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爷爷奶奶讲山中医的故事
Ⅰ 你听爷爷奶奶讲过哪些老故事
我听爷爷奶奶讲过他们小时候的故事,没有吃没有喝,日子过得很艰难。
Ⅱ 听爷爷奶奶讲解放前的故事
我的奶奶(即我爷爷的妈妈)今天和我在一起交谈,讲她们的故事。老人今年90岁了,身子灵活,体质健康,心理什么事都清清楚楚,耳不聋,眼不花。回忆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奶奶感慨万千,接着,奶奶讲述了以自己的生活为主题的真实的故事,这就映射了当时中国社会底层人的生活。
大家都知道,在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时,中国大地上掀起了大炼钢铁的热潮。高炉,小炉,大灶,小灶日夜不停,冒着黑烟,成为当时大炼钢铁时期的中国最真实的写照。
可底层人的生活怎样,我们并不十分了解。今天我带大家走进底层人的生活。
大炼钢铁时,村里派来一些人拿着钳子把家里的门子拆了,把上面所有的铁制工具全部写下来,连锁子也不放过。当时戏剧性的话:“真是到了夜不闭户的境界了。”所有的锅全部被拿走,假使埋在院子里,那些人就拿着锄头挖地三尺。那时候,家家户户惊恐万分,奶奶在夜深的时候把一个小铁锅藏进对门的一个小洞里,才使这口锅免于被融化的命运。没饭吃,公社开立了大食堂,几个中年妇女有发小贴饼的,有舀汤的。奶奶说,她那时候是管舀汤的。一到中午,人们都提着饭桶和碗来舀汤,当时都是定量的,按每人一勺汤来计算的。那做饭的锅有2米直径那么大。奶奶那时要把勺子放平着舀,给谁少一点都不行,大家伙都看着,要是那个是满满一勺子,他的斜着舀了,往外漏了点,就会觉得不公平,弄不好就要打架啊!姥姥十分公平,所以大家都去她哪儿舀,而旁边的大锅却无人问津。奶奶舀了那锅舀另一锅,累得受不了。当人们领完饭后,姥姥回到家,左找右找找不到一点吃的,原来爷爷都吃了。奶奶说,她和爷爷的一顿饭一共才两个半小贴饼子,你也许想象不到,那贴饼子的直径还不到五厘米。但是爷爷以为奶奶在食堂可以吃饭,就把所有食物据为己有,吃了个精光。奶奶只好饿了一天。
Ⅲ 听爷爷奶奶讲他们过去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在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时,中国大地上掀起了大炼钢铁的热潮。高炉,小炉,大灶,小灶日夜不停,冒着黑烟,成为当时大炼钢铁时期的中国最真实的写照。 、可底层人的生活怎样,我们并不十分了解。今天我带大家走进底层人的生活。 大炼钢铁时,村里派来一些人拿着钳子把家里的门子拆了,把上面所有的铁制工具全部写下来,连锁子也不放过。当时戏剧性的话:“真是到了夜不闭户的境界了。”所有的锅全部被拿走,假使埋在院子里,那些人就拿着锄头挖地三尺。那时候,家家户户惊恐万分,奶奶在夜深的时候把一个小铁锅藏进对门的一个小洞里,才使这口锅免于被融化的命运。没饭吃,公社开立了大食堂,几个中年妇女有发小贴饼的,有舀汤的。奶奶说,她那时候是管舀汤的。一到中午,人们都提着饭桶和碗来舀汤,当时都是定量的,按每人一勺汤来计算的。那做饭的锅有2米直径那么大。奶奶那时要把勺子放平着舀,给谁少一点都不行,大家伙都看着,要是那个是满满一勺子,他的斜着舀了,往外漏了点,就会觉得不公平,弄不好就要打架啊!姥姥十分公平,所以大家都去她哪儿舀,而旁边的大锅却无人问津。奶奶舀了那锅舀另一锅,累得受不了。当人们领完饭后,姥姥回到家,左找右找找不到一点吃的,原来爷爷都吃了。奶奶说,她和爷爷的一顿饭一共才两个半小贴饼子,你也许想象不到,那贴饼子的直径还不到五厘米。但是爷爷以为奶奶在食堂可以吃饭,就把所有食物据为己有,吃了个精光。奶奶只好饿了一天。
