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好故事征文200
A. 江西好故事主题征文200怎么写
创作要求包括真实性、正能量、接地气、传播广等。作品内容必须是真人真事,不虚构、不编造、不抄袭,要求原创。思想积极向上,弘扬主旋律、具有时代感、彰显正能量,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能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成风化人。“短小微”作品要贴近百姓、源于生活,沾泥土、接地气,说“土话”,讲百姓身边的故事,讲百姓喜欢的故事。作品要符合网络传播规律,能通过新媒体渠道快速传播,点击率高、转发量大,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度。体裁不限、内容不限,要求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短文章、小故事作品字数在800字左右,微视频(含动漫、音频等)作品时长3分钟左右,微电影时长10分钟内。
B. 江西好故事作文500字。
江西好故事作文500字
讲述江西好故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做过好事。现在我就将自己见过的好人好事告诉大家。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早晨,我陪妈妈去医院看病,我坐在医院大厅冰冷的椅子上,环视周围以消遣无聊的时间。透过玻璃窗我看到了一个画面,它启迪了我正在成长的生命,敲响了我沉郁的心灵。
“妈妈,牛奶喝完了,帮我扔一下盒子。”小女孩清脆地说。妈妈大概心情不好,不耐烦地说:“随便找个地方扔一下就是了。””老师说垃圾不可以乱扔的。”小女孩显得有点不高兴了,扭头寻找垃圾箱,然后开心地扔掉,似乎得到了什么好东西似的。妈妈也很欣慰地笑了笑。一个新少年的举手之劳就像文明之火燃烧了我冰冷的身躯,我默默地注视着她们消失在人群之中。
我精神焕发,有观察着这个五彩的社会,寻觅着文明好事的“仙露琼浆”。
放眼窗外,突然看见街道上出现一个看似庞大而又微小的少先队员。咦?他们在干什么?我瞪大眼睛,哎呀,他们那冻得红肿的小手正在清理那墙壁上随处可见的牛皮癣广告单。说到牛皮癣,我可有一肚子的火,雪白的整洁的墙壁上经常看见贴满一张纸乱七八糟的广告,真是有损市容市貌。现在这些少先队员来清理这些东西,我非常赞赏他们,他们时候我精神的榜样,灵魂的寄托。只见两个年纪较小的“红领巾”,可能是因为冷吧,我看见他们合拢双手,哈了口气,表情仍然显得坚定。他们互相望了望,脸上都绽开了一朵朵顽皮的花儿。不经意间我走到他们身边,和他们一起投入到做好事中。是的,是我的灵魂指示我这么做的,我觉得无比光荣。妈妈看着我笑了,路人看见我们也赞叹不已。人世间的文明的红星在多彩的世界里放射着温暖的光芒。
红星,壮举随着历史而去。但那串尘世的“风铃”在以后是否还会轻轻敲响,启迪着人们对那些古老而又重要的精神财富多一些重视。
文明是爱,是暖,是希望,美好的一瞬间虽然短暂,但在人们心中却将是永恒。做“风铃”,做文明人,在尘世巨浪的摔打下,要勇敢地用我们纯洁的心灵去渲染社会上灰暗的一面。
C. 江西弋阳的民间故事作文
若虚界一七三五年,绾儿依稀记得诛仙台旁,合欢树下与锦弦的告别。锦弦低叹:“绾儿,不想,和你在一起近百年,第一要分开那么久呢…。。”他想笑,可眉宇间分明只有惆怅,只有绝望。永远忘不了锦弦的喃喃:“绾儿,要分开了,好久呢。你去渡劫了,是吗?我会在这里一直等你回来的,永远,相信我……”他紧攥着绾儿的手,又抱了抱早已梨花带雨的绾儿:“绾儿,不哭。我一定会等你的。”他再次深深地看了绾儿一眼。想必这是告别吧,他们还会再见…。。
D. 江西的传说故事和风俗习惯有哪些
江西的传说故事和风俗习惯:
1、南昌“外嫁女”中秋送鞋祈健康。
在南昌的古老习俗中,有中秋节吃柚子、送千层底鞋的风俗。过去,每当中秋节,已经嫁出去的女儿,一定要回到娘家。除了是与家人团聚外,最主要的就是送一双千层底鞋给父母。
因为在中秋节过后,马上就要到重阳节,女儿们希望老人能够在重阳节外出登高,同时也是祈愿老人身体健康。每年的中秋佳节,除了要吃月饼外,还习惯吃柚子。柚子谐音是“有子”,因此中秋节吃柚子也有早生贵子的吉祥寓意。
2、湖口:全家团圆做糍粑。
每逢中秋佳节,湖口县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做粑”庆祝。从新拾起时代晚期开始,湖口人就开始用陶臼制作糍粑。湖口粑食品种繁多,主要有麻糍粑、糯米粑、高粱粑等二三十个品种。
在这些粑食品种中,印粑上印有菊花、梅花、桃花、荷花、鲤鱼、喜鹊、福、禄、寿等文饰,以示喜庆和吉祥。“做粑”也象征着一种团员,每逢“做粑”时,都是一大家人围在一起,有说有笑,互相分工协作,其乐融融。
3、宁都:火龙虎月下进村
随着“火龙虎进村,生子生孙;火龙虎进屋,发财做屋…”一串串清脆的童音在村中响起,这是中秋宁都县南云村的一道独特景观。中秋当晚,卢氏七房各处7名壮汉,每人一根竹篙。竹篙选用长约八九米的毛竹,从尾部往下层层扎好竹枝,竹枝上再捆上浇注过植物油的纸卷。夜幕降临后,各房人马举着40根竹篙汇集卢氏家庙前,依次点火,火苗迅速化成一条条长长的火龙,煞是壮观。
4、资溪县:畲族乡亲唱山歌
