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老故事的作文
⑴ 以“老照片的故事”为题写一篇500字的作文
老照片的故事
在我的相册里,有一张珍贵的全家福。全家福对同学们来说一定是很普通,但对我而言,却珍贵无比,仅此一张啊!
我爸爸是个大忙人,经常出差,不在家。什么满月酒、什么家庭聚会通通缺席,偶尔在家吃顿饭,但那顿饭一定会很忙。因为总会有电话声在响,那铃声让人偷讨厌,甚至不舒服。有时候,我会觉得爸爸不在家,吃饭会更安静些。
在我外公的“六十岁大寿”的宴会中,爸爸居然出席了。但我以为也和在家吃饭一样,那铃声会像鬼般地缠住爸爸,但出人意料的是:爸爸把手机关了。爸爸、妈妈和我在宴会上,都笑得如怒放的花朵般美丽,彩虹般多姿多彩。在吃饭前夕,我特意叫外公为我照相,我我们一家三口拍下幸福的时刻、美丽的瞬间。在那张照片中,我们三人的笑容不是虚情假意,而是每个笑容都是那么天真无邪啊!我还特意把那张照片拿去过放大呢。
每当我想起爸爸是,只要拿出照片,脑海中就会出现那个画面,心中就会感受到父亲在我身边。
此时此刻,我不再觉得那铃声是鬼,而觉得那铃声是那样的悦耳、动听,因为他证明了我爸爸十分能干,我为此而自豪、骄傲!
时光匆匆,弹指间,我已经从一个爱哭鼻子的小女孩,变成一个拥有理想懂得把晶莹的泪珠藏抑在深处的女生,成长的过程中,流逝的只是时光吗?
翻开那本尘封已久的相册,任思绪流动其中,我终于明白,流逝的最多的则是儿时如歌的岁月。
不经意,我的目光触到这一张照片,这是一张极其出众,对于我来说非常珍贵的老照片。照片中的我和姐姐把手一其伸向蔚蓝的上空,迎接那一颗耀眼的滑动的烟火。
记得,那是春节的时候。由于爸爸工作的需要,我们要离开故乡,离开爷爷奶奶。小时任性的我,一想到要与伙伴们分别,就躲在小屋里哭个不停,就连春节也是闷闷不乐的。爷爷奶奶明白这将是在故乡的最后一个春节,为了让家庭气氛活跃,鼓励爸爸买来烟花。爷爷竟然唱起了多年来一直没唱过的京剧。
我不明白,离别的时刻,为何这般热闹。
爷爷奶奶千叮万嘱,希望我和姐姐勤奋努力,给家人争光,还送我们每人一首小诗。
爸爸放起了烟火,望着那空中荡漾的迷人的星火,我和姐姐兴奋的把手迎向天空。就在那一刻,相机留下了这永恒的美丽瞬间。
就在我们回过头的一刹那,我惊呆了,全家人齐刷刷的站在那里看着我们,就这样注视着,沉默的空气也忍不住变成了雪花翩翩飞舞。
从家人的目光里,我似乎看到了那股暖暖的爱的河流;那条长长的情的丝带;那个硬硬的岩石般的希望。
诚然,岁月如歌而过,但儿时就已埋下的真情与希望却还存在;纵然,海枯石烂,那深情的目光将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
这张乘载希望的照片不仅记下了我儿时的笑脸,还记下了故乡灿烂的夜空。
指导教师:李洪冰
简评:语句铿锵有力,字里行间有真情实感,结构紧凑,中心突出。
今天依旧风雨大做,电闪雷鸣,便和爸爸妈妈一起趁着周末,把上次从扬州家里拿来的照片一起搬了出来,擦擦灰,顺便整理整理.爸爸妈妈突然打开了话匣子~~讲起了老故事.
说实话,已经很久没有翻看照片了,突然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有种很突兀的感觉,那时的笑容单纯而灿烂,反看现在的每张照片,仿佛戴了个面具,小时侯那种笑到露缺牙都不怕丑的感觉怎么也找不到了.爸爸说,那是因为心里藏了太多的事情,太多的秘密,人的表情就显得很假.突然一阵窝心的痛~~正说中了我的心事
很喜欢版上的题头"一定是特别的缘分,才可以一路走来变成一家人"
人这一生,会遇见许许多多的人,这些人在不同的时段陪着你走完人生的没一段路,仿佛约定好了一样,到点了,到站了,就慢慢退开,直到永不联系,只有特别有缘分的人才能组成了家庭,生育子女,一起变老,像所有幸福的家庭一样.
