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四年级小学生主要训练对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情况的阅读训练题

四年级小学生主要训练对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情况的阅读训练题

发布时间: 2020-11-22 16:41:00

㈠ 女娲补天的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原始社会初期,人们的认知水平有限,对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许多自然现象无法理解,因此,就会以主观思想去神化它们。

比如说,打雷闪电了,就认为是雷神在天空作怪,刮风下雨了,同样会认为是风神、雨神在主导。对于一些十分强大,人们无法战胜的动物,比如说龙、凤、老虎、狮子、鳄鱼、蟒蛇等,人们对它们既畏惧又崇拜,在这种心理因素的制导下,就产生了图腾崇拜。

由此可见,没有哪种动物能比得过蛇的生殖能力,这是蛇在地球上生活1亿多年没有被灭绝的根本原因。人们在想象人类之母女娲时,自然希望她能像蛇那样,繁殖和生产出更多的人类,让人类世界生生不息,代表了人们美好的祝福,因此,会把女娲形象想象成人首蛇身。

㈡ 《草船借箭》课文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周瑜嫉妒诸葛亮,故意向他施压,命他十天之内造10万支箭,可是诸专葛亮说只要三天就行。属然后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借船,借青布幔子,借稻草人。在第三天夜里,诸葛亮利用曹操的疑心和天上的大雾,成功取得了曹操的10万支箭。等周瑜知道以后,自叹不如诸葛亮。

㈢ 《草船借箭》课后题答案(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主要写什么)

起因是: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诸葛亮。经过是:诸葛亮凭借丰富的天文气象知识,准确推算出第三天夜里江面有大雾,向鲁肃借来二十条船与草把子,并凭借对曹操多疑的了解判定其不敢轻易出兵,只好用无数的箭来试探情况,这一妙计向曹操“借箭”。结果是:箭如期交付周瑜,周瑜长叹不如。

㈣ 挖棉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颠公的故事(壮族民间故事)
挖棉田
颠公十二岁就给地主当长回工,经常因为完不成地主规定要答做的活儿挨打挨饿。
清明过后有一天,地主叫颠公去挖棉花地。早上出门前地主说:“今天装两个红薯当午饭,挖一天要挖得一件衣服的棉花地啵。”
颠公到地里,拖下衣服铺在低上,用棍子画出衣服的轮廓,然后挖一会儿就挖出形状象件衣服的一小块地。
颠公就和伙伴们下河去钓鱼,到烂泥田里去挖泥鳅,到山上捡野果吃,那时三月泡,茶泡满山都是,玩得痛快极了。
傍晚地主到地里只见挖得象件小孩那么宽的地,怒气冲冲说:“懒鬼,一天才挖得猴子屁股那么宽的地,今晚你莫吃饭。”颠公脱下衣服盖在新翻的地上,说:“你看,刚好挖得一件衣服那么宽的。”地主喷着唾沫星子,说:“我叫你挖出一块种出的棉花够织一件衣服那么宽的地。”颠公问道:“织一件衣服要多少棉花?”地主答不上来。颠公又问“做一件衣服的棉花要种好宽的地?”地方结结巴巴也答不上来。颠公理直气壮地说:“我今天按你的要求挖得了一件衣服那么宽的地了。”
地主自知理亏,边走边说:“你鬼马,明天。。。明天。。。我要罚你。。。”颠公笑首说:“明天最好罚我再挖一条裤子那么宽的棉花地。”在场的小伙子都捧着肚子哈哈大笑。

㈤ 平原游击队阅读答案 1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是什么2你是怎么评价李向阳,松井和地主

平原游击队(节选)故事的起因是( 日寇入侵),经过是(全民皆兵,打击日本侵略者 ),结果是( 李向阳的游击队取得胜利,松井被打死).李向阳足智多谋,松井阴险狡诈,杨老宗卖国贼、不知耻。

㈥ 普罗米修斯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是普罗米修斯,不忍看到人类没火的悲惨生活,盗取火种来到人间,经过时拿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受到宙斯的严厉惩罚,但他绝不屈服,结果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解救了普罗米修斯,他终于获得了自由。