Ⅳ 要一篇听了爷爷奶奶讲完革命故事后的感受,200字,谢谢拜托各位了 3Q
前些天,我听了爷爷给我讲了一个革命故事。故事讲述的,1952年10月20日在朝版鲜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战权役中,黄继光所在的 营奉命夺取某高地,当连续攻下敌人数处阵地后,被敌人一个集团火力点所困。黄继光挺身而出,要求担负爆破任务,勇敢地冲向 敌人地堡。当他掷完手雷,打垮几个火力点后,发现还有一个火力点在顽抗,就忍着重伤巨痛,跌倒了爬起来,毅然直扑上去,以 胸膛堵住敌人正在扫射的机枪射孔,保证部队完成攻克高地的任务,全歼敌人两个营,自己壮烈牺牲。听了这个故事,我很感动。 黄继光以自己的生命保证了任务的完成,他的勇敢无畏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我们要向他学习,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要不畏艰难, 勇敢的面对遇到的任何困难;要认真学习,掌握真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Ⅳ 听爷爷奶奶讲故事——作文
诗歌一首: 故乡门前的老树
就在故居门前不远处
有一颗不知名的老树
在衰老中年年如故
枯了又绿绿了又枯
它的经历我一点不清楚
它的性情我描也描不出
它的叶子飘落我印象中
也只是一片片模糊
可在告别家乡的那天
我忽然注意到了这老树
它仿佛呆呆的望着我
一面招手一面默默祝福
可别了 我当时不愿回顾
它也不曾说再见不曾哭
不曾对我一声声叮咛嘱咐
别了 它不曾送我一步
就这样带走了它的痛苦
带走了它深情的祝福
可是 我后来才知道
也带走了我对它的思念无数
每当我寂寞的时候
总要想起这老树
想起我不知忧虑的童年
就一直为它的绿荫庇护
这沉默的老树饱含着多少沉默的痛苦
但却是我记忆中的一份财富
它时常安慰我 不让我孤独
还时常给我力量和鼓舞
文章一篇: 家门前有三棵梧桐树,听爷爷说是奶奶嫁过来时他亲手栽的,现在爷爷奶奶都已经快要到八十了,已从当初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变成了步履蹒跚的老年人了,门前的梧桐也由当初细矮的小树长成了粗壮的大树了.门前的老树见证了爷爷奶奶的爱情,见证了我的成长,见证了爷爷奶奶对我的疼爱.比起我的一些女同学,我是很幸福的了,因为爷爷奶奶并不重男轻女.
在我小时候,爷爷在树上给我做秋千让我荡着玩,教我认识了在树上安家的各样各样的鸟儿,我还见过啄木鸟和猫头鹰,这些都是很少见的,因为都被一些打鸟的人给打光了,这些人真够可恶的.夏天的晚上,奶奶会带着我在树下讲故事给我听,到我懂事的时候,奶奶讲的最多的是农村妇女的命运,叫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要到大城市去,奶奶的话是质朴的,从小到大奶奶一直对我说的一句话是:农村妇女没知识可怜,你一定要好好学习.现在当我到外面上大学时奶奶还会说这话.
