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搜集妙趣对联或对联故事选择你喜欢的整理并写下来
1. 妙趣对联或对联故事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才人在后,三教儒在前。小子本儒人,不敢在后,不敢在前!
话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驻地武昌,大力兴利除弊,为地方办了些实事、好事,一时声望如日中天,成为洋务运动中的领军人物。当时梁启超年未及冠,游历武昌。这一日,梁启超来到总督府,投递名刺(相当于今日的名片),求见总督张大人。张之洞本人系科举正途出身,见名刺上只题“新会士子梁启超”,便有些不悦。
张之洞传见梁启超,梁启超昂然而入,长揖不拜。看到梁启超小小年纪,气宇轩昂,张之洞不觉心动。一贯喜欢奖掖有志气之青年人的张之洞决定考考梁启超的才学。略加思索,张之洞口占一联,要梁启超对出下联。张之洞的上联是:“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张之洞把天喻作围棋盘,星星喻作围棋子,显示出开阔胸襟。梁启超应口而答道:“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梁启超以地喻琵琶,以路喻弦,同样表现出博大的胸怀。
张之洞手拈长须,微微颔首。眉头一皱,张之洞又出联道:“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江、淮、河、济四条河之中,长江排名第一;春、夏、秋、冬四季之中,夏季占第二个季节。武昌古称江夏,号称九省通衢,向为湖广总督衙门驻地。踌躇满志的张之洞,以疑问的口气,肯定地表达了“我是天下第一名臣”的自负。
面对咄咄逼人的总督大人,少年才子梁启超不紧不慢地接对下联:“三才人在后,三教儒在前。小子本儒人,不敢在后,不敢在前!”儒、释、道三教之中,儒排名在前;天、地、人三才之中,人排名最后。梁启超借“不敢在后,不敢在前”的谦虚之语,肯定地表达了在声名显赫在总督大人面前自己毫不畏惧、不卑不亢的态度。
2005-1-19 8:15 江门日报
2. 妙趣对联或对联故事
关于历史人物的,纪晓岚释对,相传,纪晓岚一次南行来到杭州,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照例少不了连句答对。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悦诚服,夸他为北国孤才。晓岚则不以为然,说道:“北方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友人道:“先时我曾北游,出了一联,人人摇手不对。”晓岚半信半疑,问道:“老兄的出句竟如此之难?”友人道:“一般。”接着,念了上联: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纪晓岚听罢哈哈大笑,说:“这样简单的出句,他们不屑回答,即以摇手示对!”友人不解地问:“那,他们的下联是什么呢?”晓岚道: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友人听后,恍然大悟。
关于中药的:红药红豆红孩子;白梅白果白头翁。 琥珀表黛将军府;玉竹重楼国老家。 金钗布裙过半夏;栀子轻粉迎天冬。 栀子牵牛犁熟地;灵芝背母入常山。 村前木贼夜牵牛连翘怎过;路上槟榔朝贝母滑石难行。稚子牵牛耕熟地;将军打马过常山。
小圆大圆天下圆,圆圆有心 ,长方正方地上方,方方带角 。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缺酒少食 。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数字) ,东西南北上下左右 (方向)。
3. 请搜集妙趣对联或对联故事,选择你喜欢的整理并写下来。
1. 纪晓岚讽对石先生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2. 哑联兴味
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下联的意思
:
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3. 老地主袭改旧楹联
相传,有这样一位老地主,他粗通文墨而又极喜附庸风雅。一天,他为母亲祝寿,大开筵宴,悬灯结彩。想在门口贴副大红对联,却又舍不得花钱请人撰写,便叫帐房先生将常见的"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写出来贴在大门上。帐房先生正写时,老地主忽然想起,这是为老母祝寿,应该改得切题才好。于是,让帐房先生把上联改为:
天增日月妈增寿;
老地主看了很得意。不过,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该相应改动才算工整。他又叫帐房先生把下联改为:
春满乾坤爹满门。
帐房先生听了,真有点哭笑不得,惊讶地问:"东家,这么改可不行呀!"老地主一本正经地说:"你懂个屁!'爹'对'妈'不是十分工整吗?"
4. 纪晓岚释对
相传,纪晓岚一次南行来到杭州,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照例少不了连句答对。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悦诚服,夸他为北国孤才。晓岚则不以为然,说道:"北方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友人道:"先时我曾北游,出了一联,人人摇手不对。"晓岚半信半疑,问道:"老兄的出句竟如此之难?"友人道:"一般。"接着,念了上联:
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
纪晓岚听罢哈哈大笑,说:"这样简单的出句,他们不屑回答,即以摇手示对!"友人不解地问:"那,他们的下联是什么呢?"晓岚道:
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友人听后,恍然大悟。
5. 斗鸡山上得绝联
相传,古时有一位秀才来游桂林名胜之一――斗鸡山。他在山上纵目观望,觉得处处可爱,连山名也觉得新奇可亲。他一面游览,一面念念有词,不知不觉地哼出一句对联:
斗鸡山上山鸡斗;
但是,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来。正当他苦思冥想之时,忽然来了一位白发长者。秀才定睛一看,来者正是他的启蒙老师。因而高兴万分。师生二人叙礼之后,秀才说出内心的苦衷。老师对他说:"你的上联是回音对,正读反念,其音其义都是一样。"秀才问老师可有佳对?老师说:"我刚才游了龙隐洞,何不以此来对!"说罢,念道:
龙隐洞中洞隐龙。
秀才一听,极为兴奋,感叹地说:"此乃天赐绝对矣!"
