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300字
1.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怎么写200字
今天下午,我坐在沙发上看起了《科学家的故事》。当看到爱迪生在孵小鸡的故事时,我不禁笑出声来。当看到了爱迪生的一项项发明成功时,心里特别高兴。
虽然爱迪生只读过三个月的书,但他很热爱科学,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每一次实验,爱迪生都是没日没夜的工作,虽然很多次都失败了,但是他都不曾打退堂鼓。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才获得了成功。
如果不勤奋,爱迪生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成功呢?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可惜我没有灵感,所以我只能花百分之百的汗水来取得成功。”
相关问题全部
求200字科学家故事读后感
波义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个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个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时波义耳并不特别聪明,说话还有点口吃,不大喜欢热闹的游戏,但却十分好学,喜欢静静地读书思考。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学欧洲。在这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书籍,包括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名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本书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来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就是模仿这本书写的。
19 浏览1744
科学家的阅读体会200字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作者: 作文库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3日 这本书…我已经读了很久,一本记录这个个科学家的故事的书,那本书并没粘多少灰尘,我将它放在最上面,经常阅读,在那一刻,我的心才能平静下来, 今年是2010年了,记得我最后一次翻开时,正是2010的2月,我又一次抠响了通往科学的大门,我的心也随之平静下来。 翻开第一页,很普通,是一面目录,上面写了即将为我们讲故事的名人名字,而研究镭的居里夫人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镭,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可以救治病人,但在研究的过程中,是极具危险的,而居里夫人却为了人民的安康开始研究镭,在研究过程中,居里夫人没有一丝失望,居里夫人几乎把所有时间放在了研究上,虽然居里夫人并没有像牛顿那样不吃饭,但努力了过后的结果是好的,居里夫人研制出了镭,给社会带来了便利,但这位在科学上坚持不懈的女强人却永远的离开了,顽强拼搏不正是这篇故事所告诉我们的吗? 不管是谁,只要有一颗真诚对待的心,我就会相信,我们也可以为社会作出伟大的贡献!
17 浏览285 2017-11-22
科学家的故事爱迪生200字
1、初尝试验 在爱迪生小的时候,他经常到邻居缪尔·温切斯特的家的碾坊玩。一天,他在温切斯特家的碾坊看见温切斯特正在用一个气球做一种飞行装置试验,这个试验使爱迪生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里充满了气,一定会升上天。 几天后,爱迪生把几种化学原料配在一起,拿给父亲的帮工迈克尔·奥茨吃,
2. 读后感:《读科学家的故事有感》400字以上,急急急,不要重复的,快快!!!!!!
我阅读了《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它使我深受感动。
这本书主要写了科学家们在成长期间的故事,主要介绍了牛顿、爱恩斯坦、达尔文、扁鹊等。他们从小就热爱读书,所以才会有如此大的成就,而且这些科学家中很多都是在贫穷的情况下长大的,但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由此,我想到了自己,我在这么好的环境下学习,却不如他们,真是自叹不如啊!
在这些人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要算牛顿,牛顿是17世纪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是近代科学的象征。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力学三定律,以及他对光学、数学及化学的研究,为两个多世纪以来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从书中了解了许多牛顿为世界的科技发展作出贡献的例子,也知道了牛顿的为人。刚开始,我非常吃惊,我吃惊牛顿对既有动手能力又有创造能力的科学家胡克的打击报复。我不敢相信,牛顿这个天才科学家,也是我崇拜的科学家,居然也有那么大的缺点,真是不可思议!妈妈说过:“一个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人总会有优点和缺点,只要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他还是会成功的。”
当我读到牛顿小时候的故事时,我差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小时候居然是个差生,后来通过他的发愤努力,奋起直追,他才成为了班上成绩数一数二的好学生,最后终于当上了赫赫有名的大科学家。看来不管什么人,只要努力,只要刻苦学习,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就能成为一个成功者。
其实 ,每一个科学家的成功都是付出辛勤的汗水后而得来的,因此,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拼搏精神。现在,我才真正明白了爱迪生的那句话: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的真正含义。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美好的童年,努力学习,刻苦钻研,长大后不求做一个名人,但求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3. 读科学家的故事有感不超过400字,300字以上
科学家的故事
每个科学家都有他失败的一面,现在,我就来看一看科学家的故事.