人生就是这样不停的轮回,才有了盼头,我愿意埋没在人群里享受这轮回的快乐~
⑵ 《老百姓的故事》的作文怎么写
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普通人,但我最敬佩的就是他。
那个星期六的上午,我和妈妈坐在一起看电视,电视上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很年轻的商人,他很小的时候,家境很贫困,还失去了他仅有的两个亲人
──他的爸爸和妈妈。由于没人抚养他,一位好心的邻居收养了他,抚养他长大。长大后,他事业有成,拥有了很多钱他认为他是依靠人们长大的,所以,他想要回
报人们,就用钱买下了一座大房子,经过装修后,这座大房子变成了一个规模相当大的敬老院。当地许多年纪大了的老人都加入到他的敬老院去了。他对这些老人照
顾得很好,无微不至。老人们有什么样的要求,他都会竭尽全力的去办到。
我不由得对这位商人产生了敬佩之情。他的这种奉献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他用那些钱都资助在那所敬老院上,自己却省吃俭用。他的这种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啊!在生活中,像他这样有爱心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我就不再说了。
这个商人虽然是一个普通的人,但是他却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⑶ 写出身边孝老故事的作文500到600字
孝顺
我们中国曾有一句古训:百善孝为先。可见孝顺在人们心中是多么的重要专啊。
我就曾在公交车上看见过属许多“不孝顺”的人。
又一次,我坐公交车去游乐场玩,在公交车上,一位将近80的老爷爷上车了,
车上坐着很多年轻人,可是却被有一人肯让座位,都坐在座位上跟没有看见一样。最后还是我把座位让了出来。
我想:“难道他们没有看过《三字经》吗?融四岁,能让梨。在孔融年近四岁的时候,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吃,那些小伙子个个身强力壮,而那些老年人,走路都要拄着拐杖。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就不知道把位子让给连走路都走不稳的老年人吗?难道他们压根儿就没有看见老年人,不会吧。他们丢失了中国五千年以来的传统美德。试问,如果那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变成了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你乘上公共汽车,却没有一人给你让座,你不会心酸吗?
所以我们要把遗失的美德拿回来,做一个孝顺父母长辈的人。
⑷ 一个老人的故事作文
管自行车的老人
我们弄堂里管自行车的老奶奶,年纪总有六七十岁了.她满头银发,天天横挎着个包,身穿褪了色的蓝色工作服,一次又一次地向停车人收费.每当看到她这么做时,我总是想:哼,这么老,还来“扒分”,真是爱钱如命!可是,有一件事使我改变了对她的看法.
那是今年暑假的一天,我到公园去玩,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刚出弄堂,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铺天盖地而来.我没有带雨伞,只好到弄堂口的过街楼下去躲雨.刚冲到楼下,看见一个身影手里拿着塑料雨布,可是,奇怪的是这雨布不是往自己身上遮,而是遮到自行车上.我定睛一看,啊,那不是管自行车的老奶奶吗?只见她迎着风,冒着雨,什么都不顾,竭尽全力拿着遮雨布往车上盖.雨布盖了一块又一块.此时,目睹这一切的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同时,焦急地想:老奶奶年纪这么大了,冒雨遮车子,正想着,刮来一阵狂风,好冷啊!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呀,不好,老奶奶刚遮好的雨布一下子都被风刮走了.老奶奶忙不迭再去盖,谁知,风好像故意和她作对似的,呼呼地吹着,刚这好的雨布又被刮走了!老奶奶想了个好办法,她蹒跚着来到一个堆垃圾的角落,吃力地搬起几块大砖头,一一地把塑料布的四角压好.这下风再显神通也无法掀走雨布啦!
风怒吼,雨滂沱,这时,老奶奶全身上下都湿透了,活像一只从水里捞出来的“落汤鸡”,而她却不当一回事似的,只是用手捋了一把淋湿了的头发,甩了一把雨水,微微地一笑.