6. 半副对联慑群魔
十九世纪末,八国联军对我国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争,先后占领了天津和北京。腐败的清政府毫无抵御能力,屈膝求和。据说,在"议和"会议开始之前,某国的一位代表,想借此侮辱中国人民。于是,他对举政府的代表说:"对联,是贵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现在我出一联,你们如能对上,我给你们磕五个头,如对不
上,也应如此。"在清政府的代表未置可否之时,他脱口念出了上联: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在"琵琶琴瑟"四字上面,共有八个"王"字,用来指代"八国联军",同时,也用以炫耀征服者不可一世的狂妄气焰。在场的其它帝国主义分子听了,不约而同地发出一阵阵笑。清政府的代表中,有的呆呆地发笑;有的虽然胸有不平,但无词可答;首席代表更是怕惑不安,头晕眼花。这里,只见代表团中的一书记员,投笔而起,铿锵答对: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魑魅魍魉"是传说中能害人的四种妖怪,联语不公对仗工稳,而且以蔑视的口吻严厉谴责了帝国主义像害人的"小鬼"一样,经常侵犯我国主权的罪行。其它代表听了,心里出了一口气;侵略者们听后,个个愕然肃目;那位挑衅的先生听了,瞠目结舌,不得已向北半蹲半跪地磕了一个头,引起哄堂大笑。
7. 拍案叫绝一讽联
民国初年,北京一家中药店的一副对联,看到的人,都拍案叫绝。联文是: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陈汤”。
“六君子”、“二陈汤”,都是中药的两个汤头名。对联作者,巧妙地镶嵌在对联中,用以讽刺窃国军阀袁世凯,做皇帝的丑剧。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后,野心勃勃,梦想做皇帝。当时, (一九一五年),由杨度出面,联络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组成“筹安会”,宣称“以筹一国之治安”,为袁世凯称帝鼓吹,人称此六人为“六君子”。上联讽刺袁世凯做皇帝的病”,是由此开始的。
下联的“二陈汤”,是指陕西的陈树藩、四川的陈宦等,地方实力派的代表,汤芗铭是袁世凯的亲信,他们都是袁世凯的心腹,捧袁称帝十分卖力。后来,蔡锷在云南首先起兵讨伐袁世凯,各地纷纷响应,形势立刻急转直下,全国人民坚决反袁,二位姓陈的,见大势已去,马上见风转舵,先后在陕、蜀两地,宣布反袁“独立”。袁世凯见后院起火,众叛亲离,气病交加,一命呜呼。仅仅做了八十余天的短命皇帝,从此留下丑名。
这副对联,妙在用中药名入联,寥寥十个字,表现了一桩重大的历史事件,辛辣的讽刺,令人叫绝
8. 一统乾坤随手转
江苏省昆陵(今武进)吴姓是当地的望族。明末科第连连,其中最突出的有被称为“十三阁老”的吴宗达。宜兴状元周延儒的妻子就是昆陵吴家的姑娘。
当年,吴宗达还是个举人。有一天,他租了一只船准备到江阴去。当行到宜兴地界,忽见旁边的岸上有个披着头发的少年,在亦日下跟船一个方向走。吴宗达越看越觉得好玩,就让仆人把他叫到船上,和颜悦色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在哪里?”小孩不慌不忙地说:“祖居宜兴县,姓周,名延儒。” 一会儿,小家伙双眼打起架来,很快就在船板上枕书而眠。吴宗达一见,便信口吟道:
将书作枕,千秋圣贤共头眠。
周延儒其实并没有睡着,此刻他听在耳里,睁眼看到吴宗达手中的纸扇,一面绘着天文图,另一面绘有地理图,眼珠子忽闪一下,便随口答道:
把扇轻摇,一统乾坤随手转;
吴宗达一听,猛吃一惊!小小年纪,竟如此敏捷,便有心问他:“小孩,你会做八股文吗?”周延儒充满自信地回答:“能。”吴宗达即以“小子”两字为题,让他写一篇文章。周延儒便不假思索地写了起来,不一会儿便写成了。吴宗达见文笔别具一格,看了更加惊异。心想:这小家伙有这样的才能,今后一定会有出息。
吴宗达从江阴回来以后,便张罗着要把侄女许配给周延儒,他的哥嫂见周延儒身无功名,又无依靠本不同意,是吴宗达磨破了嘴皮,才说服了哥嫂,把侄女许配给了周延儒。
9.丁敏妙对吴文泰
明朝苏州府有个书生叫吴文泰,他和他的好友丁敏都喜爱作诗,二人常在一起吟诗作对至通宵达旦。后来,丁敏索性搬往和吴文泰一起居住。
一天,吴文泰顾了两个人买了一些木料回来,并请了四个木匠来为丁敏做些家具。但那四位木匠干活时很是慢手慢脚磨洋工,却在吃饭时争先恐后狼吞虎咽。饭后,吴文泰有感此情此景,便对丁敏吟道:
四口兴工造噐成,口多工少;
丁敏一听,知是一皆折字联,低头沉思了一会,便对道:
二人抬木归来晚,人短木长。
二人吟罢,相视一笑,同声赞好。
此联为巧妙的拆字对。上联拆“噐”(异体字)为“四„口‟兴„工‟”,联面意思说做工的人多,但干活的人少,“口多工少”,拖拖拉拉地做成了家具。下联拆“来”(繁体字)为“二„人‟抬„木‟”,联面意思说两个雇工抬一根大木头,“人短木长”行走吃力,所以就回来得晚。联中以“短、长”对“多、少”,平仄相谐,同是反义形容词,对仗十分工巧。
10.王汝玉父子相对
王汝玉(?-1415),明代书法家,名璲,汝玉其字,元末明初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小时候博闻强记,有神童之称。永乐初,由应天府训导擢翰林五经博士,历迁右春坊右赞善,预修《永乐大典》,累迁左赞善。坐解缙累,下狱死。谥“文靖”。有《青城山人集》传世。
王汝玉七岁那年,他随父亲到屋外观赏雪后的景色。太阳一照,房屋上的积雪溶化,雪水从屋檐沟里往下滴,如同下雨。他父亲即景吟出一联:
日晒雪消,檐滴无云之雨;
让儿子对下联。王汝玉朝四外看看,只见远处有风,吹起阵阵灰尘,好似冒烟一样,便
很快对出了下联:
