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随笔身边好故事

随笔身边好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1-21 22:38:50

⑴ 长城的故事随笔五百字

长城的历史

我国北方的长城,开始于战国秦、赵、燕三国。

一、秦、赵、燕在北边修筑长城的原因

秦赵燕为何要在北边修筑长城,这要从战国时期的形势说起。战国时期,是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随着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加强,诸夏文化与秦、楚、吴、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统一的趋向日益强烈。当时进行封建改革的魏、赵、韩、楚、齐、秦、燕七国强盛之后,进行兼并战争,谋求以武力统一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陕北、晋北、冀北和内蒙古草原上的诸少数民族也强大起来,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秦国之北,有义渠,又北为匈奴;赵国西北有林胡、楼烦,北有襜褴、匈奴;燕国北界东胡。这些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除义渠从事农业外,其他均以游牧、狩猎为生。义渠是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强国,自春秋至战国,与秦抗衡百余年。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更是军事素质高,作战能力强。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人以游牧、狩猎为生,牲畜以马、牛、羊为最多,其次则为骆驼、驴、骡等。他们“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男子从小就学习骑射。“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因此,一到成年,“尽为甲骑”。战国之际,匈奴已经进入奴隶社会,并且有了国家政权机构。国王称为单于,其下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除左、右贤王外,其余大臣都是世袭。东胡、林胡、襜褴、娄烦与匈奴基本相同。

自战国中期以来,他们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地区。由于他们善于骑射,长于野战,采取突然袭击,来去飘忽,难于捉摸,显示出很强的战斗力。而秦、赵、燕在战国中期的作战部队主要是步兵和战车,穿着宽衣大袖的服装,行动迟缓,日行30——50里,自然不能阻止匈奴、东胡的袭击和掳掠。这不仅使三国北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大大影响了三国的统一事业。针对这种被动局面,三国便先后进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筑长城。

秦国自商鞅开始变法,推行富国强兵。军队逐渐改变成步兵和骑兵,并以军功论赏和升迁,因此军队的战斗力增强,所向无敌。惠文王六年(前332)和十年,先后大败魏国,夺取魏西河郡(今陕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陕西东北部)地。十三年(前225),令张仪筑上郡塞,以防北方的林胡、楼烦南侵。接着,又大举进攻义渠,使之臣服。至昭王,宣太后诱义渠王至甘泉(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甘泉山),杀之,起兵灭义渠,置北地郡。于是,秦国北部遂于匈奴相接。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于陇西、北地、上郡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并派军驻守。

赵国于武灵王十九年(前307)始改革兵制,实行胡服骑射。自此兵力遂强。二十年,武灵王西略林胡地,至榆中(今内蒙古河套平原东部);林胡王献马降服,才班师而归。二十六年(前300),破中山,攘地北至燕、代(今山西北部),又西北拓地至云中、九原(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至乌加河地区)。于是,下令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今内蒙古大青山、乌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内蒙古乌加河),而置代郡、雁门、云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掳掠。为了专门经营西北,次年,他让位于其子惠文王何,自号主父。惠文王二年(前297),主父出代,至西河(今山西、内蒙古间之黄河),破楼烦王而致其兵。

燕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国家,南临强齐与新起的赵国,北逼于东胡。直到燕昭王即位(前311)以后,发愤图强,招纳各国贤能之士,实行改革,燕国才强盛起来。其时东胡强大,经常南掠燕国北部地区。燕君为了保持北部的安宁,被迫向东胡王媾和,而以大将为人质。昭王时,秦开质于东胡,他智勇双全,东胡王甚信之,因此行动自由,得以了解东胡南部的山川险要、布防情况与军队的活动规律。归国之后,即率大军袭击东胡,大破之,东胡却地千余里。又“度辽东而攻朝鲜”拓地至浿水(今朝鲜清川江)。于是,“燕亦筑长城,自造阳(今河北康保县与内蒙古太仆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综上所述,战国时期,秦、赵、燕之所以在北边修筑长城,其目的是为了防御匈奴、东胡的南掠。