不一会儿,人们纷纷来取车了.当他们看到干干的座垫时,都吃惊地张大了嘴巴,眼睛瞪得滚圆的,而当他们看到老奶奶那被淋湿了的身子时,一切都明白了……
看着,看着,顿时一股尊敬之情在我胸中油然升起,我终于明白了:老奶奶不是为了“扒分”,而是为了发挥余热,为大家服务,多为群众做贡献呢!
现在,每当我碰到这个老奶奶,总是充满尊敬地叫一声:“奶奶好”!
可以适当加上外貌描写知道上一搜就有
下一篇我觉得比较好
我经常听叔叔、阿姨们议论,个体商贩爱骗人,他们把土豆包上土当松花蛋,给鸡肚子充水卖给人,卖一斤香蕉只给七两.我对个体户没有好感,我也从来不去买他们的东西.但是,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对他们的印象,让我至今难忘.
那是一个寒冬的下午,我上体育课时,忽然觉得脚下漏风,低头一看,原来棉鞋开了口,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冬天就要过去了,买新鞋又不上算,还是补一补吧!”可我家附近没有补鞋店,我只好穿上球鞋,和爸爸一起去找我们学校附近一位补鞋的老人.
这时,太阳快要从西边落下去了,寒冷的西北风刮起了地上的沙土,人们顶着寒风,急忙忙地走着.那补鞋的老人已经收拾好了补鞋箱,准备回家.爸爸见此情景,急忙走上去说:“老大爷,你能给这孩子补补鞋吗?他上体育课时鞋线开了.”老人望着怒吼的狂风,犹豫了一下,但又看我穿着破球鞋,就说:“好吧!”
老人重新打开补鞋箱,坐在凳子上,拿起我的鞋,看了看,就补了起来.我仔细地端详这位老人,他花白的头发,古铜的脸色,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额头上布满了皱纹.由于长年补鞋,他那双手上结满了厚厚的茧子,他一手拿着鞋锥,一手拿着线,一针一针地缝着.天气太冷了,他不时停下来,用嘴对着手哈哈气.不一会儿,裂口缝住了,可他并没有停手,又一个个地把那快要开线的地方拉开,重新缝上,并自言自语地说:“孩子穿的鞋不结实不行.”说着又仔仔细细缝补起来.可我心里却在想:“哼,你还不是为了多收我的钱吗?”
鞋补好了,老人的手也冻僵了.爸爸轻声问他:“要多少钱哪?”他伸出右手那两个贴胶布的手指,头也不抬地说:“两毛.”我愕然了.爸爸一边掏钱,一边问他一天能赚多少啊,他说:“哎,什么钱不钱的,还不是为大家图个方便!”老人的话像是一把小锤一下一下敲在我的心上……
⑸ 作文《老照片的故事》
老照片的故事
时光匆匆,弹指间,我已经从一个爱哭鼻子的小女孩,变成一个拥有理想懂得把晶莹的泪珠藏抑在深处的女生,成长的过程中,流逝的只是时光吗?
翻开那本尘封已久的相册,任思绪流动其中,我终于明白,流逝的最多的则是儿时如歌的岁月。
不经意,我的目光触到这一张照片,这是一张极其出众,对于我来说非常珍贵的老照片。照片中的我和姐姐把手一其伸向蔚蓝的上空,迎接那一颗耀眼的滑动的烟火。
记得,那是春节的时候。由于爸爸工作的需要,我们要离开故乡,离开爷爷奶奶。小时任性的我,一想到要与伙伴们分别,就躲在小屋里哭个不停,就连春节也是闷闷不乐的。爷爷奶奶明白这将是在故乡的最后一个春节,为了让家庭气氛活跃,鼓励爸爸买来烟花。爷爷竟然唱起了多年来一直没唱过的京剧。
我不明白,离别的时刻,为何这般热闹。
爷爷奶奶千叮万嘱,希望我和姐姐勤奋努力,给家人争光,还送我们每人一首小诗。
爸爸放起了烟火,望着那空中荡漾的迷人的星火,我和姐姐兴奋的把手迎向天空。就在那一刻,相机留下了这永恒的美丽瞬间。
就在我们回过头的一刹那,我惊呆了,全家人齐刷刷的站在那里看着我们,就这样注视着,沉默的空气也忍不住变成了雪花翩翩飞舞。
从家人的目光里,我似乎看到了那股暖暖的爱的河流;那条长长的情的丝带;那个硬硬的岩石般的希望。
诚然,岁月如歌而过,但儿时就已埋下的真情与希望却还存在;纵然,海枯石烂,那深情的目光将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
这张乘载希望的照片不仅记下了我儿时的笑脸,还记下了故乡灿烂的夜空。
老照片的故事
当我翻开家里的多本影集时,一幕幕令人难以忘怀的往事便呈现在我的眼前。忽然眼前一亮,一张老照片将我的思绪引向那个快乐的时段。
照片上的我那时大概三岁。胖嘟嘟的身上带着一个红肚兜,小手和脸上满是香喷喷、白花花的奶油,一对牛角辫俏皮的扎在头上,双眼散发着欢快的光芒。身前的桌子上摆着一个大蛋糕,上面赫然写着“甜甜生日快乐”六个大字。哈,我在过生日呐!
