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生活数学故事400字五年级上册

生活数学故事400字五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 2020-11-21 09:42:48

Ⅰ 生活中的数学 故事 7篇 不少400字、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来到超市买东西。

当我们买完所需的东西之后,刚要离开,我看见货架上正好摆着火腿肠,于是我让妈妈买些火腿肠,妈妈同意了。可是刚走几步,我又看见货架上摆着一包一包的,同样品牌,同样重量,里面有10根,每包4.30元。到底买一包一包的呢,还是买一根一根的?我犹豫了。突然,我的脑子一转,有了,只要比较一下,哪一种合算就买哪一种。于是我开始算起来:零卖的如果买10根,每根4角,就是40角,等于4元,而整包的要4.30元,多了3毛钱,所以我决定买散装的。我把我计算的过程说给妈妈听,妈妈听了直夸我爱动脑。 还有,今天晚上,我看见一道会迷惑人的数学题,题目:37个同学要渡河,渡口有一只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们要全部渡过河,至少要使用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会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个撑船,那么每次只能乘4人。这样37人减去一位撑船的同学,剩36位同学,36除以4等于9,最后一次到对岸当船夫的同学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Ⅱ 五年级数学日记400字以上

数学日记
今天上午,我正在为数学日记写些什么而烦恼。在网络的知道上闲逛,希望能碰到些启发。突然,知道上的一片文章吸引了我:
“ 八路实验小学六(7)班 徐瑞祥
今天下午,我在《小学生双色课课通》上看到了这样一道题。
一个圆锥底面半径是8分米,高的长度与底面半径的比3:2,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分析: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我没多看分析,对着这道题便琢磨开了,咦?圆锥体的面积我没学过怎么计算啊。那这道题我有怎么解呢?我叹了口气,准备继续看完分析,刻我转念又想,这个暑假过了我不久是六年级了吗?若是连这道课课通上的题都不会做。我还算是什么奥数班的啊?不就是名不副实了吗?对,我一定要靠自己把它解出来。
按照往常我在这种题面前一定是在脑子里建立一个模型,可是,对于这道题我却格外谨慎,生怕有个闪失。我在纸上画了一个圆锥的透视效果。定睛一看,咦?这个图形如果是平面图形不就和三角形一样了吗,那这个圆锥的立方面积不就是和它同底同高的圆柱体的面积的2分之1了吗?我一下子喜出望外。原来圆锥体的面积也同容易求的嘛。只要知道圆锥体的高,和底面积不就可以求出了吗?再回到这道题上,它的条件里告诉了你底的半径,就等于告诉了底面积,它说高和底半径的比例是3:2,也就是底半径的长度是高的3分之2。那高不就是半径×3÷2=高。这么说来,高就是12分米,底面积就是200.96立方分米,圆锥体面积就是200.96×12÷2=1205.76立方分米。
“呼,终于被我解出来了。”我长吁了一口气,通过这道题,我也发现了,其实数学中有许多东西是相通的,就像圆锥体面积和是三角形面积一样。其实并不需要知道所有的计算公式,只要可以融会贯通,一样可以解题。

Ⅲ 数学家的小故事400字

华罗庚上小学时,一个老师对新上任的老师介绍学校的情况时,说这个学校的学生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多数是笨蛋……这话深深刺痛了华罗庚的心,他决心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敬那位老师。

一天,数学老师出了一道有趣的难题给大家:“有一样东西不知道有多少数量,三个三个地数剩下二个,五个五个地数剩下三个,七个七个地数剩下二个,问这样东西到底有多少?”