长城是由城、堡发展而来。作为军事上的防御工程的城、堡,早在原始公社末期就开始了。由于它能起有效的防御作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得到了普遍的发展。长城,最早出现于春秋,如楚国的方城(在今河南南阳地区)。到了战国,魏西河郡有长城,赵漳水上有长城,中山国西部有长城,燕易水有长城,齐沿泰山山脉有长城。这些长城,在战争中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北方游牧民族行动迅速的骑兵,行踪莫测,诸国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都无法阻止他们袭击和掳掠。只有修筑长城,加上驻军防守,才有可能阻止他们的南掠。只有在北方修筑长城,才能抽调主要兵力,用于列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和保卫战争,才能完成统一大业。

二、秦、赵、燕长城的价值

战国时期的秦、赵、燕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究竟在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关于它的作用,特别是秦长城和燕长城的作用,历史文献记载几乎没有,赵长城的记载也很少。这是不是说,它们没有起什么作用呢?不是。恰恰相反,正好说明三国修建长城后,匈奴、东胡等没有越过长城南掠,长城在军事防御上起了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昭王时,是秦国疆土扩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假如北面没有修筑长城,秦国就必须要派驻大军把守北方的重要通道和隘口,以阻止强大的匈奴南掠,怎么能够抽调大军不断大败六国的联军、占领六国大片土地呢?可见,秦长城修成后,只需要少量军队驻守,就能阻止匈奴南下了。如果匈奴大军南下,由于有长城防御,一时不易攻破;而秦都咸阳距此不远,一日一夜或两、三昼夜即可赴救,因此,匈奴不敢南下,自取失败。总之,自秦昭王筑长城以后,匈奴一直没有南下掳掠,这正说明了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

至于赵长城,由于建筑在阴山(今大青山、乌拉山东南)脚下,多系用土夯筑,质量较差,而又靠近匈奴,因此开始时,常被匈奴大军攻击。赵国虽然派驻大军防守,主动出城迎战,但是常吃败仗。赵悼襄王时(前224——前236),赵边防累为匈奴所败,北方吃紧,于是,派大将李牧到长城统领大军防守。悼襄王给予李牧便宜任免属吏的特权,并将云中、雁门、代郡北部的商业税和田赋作为军费供李牧支配。李牧将指挥部设在雁门郡北部的长城下,以便东、西照应。他厚待战士,日杀数牛来改善伙食;每日教将士练习骑射,奖励成绩优异者;严守烽火台,并不断派间谍了解匈奴的动向;他下令军中:“匈奴来掳掠,全体将士立即收牛马羊入保长城,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来侵,由于烽火严紧,事先知道消息,赵国军民便收牲畜入保长城。匈奴掳掠不到人和牲畜、财务,只好退去。如此数年,虽未挫败匈奴,但赵军亦无亡失。匈奴人以及赵国边民,都认为李牧怯懦,赵王也责备李牧;而李牧依然如故。赵王怒,招牧回朝,以别将代之。新将采取迎击的战略;匈奴每来,他就率军出击,数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将士伤亡很多,北边无法放牧。赵王没有办法,只好再请李牧出守长城。李牧称病,杜门不出,不肯应命。赵王乃强起牧,令牧统兵守卫北方。李牧对赵王说:“王一定要用我,我仍然采取从前的战略,您同意,我才敢奉命。”赵王只得答应。李牧至长城,如故约。数年,匈奴无所得。然终以李牧为怯。赵守边将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李牧乃选战车1300辆,精骑13000匹,挑能破敌擒将的百金之士50000人,善射者100000人,训练作战。练成之后,便大纵畜牧。长城以北,人畜遍野。匈奴闻之,便来掳掠。小入,牧则佯败,以部分人畜委之。单于大喜,便率倾国人马南下。李牧事先设下埋伏,张左右翼夹击,大破匈奴10万余骑,单于落荒败走,逃奔北方而去。此后10余年,匈奴不敢近赵长城。赵军乘胜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于是,赵北边宁静,人民安居乐业。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赵长城在军事防御上的巨大作用。

燕国在筑长城以前,为了保持北部的安宁,不得不向强大的东胡媾和,并以大将为人质。这种屈辱媾和的办法,并不能使东胡完全停止南掠。自从燕昭王时秦开大袭东胡军,东胡北却千余里,并筑长城之后,东胡才不敢南掠,燕国北部才无烽火之警,人民也才安居生产。这也显示了燕长城在军事防御上的伟大作用。

