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作文300
⑴ 求一篇写中华传统美德的作文
1、中华名族传统美德八个字: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忠——尽己报国的责任、 孝——生生不息的爱心、 诚——求真务实的品质、 信——立身兴业的基点、 礼——人际文明的规范、 义——人间正道的向导、 廉——清白正气的根基、耻——人之为人的底线。
徐秀娟就真正做到了忠于自己的职责。徐秀娟的父亲是扎龙自然保护区鹤类工程师,受父亲影响,徐秀娟从小就爱鸟,更爱仙鹤。当她提出要去盐城的仙鹤自然保护区工作时,遭到了父母的极力反对。父亲深知养鹤的不容易,娇生惯养的女儿怎么能受得了?可徐秀娟的倔强脾气不同意了,她闹着让父亲同意她去,父亲只好依了她。
有一只叫黎明的仙鹤病了,她便悉心照料,不几天黎明就好了。病好后,黎明很活跃,秀娟觉得多运动有好处,就放黎明和牧仁去河边玩。可过了两天以后它们还迟迟不归,秀娟为找它们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天在泣、地在颤,所有的事物都在为秀娟默哀,黎明和牧仁也回来了,它们和仙鹤群成群结队地在秀娟的坟旁哀叫,仿佛在为失去的好友伤心。
孝自古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可随着时间的过去,能真正做到孝的又有多少呢,古有黄香,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是江夏人。当时年正好九岁,很懂事.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亲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扇开,让父亲好好睡:至于到了寒冷的冬天,就亲自用自己的身体使父亲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亲睡得温暖.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可是现在呢,现在孝顺的越来越少,我记得前两天看见了这么一条新闻,博白县有个85岁高老先生,由于患有风湿病,走路一瘸一拐。高先生含泪说,他以前养猪赚了几十万元,大都分给了5名子女做生意。去年,老伴去世后,儿女们都不愿照顾他,平时也不关心他。他患风湿病、高血压等病需要钱治疗,叫儿女们各给2000元,结果都不肯给钱,他很伤心。
高老先生叫他们把自己当初拿给他们做生意的钱还回来,结果儿女们各叫人转给他4万元,感觉像是要断绝关系一样,令他很失望。为了发泄,他宁愿把钱撒给别人,死了也不留一分钱给儿女们,两次共撒了2万多元钱。
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现在传承了2000年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在一点点的被人们所遗忘,中国人民两千多年用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正在一点点的蒸发,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这一刻开始,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让它流传下来,还能让我们的后代知道、了解、做到,甚至流传得很久很久!
2、节约——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读了《俭以养德》这篇文章让我了解了许多:直到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家里还是经常穿补丁的衣服。是他家中贫穷吗?不是,他是国家领导人;是他不爱新衣服吗?不是,谁不爱美丽。如果,一个人过惯了节俭和艰苦的生活,那么就不会有迈不过去的坎,度不过的难关。据有关人员统计:毛主席的一双布鞋补了22次,一套军装补丁有76块,睡衣则有67块。毛主席能有补丁一身的光耀形象,是因为他补丁之多,实数罕见哪。毛主席的内衣内裤上更是五彩斑斓,有赤色、橙色、黄色、红色、青色、蓝色、紫色……与标准的老百姓一样“笑破不笑补”,只要不露肉,不透风就行。
这位伟人,有着一生用不完的美筵,正是因为他的节俭。冯玉祥将军教育儿子冯洪国也是如此:“儿啊,你要脱下军装、皮鞋到牛栅里去熏一下,闻一闻牛屎味,才会知道五谷香。古人说:奢能灭志,俭以养德。你虽然还不曾管事,谈不上奢华,但以你的穿戴上看,是危险的!”这蕴含着深刻道理的话“一板子”把冯洪国打醒了。他脱下了军装、皮鞋,换上了青年的便衣,穿上了粗布鞋。事情是这样的,冯洪国日本留学回国后,看望多年不见的老父亲,当父亲看到儿子身着西装脚蹬皮鞋,浑身散发着浓浓的香水味,便这样地教育自己的儿子。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补丁、牛棚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看到的是优越的生活环境,一到夜晚,万盏灯火大放光芒,一幢幢大厦顿时披上了宝石镶嵌的衣衫;一条条街道犹如星光闪耀的银河;再加上射灯如探照灯似的来回晃动,而在这闪耀着的美丽背后,又有谁看到了浪费的影子。的确,许多人都会这样认为:生活条件好了,就应该有这样的享受。于是,节约也随之被人们抛在了脑后。
这天中午,我经过学校的小店,里面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啊!同学们进来时迫不及待,出来时满载而归,我尝点你的薯条,你吃点我的鸡腿,真是不亦乐乎。我在班级里简单地做了一个调查:平均每天到小店去4次以上的有6人;去3次的有10人;去2次的有30人;去一次的有7人;一次都不去的没有(因为今天不去明天可能就去了,虽然我去小店的次数不算多,但我也在去的行列中)。去小店为了买学习用品的占四分之一;肚子饿买吃的占四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二的是为了解谗,看到别人在吃自己也要吃,更有同学是拿零食当午饭,中午菜不合胃口就一倒了之。前几天班级里还掀起了一股名牌风,看谁穿得最有品味,今天你穿李宁,明天我就要换上安踏,有人还嘲笑同学穿假名牌。哎,我真想告诉大家,勤俭才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不是攀比与浪费啊!