全班同学面面相觑答不上来,唯有华罗庚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是‘23’。”全班同学都震惊了,老师也点头称赞。从此,他便爱上了数学课。

正当他求学时,父亲店铺生意日见萧条,无力供他继续读书了,他只好辍学看柜台。他利用一本代数、一本几何、一本只剩下50页的微积分开始了自学。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守着小油灯一遍遍地演算。父亲说他是个“书呆子”,几次逼他把书烧掉,邻居也劝他好好做买卖。

不幸的是,他又患上了可怕的伤寒,医生摇头叹息地叫家人为他准备“后事”。他向死神发起挑战,挣扎着下地干活,左腿又被摔成残废。他还是不气馁,拄着拐杖忍着疼痛进行锻炼。练得能走了,就到一所中学去干杂务,给老师打水、削铅笔,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自学。

就在中学工作不久,他开始向报刊投寄数学论文,多次退稿也不灰心。后来他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得到了数学泰斗熊庆来的赏识,很快把他介绍到清华园,安置在自己身边。

(3)生活数学故事400字五年级上册扩展阅读

华罗庚成长历程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 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1922年,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中,王维克老师发现其数学才能,并尽力予以培养。

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退学回家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他用5年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7年秋,和吴筱元结婚。1929年冬,他不幸染上伤寒病,落下左腿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1930年春,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同年,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后,打破常规,让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馆员。

1931年,在清华大学数学系担任助理。他自学了英、法、德文、日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4年9月,被提升为讲师。

Ⅳ 400字到500字的数学小故事

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
从一加到一百
高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常来自高斯本人,因为他在晚年时总喜欢谈他小时后的事,我们也许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许多人都证实了他所谈的故事。
高斯的父亲作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在高斯三岁夏天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带笑说,他在学讲话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了,还常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后,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
七岁时高斯进了 St. Cather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 1到 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后,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 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Ⅳ 求6篇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日记(400字左右的)

6月28日 周二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8月6日 周六
今天晚上,我看见一道会迷惑人的数学题,题目:37个同学要渡河,渡口有一只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们要全部渡过河,至少要使用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会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个撑船,那么每次只能乘4人。这样37人减去一位撑船的同学,剩36位同学,36除以4等于9,最后一次到对岸当船夫的同学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8月9日 周二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8月11日 周四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费了好大的劲才解出来。题目是:两棵树上共有30只小鸟,乙树上先飞走4只,这时甲树飞向乙树3只,两棵树上的小鸟刚好相等。两棵树上原来各有几只小鸟? 我一看完题目,就知道这是还原问题,于是用还原问题的方法解。可验算时却发现错了。我便更加认真地重新做起来。我想,少了4只后一样多,那一半是13只,还原乙树是14只;甲树就是16只。算式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为:甲树16只,乙树14只。 通过解这道题,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都要细心,否则,即使掌握了解题方法,结果还会出错。

Ⅵ 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日记400字以上

你们知道算式:91+92+93+94+95+96+97有几种解法吗?也许你会认为只有一种或两种,那让我告诉你们这题有三种解法.
第一种:这几个数是公差为1的可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直接计算.
(91+97)*7/2=188*7/2=658
第二种:因这几个,都很接近100,我们把这7个数看成100相加,这样多加了9+8+7+6+5+4+3,最后用700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即可.
91+92+93+94+95+96+97=100*7-(9+8+7+6+5+4+3)=700-42=658
第三种:这7个连续的自然数中,94在最中间,第一个数91比最后一个数97少6,再把6平分给91,使91与97变成2个94,同样,92与96,93与95都可变成94,这样7个数就变成了7个94,原题变成:
91+92+93+94+95+96+97=94*7=658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费了好大的劲才解出来.题目是:两棵树上共有30只小鸟,乙树上先飞走4只,这时甲树飞向乙树3只,两棵树上的小鸟刚好相等.两棵树上原来各有几只小鸟?
我一看完题目,就知道这是还原问题,于是用还原问题的方法解.可验算时却发现错了.我便更加认真地重新做起来.我想,少了4只后一样多,那一半是13只,还原乙树是14只;甲树就是16只.算式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为:甲树16只,乙树14只.
通过解这道题,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都要细心,否则,即使掌握了解题方法,结果还会出错.