秦末汉初,匈奴乘中原战乱,越过秦蒙恬所筑长城,复与汉以战国秦、赵、燕长城为界。由于这条长城年久失修,北方守军稀少,因此,强大的匈奴不断进入长城以内掳掠,一直深入到代谷、太原、西河、上郡、北地等郡,汉高祖、惠帝、文帝、景帝被迫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嫁公主给单于为阏氏(即王后),并赐予大量的财物。但是,就是这样一条破烂不堪的长城,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军事防御作用如果不是匈奴大军,一般不能进入长城掳掠。其次,如果守将得力,纵有匈奴大军,也进不了长城。《汉书•李广传》:景帝时,广“为上谷太守,数与匈奴战”。匈奴始终没有从这里进入长城。武帝时,韩安国屯渔阳郡,为匈奴所败;徒(录入者注:此字疑为徙)屯右北平,又数败。武帝乃以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守右北平,匈奴惮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后广数出长城远征匈奴。这说明,战国燕长城仍有防御作用。程不识也是守长城的名将,与李广齐名,他治军很严,随时防御匈奴突袭,匈奴也不敢来犯,也说明战国长城起了一定作用。其后卫青、霍去病、公孙贺、公孙敖等出击匈奴,均以赵、秦长城为进攻退守的主要据点。这表明,直到西汉前期,战国秦、赵、燕长城仍在发挥军事防御作用,虽然它的防御能力已大不如战国时期了。直到汉武帝把匈奴赶到漠北以后,修复蒙恬所筑秦长城和修建外长城,这条战国秦、赵、燕长城才被放弃,它的军事防御作用也才随之终结。

⑵ 小故事大道理全集随笔250字

让我们默想:和copy什么样的人相处,久而久之,就会有相同的气味。我们靠近带有玫瑰味的泥土,不但能吸收它的芬芳,也能成为带给别人香味的玫瑰。
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新闻中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学生,学习特别好,每次考试在班里都是名列前茅,但他交错了朋友。他的朋友不但教会了他上网,还教会他吸烟、喝酒、赌博,甚至带他去拦路抢劫。就这样,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一步步滑向了犯罪的深渊。由此可见,交朋友有多么重要!
荀子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也是这个道理。还听到过一个与上文截然相反的例子:有这样一个学生,平时从不听课,但他也不捣乱,只要一上课就睡觉,每次考试都是坐底,是个令所有老师头疼的角色。一次座位大动之后,他和班里学习最好的学生坐在了一起。有一天,他突发奇想,问了同桌一个问题,同桌给他认真解答之后,他觉得很有趣,便开始听课,渐渐爱上了学习,一段时间后,学习成绩居然上到了中游,每位代课老师都觉得不可思议。
可见,交朋友有多么重要!