风吹尘起,地生不火之烟。 11.王异妙对显文才
王异,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字常宗,四川人,从小父母双亡,生活贫苦。后流落江浙等地。入天台山、拜王贞文为师。
王异从小聪敏异常,与客交谈,对答如流,名重一时。有一次,王常宗被邀去一书香门第赴宴,因为他年纪最轻,又最受主人推重,所以有的客人不服气,就出了句对子云:
凤非凡间鸟;
这上联很巧妙,它有两层意思,一是讥笑王异学识平常,只不过是一只“凡间鸟”、别自以为是凤;二是从对子的组字角度看“凤”字繁体写法正是“凡”中一个“鸟”字。 王异听后并不生气,只对了一句:
蚕为天下虫。
出对子的客人心中暗暗叫好,但他还要出一句,当面再试。句云:
天上星,地下薪,人中心,字义各别;
这句显然比前一句难对多了,此句中的“星”、“薪”、“心”三字音同义别,下联必须相对才能符合要求,他以为这一句一定可以把小小的王异难倒,谁知王异稍一思索,便对了一句:
云间雁、檐前燕、篱边鷃,物类相同。
这一联中的“雁”、燕”、“鷃”也是音同义别。而且都属于鸟类。在场众人都称王异为“奇才”。
12.关于月影
清代为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在成都锦江南岸建了一座崇丽阁。一名士触景生情,写下了一句上联: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
这位名士在成都住了半年,也对不出下联,只好郁郁回乡。
百余年过去了。1964年,成都市在望江楼举办了一次规模浩大的“工农兵赛诗会”。一工人登台,朗诵了他的续联:
赛诗台,赛诗才,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
台下掌声四起,今人巧对古人联,一时传为美谈。
其实早在1920年左右,有位李先生,一次闲步珠市坝,发现坝内有一口古井,旁边有嘉庆年间的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古印月井”,得到启发,续了望江楼那一绝对: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此联工稳贴切,声态自然,真可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13.山石岩上古木枯,此木是柴 相传是纪晓岚给乾隆出的对子,乾隆对不出来。
一日下江南里,看到江边几个少女嬉戏,才有:
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为妙。 14,斗智张少爷中了秀才,家里张灯挂彩忙着敬祖宗。张少爷对帮工杜老幺说:“都说你聪明,我出个联你对对——四书五经有趣有味。”正蹲在地上吃饭的杜老幺接口就答:“一日三餐无油无盐。”张少爷朝中堂看了看:“十根金龙柱,十颗小圆珠,十对宫灯十红十绿。”杜老幺把碗筷晃了晃:“一只青花碗,一个大缺巴,一双筷子一白一乌。”张少爷火了:“哼!吃老子的,喝老子的,还不知足么?”杜老幺笑道:“嗬,敬祖宗的,拜祖宗的,当然嫌少呀1
这是我们群论坛收集的一些对联故事,很有趣味,我复制过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4. 妙趣对联的故事
李某延师课子,允诺逢七夕请先生,一连数载,李某均不践约,又一年七夕,三餐依旧是粗茶淡饭,先生传学生作对曰:“客舍凄凉,恰似今宵七夕。”学生不能对,问其父,父代对道:“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到了中秋李某又失约,先生再传学生作对:“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李某见了,代其子对曰:“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到了重阳,客舍依然清冷,先生只得再传学生作对:“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李某听了大笑道:“先生谬矣,狄仁杰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后汉尚记得滚瓜烂熟,为何一顿饭却如此健忘?”李某顿时语塞,赫然而退。
有一财主,父子花钱各捐了一个进士,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门前贴了一副对联,以示庆贺。联曰: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才人王某读罢,在对联上寥添数笔,其联顿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财主见了又羞怒,只得把对联撕去。
王羲之的书法因为太出名,每年他写的春联一贴出,就会被人偷偷的撕走。在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这种事后,王羲之灵机一动,贴出一副对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人们一看写的不是吉祥话,就没有撕走,这副对联得以保全。到了大年三十,王羲之拿着事先写好的另外半副对联出来,将原先的半副对联补全。人们一看,原来写的是“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无不赞叹王羲之的才华。
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写一副对联,唐欣然挥毫而就:
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流
