是,国王赏给公孙捷一只桃,公孙捷感到很得意。
三勇士中的第二位勇士古冶子见状,抢着站起来说:“打虎不算什么,我当 年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中杀过一头大龟,救了国王的命,这功劳可不比公孙捷小。”国王听了,觉得他说得很对,于是把剩下的桃赐给了第二位勇士。
这时,三勇士中的最后一位田开强坐不住了。他牢骚满腹,讲述了自己领兵攻打敌国,俘虏敌人五百多人,为国家强大立下了赫赫战功。然后问国王,他的功劳够不够大。国王无奈,安慰他说:“你的功劳确实很大,可是你说得太迟, 桃子已经没有了,下次再赏赐你。”
田开强听不下去,觉得自己为国征战反倒受了冷落,而且在众目睽睽下受到侮辱,气愤之间,当场拔剑自刎而死。 第一位勇士公孙捷见状,也拔出剑来说:“我功劳小而受到赏赐,田将军功 高而没有得到赏赐,这确实不合情理。”说话之间,顺手一剑也自杀身亡。这时,剩下的勇士古冶子跳出来说:“我们三人曾经发誓同生死,今天他们二位已死 ,我怎么能独自活着呢?”说完,也自杀了。
说话之间,三位勇士都自杀身亡,齐国的国王连阻止都来不及,所有的来宾 也都吓得目瞪口呆。晏婴以他的智慧,仅仅用了两只桃子,就杀掉了三个英勇的武士,巧妙地除掉了国家的隐患。
http://gb.chinabroadcast.cn/chinaabc/
『伍』 阿凡提的故事之——国王的智慧这个故事说明什么
愚蠢的人总自以为是
『陆』 中外智慧故事精选好词好句好段
从前有个年轻的国王,想娶一个聪明的王后,就出了三个谜语,声称哪个姑娘能猜出来,就娶她做王后。这三个谜语是:日出和日落之间有多少路?天和地之间有多少路?虚和实之间有多少路?
过了三天,有个姑娘来到王室,对国王说:”日出和日落只有一天的路程,因为日出到日落就是一天的时间;天和地之间等于眉毛和眼皮之间的距离,因眉毛抬起看见天,眼皮垂下见着地;虚和实之间仅有四指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耳和眼之间不过四个手指。”
国王很满意她的回答,就娶她为王后。
一天,国王对她说:”除我之外,你不能将智慧献给他人,否则你要永远离开我!”
王后没法,只得服从。后来,有个卫士触犯了国王,国王要杀他,王后不忍,就出价主意,帮助卫士开脱。
国王得知后十分生气地说:”你违背了我的规定,现在必须永远地离开我,除了王冠和宝座,你认为心爱的东西都可以拿走。”
王后要求分别之前再一同吃一顿饭,国王答应了她的请求。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王后把他灌醉,摘下他的王冠,用马将他驮回娘家去。
国王醒来,问她为什么将他劫来,她说:“这是您的旨意,除了王冠和宝座,我可以拿走我心爱的东西。陛下,您就是玻心爱的东西呀!”
国王很感动,便和她一起回到了王宫。
唐太宗时天下大治,盛极一时。这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是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分不开的。
长孙皇后知书达理、贤淑温柔、正直善良,不但气度宽宏,而且机智过人。
一次,唐太宗回宫见到了长孙皇后,怒形于色地说:“一定要杀掉魏征这个老顽固,才能一泄我心头之恨!”
长孙皇后柔婉地问明了缘由后,未说什么,只是悄悄地回到内室穿戴上礼服,然后面容庄重地来到唐太宗面前,叩头下拜,口中直称:“恭祝陛下!”
她的这一举措弄得唐太宗一头雾水,不知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因而吃惊地问:“什么喜事值得这样?”
长孙皇后一本正经地回答:“臣妾听说只有明主才会有直臣,魏征是个典型的直臣,由此可见陛下是个明君,故臣妾要来恭祝陛下。”
唐太宗听了,心中一怔,觉得皇后说得甚是在理,于是怒气顿消,魏征也得以保住了地位和性命。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作些评论,评—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
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的,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向皇上直言不讳地建议,并且认为皇上的能力德行比不上尧舜,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双全,既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可以进入朝廷搞管理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报告国家公务,详细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转达下属官员的汇报,能坚持做到公平公正,这方面我不如温彦博。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这方面我比不上戴胄。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明,疾恶如仇,这方面与前面提到的几位比起来,是我的长处。”
唐太宗非常赞同他的话,而大臣们也认为王珐完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都说这些评论是正确的。
从王珐的评论可以看出,唐太宗的团队中,每个人都各有所长;更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对这些人用其所长任命最适当的职位,使其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进而把国家治理得繁荣昌盛。
『柒』 外国哲学寓言,讲一个巫女给国王卖三本智慧之书,嫌贵,烧了两本,还是按最初的价格卖了,谁知道故事名
出自罗马史我给你找找
根据索维《罗马史》的记载,邱米的西俾尔女巫出售《圣书》九卷,索价甚昂,国王嫌贵,拒绝了她, 女巫焚毁三卷,一年后她又以剩下的六卷出售,索价如故。国王又拒绝了她。她又焚毁了三卷。一年之后, 她又以剩下的三卷出售,索价照旧。国王购买之。藏于卡彼托尔朱必特神庙地下石盒中。圣书载有各种神 谕,国家发生危难事情时,元老院即查阅
这就是是罗马历史上神秘的西俾尔圣书,甚至导致了多次大战。
如果你下载罗马史pdf格式可以在25页看到
『捌』 那一个故事是讲一个国王让大臣精简书本的
很久以前, 一位国王非常信任自己手下的一位充满智慧的大臣。这位大臣的口头禅是:“很好,这是件好事。”
有一天,国王在擦拭宝剑时,不小心将自己左手的小指头割断了,智慧大臣闻讯赶到皇宫。见到国王正在包扎鲜血淋淋的左手,智慧大臣的口头禅又来了:“很好, 这是件好事。”国王的伤口正疼得厉害,闻言顿时大怒,下令将他关进大牢。智慧大臣仍然说:“很好,这是件好事。”
几个月后,国王到森林里狩猎,国王着迷于追逐一只羚羊,无意间竟然穿越了国界,进入了食人族的地盘。食人族将国王及随从的大臣全都抓了起来,见到国王服饰 华丽,巫师便决定用国王来献祭。正要举行祭礼的时候,巫师突然发现国王左手少了一根小指头。根据食人族的规矩,肢体不全的人是不能用来献给祖先的。当下酋 长大怒,将国王逐了出去;而那些跟随的大臣一个也没有活着回来。
九死一生的国王回到宫中,想起了智慧大臣的话,连忙下令将他从牢里释放出来。国王深觉在他割断小指头时,智慧大臣所说的话颇有道理,并为了这几个月的冤屈向他道歉。智慧大臣还是那句口头禅:“很好,这是件好事。”
国王说:“你说我少了根小指头是件好事,我相信。但是我关了你这么久,让你受了这么多苦,难道对你也是件好事?”智慧大臣笑着点点头:“当然是件好事!如果我不是在牢里,一定会陪您去打猎,那么我今天就回不来了。”
赏析: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一切都会苦尽甘来。 名字叫<这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