资溪县乌石镇新月畲族村是一个小山村,全村畲族人口400多人,民情风俗浓厚。畲民无论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唱歌,每逢节日便以歌助兴,以歌抒情,中秋节也不例外。到了中秋这天,全村人都聚集在一个山头,然后便可自由唱山歌,唱歌形式有三种,即独唱、对歌、齐唱。畲族歌手们随兴而唱,即景编词,使新月畲族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民族风情村”。
5、婺源:龙灯越长越兴旺
在婺源,每逢中秋节,有摆龙灯的传统习俗。摆龙灯也叫“迎龙灯”,这是当地人迎中秋的方式。所谓“龙灯”是由干稻草捆接而成。用收割后的干稻草绑接成龙的形状,在稻草上插满香,到了晚上月明之时,由村民用棍子插入稻草中并点燃上面的香,高举着来回游走于各村庄之间,形成了一条火龙,“摆龙灯”因此而得名。
E. 江西的人文故事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许真君,晋代著名道家人物,姓许名逊,字敬之,曾任蜀郡旌阳(今四川德阳县)令,所以又
称族阳先生。他居官清廉,为民兴利除害,后弃官东归。辞官故里后,便在新建县酉山修身炼丹。
许逊精于医道,为人治病,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蜚声远近。晋代南昌地区有一蚊螭,播风弄雨,
翻洪作浪、残害生民,
许逊神通广大,将此妖孽捉住并铸铁柱将其镇于井底。此后南昌地区风调雨
顺,五谷丰登,相传许逊活到
136
岁时,在西山得道,“举家四十余日,拔毛飞升”,连家禽家兽
都带去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便出于此据记载,许逊死于晋孝武帝宁康二年(
374
年),享年
136
岁。
八一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建设武装力量的开始。
1927
年
4
月
12
日和
7
月
15
日,蒋
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行动。面对如此形势,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
治局常委会议,
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
并指派周恩来为起义
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
8
月
1
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最
终占领了南昌城。
当天上午,
在南昌举行了国民党中央委员、
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
会议,通过了《中央委员宣言》,成立了由宋庆龄、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
25
人组成的中
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通过了《八一起义宣言》等文件。之后,国民党以重兵进攻南昌,根据中
共中央的预定计划,
起义部队于
8
月
3
日至
6
日先后撤离南昌,
挥师南下,
准备同富有革命传统的
广东东江地区农民起义军汇合,进而发动土地革命、
进军广州,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并夺取出海
口,取得共产国际的援助,重新举行北伐。
这次著名的起义历史上称为“八一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孙中山武昌
革命起义的继承,
是中共打响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
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F. 有关于江西的小故事吗
江西人对“老表”的青睐由来已久,最早的说法恐怕要追溯到图腾时代。据考,“表”在旧时多指木,如《宣公十二年》:“明日,以表尸之,皆重获在木下。”杜注:“表,所指木。”而清江吴城遗址发掘清理出商代红土祭坛“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柱洞上百个,多成行排列或间有错叠。”这显然是江淮流域及江南展延区东夷族群原始崇拜物教图腾表柱信仰。在商中期到战国末“老表”就有文字记载。于是便有说法说“老表”本是图腾表柱的土俗语,是图腾印象在江西族群中的记忆残留。
这样的图腾溯源虽然能把“老表”的起源向前推移,但毕竟涉及到很多古代文献,历史考证的东西,能够理解并接受的人并不多。老百姓们更倾向于按今天的思维方式,把“老表”理解为姑表亲。但究竟是江西省的表亲呢,还是江西与相邻省份的表亲关系呢,这在传说中,又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支。