至于为什么满脸奶油,就听我细细道来:那天,妈妈本来要给我买一个小的蛋糕,可我不干,正在闹别扭的时候,舅舅送来了我喜欢的大蛋糕!我兴奋地围着它左看看,右瞧瞧,并竭力想把它抱起来,正当我想亲它一口的时候,爸爸趁我不备,一下子把我的头摁进了大蛋糕的奶油里,妈妈马上给我拍下了这个特写镜头。
一张老照片虽然不值钱,但它却保留下了你人生中难忘的一幕。当你若干年后,再看到这张照片,说不定会惊讶的说:“咦,这就是我吗?”
照片的故事
“相册”这个东西,我想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对吗?那里面记载了我们许多童年的趣事,也记载一些痛苦的事。但不论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有趣的……那些照片都是值得我们去回忆的,虽然并不十分的甜美。
在我的相册里,也同样记载了我一个个鲜为人知的事。然而,在许多的相片中,最令我难忘的还是一张爸爸的同事帮我照的一张相片,当时我才五岁。一看到这张照片,那一天发生的事又清晰地出现在了眼前……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早上,我早早地起来了,起来时肚子有点痛,妈妈见我起来了,便叫我去洗漱,一会儿,我从洗手间里出来了,一看到桌上的饭菜,顿失胃口。妈妈叫我吃早饭,我说没胃口吃,但妈妈硬逼着我吃,因为她怕我再闹出胃病来!我硬着头皮坐下来吃了几口,又放下碗筷,走出门去。
爸爸这时端着我的早饭走了出来,叫我吃,我不吃,他发火了,骂了我两句。我赌着气含了一口饭在嘴里。
恰恰在这时,蔡总务来了,他刚好带着相机。看见我跟爸爸耍小脾气,便逗着我说:“周大小姐发脾气,这可是一个好景观啊!拍下来做一个纪念吧!”蔡总务这句话可把我给惹急了,眼里的“金豆豆”便很不争气的掉了下来。
“咔嚓”,一声快门声,把我那十分狼狈的样子拍了下来。
第二天,蔡总务把照片洗了出来,我便把这张照片放进了我永久珍藏的相册里。
现在我是一个大人了,我长大了!
老照片的故事
在我的相册里,有一张珍贵的全家福。全家福对同学们来说一定是很普通,但对我而言,却珍贵无比,仅此一张啊!
我爸爸是个大忙人,经常出差,不在家。什么满月酒、什么家庭聚会通通缺席,偶尔在家吃顿饭,但那顿饭一定会很忙。因为总会有电话声在响,那铃声让人偷讨厌,甚至不舒服。有时候,我会觉得爸爸不在家,吃饭会更安静些。
在我外公的“六十岁大寿”的宴会中,爸爸居然出席了。但我以为也和在家吃饭一样,那铃声会像鬼般地缠住爸爸,但出人意料的是:爸爸把手机关了。爸爸、妈妈和我在宴会上,都笑得如怒放的花朵般美丽,彩虹般多姿多彩。在吃饭前夕,我特意叫外公为我照相,我我们一家三口拍下幸福的时刻、美丽的瞬间。在那张照片中,我们三人的笑容不是虚情假意,而是每个笑容都是那么天真无邪啊!我还特意把那张照片拿去过放大呢。
每当我想起爸爸是,只要拿出照片,脑海中就会出现那个画面,心中就会感受到父亲在我身边。
此时此刻,我不再觉得那铃声是鬼,而觉得那铃声是那样的悦耳、动听,因为他证明了我爸爸十分能干,我为此而自豪、骄傲!
