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外国历史故事精选有感
『壹』 读《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有感怎么写
读了一本由我国着名的教育家和语言文字家林汉达编写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这本书是从春秋到三国的历史故事合集,共讲了五个系列:《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三国故事》。故事中有千金一笑、韩信拜将、三顾茅庐、暗箭伤人、完璧归赵......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韩信拜将,韩信没成名时,平时出门喜欢佩带宝剑。别人看着韩信文不文、武不武的样子,觉得很不顺眼。有一个屠夫的儿子就要挑起事端,对韩信说:“你敢跟我拼一拼?你敢,就拿起剑来刺我;不敢,就从我的裤裆底下钻过去。”韩信看了他一会儿,就从他的裤裆底下爬过去了。周围的人都取笑他,还得了个外号,叫“钻裤裆的”。韩信当时虽当众受辱,可心怀大志,一心成就末来。后多亏遇到了承相萧何,由于萧何三番五次的向汉王刘邦推荐韩信,汉王同意重用,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智勇双全后来他就成为了大英雄。
本书的内容虽是讲述历史,但故事情节却深深的吸引着我,阅读时一点也不觉得枯燥。通过阅读让我了解到了我国的一些历史典故,丰富了我的文化知识。书里的每一个成语故事都对应着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我感觉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历史故事书,特推荐大家都去读读这本有意义的书。
『贰』 读····(历史故事)有感
读《中外历史故事》有感
历史是一个个曲折蜿蜒的故事编织成的,而故事又围绕着一位位流芳百的伟人。他们用与众不同的行为在历史这本书上留下了醒目的一笔。难忘历史,难忘伟人!是他们在短暂的人生中印下了许多辉煌的足迹。
《中外历史故事》叙述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大开这本历史之书,一篇篇的传奇故事印入你的眼帘。那荡气回肠的文字、处变不惊的人物、波澜壮阔的场景,一定会让你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而诸葛亮七擒孟获正是这本历史故事书上的典型故事,也让我念念不忘。
诸葛亮七擒孟获讲述了文中诸葛亮凭借他的智谋把起义的孟获七擒七纵,使孟获不得心服口服。
读完文章后,我深有感触:
天地间最广阔的不是天空,不是大海,更不是沙漠,而是人的胸襟。
有宽广的胸襟是交友基础的条件,有了它就能结识一些友人,但想与朋友结下深厚的情感还得彼此以诚相待,将心比心。诸葛亮就是使用了这个方法。他七擒孟获,实际上擒的不是孟获的人,而是孟获的心!
回眸历史,展望现在,知心朋友千里难寻。而且人与人之间也缺少了信任,缺少了真诚。酒肉朋友也因此愈发多了出来。如今真是人人势力眼,只看衣服不看人。
天涯何处觅知音,我们要懂得珍惜朋友,用诚待朋友。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让我们用心底最真诚的呼唤去对待每一个朋友,每一个知心朋友。使他们知道,无论天涯海角,总会有一个朋友日日牵挂着你,想念着你。与你心连心,情跟情。
史 驿——读《江阴历史故事》有感
千古一地,留史一方。
江阴,古称暨阳,又称芙蓉城,历来因地处咽喉要冲而被看重,所谓“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江尾海头,对山锁江,虽无龙蟠之形,却有虎踞之势。于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多少存亡兴废之事、翻天覆地之人,带着滚滚历史尘嚣,在这里曾停驻片刻。
