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州的故事作文
Ⅰ 四十年前与现在的苏州作文,500字左右,写苏州以前与现在变化的具体事例,比如金鸡湖,谢谢!
才500个字?
40年前金鸡湖是什么啊。。一个破湖。。什么都没···现在建设成苏州市区里最繁华的商业圈之一了。。
Ⅱ 听爸爸妈妈讲苏州40年前的故事作文500字
今天,爸爸开车带我和妈妈去苏州工业园区的金鸡湖游玩。
在路上,很多新的高楼大厦象春笋拔地而起,道路宽又阔。不一会就到了金鸡湖,看到了很象鸟巢的科文中心,看到了很象一艘航行的大船的中茵皇冠大酒店。波光粼粼的湖面和湖边美丽的花草树木还有建筑物交相呼应,就象一首和谐的交响乐。
爸爸说:“以前的园区可没有这么漂亮,很多地方都是荒地和农田,你看现在苏州发展的可真快呀!”我兴奋的说:“是的,上次我和爷爷还坐过了‘和谐号’动车,速度可快了,嗖的一下就到了常州。”爸爸说:“这还不算呢,苏州的地铁就快要通车了,以后苏州人出行会更快更方便啊。苏州现在真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老百姓的生帮助活水平都提高了。”妈妈说:“比如上次的四川地震,我们苏州的爱心捐款也是搞得红红火火的。帮助祖国的其他困难地区苏州人也是当仁不让。”
一路上我们说了很多,玩的很开心。真心的希望苏州能发展的越来越好,变化越来越大。
Ⅲ 求好写作文的苏州名人,经历要坎坷 急需!!!快快快!!!
千百年来,苏州人文荟萃。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这得益于它的文化、经济和稳定的社会秩序。譬如:孙武——春秋吴国军事思想家;陆逊——中国三国时期吴国军事家;张旭——中国唐代书法家;张籍——中国唐代诗人;范仲淹——北宋政治家;范成大——南宋诗人;蒯祥——明代杰出的建筑大师;沈周——明代吴门画派创始人;文徵明——明代杰出画家;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唐寅——画家、文学家;祝允明——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徐祯卿——明代文学家;柳亚子——中国近代诗人;陆文夫 ——作家;顾颉刚——中国历史学家。
在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中,苏州籍是最多的。在我所熟知的大师中有三位,第一个是王淦昌,新中国“两弹一星”的突出贡献者;第二个是吴健雄,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第三个是贝聿铭,建筑大师,代表作品有香港中银大厦、法国卢浮宫前金字塔、纽约会议中心、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等等
范仲淹 宋苏州吴县人,字希文。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历秘阁校理、右司谏、权知开封府。仁宗景佑三年,上《百官图》论用人是非,忤吕夷简,出知饶、润、越三州。康定元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改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守边数年,负防御西夏重任。庆历三年,入为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上十事疏,推行新政,为夏竦等中伤,罢政,出知汾州兼陕西四路安抚使。官终户部侍郎、知青州。卒谥文正。工诗文及词,晚年所作《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为世所传诵。有《范文正公集》。其于景佑元年(1034)任苏州知州。曾兴修太湖水利。景佑二年。创设府学,越八年,入朝任参知政事。仁宗庆历四年(1044),接受范仲淹等人提出的"天章阁之议"改革方案。惠泽乡民。《宋史》有传。
