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西游记图书卡片人物名称性格特点使用武器相关故事情节梗概

西游记图书卡片人物名称性格特点使用武器相关故事情节梗概

发布时间: 2020-11-22 17:34:56

1. 西游记读书卡片 至少三个 卡片包括:人物名称,性格特点,使用武器,选自章节,相关故事情节梗概

孙悟空:好战;金箍棒;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猪八戒:懒惰;九齿钉耙;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沙和尚:老实;降妖宝杖;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
(故事情节梗概:章节题目已提示概括,自己可扩充)

2. 西游记各大人物的特点(100字以下)和故事梗概(200字以下)

悟空,急躁
八戒,馋蓝
沙僧,憨厚
唐僧,仁慈和善

3. 西游记人物性格特点,结合具体故事情节来分析

孙悟空以前是江湖大哥,后来上了观音的当,受了骗,跟着唐三藏取经,由于很讲义气所以对唐僧一直服服帖帖的。如果没有“紧箍咒”的束缚,要不然早就会花果山就绪当老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令我最气愤的一场戏,唐僧太可气了。
1.孙悟空最忠诚
2.猪八戒最可爱
3.沙悟静最憨厚
4.唐三藏最可气

4. 西游记的读书卡 书名 作者 体材 主要人物性格 主要情节 主题

西游记阅读记录卡
书名: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
班级:
姓名:
作者吴承恩:自汝忠,淮安府人性敏而多慧,淮安府志说他自小就很聪明……
主要内容结构:(1-7)
(8-12)(13一1OO)

5. 《西游记》(人物、性格、故事情节)

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性格:唐僧:诚实善良,一心向佛,胆小怕事,迂腐,鉴别能力差。孙悟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好动,调皮,武艺高强,勇敢机智,嫉恶如仇。
猪八戒:憨厚淳朴,贪吃好睡,滑稽荒唐,作战勇敢,不畏妖魔,有小生产者、小市民的意识特点。沙僧沙:和尚淳朴憨厚,忠心耿耿,他不象孙悟空那么叛逆,也不象猪八戒那样好吃懒做、贪恋女色,自他放弃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
故事情节:小说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经的缘起。从十三回到全书结束,讲述了五百年后,观音向孙悟空道出自救的方法:他须随唐三藏到西方取经,作其徒弟,修成正果之日便得救。孙悟空遂紧随唐三藏上路,途中屡遇妖魔鬼怪,二人与猪八戒、沙僧等合力对付,展开一段艰辛的取西经之旅。
以上就是你所需要的答案,希望我能帮助你。

6. 西游记每回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唐僧: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金箍咒。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不忘他的历史功绩。 孙悟空: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大到顶天立地。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自不量力地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熄灭火焰山,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西游记中人物。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间投胎,却又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唐僧西去取经路过云栈洞,猪八戒被孙悟空收服,八戒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好帮手,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猪八戒在西游记中原本看不出什么特殊的优点,还有多处毛病。他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间投胎,却又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他会点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唐僧西去取经路过云栈洞,猪八戒被收服后,八戒从此才稍归正道,成为孙悟空的好帮手,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是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爱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猪八戒贪吃贪睡,自私自利,好进谗言。他常常想害人,但不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就是作茧自缚。为什么连这样一个人也最终修成正果,被如来佛封为“净坛使者”呢!这与猪八戒的知错必改,能听取领导和同事的意见有很大关系。做到了悬崖勒马、甚至是浪子回头,在取经事业中的他对师兄的话算得上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总算是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才有其八戒的美好的结果吧。 沙僧:法名悟净,人称沙和尚,原是天宫玉帝的卷帘大将,因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他使用的兵器是一柄降妖杖,武艺高强,不畏强敌。经南海观世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与孙悟空、猪八戒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身上有两件宝,一件是菩萨葫芦,一件是九个骷髅组成的项圈。后来,他用九个骷髅作为九宫,把菩萨葫芦安放在其中,成为法船,稳似轻舟,顺利地帮助师徒四人渡河西去。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附录 陈光蕊赴任逢灾 ·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第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义 ·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 ·第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风飘大雪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计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闹金山兜洞 ·第五十三回 禅主吞餐怀鬼孕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来逢女国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戏唐三藏 ·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第六十二回 涤垢洗心惟扫塔 ·第六十三回 二僧荡怪闹龙宫 ·第六十四回 荆棘岭悟能努力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设小雷音 ·第六十六回 诸神遭毒手 ·第六十七回 拯救驼罗禅性稳 ·第六十八回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间修药物 ·第七十回 妖魔宝放烟沙火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第七十二回 盘丝洞七情迷本 ·第七十三回 情因旧恨生灾毒 ·第七十四回 长庚传报魔头狠 ·第七十五回 心猿钻透阴阳窍 ·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归性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第七十九回 寻洞擒妖逢老寿 ·第八十回 姹女育阳求配偶 ·第八十一回 镇海寺心猿知怪 ·第八十二回 姹女求阳 ·第八十三回 心猿识得丹头 ·第八十四回 难灭伽持圆大觉 ·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征怪物 ·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止雨 ·第八十八回 禅到玉华施法会 ·第八十九回 黄狮精虚设钉钯宴 ·第九十回 师狮授受同归一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观灯 ·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战青龙山 ·第九十三回 给孤园问古谈因 ·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乐御花园 ·第九十五回 假合真形擒玉兔 ·第九十六回 寇员外喜待高 ·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护遭魔毒 ·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魔刬尽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7. 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及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西游记》前六十回故事梗概