⑶ 传说故事的随笔300字

有句成语叫“天降横祸”,还有句成语叫“天赐良机”,这说明灾祸和机遇都可能从天而降。面对突如其来的灾祸或者机遇,我们又该如何作为呢……
天降横祸
故事要从那天傍晚说起。那天,有个叫马友德的老汉从镇上回村,路过村头那棵大槐树时,被几个小孩给拦住了。一个小姑娘恳求他说:“爷爷,我们把羽毛球打到树上去了,您帮帮我们吧……”
马友德抬头望了望大槐树,这棵大槐树已经有几百年的树龄了,树干粗,树冠大,到了夏天,村民们都来树下乘凉,这里就成了一个小广场。马友德发现树枝上的羽毛球,捡起一块砖头就扔了上去。砖头飞过树枝,把羽毛球碰了下来,砖头却不偏不倚地卡在了树枝间。
小朋友们捡起羽毛球,欢天喜地地跑了。马友德看着卡在树上的砖头,却犯起了愁,心说:这家伙要是掉下来,砸到人可就麻烦了!想到这里,马友德又捡起地上的砖头往上抛,想把卡在树上的砖头碰下来。可一连试了十几次,都没成功。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老伴说有急事,让他赶紧回家!
马友德只好先回家,他打算第二天再来,把这块砖头弄下来。
第二天,马友德一大早来到大槐树下,突然发现一名陌生男子歪倒在树下,不省人事。走近一看,只见这男子手里抓着半瓶饮料,头上的伤口在流血,身边扔着一块砖头,不远处还停着一辆摩托车。
马友德心里“咯噔”一下:出大事了!他往树上一瞅,昨天卡在树上的那块砖头不见了。不用问,一定是这个男子骑着摩托车到了此地,想坐在树下喝水休息,没想到天上掉下来一块砖头,被砸了个头破血流。
马友德赶忙掏出手机拨打了120,然后用毛巾按住男子的伤口。就在这时,村里的皮三溜达着走了过来。马友德看到皮三走来,就喊说:“这人受伤了,我送他去医院,你先把他的摩托车推到你家去!”
皮三推起摩托车走了,不一会儿120急救车也开了过来。马友德护送陌生男子去了医院。
因为在男子身上没找到任何联络方式,马友德只好留下来。一直到中午,昏迷中的男子终于慢慢有了反应,嘴里含糊不清地说:“包……包里……钱……钱……”
马友德记起来,男子的摩托车后面绑着一个包,当时他没有在意,现在联系了男子的话,就明白了:那包里肯定有钱,而且数量还不少,不然他不可能在昏迷中还反复念叨。
马友德惦念着包里的钱,下午就急匆匆回去找皮三。他见到皮三,直接就来了一句:“那包里的钱你可得好好保管……”
皮三听马友德这么说,知道马友德也知道那包里有钱,就说了实话:“真没想到,那包里有那么多钱。我数了数,整整九十万,九十万啊!”
听皮三这么一说,马友德心中又是一惊。
皮三开始以为马友德认识受伤男子,可听了马友德说明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才明白过来:原来马友德和男子非亲非故。皮三心说:这砖头早不掉晚不掉,偏偏在陌生男子坐到树下喝饮料的时候掉下来,这不是老天爷送钱来吗?于是,他眼珠子一转,对马友德说:“老马叔,我看,咱干脆把这钱分了吧!”

天赐良机
马友德听皮三这么说,大惊失色,连忙拒绝:“不行,那么多钱,人家醒过来能善罢甘休?”
皮三见马友德心有顾虑,就分析起来:“老马叔,你想想,反正当时就我们俩在现场,只要我们统一口径,一口咬定,根本没有看见啥摩托车,不就好了吗?除了老天爷,谁又能知道,是我们还是之前有人把摩托车给推走了呢?”
这一番话把马友德给说动了。马友德盘算了一下:如果和皮三平分,立刻就能得到四十五万现金。虽说自己儿子马宏才是老板,家里并不缺钱,但这四十五万也不是好赚的啊!就这样,马友德就和皮三平分了这九十万。
马友德拿着四十五万不义之财回到家,心里一直是忐忑不安。
马友德心不安,皮三也担心。第二天,皮三就给马友德打电话,要他再去医院看看,那个受伤的陌生男子到底死了没有,末了,他还暗示马友德:“老马叔,如果方便的话,你最好想办法,让那家伙永远消失,这样我们就没有后顾之忧啦!”
马友德来到医院探听消息,可刚走进医院,就被医生给叫住了,说交的钱用完了,让他赶紧再去缴费。马友德又替陌生男子交了三千块钱,随后才去了病房。
此刻,那个男子依然昏迷不醒,马友德想起皮三的话,不由打了个激灵。他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做害人的事。最后,马友德打定了主意:这钱能不能归自己所有,就看造化了。这人死了最好,如果苏醒过来,就如数奉还!
回到村里,马友德找到皮三,说了自己的打算。皮三一听就急了,红头赤脸地嚎道:“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只煮熟的鸭子飞了。”
马友德和皮三分手后,一夜没睡。到了第二天早上,马友德突然担心起来:皮三这小子会不会到医院,向那陌生男子下手?想到这里,马友德坐不住了,立刻又赶去了医院。到医院一看,他顿时手脚冰凉,这下是真出大事了!病房里哪还有陌生男子的影子?
马友德立刻打电话质问皮三:“你说实话,昨天夜里来没来过医院?那个人是不是你……”
皮三一听立刻乐了:“老马叔,你想哪了?我也只不过是嘴上说说而已,我哪有那个胆啊!”
马友德想想也是,杀人毕竟不是人人都敢干的,他正要去找医生问问,医生先找到他了。医生疑惑不解地说:“你送来的伤员也真怪,他昨天傍晚醒了过来,到半夜竟悄悄走了,连个招呼都没打!”
马友德从医院回到家里,认真地想了想事情的前因后果,最后还是不放心,只好去找皮三商量。他忧心忡忡地说:“那人走得奇怪啊!也许是神智还没完全清醒过来?但他说不定哪一天清醒过来,就会找咱要钱来的啊。”
皮三听完,就宽慰他说:“那也不见得啊!说不定他是个逃跑的贪官,那些钱本来就是一笔见不得光的不义之财……”皮三越分析,马友德越觉得有道理,终于松了一口气。
就在马友德为得一笔横财而暗暗高兴时,没想到一件倒霉事也接踵而来。这天晚上,小舅子告诉他,说马宏才遇到了麻烦,昨天找他借了五十万。
马友德大惑不解,儿子的公司一直经营得不错,咋会突然找小舅子借钱呢?他不放心,就追问小舅子,宏才的公司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小舅子告诉马友德,宏才前几天损失了一百多万现金,具体原因他也没多说,只是关照舅舅,别告诉老父亲,免得他担心。
马友德一听宝贝儿子遇到了麻烦,没有迟疑,立刻带上这四十五万去找儿子。马宏才看着父亲带来的四十五万,既感动又惊奇,忙问父亲这钱哪来的。
马友德经不住儿子的反复盘问,就如实说了出来。马宏才知道这钱的来历后,当场就责备起父亲来:“您可真糊涂啊,怎么能做这种事呢,这是犯法的呀!”
马友德被儿子一说,感觉事态严重,于是回到村里,劝说皮三和他一块去公安局把事情说清楚。
一开始,皮三还是推三推四,马友德警告道:“既然这样,我先去了,你等着公安上门吧。”皮三一看这事掩盖不过去,只好不情愿地答应下来。