Ⅶ 数学名家故事400字5年级

华罗庚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
“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
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
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
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Ⅷ 五年级下数学故事,300-400字左右。急急急最好.20分钟内回答

牛顿:用心默默的去做每件事
牛顿从小就喜欢读书,非常勤奋,还特别喜欢手工,内家里给他的零用钱,他容都用来购买木工工具。他做了许多精巧的风车、风筝、日晷、漏壶等实用器械。少年时代的牛顿并没有显露出过人的天赋。所不同的是动手能力相当强。他每做一件东西,总是一声不吭地埋头苦干。如果做得不合适就拆了重做,绝不马虎。牛顿非常勤奋,他的学习成绩赶不上别人,特别他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度过的,他经常通宵达旦地做实验,有时一连六个星期都在实验室工作,不分白天和黑夜,直到把实验做完为止。 牛顿虽然是位伟大的科学家,却从来没有骄傲自满过,他谦虚地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我们只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偶然拾到一块美丽的石子。至于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呢!
牛顿就是这样谦虚,孜孜不倦地钻研学问的!

Ⅸ 数学论文五年级的400字左右急急急急,生活中的一些数学,不要太难

合理利用资源 发挥最佳效益

记得是星期六的一天早上,爸爸带我去看望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生活在农村,生活来源主要靠养鸭为生,平时爷爷奶奶就吃住在鸭场,我到了爷爷奶奶处,免不了要看鸭舍,喂鸭子。鸭场沿河沟而建,其余三面是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我向爷爷喂鸭场地为什么不建成正方形而建成长方形,我还对爷爷说,‘我们老师说过,栅栏的长度一样时,围成的正方形面积要比长方形的面积要大,’爷爷笑呵呵地对我讲,‘你说的情况与我们这个喂鸭场地的情况不一样,你看我的这个场地,一面利用水沟围,三面利用栅栏围,不是四面,’接下我天真地说,‘水沟长着呢,为什么不围更长一些呢,那样面积不就更大了吗?’爷爷说,‘这就不一定了,’爷爷说,‘萍萍呀,听说你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了,今天正好我来考考你,我这个喂鸭场地,三面栅栏共长40米,你想想看我们这个喂鸭场的面积最大可以围成多大呢?’
带着问题,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我采用列举的方法,推想:假设宽1米,长是38米,面积就是38平方米;宽2米,长是36米,面积就是72平方米,逐步列举…宽10米,长20米,面积是200平方米;再往下逐步推算面积,面积又逐步减少,另外我又列举了其他的数加以证实看看有什么特点,我从中摸索了这样一个规律,象这样利用一边是河沟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比正方形面积大,也不是长越长面积越大,而是长的长度是两条宽的和时面积最大。带着成功的喜悦,我跟爷爷说,‘爷爷呀,你考我的问题,我想了一下,不知道对不对,’爷爷让我讲讲看,我说这个喂鸭场地面积最大是200平方米。爷爷高兴地说,‘一点都不错,我孙女是好样的。’
从这个实例中,我感受到,在实际生活中,只有合理地科学地利用资源,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从中我也感受到,数学会给人们带来智慧创造财富,可以说是,生活中处处包含着数学,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

切 西 瓜

炎热的夏天,西瓜便成了一种解渴的水果.这天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个大西瓜回家.她准备考一考小明.她问小明:“怎么样切西瓜切出9片只用4刀?”这个问题难倒了小明,他拿出一个张纸一个铅笔,画呀画,怎么也不知道怎么切.他实在想不出方法,便去问妈妈答案是什么?妈妈笑了笑说:“用井字切法呀!”说完用刀切西瓜给小明做了一个示范。
小明明白了,拿着一片大西瓜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这时妈妈又问:“用4刀切8片呢?”小明动了动脑筋,自豪地说用米字切法.妈妈夸他是个好学生。
只用动动脑筋,世界上没有什么事可以难住你的。