有人说,“老表”的称谓是江西客家人为着适应陌生的生存环境而自发倡起的。秦汉以来,中原汉人或被贬,或驻扎,或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举族南迁,大都定居于关山重重阻隔的闽、粤、赣山区。土著人自诩为“坐地虎”,称客家人(即中原汉人)为“过山虎”。土客相争,夺田夺山,两虎相头甚为激烈。而彼此不同籍、不同姓、不同宗的客家人,便睿智地用“老表”这种似亲非亲、似故非故的称呼来加强与其他客家人的感情,以达到携手团结、同舟共济、患难相依的目的。久而久之,“老表”便约定俗成,成了江西客家人之间联谊,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亲切称谓。
另一种说法也关乎迁徙,却不是迁入江西,而是迁出江西,“老表”则是周边省份赋予江西始祖的昵称。历史原因恐怕在于江西纳入全国政治版图不算很早,秦代以后广州福建等省划入,地理位置才逐渐显露,但仍以农业为主,因人口过早饱和,江西人大都为稼穑耕垦奔走四方,多在穷乡僻壤之间。福建人觉得只有他们才能叫江西人“老表”;广东人也认为自己和江西人有着姑表亲缘;湖北则有传说,是当年湖北人曾被杀戮一空,后来是靠着江西的三兄弟迁徙过来,才得以传承,至今仍有地方存有纪念这三兄弟的祠堂;更多的还得数湖南人,在邹华亨先生的《湖南家谱简》中这样陈述道:“迁湘始祖多来自江西。现所见湖南家谱中,在缕述世系源流时,有60 %以上的家谱都称始迁祖在宋元明之际来自江西,特别是元末明初从江西吉安府泰和、庐陵、吉水,南昌府的丰城、南昌诸县。……元末明初的连年的战祸和兵燹,使湖南大部分地区田园荒芜,庐舍成为废墟,原有居民大量散亡。随后,苏、浙、皖、闽、赣人,特别是江西人大批涌进湖南……民谣便传出‘江西填湖广’的说法。现在,湖南人一讲江西人,多称江西老表,笔者茫然不知何意,鉴于湖南人的祖先多来自江西的历史渊源,姑妄释之:表,有表亲之意,指父亲姊妹和母亲兄弟姊妹所生的孩子都称表亲;老,祖宗之谓也。‘老表’即祖宗的表亲,‘江西老表’,指江西、湖南两省人的祖宗存在表亲关系,是湖南人对江西人的一种昵称。”
G. 江西有什么家乡故事
我的家乡江西吉安,在革命的摇蓝井冈山下。
吉安有英雄文天祥纪念馆、吉安永新两个将军县、有名人解缙、杨士奇等。
这里有羽如羊毛的武山乌骨鸡,有煲味美汤甜的泰和竹蒿薯,有香气诱口的安福老火腿,有辣中含爽的永新烧狗肉,还有油光刎透的遂川腊板鸭。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吉安的风光,吉安有美丽整洁的青原区现代化大街,高新技术开化区等。吉安讲山有:井岗山、武功山、紫瑶山
讲寺有:青原山,讲古村:美陂村,我就从白鹭洲公园说起吧。
白鹭洲坐落在吉安市区东北面的赣江中。洲长约2公里,宽约0.5公里,形状如梭。因洲上多栖白鹭,古人便取唐朝诗人李白“二水中分白鹭洲”诗句的意境给洲命名。洲上茂林修竹,青翠雅静,碧水缭绕,景色怡人。
白鹭洲的开发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初为禅林胜地。南宋时期(1241年)新任吉州知府江万里(后任南宋丞相)在这里筑学舍,设讲堂,创建了“白鹭洲书院”,最初自任山长,讲学其中。(1256年)科考,书院生员文天祥为进士第一,高中状元,同榜吉州进士39名,名震朝野,宋理宗亲书“白鹭洲书院”匾额,悬挂于书院大门,以示褒奖。从此,书院名声大振,成为江西三大书院之一。
数百年来,白鹭洲书院是仁人志士,文人墨客向往之地。南宋进士、吉州名儒欧阳守道(后任著作侍郎)继任山长;明代万历进士、吉安知府汪可受集巨资重修书院,并聘请名儒邹元标、王时槐为书院主讲,地理学家徐霞客曾登洲游览;清代进士、诗人施闰章邀请多位名士在这里讲学;永丰籍状元刘绎长期主持书院授业。由于他们治学有方,造就了大批能人志士,文天祥、邓光荐、刘辰翁等古代的忠节名臣文士诗人皆出此门。
白鹭洲书院创建后,历经沧桑,屡遭水患,毁而复修。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章阁、风月楼是书院的旧址。在新建的院门上,悬挂着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学家周谷城手书的“白鹭洲书院”匾额,院中草绿木荣,花团锦簇,修葺一新的云章阁迎面耸立。这幢两层砖木结构楼阁,高8.7米,占地面积274平方米。下层为山长厅,上层为藏书楼。与云章阁紧紧相连的风月楼,高14.7米,占地面积114平方米。三层重檐,四面花窗,造型别致,气势雄伟。正面的红石柱上镌刻的一副长联“千万间广厦重开看杰阁层楼势凌霄汉;五百里德星常聚合南金东箭辉映江山”,是对白鹭洲书院业绩的生动写照。此外,半月池、复古亭也是书院的古建遗存。
朋友,欢迎您来我的家乡作客~
H. 江西三色文化作文300
江西三色文化
红色,是赣鄱文化的近现代特质。江西是一片红土地,不仅孕育了千万赣鄱人民,也孕育了独具历史底蕴的赣鄱红色文化。上世纪初,中国人民在在追求当家作主的历史进程中,赣鄱大地为中国红色革命点燃了星星之火,而燎原燃烧的不仅仅有中国革命的伟大征程,还有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百年历史之中,中国共产党正是启程于江西,领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铺就了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建设之路、改革开放之路。如今,红色文化已经成为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其在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读懂红色文化,才能感知“江西精神”和“江西力量”,才能感知和表现红色赣鄱文化的近现代特质之美。
