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听爸妈讲军人的故事作文

听爸妈讲军人的故事作文

发布时间: 2020-11-21 19:26:28

㈠ 听长辈们讲长征故事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听老红军讲长征的故事
“年轻人,你难以理解我们这些老人面对浴血奋战换来的太平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险境里我们始终不动摇,就是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努力能换来今天的安定繁荣!”
7月23日20:00,记者见到了14岁参加红军、曾经三过草地、戎马生涯半个世纪的老红军战士,原济南军区副政委任思忠老人。这位83岁的老人的话匣子打开了,谈起过去的峥嵘岁月,神情激动起来,双唇有些颤抖……

15岁少年 率171人加入红军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到达川北,川东地下党领导的游击队开始在达县一带活动。当时,因贫困辍学的任老正在家中帮助父亲务农。

“党的队伍给了我思考的能力,我明白了为什么穷人辛劳一生后代还要继续受穷”,红色政权打土豪分田地,给穷人指出一条活路,这在任老心中掀起了巨澜。红军队伍为贫苦农民作主,任老明白了,这是一支穷人的队伍。

红色家庭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大哥早他加入游击队,但不久便在一次战役中英勇牺牲,父亲积极响应革命队伍的号召,担任村苏维埃主席。这位老人在红军离开根据地的岁月里,被反动军队关进监狱,活活折磨致死,父亲死后不久,母亲也含恨离去,这一切,更坚定了任老参加革命的决心。

1933年是任老走上革命道路的关键年份。6月,任老参加了游击小组,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老思想活跃,积极探讨革命的道理,很快便成为游击队的中坚力量。红军主力占领达县后,他被选为区少年先锋队大队长,15岁的少年成了171名红小鬼的“头领”,在他的带领下,全队172人集体加入了红军。

打“扇子队” 少年军人名声大振

从游击队员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革命战士,但四川强横的反动军阀势力还是逼迫部队流动开展革命工作。

1934年7月,任老时任四川省少先指挥部政教科长兼干部连指导员。在四川西部丹巴地区开展工作。一天,当任老等人在一座3层小楼上开会时,反动军阀的武装突然冲到了楼里,与负责放哨的同志在楼梯上展开了激烈的枪战。脚步声密集急促,逐渐近了,留下来肯定是死,任老等三人跳窗逃生,一名同伴当场摔死,任老右臂支撑着地,上臂骨折后戳断肋骨插进了胸腔,他忍痛与同伴钻入夜幕迅速转移。

但没过多久,绷带吊起伤臂的任老再次活跃于山间的村庄里。

革命者的工作激起了恶势力的疯狂反扑,在新塘坝地区,有一支500人左右的地主武装,他们疯狂袭击革命者的工作队,屠杀革命群众,打仗时人人拿着一把扇子,妄称是刀枪不入的神兵,当地群众称之为“扇子队”。一天深夜,任老带领干部连在地方赤卫队的配合下夜袭“扇子队”。战斗中,他被敌人刺刀捅伤,仍坚持参加战斗。是役,扇子队被全歼,少年军为川陕根据地人民除了害,一战成名。

一过草地 竹签穿透他的脚掌

“年轻人,用语言表达不出长征真实场景,你根本不可能想像出当时有多么艰苦”。任老对记者说。任老前段时间坚持每天收看电视连续剧《长征》,他看得比家里每个人都专注,他为这部电视连续剧感动,但仍然对家人说,“有些苦他们拍不下来”。

任老头上的三块伤疤和脚弓部位所受的一次穿透伤都是在长征时留下的。说起长征开始后的第一次受伤,任老脱下鞋子,右脚背中央部位赫然有一块大约三厘米见方的凹陷。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最长,三过草地,第一次过草地时,我的右脚便被反动军队布下的竹签阵穿透了”。

那是一次夜间急行军,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任老带着一支十几人的队伍迅速向阿坝前行。任老走在最前面,他小心地穿过反动军队布下的铁丝网,突然脚心一阵剧痛,落在地上再也迈不动步子。战友提来马灯一看,一根近0.1米长的竹签穿过了他的右脚脚掌,脚背上还露出长长一截。