“地形千瓣合,天堑一江分”。江阴古邑,钟灵毓秀,文人墨客、忠良名臣显名于此的必不少。徐霞客远游八方,攀山探源、涉涧度壑;截木为杖、燃藤求光;访渔樵所不及,勘校地理古籍,撰写游记随笔。感于斯人,江阴得其痴意。缪荃孙避仕隐居,搜简集册,编刊校订,不甘困守学馆,惟愿图书长存,又编纂史略、收录方志。张之洞、端方待之以师礼,与王壬秋、张謇、赵尔巽齐名。感于斯人,江阴得其精诚。阎应元、陈明遇誓死守城八十一天,杀敌七万五千,刚烈死节,可敬可佩。感于斯人,江阴得其忠义。刘氏三杰,长兄治文,一代闯将;中兄修乐,开山宗师。感于斯人,江阴得其文采乐理。水存一段风韵,山横一世忠烈,江阴儿女们,在自己的家乡书写历史,让历史在江阴停驻。
“江阴天堑望无涯,废垒犹存散似沙”。江阴要塞,扼守江口,国家多事之秋,诸位卑阖天下的豪杰领袖、心怀九州的热血男儿,常有至江阴审势度形、寄情抒怀的。辛弃疾左迁闲职,壮志难伸,于是上奏《美芹十论》,谈兵用武,论道评政,亦一时之壮举;孙中山慨然离职,督办交通,南下一行,恰至暨阳,其丰采伟岸,其言辞恳切,其希冀殷深,当百代之美谈;陈毅按兵江阴,以退为进,同时视察教育、踏勘渡口,立马吟诗而去;谭震林指挥若定,率兵开辟锡虞抗日根据地,军民携手,抗击日寇。竖碑铭愿,修台纪情,这些在历史长河中光彩耀眼的人物,亲身拜访过延陵古邑,让历史在江阴停驻。
然文笔残峰、孔庙旧祠见证,江阴亦是数蒙兵灾、曾经血雨腥风之地。清末“剃发令”推行至江南,激起江阴人民义愤,于是驱清吏、囚县令。随后清军三十万奉命围城,弹丸之地,顿作瓦砾火场。城外清军伏尸遍野,城内百姓流血十里。屋倒梁倾,草木焉存。城破之日,自殉者的遗体填满水井、池潭。役毕,全城仅余五十三人。军阀混战时期,在江阴开战端十次,最惨烈不过“乙丑兵灾”,兵匪横行,草菅人命,枪林弹雨,壁尽洞穿,瓦尽震烈,老少相扶,哭号终日。死事之惨,华夏罕有。这是古城的不幸,但也是历史的洗礼。古木逢春树更荣,抚平了的创伤成为了深厚的积淀,成为了珍惜幸福、发愤图强的理由。
江阴,浑如一个历史的驿站,风尘劫数来来往往,留下无数题咏、公案、古迹供人凭吊,我辈过客,鉴史有怀,生为赤子,当尽心以报,因为历史也有可能因我们而在此停留
『叁』 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感250字小故事网作文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范文)历史是源远流长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伟专大的祖国有属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民族在广袤富饶的土地上,以其伟大的创造力、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代繁衍。《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一本历史书,讲述了中国自五千年来发生的大事。书中的历史故事我们很多都耳熟能详,例如大禹治水,陈胜吴广起义,赤壁之战,郑成功收复台湾等等。其实我觉得,作者在写此书的时候不仅是想让读者了解历史事实,而且还想让我们体会古代人们的智慧与勤劳。其实每个故事的发生一定会有它的起因,而有些历史典故还会让现代人赞叹不已,甚至作为借鉴,在当今社会还有着同样显着的效果。这些,无不证明古代人们的智慧。一个个事例在激荡着我们的心;一位位英雄值得我们去学习。虽然历史是我们的过去,但是也正因为有了历史,我们才能发展到今天文明的社会。是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历史的沧桑;是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历史的悠久;更是这本书让我领略到了中华民族那强大的生命力呀!
