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改为作文
① 以听家里人讲故事写一篇作文400字五篇
我的太奶来奶属鸡,今年自已经90岁了。1921年她出生在宁波附近的一个小镇上,年轻的时候,随太爷爷一起来到上海谋生。我特别喜欢到太奶奶家玩,因为她会和我说起很多她年轻时候的故事。
在他们刚到上海的时候,家里非常拮据,没有多余的钱可以用来改善生活,所有的收入主要用于满足温饱。她们前前后后一共生了3男4女七个小孩,可以想象要养活这些孩子是多么的不容易。到了我的爷爷那一代,生活开始趋向稳定,太爷爷太奶奶的孩子们也各自成家立业,搬出了祖屋,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这个时候生活改善了,我爷爷每周都会去看望太爷爷太奶奶,这是老人家最开心的时刻。在我爸爸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我爷爷还会带着我爸爸一起去看望他们,同享天伦之乐。
现如今,这个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虽然我们的生活富裕了,但是我爸爸还是会经常带着我去看望太奶奶。太奶奶依然耳聪目明,非常健谈,喜欢和我们拉家常,说说90年来发生的事情。我感受最大的就是,90年来,我们整个家庭的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可以说从一无所有到衣食无忧,这不也正是我们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吗。
② 《讲故事比赛》的作文
简单的一句话
一名署名约翰卫斯理的人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对夫妇在婚后十一年生了一个男孩,夫妻恩爱,男孩自然是二人的宝。男孩两
岁的某一天,丈夫在出门上班之际,看到桌上有一药瓶打开了,不过因为赶时间,他只扬声妻子把药瓶收好,然后就关上门上班去。妻子在厨房忙得团团转,就忘了丈夫的叮嘱。
男孩拿药瓶,觉得好奇、又被药水的颜色所吸引,於是一饮而尽。药水成份厉害,即使成人服用也只能用少量。男孩OD(Overdose服药过量),
被送到医院后,返魂乏术。妻子被事实吓呆了,不知如何面对丈夫。紧张的父亲赶到医院,得知噩耗非常伤心,看儿子的尸体,望了妻子一眼,然后说了四个字。
[www.07938.com]
作者叫读者猜,这丈夫说了四个甚麽字?
答案是:
"
I
love
you
darling
."
作者说,这反应是Proact
ive的(即反过来控制局面,而不被局面控制)。作者亦盛赞这丈夫是人类关系的天才,因为儿子的死已成事实,再吵再骂也不会改变事实,只惹来更多的伤心,而且不只自己失去儿子,妻子也失去儿子。
这故事,主旨是彰显人类选择的自我层次
,
同一件不幸事你可以怨天尤人,痛骂社会,甚至自责无穷,但事情却不因这些而改变,这一切只改变了你和日后的生活,负着疤痕的活下去。反之,放下仇怨恨和惧怕,放下过去,勇敢的活下去,事情的境况原来并不如想像中坏,这就是作者所说的Proactive
Behavior,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由人转境
,而不是被外界事物牵走
。
很简短的故事,但是,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当我看到那句
"I
LOVE
YOU,DARLING!"的时候,心中感概万千,多麽简单的一句话,但要有多久的修练,多大的包容,多深的人生智慧,才那种时刻说出如此令人动容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不想让人所知的不幸事,自己选择了麽方式去面对,又怎麽去面对未来以及周边的人事物,与你分享我的感想,也祝福朋友你:永远心顺喜乐!
1.遇到你真的爱的人时
要努力争取和他相伴一生的机会!
因为当他离去时.一切都来不及了....
2.遇到可相信的朋友时
要好好和他相处下去
因为在人的一生中.可遇到知己真的不易
3.遇到人生中的贵人时
要记得好好感激
因为他是你人生的转折点
4.遇到曾经爱过的人时
记得微笑向他感激
因为他是让你更懂爱的人
5.遇到曾经恨过的人时
要微笑向他打招呼
因为他让你更加坚强
6.遇到曾经背叛你的人时
要跟他好好聊一聊
因为若不是他今天你不会懂这世界
7.遇到曾经偷偷喜欢的人时
要祝他幸福!
因为你喜欢他时.不是希望他幸福快乐吗?
8.遇到匆匆离开你人生的人时
要谢谢他走过你的人生
因为他是你精采回忆的一部分
9.遇到曾经和你有误会的人时
要趁现在解清误会
因为你可能只有这一次机会解释清楚
10.遇到现在和相伴一生的人
要百分百感谢他爱你
因为你们现在都得到幸福和真爱
③ 写一写听别人或给别人讲故事的情景是写什么作文
属于中国,2011年的中国,注定是不平凡的.而这一年,人们一定要说改革历史的指针已经行走在2011年的康庄大道上,对世界而言,2011开放.