在班会课上,我和老师商量把《俭以养德》这篇文章推荐给同学们,老师同意了,听完了我对文章的介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是啊!艰苦的生活虽然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我们仍应牢记:平日里节衣缩食,困难时才容易度过难关;富足时豪华奢侈,穷困时将难以生存。勤俭节约这一美德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⑵ 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礼仪”为主题的作文
读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后,我感触很深。
比如读到《孔融让梨》。孔融把大的梨分给弟弟,把小的梨留给自己,这故事给我们讲述了中华传统美德之一: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
又比如读到《卧冰求鲤》。王祥的继母病了,想吃鱼,于是王祥就躺在冰山用己的温度融化冰,用手到冰冷的水里抓鱼……这样,这个故事又给我们讲了美德:孝。王祥尽了孝道,但他却付出了很多……虽然时代在飞速前进,可是令我欣慰的是,这些美德还流传了下来。比如在公共交通上,总看见一些可爱的上海人让座,每有乞丐经过,一些爱心人士总会投一些零钱。可是“小悦悦”事件让我们痛心,让我们反思:这世界是不是真的开始冷漠了呢?在古代的时候,我相信这种惨剧从来不会发生。那冷漠的18个人,难得没有反思吗?
读了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我深有感触。特别是曾子杀猪这篇故事。
这个故事讲了:曾子的夫人去集市上去赶集,他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让他在家呆着,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是跟孩子开个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她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于是把猪杀了,煮后吃了。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不能言而无信,要遵守诺言,更不能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去欺骗小辈,以免造成不好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也曾发生言而无信的事情,家长曾欺骗孩子,但要分清是是非,他们是为你好还是对你不好。在大多数情况下,父母不曾有意欺骗孩子。而本文,母亲只是不要让孩子惹麻烦欺骗孩子,是有意的。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有许多深刻的道理。状元还乡也是其中之一。
新状元王沂公回乡探亲,他谢绝了官府县衙赠送的宴请和银两,换上了自己平时穿的衣服,在迎候他的人群没有发现他时走进了城。由此可见,王沂公式一个十分低调的人,在欢迎他的人群前若无其事地走过时,在他换上平时穿的衣服时,在他谢绝了赠送的银两和宴请是都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十分可贵的美德,做人行事低调说明了他并不喜欢摆排场和官架子,并不是一个以大欺小的人。王沂公当了状元,他的才华不会少,但我相信他会当官也当一个清明廉洁的好官。做事低调,也是一个十分好的习惯。在现代有许多官员做不到,因为他们想要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人,每当自己开车上街是人们都会注意他,他们应该认为自己十分风光吧!但是我认为这并不好,你能成为官员说明你有能力为老百姓服务这时你的职责,不是你该炫耀的东西。
⑶ 求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作文。很急
文明美德伴我成长(900字)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一个甜蜜的微笑,一种执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融会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拨动人心的音符。
我认为,谦让是最大的美德。有些人认为只是表面上谈谈“纸上谈兵”,实际也不用去做的,但他们错了,生活中你不一定就要做大事,而小事却置之不理,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你都能做,如上车先让老人先上,看见老人要让座……
谦让这个词语对人们即陌生又熟悉,早在很多年以前,我们的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学会谦让,随着时间的流失,在我们的记忆里谦让这个词已渐渐淡忘了……记得有一次,我站在104路车上,人很多,座位都做满了人。到了宛平南路这一站时,上来了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还带着一位年幼的小孙子,居然没有人让座。那位老奶奶领着孙子从车门口一直走到车尾,可满车的人却毫不在乎,视若无睹。坐着的人心安理得,连正眼都不去瞧一下他们。没有几个人像我这样看着这一老一少。每次到一个站点,都会播放“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您……”我想,这是在浪费电。我听了几百遍了,想必经常做车的人听了不止100遍,而今天,满座的人,面对他们却不加理睬。
最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哈尔滨市一家企业公开招聘人员,一位前来应聘的女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相当不错,就因为她多次主动给别人让座,被招聘单位说成是“缺乏竞争意识”而拒绝聘用。我认为,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让座只是我们应尽的一种义务。现在,人们都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很重,谁也不愿意吃个亏——正如让座这个简单的动作。此刻的让座已成了那变质的面包,像个足球似的被人们踢来踢去。
我们大家在学校里也会有一些事发生。但同学与同学之间,也是应该要互相谦让的,我们要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人与人之间也将变得更加美好。