老天有眼
根据马友德他们提供的线索,警察觉得这个陌生男子肯定有问题。警察料定,这陌生男子肯定不会对那九十万善罢甘休,于是,便精心布置了一个抓捕计划……
这天早上,马友德正在村边散步,突然被人劫持,劫持者正是那个从医院里不辞而别的陌生男子。陌生男子把马友德劫持到小树林后,恶狠狠地说:“把钱乖乖交出来,不然的话我要你的命!”
马友德没有反抗,立刻答应带陌生男子去取钱。他带着陌生男子走进果园,很快,在一棵果树下面刨出一个包。可陌生男子刚把包抓到手,突然就被埋伏在此的警察按倒在地……
陌生男子被擒,公安部门说了,案子一落实,就要给有功人员奖励。但马友德心里还是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他心说:如果那四十五万能帮到儿子,该多好啊!马友德还想知道,儿子为啥一下子损失了一百多万?就在马友德打算动身去找儿子时,儿子开车回来了,一进门就孩子似的大喊大叫:“爸!喜事!大喜事!那一百八十万追回来了……”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那天夜里,马宏才公司的财务室被抢,刚刚收到的一百八十万货款被抢走。两个抢匪得手后,当即平分了一百八十万,然后分头逃跑。其中一个抢匪,打算连夜赶回老家。为了避开监控,他驾驶摩托车上了一条偏僻的乡村公路。可他没想到自己运气这么糟,开着开着,车胎没气了。他只得推着往前走。路经马友德家村口那棵大槐树时,他累得实在走不动了,就把摩托车放好,坐到树下喝起了饮料。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突然一阵强风吹来,那块被卡在树上的砖头掉了下来,不偏不倚地砸在了自己的头上。等他醒过来,人已经在医院里了,摩托车和九十万都不见了。
后来,抢匪从医护人员口里打听清楚马友德的情况后,就悄悄离开了医院。他很快就找到了马友德,并劫持了他。可抢匪哪里想得到,原来这是警方精心设计的一张“天罗地网”!这名抢匪落网后,警方很快就根据他提供的线索,抓获了另一名抢匪,追回了赃款。
马友德听完这整桩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叹不已:幸好自己帮小孩子们扔了那块砖头,幸好自己把赃款交给了警察,不然的话,儿子那一百八十万该去哪儿找啊!