受伤只是一瞬间,此后几个月任老被伤脚折腾苦了。队伍连续行军,根本没有机会停下来养伤。伤口化脓了,战友便将纱布裁成窄长的细条,蘸了水穿过伤洞,来回扯动,清除里面的脓血和息肉。每拉扯一下,都伴随了钻心的疼痛,但有什么办法,那是缺医少药环境中遏制进一步感染的惟一办法。

“和平年代现在的年轻人谁还能忍受这样的痛苦呢?”讲到这里,任老喃喃地说。

二过草地 鬼门关口拣回性命

第二次过草地更险,任老一只脚迈进了鬼门关。

1935年下半年,任老时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教导团一连指导员。大军从阿坝向绥靖方向进发。来到黑水河时,便桥已被毁掉,南岸则被土匪占领。为保证主力部队过河,任老和另外30名干部战士趁黑夜泅水渡河。时值隆冬,水流湍急,冰冷刺骨,成功游到对岸的只有8名。接下来就是一次令南岸敌军魂飞魄散的突袭,大部分敌军在睡梦中被击毙,8人很快便占领了桥头堡,大部队顺利地搭起了便桥。

任老却因此染上了重伤寒,红军缺医少药,食物的供应已经断绝,他的病一步步恶化,常常昏迷不醒,战友们便抬着他行军。20天后,部队走出草地,来到绥靖。此时任老长时间休克,战友们都误以为他已经死了,便把他放在了绥靖滩石崖下的山洞里。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苏醒过来,挣扎着爬向河边喝水,十几米的距离,任老竟爬了两三个小时。当地居民郝老汉发现后将他救回了家。

郝老汉对待他就像亲生儿子一样,每天熬小米粥一口一口喂他。老汉膝下只有一个女儿,便想收他为儿子。但任老却一心想要回到队伍上,他每天搬小板凳坐在大门口,希望看到队伍上的同志。两个月后,任老的病基本痊愈了,他挥泪告别了郝老汉老两口,找到了在该地区活动的金川省委,重回革命队伍。

经历这一次起死回生时,任老还不满18岁。

1936年7月,任老的病全好了,就在此时,队伍又从绥靖出师北上。任老带着七八名比他还年轻的战士在草原上行军。一天夜里,一位小战士问任老,“科长,将来会是什么样子的?”“人人都生活得很幸福,不缺衣少食。”“那能实现吗?”“肯定能”。

说起荣誉 老人没有太多言语

任老在和平年代练起了书法,每当朋友求字时他总忘不了盖上一个章,或者是“长征战士”,或者是“幸存者”。这是老人晚年给自己的定位。

战争年代,任老是一名英勇善战的骁将,他重视思想工作,善用攻心战术,常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抗日战争胜利之初,任老率领队伍在喀喇沁旗平叛,妥善运用了和平平叛的政策,打通了300公里承赤公路。此后,在攻打天津、广西剿匪、援朝金城反击战等众多战役中,任老立下了赫赫战功。1955年老人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荣誉章。但说起荣誉,老人没有太多言语。

“战争年代,我们身边倒下了太多的好战友,比起他们,我是一名幸存者,更是一个幸运者”,“我能够亲眼看到自己为之努力的目标实现就是最大的幸运,真正的荣誉归于那些光荣献身的烈士们。”

任老的家人介绍,任老每每想起自己身边倒下的战友,便非常难过。当年任老带171人参加红军,但经历历次事件,解放后任老再没能见到其中的任何一位。他忘不了1953年自己回乡的那次经历。当时,战友的亲人听说他要回来了,站在路两旁等待询问亲人的下落,任老骑马走了30多公里山路,当久候乡亲们纷纷上前询问时,老人的眼泪夺眶而出。