商人看了嫌对联发财的味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之:
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
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
谁知,商人却十分喜爱这副不伦不类的对联。
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
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细思量,哭笑不得
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
这副对联,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蒲松龄在写《聊斋志异》之前,在乡里就因为有才气而出了名。有一个姓石的乡绅,不服蒲松龄的才学,要与他一比高低。这天 ,他们碰在一起 。石乡绅看见一只小鸡死在砖墙后面,便出个上联难为蒲松龄:
细羽家禽砖后死
蒲松龄一听,这是糟蹋我这年轻人呀!我也得给他点颜色看。他装作无能的样子说 :“我不会对对子。既然乡绅逼着我对 ,我就一个字一个字地对着看 ,请乡绅帮我一字一字录下来,要不,过后我自己也忘了 。”石乡绅差点乐出声来:一个字一个字地对,说不定出什么洋相呢!他满口答应下来。蒲松龄大智若愚,一本正经地说,石乡绅幸灾乐祸,一本正经地记——
“粗对细,行吗?”“行。”记个“粗”。
“毛对羽,行吗?”“行。”记个“毛”。
“野对家,行吗?”“行。”记个“野”。
“兽对禽,行吗?”“行。”记个“兽”。
“石对砖,行吗?”“行。”记个“石”。
“先对后,行吗?”“行。”记个“先”。
“生对死,行吗?”“行。”记个“生”。
“完了,你念念。”
石乡绅拿过来就念:
粗毛野兽石先生
刚念完 ,发现这是用“ 先生”与“乡绅”的谐音糟蹋自己,顿时面红耳赤,自认晦气。从此,再也不敢与蒲松龄比高低了。
5. 搜集妙趣对联或楹联故事,急!!!!!!
一
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从无以相对。杨大年
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众皆喝彩。
二
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对试之:三代夏商周。刘对道:四诗风雅颂。王
字石夸其对句:真乃天造地设。
三
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底下走棋。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苏东坡得
句曰: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黄庭坚对道:柳边垂钓,柳丝常伴约丝悬。
四
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朐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闭门
推出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苏东坡风状,虽替妹夫焦
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盛满清水的花缸
里。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投石冲天水底天。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迎进新郎。
五
某日朱元璋与刘伯温下棋。朱出对曰: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伯
温对道: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朱刘之对各合身份,用词绝妙。
六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家夫车水。祝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
车,车停水止。唐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祝唐之对实属巧妙,
传诵一时。
七
明朝天启元年,宰相叶向高路过福州,留宿新科状元翁正春家中,翁即兴
出对曰: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叶向高见联中全是宝盖头的字,先是一惊,
接着和道: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次日翁送叶上路,经过池塘时,叶说:翁
公昨夜讲穷窗寂寞,我看未必。你看: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翁正春不
意被将了一军,寻视池塘,眉头一皱,当即应道: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说完,二人相视大笑。
八
徐晞上任,守令率诸生相迎。诸生以徐出身贫寒,相见时颇为无礼。守令
心中恼怒,乃出对考诸生: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诸生面面相觑,无人
能对。徐答曰: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人。诸生惊报,再也不敢小觑徐晞也!
