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文明就餐的古代故事

文明就餐的古代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1-22 01:20:44

㈠ 古代关于礼仪的小故事(要简短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有着极为深厚而丰富的底蕴背景。有关礼仪的故事,可谓斗量车载。

由此可见,重视礼仪,无论对于个人或者国家,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㈡ 关于文明就餐的小故事

那是我担任外国语七年级班主任的一天,和往常一样,我走进了餐厅,餐厅里同学们都在忙着吃饭,突然,从我班就餐区域传来了一阵嬉笑声,我循声望去,几个男同学正在用馒头块互相对打着,他们面前吃饭的桌子上,都是饭菜,地上一片狼迹……
望着满桌、满地的饭菜,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意识到浪费饭菜现象已经相当严重了,必须想办法加以制止。为了防止类似现象发生,班会课上,我对学生进行了劳动价值观教育和文明就餐教育。班会课后又指导学生将自己平日用纸、用笔情况及家庭用水、用电情况进行调查设计统计表记录下来,让学生好好的算了一笔消费帐,通过开展的调查统计活动,让学生明白,浪费饭菜无疑是在“犯罪”,一种良心上的罪。同时,我还建议孩子休息日到田地里帮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感受劳动者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我知道单凭简单的说教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于是我又对本班学生提出如下规定:1.一日三餐根据个人的食量与胃口进行选购,吃不了的可以几人合吃,但必须得吃完(辣椒、肥肉除外);汤每人都得喝一些,决不可浪费。2.每次吃完饭菜后,按值日表有序端餐盘,整理餐桌。每天每桌两名同学值日,一名同学收拾本餐桌6人的餐盘送至值日班长处检查记录,并倒至学校规定处;另一名同学抹净餐桌将餐桌上的遗留杂物抹到汤盘里,送至值日班长处检查记录,将抹布送还值日班长,并倒汤盘至学校规定处。值日班长每天做好评比,评比哪个小组安静、哪个小组餐桌与地面最干净、哪个小组剩的饭菜最少,并坚持做到每天一公示,每周一评比,用评比促使学生努力做得更好。我坚持每天与学生共同进餐,做好学生的示范,让学生学习如何爱惜饭菜。在与学生同时就餐过程中,我把“重犯”调到自己的餐桌,进行个别教育,同时对其他学生提出要求,强化节约意识。后来学生还自发的建立了“剩物桌”,把没有开包的香肠和面包放在“剩物桌”上,让他人分享,一个小小的“剩物桌”谈笑间就把“浪费”变成了“分享”。
一个月下来,有90%的同学能自觉地把饭、菜吃完,大部分学生能稳定地“适量饮食”、“均衡饮食”,我的文明就餐的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㈢ 求关于用餐礼仪的经典小故事

一、目光与人品
有位企业经理讲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回,我同某销售公司经理共进午餐。每当一位漂亮的女服务员走到我们桌子旁边,他总是目送她走出餐厅。我对此感到很气愤, 我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心里暗想,在他看来,女服务员的两条腿比我要对他讲的话更重要。他并没有听我讲话,他简直不把我放在眼里。”

评析: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尊重是礼仪的原则。这位销售经理的目光,不仅表现了对他的合作伙伴的不尊重,而且表现了发自其心灵深处的卑下庸俗:他把漂亮异性看的比工作、事业更重,他根本不尊重别人,也不尊重自己。
每个公务人员都应有纯净高尚的心灵,唯此,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好感和尊重,才能为良好的合作奠定基础。

二、老太太与“配偶”
有位人口普查员填写人口登记表时问一位没有文化的老太太:“您有配偶吗?”老太太愣了半天回答不上来。旁边有人解释说:“他是问您有老伴吗?”老太太这才恍然大悟。
评析:
要得到最佳的沟通传播效果,必须顾及对方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对方的文化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使用恰当的称呼、词句。如果连对方都听不懂,就更谈不上对方的理解了。