故事一:
波义耳——怀疑派化学家
波义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个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个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时波义耳并不特别聪明,说话还有点口吃,不大喜欢热闹的游戏,但却十分好学,喜欢静静地读书思考。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学欧洲。在这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书籍,包括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名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本书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来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就是模仿这本书写的。
由于战乱、父亲去世、家道衰落,1644年他回国随姐姐居住在伦敦。在那里开始学医学和农业。学习中接触了很多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很快成为一位训练有素的化学实验家,同时也成为一位有创造能力的理论家。在这期间,他同许多学者一起组织一个科学学会,进行每周一次的讨论会,主要讨论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在实验室中遇到的问题。波义耳称这个组织为“无形大学”。这个学会就是著名的以促进自然科学发展为宗旨的“皇家学会”的前身。波义耳是该学会的重要成员。由于学会的分会设在牛津,波义耳于1654年迁居牛津,在牛津,他建立了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并聘用了一些很有才华的学者作为助手,领导他们进行各种科学研究。他的许多科研成果是在这里取得的。那本划时代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是在这里完成的。这本书以对话的体裁,写四位哲学家在一起争论问题,他们分别为怀疑派化学家、逍遥派化学家、医药化学家和哲学家。逍遥派化学家代表亚里土多德的“四元素说”观点,医药化学家代表“三元素说”观点,哲学家在争论中保持中立。在这里,怀疑派化学家毫不畏惧地向历史上权威的各种传统学说提出挑战,以明快和有力的论述批驳了许多旧观念,提出新见解。该书曾广泛流传于欧洲大陆。
波义耳十分重视实验研究。他认为只有实验和观察才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他总是通过严密的和科学的实验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在物理学方面,他对光的颜色、真空和空气的弹性等进行研究,总结了波义耳气体定律;在化学方面,他对酸、碱和指示剂的研究,对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的探讨,都颇有成效。他是第一位把各种天然植物的汁液用作指示剂的化学家。石蕊试液、石蕊试纸都是他发明的。他还是第一个为酸、碱下了明确定义的化学家,并把物质分为酸、碱、盐三类。他创造了很多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如利用铜盐溶液是蓝色的,加入氨水溶液变成深蓝色(铜离子与足量氨水形成铜氨络离子)来检验铜盐;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溶液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来检验银盐和盐酸。波义耳的这些发明富有长久的生命力,以至我们今天还经常使用这些最古老的方法。波义耳还在物质成分和纯度的测定、物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实验。在1685年发表的《矿泉水的实验研究史的简单回顾》中描述了一套鉴定物质的方法,成为定性分析的先驱。
1668年,由于姐夫去世,他又迁居伦敦和姐姐住在一起,并在家的后院建立实验室,继续进行他的实验工作。晚年波义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磷的研究上。1670年,波义耳因劳累而中风,之后的健康状况时好时坏,当无法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时,他致力于整理他多年从实践和推理中获得的知识。只要身体稍感轻快,就去实验室做他的实验或撰写论文,并以此为乐趣。1680年,他曾被推选为皇家学会的会长,但他谢绝接受这一荣誉。他虽出身贵族,但他一生醉心的却是在科学研究中工作和生活,他从未结婚,用毕生精力从事对自然科学的探索。1691年12月30日,这位曾为17世纪的化学科学奠定基础的科学家在伦敦逝世。恩格斯曾对他作出最崇高的评价:“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4. 求300字科学家故事读后感(3篇)
今天,我读了《科学家瓦特的故事》。这本书告诉我们瓦特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小时候的他喜欢把玩具拆了又重新装起来,他还很好学。有一次,瓦特在厨房看奶奶做饭,他发现正在沸腾的水让壶盖一会儿揭开,一会儿又盖上。经过几天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他终于明白了:原来是水蒸气推动壶盖跳动。利用这个原理,他发明了蒸汽机,为人类做出了贡献。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要成为一名科学家,首先要勤奋好学,还要善于观察,用心思考。它给我的启迪是: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我们要充分地利用这两件宝,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5. 读了一个科学家的故事的读后感.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她曾获得过数次诺贝尔奖,得到很多国家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她刻苦钻研,永不满足,经过无数次试验,发现了放射元素镭。镭,是她一生中轰动世界的发现。
虽然我不懂元素是什么,什么叫放射性,但通过阅读这本书,却使我感到了它的份量。为了从9000千克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镭,居里夫人要将矿渣一锅一锅地煮沸、一刻不停地搅拌;一瓶瓶地倒进倒出、一丁点一丁点地结晶。她每天穿着沾满灰尘和酸液染渍的工作服,站在大锅旁,烟熏火燎,眼睛流泪,喉咙刺痒……就这样,她整整奋斗了45个月,1300多天,这是多么繁重的劳动,需要何等坚韧不拔的毅力啊!她既是世界闻名的学者,又是名副其实的工人,还是家庭主妇、孩子的母亲!