韩世忠 字良臣,晚号清凉居士。宋延安人,为抗金名将。建炎三年,官浙西制置使,守镇江。以八千众阻十万金兵渡江,与兀术相持黄天荡达四十八月。后官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在楚十余年,屡挫伪齐及金兵,金人不敢犯。十一年,与岳飞、张俊同被召入朝,任枢密使,解除兵权。世忠诋排和议,疏桧误国。后罢为醴泉观使,自此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事,时跨驴携酒,纵游西湖。世忠曾在建炎初,提兵至吴中,以沧浪亭为宅第。其卒后,被追封为蕲王,葬于苏州灵岩山麓,《宋史》有传。
祝允明 字希哲,号枝山,又号枝指生。明长洲人。颢孙。弘治五年(192)举人。正德十年(1515)任兴宁知县,治民酷辣,迁应天通判。十四年,谢病归,博览群集,诗取材颇富,造语颇妍,文章有奇气。尤工书法。小楷学钟繇、王羲之,狂草学怀素,黄庭坚,笔势劲健,又能出入变化,自成面目。名动海内。好酒色六博,善新声。求文及书者踵至。恶礼法,玩世自放,不问生产。交游广泛。与文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著有《苏材小纂》、《野记》、《语怪》等。《明史》有传。
唐寅 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史等。明吴县人。弘治十一年(1498)举乡试第一。因科场案逮下锦衣卫狱三月,谪为吏役,耻不就。宁王宸濠以厚币聘之,寅察其异志,佯狂而放还。筑室桃花坞,日与客醉饮其中,自署"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善书,画入神品,诗文初尚才情,晚年颓然自放。为有明一代书画宗匠。为"明四家"、"吴中四才子"之一。祝允明撰墓志铭。著有《古今画谱》、《唐伯虎集》、《六如居士全集》等。《明史》有传。
文征明 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征仲,别号衡山。明长洲人。林子。幼不慧,稍长颖异挺发。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桢,清丽古雅。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黄庭坚,如风舞琼花,泉鸣竹涧。学画于沈周。与祝允明、徐祯卿、唐寅辈相切磋,名日益著。为人和而介。宁王宸濠慕其名,贻书币聘之,辞病不赴。正德末,巡抚李充嗣荐之,以岁贡生谒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世宗立,预修《武宗实录》、侍经筵。致仕归。卒,私谥贞献先生。为有明一代书画宗匠。诗文书画皆工,而画尤胜,世称兼赵孟(兆页)、倪瓒、黄公望之长。著有《汉隶韵要》、《停云馆法帖》、《甫田集》等。《明史》有传。
徐祯卿 字昌谷,一作昌国。明常熟人,徙吴县。天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为诸生时已工诗。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善而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其诗熔炼精警,喜白居易、刘禹锡,为吴中诗人之冠。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大理寺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监博士。在京与李梦阳、何景明游,名亦相亚,史称前七子。著有《剪胜野闻》、《新傅籍》、《异林》等。《明史》有传。
雷允上 名大升,以字行,号南山,清吴县人。父嗣源,拔贡生,官内阁中书。允上初业儒,好钻研医术药物。雍正十二年(1734)在城区阊门创设诵芬堂药铺。乾隆元年(1736)举鸿学博士不就,隐于医,治疾无不效,遇贫者施之药。尤精于修合丸散膏丹,灵验如神,所研制"六神丸"驰誉中外。著有《金匮辨证》、《要症论略》、《经病方论》等。又善琴工诗,有《琴韵楼诗存》等。墓在吴县西跨塘万字圩。