普罗米修斯在希腊神话中,是最具智慧的神明之一,最早的泰坦巨神后代,名字有“先见之明”的意思。

泰坦十二神伊阿佩托斯与克吕墨涅的儿子。普罗米修斯不仅创造了人类,给人类带来了火,还教会了他们许多知识和技能。

(6)四年级小学生主要训练对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情况的阅读训练题扩展阅读:

在希腊神话中,人类是提坦神普罗米修斯创造的。(普罗米修斯含义是深谋远虑)他也充当了人类的教师,凡是对人有用的,能够使人类满意和幸福的,他都教给人类。

同样的,人们也用爱和忠诚来感谢他,报答他。但最高的天神领袖宙斯(却要求人类敬奉他,让人类必须拿出最好的东西献给他,普罗米修斯为人类辩护时触犯了宙斯。

作为对他的惩罚,宙斯拒绝给人类为了完成他们的文明所需的最后一物:火。

㈦ 完璧归赵,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简便的说)

起因:赵国有一块美玉,叫“何氏璧”。秦王听说后想得到它,就派使者到赵国说想用城池换璧。

经过:秦王素来贪婪,赵王知道他只是想将何氏璧骗到手,但忌惮秦国的强大也不敢直接拒绝,以免惹起战端。

正当他为难的时候,蔺相如站了出来并声称自己有办法——要么换回城池,要么将何氏璧完整地带回赵国。到了秦国,秦王果然只对璧感兴趣,对让出城池一事只字不提。并在一次会面时想以武力夺璧。

结果:蔺相如誓死不从,他抓着何氏璧准备撞墙来威胁秦王:要么用出土地城池换璧;要么他就撞墙壁碎人亡,秦王什么都得不到还会因背信弃义而遭人唾骂!秦王虽爱美玉但并不昏庸,不愿用土地交换,就只能让蔺相如带着何氏璧返回了赵国。

(7)四年级小学生主要训练对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情况的阅读训练题扩展阅读

完璧归赵的历史背景

公元前283年,赵王取得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襄王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派人遣书赵王,表示愿意以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等诸位大臣商议,但最后得不出结论,因为奉璧予秦国,则害怕得不到城池,不奉璧予秦国,则害怕被其攻打。

就在这个悬疑未定之时,宦官头目缪贤上前向赵王献计,表示其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秦国。赵王则问:“何以得知?” 缪贤则表示以往他曾经犯罪,欲逃亡燕国,但蔺相如阻止他,并问向他晓以利害,最后他亦因为没有出走燕国,反而得到赵王饶恕的机会。因此他认为蔺相如有智有谋,可委重任。

赵王于是召见蔺相如,并询问蔺相如应否以和氏璧换取十五座城池。蔺相如向赵王分析,秦强赵弱,不可不换。但赵王问如果给予秦王和氏璧,而秦王不给予他城池,可以怎办。

而蔺相如则回答说不论怎样,赵国都要冒风险,宁可秦国理亏,也不可让赵国理亏。并且表示他愿意携璧入秦,而且如果秦王反悔,必保证完璧归赵,赵王于是派他出使秦国。

㈧ 西游记100回的故事起因经过结果

九九数完魔灭尽:

且不言他四众脱身,随金刚驾风而起。却说陈家庄救生寺内多人,天晓起来,仍治果肴来献,至楼下,不见了唐僧。这个也来问,那个也来寻,俱慌慌张张,莫知所措,叫苦连天的道:“清清把个活佛放去了!”一会家无计,将办来的品物,俱抬在楼上祭祀烧纸。

以后每年四大祭,二十四小祭。还有那告病的,保安的,求亲许愿,求财求子的,无时无日不来烧香祭赛,真个是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载灯,不题。

(8)四年级小学生主要训练对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情况的阅读训练题扩展阅读:

在朱紫国斗败了观音走失的狮猁王,治好了国王的病,救回了被抢走的正宫娘娘;在盘丝洞,悟空灭掉了蜘蛛精变成的七个妖女;在狮驼岭,撞上了三个法力广大的魔王,悟空抵敌不住,去西天求救,原来竟是如来的舅父金翅大鹏雕、文殊的青狮和普贤的白象作怪。

一日走到玉华县,悟空、八戒、沙僧三人的兵器被豹头山虎口洞的妖怪盗走,太乙救苦天尊赶来,说妖怪是他走失的九头狮子所变。悟空三人取回兵器,告别天尊。师徒四人到金平府看花灯,却撞上了假冒佛祖的三头犀牛精,悟空借助四木禽星的力量除掉了他们,不几日来到天竺国。