前进的路已经为我们铺好,下一步,就是要我们顽强的走下去,事在人为,我们首先就是要具备中学生的美德,具备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没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别让陋习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别让陋习陪伴你度过最美好的人生!让我们的校园从此绽放美丽,让我们的社会迸发出文明的火花,让我们 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结伴同行!
⑷ 家庭传统美德的感人故事一篇作文
孝老爱亲,人人皆可为
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美德非常悠长。里面有许多几千年以来的好品质,其中也不乏孝老爱亲这个好品质;。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让我给大家讲一个孝老爱亲的小故事吧。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子路心里装着父母,所以,他才千里迢迢去亲戚家借米,让父母吃上白米饭。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从这里我们看到在以前孝敬父母多么重要。
有人说:“孝老爱亲有什么大不了,等我长大了慢慢赡养母亲”。这是不对的。这样的话,等父母去世后你会追悔莫及:应该在他们有生之年好好伺候他们。我们要尊重父母,不能与父母顶嘴,可以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减轻他们的负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朴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中华美德,博大精深,除了孝老爱亲还有许多美德等待我们去学习,去体会。让我们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将中华美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成为世界一颗耀眼的明珠!
⑸ 中华传统美德的作文400字
中华名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辉煌历史的国家,做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把这属于炎黄子
孙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这正是我们代代相传的传统使命。
古往今来,一个又一个历史故事教给我们一个又一个中华美德:从孔融让梨到一字千金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的妻子许
诺孩子回来后杀猪他吃,后来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道:“
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你别当真。”可曾子说:“和孩子是不是说着玩,小孩不懂事,
凡事跟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给杀
了。事后他告诉妻子:“许诺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这就是诚信。”
古人孔子的弟子子路小时候家里穷,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
没有怎麽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座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了
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来一小袋米,看父母吃上香喷
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个孝顺的好孩子。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
百事孝为先”。
所以,让我们向着传承中华美德这个目标一起努力吧!让我们从诚信、孝顺做起,从一
点一滴做起,让中华传统美德在我们身上继续发扬光大。
⑹ 传统节日传统美德故事作文八百字
中国,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从落魄到战争,从和平到富强。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而我最喜欢的就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春节。
春节前夕,大街小巷的店铺都挂满了红灯笼,贴上了闪闪发光的对联,有着一派辞旧迎新的气氛,商店里的墙壁都粉刷一新,玻璃也擦得晶莹透亮。这时候,庞大的人群带着迎春的喜悦涌进大商店购年货,商店里的年货琳琅满目,多得让你眼花缭乱,无法选择。焕然一新的大街上,许许多多的小朋友高兴地拿着零花钱这里逛逛,那里玩玩,见到好东西就买下来。来来往往的汽车的鸣叫声、小商贩的叫卖声、孩子们的嬉闹声为这热闹的大街谱上一曲欢快的交响曲。
在除夕的晚上就更热闹了!我家的桌子上摆着许多美味佳肴:淌着汁水的红烧羊肉,有香气扑鼻的火锅,还有很多美味水果,让人垂涎三尺!我们举杯祝福长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长辈也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餐桌上大家边吃边聊着这一年来的变化,聊到高兴之处,大家都开怀大笑。吃过年夜饭,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演员们那一身身精湛的舞艺和那迷人的身姿、动听的歌声,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夜晚,狂欢的气息川流不息,人们把一个个烟花点燃。烟花在天上喷出了一个个美丽的花朵,美丽极了。我看见小伙伴都在放,我想:让我的烟花也为这灿烂多彩的夜空画上美丽的一笔吧!于是我把烟花点燃,“砰!”的一声,烟花在空中烁出一道道绚丽无
比的彩虹。“哇!好漂亮!”小伙伴们不约而同地向这里看过来,异口同声地喊道。我哈哈一笑,又点燃了第二个??