门前的老树让我知道了年轮的转换,时间的流逝.当它们开始吐绿芽时,我就知道春天来了,到夏天,老树就会绿成一片荫,结出许多小绿球.当树叶开始变黄飘落时,秋天到了,这时会有许多向蒲公英一样的东西从小茸球上裂开飘到你的脸上脖颈里,撩的人痒痒的.特别是深秋初冬时,树枝上只有几片枯叶在摇曳了,加上傍晚远处的夕阳看上去就像是挂在树叉间,使人总会有一番伤感的情怀,不禁会想到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Ⅵ 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事的感受
10月21日下午来,南园幼儿园大班自的所有小朋友齐聚在多功能室,举行“我爱爷爷奶奶,尊敬长辈是美德”主题活动之——《听爷爷奶奶讲小时候的故事》活动。在活动中,大一班的爷爷讲述了自己在新疆生活的一些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爷爷小时候生活的艰苦,感受到了现在自己生活的幸福。大二班的奶奶从自己小时候的玩、穿、吃、学习四方面讲起,通过与孩子们的互动,一方面让孩子们对两种生活条件有了一定的对比,另一方面,“玩具要大家一起玩才开心、整洁就是漂亮、小吃再好吃也不能当饭吃”等深情地话语,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大三班的奶奶讲述了自己小时候放学后为大人做事赚钱的几件小事,告诉孩子们虽然自己没有时间玩,但能帮助大人做事,也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大四班的爷爷讲述了自己小时候只有过六一节才会收到饼干与糖果,而现在的孩子天天生活得像过节,将两者进行对比,嘱咐我们小朋友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做一个有本领的人。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爷爷奶奶小时候的辛苦生活,感受着爷爷奶奶虽然坚苦却乐观生活的态度,激发了孩子们对爷爷奶奶的热爱与崇敬之情。
Ⅶ 听爷爷奶奶讲抗美援越的故事(作文600字)
历史上没有抗美援越叫法,但有抗美援朝的故事!
《一袋干粮》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
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Ⅷ 小时候听爷爷奶奶讲的永家故事,有没有这故事
听爷爷、奶奶常念叨他们那时的生活,爷爷、奶奶小时候根本吃不饱,在我爷爷生活的时代,实行的是平均分配制。人们每天只能挣十几个工分,每个工分只有几分钱,每天只有几角钱的收入,人们通过“工分”来领粮食。那时耕作,完全是靠天吃饭,时不时的就会出现粮食紧缺。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每个人每月能领到10斤粮就不错了,水果、肉都是做梦才能吃到的,10斤的粮食根本不够吃,人们只能吃野菜、草根。
我爸出生后虽已经不用吃野菜了,过年时也能吃上肉,但肉也不能想吃就吃,大部分是要留着招待客人的,奶奶炖上一碗肉,要从初一一直吃到十五。而现在,想吃什么样的菜都有,什么牛、羊、鸡、鸭肉不用说,各类 海鲜、鲍鱼、鱼翅,市场上都可以买到。像我们家庭,每天每人都能保证喝一瓶鲜牛奶,餐桌上更是荤素合理搭配,除了二荤二素一汤外,每天还要吃一定量的水果。
爷爷、奶奶过去穿衣是补丁打补丁,到了爸爸出生时虽然生活已经有了好转,不再穿打补丁的衣服,但小时候也很少穿新衣服,当时家里的经济不宽裕,爸爸的衣服大都是捡表哥的、或者把爷爷的衣服改小,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有新衣服穿。爸爸说,当他穿上新衣时那种满足和喜悦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奶奶说,那时国家物资供应还很紧张,买东西都要凭票。粮票、油票、肉票、布票、糖票等等。而现在各种商品应有尽有。就拿穿衣来说,现在我们全家人穿的都是名牌,但奶奶却还是喜欢穿普通的衣服,前年七十大寿我妈妈给她买了一件1000元的衣服,她只在生日那天穿一天,就一直放在大衣柜里,只有到过年时才穿一穿,还一直责备妈妈这么浪费。而爷爷则不同,爸爸、妈妈不管买什么样的衣服,只要一买来,他就乐哈哈穿上,他常说我奶奶死脑筋,跟不上形势,有福不知享。
爷爷说他以前的住房是两间腰子墙的瓦房,就是墙体是用泥磊起来的,只有一层,后来爷爷养猪发了小财,就把房子改建成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 05年我爸将楼房拆掉建成四层的小洋楼。
爷爷说,以前百姓家拥有自行车是身份的象征,家人因拥有一辆自行车而自豪,因为,买自行车还要凭票呢。现在,小汽车早已进入百姓家庭。人们出行可以有多种选择,除了坐长途汽车、火车,乘高铁和飞机出去旅游也是寻常的事情。
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裕,旅游成了人们一种生活必需。爷爷、奶奶虽然年过古稀,也随村老年协会组织的旅游团到了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游玩。
见过外面精采世界的爷爷常常感叹自己没读几天书,外出很不方便。所以每当我读书、写作业时,他总是坐在旁边认真听、认真看,希望能从我这里学到一些知识。他也时常看看书、读读报,还让我教他上网呢!