⑷ 讲一个有意义的故事随笔400字

星期天在外婆家,闲来无事,妈妈便提议,我们全家来一次画画比赛.我听后连连点头,画画可是我的强项,我连忙请了小姨来当裁判.并豪气冲天的说:“妈妈,要是这次比赛我输了,下个周洗碗的事儿我包了!”
妈妈听后含笑不语,并承诺如果这次我能取得第一,便给我买我心仪已久的毛绒小熊.我手舞足蹈,更是那好了颜料画笔严阵以待.
岂料在开赛前,妈妈又发话了:“这次比赛取胜的关键可不是画画得好与不好,而是方法和智慧.我们可不能亲自动手,要靠动物动手”我听了迷惑不解,刚才必赢的精神气被戳去了一半.妈妈看着我苦恼的样子,更是大笑起来,爸爸也在旁边添油加醋笑话我.不行,不能先输了气势,我向小姨挤眉弄眼,小姨微笑不语.
比赛开始了,妈妈要打先锋,从隔壁的鸡笼里抓了只小鸡,我好奇的看着妈妈的所作所为,百思不得其解.只见妈妈调好了颜料,在地上铺了白纸,并撒上几粒米,还把小鸡的爪放在颜料里沾湿.哦,我明白了,妈妈不愧为妈妈,此计甚妙.不一会儿,翠绿的竹叶点点呈现在纸上.妈妈洋洋得意的说:“这画叫做‘竹枝图’”,妈妈的话刚完,吃撑的小鸡在纸上拉了一坨屎,我顿时大笑起来,爸爸也大笑起来,揉着肚子说:“骄傲使人落后,千算万算你可不能算到……恩……这鸡画家啥时候拉屎!”小姨在妈妈的名字后面打了60分.
该爸爸画了,爸爸大手一挥,“常胜将军”来了,爸爸可是象棋的一把好手.这画画嘛,可就难说了.我疑惑地看着爸爸用小勺把白砂糖在纸上画了一个“和”字.嘿嘿,爸爸连画画都不忘说理,连唠叨在嘴边的“家和万事兴”都搬了出来.不多一会儿,白纸上呈现一个由蚂蚁组成的“和”字,哎呀,字在移动,我蹲在地上,笑得直不起腰.爸爸可算漏了蚂蚁是要把食物搬进蚂蚁窝的.小姨在爸爸的名字后面给了61分.
可轮到我了, 没有达不到的目标,只有想不到的方法.我也向爸爸一样,用糖在纸上画了一个“大”字,可之前我可是用胶水了的,糖吸引蚂蚁,胶水黏住蚂蚁,巧计加前车之鉴.果然,蚂蚁来了,摆了一个“大”字,这下爸爸妈妈可傻眼了.我洋洋得意拿着手机拍着照,小姨给了我一百分.
我赢得了毛绒小熊,也赢得了家里的“智多星”的称号.这下我总算明白过来,这世上就没有达不到的目标,只有想不到的方法.

⑸ 我想自己建一个微信公众平台,发一些文章,随笔,散文,故事,自己写的和别人写的,需要一个公众号名字,

是的,他一直都是爱她的。只是他清楚,那时的她是春天里风华正茂的树,这爱是她挺拔的树身上一枝斜出的杈,若不狠心砍下,只会毁了她。所以,他必须离开。如今,她是伸入云霄的钻天杨。而她成长的每一个枝丫间,都有他深情注视的眼睛。那遥远的守望,才是生命中最美的注视。