沈寿 女,初名云芝,字雪君,后名寿,晚署雪宦。吴县人。生于苏州一个古董商家里。7岁随姐沈立学刺绣。十六七岁在当地已负盛名。光绪十六年(1890),即在苏州创办同立绣校。十九年与余觉结婚。余能诗善画.夫妻画绣相辅。沈寿开始研究刺绣针法,创造出近10种新的针法。二十九年,沈寿吸收绘画中明暗原理,注重物象的逼真,表现物象的立体感,创造出仿真绣法,成为欣赏性绣品最基本、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光绪三十年,慈禧太后70寿辰,沈寿绣成"八仙上寿图"、"无量寿佛"两幅寿屏,通过在农工商部供职的苏州人单束笙进献。慈禧见寿屏,赞为绝世神品,书"福""寿"两字,分赠余觉、沈寿夫妇俩。农工商部颁发双龙宝星等勋章,并由尚书载振奏准设立女子绣工科,任命余觉为总理,沈寿为总教习,专门培养刺绣人才。是年11月,沈先期去日本考察美术学校教学,翌年1月回国,即在北京建校,内设国文、图画、刺绣三课程。8月,在苏州设福寿绣厂,翌年停办。沈寿吸收日本刺绣和西洋画的长处,以新意运旧法,使绣品更生动逼真,有立体感。所绣英女王维多利亚半身像,获世界万国博览会最优等奖。宣统二年间(1910)初,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沈寿奉命专责审查绣品。辛亥革命后,绣工科停办。余、沈去天津创办自立女工传习所,办学3年。民国3年(1914),应张春之聘,沈寿担任南通女工传习所所长,继续传授刺绣技艺。所绣意大利皇帝、皇后像在意宫廷引起轰动,在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又获金质大奖。6年,沈寿多病,张謇恐其艺法不传,请沈寿详讲绣法,张作笔记,每天一二条,或二三天一条,数月后成《雪宦绣谱》一书,总结18种刺绣的基本计法。9年10月,南通绣织局落成,沈寿任局长。10年6月8日沈寿病逝,终年48岁。葬南通黄泥山之东南麓。苏州博物馆藏有其《济公像》等绣品。沈寿姐沈立,又名鹤一,刺绣技艺堪与沈寿媲美,妹妹长期合作。沈寿出嫁前即已合绷共绣,以后仍与沈寿一起去北京、天津、南通等地。沈寿逝世后,沈立接任南通刺绣局长。她的自绣作品有《马》、《神女》、《虎》等。
Ⅳ 游记作文600字苏州的!!!
汽车一驶入苏州,我们马上就被一个 “庞然大物”吸引住了目光,这高耸的“庞然大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就是闻名遐迩的狮子山。而孩子们心中的圣地——苏州乐园,就在狮子山脚下。
刚走进苏州乐园,大家的目光立刻就被人工喷泉吸引了过去。那喷泉犹如丝丝春雨甘洒大地,配上人工花圃和小玻璃桥,那就变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人们无不为它的精巧所折服,驻足欣赏,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穿过喷泉,再向乐园深处走,就是我们孩子的天下了。这里吃的、玩的、乐的应有尽有,比如说:日本的烤秋刀鱼、新疆的羊肉串,杭州萧山的微雕… …还有各种各样的游乐设施数不胜数,让你眼花缭乱。
来到苏州乐园一定要坐这里的过山车和小火车,不然等于白来了一次。
沿着葡萄架支起的长廊往里面走,不远就是大名鼎鼎的过山车。苏州乐园的过山车,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展开翅膀的庞大蝴蝶一样,恐怖而又美丽。当你还在排队的时候,就能听到阵阵刺耳的尖叫从上空不断飘来,让跃跃欲试的你不禁有些害怕。
顺着湖边一直往前走,走过那条漫长的又等着玩过山车的人们排成的长龙,我们就可以看见游客服务中心了,这里便是欢乐小火车的总站。
挤进人山人海的游客服务中心,就看见小火车的排队处早已是人满为患,大人和小孩们在引导栏里排成了一个巨大的“弓”字。不一会儿,随着一声“呜呜”长鸣,小火车慢吞吞地开进了站台。那十八世纪的雕花和装饰在这一辆小火车上尽情地体现了出来。坐着它,微风从你耳边轻轻吹过,而整个乐园的优美景色犹如一幅长卷缓缓展开,尽收眼底。
苏州乐园,欢乐世界,还有许多的欢乐就等待你一一去发现吧!