爷爷这么老了还想学习,他的表现给了我力量,给了我勇气,我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了更好地为建设祖国做贡献。
Ⅸ 听爷爷奶奶讲解放故事
听爷爷讲哪过去的故事
——倾听老战士董瑞海追忆革命的一生
引 子:从小常听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上大学后又亲耳听到这样令人难忘的革命故事。这一天,伴着端午节清香的细雨,我随学校采写团来到兰州军区小南门干休所采访老战士。献上了几个小节目之后,我们的采访正式开始。我的采访对象是前安康军区副政委,87岁高龄的董瑞海爷爷。董爷爷1938年入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被授予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采访一开始,老人就兴致勃勃地讲起他参加过的战役。说是采访,却更像是听爷爷讲那过去故事。我把这些故事纪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最了不起的抗战小战士
董爷爷的家在河北,因为父亲做过买卖,家里的日子还算宽裕,有能力供他读书。他在保定读初中时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尤其是数学。当时学校规定,数学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保送高中理科,董爷爷以93.5分成为全校仅有的三名幸运儿之一。可是,正当他们满怀欣喜踏进高中大门,“交了学费,一天课都还没上,日本鬼子就来了”。18岁的他被招进抗战学院,开始了戎马生涯。但提及学习,董爷爷依然充满自豪:“因为文化水平高,一到部队就当了文化干事,教战士学文化。建国后,在酒泉基地当计算处长,我的数学功底还派上用场了。”说爷爷是高才生一点都不为过。然而,在侵略者砸开了我们的国门、肆意横行的年代,偌大的中国已放不下一张安稳的书桌。读书、上学这些我们看来稀松平常的事,却是爷爷无法实现的愿望。
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董爷爷一生经历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战争,他如数家珍般讲着百团大战、上党战役、平汉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直到解放济南、解放重庆成都。虽然年事已高,他依然思路清晰,甚至连战争的年份、地点,部队番号都记得很清楚。打了半辈子的仗,所有的喜乐辛酸都已溶入这些战斗的记忆中。对我的提问,爷爷的答案也总不离开打仗这件事。
最难忘的经历——抗战
1942年是抗战最困难的时期,连续三年的旱灾,使根据地的生活陷入困境,每人每天只有四两粮食,饿急了就拿野菜煮成稀饭充饥。“生活困难,战争更残酷”,日军对太行山区进行大扫荡,董爷爷所在的营跟随总部,承担掩护总部的任务。在一次突围中,敌人从四个县向我军扫荡,四五架敌机连续轰炸扫射。危机关头,左权参谋长亲自指挥掩护总部撤退,董爷爷从左权参谋长身边经过,左权参谋长还指示他向安全的地方跑,刚跑出100多米,敌人的炮弹就打在了左参谋长身上。“我是亲眼看见左权将军牺牲在山西辽县衙门口的后山上。”说到这儿,老人的眼圈红了,声音有些发抖。他停了停,平静下来接着讲,“再有200米就出包围圈了,左将军却没有走”。我问爷爷:“您怕吗?”“不怕!”声音坚定有力,“打起仗来就不怕了,脑子集中注意力对付敌人,特别是当我们胜仗连着胜仗,士气高涨,就不觉得害怕了。”至今我的脑海里还浮现爷爷说话时的神情,他让我看到了坚定的信念,看到了战士的铮铮铁骨。