九
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富豪见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
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富豪气得目
瞪口呆。
十
程敏政人称神童,宰相李贤欲招为婿,指着席上果品出对曰:因荷(何)而得藕(偶),程对道:有杏(幸)不须梅(媒)。李贤大喜,乃将女儿配之。
十一
戴大宾五岁时,应童子试。诸生见其年少,笑问:“欲为何官?”戴答道:“阁老”。众人戏之曰:未老思阁老。戴大声答道:无才做秀才。众皆大笑。
十二
杨慎,安用修,号升庵,生于明代弘治元年。相传他五、六岁时在桂湖附
近一个堰塘里游泳,县令路过,他居然不起来回避。县令命人把他的衣服挂在
一个古树上,并告诉杨慎:“本县令出副对子,如果你能对得出,饶你不敬之罪!”县令刚念完上联:千年古树为衣架。杨慎即对出:万里长江做澡盆。县令叹服,赞杨慎为神童。
十三
沈义甫八岁时,其师命对云: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沈对道:青山原不
老,为雪白头。师爱其聪明,赞之不绝。
十四
清朝侍学士荣光,因争设津浦铁路车站,受到舆论的谴责。津门某报撰联云:
芝光争设车站,求荣反辱面无光。该报悬赏征对,应者纷然,佳作有:胜保妄
谈兵,未胜先骄身莫保。又一联:载振为藏娇,千载一时名大振。联语所述均
为实事,且与上联工力悉敌,一时传为笑谈。
十五
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同年十一月二日,日军侵占大连。败讯
传来,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有人愤然书联于北京墙头:万寿无疆,普天同
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慈禧垂帘听政二十余年,丧权辱国,死后却被尊为
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对此,有人书联嘲之:垂帘廿余
年,年年割地。尊号十六字,字字欺天。
十六
苏昆名丑杨三在演白蛇传时,讽刺了李鸿章的卖国行为,后被李迫害致死。
观众十分气愤。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李鸿章排行第二,故称李二先生。
十七
俞曲园携女游西湖灵隐寺,见冷泉亭有一联,俞轻声念道: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其女笑答: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俞惊部:项字何谓?其女道:项羽若不将此山拔起,峰安得飞来?
十八
李某为官,巧立名目, 搜刮钱财,百姓无不恨之入骨。其死后有人戏作
一联曰:早死一时天有眼,再留三日地无皮。
十九
王某平日挥霍无度,过年时缺柴少米,在门上贴副对联:行节俭画,过淡
泊年。邻居在上下联各添一字:早行节俭事,不过淡泊年。观者为之捧腹。
二十
某生家贫,向亲友借贷,均被拒绝。中举后,亲友纷纷前来巴结,趋之若
鹜。书生感慨万千,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
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年,科举头、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
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二十一
秀才张某恃才高傲。一天,在田垅遇一挑泥农夫,不肯让路,两人均不得
过。农夫笑道:我有一联,君若能对,愿下田让道。秀才满口应承。农夫曰:一担重泥遇子路(寓一旦仲尼遇子路)。张苦思冥想,无言可对,只得下田让路。三年后,张某看浚河工决堤引水,傍晚河工约会笑而返,才恍然大悟,
续上前联:两堤夫子笑颜回。
二十二
有一财主,父子花钱各捐了一个进士,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门前
贴了一副对联,以示庆贺。联曰: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妻夫了,媳
夫人,妻媳皆夫人。材人王某读罢,在对联上寥添数笔,其联顿成:父进土,
子进土,父子同进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财主见了又羞怒,只得
把对联撕去。
二十三
汤某与友上街游玩,见酒店吊着一盏方灯,四面都写着酒字,出对曰:一
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时夜已深,报更者出,友曰,我对矣:三更鼓,两
面锣,汤汤汤汤。
二十四
李某延师课子,允诺逢七夕宴请先生。一连数载,李某均不践约。又一年
七夕,三餐依然粗茶淡饭,先生传学生作对曰:客舍凄清,恰似今宵七夕。学
生不能对,问其父,父代对道: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到了中秋李又失约。
先生再传学生作对: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李某见了,又代其子对曰:
黄花如有约,重旭以后待何迟。到了重阳,客舍依然清冷,先生只得再传学生
作对: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李某在旁听了大笑道:先生谬矣!狄仁杰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后汉记提烂熟,为何一顿饭却如此健忘?李某顿时语塞,郝然而退。
二十五
有一贪官,为表其清白,于衙门书联:爱民如子,执法如山。夜里,有人
在其联下续上二行: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
山乎。众人看了,无不发笑。
6. 请搜集妙趣对联故事,选择你喜欢的整理下来
黄埔校联变换
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建了黄埔军校。由于周恩来、叶剑英等共产党人的积极工作,早期的黄埔军校成了革命的熔炉,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当时,军校大门上贴着立场鲜明的校联: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
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后来,由于军校发生了本质性变化,共产党人纷纷被迫撤离。进军校成了少数人升官发财的捷径。于是,人们就把上面这副立场鲜明的正气联改成了意境完全相反的一副对联:
升官发财,莫走别路;
贪生怕死,请入此门。
声讨贪官
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到达广西大苗山山区的三防街。当时,由三防街周边七个大寨的土豪劣绅组成的三防团局,早已人影不见,而人民群众对腐败不堪的三防团局,也早已深恶痛绝。红军宣传队便在三防团局门口,贴了一副对联:
七寨诸公:猪公、羊公、狗公,谁谓无公?
公心奚在?公道奚在?公内暗藏私,似
此办公真特别;
三防团局:烟局、赌局、酒局,都成骗局!