⑹ 小班小故事随笔范文100字,孩子都要站排头怎么办

开学以后,天气依旧很冷,小朋友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毛线衣、外套……,午睡的穿脱衣服也依旧是我们老师头疼的一件事。这不,一到午睡室,小朋友就叽叽喳喳的互相帮助着,有点小朋友能干点,能帮忙别人把衣服袖口先拉出来;有的却只是在床上磨蹭,也不着急;还有的更是趁势和旁边的小朋友打闹嬉戏起来了……真是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啊!再说起床的时候吧,“老师,你帮帮我!”“老师,你帮我拉一下!”……很多个声音会同时从四面八方向你传来,红彤彤的小脸上都摆出了一副“请教”之相,有时候真是会让我们老师手忙脚乱,头皮也发麻。
这个学期开学不久,我就对这个现象仔细反思了,虽然孩子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很薄弱,但一定还是有方法可以引导的。
这天起床后,我们老师故意对这些小家伙的帮助视而不见,不一会儿,有的小家伙不耐烦,自己穿了起来,不穿不要紧,一穿我们大呼上当受骗,原来很多孩子还是能够自己穿的。除了几个幼儿衣服太多,实在穿不进去,很多孩子还是走出了这关键性的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隆重地表扬了几个会穿衣的孩子,并给他们颁发了红苹果奖。这下小家伙们的士气倍增,一个个都信誓旦旦的说自己也会穿,也要得红苹果,看得我们老师心里直偷偷乐。
小家伙们渐渐掌握了要领,但是穿的衣服很多,难度也很大,所以我们还让孩子们相互合作,发扬互助精神,从那以后,每到睡前与睡后,教室里一片热闹红火的景象,帮着拉袖子的、帮着扣纽扣的、帮着掏袖子的,孩子们忙得不可开交,“请帮帮我”、“谢谢你”等声音不绝于耳。我们不禁感叹:4岁儿童竟有如此精诚的合作精神,咱们成年人真自叹不如啊
专家曾说过,两岁的幼儿就有独立穿衣的愿望,3岁的幼儿已经具备独立穿衣的能力,那为什么现在很多幼儿到了6岁还不会穿衣服呢?这个都是“心软”惹的“祸”呀!

发生在蒙蒙身上的转变
记得小班幼儿刚入园的时候,蒙蒙就不爱说话,向其家长了解情况,也说蒙蒙在家也不爱说话,即使说话了,也是听不出他到底在嘀咕什么。一段时间下来,家长甚至担心蒙蒙是个半哑之人。我们老师也非常担心这个特殊的孩子,他的年龄在班中是最小的,各方面的能力都和别人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平时很多事情都要我们老师包办代替,这样下去对他的发展很极为不利。
经过查找资料,我也了解到,幼儿初期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培养幼儿说话能力,帮助幼儿在语言表述中认识周围事物,对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抓紧这一时期训练幼儿说话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培养小班幼儿的说话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事。于是,我们采取了措施:
首先,从生活上多关心帮助他,与他多亲近,逐渐消除他对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的一些陌生感和恐惧感。每天入园时,我都会热情的与他打招呼,亲切的同他谈话,询问他:“你有没有吃早餐”、“你早餐吃了什么呀”、“这件衣服真好看,是谁买的?”等等,使他觉得我像家人一样在乎他,没有忽视他的存在。
其次,在许多事情上,对他一视同仁,比如在点名的时候,也一样要求他说:“到!”,“我在这里!”虽然第一次他说“我在这里”的时候,口齿很不清楚,声音也很清,但是我还是很兴奋,大大的奖励了他一颗五角星。在上课的时候,也常常会问问他,“蒙蒙,你懂了吗?”“蒙蒙,你来说一说!” 每次帮孩子穿衣服的时候,也会悄悄的和他说上几句悄悄话,和他谈谈,逐渐的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蒙蒙也慢慢能说几句比较清楚的话了。每天早上来园也可以自己喊老师早了。看着他的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让我非常感动。
第三,要加强与家园之间的联系、沟通。蒙蒙一直是奶奶接送的,在家庭教育问题上,我觉得父母亲给予他的教育不够突出。家长对孩子说话能力这方面的问题也比较敏感,所以我想应该多利用一些适宜的机会,和家长多多交流沟通,帮助蒙蒙渐渐摆脱不能说、不敢说、不爱说的恶性循环。
相信只要我们真心的付出,相信他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俗语说:“医者,父母心”,我却想说:“师者,父母心”。