老照片的故事
这张照片是女儿小学二年级时在家里拍照的,那时候,我家住旱楼,而且在五层楼住,房间有些返潮,墙壁上会有许多霉变的黑斑,玻璃窗户上有一块玻璃坏了两年都不换,就拿一张挂历纸糊上凑合过日子。没办法,都忙啊。
写字台上那个双卡收录机是家里的一大件呢,400多元买的。我在一个商场门口的走私人那里花10元钱买来邓丽君的歌曲磁带,偷偷的在家里听,因为当时那个年代是被禁止的。可是喜欢听啊。
一天,女儿放学回家就说:“妈妈。老师留作文了,可是我不会写咋办啊?”我问她什么题目。他说:“没有命题,就是让我们写一种花”
看到女儿苦思苦想也写不出来,我就启发她说:“琳琳,你看咱家窗台上那盆花好看不?”“好看,红红的花朵”女儿在欣赏那盆石榴花。
于是我接着问她:“那盆花来咱家几年了?”“好几年了,记不得了”
我又问她:“那盆花是谁给咱家的呀?”“隔壁王奶奶啊”
我又继续问女儿:“妈妈每天是怎样给花浇水,那花刚来的时候什么样子?后来又变成什么样子了”当我说到此,女儿就兴奋得说:“妈妈,我想好了,就写这盆石榴花!”
过了两天,女儿放学回家一副骄傲的样子告诉我说:“妈妈,我们高老师今天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了我的作文《我家的石榴花》”把我给飘(表)扬了。
看到女儿高兴的样子,我对她说:“写作文其实不难,只要你经常注意观察身边的小事,多写日记和多读书,你就会有灵感”
那时,我家有个汤姆牌子的相机,那天,老公就给我们母女留下了这张有些“做作”的照片。尽管有些做作的成分,但是,辅导女儿写作文是真实的。每当看到这张照片,就会让我感慨万千……
老照片的故事
这是我与姑姑断绝母女亲情的那一刻拍下的。
小时候我从姑姑家长大,那里有亲爱的爷爷奶奶,邻居家有可爱的小姐姐有慈祥的“爸爸妈妈”,有哥哥姐姐……在那时我是一个“快乐的小天使”。
天有不测风云,在我两岁的时候,我妈妈突然改变了主意,向姑姑要回我,在那时,爷爷奶奶哭了,“爸爸妈妈”哭了,邻居家的小姐姐也哭了,我哭了,就连一向不同情我的老天爷也哭了—那天下起了雨。
但我妈妈似乎并不同情这一切,它还是要回了我,从此,我姑姑成了一个泪人,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变了,变成了一个脾气暴躁的女孩。
妈妈要回我后的几天(也就是一个星期)后,我姑姑再次来到我家,对我妈妈说:“他爷爷奶奶想她了,让我把她接回去住几天吧。”妈妈没有同意,也许是因为他怕再次失去我吧!
当我们吃饭时,姑姑偷偷地把我抱到了自行车上向家中驶去,在路上,我说:“妈快走,俺娘追上来了。”这使姑姑哭笑不得。
但不到几分钟,我妈妈赶了上来……
妈妈,你为何把我要回,你为何去伤害一个好好家庭呢?