局内者甘,局外者苦,局分上下口,何
时了局得升平?
这副对联,充分揭露了“七寨诸公”假公济私、腐败堕落的真面目。
郭沫若讽世
郭沫若少年时在县城读书,经常目睹时弊,对苛捐杂税下的农民十分同情。一次,他见农民挑大粪出城,竟被役吏拦下,索要一担粪两个铜板的“出城费”,便随即吟诵了一副对联:
自古未闻粪有税,
而今只剩屁无捐。
此联古今对照,雅俗相通,对黑暗世道的嘲讽,可谓一针见血。
7. 妙趣对联或对联故事
妙趣对联
1、冻水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片,横七刀,竖八刀。
2、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3、南岳峰,峰上枫,风吹风动枫不动。
北河桥,桥上樵,瞧见樵行桥不行。
4、千帆竞发,橹速哪及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此题难,狄青为武将,萧何为文官,这是一位文官和武将在互相贬低对方不如自己时所作)
对联故事
一次,郑板桥去民间巡查,看见一大堆人围在一栋房屋前。原来,那间房子上的对联是:横批:二三四。竖批:五六七八九。也就是缺一少十的意思,一是衣服,十是食物的意思。郑板桥便拿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衣服和食物给那家人。
望采纳。
8. 搜集妙趣对联或对联故事
1、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年幼的纪晓岚在父亲的陪伴下,进京赶考,一路历经艰辛。赶到之际,考试已经开始,在父子俩苦苦哀求之下,主考官方才同意以对联形式考正骑在父亲背上的幼童。主考官的上联是“以父作马”,纪晓岚的下联是“望子成龙”,结果纪晓岚成功通过考试。此后“望子成龙”开始作为成语被广为应用。
2、孙行者----胡适之
1932年,淸华大学新生入学考试,国文试题为作文一篇,题目是《梦游淸华园记》。另附陈寅恪先生所出对对子小题,上联“孙行者”,求对句。当时全场仅一人(周祖谟)对出,所对即为“胡适之”。
3、白兰地----黄梅天
记得小时候在电视剧里看过一个情景,女主角要求男主角对一个对子,她给他一瓶酒喝,然后就叫他对对子,男主角知道她所给的那瓶酒是“五月黄梅天”,于是,他拿出一瓶洋酒给她喝,并且向她介绍它的名字----白兰地。他说,洋酒是分等级的,而他刚才那瓶是三星的,也就是说,他要对的就是“三星白兰地”。
4、发明----指导
“发”生于人体,“指”亦然,故以“指”对“发”;明则导之,导须明之,是以对之。从整体上看,“发明”可做名词亦可做动词,“指导”也是这样,并且两者平仄也相对。不过老实说,我不大肯定这就是你想要的答案,因为这只是我自己对的,不知道符不符合你的要求。因此,如果我对得不好,还请你多多见谅。
5、某生家贫,向亲友借贷,均被拒绝。中举后,亲友纷纷前来巴结,趋之若鹜。
书生感慨万千,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年,科举头、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秀才张某恃才高傲。一天,在田垄遇一挑泥农夫,不肯让路,两人均不得过。
农夫笑道:我有一联,君若能对,愿下田让道。秀才满口应承。
农夫曰:一担重泥遇子路(一旦仲尼遇子路)。
张苦思冥想,无言可对,只得下田让路。
三年后,张某看浚河工决堤引水,傍晚河工约会笑而返,才恍然大悟,续上前联:两堤夫子笑颜回。
6、有一财主,父子花钱各捐了一个进士,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门前贴了一副对联,以示庆贺。
联曰: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
村人王某读罢,在对联上寥添数笔,其联顿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
财主见了又羞又怒,只得把对联撕去。
7、郭沫若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
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
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偷桃子的人就可以免罚。
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8、有一贪官,为表其清白,于衙门书联:爱民如子,执法如山。
夜里,有人在其联下续上二行: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众人看了,无不发笑。
9、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农夫车水。祝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祝唐之对实属巧妙,传诵一时。
10、一九五三年,钱三强率科学考察团出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贝时璋、吕淑湘等人。
途是闲暇无事,少不得谈今论古。
这时华罗庚即景生情,得出上联一则:三强韩魏赵,求对下联。
三强说的是战国时期韩、魏、赵三个强国,却又隐喻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中难对的困难,而且要在下联中嵌入一位科学家的名字。
因此,华老上联一出,诸人大费踌躇。
隔了一阵,只见华罗庚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联:九章勾股弦。
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这本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所发现的勾股定理。
同时,九章又是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
对得如此之妙,使满座为之倾倒! 一
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从无以相对。杨大年
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众皆喝彩。
二
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对试之:三代夏商周。刘对道:四诗风雅颂。王
字石夸其对句:真乃天造地设。
三
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底下走棋。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苏东坡得
句曰: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黄庭坚对道:柳边垂钓,柳丝常伴约丝悬。
四
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朐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闭门
推出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苏东坡风状,虽替妹夫焦
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盛满清水的花缸
里。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投石冲天水底天。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迎进新郎。
五
某日朱元璋与刘伯温下棋。朱出对曰: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伯
温对道: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朱刘之对各合身份,用词绝妙。
六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家夫车水。祝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
车,车停水止。唐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祝唐之对实属巧妙,
传诵一时。
七
明朝天启元年,宰相叶向高路过福州,留宿新科状元翁正春家中,翁即兴
出对曰: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叶向高见联中全是宝盖头的字,先是一惊,
接着和道: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次日翁送叶上路,经过池塘时,叶说:翁
公昨夜讲穷窗寂寞,我看未必。你看: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翁正春不
意被将了一军,寻视池塘,眉头一皱,当即应道: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说完,二人相视大笑。
八
徐晞上任,守令率诸生相迎。诸生以徐出身贫寒,相见时颇为无礼。守令
心中恼怒,乃出对考诸生: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诸生面面相觑,无人
能对。徐答曰: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人。诸生惊报,再也不敢小觑徐晞也!