明朝 吴承恩 著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训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悟空使摄法将傲来国库馆里兵器搬进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兽纷纷拜悟空为尊。悟空向龙王讨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悟空被授以"弼马温"之官,他得知此官为末等职,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与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败。金星再次招来悟空。玉帝命造齐天大圣府,让悟空居住。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天神。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南海观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战败。观音又荐二郎神。二郎神与悟空大战,太上老君在天观战,丢下金刚套,击中悟空。众神押其回上界。玉帝传旨处死。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玉帝请来如来佛。孙悟空一路筋斗云,跳不出佛掌。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铁丸铜汁饲喂悟空。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五百年后,如来佛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观音率木叉,带着袈裟、锡杖和金、紧、禁三个箍,驾云前往。一路上收伏沙悟净、猪悟能和小白龙;劝化孙悟空,让他们共保取经人。

附录
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

陈光蕊喜中状元,招为宰相女婿,被任为江州州主。上任途中被船家刘洪害死,其妻被抢,刘洪冒保赴任。陈被龙王救活,收于龙宫。其妻生子,抛于江中。被金山寺长老所救;起名江流,后又起法名玄奘。长老为其说知身世。玄奘寻见母亲。后径往京师,找外祖诉冤。刘洪被
处极刑。陈光蕊还阳。玄奘入洪福寺继续修行。
●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泾河龙王为使袁守诚预卜落空,私改降雨进辰,雨量。又以所占失准捣毁袁守诚卦铺。袁守诚断言龙王因违旨将被唐丞相魏征处斩。并让龙王向唐太宗求生路。太宗梦龙王求情,许之,命魏征入朝随侍,使其不能斩龙。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魏征与太宗对奕时,梦斩老龙。当晚太宗梦龙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为防鬼祟,他令尉迟恭、秦叔宝夜守宫门。太宗不久亡故,在阴间遇魏征旧友,现为阴间判官的崔珏。崔珏为太宗添寿二十年。还阳途中,太宗被冤鬼纠缠,散金银给众鬼而脱身。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王+禹正空门
唐太宗还魂,登朝宣布大赦天下,严禁毁僧谤佛。众人推举陈玄奘主持水陆大会,太宗许之。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凤音显象化金蝉

