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大战故事

大战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1-21 12:42:23

❶ 涿鹿大战的故事

涿鹿之战是相传中国远古时代,有熊氏黄帝与神农氏炎帝两族联合,同蚩尤九黎族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争。

大约五千年前中国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兴起于今冀鲁豫交界地区的蚩尤九黎族,属东夷集团,他们的势力不断由东方向西发展。九黎族原居于南方,后北上中原,与以黄帝为首的部落(华夏集团)发生了冲突,这两股大势力为争夺适于牧猎和浅耕的地带,

在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交界地带相遇,于涿鹿之野(今河北省涿鹿县)展开长期争战。黄帝先并吞炎帝的部落,再擒杀蚩尤。蚩尤率领所属72氏族(或说81氏族)对抗。由于蚩尤的武器装备较精良,所以在战斗之初,黄帝处于守势。黄帝族率领以熊、罴、狼、豹等为图腾的氏族,数战不胜。

黄帝使应龙蓄水,抵挡蚩尤。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天大晦冥”,雷电交作,冲破了应龙的水阵。黄帝在危急关头,又唤来女神女魃,使天气放晴。蚩尤和黄帝在战场上各自斗法。蚩尤利用浓雾,使黄帝的部队迷路。黄帝发明了指南车辨别方向,成功冲出浓雾的封锁。

经过连续几场战斗,最后黄帝终于在中冀之野(即冀州,今河北省涿州,至今那里还保存有蚩尤墓遗迹)擒杀了蚩尤,获得全胜,成为中原各部落的共主。

(1)大战故事扩展阅读:

主要指挥官——

1、蚩尤

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骁勇善战,相传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有兄弟八十一人(约81个氏族部落),个个本领非凡,骁勇善战,在位期间,开垦农田,定居中原,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

本和炎帝同属一个部落,而后离开炎帝自行发展,曾与炎帝大战,把炎帝打败。于是炎帝与黄帝一起联合来共抗敌手。而后率八十一个兄弟重组联军北上抵御黄帝部落,在涿鹿展开激战,从此开启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

2、炎帝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 (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 )。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3、黄帝

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❷ 黄帝和蚩尤大战的故事

黄帝姬轩辕在神农跟九黎两部落之东南。当时这三个部落是之间最为强大的,于是争霸战开始了,姬轩辕怕两面受敌,所以他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突袭神农部落,在阪泉郊野的大战中击败了神农部落。姬轩辕乘胜挥军,一直挺进到九黎部落的根据地涿鹿,会战在涿鹿郊野。

这是历史上最早和最有名的大战之一。中国神话学者将这场黄帝战蚩尤的大战神化,双方都动用了神仙法力,风伯、雨师都来参战。最后黄帝击败九黎部落,杀死蚩尤。

(2)大战故事扩展阅读:

黄帝与蚩尤一共打了3年仗,交锋了72次,前后经过阪泉之战、冀州之战和涿鹿之战,最后把蚩尤消灭在涿鹿。远古时代的这场战争,结束了部落各自为战的历史,各部落的人都愿归顺黄帝,一致拥戴他为盟主。

黄帝和蚩尤之间的战争是中国最早有记录的战争。这场战争使黄帝逐步统一了黄河流域各个部落,使黄河流域各地区的文化开始互相融合并产生了早期的华夏文化。黄帝带领民众,开垦农田,定居中原,奠定了华夏民族的基础。中华民族也从此时形成,后来人们将黄帝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❸ 世界上第一次大战起因的小故事

1914年6月28日上午9时正复,奥匈帝国皇太制子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塞尔维亚一个秘密组织成员,17岁的普林西普向斐迪南夫妇开枪射击,斐迪南夫妇毙命,普林西普被捕。1914年7月23日奥国在获得德国无条件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发最后通牒,包括拘捕凶手、镇压反奥活动和罢免反奥官员等,塞国除涉及内政项目外悉数同意。不过,奥国依然将行动升级。与此同时,德国知悉俄国的军事动员,德皇要求俄国停止并迅速备战。鉴于各国的强硬外交和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自信,完了就要干起来了

