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读秋瑾故事读后感

读秋瑾故事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0-11-22 11:35:00

⑴ 秋瑾就义 的读后感600

秋瑾就义已经一百多年,世事沧桑,当今中国已不再是血与火的革命斗争年代。但秋瑾的精神,依然具有时代意义。首先,她那种忧民忧国,为了祖国独立富强,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用鲜血来唤醒民众,就是一种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当今我们在发展的征途中,同样充满困难与风险,必须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因此,我们需要弘扬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其次,百年前旧中国,封建礼教思想的黑暗统治是那样顽固。她作为一个生存在封建礼教千年浸淫,备受压迫的女性,敢于打破自己曾经立足生存的腐旧的社会环境,敢于如此冲破自身的思想牢笼,打碎封建精神枷锁,去崇仰真理,追求光明,主张共和,坚持男女平等。这种敢于把自己从旧思想、旧习惯中解脱出来,是一种大胆革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当今,我们同样仍需不断解放思想。因此我们要学习秋瑾,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三,她面对腐朽没落的社会,满腔热血,一身正气。为求得社会正义而奔走呼号,直至从容就义。她的女侠气概,就是正义的化身。当前,我们同样要把社会正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价值。现实社会中,仍存在阳光下的黑暗,有些邪恶势力和腐败现象仍在滋长。我们就应学习秋瑾这种见义勇为的大无畏精神,为弘扬社会正义,勇于斗争,敢于献身。因此,秋瑾依然是我们精神家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着时代光芒。

⑵ 竞雄女侠秋瑾观后感

当我看完此电影,觉得一个小女子也能为国家作出如此大的贡献,让我十分佩服,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故事情节是,清末,秋瑾目睹着中国的状况,心情变得极为沉重,她决定忍痛留下一儿一女,到日本留学,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挑起浙江主盟人的重任,准备在浙皖举行起义,不料被官府发现,武威不屈,神态自若在轩亭口就义。
“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诗句,足以表明这位巾帼英雄的气概,她连死都不足畏惧,为了以醒国人,就以死来警示。她看到国家如此不振,就心情沉重,满怀为国的伟大抱负,宁愿丢下自己的一儿一女,也要出国实现自己的抱负。谁也没想到,秋瑾一个小小的女流之辈,竟也能跟男子汉大丈夫一般,顶天立地,临危不惧,大义凛然,决心以死报效国家。她也像一个大男子汉竟轰轰烈烈地举行了起义,失败了她也毫不惧怕,神态自若地面对。她的这种面对生死从容的态度,为了振奋国家的精神。小女子可称英雄。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就是秋瑾的诗从中可以看出秋瑾就是一个有着无比伟大抱负的人。她虽然不是男儿但比男儿更有志气,不是男儿却更胜男儿,她比任何人都更有志气,她不会安于现状,会有理想,她不愿看到祖国被别人占领,割地赔让。她想用自己的那一份虽然微薄的力量,来振兴中华。她为自己的理想去拼搏,去奋斗,为了中国的未来尽了最大的一份力。虽然,失败了,但她的事迹还是震醒国人,告诉了我永远不要小瞧别人。秋瑾就义时都是昂首挺胸,骨子里那股傲气是谁也磨灭不了的。

