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再冰徐志摩与林徽因爱情故事纯属虚构
A. 林微音,徐志摩,梁思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一、有错别字,应为林徽因。林徽因与梁思成是夫妻,徐志摩与林徽因曾是恋人。
二、简介:
1、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2、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3、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
梁思成第一任妻子是林徽因,1919年相识,1928年成婚,育有一女(梁再冰)一子(梁从诫);第二任妻子是林洙,1948年相识,1962年再婚。
B. 徐志摩与林徽因是怎样的一段爱情
是不能,是错过,是遗憾。
当徐志摩因为林徽因而与妻子张幼仪离婚时,林徽因却下定了决心结束这段感情,一方面是因为受自己家庭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早与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订婚。
之后,林梁二人结婚,再之后,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合。二人终是各有归属。
徐志摩飞机失事,林徽因痛苦难抑,但仍与胡适等说,即使徐志摩活着自己也不能再对他改变什么。发乎情止乎礼吧。尽管有很多人猜疑二人的感情。林徽因带了飞机上的一块残骸,直至死去,仍由梁思成放入其墓中。
二人虽不能相守却也是情深意切吧。
只是错过太可惜了。
C. 简述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爱情故事:
1921年秋天,他认识了才女林徽因,徐志摩与她交往甚密,并有谈论婚嫁之意。于是,徐志摩在1922年3月向张幼仪提出离婚,认为他们不应该继续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
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这是徐志摩的单纯的理想主义,他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的人生,因此他为林徽因写了诸多像《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等表现爱情和人生理想的诗歌,也就构成了他这期诗歌的重要内容。
这期间,林徽因已嫁给梁思成。1931年11月19日准备参加林徽因演讲会的徐志摩遭遇坠机事故遇难。
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D. 谁知道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爱情史
林徽因与徐志摩 在近现代文学史上,“林徽因”这三个字似乎因“徐志摩”这三个字而存在, 而响亮。我是因为读徐志摩而认识林徽因,然后再因林徽因而认识梁思成的,相信 很大部分读者也跟我一样。这样说来,梁思成的头上也就笼罩着某种悲剧色彩,让 我产生些许同情。(事实上,作为梁启超的大公子,梁思成是1949年后中国建筑学 的奠基人,当代最著名的建筑系——清华大学建筑系就是由梁思成创办的。但因为 他不搞文学,他的名字少为人知,这跟李四光不如钱锺书有名是一样的道理。) 徐志摩也出身望族,按现在的说法是资本家家庭。他父亲徐申如是浙江硖山镇 巨富,经营银行,是有名的银行家。按照父亲的意愿,徐志摩应该子传父业,因此, 到西方留学时,他读的是经济系。但不久他就觉得经济学与他无缘,他经常与文学 家交往,渐渐荒疏了经济学,不久即辍学到欧美各国游历。在伦敦,听说著名的书 法家兼诗人林长民来了,即上门求教,不意竟因此邂逅林徽因,当即坠入爱河,且 为后世文学史研究者们提供了更多一个研究课题。 