另一次,任老在革命烈士纪念碑上找到了战友的名字。

㈡ 听老红军讲故事心德作文300字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今天下午,我们在宋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花园社区开展“忆红史,感党恩”红领巾寻访活动,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了他们打仗时候的故事。
给我们讲故事的是一位有88岁高龄的邹爷爷,他19岁就开始做地下工作,21岁加入了共产党,打了很多场战争。邹爷爷说:“……我们那个时候是分路南路北的,路南100人,路北100人,相互传达敌军情报。有什么重要事情的时候,领导都会亲自来指导我们怎么做。每当潜伏在敌军那边的队员发来情报的时候,我们就立即出发打败敌军,路途中还遇到了土匪呢!那时的生活很艰苦,我们途中经过很多村子,村子里的土地都是地主的,每年粮食丰收时,地主都拿过去,很少是农民们自己的,可是他们每天还要辛勤劳动。那个时候,我们每天只能睡2、3个小时,可要走很长很长的路……”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邹爷爷还拿出了他的徽章给我们看,听老师说那都是荣誉的象征,大家羡慕极了,都伸手去摸。邹爷爷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邹爷爷。

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今天的我们是多么幸福,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现在这么好的条件,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有益于祖国、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㈢ 听爸妈讲40年成长故事的作文

一个女人做了母亲,大概是比不做母亲的人有着更多的惊喜吧,尤其是在孩子处在婴幼儿期的时候,刚刚做母亲的新奇,幼小的孩子一天一点的变化总会带给她从未有过的感受,所以,很多事情就被她深刻地记下来,以便将来等她的孩子长大了讲给她听.
故事一:我是家里第一个出生的孩子.当医生有些遗憾的告诉爷爷:是个女孩的时候,爷爷爽朗的笑:女孩怎么了,我就喜欢女孩,我很满足呢.我的小名就是爷爷起的,叫小菊,其实外人不知道,在我们家乡话里面“足”与“菊”是同音的,所以我的小名实际上是“小足”.
故事二:妈妈说,我七个月的时候就会讲话了,娇嫩的小嘴巴突出的第一个词语是:奶奶.我想,任何一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第一声喊出的是妈妈,但是,一个七个月的婴儿能够发出“奶奶”这样的声调,她大概已经顾不上含酸了,大大的惊喜超过了所有的感情.
妈妈说我小时候就表现出了一定的文科能力,在我还远远不会走路的时候就躺在床上,抓着一个叫做“友谊”牌子的面霜认字了.
故事三:我一周岁半的时候身体虚弱住进了医院.那时候妈妈生了弟弟,正坐月子,在医院里陪伴我的是爸爸.每到了饭点的时候爸爸就去医院的小食堂吃饭,那时候上年轻的爸爸是个马大哈,他以为我每输液也那么多是不用吃饭的,所以就不会买饭给我吃.我从很小时候就是个很懂事的孩子,从来不向别人要东西吃.和我一个病房住了一个阿姨,那天她吃的是面条.她看到我不停得看着她咋吧嘴,便提出来给我面条吃,爸爸还嫌着人家不太卫生,谦让着.可是,最知道矜持的我却裂开嘴哭了,最终,我吃到了阿姨的面条.
妈妈说起这个故事的时候很是歉意:没办法,我也不能去陪你,把你饿坏了.

㈣ 听爸妈讲收麦的故事作文

《收麦的故事》
我让爸妈给我讲讲收麦的事,爸爸给我讲起了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作《观刈麦》,这首描写收麦故事的诗歌可谓家喻户晓。诗歌原文如下: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没有人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起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这一家在田地里十分忙碌。“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到无法生存,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她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样做十分累,收获却很少。但她没有办法,当时正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作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致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读者可以想象:现在忙于收割的人家,明年也有可能像她那样,无地可种,只能以拾麦穗为生。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这段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在诗的最后发表议论,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作者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只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其实更应该感到自疚自愧。赋税是皇帝管的,作者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而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又有可能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诗人自己摆进去,觉得他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问心有愧。白居易的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喊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全诗在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作者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
爸爸话锋一转,说起了现在,如今国家为农民免去了几千年的皇粮国税,现在农民种田不用交税了,农民的心情舒畅啊。现在农民种田的劳动强度比以前轻多了,早已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方式,种田机械化的程度大大提高了。以收麦为例,现在有了专业的收割机作业队,商业化运行,农民只要与作业队签一份合同就一切搞定了。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中国梦有盼头!