放完烟花的时候,是我们这群小朋友最快乐的时候,我和哥哥姐姐高兴地玩起了“跳山羊”的游戏。
春节真开心呀!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春节啊!
⑺ 求关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的作文素材啊!!!!急
永远的老师
——毛泽东尊师美德故事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二——爱国爱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危害.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三——谦虚礼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七岁之师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
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四——刻苦学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不同凡响,都是与他们从小的远大抱负分不开的.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志,贵在少年——
铁杵磨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
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终于成为有名的大诗人.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五——尊老爱幼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⑻ 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话题写作文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下许多为人所一生受用的真谛。诚信——人们说的最多,追求最多的德行。作为新一代的少年,我们更应该把诚信二字作为做人的基本原则。
宋庆龄奶奶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在她当了国家的副主席后,她诚信的高尚品格仍不变。一次,她去幼儿园对小朋友许下承诺,“六一”儿童节那天和小朋友们一起过节日。可是那天天气突变,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老师和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会来了,当她们失望地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时,宋庆龄奶奶的车奇迹般地出现在校园门口,孩子们惊喜地笑了,老师用激动的情'相关的作文">心情紧紧握住了宋庆龄奶奶的手,宋庆龄奶奶对老师说了一句话:“既然我说了,就得守信。”
从宋庆龄奶奶的故事中,我们明白了,诚是诚恳,信是守信,诚信是一句承诺,诚信是许诺后的行动,诚信更是一根坚强不屈的脊梁。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有时还真有点难,可是,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战场上,某战士为部队开拓前进道路,不惜以自己身体引爆敌人埋下的地雷,以致身负重伤,命在旦夕。报纸上连续不断报导他的事迹,称他为黄继光式的英雄,当部队老将军得知这位战士生命垂危,将不久于人世时,便去医院探望,并给他颁发军功章,将军问战士还有什么话要说,战士说:“有句话,指挥员不让我说。”将军问:“为什么?”战士说:“指挥员说已经报导了,全国都知道我是英雄了,说了影响不好。”将军追问:“怎么回事,你说!”战士说:“我不是英雄,我是不小心,跌倒在地上,碰到地雷的。”将军受到极大的震动,沉思良久,最后说:“把事实真相说出来和用身体引爆地雷阵同样需要巨大的勇气,你仍是名副其实的英雄,军功章你受之无愧!”
泰戈尔说过:“虚伪永远不能凭借它生长在权力中而变成真实。”是呀,谎言始终都是谎言,总有露馅的一天,何不学会诚信呢?
诚信,可以让友谊加深,下面就来看看我的故事:
有一次,一位同学喊我去她家里玩,我经过家长的同意,答应了她的要求。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那一天,下起了大雨。爸爸妈妈劝我不要去了,但是,我执意要去。爸爸发怒了,说:“你要去自己去,看她来不来接你!”我独自走出家门。在约定的地点,我看见同学的身影,便不顾一切的跑上去。她见了我,激动的说:“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从此我们的友谊更深了。
现在,我回忆此事,觉得非常值得,虽然爸爸骂了我,但是我用诚信的品格换取了真诚的友谊。
诚信犹如一潭清澈幽雅的湖水,宁静、淡泊、美丽,她总是以自己朴素而又洁净的面容向人展示着自己的美丽,可就是这样一潭清澈、幽雅、淡泊的湖水会让你的人生更加完美。
同学们,我们为何不做一个诚信的孩子呢?