总是在流水与大地顶牛、赌气的时候,或者在山险水急、山和水互不买账的时候,桥就来了。桥将身子趴下,手搭牢这边,脚踏实那边,此时,争强两方便不由得笑了,气也全消了。世间总有磕碰,有了桥,不知少了多少疙疙瘩瘩。
小班下学期,我们小三班的吴老师被调入小小班,所以,钱老师调入了我们班。所以开学前报到收费的时候,我就一一和家长们打招呼,告诉他们此事,大家对这样的分配都没什么异议,于是我也就觉得这没什么问题。
几个星期过去了,小班幼儿的情绪也渐渐都稳定下来了,只有个别的幼儿早上来园的时候还会哭哭鼻子,我们老师安慰引导以后,就能很快的稳定下来。然而,一天中午,我在电脑前打印东西的时候,突然接到了子怡爸爸的电话,子怡爸爸的语气非常激动:“老师,我们子怡最近上幼儿园总是哭,你们班是不是换了老师了?怎么小班下学期就换掉了老师呢?……”不容我说话解释,他一口气的说了几分钟,在我印象里,子怡爸爸40来岁,平时来接送,态度都很和气,与我们老师笑眯眯的,说话不多,也没有和我们过多的交流过什么,今天这样的态度令我一下子有点吃惊,他继续说:“我知道你们老师平时很疼自己子怡,甚至比妈妈还要疼孩子,可是现在我们的孩子不想上幼儿园,你们幼儿园到底是怎么搞的?你们园长电话多少?”他说话的中间,我也想和他解释我们幼儿园的安排,还有孩子的一些情况,可是他的情绪一直都很激烈,他甚至说:“我很疼自己的孩子的,我今天是忍不住了,我知道我脾气不好的,如果你们不把老师换回来,我是要打电话到教育局的!”当时我心里就想,他这样的火头,看来我的解释当场未必能听进去,所以我就耐心的听他说,让他说完以后,我告诉他我会想办法解决这件事情的,请他等待我的答复。挂掉电话

⑺ 如何写好教学随笔,教学案例,教学故事

1.叙述事例引出想法
教育随笔往往是由一个具体事例作为由头。对这个事例的要求是:真实、生动、有新意。真实,就是事例必须是生活当中确实存在的,是自己所见所闻甚至是经历过的,而不是随意捏造的,或者道听途说的;生动,是指事例有一定的故事性,而且比较有趣,或者有经典细节的,可读性较强,不是那种平淡无奇的老生常谈;有新意,指的是事例能折射出某种新的动向、新的意识,或者是一种新的现象的端倪。例如下面这个事例:
这是一次区级优秀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课堂展示活动。第三位上场执教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她执教的课文是《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因为是借班上课,上课伊始,老师为了调动情绪,活跃气氛,她问学生“:你们最崇拜的是谁?”学生纷纷举起了手,有的说崇拜球星罗纳尔多,有的说崇拜影星赵薇,有的说崇拜棋王聂卫平……待学生讲了一些崇拜对象后,老师反问:“你们猜,我最崇拜谁?”话音刚落,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崇拜董存瑞。”一听这么整齐的回答,坐有近百位听课教师的多媒体教室里顿时爆发一阵哄笑。老师们为什么笑?笑学生回答得巧妙?笑学生回答得整齐?恐怕都不是。本来,老师也许是要说崇拜董存瑞的,可是,这一阵哄笑,使老师尴尬了,语塞了,她承认不行,不承认也不行。
这个事例无疑是新颖而有新意的。事例的叙述应该简洁而不粗略,具体而不烦琐,不要用笼统的概括,也不要用细腻的描绘。事例是否具有典型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随笔的价值。因此,精心选择事例是写好随笔的第一步。引出事例后,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旁征博引深入分析
事例的内涵总是多元的,往往可以从多方面来思考,产生不同的想法,但在教学论文写作时, 不能想到什么写什么,不能方方面面都写,而是要抓住感受最深的、有新意的、最有现实意义的一点来展开。在这一层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不要就事论事,只作简单的判断,说这个现象好或不好,简单的判断是容易的,但这是没有说服力的。
B.要透过现象看实质,作深层次分析,挖掘出潜伏在现象背后的根源。例如有一篇《教学的尊严在于思想》的随笔,在举出事例后分析:“有些教师太听话,他们规规矩矩照着课本教,他们不折不扣地按照参考书上说的办,他们把课本和教参作为绝对正确的圣旨,不敢越雷池一步。为什么会这样谨小慎微、唯唯诺诺呢?分析原因,大概有三:一是他们以为这样教就不会错,保险,因为课本和教参就是这样,如果说错了,那也不是我的责任;二是他们以为这样教,就能有效应对考试,考试的内容总是课内为主,课外是没底的,课内是抓得牢的;三是这样做省力,课本和教参里现成的,拿来就可用,不用动任何脑筋,而且谁也不会说”。这个分析,实事求是,很有说服力。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