观音菩萨变成疥癞游僧,将锡杖袈裟献给太宗。太宗将其赐予玄奘。观音上台对玄奘言大乘佛法的妙处,玄奘愿去西天,太宗封其为"御
弟圣僧",赐号为"三藏"。三藏唐僧出关而去。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唐僧骑马西行。山边城,夜登双叉岭,被虎魔王部下生擒。太白金星搭救了唐僧。唐僧行至两界山,忽听喊声如雷:"我师父来也!"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叫喊者正孙悟空。唐僧收悟空为徒。西行路上,悟空打死六个剪径的强盗,唐僧抱怨不已。悟空纵云离开唐僧。观音授唐僧紧箍咒,悟空接受龙王劝告,重来保护唐僧,戴上了紧箍咒,表示不现款违背师言。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途径蛇盘山,马匹被鹰愁涧中之龙吞食。观音召出恶龙,将其变为白马赐给唐僧当座骑。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行到观音禅院,老住持为谋占袈裟,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悟空从天界借鉴是避火罩罩住唐僧,自己在一边鼓风,使火烧净禅院。黑风山的熊罴怪趁火偷走袈裟。悟空上山寻妖索要袈裟。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悟空见一黑汉正与一道士和一白衣秀士商量开佛衣会事,遂打死白衣秀士蛇怪,与黑汉熊精相斗。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请贴,变为老住持赴会。因被识破,只好请来观音。观音变为道士,劝熊怪服下悟空变的仙丹。悟空在肚内使熊怪痛不可忍。只好交回袈裟皈依佛门。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

高老庄高太公因妖怪入赘其家请求降妖。悟空变为太公之女。迷惑妖怪。又现出原身。妖怪化作狂风而逃。悟空紧追。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那怪入洞取出九齿钉耙一悟空大战,当听悟空说为保护唐僧取经过此,那丢下钉耙,跟悟空去拜见唐僧,被取明为猪八戒。三人到浮屠山、逢乌巢禅师,从其处得《心经》一卷。
●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黄风岭的黄风怪先锋虎精,将唐僧摄往洞中。悟空、八戒赶往洞口搦战。虎先锋难抵败逃,被八戒一耙筑死。
●第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风魔

悟空斗不过黄风圣,败下阵来。请来灵吉,抓住黄毛貂鼠变的妖精,救出唐僧。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净。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骊山老母与观音、普贤,文殊菩萨变成母女四人,意在试探四众禅 心是否坚固,唯八戒禅心不坚被捆。
●第二十四回
万寿庄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老窃人参

万寿山庄观中有树结人参果,吃后长后不老。观主镇元子都二童子以人参果款待唐僧误认人参果为婴儿而未敢食。悟空偷果三个,与八戒、沙僧分食。八戒嫌少,絮絮叨叨。二童子大骂唐僧。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悟空难忍毁骂,将树弄倒。二童设计把唐僧师徒锁入正殿。师徒们夜间逃走。镇元子纵云赶上,以袍袖将唐僧一行尽笼而回。夜间师徒再次逃出。又被镇元子命将悟空下锅油炸,却被悟空以石狮变成自身将锅砸穿。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悟空为医活果树,拜见观音,观音与悟空同来,复活果树。镇元子开人参果会,款待观音、诸仙与唐僧师徒,并与悟空结为兄弟。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唐僧遣悟空去化斋饭。山中妖精,一变美女,二变老妇,三变老翁,迷惑唐僧,悟空打死妖精,唐僧大怒,逐走悟空。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

悟空回到花果山,播风扬石,砸死上山捕猴的众猎户。
唐僧误入妖穴被擒。八戒、沙僧与与老妖黄袍怪在半空中乱杀。
●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唐僧在洞内见一妇人,自称是宝象国公主,十三年前被黄袍怪摄来。公主劝老妖释入唐僧。行到宝象,国唐僧向国王递上妇人所托书信。国王恳求八戒、沙僧降妖救女,二人应诺,往战黄袍怪,八戒难敌,钻入草丛躲藏。沙僧被黄袍怪擒入洞中。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黄袍怪变为一美男子,前往宝象国探望岳丈国王,将唐倍变为猛虎。白龙马变为宫娥,举刀暗算黄袍怪,被打中后腿。八戒要回高老庄,白龙马劝他去找悟空。悟拒绝,八戒下山大骂,被众猴捉回。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九怪

八戒用激将法使悟空当下随他前来。悟空变成公主痛哭,吞下九怪的内丹舍利,现出本象,一路棍棒打得妖怪无影无踪。悟空去天界查访,星神念动咒语,将那私自下凡作怪的奎木狼收回。悟空将公主带回国,并使唐僧恢复原身。
●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行至一山,悟空听说有妖,撺掇师父让八戒去巡山。八戒要躲懒睡觉,编谎骗人,但被变成虫的悟空一一听知,当面戳穿其谎言。八戒只得再去探路。两妖之一的银角大王率众妖洞巡逻,捉住八戒。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天神助本心