我好向往以前的生活。
以上的改改人称,就行了
我作为黄岩中学上北京串联的一名红卫兵代表,在北京受到了毛主席及其他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那个对毛主席顶膜崇拜的年代里,我们当时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
那一年我才13岁,刚踏进中学的校门,由于出身于“红五类”家庭,而且学习成绩好,文革初期自然而然就成了班级的红卫兵骨干。凭着一份狂热的“革命热情”,我们派出侦察兵,到处打探“黑五类”家庭的情报,然后去抄家、去破“四旧”、立“四新”。
初期的红卫兵大串联应该说是有组织进行的,当时按照各班同学选举的结果分成三档:第一类是去北京串联,其次是上海,最后就是杭州。我很幸运地归到了第一类。
临行前一天,父亲拉住我在灶台前比划着说:“我参加工作这么多年都没去过北京,你小子倒好,个子还没灶台高就能上北京了,好好珍惜啊!”母亲则在我口袋里塞了还带着她体温的6元钱嘱咐我“北边冷,不要冻着,要多听大同学的话------。”
记得我们是从宁波上火车的,整整一列车全部是去北京的红卫兵,车上拥挤得要命,而且很慢,一路上老是停,在站台上停还好些,可以适当下来活动活动,在岔道口停就难说了,必须等对面来车过去才能走,停上一、二个小时是经常的。火车上没有米饭,吃的都是发来的饼干,以致于我以后好多年都害怕闻这饼干味。
到北京后,我们被安排住在北京第二十四中学,就在教室里打地铺,好在教室里都安装有暖气片。为照顾我们南方学生,每天我们都有一碗大米饭,另外就是玉米做的窝窝头,第一次看见这冒着腾腾热气、黄灿灿的东西,我们很快就联想到蛋糕,忍不住多拿了几个,没想到口感极差,难以下咽,有同学把剩余的半个偷偷扔到泔水桶里,结果被开了现场会。听其他地方的学生说,当时北京老百姓吃的是一种黑黑的窝窝头,可见对红卫兵的待遇是相当不错的。
串联时,我们自由进出中央机关的好多部门,如中组部、中宣部------等等,还有就是大专院校,象北大、清华都是串联学生必去的地方,我们带着笔记本,到处抄录那些地方的大字报,以供回来后转抄张贴。在那里我们每人有一张红卫兵乘车证,随便那路公交车都可以免费乘车。有一次我迷路了,那时候我还不会问路,只是看见公交车就上,到另外站点后在候车牌上寻找我记忆中的东堂子胡同和旁边的金鱼胡同,倒了好多辆车才总算回到了住地。
在北京期间遇见的最大困难就是在天安门照相,那时天安门广场上天天挤满了拍照的学生,我们那天一大早过去就已经是人山人海了,照相的点有十几处,但每处都有一条排队的长龙,等我们排到已经是午后了,而拍的时间却很短暂,因为后面不停有人在喊:“快点!快点!”为了显摆,同学中唯一的一支钢笔成了抢手货,谁上去拍,这钢笔就插在谁的上衣口袋里。轮到我时,由于太紧张,等拍好下来时,才发现钢笔还攥在自己的手里。当时的物质匮乏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再说一件事,有一天我去动物园玩,口渴时,买了瓶汽水,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喝汽水,一口气就喝了个底朝天,没想到这碳酸气一下上来,把我的鼻子给冲没了(当时的感觉)!这种感觉我永远都难以忘记。由于吃、住、行基本免费,我们的花费很少,近半个月的北京之行,我总共才花了3.5元钱。
当得到将有幸被毛主席接见的消息时,我们都兴奋极了,17号那天我哪里都没去,晚上也睡不着,焦急地等待这幸福时刻的到来。半夜大约三点钟,领队就叫我们起来了,临行前,除了宣布有关纪律外,大家还相互检查有没有带违禁品,如小刀、小铁锁等。那天拂晓前,我们的队伍步行走了不少路,终于来到了长安街,此时的长安街两边早已排满了学生的队伍,为维持秩序,两边队伍临街的第一排是手拉手的解放军战士。在急切的期盼中,我们终于盼来了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就象后来在阅兵式中看到的那样,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人乘坐的敞蓬车队缓缓的向我们驶来,远远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那高大、魁梧的身影站在敞蓬车上向两边的红卫兵挥手致意,此时“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目送着车队渐渐远去,可我们的心却久久难以平静!-------
这篇不知道行不?