眨眼间,改革开放已三十三年了.三十而立,三十三年,对一个人来说,是一段不短的时间.“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出生在新世纪之前的我,看到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心里充满很多感慨,有很多话要说.说些什么呢?我不是诗人,无法用华丽的词藻来歌颂33年的巨大成就;我也不是历史学家,不会冷静深刻地记录33年的伟大征程.作为一个小学生,从小就受到父母正确的启迪和接受良好的教育,所以,还是从教育谈起吧.
从我记事起,我就经常听爸爸讲故事.爸爸说爷爷从小就教育他要努力学习,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大概是爷爷对爸爸付出和教育太多,爸爸也铭记在心了.所以,爸爸从小也教育我.就这样,我渐渐的长大了,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有一个炎热的夜晚,爸爸又对我讲起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儿子,你知道吗,我们上学的时候,连一张桌椅都没有.可就是1978年,我们终于有了桌椅.爸爸回忆当时的情景:在凹凸不平的村道上,一群身上土的掉渣但脸上阳光灿烂的小学生,正在帮助村子里的人搬运崭新的课桌凳,虽然他们搬得很吃力,虽然还不知道搬给谁用的,但依然乐得屁颠屁颠的.爸爸说,当天他们搬了一个上午,心里美滋滋的.因为之前,爸爸们用的“桌凳”,可谓千奇百怪、无奇不有.有的是自家的小桌子、大椅子,有的合用一个大条几,有的合用一块案板,有的什么也没有,索性用十几块砖头砌一个“课桌”……如今终于用上了统一的桌凳,彻底告别了“土台子”,心里能不乐吗?爸爸说,那一天,他摸着光滑的课桌面,闻着清新的木香,早已忘记了半天的劳累.
1983年,爸爸升入了初中,从村里转到了镇上的中学就读.于是爸爸第一次看到了条件更好的学校.爸爸回忆说:“我平生第一次看见那么神奇的地方——实验室”.那是一间很宽大的房间,房间里有很多实验仪器,老师和学生在里面认真的做实验.爸爸说他依然记得第一次做实验是上生物课,透过显微镜那光亮的镜片,看清晰地到洋葱的表皮细胞.因为是第一次亲手做了实验,所以做得特别专注认真,也十分开心.
跟爸爸的童年相比,我是幸福多了.今天,我们的学校已实现了“四机一幕”进课堂.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影碟机等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被运用到了教学中,教学设施有了很大改善,教育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多少年来,上学交学费,似乎已成了天经地义.如今,近两亿中小学生可以共同高呼:“我们再也不用交学费书费了!”是啊,我们国家富强了,我们的教育也迎来了春天!这些巨变,体现着改革开放33年的辉煌和灿烂!
我们成长在新世纪,享受着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更应当加倍努力学习,长大后更好的为祖国奉献,为社会做贡献,让我们中华民族更加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④ 《十五从军征》改写作文400字要和讲故事一样
阳西下,一位年过花甲的老翁背着行囊,回到自己的故乡.
站在村口,老翁看着十几年都未曾亲近的家乡,恨不得立刻就回到家中和亲人团聚,但他
望了又望,找了又找,连一个亲人的影子都没有看到,老翁不禁有些失望,在夕阳的映照下,老翁显
得更加憔悴......
老翁走在村子里,仍然找不到亲人,无奈,他只好找一个村民询问一下,一是问一下在自己十几年从军的
日子里,家中的亲人怎样,二是问一下自己的家具体在哪儿,因为十几年过去了,不知道亲人是否是搬了
家.一个村民告诉他:"你看到那边一个接一个的坟墓了吗?那里便是你的家了,哎,你还是快去看看吧
!"村民的声音中闪过一丝忧伤,老翁听后,尽管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什么那种地方会是家呢?
还是不顾一切地快步往那里走.
这是我的家吗?顺着一个孩子手指的方向,一片荒芜的场院呈现在我面前。挪开倾倒的柴门,惊飞了草丛中一群群的雉鸟(野鸡)。在坍颓的墙壁下,几只野兔探出头来——他们为一个陌生人的到来而感到恼怒。
十五岁离开了家乡,走向战场。每当在刁斗声中看到那轮月亮,心里就会想起爹娘。多少次梦里回到了家乡,看到了静静的院落,白发的双亲,是那么的亲切。但却总是梦而已!