三、仅仅因为一口痰吗?
这是一场艰难的谈判。
一天下来,美国约瑟先生对于对手——中国某医疗机械的范厂长,既恼火又钦佩。这个范厂长对即将引进的“大输液管”生产线行情非常熟悉。不仅对设备的技术指数要求高,而且价格压的很低。在中国,约瑟似乎没有遇到过这样难缠而有实力的谈判对手。他断定,今后和务实的范厂长合作,事业是能顺利的。于是信服地接受了范厂长那个偏低的报价。“ok!”双方约定第二天正式签定协议。天色尚早,范厂长邀请约瑟到车间看一看。车间井然有序,约瑟边看边赞许的点头。走着走着,突然,范厂长觉得嗓子里有条小虫在爬,不由得咳了一声,便急急的向车间一角奔去。约瑟诧异地盯着范厂长,只见他在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擦了擦,油漆的地面留下了一片痰渍。约瑟快步走出车间,不顾范厂长的竭力挽留,坚决要回宾馆。
第二天一早,翻译敲开范厂长的门,递给他一封约瑟的信:“尊敬的范先生,我十分钦佩您的才智与精明,但车间里你吐痰的一幕使我一夜难眠。恕我直言,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管理素质。况且,我们今后生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管。贵国有句谚语:人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否则,上帝会惩罚我的……”
范厂长觉得头“轰”的一声,像要炸了。

评析:
人常说,大智不拘小节。但别人可以这样看你,你自己却不能这样原谅自己,尤其是在社交活动中。因为有些小节,恰恰暴露出你礼仪修养上的差距。而又恰是对方所重视的,这就形成了影响合作的大障碍。医疗机械的生产,对环境和员工的卫生习惯要求很高,约瑟的“苛求”并不过分,完全是对企业和产品负责,对公众负责的表现。这也表现了他的科学管理及文明修养的水准。对比之下,范厂长的水平就差了,尽管范厂长有谈判的才能,但文明水准相差太大,又怎能实现和谐的长远合作呢?
因此,在社会交往中,言谈举止中的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四、老田鸡“退二线”
某局新任局长宴请退居二线的老局长。席间端上一盘油炸田鸡,老局长用筷子点点说:“喂 ,老弟,青蛙是益虫,不能吃。”新局长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不要紧,都是些老田鸡,已退居二线,不当事了。”老局长闻听此言顿时脸色大变,连问:“你说什么?你刚才说什么?”。新局长本想开个玩笑,不料说漏了嘴,触犯了老局长的自尊,顿觉尴尬万分。席上的友好气氛尽被破坏,幸亏秘书反应快,连忙接着说:“老局长,他说你已退居二线,吃田鸡不当什么事。”气氛才有点缓和。

评析:
表面看起来,是这位新局长没有注意老局长的心态想显示点幽默,结果因比喻用词不当而弄巧成拙,其实是新局长内心深处隐藏的某些想法,因过于得意而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所以,无论从语言运用上,还是从个人思想、品质、性格上看,这位新局长都欠修养。
从谈话中的礼仪要求来说,应注意对方的心理忌讳,对心境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清代《治家格言》中就说:“莫对失意人谈得意事。”

五、这里没师傅,只有大夫
某高校一位大学生,用手捂着自己的左下腹跑到医务室,对坐诊的大夫说:“师傅,我肚子疼。”坐诊的医生说:“这里只有大夫,没有师傅。找师傅请到学生食堂。”学生的脸红到了耳根。

评析:
对于文化人称呼一定要明确,这样才能减少尴尬,这样既体现了自己的文化水平,也表示了对他人的尊重。当然,作为大夫也应该注意服务态度,讲究礼仪修养。对顾客不当的语言应予以宽容,批评对方要采用委婉的语气。

六、电话里的女高音
某杂技团计划于下月赴美国演出,该团团长刘明就此事向市文化局作请示,于是他拨通了文化局局长办公室的电话。
可是电话响了足足有半分多钟时间,不见有人接听。刘明正纳闷着,突然电话那端传来一个不耐烦的女高音:“什么事啊?”刘明一愣,以为自己拨错了电话:“请问是文化局吗?”“废话,你不知道自己往哪儿打的电话啊?”“哦,您好,我是市歌舞团的,请问王局长在吗?”“你是谁啊?”对方没好气地盘问。刘明心里直犯嘀咕:“我叫刘明,是杂技团的团长。”
“刘明?你跟我们局长什么关系?”
“关系?”刘明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和王局长没有私人关系,我只想请示一下我们团出国演出的事。”“出国演出?王局长不在,你改天再来电话吧。”没等刘明再说什么,对方就“啪”地挂断了电话。
刘明感觉像是被人戏弄了一番,拿着电话半天没回过神来。