银角大王变做一跌折腿的道士躺在路上,唐僧让悟空将其背起。那妖遣来三座大山压住悟空,将唐僧、沙僧拿到洞中。土地、山神等搬开大山,使悟空脱身。悟空变成老道士,在哪吒太子帮助下,用假葫芦换了妖怪装人的真葫芦。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骗宝贝

悟空变老妖进洞,被吊起的八戒识出走了风声。银角大王与悟空大战。悟空抛出压从老妖处得的幌金绳将对手捆住。银角大王念松绳咒解脱,反用绳捆住悟空。悟空变出钢锉,锉断绳子脱身。又变成小妖偷走幌金绳。银角大王用葫芦装了悟空。悟空骗魔开启葫芦,乘机逃出,再潜入洞,偷得葫芦。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获宝伏邪魔

银角大王被悟空用葫芦装入,顷刻便化为水。金角大王用扇扌+扇出烈火败悟空。悟空钻入洞内,窃得净瓶和扇子。将老魔装入净瓶,太上老君说受观音之托,让童子化为两位妖魔考验唐僧师徒。二童子复活归天。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傍门见月明

来到一座破寺,师徒四人在庭院赏月。唐僧思乡,悟空以月为喻,为其点明"见佛空易,返故田亦易"之理,唐僧解悟,满心欢喜。八戒、沙僧观月,于佛理亦各有所得。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

唐僧梦前来,自称是此地乌鸡国国王,三年前被一道士推入御花园井中害死,道士变为国王篡位。又交给唐僧一玉王+圭。作为告知亲生太子的表记。唐僧从梦中惊醒,但阶下却真有一玉王+圭。悟空变为白兔,将出城打猎的太引入寺中。又变成一矮人为太子言明其父王事,并请他回去向母验证。
●第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

母后和太子经过对证,确认现今君王为妖所变。悟空八是御花园,在芭蕉树下到已被掩埋的井。八戒下井,得国王尸身,背回寺中。并挑唆师父念紧箍咒逼悟空将死者医活。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悟空向太上老君索得一粒还魂丹,救活国王,假国王大恐,变为唐僧,但因不会念紧箍咒而被识破。文殊菩萨对悟空说,国王曾将自己在御水河中浸了三日,故派遣骑来浸国王年,以报前恨。
●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圭木母空

红孩儿纵风将唐僧慑走。悟空得知红孩儿是自己五百年前结拜的
兄长牛魔王之子,欲借此关系向他讨还师父。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红孩儿不信悟空所说,从口鼻中喷出烟火烧退悟空八戒。龙王弟兄被请来向红孩儿喷水,反使一身烟火的悟空几乎被激死。八戒去请观音,被那怪假扮观音,赚入洞内。
●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悟空变做牛魔王被红孩儿问破绽,纵筋斗云径投南海,请观音收服了红孩儿。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黑水河中妖怪变成船家,将乘船的唐僧、八戒摄去水底。沙僧潜水与那怪大战,不能获胜。悟空问罪于龙王。龙王命太子摩昂前去收伏。
●第四十四回
半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行至车迟国。国王兴道灭佛,僧人都被罚做苦工。悟空监工道士,放走诸僧,又叫醒八戒、沙僧,鼓风吹散道士之会,推倒观内塑像,变为三清大吃供品。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众道士将三人当作降临的三清祈拜,以求对水。三人将尿施与,纵云而回。三大仙向国王奏说悟空等打死道士、冒充三清事。国王命唐僧等与三大仙赌赛求雨。虎力大仙先登坛弄法,召来风、云、雾诸神和四海龙王,被悟空使法力阻住,无雨降下。悟空登坛,风雷大作,暴雨倾盆。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虎力与唐僧各在一高台上坐禅。虎力变出臭虫咬唐僧,悟家变成蜈蚣叮虎力大仙,使他跌下;赌猜柜中之物,赌砍头剖腹油锅洗澡等:由于悟空使计,三大仙皆输。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前方到八百里的通天河。四人夜宿在河边村里一老者家,听说此地有一录感大王,惯施甘雨,唯每年需吃一对童男女,今年轮到吃自己之女与其弟之子。悟空变童男,让八戒变童女,在庙里等候那妖。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