⑹ 一张老照片的故事作文
老照片的故事 有多久没翻开那本相册了呢?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掸去封面那层浅浅的灰,翻开,是记忆里扬抑的色彩。老旧的照片上,浮动着岁月的痕迹。从那些泛黄的相册页里,飘出一缕缕七年前的笑声,十年前暖金色的阳光,白驹过隙般的光阴,陈旧的味道。 看这一张老照片。上面那个头发没几根,眼睛深黑色,穿着一件白色蓬纱裙的小丫头真的是我吗?照片上的我,置身于还未改建的体育场里。尽管穿着一件及膝的裙子,调皮好动的我却还是很不顾“淑女形象”地用胖胖的手指抓住体育场里那锈迹斑斑的双杠,做了不太标准的“引体向上”,两条腿看起来像是在空中乱蹬着。看着这张照片,幼年时期的细碎片段轻松地被抖落了出来。记得爸爸跟我说过,在我小时候,因为家附近就是体育场,所以父母经常带我去体育场玩。体育场里有很多健身器材,偏偏我是个“穿着裙子学投篮”的假小子,一到体育场便围着那些个头比我高的体育器材爬上爬下。那时,父母总会在一边静静地看着,时不时抓住几个镜头,举着相机“咔嚓”来个特写。数数看,一张,两张,三张……相册里有很多照片都是有关幼年时,体育场里种下的欢声笑语。想一想,那时的我,不过也就五、六岁吧! 指尖拨动一页页,思绪穿梭在一段段的时光里,那熟悉的笑容挑起记忆的点滴瞬间聚成汪洋。老照片上的爸爸坐在椅子上闲适地看书;老照片上的妈妈,坐在冬日阳光笼罩下公园麦金色的草坪上;老照片上的我,穿着一身粉红在海边无忧无虑地嬉戏……每一张老照片,就是一份见证,见证日升月落、斗转星移中,那不变的记忆温暖。 江锦
⑺ 老照片的故事作文600字
许多年过去了,这张照片一直放在相册里,每次翻开,总会把它抚平一下,就像是抚平我心中的记忆。。。
天飘着小雨,我喜欢在这种时候翻翻相册,回忆过去。谈不上惬意,只是觉得
那滴滴雨水正像过去的往事,在记忆的长天空中飘飞,让人重温过去的酸甜苦辣。
翻开相册,众多照片都呈现在我眼前,每一张都令人感到温暖,因为它们都是过
去真实的记录。翻着,其中有一张我记忆特别深,在众多的照片中,或许没有人能
发现它的不同,而我觉得它与众不同,是因为它有一个令我至今难忘的故事。
画面上有三个人,坐在石头上的是我和妹妹,旁边的是奶奶,这张照片是在方塔
公园里拍的。妹妹的样子十分开心,而我不在笑,好像略有所思,奶奶则出神地望
着我们。为什么我和妹妹的表情有所差异,这还要从拍照前说起。
这天,奶奶带我们去方塔公园玩,一路上树木葱茏,亭台楼阁,更有假山池塘相
衬,风景好不优美。我们的兴致都很好,有说有笑。走到一庭院处,看见那里有一
小池塘,奶奶便提议照一张相,我们当然都举双手赞成。奶奶让我们坐在假山前的
两块石头上,嘴里还说着:“来,姐姐坐大石头,妹妹坐小石头,坐好了啊!”我
听了连忙坐了上去,还摆出了我认为是最可爱的造型,可一旁的妹妹却不高兴了,
弄得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奶奶的耐心“交涉”下,终于弄清了缘由,
原来妹妹不肯“低人一等”,坐那块小石头。看着摆好造型的我,奶奶只好继续作
“思想工作”,可妹妹却铁了心地不肯坐上去,这可难坏了大家。僵了一会,我有
写不耐烦了,“快拍啊!”我嚷道。奶奶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说:“妹妹想坐你
那块大石头,要不。。。?”我连忙一挪身子坐到了旁边的小石头上,妹妹这才露
出了笑容。奶奶夸奖道:“真不愧是姐姐啊,多么懂事,还懂得谦让了!”想着奶
奶说的话,我笑不出来了,心里只是牢牢记住了“谦让”这个词。随着闪光灯的闪
这一刻被定格了下来,而“谦让”也被定格了下来。
现在,我和妹妹都长大了,再也不会为小事而闹不愉快了,但我时时刻刻都记着
这个故事,即使当时的我并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谦让”,但起码我做到了,这一
点,是我一直为之自豪的。
许多年过去了,这张照片一直放在相册里,每次翻开,总会把它抚平一下,就像
是抚平我心中的记忆。。。
⑻ 作文《老照片的故事》怎么写
字数多夕字?
⑼ 《老百姓的故事》的作文怎么写
想想过去复,我们的国制家刚成立之初,虽然人民群众在生活上并不是很富裕,但是当时的社会风气真的是比现在好了很多。
看看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已经不能和建国初期相比较,但是人们的素质似乎也不能和以前相提并论,这里的原因让人费解,难道真的是金钱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吗?
这个问题并不是现在的我们能够讨论出来的,但真的值得我们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