评析:
在上述事例中,文化局的那位女同志在接听电话时态度懒散,语气生硬、粗鲁,给人以盛气凌人的感觉。这不仅影响到公务的正常办理,而且极大损害了国家公务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七、参观
南方某市五年前与国外的一座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值五周年之际,该市被邀请前去参观。为了此次出国参观能顺利进行,该市指派一位副市长专门负责组织这项参观活动。
这位副市长很有经验。他首先提出参观人员名单,并对全体参观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参观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他还对全体参观者进行了分工,把领队、接洽、翻译、食宿、安全等工作落实到个人,同时也把提问、记录、录音、拍照等任务分配到人。
最后,他还请礼仪专家给全体团员讲授出国参观的礼仪规范,对团员的着装、交际应酬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
该团出国参观结束后,外国朋友对团员在参观时的表现十分赞赏。

评析:
所谓参观,指的是有计划、有准备地对特定的项目所进行的实地观察。这位副市长把这次参观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尤其在礼仪方面的培训和要求做得更加具体,得到了外国友人的好评,体现我国公务员的良好形象。

八、请向国徽敬礼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一名黑人少校军官和一名白人士兵在路上相遇,士兵见对方是黑人,就没有敬礼。当他掠身而过,忽然听到背后一个低沉而坚定的声音:“请等一下。”黑人军官对他说:“士兵,你刚才拒绝向我敬礼,我并不介意。但你必须明白,我是美国总统任命的陆军少校,这顶军帽上的国徽代表着美国的光荣和伟大。你可以看低我,但必须尊敬它。现在我把帽子摘下来,请你向国徽敬礼。”士兵终于向军官行了礼。这位黑人就是后来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将军的本杰明·戴维斯。

九、如此吃相
在与自己的同事一道外出参加一次宴会时,财政局干事姜克美因为举止有失检点,从而招致了大家的非议。
姜克美当时在宴会上为了吃得畅快,在开始用餐之后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减轻自己身上的“负担”。他先是松开自己的领带,接下来又解开领扣、松开腰带、卷起袖管,到了最后,竟然又悄悄地脱去自己的鞋子。尤其令人感到不快的是,姜克美在吃东西时,总爱有意无意地咂巴其滋味,吃得訇然做响,并且其响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浪高过一浪”。
姜克美在宴会上的此番作为,不仅令他身边的人瞠目结舌,而且也叫他的同事们无地自容。大家就此纷纷指责姜克美:丢了自己的人,丢了单位的人,也丢了大家的人。

十、拜访
张林是市外办的一名干事,有一次,领导让他负责与来本市参观访问的某国代表团进行联络。为了表示对对方的敬意,张林决定专程前去对方下榻的饭店拜访对方。
为了避免出现得仓促,他先用电话与对方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并且告之自己将停留的时间长度。随后,他对自己的仪容、仪表进行了修饰,并准备了一些本市的风光明信片作为礼物。
届时,张林如约而至,进门后,他主动向对方问好并与对方握手为礼,随后做了简要的自我介绍,并双手递上自己的名片与礼品。简单寒暄后,他便直奔主题,表明自己的来意,详谈完后便握手告辞。
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张林上述表现符合拜会的常规礼仪,展示了他训练有素的交际风采。