单价是多少

我和好朋友王心怡一起出去买东西。
来到琳琅满目的商店,我和王心怡直奔文具区。我在商店里买了4块橡皮和3把小刀,共付6.05元;王心怡买了同样的2块橡皮和3把小刀,共付4.45元。买完后,我想考考王心怡,便问她:“你知道一块橡皮和一块小刀的单价吗?”王心怡想了想,便回答说:“一块橡皮0.8元,一把小刀0.95元。”“你光把答案算出来了,过程呢?”这可把王心怡难住了。王心怡过了一会儿对我说:“你等一会儿,我马上想想!”“我来算吧!很简单哦!”我胸有成竹的对王心怡说。“哦?你会?那你先来算算!”王心怡说。
我胸有成竹的对王心怡解释:“4块橡皮和3把小刀共付6.05元,2块橡皮和3把小刀共付4.45元。通过两组条件的对比,可以发现我比你多付6.05-4.45=1.60(元),是因为我比你多买了两块同样的橡皮,可用下列竖式来表示:
4块橡皮的价钱+3把小刀的价钱=6.05元
— 2块橡皮的价钱+3把小刀的价钱=4045元
2块橡皮的价钱 =1.60元
从而找到下列解法:
解:
(6.05-4.45)÷(4-2)
=1.6÷2
=0.8(元) ……… 橡皮的单价
(4.45-0.8x2)÷2
=2.85÷3
=0.95(元) ……… 小刀的单价
你会了吗?王心怡?”
“嗯!我会了!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数学,看来要把数学学好才行啊!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的!”王心怡发奋图强说。我说:“我一定要探究数学中的奥秘!加油!”然后,我和王心怡就拿着自己的“战利品”回家了。

妹妹的年龄

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处处都与数学有关。只要我们肯观察,就会发现数学非常奇妙。
星期一傍晚,我正在温习数学和奥数。我突然想起妹妹的生日,在那里喃喃自语:“妹妹的年龄好象是6岁,又好象是5岁,到底是几岁呀?”我便决定去问妈妈。我走进妈妈的房间,好奇的问:“妈妈妹妹今年几岁呀?”妈妈顽皮地说:“聪明的宝贝,让我来考考你吧!”我要强的大声叫道:“考就考!谁怕谁?”妈妈开始一本正经的准备说了:“我给你一些条件,算出妹妹的年龄。你的外公比你的舅舅大26岁,你的舅妈比妹妹大26岁。妹妹一家今年一共126岁,而5年前妹妹一家一共107岁。亲爱的小宝贝快来算一算吧!”
不一会儿,我就将妹妹的年龄算出来了!我学着数学老师的样子,对妈妈说:“看着我的眼睛,妹妹呢她是4岁”妈妈又反问到:“宝贝你能算出外公,舅舅和舅妈的年龄吗?”“哈哈哈,早知道你会留一手,我是何等的聪明,不过我没留那么一手。”我笑着说。之后,妈妈暴笑了半天。过了一会儿,我又算出了答案说:“妹妹的爸爸是33岁,舅妈是30岁,外公是59岁。”妈妈夸我是个聪明的孩子。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算出来了吗?在数学中,算年龄的一类问题叫做<<年龄问题>>。刚才我所算出来的思路是:一家四口,一个人5年应长大5岁四个人5年一共20岁,因此现在和5年前应相差20岁。而一家四口现在的和126岁减5年前的和107岁却是19岁,说明5年前有一个人还不在这个家,只有可能是妹妹。所以妹妹的年龄是5-1=4岁,舅妈的年龄自然就是4+26=30岁。舅妈的年龄加上妹妹的年龄与现在的总年龄126岁相减。就能算出舅舅和外公的年龄和,外公比舅舅大26岁,减去26岁,外公和舅舅的年龄就相等了。在除以2就算出舅舅的年龄,66除以2等于33岁,就是舅舅的年龄。外公的年龄就等于33+26岁,就等于59岁。其实,就这么简单。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因此我们要多多观察,多多学习,多多思考。