与林徽因相见之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二十四岁的他与林徽因 相比大了八岁,是大哥哥辈的人物了。当时,他的妻子张幼仪与孩子都来了伦敦。 在徐志摩发动多次猛烈攻势之后,林徽因看似牢固的防线最后决了堤,她是这样对 他说的:我不是个感情随意的女子,你必须在我与张幼仪之间作出抉择。浪漫的徐 志摩即回家告诉张幼仪,准备离婚。张幼仪虽然感到太突然,但仍理智地对待这件 事,随即带着孩子往德国留学去了。(徐申如听说儿子如此对待妻子,气愤之下宣 布断绝父子关系,并停止供粮,且将银行业务及财产交由张幼仪主管。此后这位徐 家大公子就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了。张幼仪的大哥叫张君劢,是民国初政坛风云 人物,二哥张嘉敖则是当时政府中央银行总裁)林徽因就这样当了第三者,这一插 足后果比较严重。事实上,徐志摩也做了第三者,因为林徽因当时也已经许配了梁 思成。很有意思的是,作为父亲的林长民竟然也同意女儿与徐志摩之间的爱情,浑 忘了自己已经把掌上明珠许配了梁家大公子。 然而,林、徐好景不长,因为不久后林长民游欧时间结束,她只得随父亲归国, 等徐志摩赶回国时,林徽因已与梁思成订婚了。徐志摩是梁启超的学生,在老师面 前,除了克制自己外,还能做什么呢?但在遇到陆小曼之前徐一直怀念着林,且总 是梁、林家里的常客。 梁、林到美国留学后经常有矛盾,激烈的时候,林就给国内的徐志摩写信,因 为这样,徐志摩对林一直心存幻想。梁、林学成归国后任教于东北大学,后因林身 体欠佳,曾在北京西山养病一段时间,梁未在身边。这一时期,徐经常去西山看望 林。因为这样一段经历,后世研究者总以为徐、林之间的关系已经越过雷池了,然 而谁也拿不出证据来。因此,徐、林的感情到底到了哪一步,至今恐怕是个悬案。 不久,徐在北京的舞会上认识了有夫之妇陆小曼,徐再次插足并与陆结婚。徐婚后 并不幸福,甚至很不幸福,又常向朋友倾诉,对象主要是胡适、林徽因和凌叔华等, 直到1931年遇难身忘。林在1931年和1934年分别写过两篇纪念徐的文章,真情流露。 应该说,徐志摩对林徽因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没有徐志摩,林徽因是不会搞 文学的。还在伦敦刚相识之时,徐就经常写诗给林看,林的儿子梁从诫在《林徽因 文集》中说到,林徽因曾对子女们亲口讲过,徐写过很多诗送给林,最有名的是 《偶然》,但是,我们现在看《偶然》这首诗,怎么都不像是写给林的,因为徐对 林的存在从来没有这么洒脱过。当然,如果没有徐的影响,林在建筑方面的成就也 许要大得多,她兴趣大广,无论在哪方面都未能留下传世之作。 ―― 读完此文后,觉得徐林之恋不过如此,只要这篇文字不是胡乱涂鸦,这个结论我想并不算草率,徐某不过是一个多情有才的纨绔子弟罢了。并没有兴趣去证明我的观点,只是觉得,林徽音没有嫁给他,算是福气。对徐某人的浪漫和轰轰烈烈并不感冒的我,却对金岳霖对林徽音的执着感叹不已: 世人皆知徐志摩苦恋林徽音,殊不知金岳霖(中国现代逻辑学的奠基人)也是暗恋者之一,后来林徽音嫁给梁思成,金岳霖依旧痴心不变,从情场执着的追求者变成夫妇二人最亲密的友人。在动荡的几十年里,比邻而居,共度患难岁月,自己竟终身不娶。林徽音去世后,一天,金岳霖突然邀老友到饭店聚会,当天并非什么特殊日子,大家都觉得很困惑。席间,金岳霖含泪倾倒美酒一杯,坦坦荡荡的说:“今天是徽音的生日。”在座诸位看先生,却已是满头白发。
满意请采纳
E. 林微因与徐志摩的故事