㈣ 关于文明小餐桌的作文

餐桌是反映饮食卫生习惯的明镜,是展示家庭生活质量的平台,是体现主人审美观念饰品,是浓缩设计者智慧的结晶。餐桌曾见证过我们喜怒哀乐,餐桌上曾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从远古到现在,餐桌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生活,餐桌的历史令人感慨,餐桌的未来令人遐想……请你就上述提示中的某个方面,以餐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餐桌
爷爷家有一张陈旧的餐桌,上面的油漆大部分已经磨掉,只有边上还残留着暗红的颜色。这如同爷爷的脑袋一样,中间光秃秃的,只在边上还留一点儿头发。我几次劝他把餐桌油漆一下,每当这时爷爷总神秘地告诉我餐桌是文物,只有保持原貌才值钱。
我很是狐疑,这张不起眼的八仙桌是文物?爷爷信誓旦旦地说这张桌子值很多钱,以后我上重点高中、上大学、乃至出国留学,都要靠这张桌子。我渐渐地相信了爷爷的话,因为陆续来过好几个文物贩子,他们都对餐桌看了又看,虽然事后他们发誓说这张桌子并不值钱。爷爷却认为他们越是说不值钱,就说明越值钱,我觉得爷爷的话有道理。从此,爷爷就在餐桌旁给我讲故事、讲人生,我也在餐桌上刻苦学习,编织着我人生的梦。
这样过了几年,爷爷终于病倒了,被查出是肝癌晚期。为支付高昂的医药费,捉襟见肘的爸爸决定卖餐桌。爸爸请来了市文物专家,请他鉴定这张餐桌到底值多少钱。那位专家用放大镜仔细地查看了桌子的纹理和裂缝,最后他伸出了一只手指。爸爸感到有些惊讶,问到:“就一万?”专家摇摇头,还是竖着一只手指头。我一阵兴奋,问到:“一百万?”专家依然摇头,他见我们惊讶中交织着激动,就冷冷地说这张桌子最多植一百元。他告诉我们这张桌子是二三十年代民间常见的八仙桌,只是木料还可以,能卖一百元。
我跟爸爸大失所望,在爷爷去世后,我们就将这张餐桌拉到海边烧化,准备和爷爷的骨灰一起撒入大海。在烟与火的升腾中,我感到很是悲哀,爷爷寄以厚望的所谓文物,竟然是不值钱的木料。突然,一个念头闪入脑际:也许爷爷本来就知道它不值钱,爷爷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激励我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餐桌在燃烧着,周围的暗红色衬着中间白花花的一片。我的眼睛湿润了,烟与火渐渐形成了爷爷的形象:四周一圈稀疏的头发衬着光秃秃的脑袋……

㈤ 名人文明用餐的故事,打印到A4纸上刚刚好的

刚刚好

㈥ 中国古代的餐桌礼仪

不要说女孩,连自己的内人,一般除了亲属之外都是不能见的,更别说吃饭了,家中吃饭内人是可以上桌的,君臣之间需要跪坐,就是上身直立坐在脚踝上,女孩任何时候都不能上桌,但在皇宫中却不一样,那可是公主!

㈦ 关于文明餐桌,从我做起.故事征文有哪些

心中情愫不免被这唯美的画面所勾起,独自漫步在鲜花盛开的小径,
徘徊再徘徊,轻轻抬头遥望远方,有着对外面世界的一份期许;而
后又轻轻放下,生怕心底的秘密被泄露,被遗弃。有时,还真的不知
道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似乎很期待,却又很浮躁,大概是想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

㈧ 有没有关于文明礼仪方面的故事

一、列宁让路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

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二、“忍气吞声”的林肯

有一次,美国总统林肯和儿子罗伯特驱车上街,遇到一列军队在街上通过。林肯随口问一位路人:“这是什么?”林肯原想问是哪个州的兵团,但没有说清楚。那人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粗鲁地回答:“这是联邦军队,你真是个他妈的大笨蛋。”林肯面对着一个普通路人对自己的斥责,只说了声“谢谢”,毫无怒容。

三、委屈奖的来历

上海公交22路车售票员柯莉萍,曾获得一个很特殊的奖项——“委屈奖”。一天,一名男青年买车票时,故意将一口痰吐在一张伍角纸币上,又扔在车厢的地上。其他乘客在指责男青年的同时,也悄悄地注视着柯莉萍。只见她弯下腰拾起纸币,用餐巾擦去痰沫,随后又礼貌地向男青年递上车票。

柯莉萍的行为受到了乘客的赞扬,男青年更是自感惭愧,向柯莉萍道了歉。事后,同事向车队汇报了此事,车队领导于是向柯莉萍特别颁发了“委屈奖”,以鼓励全队的售票员。

四、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五、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㈨ 文明用餐伴孩子成长300字作文

我的生活里有许多成长的故事,使我最难忘的一件事就是那次游泳,真叫我惊心动魄。 这件事在我的脑海深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就来跟你说说吧: 那是一个晴朗的星期天,爸爸带我去游泳馆游泳。刚一到,我便换好泳衣,“扑通”一下跳进游泳池里,游的像条鱼儿一样。 游着游着,不知是谁这么调皮,把水泼到我的脸上,弄得我眼睛都睁不开了,顿时,我的手脚变成乱划了(因为我的眼睛睁不开 了,心里一慌张,手脚不听使唤了),眼看快要沉下去了,我大声呼喊救命,谁知变得更加糟糕了,连连呛了几口水。爸爸终于 听见了,游过来抱住我,游到岸边,对我说:“你没事吧,以后可要小心点哦”。我用力地点了点头。 这就是我所说的惊心动魄的事,这件事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记着,一直记着。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