将军们说战争就要结束了。我们一直盼,一直盼。但是我一次次死里逃生之后,却又被派往边疆做守卫去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一直到白发苍苍……
我采下野葵做了一顿饭,放在地上。我看到爹娘在一旁,兄弟在一旁,快乐地谈笑。但一转眼,却什么也没有了。
只有野草在生长,只有风声在吹响,只有鸟儿在凄唱。
生命就这样在战争中逝去了……
我老兵的心早已死亡!
请问作文高手这首作文可不可以算做一篇故事 我们要改写十五从军征。。。 故事性的
1.可以从这位老兵的从戎经历、家人的生活、将来的生活等。
2.有些情节可进一步丰富、扩展。
3.用第一人称,要写出“我”的内心感受。
4.可以学着运用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
这些要求 是故事的 如果不行有什么好文章请给我网站。 我们老师说如果写100字也行 不过要是精华才行。 就是说要超精彩或超好的文章唐 贺知章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那年我去的时候,我十五岁,青春年少。今天不记得的我,步覆蹒跚。看个位置?远远的应该是你家吧,我记得是那个长满松柏的坟旁那个屋子。野兔在屋檐的狗窝里打滚,公鸡在屋梁上鸣叫。屋子里长着许多青青的小麦,水井边生着几个高高的向日葵。我弄了些谷米煮饭,剥了些向日葵的籽儿。我闻着已经散发香味的饭食,想着应该先让亲人品尝。心里难受,我走到门旁。望着东边的松柏,我泪水把衣裳侵湿。父母的养育恩啊,我没有一日回报。国家的培养情啊,我难说道。希望天下的儿女啊,珍惜和亲人的相聚时光。我死在亲人的坟边,比我的战友强。
十五岁就去参军,如今,老夫已是80岁的人了,什么科学家,数学家,和我一点关系也没有,老夫只有一个光荣称号——“老人家”
几十年不离身——脚踏车,向着老家驶去。“哎呀”这是老夫的叫声。我怎么这么厉害,跟一辆名叫“奔驰”的汽车撞上,而我居然还完好地站着,它和它主人却飞走了。
“嗨!老乡,你没事吧?”我向那飞得离我有一段距离的老乡走去。
“哦,没事,当然没事,怎么会有事呢?呵呵——”老乡使劲从车里爬出来,赶紧弄好形象,原来她也是老人家,而且是女老人家。
“天呀!红儿,是你呀!”我大声喊到,还没来得及介绍,红儿——我十五岁时的未婚妻。
“浩浩,是你呀!Nice to me you!”红儿又蹦又跳,丝毫没有一大把年纪的样子“浩浩,你出去鬼混,我一直很想你,你呢?有想我吗?”
老夫赶紧回答“红儿,我当然想你啦。看!我们的订情物——脚踏车,我从不让它离开我,不管是打仗,还是上WC,还是睡觉,还是——,它都一直和我在一起。”
“嗯,我知道了。那我们什么时候去登记结婚,什么时候拍婚纱照?”
“马上,来,上我自行车,马上走。”
“那我的汽车怎么办?”
“我们不管它,来,上。”
“嗯。Let’s go”
“哈哈……”整条巷子,都弥漫着我们的笑声,我们的快乐。
回
⑤ “跨越祖国六十年,我听爷爷奶奶讲故事”为主题写作文,题目加题材!急!急!
祖国在我心中“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多么动听的一首歌呀!是啊,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改变不了爱国之心。我爱祖国,我爱她那锦绣的山川。听,那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长江水如乳汁一般滋养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养育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看,那连绵起伏的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于山脊之上,它是那么庄严古老,它铭记着多少无名英雄的无私奉献啊。再看那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气势磅礴,雄姿灵秀。气候温和,四季都有奇丽的景色。再看那汹涌澎湃的黄河,它以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坚强!我不仅爱祖国的一山一水,更爱她那悠久而绚烂的历史文化。五千年漫长的历程,中华民族积淀了多少灿烂的文化啊!960万公里的宽阔怀抱,容纳我们13亿儿女。在我们13亿儿女智慧的光芒中,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起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使我们的四川姐妹在这场地震中失去了性命。可就是在这场灾难中,让世人看到了中国人是坚强勇敢而英雄的一族,是永远不可战胜的力量。金色的九月,我们的科技英姿——神舟七号宇宙飞船成功飞天,太空行走让世人刮目相看。我们为神七欢呼,我们为宇航员歌唱,我们为祖国雀跃。我们更为光辉的未来而憧憬,而期盼。可爱的祖国,无论我走到那里,我都挽住你力量的臂膊,无论我身居何方,你都温暖着我的心窝。祖国啊,祖国,你永远充满希望,祖国啊,祖国,你永远朝气蓬勃!