居里夫人辛勤地开垦了一片未曾开发的园地,最后终于取得了近代科学史上重要的成就之一——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我是多么渴望像居城夫人那样,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到科学的世界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一个又一个秘密。而今,同居里夫人对照,我真感到惭愧,平时我做事没有恒心,每当做数学题时,一旦碰到难一些的题目,就不愿多动脑筋,一次做不出来,就渴望家长帮助,希望他们能帮我完成……
读了《居里夫人》这本书,使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古语说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因此,从平时开始,就要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独立思考,认真钻研,不怕困难。今后我一定要学习居里夫人的顽强进取精神,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希望自己长大了做一个像居里夫人那样的科学院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身!
6.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四年级
《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是我寒假期间读的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书中写了达尔文、牛顿、爱迪生等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读完之后,觉得他们真是很伟大,很厉害。电报、电话、电灯,这些东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看来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因此而惊奇。可是你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和欣喜若狂吗?人类因此而记住了它们的发明者——爱迪生。真不愧是“发明大王”,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1847年,爱迪生降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市的一个商人家庭里。很小的时候,爱迪生就有强的好奇心,一天,他指着正在孵蛋的母鸡问妈妈:“母鸡把蛋坐在屁股底下干嘛呀?”妈妈说:“哦,那是在孵小鸡呢!”下午,爱迪生突然不见了,家里人急得四处寻找,终于在鸡窝里找到了他。原来,他正蹲在鸡窝里,屁股下放了好多鸡蛋孵小鸡呢!父母看了以后,哭笑不得,告诉他,人是孵不出小鸡来的。只好把他拉出来,又是给他洗脸,又是给他洗衣服。在回家的路上,他还迷惑不解地问,“为
7. 中外科学家故事 读后感300字,急急急
公输般(鲁班)很注意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研究,他受自然现象的启发,致力于创造 发明。一次攀山时,手指被一棵小草划破,他摘下小草仔细察看,发现草叶两边全是排列均匀的小齿,于是就模仿草叶制成伐木的锯,他看到各种小鸟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就用竹木削成飞鹞,借助风力在空中试飞。开始飞的时间较短,经过反复研究,不断改进,竟能在空中飞行很长时间,公输般一生注重实践,善于动脑,在建筑、机械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他能建造“宫室台榭”;曾制作出攻城用的“云梯”,舟战用的“勾强”;创制了“机关备制”的木马车;发明了曲尺、墨斗、刨子、凿子等各种木作工具,还发明了磨、碾、锁等。由于成就突出,建筑工匠一直把他尊为“祖师”。
华罗庚的故事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拉马努金
在十三岁时,高班的同学借给他一本Loney 的〈三角学〉一书(以,前,
有一些学校采用此书为高中课,中译本书名为〈龙氏三角学〉),他很快把
整夬书的习题解完。第二年他得到了正弦和余弦函数的无穷级数展开式,后
来他才知这是著名的Euler 公式,他心中有点失望,於是把自己结果的草稿,
偷偷地放到裏的屋梁上
8.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300~400左右
爱迪生
爱迪生是英国有名的科学家,爱迪生小时侯很刻苦学习的。有一次,爱迪生的妈妈生病了好几天,就叫爱迪生到菜市场上卖菜。爱迪生为了妈妈的健康而不上学了,去市场上卖菜,于是他想:“我带几本书去看,那不就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他到了菜市场上就是一边卖菜一边看书,他只集中精力地看书不管卖菜,反正别人付了钱就行也不管付了多少钱,菜也随便别人拿。还有一次爱迪生制作电灯泡。他为了找一根灯丝寻遍了很多地方才找到它,他是在火车上卖报得钱买制作的材料的。有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一不小心打倒了两瓶化学物品就着火了。被车长赶下来了,也把他的化学物品给扔了下来。于是,他就去找了一个小破屋做实验屋,他不休不眠的做了好几天,电灯实验终于成功了。爱迪生就是这样刻苦学习,才当上了英国有名的科学家,我要向特学习从小当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
牛顿
伊萨克·牛顿,是17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是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个科学巨人之一。他在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的贡献,都是划时代的。
1642年12月25日,牛顿出生在英国一个叫乌尔斯索普的小村子里,刚出生时极度衰弱,几乎夭折。牛顿自幼丧父,与母相依为命。1661年,他进入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学习。
1665至1667年间,牛顿已在思考引力的问题。一天傍晚,他坐在苹果树下乘凉,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他忽然想到: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呢?他分析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和开普勒的三定律,进而思考:行星为何绕着太阳而不脱离?行星速度为何距太阳近就快,远就慢?离太阳越远的行星,为何运行周期就越长?牛顿认为它们的根本原因是太阳具有巨大无比的吸引力。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观测和演算,牛顿发现太阳的引力与它巨大的质量密切相关。牛顿进而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规律:凡物体都有吸引力;质量越大,吸引力也越大;间距越大,吸引力就越小。这就是经典力学中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根据牛顿的发现,可测定太阳和行星的质量,确定计算慧星轨道的法则,说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造成地球上的海洋潮汐现象,并推导出克服地球引力、飞向太阳系和飞出太阳系所需的最低速度,它们分别为每秒7.9千米、11.2千米和16.6千米,并依次命名为第一、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牛顿不但验证了前辈们的成果,而且为未来空间运载工具的最低推力或速度下限值,提供了精确而权威的科学依据。