㈨ 闹龙宫夺取金箍棒阅读短文 起因经是什么 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概括故事的主要

二龙宫夺取金箍棒队组长员是因为他没有像样的武器,所以去找龙王拿好的武器

㈩ 《将相和》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12 将相和

一、教材说明

本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蔺相如和廉颇在文中同是熠熠生辉的人物。“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个故事着力刻画了蔺相如这个人物形象。“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则着力赞扬了廉颇的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精神。

蔺相如的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这是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实质上缘于廉颇的错误认识:“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言辞无礼,充满不满情绪。理解廉颇的这段话,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廉颇英勇善战,威震朝野,战功赫赫,这是实情。甚至在“渑池之会”中维护国家尊严也有他一半功劳,因为“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但是,对于蔺相如的认识,却失之偏颇。蔺相如虽不能持刀作战,但他的唇枪舌剑,同样为赵国保住了尊严。何况,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他均是以性命来逼秦王,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的:“现在璧在我手里,你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可以说,蔺相如也堪称一员猛将,只不过他出入的是没有刀光剑影的战场,但战斗同样是惊心动魄的。

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上,是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缘于他们共同的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矣!这在他们的语言中都有体现。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将相和”的故事才成为历史上一段光彩不灭的佳话。

二、学习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召集、大臣、允诺、廉颇、抵御、侮辱、拒绝、战袍、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4.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建议

1.《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学本课,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精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有关问题;最后再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要人物。另一种是,先通读一遍课文,大体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引导学生去研读每个小故事;最后再综合从各个故事中得到的认识,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人物作出评价。

2.指导学生给三个小故事加小标题,是一种概括能力的训练。学生按课文中已出现的“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等概括当然可以,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内容的其他概括方法也应肯定,关键是要学生讲出概括的理由。至于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只要学生能说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即可,不必要求过高。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完璧归赵”的结果是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这是他在“渑池会”后晋升为上卿的前提,而蔺相如晋升为上卿,是将相产生矛盾的直接原因,有了将相之间的矛盾才有了解决矛盾的“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就是这样联系起来的。

3.本课不但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更以主要人物蔺相如的高尚品质给人启示和教育;廉颇这位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教学本课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心动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思考·练习”第一题让学生说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正是这样的目的。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见解说具体,说清楚。多数学生可能说喜欢蔺相如,有些学生会说喜欢廉颇,可能还有说喜欢赵王的,因为他善于用人,论功行赏。只要言之有理,就应加以肯定。如果有学生说喜欢秦王,也应让其陈述理由,但应加以疏导,不能为了体现个性阅读而否定了基本的是非观念。

4.在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时,可结合“思考·练习”第三题,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组织交流讨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梳理,理出那些围绕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对那些跟课文关系不大的问题,可启发学生课外去研究。

对思考题列举的问题的讨论,应使学生认识到:秦王叫人记录赵王为其鼓瑟一事,是为了说明秦王可以指挥赵王,他们之间是不平等的,这对赵国是个奇耻大辱。而蔺相如逼秦王击缶,是为了说明两国之间是平等的,从而维护了赵国的尊严;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蔺相如又拼死保护赵王,因此“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5.课文较长,可让学生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练习有感情朗读。

6.三个故事情节都比较生动,适于演课本剧。可鼓励学生在课内或课外排练并演出。可以演整篇课文,也可以演其中的一个故事。

7.本课生词较多,应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自行解决,个别较生僻的,教师可略加指点。

下列词语解释供教师参考。

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完璧归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

理屈:理亏。

绝口不提:因回避而不说。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

渑池:地名,在今河南省渑池县境内。

示弱:表示比对方弱,不敢较量。

瑟: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鼓瑟,就是弹瑟。

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四、参考资料

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当时,比较强的

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此在军事上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

大夫一种官职,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大夫”是最高一级的大夫。

卿一种官职,分上卿、中卿、下卿。上卿是诸侯下面最高的官职。廉颇在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的时候,因伐齐有功,已经被提升为上卿。蔺相如也做上卿,但由于是文官,上朝集会时,位置在廉颇的右边。秦汉以前以右为尊,所以课文中说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