㈤ 听老人讲革命故事作文(150字)

听奶奶讲革命故事
人物:奶奶、妻子、日本人、孙女、汉奸、丈夫、八路。 (孙女蹦蹦跳跳上场,奶奶坐在椅子上) 孙女:(欢喜的)奶奶、奶奶
奶奶:诶,乖,今天什么事儿这么高兴啊?
孙女:奶奶,您平时不是总是教导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做人,争取早日成为一个共产党
员吗?告诉您个好消息,您孙女马上就是一个党员喽。
奶奶:(惊讶状),真的呀?好!好!孙女长大了,是大人了,奶奶为你骄傲啊。
孙女:奶奶,我们入党前还有一个讨论会呢,要讨论自己所知道的老一辈共产党员的事迹, 您能给我讲一些吗?
奶奶:(沉思片刻),好,奶奶给你讲一个和咱自家有关的共产党员,亏了她,要不……哎。
那是1943年的秋天,鬼子对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一个八路的小队被敌人打散,隐蔽在咱村里,其中一个就在咱家,那时候正赶上你爷爷生了场大病,卧床不起……(这时候可以在讲一半的时候黑灯,以布置场景)
(孙女下,奶奶换装扮继续)(丈夫卧病在床,妻子与八路在床边的桌子上做活计)
妻子:大妹子,你说这小鬼子还能闹腾多久啊,这群遭天杀的折腾的咱老百姓天天提心吊胆的,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八路:大姐,您放心好了,小鬼子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小日本已经支撑不了多久了,要不了多久,咱们就可以把小鬼子赶回老家去了,咱老百姓的好日子也就快来了。

妻子:哎,真盼望这一天能够早点儿到来啊,这整天寝食难安的日子,实在是熬不下去了,你看你大哥,一直这样病着,要不是有大妹子你在这儿帮衬帮衬,我……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抹泪状)。
八路:(牵大姐手)大姐,千万别这么说,你和大哥都是好人,您能冒着风险让我藏在您家,
我已经感激不尽了,帮着做点儿活也是应该的。
妻子:不是这话大妹子,现在这世道,人心都乱了,你说中国人再不互相帮衬着,岂不是更让别人笑话,小鬼子也就赶不走了。咱八路在前方拼了命似的打
小日本,还不是为了咱普通老百姓,换了别人,谁肯为咱这贫苦百姓去舍命啊。 八路:大姐,共产党就是咱老百姓自己的党,老百姓的命就是共产党的命。只有让老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党才是真正尽到了自己的指责,毛主席一直教导我们,一定要齐心协力,全民族、全中国的同胞团结起来,才能够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
妻子:大妹子,你看你年级轻轻的就在战场上拼杀,天可怜见的,也真是苦了你了。听你这样说,我都想和你一起去杀鬼子了,哎,就是不知道你大哥的病,啥时候能好啊,让他能为咱共产党尽些力也好啊。 (丈夫咳嗽,妻子马上过来捶背) 妻子:当家的,哪儿又不舒服?
丈夫:(咳咳),哎,没哪儿不舒服,就是埋怨自个,你说我要是没有这病该多好啊,现在看着大妹子他们在战场上冒险,心里不是滋味啊,你你说我一个大老爷们,哎……,还不如直接让我死了算了,也免得拖累你们。
八路:大哥,你就安心养病好了,等病好了,还可以一起打鬼子,等把鬼子赶跑了,还等着大伙一起把祖国建设好呢。 丈夫:但愿我能撑到那一天吧。
八路:不远了,这一天马上就会到了。(远处悉悉索索脚步声,细语声) 妻子:咦,好像有什么声音(妻子到窗边,八路跟上) 八路:不好了,好像是鬼子来了