最骄傲的战役——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打得比较顺利,先是在“上党战役”消灭了阎锡山的主力,接着在平汉路上打败了蒋介石的精锐部队。为了支援李先念的部队,又三出陇海,解放了陇海线上大部分县市,既而挺进大别山。我军连战连捷,逼得敌军投降、撤退。一说到打胜仗,董爷爷神采飞扬,还不时的握紧拳头。
最令这位老战士骄傲的就是参加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里规模最大、歼灭敌人最多、影响最深远的战役,战役由邓小平指挥,刘、邓率领的二野与陈毅、粟裕领导的三野合击敌人。整个战役持续了三个多月,我军以六十万人打败了国民党的八十万军队。“敌人有飞机掩护,武器优越,装备现代化,我们成立时,用的土枪、土炮,还有矛子枪,大刀。我们能够取得胜利,根本原因是毛主席的指挥,‘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找机会,钻空子,利用地形打伏击’;平型关大捷就是打伏击取胜的。我们夜间突袭,敌人的轰炸机就发挥不了作用了。”在讲到围困徐州的敌人的时,董爷爷兴奋地用手比划,还不时笑出声来。从他的表情已经看不到战争的残酷,而是充盈着胜利的喜悦,饱经战火的脸上绽开得意的笑容。
最开心的回忆——庆功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战士最开心的就是每次战役都能参加,一系列的战役连续取胜。爷爷告诉我,每次打了胜仗休整的时候都会召开表彰大会,表彰战役中表现突出的勇士。庆功便是当时战士们最高兴的事。
在我的请求下,董爷爷还唱起了“革命军人处处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老乡们,老乡们,快快去把战场上......”这些当年的革命歌曲。歌词记不清了,我就在一旁帮腔,我们一老一少边唱边聊,帮爷爷重温开心时刻。
最遗憾的眼泪——战友牺牲
董爷爷最要好的战友,都在战斗中牺牲了。“打仗说起来容易,打起来就难了。”讲述中,老人反复念叨这句话。“打仗没有前方后方,敌机到处轰炸。打仗就要有牺牲,我在机关的时间长,跟敌人真刀真枪拼的机会不多,我的战友都牺牲了”。爷爷的那些战友为我们赢得了胜利,却没能看到胜利,这成了爷爷一生的最大的遗憾。
最幸福的记忆——献身国防
新中国成立以后,董爷爷参加了解放西南的战斗,还在朝鲜打了一年仗,抗美援朝胜利后回国。进入和平年代,老革命又接受了新的任务——建设酒泉卫星基地。酒泉地处祁连山以北的荒原戈壁,方圆百里没有人烟,风沙肆虐,气候环境极其恶劣。生活条件就更差了,部队刚到那里时,营房还没有建好,只能住在帐篷里,喝得都是咸水,直到后来在1000多米的地下打出了井,才解决了饮水问题。董爷爷和部队其他领导带领几百名新招入伍的高中生,一边与艰苦的环境斗争,一边进行基地建设和科学试验。没有现代的计算工具,用的是手摇的电子计算机。他们搞导弹、原子弹试验,分析图纸、装弹头,成功的发射了东风一号、东风二号卫星。董爷爷带的部队多次获得“五好连队”“五好处”的嘉奖。在远离炮火硝烟的年代,在祖国西北大漠深处,我们的老战士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继续为祖国的国防事业默默奉献。
后 记:现在,董爷爷已经离休多年,平日里走走转转,和老干部们下下棋,打打牌。打仗走遍大半个中国,要不是腿脚不便,老人还想去西藏和黑龙江看看。回顾这一生,董爷爷觉得“自己还是为国家做了点贡献,心里挺踏实的”。当我用“崇高”、“伟大”这样的词来形容他们这些老革命时,爷爷笑着摇了摇头。对我们这些年轻人,他希望我们“为社会做好服务”。他说:“你们是搞文艺的,就要发展文化事业。一个是物质,一个就是文化,你们要在丰富人们生活,给人们带来乐趣的同时,带来好的影响,用你们的歌声唤醒老百姓!”