⑶ 读《秋瑾》有感400字

“为醒狮之前驱,为文明之先导。”
    这是巾帼英雄——秋瑾,在号召女性要生计活泼,精神奋发时的发刊词。这句话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秋瑾立志要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热情,同时也激起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女中豪杰——秋瑾,虽然是女性,但却有着非比寻常的强烈爱国热情喝令人敬佩的豪言壮语,面对当时国家的危亡和清政府的腐败,秋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对革命的忠诚。
    当她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秋瑾却挥笔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大字,借此表达了她对祖国的热爱。
    读了这篇文章,我首先想到的就是5.12大地震,虽然中国正面临着又一次的灾难,但是中华上下14亿多人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渡过了这场磨难。多大的困难除以14亿都会变成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再小的力量乘以14亿也会变成巨大的力量。
    每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时,我心里总会涌起一股欢腾,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我听见了战场上雄雄的炮火声,看见了无数先辈用生命换回我们今天的繁荣与富强时的场面。
    在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时,他们不得不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在品德课上,老师告诉我们生命只有一次,以前不懂事的我总是认为那些在战场上杀敌人,都是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人。但是现在我懂了。他们不是不珍惜生命,而是为了我们的祖国,他们必须放弃生命。
    如果当时的社会有更多像秋瑾这样的巾帼英雄,我想我们的祖国也不会这么不堪一击。她们用自己一生的光辉经历震撼了所有人的心灵!她们是女性中光辉典范,她们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执著的精神,谱写了自己一生的画卷!
    她们在中国五千年的宇宙长河中,是那颗永远闪亮的星斗,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给迷失路途的中国指引方向!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的大好河山,爱你的坚强,勇敢。我坚信,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挫折的雄狮——中国,将会永远屹立在东方!

⑷ 秋瑾评传读后感1500字

秋瑾读后感(一)

观看了《秋瑾》这部电影后很受感动,打开电脑就写些观后的感想。

秋瑾目睹国难,心绪难平,在朋友资助下东渡日本留学。她在结识了徐锡麟、陈伯平、陈天华等人,大家立志为推翻清朝统治而献身。后因日本政府出台《取缔不法留学生规则》限制中国留学生的自由,引起学生的强烈抗议,但又有些留学生甘做奴才,令大家非常忧心,陈天华以身投海希望唤醒苍生。不久,秋瑾回国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她回到故乡绍兴拜会知府贵福,并与光复会骨干联系各地会党,准备浙皖两省起义。但绍兴府学胡道南暗中出卖秋瑾。因徐锡麟刺杀恩铭事发,秋瑾被捉拿。她把光复会员名册和宝刀托交王金发。后从容面对前来捉拿她的人,被捕后的几次审讯中,她未作任何口供,在被密令判死刑之前,秋瑾挥笔在供词上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大字,表达一位女革命家忧国忧民,壮志未酬,面对死亡的悲愤心情。1907年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六)凌晨,秋瑾被押到绍兴轩亭口刑场,她目别祖国蓝天,慷慨就义,年仅31岁。

秋瑾就义已经百年,世事沧桑,当今中国已不再是血与火的革命斗争年代。但秋瑾的精神,依然具有时代意义。首先,她那种忧民忧国,为了祖国独立富强,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用鲜血来唤醒民众,就是一种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当今我们在发展的征途中,同样充满困难与风险,必须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因此,我们需要弘扬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其次,百年前旧中国,封建礼教思想的黑暗统治是那样顽固。她作为一个弱女子,敢于如此冲破思想牢笼,打碎封建精神枷锁,去崇仰真理,追求光明,主张共和,坚持男女平等。这种敢于把自己从旧思想、旧习惯中解脱出来,是一种大胆革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当今,我们同样仍需不断解放思想。因此我们要学习秋瑾,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秋瑾面对腐朽没落的社会,满腔热血,一身正气。为求得社会正义而奔走呼号,直至从容就义。她的女侠气概,就是正义的化身。当前,我们同样要把社会正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价值。现实社会中,仍存在阳光下的黑暗,有些邪恶势力和腐败现象仍在滋长。我们就应学习秋瑾这种见义勇为的大无畏精神,为弘扬社会正义,勇于斗争,敢于献身。

秋瑾是咱绍兴人民的骄傲,也是我们精神家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着时代光芒。

⑸ 秋瑾满江红感悟200字

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词的下片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巾。作者虽是女子,但“心却比,男儿烈”,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平日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现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何处去找知音?如果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到怎样的折磨?想到这一点,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这首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⑹ 对秋瑾生平的感想