那怪被八戒举耙筑下两片鱼鳞,逃回水宫。妖怪冻结河面。诱唐僧踏冰过河,使其落入水中。被藏于宫后石匣内。八戒、沙僧、白马和悟空会齐,返回村庄。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底
观音救难现鱼篮

八戒、沙僧将怪引出水面,悟空抡棒便打,那怪潜入水中不出。观音被悟空请来,收伏妖怪,言明那怪是自己池中金鱼走脱成精。河中老鼋驮唐僧师徒过河,并托唐僧去西天问佛祖自己将来之事。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悟空以金箍棒画一阻妖之圈,让唐僧等坐在圈内,便去化斋。唐僧三人不耐等候,遂出圈行至前方人家,误入独角兕大王之魔洞。悟空忙赶去与魔交战,却被那魔抛出一个圈子,将金箍棒套去。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

悟空上天查访那怪来历无果,先后请来托塔天王父子、火神、黄河神等助战,皆未取胜。悟空发怒,以毫毛变出三五十小猴,又被套走,悟空变苍蝇飞入洞,拿起金箍棒一路打了出去。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闹金山+白+几洞
如来暗示主人公

悟空变成促织入洞,拿了诸神被套去的兵器出来,又被那怪使圈子套走。如来佛遣十八罗汉来,亦斗怪不过。一罗法言,如来曾示意去问太上老君降怪之法。悟空请来老君,用芭扇出那怪三相,原来是老君座骑青牛,其圈为老君的金刚琢。
●第五十三回
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

唐僧和八戒饮了河水而怀胎。悟空往索落胎泉水,如意真仙因其侄红孩儿被悟空而降生恨。悟空教沙僧趁自己诱开真仙之机,取走泉水。唐僧八戒饮水解胎。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

到都城城关,一行人被女官接入馆驿,女王欲招唐僧为夫。悟空让唐僧假意应承。四人入城,女王在宫中设宴款待,宴后,倒换关文,差三徒前往西天。唐僧邀女王同乘龙车出城为三徒送行,趁机与三徒共投西方,路旁忽闪出一女,弄风摄走唐僧。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戏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坏身

三徒赶至一座高山,见山中有洞。悟空变峰入一山洞,正逢女妖挑逗唐僧,与怪相斗,被螫头部。八戒被螫了嘴。观音让悟空请天神昂日星宫,治好八戒、悟空之伤,又现出大雄鸡原身,吓死那怪,原来是一母蝎成精。

●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唐僧被一伙强盗吊在树上,悟空救下唐僧,打死二人,当晚,投宿一老者家,老者之子与强盗发现悟空,便欲谋财报仇。老者报信,师徒走脱,强盗追来,被悟空打得死伤伤,老者之子亦被割下头,僧大惊,先念起紧箍咒,使悟空疼痛难忍,又赶走了他。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悟空去见观音被留。假悟空打倒唐僧,抢去包袱。在花果山念包袱内的文牒,并声言自己将去西去天取经,沙僧见了,去南海拜见观音。忽见悟空在旁,于是掣杖便打,并向观音述说自己所见。观音遣悟空沙僧同去花果山。
●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悟空见假悟空而发怒,两个舞棒在空中恶战,真假难辩。如来认出假悟空是六耳弥猴,使他现了原身。悟空一棒将其打死,又被观音送回唐僧处。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前方火焰山挡路,悟空向牛魔王妻罗刹女借扇,罗刹女因其子红孩儿被悟空降伏,一扇悟空扇到五万里外的灵吉菩萨处。悟空得到定风丹再到索战,被扇不动;接着变成虫子入洞,飞到茶水中,被罗刹女饮下肚,在腹内翻腾。罗刹女只得将扇借给悟空。悟空扇火不息,方知假扇。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悟空到积雷山找到入赘玉面公主的牛魔王借扇;牛魔王被请走赴宴。悟空偷了牛魔王座骑金睛兽,变成牛魔王到芭蕉洞,骗得真扇,依罗刹女所教之法将扇变大。却不会变小。牛魔王失金睛兽,忙赶回芭蕉洞。