⑥ 关于讲故事的作文 关于教育
我是一个爱听故事的女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我的同学们都给我讲过很多故事.在我的记忆中,妈妈曾经讲过一个令我至今难忘的故事.
妈妈告诉我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去推销商品.他的推销很不顺利,最后,走投无路的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年轻的女主人笑着递给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男孩和着眼泪把它喝了下去,从此对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气.多年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天,那位著名的大夫为一位病情严重的妇女做了手术,救了她的命,可那位妇女支付不起昂贵的手术费.正在这时,大夫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给过他那杯热牛奶的女子!他决定悄悄地为她支付手术费.所以当她办理出院手续时,在手术费用单上看到的是这样七个字:手术费:一杯牛奶.
讲完故事妈妈微笑着问我:"好听吗 你明白了什么 "我沉思片刻,说:"感恩呀!"我明白妈妈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给我听.她是想让我像那位大夫一样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也从这个故事中深刻体会到感恩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操.现在我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父母长辈,老师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在有些人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的.那么如何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呢 众所周知,父爱与母爱是最平凡,又是最伟大的恩情.试问谁会对我们问寒问暖 谁会准备丰盛的大餐迎接着孩子回家 更有谁会在我们遇到困难时为我们打气鼓劲 我想这些作为孩子的我们不可能感受不到.那就让我们从这最基本的感恩父母做起吧,为妈妈做顿饭,为爸爸捶捶背,给父母写感谢的心里话.更为重要的是现在努力学习,不给父母添麻烦;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了.
妈妈讲这个故事虽然已过去好长时间了,但那位大夫的身影时常会在我脑海中浮现.让我们都像那位大夫一样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么我们人与人之间就会充满了爱;有了爱,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和谐美
⑦ 讲故事学模范题的作文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作文就是说话。其中有两层意思:其一,要有话说;其二,话要好好说。这儿只谈谈后者。如何说话才算好呢?能激活读者大脑的话便是好话。如何激活读者的大脑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想想读者的大脑究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即是说,我们首先要研究读者语言解读背后的生命状态。
笔者以为读者的生命状态主要体现在四方面,简述如下:
其一,大脑机能自主化。心理学中信息加工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及感官的运行流程分三步:接受刺激、进行加工、传导兴奋。因此,大脑工作的状态是积极的、自主化的。如果输入大脑的信息简单或陈旧,大脑便很难获得自主加工的快感,甚至陷入疲惫。看一遍《天鹅湖》,大脑获得快感,但看三百遍,大脑便只能进入消极的抑制状态。因此,好的语言总是留给大脑自主加工的空间。《红楼梦》(48回)中香菱说“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王维诗),“白”“青”两字“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可见这两字所留下的加工空间!“这个女孩长得一点不漂亮”自然就不如“这个女孩长得一点不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因为后者需要大脑对“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进行加工才能获得“不漂亮”这一信息。而这一加工过程给了大脑快感,因为满足了大脑“机能自主化原则”。“峨嵋山月半轮秋”较“峨嵋山秋月半轮”有诗意,也正在于语序的倒错而使大脑有了自主加工的快感。