Ⅳ 关于苏州园林的故事作文360字
“狮子林”是苏州园林中景点之一,那里的石头像千姿百态的狮子,所以叫“狮子林”,曾有皇帝赐字为“石头迷宫”。
因此,我们慕名而来。到了 “狮子林”,一丝庄严而又愉悦的气息感染我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老的房子,房子里都是木头做的椅子和桌子。再往里走便是一个被房子围住的小院子,院子里有一群石头横竖不一地摆在一个土堆上,虽说是摆但不是摆,而是“种”,把石头“种”在地理。导游让我们看这些石头像不像狮子,别说还真像,我数了数有十八只“狮子”,其中有一只母狮子爪子下有一只小狮子,导游夸我们真我们真聪明。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皇帝曾题字的地方――石头迷宫:据说当年皇帝曾走过,迷宫有24个道,但只有8个出口,皇帝一进去,怎么也出来,于是太监急了,最后皇帝终于走出来,提了几个字“真有趣”。那时园林总管说把“有”字给我,皇帝觉得有道理,便把“有”字去掉,改成“真趣”。
我和我的朋友田珺昊一起进入了“石头迷宫”,我们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一会儿钻洞,一会儿走路,我们穿梭于迷宫之间,转眼,1小时过去了,我们也没走出来,我们坚持一个半小时,终于走出迷宫,此时,我们已是满头大汗,但很高兴。
Ⅵ 兴于苏州的名人的作文450
夏天的晚上来得很迟,晚上7点天空还很明亮。太阳渐渐消去,在余光中泼下凉水以后,我就坐在阳台上看夏天的黄昏。
太阳已经隐匿在后方的高楼和树木中,只有一点一斑还照射出来,把外面即将昏暗的世界点亮起来。天空中的蓝从我眼睛上方向四周散去,渐渐浓开,然后变白,与远方建筑物下的淡黄相接。它就像一只大床,纯净的舒适的床,但翻滚上面的不是我,我只是望着那里,躺在那里的是我的眼睛和过多的幻想。或许天空承载太多,但一种外空的吸引力让幻想悬挂着,让人采撷,从而更加神秘。并且,还有一些帮天空承载幻想的,比如霞。霞不是阳光的作品,它只是偶然在那里,被偶然的一缕阳光所照射而发出了绚丽的光,是一种华丽与升华,它总是一丝一丝的,现在远方,近处,一笔宁静,一笔安详。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就如我眼前的景色被我看到过。
那些老房子总在这个时候大放光彩,阳光在班驳的墙上留下一片片光辉,让旧时的痕迹充满阳光又留下浓重的阴影;每一面墙都有说不完的故事,那些痕迹与阴影是我们瞻仰和聆听的对象。相比之下农田就直白多了,踩在它们身上的脚印一个又一个,滴在它们身上的汗水一遭又一遭,总是不停演绎,无须述说。弯着腰的农民在精心护理;抬着头看天的在擦汗和瞻望;腰不停上下移动着的农民在挖掘土地的活力。这些开发出来的翠绿和远方一站又站的绿色,构成了整个黄昏的休息站。
一阵风从天上的吹来或者吹上去,抒写着淡蓝与翠绿的心情。天空偶然掠过的鸟。好象伸手可及,却又一下子飞走了。
一切都是这样静谧,柔情充满整个夏日黄昏,这个时候我喜欢拿本书,不长的篇章在周围的环境的推动下慢慢品尝,有时对着一棵树或者什么的发呆,是把书中的意向联想到周边去了。
眼前的景色太美了,但却很短暂。一棵树可以遮挡阳光,一阵风可以散云霞,天空迟早要暗下来,那时农人要回家,一切都失去了美丽黄昏的味道。
但是在这以后呢?夜晚的宁静同样使有心的人着迷。天空以后可以更亮,只要有美丽的心情,美丽的黄昏天天都有。
我挽留不住霞,但我留得住此刻来自内心深处的一丝惬意
Ⅶ 我从苏州路过的800字作文
走一次雨巷,即使没有撑着油纸伞,身着旗袍,丁香一样的姑娘。只为感受绵绵的寂寥和岁月的悠长。
深夜醒来,不顾眼睛的酸疼,再次折腾到天亮。圈住美好的风景,品味永久的芬芳。太多的故事开始酝酿,琼浆般在脑海飘香。
水墨江南,人间天堂;江南姑苏,天堂之上。白墙青瓦漂在水上随风荡漾;石桥下的渔歌纯然顺畅,远近悠扬。剪一枝柳条,从未干枯,绿嫩的发光。这是洗尽铅华的沉淀,又是淡漠繁华的修养。