先从年龄上说,徐志摩是1897年出生,按阴历是1896年。林徽因多大呢,她是1904年出生,按阴历算比徐志摩小八岁,按阳历是七岁。徐志摩1918年北大肄业以后去美国留学,后来因为他非常崇拜西方的哲学家罗素,便来到英国留学。到了英国以后,才知道罗素去中国讲学去了,这样他就在伦敦住下来,就在这个时候,认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并在林长民家里认识了林徽因。林徽因当年只有16岁,还是个中学生。这是1920年秋天的事,同年年底,徐志摩就把张幼仪接到英国了,在剑桥大学旁边一个叫沙士顿的地方住下。当时他们的感情是不太好,可也没到离婚的程度。一个是已经结婚生子的男人,24岁了;一个是情窦未开的少女,只有16岁,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到了那种程度呢!这期间,徐志摩曾对林徽因表示了一点感情,林徽因见了信惊慌失措,自己不敢给徐志摩回信,由林长民给徐志摩回了封信。现在已经发现了当年林长民给徐志摩的信,信上说:“阁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惑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之意,想足下误解了。”林长民的这种态度,是我们现在的人无法想象的。想想吧,这是八十多年前的事,就是给了现在有点封建意识的家长,那也是要动刀子的。我对你这么好,让你到我家里来吃饭,喝茶,你居然打起我女儿的主意来了,这还了得!可林长民没有这么做。他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是留日的,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又是研究宪法的,他表示能够理解,信上的意思是说,我的女儿年少,不知该怎样给你写信,她没有不满意的意思,你别误解,她让我代问你好。可见,他们当时实际上没有到那个程度,就是后来稍有发展,也不过是两情相悦而已。对这一段朦朦胧胧的感情,林徽因长大以后,也是很怀念的,甚至多少有点觉得对不起徐志摩。现在要探究的是,16岁的林徽因当时有没有要和男子谈恋爱的意思,我的看法是有的。1937年抗战初期,林徽因到了长沙,心情很是不好,给沈从文写了封信。因为当时正下着连阴雨,便想到了当年在伦敦时的心境。信上说,那时候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了,她一个人住在一个大屋子里,外面下着雨,白天独自一人在大房间里看书,晚上一个人坐在一个大饭厅里吃饭,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还有两条垂肩的发辫。一面吃饭,一面用嘴咬着手指头哭。这时候,总希望生活中有浪漫的事情发生,或是有个人叩门进来坐在对面同她谈话,或是同坐在楼上的火炉边给她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来爱她。而实际情况却是天天在下雨,竟没有一个浪漫聪明的人走来同她玩。徐志摩是爱过她的,她也感觉到了,只可惜没有发展下去。后来她多少是有点后悔的。1927年在美国留学时,正好胡适来美国,林徽因给胡适的信上说:请你回国后告诉志摩,我这三年来寂寞受够了,失望也遇多了。告诉他我绝对不怪他,只有盼他原谅我从前的种种不了解。昨天我把他的旧信一一翻阅了,旧时的志摩现在真真透彻地明白了。过去的就过去了,现在不必提了,我只求永远纪念着。事实上,在1924年春夏间,他俩的感情是发展到相恋的地步了。真正达到论婚嫁的地步,则是1931年春天,徐志摩到北平教书之后。也就是说,林徽因和徐志摩确实是相恋过的,只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曲折的,不是那种干柴烈火,一见面就烧起来的爱情。这样一说,就知道《人间四月天》里的处理,是多么荒唐可笑了。 转自新浪
F. 谁知道徐志摩与林徽因之间的故事
在近现代文学史上,“林徽因”这三个字似乎因“徐志摩”这三个字而存在,
而响亮。我是因为读徐志摩而认识林徽因,然后再因林徽因而认识梁思成的,相信
很大部分读者也跟我一样。这样说来,梁思成的头上也就笼罩着某种悲剧色彩,让
我产生些许同情。(事实上,作为梁启超的大公子,梁思成是1949年后中国建筑学
的奠基人,当代最著名的建筑系——清华大学建筑系就是由梁思成创办的。但因为
他不搞文学,他的名字少为人知,这跟李四光不如钱锺书有名是一样的道理。)
徐志摩也出身望族,按现在的说法是资本家家庭。他父亲徐申如是浙江硖山镇