月饼盒的学问

今年国庆节,老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中秋节前带张白纸和家人一起到超市看月饼。
我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情,长假第一天就拉着妈妈到超市去。月饼销售区的月饼竟然有上百种,看得我目不暇接,唯一感叹:包装月饼的大礼盒太精美了!厂家一定在这上面花了很多心思。其它我就看不出有什么名堂,老师究竟让我们看什么呢?我疑惑地把所有月饼又细细观察一翻,发现各个大礼盒里面小月饼盒大多数是6个,8个装的,且都是分两行摆设布置。我指着月饼大礼盒问妈妈:“怎么里面的小盒子都摆成两行呢,为什么不放成一行呢?”“有什么感到奇怪的呢,这样设计不就是为了美观嘛!”妈妈笑着说。在妈妈的笑声中,我的脑海里闪出火柴盒的包装,难道这样设计也是为了节约纸的材料?那就来算算看,老师叫带的纸发挥作用了,然后我就请妈妈帮我到文具销售区找来笔和尺,量了一盒月饼大礼盒的长40厘米,宽28厘米,高4厘米,得出表面积(40×28+40×4+28×4)×2=2784平方厘米。如果里面的小月饼盒排布成一行,大礼盒长就是80厘米,宽14厘米,高4厘米,表面积是(80×14+80×4+14×4)×2=2992平方厘米。我恍然大悟,原来设计者是考虑到节约材料啊!我把我的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会心地说:“原来这样设计不仅是为了好看啊!看来你还真会学以致用啊!”
我很高兴,更来了探究的兴致,边思索边把这个大礼盒里面的两排小月饼盒垒起来,变成两层高。妈妈立刻制止我的这一举动:“会把下面一层装月饼的包装盒压了变形的。”“这样放,大礼盒的包装纸只要(40×14+40×8+14×8)×2=1984平方厘米,就更节约外包装纸了。”我不解地对妈妈说。妈妈点点头,打开其中一个月饼的小包装盒。一个小小的月饼躺在里面,小月饼盒容积比月饼的体积大多了,原来设计者用空余空间来充当小月饼,是月饼盒子容积大里面月饼小啊!那当然是不能把它们堆成两层,真的会压坏小月饼盒的。细细一比较:少用点做月饼的原料总比多用点外包装纸花的成本要低,我不得不佩服设计者的精心设计。
嘿嘿!原来身边处处都可能藏着数学,关键是我们是不是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我的推理

在古代,古人通过在麻绳上打结或用摆石子、划线的方法计数来分配所打的猎物,后来慢慢演变成了今天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许多问题都是通过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国庆前夕,派出所的警察叔叔来给我们上法制教育课。在这节课上,警察叔叔给我们讲了一个案例。一次,他们抓到了四个偷窃嫌疑犯:甲、乙、丙、丁。在他们的供词中,只有一个人说的话是真的。甲说:“不是我偷的。”乙说:“就是甲偷的。”丙说:“反正我没偷。”丁说:“是乙偷的。”这四个人中,到底谁是真正的小偷呢?听了这个案例,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答案各不相同。警察叔叔说:“这个问题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只要大家运用你们所学的假设法就可以解决,找到真正的小偷。”于是,我仔细地分析了这四个人的话,做了如下的假设:
第一种情况:假设甲是小偷。那么甲说的是假话,乙说的是真话,丙说的也是真话,而丁说的就是假话。
第二种情况:假设乙是小偷。那么甲说的是真话,乙说的是假话,丙说的是真话,丁说的也是真话。
第三种情况:假设丙是小偷。那么甲说的是真话,乙说的是假话,丙说的是假话,丁说的也是假话。
第四种情况:假设丁是小偷。那么甲说的是真话,乙说的是假话。丙说的是真话,丁说的是假话。
通过分析,只有第三种情况符合,由此可以判断丙就是小偷。
警察叔叔听了我的分析,高兴地夸奖我是未来的小侦探,我的心里乐滋滋的!
生活无处无数学!数学,就像一座直插云霄的山峰,只有真正喜欢它的人才会有勇气去征服它!去攀登它!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做勇敢的登山人!
秋游中的数学