其二,信息刺激陌生化。这是“大脑机能自主化”的延伸。陌生的信息输入大脑,大脑进行的“自主化”加工就更富有挑战性,自然也就更易获得快感。因此,我们的文字应给读者大脑输入新鲜信息,第一个以花喻女儿的,是天才,第二个则是庸才,第三个只是蠢才;诗词中同是说“山”,便有“青山”“碧峰”“翠峦”“黛岫”……诸语,说“夕阳”,便有“落日”“晚照”“夕照”“夕曛”“斜阳”“余晖”“残照”“残阳”……诸语,这并非骚人墨客游戏文字,而是自发地运用了“信息刺激陌生化”这一原则。
其三,思维模式立体化。中国人的思维不同于西方人,西方人长于流线型的逻辑思维,而中国人更喜欢立体化的形象思维。《周易.系辞上》中有这样一句话:“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立象以尽意”正是我国浩瀚诗文基本的“立体化”思维模式的最好概括。诗言志,而志不直言,巧借“象”言之。马致远想说羁旅之苦,便列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象助其言之;读者借助“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的提示,去感受这些象,自然心有戚戚,感同身受了。文载道,而道不直说,常借比喻或寓言言之。诸子百家文,无不如此。一部《庄子》,寓言(含喻)就占十之八九。先秦而下,《诗经》,汉赋,唐宋华章……《围城》……亦无不如此。又如“鹰鼻”的表现力自然强于“勾鼻”,“鹅卵石”也强过“垒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一个“绿”字,以形象的“色”激活大脑,使满脑里皆是光鲜春色,又恍若眼前,尽得风流;而将“到”“满”……易“绿”字,大脑便只能知道江南皆春而无余韵,正如囫囵吞枣,知枣而无枣味,因为思维没有获得“立体化”的满足。
其四,认知选择情感化。个人在物质的及社会的环境里,选择对象形成认知。在认知过程中,个人重视的首先是符合其欲望、情绪的对象。因此,读者更愿意接受情感化的主观性语言。“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的表现力自然强于“绿色的邮筒立在街的对面”。“云破月来花弄影”中,“弄”较“摇”好,原因在着一“弄”字,花不复花,影不复影,花影皆性情中人也。
当然,这四方面并不是割裂分立的,相反,它们是浑沌的、整体的、综合的,相互包容而化为一种生命状态。
我们的文字正需要“迎合”读者的这一生命状态。如何“迎合”呢?作者应具有同读者一样的生命状态!写作与阅读不就是两种生命状态的交流、碰撞、沟通吗?而作品不就是这两种生命状态相遇的“场”吗?也就是说,作者只有激活自己的生命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下创作出作品,这作品才能去激活读者的生命状态。
为此,笔者提出这样的语言传达总则:有话不直说,换个说法说。
“话不直说”,读者的大脑便有了“自主化”加工的机会;“变个说法”,读者的大脑便获得了“陌生化”“立体化”“情感化”的信息。这样,读者的生命状态便被激活了,从而获得语言的阅读快感。从前文所举例,不难理解这一传达总则。这一总则下,笔者又演绎出六项技术:
其一,联比。联比便是“立象尽意”的怪常之法。作者有话要说,但不单调直说,而是借助联想和想象以相似、相类或相关甚至相反的事物或情景作比,使道理和形象相得益彰,从而使自己的话变得有趣、易懂、形象。具体而言,包括比喻、对比、类比、映衬等手法。欲说女儿腰如何纤细如何婀娜,蠢才直言腰围几何,天才则联比为“杨柳腰”“水蛇腰”之类。再看下面两个句子:
1. 20世纪快要过去了,处于世纪之交的我们回首百年往事……
2. 20世纪的帷幕正在我们头顶徐徐落下,站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驿站,我们回首百年来并未如烟消散的往事……
比较两组句子,我们会喜欢第二句。因为第二句形象可感,颇有文采。究其根本,正是有话不直说,以联比之法说出的精妙处。
其二,泛灵。有一种哲学学说――物活论,它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生命的特性,首先是有感受性,有感觉和知觉的能力。物活论正确与否并非本文所要论证的,但一个作者作文时,却应该有“物活”的意念,即相信“万物有灵”。惟其如此,作者的灵魂才可能与笔下万物交流情感,心与物相知,达到不知庄周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周的境界,文字自然就灵动可感。古代诗人观飞雁而起愁,睹落花而见伤,固然脆弱了些,但也正是这种“物我合一”的认知方式造就了一些优秀诗篇。请看下面两个句子:
1.夏季的豆荚长满门的四周。
2.夏季的豆荚挤在门的四周。
第二句生动些。表面看,只是换了一个词,而实际,却是反映两种完全不同的认知方式。第一句的豆荚死掉了,因为它与作者没有情感交流;第二句的豆荚则有灵魂了,作者将其当作“人”来交流,所以,作者用一个“挤”字表现出豆荚的可爱,豆荚也不辜负“知遇之恩”,助作者传达了愉悦的心情,这“挤”字,做是做不出来的,但有了“泛灵”意识,却能不假思索,自然流出笔端。我们的文章枯干生涩,多由于极度缺乏“泛灵”意识。
其三,换元。数学中常用换元法将问题简捷化,其实换元思想并不单是运用在数学领域,神经学家为研究人的神经而用白鼠做试验,生活中用塑料替代木头做桌子……自然,我们的文字也可借助换元思想而增色。因为换元可以给读者大脑输入新信息,激起大脑的“自主化”加工。不妨看下面两组句子:
1.我的生活还是老样子。
2.我的生活“涛声依旧”。