『肆』 读神话故事什么有感为题
读《中国神话故事》有感
这本书是尚燕彬和张红梅著的,中华民族的神话传说故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与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一样绚丽多彩。
走进神话传说的世界,我们不难体会到人类对自然的好奇与崇拜;对灾难和困苦的不屈争斗;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热爱;对纯真爱情的讴歌与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邪恶势力的憎恨等丰富细腻的感情。
走进神化传说的世界,我们还会认识许多可爱的人物:用生命创造世界的盘古和女娲;为人民造福的伏羲氏、神农氏、大禹、羿;为理想奋斗不止的愚公、刑天、鲤鱼;为人民发展立下大功的燧人氏、仓颌、嫘祖、孔子……
这本书给我了很大的启发,出于对神话传说故事的热爱,于是我也尝试着写了神话故事《梦神》,我非常喜欢这篇神话故事,常把它拿来读。以后我要争取写出好多故事来,和
『伍』 读《历史故事园下》有感500字
历史是不可能重复的,但历史又是一面镜子,这似乎是古往今来都承认的道理。在这部书所收集的故事中,我们不难找到一些有借鉴的东西;在一些优秀的历史人物身上,我们也可以找到某些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至今仍有一定教育意义。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还了解了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办事公平,执法严明,受到当地百姓称赞的好宰相狄仁杰;为世界医学界做出卓越贡献的明医李时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著名诗人李白、白居易;大贪官和砷;大发明家祖冲之;女皇帝武则天;发明了地动仪的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姜太公钓鱼;尧舜让位;大禹治水;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等等。
『陆』 读历史里的成语故事有感作文
最近,我在看一本书,书名是《中华成语故事》。《中华成语故事》中有许多从未听说过的成语,比如说:二桃杀三士、一龙一猪、三畔三淋、下车泣罪……四本书中,有一百多个成语我没听说过,还有二百多个我不理解,这本书给我长了不少知识。
比如“一暴十寒”,原来我还以为是一天炎热,十天寒冷。看了着本书后我才明白,一暴时寒原来是比喻学习或工作没有恒心,使而勤奋,时而懈怠。这个成语还有一个故事呢:孟子经常去各国游历,拜见各国军王,借以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一次,孟子来到齐国。当时在位的齐宣王昏庸无能,经常被一些奸臣利用。故此,许多忠义之士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深感忧虑。闻知孟子来到了齐国,这些人大受鼓舞。可是,过了很长时间,也不见孟子前去劝谏齐王。这些人非常生气地找到孟子,责备他不为齐国尽力。孟子听后认真地回答说:“天下虽有一些很不容易生长的东西,但如果‘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他们就不会生存。同样道理,我平时规劝齐王大的机会少,而宫中的奸佞小人却一天到晚地围着他转,这样我又怎么能让他真正明智起来呢?”从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学习如果不坚持,那就会一事无成,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获得。
以前我不太喜欢成语故事,觉得它枯燥、乏味,但现在觉得,成语故事中会有很多战国时期的人物出现,可以让我们长一些历史知识。从这本书中,我了解了孟子是战国时期邹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大禹是我国上古时代夏后氏的部落领袖,在舜作部落联盟领袖的时候,他曾奉舜的命令治理洪水十三年。从这些历史知识中,我真正喜欢上了成语故事。在看书的过程中,我还可以从典故中知道许多做人、做事应该怎样的道理,看清自己身上的缺点,并改正它们。
啊!《中华成语故事》真是一本好书!同学们,当你在苦苦寻找历史的踪迹,当你渴望沐浴在传统文化的阳光下时,不妨拿出这本《中华成语故事》看看,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参考吧,采纳
『柒』 《隋-清·中国历史故事》有感
书 名
中国复历史故事制
作 者
汪小川
ISBN
9787563366941
页 数
409
出版社
广西师大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9
开 本
16开
『捌』 读历史故事有感
2010年是中国伟人毛泽东诞辰117周年纪念日,在这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里,有关于这位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与世界进程的人物的作品纷纷出版,其中曾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北京工作的BBC资深记者菲利普·肖特写的《毛泽东传》引起我浓厚的阅读兴趣。
每一代人都是特定经验与偏见的俘虏,历史变成了不断被重新诠释的过程。试图理解真实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变得困难。如果你置身其中,你可能会被自己的直接经验所左右,而无法用更长远、客观的眼光观察现实;但如果当你出生时,惨痛的悲剧早已过去,你获得了新的观察视角,却又可能被一厢情愿的抽象、肤浅所左右。没有隐而未宣的资料,没有刺激人心的阴谋论,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距离感也使这本书获得了其最重要的特色——如何在世界范围内,用普遍性的意义来衡量毛泽东。