在实际生活中的其实有许多数学问题,许多熟悉的数学知识都可以运用在生活中,就像老师说的“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很多时候,生活中的数学比课堂上的数学更加生动有趣,不像书本上的数学枯燥无味。在生活中能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答问题能使我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秋游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秋游前老师提出的问题,“要去秋游了,你们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我们都异口同声的说明:“到商店去买吃的!”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购物方案设计开始了。我们兴趣盎然,纷纷设计着方案,计算着钱数。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当秋游购物方案设计在我们的兴奋之中落下帷幕时,老师又说:“同学们,你们为秋游购物作出了不同方案的选择,其实,大家说的、做的、算的都离不开两个字,那就是“数学”!我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老师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一个旅行家,有500元要到三个旅游点去旅游,怎么样安排可以既经济又实惠。”当星期一在课堂上讨论这题时,我们都很兴奋。因为我们利用双体日,有的去旅行社询问旅游价格;有的打电话询问火车与轮船的价格;有的询问住宿的价格;……。这些都是我们平时从不关心的问题,但现在却成了我们交谈的热点。有时我们在具体讨论线路时,常常为线路的合理与价格的优惠而争得面红耳赤。在这一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将已学应用题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又要考虑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仅提高了自己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我们能从中了解了社会。
老师曾说过要体会“数学之美”,是的在数学中我们发现了数学的严密之美,感受到数学图形的对称之美,更体会到生活中数学的无处不在,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能够学有所用让我真正发现了数学的美。

瓦屋的秘密

我有许多秘密,说个给你听听——瓦房的秘密,嘿嘿,失望吧?我的秘密保密。
瓦房的秘密是我在前些日子发现的,学校组织我们六年级学生到横溪秋游。让同学们认识大棚里许多反季节的蔬菜,还亲身体验了劳动的辛苦。劳动过后,大家在一起小憩时发现了一间又老又旧的瓦房。屋里有好多我们从未瞧见过的旧物,从标签上我们才知道了它们的名称:土灶,竹碗橱,木制织布机,木踏,凤凰床……我们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摸摸这,摸摸那。这时,我看见老师抬着头在朝屋顶上看,我的好奇心也想看个究竟:屋内顶不是平的,是用木头和柴帘搭成。这怎么能撑得住屋外顶上的瓦呢?
“大家快出去,这屋顶不安全!”我慌忙地叫道。大家也惊慌起来,不知所措。
老师安抚大家说:“同学们,不要慌,屋顶现在不会塌的,屋顶上的木头还完好无损呢?”
“老师,木头好好的也不一定就能撑得住啊?”我不解地说。
“大家仔细看看中间的木头是怎么搭的?”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一个个都睁大眼睛向上看去,并异口同声地说:“三角形。”
“对,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因此屋顶不易变形,安全性也就高了。对吧,老师?”我不禁问道。
“建筑者就是充分利用三角形这一稳定性,来加强屋顶的稳固性的。”
原来瓦屋保存到现在的秘密就在这儿啊!
细细观察我们还会发现:自行车的脚撑,空调室外机的安装等等都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是三角形给它们投了一份份不易倒塌的安全保险。数学的作用还真不小,它与我们的生活形影不离,我可得努力学好数学,让生活更丰富多彩。

奇妙的图形密铺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在生活中遇见数学.如窨井盖为何是圆形?伸缩门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等等。今天,我要给大家举一个图形密铺的例子。
丽丽搬新家了,她见她家的地砖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有的是三角形,可是却没有漂亮的三角形,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合起来是一个360度的,可以平铺在一起来,没有漏缝,而圆形它没有角度,所以不可以密铺.聪明的蜜蜂会做一个美丽的房子-----用六边形拼的房子,.因为六边形的一个内角是60度,所以1个六边形便可以密铺.
图形密铺如此奇妙使家变得更美丽.生活中我们还会遇见更多的生活中的数学,希望大家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

提问者问题太笼统了,要什么内容的数学论文,关于几何,还是方程,还是什么。先定范围再确定主题才好写论文呀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