巨富,经营银行,是有名的银行家。按照父亲的意愿,徐志摩应该子传父业,因此,
到西方留学时,他读的是经济系。但不久他就觉得经济学与他无缘,他经常与文学
家交往,渐渐荒疏了经济学,不久即辍学到欧美各国游历。在伦敦,听说著名的书
法家兼诗人林长民来了,即上门求教,不意竟因此邂逅林徽因,当即坠入爱河,且
为后世文学史研究者们提供了更多一个研究课题。
与林徽因相见之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二十四岁的他与林徽因
相比大了八岁,是大哥哥辈的人物了。当时,他的妻子张幼仪与孩子都来了伦敦。
在徐志摩发动多次猛烈攻势之后,林徽因看似牢固的防线最后决了堤,她是这样对
他说的:我不是个感情随意的女子,你必须在我与张幼仪之间作出抉择。浪漫的徐
志摩即回家告诉张幼仪,准备离婚。张幼仪虽然感到太突然,但仍理智地对待这件
事,随即带着孩子往德国留学去了。(徐申如听说儿子如此对待妻子,气愤之下宣
布断绝父子关系,并停止供粮,且将银行业务及财产交由张幼仪主管。此后这位徐
家大公子就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了。张幼仪的大哥叫张君劢,是民国初政坛风云
人物,二哥张嘉敖则是当时政府中央银行总裁)林徽因就这样当了第三者,这一插
足后果比较严重。事实上,徐志摩也做了第三者,因为林徽因当时也已经许配了梁
思成。很有意思的是,作为父亲的林长民竟然也同意女儿与徐志摩之间的爱情,浑
忘了自己已经把掌上明珠许配了梁家大公子。
然而,林、徐好景不长,因为不久后林长民游欧时间结束,她只得随父亲归国,
等徐志摩赶回国时,林徽因已与梁思成订婚了。徐志摩是梁启超的学生,在老师面
前,除了克制自己外,还能做什么呢?但在遇到陆小曼之前徐一直怀念着林,且总
是梁、林家里的常客。
梁、林到美国留学后经常有矛盾,激烈的时候,林就给国内的徐志摩写信,因
为这样,徐志摩对林一直心存幻想。梁、林学成归国后任教于东北大学,后因林身
体欠佳,曾在北京西山养病一段时间,梁未在身边。这一时期,徐经常去西山看望
林。因为这样一段经历,后世研究者总以为徐、林之间的关系已经越过雷池了,然
而谁也拿不出证据来。因此,徐、林的感情到底到了哪一步,至今恐怕是个悬案。
不久,徐在北京的舞会上认识了有夫之妇陆小曼,徐再次插足并与陆结婚。徐婚后
并不幸福,甚至很不幸福,又常向朋友倾诉,对象主要是胡适、林徽因和凌叔华等,
直到1931年遇难身忘。林在1931年和1934年分别写过两篇纪念徐的文章,真情流露。
应该说,徐志摩对林徽因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没有徐志摩,林徽因是不会搞
文学的。还在伦敦刚相识之时,徐就经常写诗给林看,林的儿子梁从诫在《林徽因
文集》中说到,林徽因曾对子女们亲口讲过,徐写过很多诗送给林,最有名的是
《偶然》,但是,我们现在看《偶然》这首诗,怎么都不像是写给林的,因为徐对
林的存在从来没有这么洒脱过。当然,如果没有徐的影响,林在建筑方面的成就也
许要大得多,她兴趣大广,无论在哪方面都未能留下传世之作。
――
读完此文后,觉得徐林之恋不过如此,只要这篇文字不是胡乱涂鸦,这个结论我想并不算草率,徐某不过是一个多情有才的纨绔子弟罢了。并没有兴趣去证明我的观点,只是觉得,林徽音没有嫁给他,算是福气。对徐某人的浪漫和轰轰烈烈并不感冒的我,却对金岳霖对林徽音的执着感叹不已:
世人皆知徐志摩苦恋林徽音,殊不知金岳霖(中国现代逻辑学的奠基人)也是暗恋者之一,后来林徽音嫁给梁思成,金岳霖依旧痴心不变,从情场执着的追求者变成夫妇二人最亲密的友人。在动荡的几十年里,比邻而居,共度患难岁月,自己竟终身不娶。林徽音去世后,一天,金岳霖突然邀老友到饭店聚会,当天并非什么特殊日子,大家都觉得很困惑。席间,金岳霖含泪倾倒美酒一杯,坦坦荡荡的说:“今天是徽音的生日。”在座诸位看先生,却已是满头白发。
G. 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故事