九
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富豪见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
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富豪气得目
瞪口呆。
十
程敏政人称神童,宰相李贤欲招为婿,指着席上果品出对曰:因荷(何)而得藕(偶),程对道:有杏(幸)不须梅(媒)。李贤大喜,乃将女儿配之。
十一
戴大宾五岁时,应童子试。诸生见其年少,笑问:“欲为何官?”戴答道:“阁老”。众人戏之曰:未老思阁老。戴大声答道:无才做秀才。众皆大笑。
十二
杨慎,安用修,号升庵,生于明代弘治元年。相传他五、六岁时在桂湖附
近一个堰塘里游泳,县令路过,他居然不起来回避。县令命人把他的衣服挂在
一个古树上,并告诉杨慎:“本县令出副对子,如果你能对得出,饶你不敬之罪!”县令刚念完上联:千年古树为衣架。杨慎即对出:万里长江做澡盆。县令叹服,赞杨慎为神童。
十三
沈义甫八岁时,其师命对云: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沈对道:青山原不
老,为雪白头。师爱其聪明,赞之不绝。
十四
清朝侍学士荣光,因争设津浦铁路车站,受到舆论的谴责。津门某报撰联云:
芝光争设车站,求荣反辱面无光。该报悬赏征对,应者纷然,佳作有:胜保妄
谈兵,未胜先骄身莫保。又一联:载振为藏娇,千载一时名大振。联语所述均
为实事,且与上联工力悉敌,一时传为笑谈。
十五
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同年十一月二日,日军侵占大连。败讯
传来,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有人愤然书联于北京墙头:万寿无疆,普天同
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慈禧垂帘听政二十余年,丧权辱国,死后却被尊为
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对此,有人书联嘲之:垂帘廿余
年,年年割地。尊号十六字,字字欺天。
十六
苏昆名丑杨三在演白蛇传时,讽刺了李鸿章的卖国行为,后被李迫害致死。
观众十分气愤。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李鸿章排行第二,故称李二先生。
十七
俞曲园携女游西湖灵隐寺,见冷泉亭有一联,俞轻声念道: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其女笑答: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俞惊部:项字何谓?其女道:项羽若不将此山拔起,峰安得飞来?
十八
李某为官,巧立名目, 搜刮钱财,百姓无不恨之入骨。其死后有人戏作
一联曰:早死一时天有眼,再留三日地无皮。
十九
王某平日挥霍无度,过年时缺柴少米,在门上贴副对联:行节俭画,过淡
泊年。邻居在上下联各添一字:早行节俭事,不过淡泊年。观者为之捧腹。
二十
某生家贫,向亲友借贷,均被拒绝。中举后,亲友纷纷前来巴结,趋之若
鹜。书生感慨万千,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
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年,科举头、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
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二十一
秀才张某恃才高傲。一天,在田垅遇一挑泥农夫,不肯让路,两人均不得
过。农夫笑道:我有一联,君若能对,愿下田让道。秀才满口应承。农夫曰:一担重泥遇子路(寓一旦仲尼遇子路)。张苦思冥想,无言可对,只得下田让路。三年后,张某看浚河工决堤引水,傍晚河工约会笑而返,才恍然大悟,
续上前联:两堤夫子笑颜回。
二十二
有一财主,父子花钱各捐了一个进士,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门前
贴了一副对联,以示庆贺。联曰: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妻夫了,媳
夫人,妻媳皆夫人。材人王某读罢,在对联上寥添数笔,其联顿成:父进土,
子进土,父子同进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财主见了又羞怒,只得
把对联撕去。
二十三
汤某与友上街游玩,见酒店吊着一盏方灯,四面都写着酒字,出对曰:一
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时夜已深,报更者出,友曰,我对矣:三更鼓,两
面锣,汤汤汤汤。
二十四
李某延师课子,允诺逢七夕宴请先生。一连数载,李某均不践约。又一年
七夕,三餐依然粗茶淡饭,先生传学生作对曰:客舍凄清,恰似今宵七夕。学
生不能对,问其父,父代对道: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到了中秋李又失约。
先生再传学生作对: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李某见了,又代其子对曰:
黄花如有约,重旭以后待何迟。到了重阳,客舍依然清冷,先生只得再传学生
作对: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李某在旁听了大笑道:先生谬矣!狄仁杰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后汉记提烂熟,为何一顿饭却如此健忘?李某顿时语塞,郝然而退。
二十五
有一贪官,为表其清白,于衙门书联:爱民如子,执法如山。夜里,有人
在其联下续上二行: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
山乎。众人看了,无不发笑。
9. 妙趣对联故事
:①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闭门推出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苏东坡见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盛满清水的花缸里。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迎进新郎。