妻子:哎呀,那怎么办啊,你一定不能被他们抓走啊,大妹子,你赶紧逃吧 八路:来不及了,再说我也不能扔下你和大哥不管,更何况大哥还在病中,行动不便。大姐,家里有没有可以藏人的地方,我们先躲一躲吧。
妻子:有倒是有,前年你大哥没病之前在墙上挖了一个暗格,不过当时家里就我们两口子,暗格也就只能藏下两个人啊。
丈夫:(挣扎起身)家里的,我这一病也不知道能不能好,你和大妹子赶紧躲起来吧,我一个病秧子,死了就死了吧,没啥可惜的,何况,鬼子不一定会对我这个病鬼下手。
妻子:当家的,我不会丢下你不管的(转身对八路)大妹子,你快躲躲吧,我和当家的生死都在一起了。
八路:不,大姐,我绝不会丢下你们不管的,这些日子多亏了大哥大姐的照顾,我已经感激不尽了,大姐,你赶紧扶着大哥躲了吧,不要管我了。 妻子:不行,大妹子,鬼子都不是人,况且你是共产党,一旦落入他们手里就……
八路:大姐,您就别挣了,再不走,就真的来不及了(将二人推入暗格关好,整理下头发,开门) 另一方面
汉奸:太君,探子来报,说有一个女八路就藏在这户人家 太君:哟西,女八路一定要抓活的,出了差错,你滴,责任大大滴 汉奸:嗨,太君,您放心吧,我的情报千真万确,这女八路,肯定跑不了 太君:哟西,你滴,快快带路滴干活 汉奸:嗨(走……)太君,到了,就是这家 太君:哟西,敲门
(汉奸大力敲门,八路开门,汉奸退后,小兵端枪前逼) 汉奸:你是什么人

㈥ 听爸爸妈妈讲我的故事 作文 帮帮忙吧

人人都有故事,大人有,小孩也有。当然我也有了,说起我的故事可就又多又有意思啦!听我给你讲一讲吧! 就说那次拔牙吧,就特别有意思。我有一颗牙松动得很厉害,吃东西也特别碍事,怎么才能让它掉呢,我想出了一个主意。我拿了一根细线系在那颗牙齿上,想用力把它拉下来。可每次刚要用力的时候,就害怕得不得了。后来一想:拔一颗牙算什么呀不用怕。于是我壮了壮胆子,闭上眼睛,摆好架势,可是我还是下不了手……算了还是看一会电视吧,放松一下自己。我坐在沙发上舒舒服服地看起了《猫和老鼠》来。当看到老鼠拎起猫的尾巴把它甩上天,我大笑得跳起来,巧了,我的牙掉了下来。原来我的手里仍拉着那根线,牙齿被我在不经意间拔了下来。我的拔牙经历与众不同吧? 我可是家里的快乐小天使,是大家的开心果。当爸爸妈妈生气的时候,我就给爸爸妈妈讲笑话。一开始我边讲边笑,他们俩谁也不笑,我就一个劲的讲,直到把他们逗笑为止。 我的故事还有很多,下次再讲给你们听!

㈦ 今天我来到爸爸以前当兵的部队写一篇作文

我的爸爸是一名军人,在玉环上班,一个月也回不了几次家,可有时即使回家,也不一定就可以好好地在家里呆上两天。
有好几次爸爸妈妈和我正在吃饭,他的手机响了,原来单位里有紧急任务,爸爸必须马上赶回去,爸爸只好跟妈妈和我说:“sorry!”然后急匆匆地赶回玉环。还有一件事我现在想起来还很伤心,2003个春节前我生病住院,爸爸和妈妈在医院不分昼夜陪伴着我,可第三天爸爸接了一个电话,说要他立刻回单位参加一个紧急会议,驾驶员小王叔叔马上就来接他,我听了立刻嚎啕大哭,觉得爸爸不要我了,妈妈不停在安慰我:“爸爸是军人,军人就得服从命令,等爸爸有时间再陪你。”说实话,爸爸在部队里还算得上是顶呱呱的。
当年他们160个战友从皖南到台州来当兵,20年过去发,战友们都陆陆续续地退伍转业了,现在穿军装的只剩下爸爸一个人了。爸爸当过炮兵、开过船艇,爸爸经常给我讲革命故事,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爸爸常对我说:“现在是信息时代,不学习就要被淘汰。”爸爸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一有时间他就抓紧学英语,有时还学到深夜一两点钟,虽然我不知道爸爸的英语水平到底怎么样,但他那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令我佩服。爸爸还经常写一些文章,什么理论文章、散文啊他都写,经常在报纸上、杂志上见到他的大名,看到爸爸的名字变成铅字,我的心里就羡慕得不得了!
爸爸吃饭的速度可快了,一碗米饭他三下五除二就下肚了,吃起肉来不管肥肉瘦肉都一股脑儿往嘴里塞,可要叫他吃螃蟹的话,他那副无从下手的样子,让我看了觉得很好笑。放学后,爸爸总是说:“凡凡,你可以写作业了。”从没听见他说:“凡凡,你可以去玩了。”
说句心里话,尽管爸爸不是英雄,但他在我心中的形象还是很高大的,我为能有位当军人的爸爸而骄傲。
我爱爸爸!