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诗---《偶然》写的真好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H. 有谁知道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间的事迹
《人间四月天》里提到,徐志摩和林徽因在伦敦相识,相识不久便相恋,两个人一起坐船在康河里游玩。从一幅剧照上可以看到,徐志摩和林徽因坐在船上,徐志摩还搂着林徽因的肩膀,十分亲热的样子。还有一幅,徐志摩骑着自行车,林徽因坐在自行车的前梁上。有人觉得很美,我看了只觉得恶心,这是把现代小青年那种流氓阿飞行径,安到徐志摩的头上了。我绝不保守,我是说,徐林之间的恋情,绝不是这个样子。
先从年龄上说,徐志摩是1897年出生,按阴历是1896年。林徽因多大呢,她是1904年出生,按阴历算比徐志摩小八岁,按阳历是七岁。徐志摩1918年北大肄业以后去美国留学,后来因为他非常崇拜西方的哲学家罗素,便来到英国留学。到了英国以后,才知道罗素去中国讲学去了,这样他就在伦敦住下来,就在这个时候,认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并在林长民家里认识了林徽因。林徽因当年只有16岁,还是个中学生。这是1920年秋天的事,同年年底,徐志摩就把张幼仪接到英国了,在剑桥大学旁边一个叫沙士顿的地方住下。当时他们的感情是不太好,可也没到离婚的程度。一个是已经结婚生子的男人,24岁了;一个是情窦未开的少女,只有16岁,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到了那种程度呢!
这期间,徐志摩曾对林徽因表示了一点感情,林徽因见了信惊慌失措,自己不敢给徐志摩回信,由林长民给徐志摩回了封信。现在已经发现了当年林长民给徐志摩的信,信上说:“阁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惑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之意,想足下误解了。”
林长民的这种态度,是我们现在的人无法想象的。想想吧,这是八十多年前的事,就是给了现在有点封建意识的家长,那也是要动刀子的。我对你这么好,让你到我家里来吃饭,喝茶,你居然打起我女儿的主意来了,这还了得!可林长民没有这么做。他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是留日的,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又是研究宪法的,他表示能够理解,信上的意思是说,我的女儿年少,不知该怎样给你写信,她没有不满意的意思,你别误解,她让我代问你好。可见,他们当时实际上没有到那个程度,就是后来稍有发展,也不过是两情相悦而已。
对这一段朦朦胧胧的感情,林徽因长大以后,也是很怀念的,甚至多少有点觉得对不起徐志摩。现在要探究的是,16岁的林徽因当时有没有要和男子谈恋爱的意思,我的看法是有的。
1937年抗战初期,林徽因到了长沙,心情很是不好,给沈从文写了封信。因为当时正下着连阴雨,便想到了当年在伦敦时的心境。信上说,那时候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了,她一个人住在一个大屋子里,外面下着雨,白天独自一人在大房间里看书,晚上一个人坐在一个大饭厅里吃饭,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还有两条垂肩的发辫。一面吃饭,一面用嘴咬着手指头哭。这时候,总希望生活中有浪漫的事情发生,或是有个人叩门进来坐在对面同她谈话,或是同坐在楼上的火炉边给她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来爱她。而实际情况却是天天在下雨,竟没有一个浪漫聪明的人走来同她玩。