觉得这个应该是感想..因为其中有自己的情感
不过感想总要带一些生平事例的

秋瑾,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1875年生于福建。从小敬佩岳飞、文天祥、花木兰、秦良玉等民族英雄和女中豪杰,还学会击拳、舞剑、骑马等武艺。1904年她东渡日本,去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05年回国加入光复会,同年又重去东京加入了同盟会,1906年初秋瑾回国后从事革命活动。1907年她与徐锡麟约定在皖、浙两地同时举事。7 月初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被害。7 月13日秋瑾在绍兴也不幸被捕,被捕后她英勇不屈,怅恨自己壮志未酬,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诗。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六)凌晨被害于绍兴轩亭口。辛亥革命胜利后,家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女英豪,在绍兴城内府山西南坡上建立了"风雨亭"。又在烈士就义的轩亭口,竖起了"秋瑾烈士纪念碑"。纪念碑高2 丈多,四周设栏栅,临街的碑座上镌刻着由蔡元培撰文、于右任手书的"秋先烈纪念碑记",巍巍丰碑,永远耸立在人们的心中。
秋瑾从一个大家闺秀走上革命的道路,就这一点就值得现代人仰慕的,当一个人过着朝不保夕的贫困日子时就会“穷则思变”,走上革命之路;可当一个人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时就会丧失革命的斗志,走向奢靡之途。秋瑾是我们的楷模!

⑺ 秋瑾故事100字给我们的道理

秋瑾故事
1893年,秋瑾全国因父亲升官而迁往湖南。三年后,秋瑾与当地人王廷专钧属结婚。王廷钧出身富豪,纨绔子弟一个,与秋瑾的志向大相径庭,他不但不理解和支持秋瑾,而且还斥责她。当时,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瓜分中国,疯狂镇压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大举出兵占领了北京、天津,还迫使清政府签定了屈辱的《辛丑条约》。秋瑾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难过,痛恨自己不能果断地去参加保卫祖国的战斗。两年后,王廷钧买了一个官衔,与秋瑾来到遭受浩劫的北京。望着国破山河碎的局面,秋瑾难平心中的忧伤和愤慨,她开始广泛阅读宣传新思想的书籍,并与对祖国命运忧心忡忡的朋友来往密切,一起探讨一条救国的道路。

⑻ 读一读秋瑾的故事,说一说你的感想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大时代更替、迁演中诞生的巾帼豪杰。蔑视封建礼法,提倡女权,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与夫不和乃作诗云:可怜谢道韫,不嫁鲍参军!是一位事业、爱情均独立自由的伟大新女性!

⑼ 秋瑾的故事简介

1、秋瑾幼年随兄读书家塾,好文史,能诗词,15岁时跟表兄学会骑马击剑。1896年,秋瑾与王廷钧版结婚。

2、王廷钧纳权资为户部主事,秋瑾随王赴京。不久,因为八国联军入京之战乱,又回到家乡荷叶。次年在这里生下第二个孩子王灿芝。光绪二十九年,王廷钧再次去京复职,秋瑾携女儿一同前往。

3、1905年7月,秋瑾再赴日本,不久入青山实践女校学习。由冯自由介绍,在黄兴寓所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

4、在留日学习期间,她写下了许多革命诗篇,慷慨激昂,表示:“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1907年1月14日,《中国女报》创刊,秋瑾撰文提倡女权,宣传革命。

5、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其弟徐伟的供词中牵连秋瑾,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

(9)读秋瑾故事读后感扩展阅读:

1、秋瑾是为中国革命而牺牲的第一位女烈士。终其一生,她都在为伸张女权而奋斗,在为革命建国而努力,把妇女运动与排满的革命运动结合在一起。

2、秋瑾有幸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因而成为近代中国女性革命的一面旗帜:一个代表近代中国革命女性的颇具象征性意义的标志性历史人物。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