短短的20年间,毛泽东的故事仍不断被谈起。1980年代初,由于文革的伤痛,这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的声誉受到了影响,邓小平为他作出了七三开的评价。到了1990年代初时,他又重新获得了普遍的赞扬,日渐加深的市场化进程造就的社会不公,使很大一批公众忘记了历史的伤痕,而怀念起毛泽东时代更公平的岁月;而当毛泽东110周年的诞辰纪念日到来时,纪念毛泽东成为了一种全国性的仪式,人们对于一段遥远的、由信仰构成的历史充满情感。
西方描绘毛泽东的作品的普遍特色,却是中国的传记作品最为缺失的角度。菲利普·肖特的这本著作最吸引人之处在于避免了60年代大多数西方学者将毛过分浪漫化与神秘化的倾向,是典型的记者化作品,叙述生动、注重个性与历史画面的结合,外国人的角度使那些习以为常的材料焕发出生机。对于历史最有趣味的描述,绝非是将一切历史事件视作想当然的、必然发生的结论,而应采取一种向前看的姿态。设想你处于与历史人物相似的境地,面临各种选择的诱惑,并最终作出带有偶然性的结论。毛泽东绝非那种天生的伟大领袖,在1911年时,他对于中国充满不成熟的憧憬,18岁的湖南青年设想的中央政府是孙中山成为总统,康有为是总理,梁启超则是外交部长。一直到1920年,他仍不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也没有给他带来足够的冲击,他是依靠被列宁批判的考茨基而非正统的马克思获知社会主义的。一直到1935年的遵义会议,中国革命似乎都不一定由他领导,来自苏联的年轻海龟派王明、博古才前途无量。他始终未能赢得革命的中心莫斯科的信任,一直到1949年,斯大林都更倾向于蒋介石。而毛泽东对于美国的感情则在相当大时间内都如此炽热,1940年代延安的官方报纸对美国民主的赞美达到了巅峰,在抗战胜利后,他与周恩来都如此想去美国会见杜鲁门;而在某一段时间内,他如此地讨厌教条主义,他厌恶别人将马列主义变成金科玉律;对于共产党仅仅通过三年战争就战败了国民党,他自己都觉得吃惊,他原指望更长的时间……毛泽东的前半生比后半生更容易描述,因为资料更为充分,观点更为多元,而他的后半生尽管更富戏剧色彩,对此的记载却不得不千篇一律。与1949年前不同,私人的情感更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公众生活,绝对的权力则使他的任何行动都被放大出来。也因此,人们对于他的私人生活作出了更多的猜测,渴望在其中发现更多的历史课本无法言说的秘密与谋略。在世界性的领袖中,没有比他的后半生更难把握的题材。由于对普遍性歌功颂德的不信任与遭受的苦难,知识分子在描述毛泽东的后半生时,往往又滑向了另一个极端。对此,耶鲁大学的历史学家迈斯纳曾作出过著名的判断,即中国的主要工业能力、基础设施,都是毛时代所建立的,这一切都为邓小平的改革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基础。
过远与过近,都难以使人理解历史。老一代知识分子常常担心,对于文革岁月的遗忘,使年轻一代很可能重演错误。距离毛泽东逝世已经28个年头,伴随着越来越多私人记录的出现,那个时代的形象正在变得日益丰满起来。虽然对于这位在世界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的全方位研究仍未开始,但重要的是,我们研究的态度必须发生转变,新的作家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研究中的过分强烈的情感与道德因素。在这一点上,菲利普提供了某种示范。尽管,我在作品中常常迷失自己,也感受不到这本书的基本坐标与准则是什么,但是,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人物相对完整的成长过程与其历史背景,看到了一个人精神气质的转变过程。对于不理解毛泽东的新一代人来说,这本书至少值得一读。
『玖』 听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读什么有感400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读后感
在上个学期该放寒假的时候,杨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去了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借了书,这些书的名字就叫做《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老师拿了两种,一种写的是唐五代,另一种写的是隋唐。我拿的是唐五代。
我觉得《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套书非常好看。作者用巧妙的语言讲了许多历史,让历史不枯燥了,并且让我们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我看完了唐五代,就跟李子木换了书,看隋唐了。
隋唐给我的印象很深 。读完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多隋唐时的英雄,如:秦琼、尉迟恭、程咬金、李世民、房玄龄等······还让我知道了许多恶人,如:嫉妒心强的独孤后、狡猾奸诈的杨广······
让我印象很深的是《新年的突袭》这一篇。这个故事讲了:隋朝大军一直想渡过长江去攻打陈军,可是一直找不到时机。隋朝有一名大将叫做贺弼若。他趁着过年的时候,带着隋军悄悄地渡了江,去攻打陈军。虽然陈朝人听见有整军上马的声音,却懒得去查个究竟。就这样隋军就轻而易举得拿下了采石。
之后,杨广和杨素一起陷害了杨勇,使杨广当上了太子。到了五百零四年的时候,隋文帝(也就是杨坚)得了重病,不久后又得知杨勇是被陷害的,准备废掉杨广。杨广得知后就把文帝杀害了,杨广登上了王位。之后,人民们不满杨广的残暴,纷纷起义,最后杨广被令狐行达用他的丝巾把他杀死了。之后,李渊得到了王位建立了唐朝。
这本书非常好看,你一定要看哦!