园林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清雅秀丽才是最佳的风景,多少次记取了多少人的笑容和悲伤。城市展现着园林的魅力,温文尔雅才是最好的风光,古今中外的英杰文豪竞为之折腰。
寒山寺的钟声延续着漫漫惆怅,江枫渔火对愁眠,千百年的生息在水一方。
太湖美,美在水,渔歌唱晚,画中悠闲。广阔的让人惊叹不已,美丽的让人流连忘返,孕育了无穷生命,滋润着一片灵土。
四季常青东西山,穹隆木渎写吴越。帝王御驾休闲处,柑橘名茶杨梅酸。山也一绝,秀丽不失挺拔,苍茫却有始终。竹林深处追寻兵圣的足迹,吴中至高一览远处的情怀。
你是静的,静如处子;你是动的,动如脱兔。
金鸡湖畔群楼林立,争高夺顶,朝阳初现,金光返照。此时,湖面上氤氲的水雾渐渐上升,云团一样拂过水面,漫游到堤台上,触手可及,贴着脸感受这般温润,直到它悄悄走远。
车辆在井字型的街道上奔走,这种节奏恰到好处,不觉疲劳。彩绿护送着道路,停下来就是休闲的公园,鱼、鸟随处见,生命在同一片土地起舞,一派和谐。
京沪高铁、京沪高速、312国道必经之处。大动脉贯通四海,连接着对祖国的贡献,同时也见证了城市的繁荣与辉煌。
停不下的赞美,说不完的眷恋,只因你日新月异,只因你风韵古今。遗憾只是一个的过客,庆幸这样一次邂逅!
我心中的雨巷,身着旗袍,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的姑娘……
Ⅷ 我和苏州桥的一个故事作文二百字
我看过许多故事,有的是真人真事;有的是大胆幻想;有的是科技道理……有几个故事让我百看不厌、回味无穷。
其中有一个故事,叫《想走路的树》。这棵树和别的树不同——因为它想走路,有一天,一只小白兔在树底下休息,知道了这棵树的想法,笑道:“你可能永远都走不了路吧!因为你没脚!”然后蹦蹦跳跳地去采萝卜了。
面对嘲笑,这棵树却说:“切!为什么一定要有脚才能走路呢!”
后来,它请求伐木人将自己锯下来,要做一个能自由行走的树。伐木人同意了,但却在这棵树上贴了一张标签:一棵想走路的树。后来,一位优秀的木匠发现了它,决定把它做成一辆木车,这棵树完成了他想行走的梦。
一天,他被停在一棵树下,跑出来了一只老兔子,它看到这辆木车,吃惊的说不出话来,木车说:“是吧!为什么一定要有脚才能走路呢?”
不要放弃梦想,就像这棵树一样,不管别人怎么说,努力地完成自己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会很快乐,即使没有完成它。
Ⅸ 苏城故事多 主题作文
这座城市名叫苏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江南水乡,更是以“苏州园林”而闻名世界的小城。
尽管现在,苏州是迈着现代化的步伐亮相于世界,但古城却依然处处散发着园林般典雅古朴的气息。只要你踏进古典园林的门槛,你就会感觉到心旷神怡。
来到苏州园林,放眼过去是一个池塘。池塘周围环绕着一圈历史悠久的太湖石,水里活跃着金红的小鱼。这座园林虽不大,却煞是精致,一看就知道是旧时大户人家的房子。穿过一条长廊,转进一间卧室,只见桌上摆放着一些刺绣成品,床上掩着粉红的帘子,掀起珠帘,即可看见一个梳妆台,上面摆放着许多饰品。瞧着这些东西,不用说就知道这间屋子一定是旧时哪位小姐的闺房了。
走进大厅,只见一张木桌边放着两把太师椅,还有一些青花瓷茶具,墙上挂着一幅画,上面是佛祖的样子。再走到后院,鸟语花香,一座假山呈现在你眼前,山顶还有一座小亭子,一套石头的座椅很是精美。
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到苏州,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地方,那就是太湖。这条湖总能在苏州面临暴风骤雨时把雨水收入它那无比宽敞的肚子里,方保百姓平安,所以,它是我们的“平安湖”。不仅如此,苏州人饮用的自来水也是太湖里的水,所以它还是苏州的“母亲湖”哩!