绿色,是赣鄱文化的当代气质。江西山、水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境内的庐山、三清山、井冈山、龙虎山世界知名,武功山、明月山、大觉山等各具特色;境内的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国际重要湿地、世界候鸟越冬的天堂;高达64%的森林覆盖率让青山绿水的江西“风光独好”。十八大以来,中国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全新的高度,而江西省也明确了“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施政纲领。在全新 的发展战略指引之下,江西已经全面开启建成中部地区绿色崛起先行区、大湖流域生态保护与科学开发典范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区的发展步伐,并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只有读懂江西的绿色文化,才能感知江西绿色崛起的文明密码,才能感受赣鄱文化的当代气质。
古色,是赣鄱文化的古韵内涵。江西素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悠久的江西历史,名人辈出,赣鄱古文化更是璀璨如花。傩文化、陶瓷文化、茶文化、书院文化、民居文化、戏剧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区域色彩浓厚的豫章文化、客家文化、庐陵文化、临川文化等等,不仅构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赣鄱古文化,也使之成为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佛教文化、道教圣地的辉煌成就更是让禅宗文化的“五家七宗”的“三家五宗”源于江西,成为古今中外不可多得的宗教文化胜地。对于我们,只有将艺术创作融于江西地方特点、历史传统的大视野下,才能感知江西古色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感受江西古色文化的魅力无穷!
I. 江西好故事作文500字
家乡在美丽的江抄西上饶。
上饶是个好地方,那里矿产丰富,金、银、铜的储存量居亚洲第一。上饶还是个革命根据地,在上饶曾经发生过无数的红色故事,在远近闻名的上饶集中营,可以寻找到革命先烈们的足迹,有多少游客慕名而来!
上饶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那就是三清山,它被称为“西太平洋边最美的花岗岩”,它由十大风景区组成,山上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态,其中,三清宫、玉京峰、西海岸和南清园景区最为着名。现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被国家列为5a级旅游景点。
生活在上饶,环境优美,空气格外新鲜,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一到早晨或是傍晚,许多老年人,青年人就会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广场,跳各种各样的健身操,吸引人们的眼球。晚上,人们到森林公园,登上云碧楼,俯瞰上饶市,闪烁的灯光倒映在信江河上,格外美丽!远处,三江公园的“三清映月”上漂浮着蒙蒙的薄雾,让人流连忘返。
上饶不仅风景优美,而且上饶人们的心灵更美。一次,在我放学回家的路上,经过广场,在广场的两侧张贴满了上饶人民做好人好事、舍己为人的事迹,让我感受到上饶人民的美好心灵。
J. 江西的历史故事20字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江西吉水人(今吉安青原区富田村),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任右丞相。因抗元,曾于1276年被元军扣留,后逃出,继续抗元。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在海丰兵败被俘,两次自杀未死,又被押至崖山,元将张弘范命他劝降仍在抗元的张世杰,遭到严辞拒绝,并在押解途中写下名篇《过零丁洋》诗。十六年(1279年)十月文天祥被押至元大都,先宿馆驿。此时许许多多人奉命劝降,均遭斥责,故被押至兵马司土牢中(元代兵马司当在这一带)。
在近四年的囚禁生活中。他写了大量诗文表述心志,如《指南前录》三卷、《后录》五卷、《集杜二百首》等,其中《正气歌》成为后人传诵的名篇。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l月),河北中山义军首领薛宝住劫入大都,想要劫救文天祥,未成功。为此,京师戒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