❹ 关于战争的故事

1、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2、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3、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

4、女童子军冒死送国旗振奋全国人心——杨惠敏

一位十七岁中国女童子军泅水游过苏州河,勇敢护送国旗献给八百壮士的壮举,振奋了整个上海战区和租界民气军心。(她保留了死守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的姓名)中日淞沪大战中,上海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的英勇事迹,震惊中外,为我全国军民竖起一座不屈不挠的精神堡垒。

上海女童子军杨惠敏在苏州河畔眼见对岸日旗遍布,独四行仓库屋顶未竖国旗,便决心要将青天白日旗送进四行仓库去。二十九日天未破晓,谢晋元团长率领所属肃立天台升旗,上海市民于一片烟尘火海中,争睹巨幅青天白日国旗,迎风招展,无不喜极而泣,感奋万状。

当八百壮士完成坚守四行仓库的使命后,中央同意撤军到租界去,没有多久,杨惠敏也走到租界去为八百壮士服务。

5、宁死不屈的“支那空军勇士”——阎海文

一个驾机作战被击落跳伞的中国空军,用配枪的最后一颗子弹拒绝俘降,用自己的热血和正气,征服了他的敌人。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七日,淞沪会战中被击落,几天来,他们已尝到了中国空军的苦头,中外舆论对中国空军的赞誉,也使他们有一股武士精神受到玷污的感觉。他们急着想看到中国空军是什么样,粗野的日本大兵边飞跑边喊骂着:“活捉支那飞行士”、“让这家伙偿偿皇军战刀的滋味”、“不,让他投降,让他跪着求饶。” 但他并没放弃反抗,一直战斗直到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当天下午,日本兵列队脱帽,向刚树立的一座新坟,上书“支那空军勇士之墓”致敬,为敌人的勇士举行葬礼,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一个多月后,在东京新宿繁华的闹市区,“支那空军勇士阎海文”公展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参观的东京市民络绎不绝。

❺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故事

很少有人想到,煮熟的鸡蛋竟然成了传递绝密军情的奇妙工具。事情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时协约国与德国两军对峙于索姆河畔,激战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为了防止军队驻防情报被窃,双方军队在抢修阵地工事的同时,还加强了警戒勤务工作。协约国军队特别对索姆河前线德军与法军的交界处加岗增哨,凡是过往行人一律严格盘查,严防机密外泄。

可是,事与愿违。协约国军队仍然接二连三地遭到德军的攻击。而且从德军的攻击情况看,德军十分清楚协约国驻防情况,显然是协约国的情况早就被德军窃取了。这使法军情报人员感到既震惊又迷惑不解。

一天,有位德国农妇挎着篮子蹒跚地走到德法交界的法军岗哨面前,要求通过岗哨到德军防区探亲。法军哨兵们先是对她进行了严密地盘问,又翻遍了她携带的篮子,里面除了煮熟的鸡蛋外没有其他东西。这时,一名法军哨兵随手拿起一个鸡蛋抛向空中,又恶作剧地把它接住。哨兵的这个无意识的举动却使农妇非常紧张。这一下子引起了其他哨兵的怀疑:“莫非鸡蛋里有鬼?”于是,他们将鸡蛋敲破后剥下了蛋壳,只见蛋清上布满了字迹。哨兵们见状,顿时大吃一惊。原来,熟鸡蛋清上写画着法军的详细布防图和各师旅的番号。以前的绝密情报就是这样传到德军手中的。

隔着鸡蛋壳怎么能将字写在蛋清上呢?开始,法军情报人员们没有一下子解开这个谜。因为,这种传递情报的发明者不是一位军事人员,而是德国的一位化学家。他采取的做法是,先用醋酸将情报写在鸡蛋壳上,等到醋酸干了以后,再将鸡蛋用水煮熟。这样,酸酸写的字迹便透过蛋壳印到蛋清上,而蛋壳外面却一点痕迹也没有。化学家利用专业之长参战,确实有点神出鬼没,难怪协约国的普通军人会接连上当。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