牛顿将其一生的成就写在《自然哲学与数学原理》一书中。他发现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创立了微积分数学。他后来在谈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时说:“如果我比其他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727年3月20日凌晨,牛顿于久病不医中去世。据说在生命即将停止的时候,他的心情是坦荡而平静的。英国诗人波普为他写的碑铭说:“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都藏在黑暗的夜间;人帝说‘让牛顿降生’,使一切变得灿烂光明
9. 科学家的故事300字
今天爸爸和我一起读了科学家的几个故事,我知道了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涌现的很多杰出人物,其中最耀眼的就是科学家们。这些科学家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发明家爱迪生,他的一些重要发明,包括电灯,电话机,有声电影,他是从小就是思考问题,不停地提问题,有不明白的,就自己动手自己验证。宇宙之谜的探索者霍金,小时很爱动脑筋,做作业时,最不喜欢别人在旁提示,无论多难的题,他都要独立去完成。有一次老师留了13道相当难的习题让同学们去做,有几个人费了好大劲才做出一道,多数人都泄气了,而霍金一口气做出了10道,还感到非常遗憾。霍金这种不怕困难、独立学习、爱动脑筋的好品质,是需要我学习的。此外,还有有勤勉敬业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思想超越时代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能工巧匠的祖师鲁班;还有令人敬仰的全才张衡;外科的祖师华佗。
读了《科学家的故事》不但学到了知识,还使我深受教育和鼓舞,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家从小爱学习、爱读书,对科学都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科学,献身科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遇到困难,从不退缩,总能坚持不懈,直到成功为止。我要向科学家们学习。
10. 读《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读《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读《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三年级二班 杨雨墨
《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是我寒假期间读的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书中写了达尔文、牛顿、爱迪生等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读完之后,觉得他们真是很伟大,很厉害,读《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电报、电话、电灯,这些东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看来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因此而惊奇。可是你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和欣喜若狂吗?人类因此而记住了它们的发明者——爱迪生。真不愧是“发明大王”,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1847年,爱迪生降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市的一个商人家庭里。很小的时候,爱迪生就有强的好奇心,一天,他指着正在孵蛋的母鸡问妈妈:“母鸡把蛋坐在屁股底下干嘛呀?”妈妈说:“哦,那是在孵小鸡呢!”下午,爱迪生突然不见了,家里人急得四处寻找,终于在鸡窝里找到了他。原来,他正蹲在鸡窝里,屁股下放了好多鸡蛋孵小鸡呢!父母看了以后,哭笑不得,告诉他,人是孵不出小鸡来的。只好把他拉出来,又是给他洗脸,又是给他洗衣服。在回家的路上,他还迷惑不解地问,“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
长大了的爱迪生,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爱迪生为了晚间休息好,白天能钻研发明创造,就设计了一个电报机自动按时拍发讯号,读后感《读《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这就是电报机的雏形。没过多久,他又对电报机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一架新式的发报机试制成功了。爱迪生望着自己发明的机器,欣慰地笑了。虽然爱迪生只读过三个月的书,但他很热爱科学,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每一次实验,爱迪生都是没日没夜的工作,虽然很多次都失败了,但是他都不曾打退堂鼓。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才获得了成功。爱迪生在科学技术中最重大的贡献是发明了留声机和白炽电灯。爱迪生一生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签到上班,他在几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爱迪生为了搞实验,往往连续几天不出实验室,不睡觉。实在累得不行了,就用书当枕头在实验桌上打个盹。有一天,他的朋友开他玩笑说:“怪不得爱迪生懂得那么多得发明,原来他连睡觉都在吸收书里的营养。”晚间在书房读3至5小时书,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动时间来计算,他的生命已经成倍的延长了。因此,爱迪生在79岁生日的那天,他骄傲地对人们说,我已经是135岁的人了。如果不勤奋,爱迪生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成功呢?,我不禁想起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通过爱迪生的故事,我知道了伟大的科学家们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发明了造福人类的东西。我们现在有非常好的学习环境,有非
常好的老师教我们学习知识,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学好本领,长大为国家做出贡献。
〔读《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