『拾』 读中国历史故事有感
《中国历史故事》是我的启蒙书,是我“不说话的老师”,是它帮助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是它让我知道了中国的悠久历史.
这本书的内容很吸引人,里面有许多历史故事,比如说:晏子相齐、风流才子司马相如、周武王伐纣等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谋,有的表现了友谊的珍贵,还有的是讲一些尔虞我诈的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女纺织家黄道婆》这个故事了.
黄道婆善良、好学、诚实的品格,让我钦佩.她家境贫穷,父母养不活她,就把她卖给别人当童养媳.黄道婆整天都要干活,还要被公婆打骂,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因为她的勇敢,她终于逃出了公婆家,到处去流浪.有一天,黄道婆偷偷地上了一条船,跟着船一起来到了海口市.她和当地居民一起学纺织.但她时刻不忘自己的家乡,过了三十多年,黄道婆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乌泥泾镇.她把自己学到的纺织技术传给了镇上的妇女,从而生产出了大批的“乌泥泾被”.当时,“乌泥泾被”闻名全国.
这个故事让我有很大的感触.从书中,我知道了黄道婆,了解了黄道婆为了家乡的发展,她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她真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李老师点评:
小作者围绕《中国历史故事》中的一篇《女纺织家黄道婆》这个故事发表感想,对黄道婆这位历史人物进行了歌颂.感情真挚,行文流畅.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有一点不足之处在于,小作者就故事谈故事,视角不够开放.建议在写作之前,要静下心来,列好提纲.
国历史故事读后感
[ 2006-12-19 14:19:00 | By:Hmily ]
历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历史的意义便是在此了.然而,历史又是一个极不易说破的词.就算历史学家,触及历史的本源时也是相当谨慎的.那么现在我来说历史的意义,是不是属于寻找海市蜃楼的根基那种的无知行径呢?我想,历史都列为过往的陈迹余音了,当下的我们循迹辩音追索渐渐被流光掩盖的遗踪,从历史废墟的蛛丝马迹里探求当代的意义,可以说是不能被偏废.历史的车轮从来不为任何一个君王、一个党派,一个民族而停留过,一个君王有多么大的功绩,多么的文成武德;一个党派有何等优越的制度;一个民族有何等优良的血统,多么的文明灿烂,历史都是如公证的无私的,并没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庇护.因而不断思索历史的意义作为一个永久的命题和课题值得所有有知的人去探求与解决.
大唐盛世时魏征直谏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不说话,她的沉默正是她的价值.善于反思的人或民族在历史的兴亡更替当中领悟中兴的规则,使国家与民族以后的历史朝良性发展,避免使之步入危亡的境地,而纳入自我的掌握之中.大唐的开元盛世离不开对大隋炀帝的借鉴与批判的深入.历史的重演的特性似乎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持久地困扰并困惑着后来人.无数的史书历数当朝或前朝得失,一为记载一个国度的发生史,第二恐怕就是要为后来的执政者和人民留存一个参照的完整线索.有时历史正当被人所淡忘,聪明而执着的人跳出来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确横向比照中外历史以及对当国的纵线考察,发现历史居然有惊人的相似.
罗惯中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君不见,一个朝代的兴衰总是相互更替,盛世之后必是乱世,乱世久之必有大治.冥冥之中,切合着中国的阴阳学说.历史可以作为当政者的参考,然而也只能是参考而已.历史的车轮是不会停下的,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尽量吧!尽量延缓那天的到来……
当然历史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避免和借鉴,而我今天便是老生常谈地重复这样的论调,目的在于树立历史的这层意义在我们心中的标杆.从历史中找寻相关的意义,不论我们何种角度去看待历史,得出怎么样的结论,哪怕是肤浅甚至的错漏屡现的结论亦不能阻挡我们初衷.广视角多维度地去把握历史,应该也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责任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