两句情趣完全不同,第二句见达观,形象感强,读者大脑获得“自主化”加工的快感。借流行歌词、成语典故、诗文词曲等来换元,语言的厚重感甚至文化感也就有了。
其四,倒错。汉字是世界上是美妙的文字,有时仅仅是倒错一下词句的语序,尽管表意并无多大差异,但情趣、意味则完全变了。“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倘若将莎士比亚这句名言倒错回正常语序,即“女人啊,你的名字是脆弱!”,则高下自分。前文所举的李白诗句“峨嵋山月半轮秋”之所以诗意盎然,也正是倒错的作用。其实,诗歌中常借助倒错获得新奇妙语。“黄叶蝉吟晚”是诗,而“黄叶晚蝉吟”只是文;“是你教我学会了敲女儿孩儿的门/于是我便来敲你的夜晚……”是诗,而“是你教我学会了敲女孩儿的门/于是夜晚我便来敲你的……”只是文。
其五,强化。强化其实是通过增加修饰成分或换取称谓将事物细化、形象化。举例便知,“一只狗”自然不如“一只卷毛狗”形象,而“一只黄色的卷毛狗”自然又具体些。“一束花”不如“一束玫瑰”,“一个滑雪者”不如“一位含苞欲放的滑雪少女”。又如,“她在巴士上专心致志地读着书。”这一句不能为我们提供除现成文字之外的任何信息,但,如果将书的名字写出,我们就可以对她的性格有所了解,读《围城》和读《第一次亲密接触》的高下自然不同。
一根毛线,两支竹签,可以织出各样的毛衣;几粒石子,几条经纬,可以下出像人生世相一样复杂的棋,更何况我们拥有几千上万的汉字呢?掌握一些实用的技术,写作便不再“谈虎色变”。但是,若以为技术就能拯救一切,那便是泥而不化。因为写作背后生命状态的获得才是写作的根柢。而养根之法在于三种对话:
一是通过阅读与大师们对话;
一是通过参与与生活对话;
一是通过灵魂让原我与超我对话。
⑧ 以“讲故事的人”为作文题目,写一篇作文
这个延续性的故事,我把它限定在十年里面,这十年,我又把它用文字记录起来,命名为《十年》。
或许这些故事都是那么地微不足道,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引人注目,更没有什么亮点可以发掘到,只是,过着些简简单单的日子,写着些简简单单的文字,记录着点点滴滴的时光,或许就这样在平淡中拼搏过去,就这样,很快会过完十年。
这些故事的主角没有想要设定为自己或者是什么人,对我来说,演绎好一个讲故事的人,把故事用文字的形式保留下来,便是心满意足,更不要再多的装饰和铺设。
十年,从我的初中生涯到大学之后出来工作或者继续学习什么的,一共十年。可能到时候并不是完完整整的十年,可能这样的一个阶段性的故事也是断断续续的,不过作为一个讲故事的人,不违心地讲好故事,做好记录就足够了吧。
记得莫言的那篇获奖感言也叫做讲故事的人。
从前,我不喜欢讲故事,幼儿园的时候总是因为要跟着老师去学习算术没法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在课室里听着老师讲故事,也因此到了小学之后没什么故事可讲的。到了现在,想听故事的机会少了,讲故事更是没什么机会了,时不时在副科上听到一些课外零碎的故事,也只有听罢,没有什么深刻的记忆。感觉到了最近,看着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写自己的自传,写自己的故事,貌似那样用文字写下自己的故事很有意思。这时候,便想要在这十年里扮演一个讲故事的人……
或许从小家里人管教都比较严谨,平日与朋友同学课余的玩乐甚少,也没有太多特别的故事,只是想起时或许都变得很零碎。但是我的故事都不像别人的自传那样,那么地详细,那么的生动形象,那么的具体;我喜欢写下零零散散甚至有点模糊的记忆,或许那些会更耐人寻味。
其实,故事都不一定要自己经历的,讲故事也不一定要讲真实的。我喜欢这个世界上的一花一草,喜欢那些小桥流水,喜欢那片天空那抹夕阳,更多的都是与它们之间的故事。想要写的故事就是那么的单纯,对于现在的自己接触最多观察最多的也是它们。更想要表达的是它们教会我的一点一滴。
或许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会慢慢学会记录自己的心情,写下那些愉快和不愉快的,时不时翻开或许几年之后会浮起一丝淡淡的微笑,回忆着当年的种种童真稚气。直到自己年老了之后,拿起这本自己写的故事,就这样自己的一生便是不会因为没有记下那些想要铭记的而悔恨当初罢。但是想到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在此刻握笔总是没有那份勇气写下去,可能因为那些故事参杂的情感,也可能是那些懦弱带来的杂念,作为引言,感觉顾虑了那么多,或许还是值得的吧。
现在,初二,十年过去的还只是不过两年的时间。稚气的文笔在此刻起逐一记录下来,慢慢成长的自己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变得更有资格演绎这个讲故事的人的角色……
⑨ 求关于长辈讲改革开放的故事的作文
家乡的变化
“媛媛,回家乡看看吧?”爸爸再一次问我。我还是那句老话:“不,永远也不!”这时,勾起了我以前在家乡的事:我们睡觉的地方是睡在干干的茅草上,没有蚊帐,晚上蚊叮虫咬,害得我整宿整宿睡不着觉;门前是一堆堆的牛粪,又臭又脏,一脚踩下去,脚也不知变成了什么样;泥泞的路到处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个脚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里……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现在家乡‘昔非今比’了。”我暗暗地想:这是真的吗?于是我就跟着爷爷坐着汽车回家乡了。