⑼ 作文题!《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的道德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
“有一种美,叫做母爱,她有着的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温暖;有一种美,叫做父爱,他有着的是太阳的热烈与高山的深沉;有一种美,叫做友爱,他有着的是冰一样的纯净与雪一样的洁白;还有一种美,叫做关爱,她有着的是红烛一样的平凡与春雨一样的无比滋润;还有一种美就是人的素质……”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的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然有9块口香糖污迹,这让我感到很是震惊,密密麻麻的口香糖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我听到这样一个事情:一位母亲正骑自行车带着年幼的女儿迎面而来。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饼干掉在地上。母亲马上停下车,轻声对女儿说:“来,咱们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说着便把孩子抱下来,俩人弯腰一起去捡地上的碎饼干。就是这一普通的一幕,不由让人想起一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
从这件事当中,我明白了:要讲文明,懂礼貌,见到客人要问好。同时也知道了:文明就在我们身边,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辉煌历史的国家,闪耀着人们以勤劳和智慧所创造出的灿烂文明。中华美德,也在我们发展与进步中渐渐散出光芒,于是中国便有了“礼仪之邦”这样的美称。而当一个文化之都发展到今天这样繁荣时,中华美德的光芒却因受到外来文化和不良思想的冲击,被人们忘却。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把这属于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这正是我们代代相传的传统与使命。
古往今来,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故事,教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中华美德:从孔融让梨到一字千金,无疑都是在告诉我们爱国、明志、孝敬、知耻与诚信。其中,我认为诚信最为广泛。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我认为诚信就是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没有立足之地,什么事也做不成。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既是为人之道,又是做人之本,也是当代人民塑造健康人格、实现人生价值的道德基石。
关于诚信,有这样一则历史故事——《曾子杀猪》: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的妻子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后来,曾子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道:“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你别当真。”可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便把猪杀了。事后,他告诉妻子:“许诺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这就是诚信。”
曾子深深懂得,做人应该诚实守信、说话算活。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是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当今社会,有许多不守信用的人,他们不懂得在一切道德品质中诚信才是世界上最需要的。不论你学历多高,不论你权力多大,不论你钱财多少,真诚与朴实才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席勒说过:即使你衣衫褴褛,也不要忘记穿上诚信的衣裳。因为生命是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惟有诚信使你看清真正的自己。
同样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也有一个诚实守信的故事:
一次,人烟稀少的西双版纳来了一批日本游客,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的一位少年代买啤酒,于是这位少年跑了三个多小时。第二天,那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购到四瓶啤酒,然后他又翻过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六瓶,返回时摔坏了三瓶。他哭着拿着玻璃处,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这件事感动了许多的外国人,从此,这里就有了很多游客。
看着这一个个诚信的例子,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激动的热潮。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青少年做人的根本。在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像那位少年一样诚实为人,诚信做事。
所以,让我们向着传承中华美德这个目标,一起努力吧!让我们从诚信做起,昂首阔步向着文明而和谐的社会前进!
⑽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作文有什么
一天,我在读《三字经》,当读到“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时,这章节里有一段关于“孔融让梨”的小故事。这故事主要讲的是在春秋鲁国,一位名叫孔融的四岁小孩非常懂事聪明。一次母亲端上一盘梨子来,叫孔融先拿来吃,而孔融拿了一个最小的津津有味吃了起来。父亲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孔融说:“哥哥比我大,大的梨应该给哥哥吃。”
读完之后,一种佩服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起,仅有四岁的小孩竟这样懂事,他的一举一动,机灵巧妙的回答深深吸引了我,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与孔融相比之下,我感到很惭愧。想到有一天晚上,爸爸和妈妈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剧。我看了看钟快7点了,糟糕!我爱看的动画片就要开始了,于是,我连忙拿起遥控器换了台,爸爸妈妈见了很生气,狠狠地批评了我,我还生气得跑回房间,不理他们。还有一次,我的表妹和阿姨来我家玩,妈妈端上来一盘水果,我见了连忙拿起一个最大苹果就大口地吃了起来。妈妈见了,很生气地对我说:“你这孩子真不懂礼貌,你应该把大的苹果让给妹妹,你怎么反而把大苹果自已先吃了呢?”现在想起这些事来,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和四岁的孔融相比,真是羞愧极了。
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了我应该学习孔融尊老爱幼、谦虚礼让。让我想到,在生活中要学会尊重别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也要学会谦让别人,这样才能够得到更多人的理解,这是我们小学生应该具备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