明媚的阳光撒在湖面上,微风吹过游人的发丝,这是太湖最常见的情景,但最有看头的还是太湖的日落。天空渐渐变为橙色,湖面上波光粼粼,倒映着一轮红日,晚霞抹红了半边天的脸蛋,水和天互相交融在一起,太阳渐渐落入水中,竭力将余晖遍布每个角落。过了一会儿,太阳落山了,彩云卷着晚霞映在太湖中的景象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情不自禁地爱上这座城市!
拐入平江路,温暖就迎风而来,一家家安静的小店使这条苏州古巷变得更加迷人。店铺里有一些手工制品,上面大多绣着苏绣。一家家小吃店总有人吃着热气腾腾的糖粥和小馄饨,一条小河上架着一座小石桥,河岸边一个大妈正在洗衣服。一条条小船载着游人渡过小河,还真有江南水乡的味道。四周的书吧、音乐吧不时传来美妙的音乐声与好闻得书香味。这条小巷保留着江南的味道,远离城市的喧嚣,让人们想起童年叫卖糖粥,伙伴们争着看西洋镜的情景。
别看苏州处处保留了许多令人流连忘返的历史足迹,苏州的现代建筑、科技、艺术、文化,也同样值得让人骄傲!来到苏州园区,如奥运鸟巢一般的科文中心里正有许多人们正享受着电影的愉快。庞大的摩天轮慢悠悠的转着,真是不慌不忙。夜晚,来到李公堤,坐在湖景餐厅里,镁光灯照耀着,四处灯火通明,巨型的水幕电影震惊了所有的人们,喷涌而出的高空喷泉,让人们惊叹不已!
苏州,一座美丽的江南城市,不禁让人回忆过去。
苏州,又是一座现代化的都市,更让人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我爱这一个美丽迷人的城市——苏州!
Ⅹ 求一篇描写苏州的500字作文
我和奶奶一直住在一起。
我的奶奶是个中学教师。她乌黑的眉毛下面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个儿不高,略胖的身子总是那样忙忙碌碌。奶奶是一个对工作极其认真负责的人,我很敬佩她。
奶奶已年过半百了,她对学生仍然很关心,学生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来找她,她都鼎力相助。记得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凛冽的寒风刮个不停,我和奶奶刚入睡就听到一阵敲门声,门一开,原来是学生。那位学生说:“老师,我们班有一位住校同学生病了,我们老师不在,请您去看看行吗?”奶奶二话没说,披上衣服就走了。一直到凌晨4点多,奶奶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了。看着她那冻得发紫的脸,我摸着她冰冷的手问:“奶奶,您冷吗?”奶奶笑着说:“为学生做点事,冷点有什么关系呢?”奶奶的话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奶奶对她的学生百般关心,可她对自己的身体却无暇顾及。每天晚上,奶奶备课直到深夜,有时我一觉醒来看见了,心疼地对奶奶说:“奶奶,您该睡觉了。”奶奶却说:“你睡吧,明天还要上学呢,我不认真备课,明天怎么给学生讲课呢?”我不愿再打断奶奶的思绪,无奈地点了点头。看着她那日益增多的白发,我的眼睛湿润了。不知不觉我进入了梦乡。在梦里,我看见了奶奶,她正手捧鲜花,面对一群孩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转眼间,我也成了一位人民教师,正踏着奶奶的足迹走来。
我有一个好父亲
父亲是一个少言的人。他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候,都是听见母亲一个人在不停的讲话,父亲只是一个劲的抽烟,偶尔才应答一下,那话也多半只是一两个字。家里来客人,父亲陪人家吃饭,既不让酒,也不劝饭。只自顾自吃自己的,显得很不礼貌的样子。对我们几个孩子也一样。他很少过问我们的学习,他觉得学习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有问题问他,他也是说你们还是去问老师吧。