㈧ 以听家里人讲故事写一篇作文400字五篇

我的太奶来奶属鸡,今年自已经90岁了。1921年她出生在宁波附近的一个小镇上,年轻的时候,随太爷爷一起来到上海谋生。我特别喜欢到太奶奶家玩,因为她会和我说起很多她年轻时候的故事。
在他们刚到上海的时候,家里非常拮据,没有多余的钱可以用来改善生活,所有的收入主要用于满足温饱。她们前前后后一共生了3男4女七个小孩,可以想象要养活这些孩子是多么的不容易。到了我的爷爷那一代,生活开始趋向稳定,太爷爷太奶奶的孩子们也各自成家立业,搬出了祖屋,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这个时候生活改善了,我爷爷每周都会去看望太爷爷太奶奶,这是老人家最开心的时刻。在我爸爸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我爷爷还会带着我爸爸一起去看望他们,同享天伦之乐。
现如今,这个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虽然我们的生活富裕了,但是我爸爸还是会经常带着我去看望太奶奶。太奶奶依然耳聪目明,非常健谈,喜欢和我们拉家常,说说90年来发生的事情。我感受最大的就是,90年来,我们整个家庭的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可以说从一无所有到衣食无忧,这不也正是我们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吗。

㈨ 以“听爸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为题目的作文300~400字 在线等 急啊

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撒着欢儿跑着,楼下用来改造的泥土变得软绵绵的,庞大的挖土机在空无一人的街上,也显得格外惹眼。我漫无目的地在家里走动着,失望的看着这雨,厌恶地看着泥泞的土地。
“玩什么啊!这么脏的路,这么冷的雨,怎么下去玩啊。”我说着说着,眉头便拧做一团,却无计可施。
“记得我们小时候,最喜欢在有泥的地方玩呢!”妈妈的声音突然从身后响起。
我一听,顿时来了精神:“那你们都玩什么啊!也教教我吧!”
妈妈听我这么一说,记忆的闸门突然打开,儿时的回忆纷纷涌了出来,她眼睛亮亮的,停下手中的活儿,开始给我讲述她小时候的故事:“在我小时候,还没有这么宽的马路,只有坑坑洼洼的土路,一下雨就变成了泥巴,于是,我们邻里几个小伙伴就蹲在自家的屋檐下,手里抓一把软泥,捏成一个碗状的东西,放在掌心,然后高举过头顶,用尽力气甩到略带点水的地上。那泥巴就一下子被摔烂了,发出很大的声响,就像礼花一样,噗得炸开,我们就会高兴地手舞足蹈,”说到这里,她又用手比划了一下,激动地像个孩子。
“然后呢?”我当然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
“当然是声音最大的获胜咯!”妈妈得意地笑着,一看就知道她曾经是“摔泥巴高手”。
“哦,是这样。”我点点头,若有所思地看着窗外的雨,觉着泥巴没有刚才那么讨厌了,反倒还有点喜欢它们了。
我的脑海里渐渐浮现出了这样的情景: 几个女孩,手里抓着一把泥巴,重重的摔下去,却被泥水溅得一身脏兮兮的,大家大笑着,看着周围的“小花脸”,看着地上软软的泥巴……
想着想着,我的嘴角漾上了一抹微笑,想到了那份天真与美好……
(不知道是不是对你有用,呵呵)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