8. 西游记的十个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和相关故事

西游记的主要人物
唐僧,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紫金钵。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对佛学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不忘他的历史功绩。
孙悟空,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大到顶天立地。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胜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自不量力地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熄灭火焰山,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间投胎,却又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唐僧西去取经路过云栈洞,猪八戒被孙悟空收服,猪八戒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好帮手,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
沙和尚,法名悟净,原是天宫玉帝的卷帘大将,因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他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月牙铲,武艺高强,不畏强敌。经南海观世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与孙悟空、猪八戒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身上有两件宝,一件是菩萨葫芦,一件是九个骷髅组成的项圈。后来,他用九个骷髅作为九宫,把菩萨葫芦安放在其中,成为法船,稳似轻舟,顺利地帮助师徒四人渡河西去。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通严肃的批判巧妙的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美国大网络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网络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现在有专家评论,西游记并非吴承恩写的,但,这件事还不能肯定。

o(∩_∩)o... 希望可以帮上忙

9. <西游记>主要人物 人物性格 相关故事情节

孙悟空 叛逆和反抗
猪八戒 贪吃好睡,滑稽荒唐

唐僧 善良虔诚
沙僧 老实憨厚

大闹天宫”“大闹五庄观”“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

10. 西游记人物分析和故事梗概

调皮机灵,诡计多端的老孙;大腹便便,视食如命的老猪;老实忠厚,谦虚谨慎的老沙;有时心软,有时固执的唐僧。这些生动形象、逼真的人物,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首先,我想谈一谈对唐僧这个一向人们褒贬不一的人物的理解:
第一:耳朵软,没有主见。就等"三打白骨精"为例,小女、婆婆、老伯都是白骨精所变,唐僧不辩真假,也不能怪他,毕竟不如悟空的火眼晶晶。可既然悟空已说出实情,并有白骨脊梁上的一行字"白骨夫人"的证明,唐僧就应相信悟空。八戒一向爱和悟空对着干,在一旁挑衅生事,唐僧果然耳朵软,信了八戒。悟空不住地叫:"师傅,莫念!莫念!"听了都叫人心寒。悟空穿山越岭,擒妖除怪,跟随唐僧一行吃尽了千辛万苦。而唐僧心里糊涂,不明真相,竟然过河拆桥。第二:言而无信。唐僧在"三打白骨精"中,写过一纸贬书,作凭证,不要悟空做自己的徒弟。还发过一段惊人的毒誓:"今后再要你,我就坠下地狱,不地超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可当黄袍怪施法将唐僧变为老虎,悟空急忙迎救之时,唐僧的誓言又在哪里?唐僧只有感激、只有道谢,但内心更多的是羞愧与惊讶!迷途知返自然比执迷不悟要好得远。可是,"为人师表"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第四:固执,自作主张。以"盘丝洞七妖作法"为例。唐僧自作主张去化斋,徒弟们好言相劝,无奈唐僧十分固执,结果成了七个女妖的"上门午餐",唐僧这才含泪悔恨。可是唐僧啊!你为什么总是要做"事后诸葛亮"呢?
然后是孙悟空:
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经"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后,经过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镇压,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已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在重重困难之前顽强不屈,随机应机,就是镇魔者孙悟空的主要特征。
接下来是猪八戒:
最初的影响是好吃懒做,因为这个原因已经让孙悟空骂了又骂,同时也给师徒四人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在孙悟空被赶走的这些时候里,它又因为贪睡,害得唐僧误入妖怪的洞穴。不过有的时候,它也挺聪明的。在去请孙悟空的路上,它用了激将法,这点是出乎我意料的。而且,它也很重义气,虽然平时孙悟空一直骂他,但在孙悟空被赶走时,它也落下了眼泪,不是吗?
最后是沙和尚:
老实,这是谈到他的第一印象,其他的就觉得没什么很特别的,相对于猪八戒来说,它更认真,愿意吃苦,毫无怨言。
观世音菩萨选了四个人,真是绝配,孙悟空一身本领,猪悟能敢于斗争,沙悟净憨厚沉稳,唐僧心地善良,师徒四人经历千难万险,终于修成正果,成仙成佛,我真为他们高兴!
《西游记》导读
一、作者简介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今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他一生性情诙谐幽默,酷爱野史奇闻,使他能借助神话故事抒发对现实的不平与愤慨,曾自称“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他的著作,今存的有《西游记》和《射阳先生存稿》。
二、写作背景
《西游记》写于嘉靖年间,虽然采用了传统题材,却是时代的产物。吴承恩生活的弘治到万历时期,正是明代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十分黑暗的时期,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也开始出现,市民阶层壮大,市民思想意识开始活跃起来。吴承恩对当时政治的腐败和世风的堕落十分愤慨,发出“近世之风,余不忍详言之也”的沉痛感叹。