徐志摩是爱过她的,她也感觉到了,只可惜没有发展下去。后来她多少是有点后悔的。1927年在美国留学时,正好胡适来美国,林徽因给胡适的信上说:请你回国后告诉志摩,我这三年来寂寞受够了,失望也遇多了。告诉他我绝对不怪他,只有盼他原谅我从前的种种不了解。昨天我把他的旧信一一翻阅了,旧时的志摩现在真真透彻地明白了。过去的就过去了,现在不必提了,我只求永远纪念着。事实上,在1924年春夏间,他俩的感情是发展到相恋的地步了。真正达到论婚嫁的地步,则是1931年春天,徐志摩到北平教书之后。也就是说,林徽因和徐志摩确实是相恋过的,只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曲折的,不是那种干柴烈火,一见面就烧起来的爱情。这样一说,就知道《人间四月天》里的处理,是多么荒唐可笑了。
有一件事,可以验证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感情有多深。徐志摩1931年11月19日在济南附近的党家庄飞机失事遇难,梁思成从北平赶去处理丧事,从现场捡了一块烧焦了的木头。那个时候的飞机不像现在的,有些部分是木头的。他捡了一块飞机残骸拿回去给了林徽因,林徽因非常悲痛,就把这块木头挂在卧室的床头。直到她1955年去世,一直就这么挂着。她觉着,她是爱徐志摩的,徐志摩又是为了赶回来听她的演讲而死的,她就要用这种方式纪念他。这在我们现在,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这点上,我是说在感情的纯洁与执著上,在对崇
高感情的理解上,我们是失败的。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比如说,一个男子,你的妻子爱着一个她过去的恋人,当然他们之间什么事也没有,就是喜欢他或感谢他,两人是很好的朋友。有一天,你妻子的朋友因飞机失事而死,你会不会替她去处理他的丧事。而且因为你知道自己的妻子喜欢他,所以一定要在现场替她拣上一块飞机的残骸,然后送给你妻子保存,而你妻子呢,对他又特别地喜欢,虽然你是我的丈夫,虽然每天晚上和你都在这张床上躺着,还是要把这块飞机的残骸恭恭敬敬地挂在墙上。我相信我们中间极少有人能做到,能做到的是神仙,但是他们确实做到了。
有人或许会说,反正徐志摩已经死了,她只是这样怀念他,又不会出别的什么事。这样优秀的女人,肯定对她的丈夫不会有二心的。其实,她对他的丈夫是有二心的,但是她做得非常光明磊落。
学者金岳霖,是中国第一流的哲学家。大概是1932年夏天,也就是徐志摩死了没多久,有一天,梁思成从河北宝坻考察古建筑回来,林徽因哭丧着脸说:思成,我痛苦极了,我现在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我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梁思成一听就知道出了什么事,知道林徽因爱上了金岳霖,想跟他分手又舍不得。
这时候梁家住在北平东总布胡同,金岳霖就住在梁家后院,另有旁门出入。起初也许只是好朋友住邻居,交往久了才爱上的。金岳霖受过西方教育,生活很讲究,他家的厨师做面包做得好,每天早上就给林徽因送过去,没事了就过到梁家在一起喝茶聊天。金岳霖喜欢林徽因,梁思成是知道的,但他不知道林徽因喜欢金岳霖到了这个地步。听了妻子的话,梁思成半天都说不出话来,全身的血液凝固住了,连呼吸都困难了。一面感到痛苦,一面又感欣慰,欣慰的是妻子很坦诚,没有把他当成个傻子。想了一夜,他把自己和金岳霖比了又比,觉得自己不如金岳霖,林徽因跟金岳霖结合会幸福的。第二天他跟林徽因说了自己的想法,同时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你们永远幸福。当时两个人都哭了。林徽因把梁思成的话告诉了金岳霖,说梁思成说这个事情一切由我来决定,我要是喜欢你的话,他是可以离婚的。金岳霖说,思成能说这个话,可见他是真正爱着你,不愿你受一点点委屈,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吧。
从此以后,金岳霖就成了“游牧民族”了。这是我的说法,叫“逐林木而居”。游牧民族不是“逐水草而居”吗?林徽因姓林,金岳霖总是住在林家后院或是隔壁,林徽因到了哪儿他就到哪儿,还不是“逐林木而居”,还不是成了“游牧民族”吗?