②有一财主,父子花钱各捐了一个进士,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门前贴了一副对联,以示庆贺。联曰: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才人王某读罢,在对联上寥添数笔,其联顿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财主见了又羞怒,只得把对联撕去。
④李某延师课子,允诺逢七夕请先生,一连数载,李某均不践约,又一年七夕,三餐依旧是粗茶淡饭,先生传学生作对曰:“客舍凄凉,恰似今宵七夕。”学生不能对,问其父,父代对道:“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到了中秋李某又失约,先生再传学生作对:“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李某见了,代其子对曰:“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到了重阳,客舍依然清冷,先生只得再传学生作对:“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李某听了大笑道:“先生谬矣,狄仁杰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后汉尚记得滚瓜烂熟,为何一顿饭却如此健忘?”李某顿时语塞,赫然而退。
10. 妙趣对联和对联故事
1、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年幼的纪晓岚在父亲的陪伴下,进京赶考,一路历经艰辛。赶到之际,考试已经开始,在父子俩苦苦哀求之下,主考官方才同意以对联形式考正骑在父亲背上的幼童。主考官的上联是“以父作马”,纪晓岚的下联是“望子成龙”,结果纪晓岚成功通过考试。此后“望子成龙”开始作为成语被广为应用。
2、孙行者----胡适之
1932年,淸华大学新生入学考试,国文试题为作文一篇,题目是《梦游淸华园记》。另附陈寅恪先生所出对对子小题,上联“孙行者”,求对句。当时全场仅一人(周祖谟)对出,所对即为“胡适之”。
3、白兰地----黄梅天
记得小时候在电视剧里看过一个情景,女主角要求男主角对一个对子,她给他一瓶酒喝,然后就叫他对对子,男主角知道她所给的那瓶酒是“五月黄梅天”,于是,他拿出一瓶洋酒给她喝,并且向她介绍它的名字----白兰地。他说,洋酒是分等级的,而他刚才那瓶是三星的,也就是说,他要对的就是“三星白兰地”。
4、发明----指导
“发”生于人体,“指”亦然,故以“指”对“发”;明则导之,导须明之,是以对之。从整体上看,“发明”可做名词亦可做动词,“指导”也是这样,并且两者平仄也相对。不过老实说,我不大肯定这就是你想要的答案,因为这只是我自己对的,不知道符不符合你的要求。因此,如果我对得不好,还请你多多见谅。
5、某生家贫,向亲友借贷,均被拒绝。中举后,亲友纷纷前来巴结,趋之若鹜。
书生感慨万千,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年,科举头、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秀才张某恃才高傲。一天,在田垄遇一挑泥农夫,不肯让路,两人均不得过。
农夫笑道:我有一联,君若能对,愿下田让道。秀才满口应承。
农夫曰:一担重泥遇子路(一旦仲尼遇子路)。
张苦思冥想,无言可对,只得下田让路。
三年后,张某看浚河工决堤引水,傍晚河工约会笑而返,才恍然大悟,续上前联:两堤夫子笑颜回。
6、有一财主,父子花钱各捐了一个进士,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门前贴了一副对联,以示庆贺。
联曰: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
村人王某读罢,在对联上寥添数笔,其联顿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
财主见了又羞又怒,只得把对联撕去。
7、郭沫若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
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
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偷桃子的人就可以免罚。
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8、有一贪官,为表其清白,于衙门书联:爱民如子,执法如山。
夜里,有人在其联下续上二行: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众人看了,无不发笑。
9、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农夫车水。祝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祝唐之对实属巧妙,传诵一时。
10、一九五三年,钱三强率科学考察团出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贝时璋、吕淑湘等人。
途是闲暇无事,少不得谈今论古。
这时华罗庚即景生情,得出上联一则:三强韩魏赵,求对下联。
三强说的是战国时期韩、魏、赵三个强国,却又隐喻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中难对的困难,而且要在下联中嵌入一位科学家的名字。
因此,华老上联一出,诸人大费踌躇。
隔了一阵,只见华罗庚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联:九章勾股弦。
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这本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所发现的勾股定理。
同时,九章又是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
对得如此之妙,使满座为之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