三、内容简介
1.故事梗概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浪漫主义神魔古典章回体小说,共一百回,分为两大部分:第一至第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其中前七回讲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等故事,为他的神通广大和后来随唐僧去西天取经提供背景材料;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则介绍小说的另一主人公唐僧,交代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了各路妖魔鬼怪,终于取得了真经,他们自己也修成了 “正果”。
2.作品主题
《西游记》热情赞美了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和英雄主义,辛辣的嘲讽了貌似威严、实则无能的天宫玉帝及诸神,深刻的揭露、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同时启示人们: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的,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的战胜一切敌人。
四、人物形象
这部小说的人物形象大致分为三类:天界神佛,多数呆滞古板;人间从天子到百姓以至僧侣,形形色色;山野魔怪,变幻多端,光怪陆离。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活动,展现了人间的美和丑,善与恶。
孙悟空:又称孙行者,曾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被唐僧救出,受观音点化保护唐僧前去西天取经,是唐僧的大徒弟。虽然有时淘气,但是唐僧的紧箍咒使他平静。他能有七十二般变化,他惩恶扬善的心从未改变,虽然曾受到唐僧的冤枉,但并不因此厌恶唐僧,也一直恭恭敬敬的保护唐僧,非常忠实。 他是小说中最成功的艺术形象,他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精神。“大闹天宫”,自诩为“齐天大圣”,取经路上始终是斩妖除魔的主力,最后得到了一个“斗战胜佛”的光荣称号。毛泽东同志有两句诗“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精辟的道出了这位神猴的本质特点。他还自命不凡,高傲逞强,时时使他在斗争中表现出轻敌的弱点,但他仍不失为一个真英雄。最能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的故事是《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他的聪明;《三打白骨精》可见他的嫉恶如仇,除恶务尽。
猪八戒:又称猪悟能,原为上界的天蓬元帅,因调戏月宫的嫦娥被贬凡间,在云涧洞被唐僧受服。他性情懒惰,好吃贪睡,爱占便宜,嫉妒心强,喜欢拨弄是非,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他有时耍点小聪明,结果反而坏了大事。但猪八戒还是一个好人,他憨厚淳朴,能劳动,没有害人之心,并且终于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沙僧:又称沙悟净, 原是卷帘大将,但因为打碎一只瓶子下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十分勤劳,总是挑担,识水性,在流沙河被收服。武艺并不算高强,但也勇敢的打头阵。忠厚诚恳,任劳任怨,正直无私,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谨守佛门戒律。
唐僧:封建儒士的迂腐和佛教信徒的虔诚集于一身。一方面,他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明知到西天去必然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吉凶难定”,但仍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也不管外界有多少诱惑,他从来没有动摇过。但另一方面,他不辨真假,乱施善心,胆小软弱。如《玄英洞唐僧供状》一回写他在妖精威逼下,被吓的“战战兢兢的跪在下面,只叫‘大王,饶命,饶命’”!
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子,后因吃了唐僧的白马,在鹰愁涧被收,在取经路上一直陪伴着唐僧。
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
五、艺术成就
《西游记》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才假想出来的。《西游记》 构成了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
《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使不少章回妙趣横生,完满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鲜明爱憎。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也都通过僧徒、神佛、妖魔间的错综关系表现出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这无数充满斗争的幻想情节中,意味深长地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困难的乐观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西游记》有着无比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人物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可以无拘无束地施展其超人的本领。其中的许多人物,例如孙悟空、猪八戒、牛魔王、白骨精等等,往往既有神性或魔性,又有人性,还有物性,作者把这三者结合得很好,因此显得妙趣横生而又合情合理。鲁迅先生分析《西游记》说,书中“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书中流传至今的名句有: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会家不忙,忙家不会。 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高名名丧人。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 山不碍路,路自通山。 见鞍思骏马,滴水想亲人。 任他设尽千般计,难脱天罗地网中。
http://hi..com/061226/blog/item/d6c960cb7799461fbe09e687.html
每回都有梗概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