来到了家乡,啊!真美!难道这是我的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没有呀?本来以前那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小路,现在已变成一条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高楼大厦拨地而起。我和爸爸来到叔叔家,哇,叔叔家也变了,墙壁刷得雪白雪白的,好像是粉装玉砌的,好像是银装素裹的。家具也崭新的,刻着龙凤图案。房子很大很大,他们再也不用灶头煮东西了,都换成煤气炉,方便快捷……我好像到了人间仙境。叔叔带我走进一个房间,掀开一块花布,呀,这正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东西——电脑。叔叔熟练地操纵着电脑,犹如在谈钢琴似的。姐姐也有一台电脑,她也挺会打电脑。以前那重男轻女的旧社会观念现在也没了。我想不到家乡人的素质提高得那么快!吃过午饭,我悠闲地散步,看见远处那些农民不再用老黄牛拉犁耕地,而是用各式各样的拖拉机犁地。犁地时发出的声音如同赞扬家乡的变化。
家乡的人变了,地变了,交通也方便了,电话什么的都有了。可是什么让这些变了呢?我正百思不得其解,这时,两个妇女在谈笑风生。一个说:“还是政府好,我不重男轻女了。我现在才发现,原来女孩儿也是那么棒!”“我的女儿也是呀……”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政府的功劳哇!我想:假若到了未来,这里一定变得更美好!
令人欣喜的变化
小时候,常听大人告诉我说,世界不断在变,所有你周围的东西都不会保持原有的状态一辈子的,那时候的我,还听不太懂,只是觉得奇怪,为什么所有的事物都会变,甚至变得让人完全认不出来了。就好像电影里的变脸一样。
过了几年,我已经懂事了,似乎有一点了解,所有的事物都是在发展的,就好像时间不停的流失一样,尽管发展有快有慢,但它们都会变得和以前不一样,这就是发展的魔力,也是促进它们不断发展的动力。
长大后,看见周围的来来往往的人和事,而环境也不断在变,我便完全懂得了,发展的重要性,就拿杭州就说吧。不对,若要说杭州的变化,恐怕说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了。还是缩小范围,说说文二路这一条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路吧。
听长辈告诉我,大概在二十几年前,那儿还没有那么多的房子,而多数是农田和坟场,十分的荒凉。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大抵也可以想象得到那时候的情形。
我从小就住在那一带,当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由于学校就在家附近,所以也就特别频繁的在那里走动,在那时候,那条路虽然比起原来要好上许多,但终究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条小小的弄堂罢了。刮风时灰尘飞舞,眼前一片雾茫茫的,而下雨时也好不到哪里去,在那里走一趟,就得洗一次鞋,因为地面上像铺了一层厚厚的泥。
现在大概已经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文二路也完全变了一个样,它像一个成长了的孩子,正在展现着它的魅力。虽然不能和市中心比较,但也是有模有样了,路边一家家商店开起来了,然后又一次一次的翻新,马路也变宽了,汽车在上面来来往往,一副四通八达的样子。这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文二路了,它代表着新世纪最显著的变化,代表着杭州正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前进。
欣喜,在于变化。
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是山清水秀而又贫穷落后的。我的家在离市区几百里远的山沟里。上高中之前,我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的怀抱。老实说我对家乡的发展或是变化向来不是很关心。上高中以前没有这种意识,上了高中之后没时间关心。连两年多前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乡上大学,又懒得去关心了。因为家乡经济的发展速度跟珠三角的城市比起来实在太令人失望,提起来就伤心。
不过要说家乡的变化,我想或许可以这样做个简单的、表面的概括吧:钱多了,人“懒”了;楼高了,水脏了。