“打仗的事只能大概说说,要详细的讲,那得要很多时间”两个小时的时间要讲述80年的历程,讲述革命的一生,的确只能是轻描淡写,但我已经收获了许多。老人的讲述条理性很强,为了不打断他思考,我尽量少提问。只是静静的聆听,再把重要的内容记下来。看爷爷累了,就端上茶水让他歇一下。两个小时的采访,我的思绪随着爷爷的故事,从满目创痍的旧中国到日心月异的新时代,从炮火连天的战斗场面到和平年代的国防建设。董爷爷的故事浓缩了一代老战士为国尽忠的感人事迹,也映射了历史车轮一路行进的轨迹。年少时他们不惜牺牲生命去迎取和平解放;胜利后他们没有邀功请赏,毅然奔赴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离休后他们的身体闲下了,心里却始终放不下国计民生。他们的一生是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奉献的一生,是拖起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一生。
曾经在书里、屏幕上看过无数这样的故事,但当你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注视这些饱经风霜的面容,看着他们蹒跚的脚步、弯曲的背影。你才真正看到了活的历史,感受到崇高的心灵,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调动心里所有神圣美好的辞藻,都无法把他们描写清楚,再动听的旋律也无法表达我的敬意。那是对心灵深处真实的触动。爷爷,就让我深深地给您鞠个躬。
Ⅹ 600字作文:听爷爷奶奶讲过去过年的故事
关于解放,我不曾知道些什么,然而更多的旧故事,也都是从老一辈的爷爷奶奶那里所得知的。奶奶,也算得上是身边最亲的人了,虽然她现在已经离我们而去了,可是我记得她,那短短的头发,慈祥的眼睛,和蔼的微笑。爷爷,一副总是很庄严的模样,总是给我一中害怕的感觉,就像是看到了爸爸。
小时候,听到的最多的故事,就是爷爷奶奶给我讲的解放战争时期的事儿,虽然这些故事我听的耳朵都磨出了茧子,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使我最受启发的,还是这些我都“听烦了的故事”。 每当奶奶听我向她念起祖国的发展她总会感慨,说起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
奶奶说:“解放前的国家特别落后,到处都穷,还总是受敌人欺负。在战争时期,人们一听到敌机来了的时候,就都往防空洞里跑,吓得在防空洞里躲半天都不敢出来,待到没有了飞机声,才敢出来。整天提心吊胆,就怕敌人来‘找事儿’,弄得大家整天神经紧张。小鬼子还经常到处抢东西,那些看上去像有钱人家的就被抢了不止一次,有的还把人打死了,就这样,大家出门都得小心翼翼。那日子简直没法过。”奶奶总是一边叹气,一边说。
而爷爷呢,则经常给我讲解放军。“敌人总来欺负我们,我们总不能挨着吧,所以,解放军们出面了。这些解放军可都是国家的栋梁,他们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在战场上坚强、勇敢地与敌人殊死搏斗。在炎热的夏天,解放军们要执行任务,趴在草垛里,草垛里有好多虫子,解放军们就要忍受着蚊虫叮咬,一动不动的趴在里面,生怕暴露;还有的解放军,在战场上,跟敌人打急眼了,打得肠子都打出来了,也顾不上,继续打……那真是国家的好儿女,国家的骄傲啊!”每提到这,爷爷的脸上就会流露出笑容,但同时,也有一丝难过。我总会想:爷爷应该是在为那些既然方军叔叔感到惋惜吧。
我不由得想到了今天的生活,一座座高楼大厦平地而起,走在路上的人个个都忙碌着,一些商业人士手提公文包,肩上还背着笔记本电脑。早晨到海边逛逛,到处可见到来这里散步的老人和年轻人,也难怪奥运会上的中国健儿们的强健。2008年,中国经历了种种挫折,一样大家也都是兴奋的,在经历了地震等困难后,看得到中国人的坚强和友爱。奥运会
是我们承办的啊!处处发扬着奥运精神,我也荣幸的去观看了在青岛举行的奥帆赛,心中也默默地为运动员们加油!
然而,讲的最多的,还是敌人投降,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的事儿。“小鬼子投降后,大伙儿心里都想,这苦日子可熬到头了,那高兴劲儿别提了!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全国上下没有一个人不开心、不高兴,个个都比过年还开心,那种心情简直无法形容……”他们总是这样说,而且,每说到这里,必定会笑,甚至都能开心好一阵子。
如今生活在一步步像前迈动着,回忆着旧时代,享受着新解放。但是,我认为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那些解放军,是他们为他们的子孙后代打拼出了一片天地,是他们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们平常的点点滴滴都是他们留给我们的.他们是伟大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那么好的生活。现在的生活好了,各方面条件也高了,孩子们只享受着生活,却不知这一切来之不易,所以,作为新中国的希望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献上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祖国做贡献,更好的把解放精神传承下去。
旧时代,新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