金岳霖此后终生未娶,一直到八十多岁去世,还是林徽因的两个儿子给他送终的。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这种思想境界,咱们这些俗人,想都不敢想。只能说人家太完美太高尚,我们太庸俗太卑鄙了。当时他们三个人相处得非常好,甚至抗战以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四川李庄,金岳霖在昆明西南联大,放了假以后就住在梁家。有时候我认为,我们这代人对上一代人,尤其是那些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的感情是理解不了的。上一代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那些人物的感情,我自己只有佩服的份。人家就是受过文明教育的,是文明到骨头里的。所以说,我看了《人间四月天》的剧本,觉得王蕙玲女士也许是个好的剧作家,但对二三十年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那一茬知识分子根本就不了解。
我说的都是根据真正的历史资料推断出来的。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到图书馆借这些书看看,比如《林徽因文集》里就有给胡适的信,还有给沈从文的信。
-----------------------------
另外楼主请再看这篇文章,是林徽因的女儿所写
梁再冰:徐志摩与林徽因“爱情故事”纯属虚构
http://news.163.com/05/1213/15/24S6132M00011246.html
I. 金岳霖梁思成徐志摩与林徽因的爱情故事
他们几个很纠结的故事啊。
金岳霖和梁思成都喜欢林徽因,林徽因呢,两个都喜欢上了,所以她对梁思成坦白,然后梁思成说你要是爱老金,我就祝福你们。林徽因听了很是感动,心里就默默做出选择了。金岳霖也就主动放弃了,然后成了他们两个的邻居兼好友,平时两人吵架也找金岳霖评论。很难得,金岳霖默默地以朋友的身份守在林徽因的身边很多年。
其中有个感人的小故事:在林徽因去世很多年后,梁思成也续了弦。有一天平时从不请客的金岳霖突然把所有的好友都请到大饭店去吃饭,大家都很诧异,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知道最后金岳霖才说,今天是徽因的生日。在场的朋友无不落泪,为了金岳霖的执着。
然后再来说徐志摩。
徐志摩是在英国留学时遇到林徽因的,然后就一眼爱上了她。而林徽因也为徐志摩的风度和学识所倾倒。但当林徽因知道徐志摩已经有了妻子(张幼仪)并有了孩子时,毅然地离开了他回国了。徐志摩就从英国追回国来,但是林徽因已经和梁思成订婚了,就不了了之了。后来徐志摩又遇上了陆小曼,发生了后面的事。楼主想知道的话,可以再追问。我对他们几个的故事很感兴趣,所以比较了解。
J. 知道徐志摩和林徽因故事的朋友进来~!
林徽因没嫁给徐志摩,主要原因是,以身世而论,林家是名门,徐家不过是当地有钱的商人,再就是,毕竟两人相差八岁(公历是七岁),以1922年徐志摩回国时的年龄而论,徐已二十六岁,林才十八岁。徐结过婚,且有一子,林还是个姑娘。但是,林一生都怀念她与徐志摩的感情。徐死后,林曾写文章写诗纪念,一点都不回避与徐的感情。
徐志摩与梁思成竞争,明显处于劣势。梁思成与林徽因两家的父亲是挚友,门当户对,其婚恋关系由大人商定;徐志摩曾有过婚史,为与张幼仪离婚闹得父子不和,外面舆论沸扬扬;林徽因虽然在文学上追求浪漫,但在生活上还是希望稳定、踏实,而自己正好具备了这种品质。梁思成在娶得林徽因上占了天时、地利、人和。同时,梁思成也懂得: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世间美好的事物,是要付出巨大地努力和代价才可能获得,自己一定要抓住机会,抓住林徽因的心,守住林徽因的爱。1923年梁思成遭遇了一场车祸,使得他和林徽因的感情有了突破。那段时间,林徽因每天都到医院里来看望他,并且落落大方地坐在床边和梁思成热心地交谈,随后确立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