改革的春风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似有若无地吹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山村。在此之前村里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努力地在土里刨食。只是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给我们的回报却并不多。村里除了种地再没有多少其他的收入,许多人有手艺、能吃苦,但是没个施展手艺的去处。八十年带末几年,村里人不再指望那块地了。听说大山外面的城市里有金子捡,纷纷走了出去。青年人,中年人,有手艺的,没手艺的,都想出去捡点金子回来。他们一去就是一年半载的,回来时虽然不是满身金银,总比土里刨出来的多。于是在家里歇上十几二十天的又出去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孩子。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连十几岁的小孩子在教室里也坐不住了,许多都挤南下打工的列车。农村劳动力少了,以前辛辛苦苦开荒开出来的地没几年又长满了野草。近几年水田也荒了许多,种地太辛苦,家里有了钱,谁还愿意自找苦吃呢?以前春节刚过没几天,田头地角便都是忙碌的身影。如今没过元宵下地似乎是很丢脸的事了。留在家里的农村妇女农闲时隔三差五就会聚在一起打牌消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晴天迎着朝露出门,披着星光回家,雨天便是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没几天歇的。
这几年村里的楼房就像雨后的春笋般不断从各个角落冒出来。三层四层,有的外表装修得很漂亮。即使只是一层的,算不上楼房,看起来毕竟比那些泥砖瓦房要顺眼得多。室内的装修就更不必说了,光滑得照得出人影的地砖啦,华丽的墙纸……简直是拿钱往墙上贴,拿钱往地上铺了。就是只刷上白白的石灰看上去也亮堂多了,不再像泥砖瓦房那样阴暗、压抑。
但是让人很不舒服的就是溪中的水越来越脏了。以前用不起自来水,村里人的用水都取自那条横穿村庄的小溪。村里人清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家里的大水缸挑满水,以备一日之用。我们小的时候还经常在小溪里游泳。有时口渴了就着溪水猛喝一气。现在别说挑溪水做饭,就是洗菜拿回家还要用自来水再洗上一两遍。夏天看到这些脏水,我们不再有跳下去的冲动。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情景如今是看不到了。溪水中、溪边随处可见的是各种各样的垃圾,那些塑料袋有的早就变色了,但就是不肯化掉。村民习惯将所有的垃圾随手倒入溪中,他们相信溪水会带走这些他们不需要的东西。或是堆在门前的空地上,积多了便点上一把火,于是谈笑间,垃圾灰飞烟灭了。
可以预计将来村里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钱会越来越多,楼会越来越高。人会越来越“懒”吗?但是水会越来越脏吗?村里人的这种“懒”,老一辈的人是看不惯的。不过这也正说明了生活的变好啊!得益的是家乡的后代。水的越来越脏,村里的小孩子怕也是早就习惯了吧。受害的不也是他们吗?
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在九江,它虽没有美国纽约的繁华,也没有水上海港—-威尼斯的绚丽与多姿,更没有日本东京的古朴与典雅,但我却爱它,因为我爱这片土地,更爱这些勇于创新与探索、勤劳质朴的人。
大家都知道,九江有一汪美丽的甘棠湖,那就是我们的母亲湖。在那几年里,我们这位母亲并不美丽,她显得是那样憔悴与苍白,那样的忧虑与无奈!污泥浊水,小鱼小虾不愿把它当作自己可爱的家园,就连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野花野草也不愿在她的怀抱中生根发芽,母亲面对此情此景她流泪了,她伤心的向我们倾诉与呐喊,那声音曾经久久地回荡在我们每个人的耳畔与心田。
如今的甘棠湖,清清的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是那么碧绿,那么透明!微微的波纹闪烁着点点金光,仿佛一块翡翠镶嵌了许多金片,一闪一闪,让你觉得她是那样轻柔、可爱。湖堤上,梧桐树、柳树像一个个英勇的战士,挺起身子,守卫着生育它们的这方土地,守卫着我们的母亲湖。只听“啪——”一条鱼跃出水面又钻了回去,给这如诗如画的景色又平添了几分生气。每当夜幕降临,湖坝灯火辉煌,犹如繁星洒落人间。此时此刻,我的心潮起伏澎湃,我仿佛看到了母亲欣慰的面庞,我仿佛看到了母亲那深情的目光,我更仿佛听到了母亲无比激动与亢奋的心!“孩子们,感谢您,您用那勤劳的双手、辛勤的汗水改变了我的生活,改变了更多人的生活。”
是呀,母亲您说得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电脑、电话进入了家庭,家家都有电视有线、电话购物、网上购物、家庭就医,一卡通、一线通、电子商务等好多名词跃然在我们面前,坐在家里我们就可以周游世界,通过因特网我们可以看到“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日本的富士山、莫斯科红场的列宁陵墓,我还可以在美国的唐人街上漫步。”只一会工夫我又变成了一个悠闲自得的小旅行家,好浪漫,好惬意呀!
朋友,你能说我的家乡不美吗?面对此情此景,我信心百倍。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真正的本领,把家乡建设成祖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颗明珠,让天下的游客都来游览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