父亲是个农民,但在我眼里很多地方又不像地道的农民。父亲读完了小学,初中上到了二年级就因贫困辍学了。接着他和几个同伴瞒着爷爷奶奶一口气跑到了包头,在那儿上了两年的中专。后来因为六十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学校解散了,父亲又回到家继续当他的农民。父亲写一笔很好的毛笔字,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父亲总要被人家恭敬地请去当帐房先生,记记份子什么的。到了春节,更是父亲忙碌的时节,乡亲们都早早的把大红纸送到我家,请父亲写春联。往往春节未到,我家早就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了。我小的时候习字,父亲就让我学着给山东的舅舅写信。什么格式,怎么称呼,如何落款,都是父亲手把手教我的。我虽然喜欢他的字,但我练字没长性,直到如今也没形没体儿的。回家陪父亲喝酒,喝到高兴处,父亲总是指着我说:“就你还中文系,还老师,写字还不如我这个农民哪。”我只能笑着点头。
父亲是个爱书的人。他每次出门,包里总要塞本书。实在没有可看的,也要捎上几张报纸。记得父亲亲手买的书有1975年出版的三卷本的〈水浒传〉、上下册的《东周列国故事》、《聊斋志异》和冯梦龙的“三言”。农闲时节,别人家的男人或打牌或赌钱,我父亲就在炕上看书。逢雨雪天,更是整天抱着书看。这两年父亲眼花了,自己买个花镜,还是不忘读书。我有时端详端详,老人还真像个文人先生呢。今年暑假回家,我倒腾书柜,找出一套明朝抱翁老人的《今古奇观》来,是清朝道光年间刻印的,可惜少了一卷。我对他说,这书给我吧。父亲说行啊,反正我眼花也看不了了。父亲还常常感慨地对我说:“文革那会儿,你爷爷当私塾先生时留下来的书都让我作饭时当柴火给烧了,怕惹祸。要不留到现在也值钱了。”于是我也很感慨。好在我们这一代不会再赶上“焚书”的年代了。
我家的三个孩子中,父亲最疼我,他说我坐得住,安分。冬天的时候,我整天在大街上疯跑,出了满身的汗,热得把穿的棉裤都溻湿了。早晨起床前,父亲总是早早把火炉点好,然后把我的棉裤用手翻转过来,一点一点地靠近炉子烤,边烤边慢慢晃动着,不一会儿,我就看见棉裤上腾起缕缕热气。等烤完了,父亲还要用他的两双大手把棉裤搓搓,让它柔软。等我再穿上的时候,感到很温暖。父亲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常常给我擦皮鞋,每次都收拾得很仔细。我上学骑的自行车,每天都是父亲为我取出来,晚上回到家,每次也是父亲为我存放好。擦车打气更是他的份内之事。在他眼里,我似乎永远是个孩子。我上学时读的书,都是父亲亲自包书皮,并用毛笔写上我的名字。我当老师这么多年了,我上高中时的课本仍然保存完好。有时我读他说,这书都没用了,您把他卖了吧。父亲总是说:“放着吧,放着吧,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我在南京上四年大学,每次都是父亲执笔给我写信,信的结尾总是说,别心疼钱,吃好,注意身体。他很少叮嘱我好好读书,但我读了父亲的信,自然知道该怎样去念书的。
现在,我当父亲也十多年了。孩子小的时候,因为他生病不肯吃药,没少暴打孩子,大一点了,因为不爱去幼儿园又挨了我不少打。直到现在,学习不好了,考试不好了,我对孩子也是非打即骂。想想父亲对我,再想想我对孩子,确实很惭愧啊。我和父亲每年相见几次,见一次,他就老一点儿。可不是吗,我都奔四十了,父亲能不老吗。
在我眼里,父亲是个沉默的人,是个爱我疼我的人,是个爱读书写字的人,是个引导多于管束的人。在我眼里,父亲的形象很高大,须仰视才见。愿父亲能健康的活着,我愿意永远做他的孩子。
回答者: 五彩水晶船 - 助理 二级 6-29 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