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东汉灵帝时十常侍专权朝政腐败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东汉灵帝时十常侍专权朝政腐败

发布时间: 2020-11-22 21:50:36

❶ 天下奇闻,为什么东汉汉灵帝管宦官叫“爹妈”

历史上一个奇闻就是东汉汉灵帝管宦官叫爹妈!其实主要原因有三点——汉灵帝年幼就是宦官辅佐登位了、成年后重用宦官、临死前宦官乱政!



十常侍乱政:

收到宦官乱政,其实不得不提到一个词语,那就是《三国演义》,因为《三国演义》的开篇便说东汉末年发生了宦官乱政的局面,也被称为十常侍乱政。其实说起时尝试的渊源不得不提汉灵帝刘宏主要是汉灵帝刘恒重用宦官导致,而汉灵帝末期,正是设置尝试设置12常侍的关键时刻,因此12常侍被简称为“十常侍”

❷ 东汉末年,为何有十常侍把持朝政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宦官弄权,残害忠良,政治黑暗,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民不聊生,爆发了黄巾起义。在各路群雄的打击下,黄巾起义终被扑灭。黄巾起义内乱结束后,十常侍仍深受灵帝宠信,灵帝封赵忠为车骑将军,张让等十三内侍皆封列侯。

何进与十常侍的政治利益斗争实质是朝廷宫廷内部的皇权之争,何进代表何太后与皇子辩一方,董太后与十常侍代表皇子协一方。双方政治斗争中,董太后、何进、十常侍、何太后先后身死。西凉董卓成最大的政治赢家。西凉兵马入京师,董卓把持朝政,权倾朝野。

❸ 东汉、唐朝、明朝皆有宦官之祸,为何只有唐朝最惨烈呢

东汉的宦官与外戚反复斗争,屡次帮皇帝夺回实权,深得皇帝信任。他们在汉桓帝、汉灵帝时期长期专权,迫害士大夫,两次制造“党锢之祸”,造成东汉末年政治腐败,无可救药。

通过《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我们都知道了“十常侍”张让等人祸国殃民的故事,而“十常侍”和大将军何进的斗争又间接导致东汉灭亡,其罪过不可谓不深。

东汉没有专门管理宦官的机构,宦官分散隶属于少府和大长秋两个部门。少府负责皇帝的生活起居,其长官为少府卿,秩两千石。中常侍(起初秩千石,后来秩两千石)、小黄门(秩六百石)、黄门令(秩六百石)、掖庭令(秩六百石)等皆由宦官担任,归少府卿管理。

大长秋负责中宫(皇后)的生活起居,其长官为大长秋,秩两千石,由宦官担任。在大长秋之下,是中宫仆(秩千石)、中宫谒者令(六百石)、中宫尚书(六百石)、中宫永巷令(六百石)等僚属,这些官职全都由宦官担任。

❹ 东汉末年汉灵帝叫什么名字

汉灵帝(156~189)
东汉皇帝刘宏。汉章帝玄孙。168~189年在位。永康元年(167),汉桓帝崩,窦太后与城门校尉窦武(窦太后之父)立其为帝。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窦武辅政。建宁元年(168),宦官与外戚官僚士大夫间的矛盾激化,中常侍曹节矫诏诛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及尚书令尹等,并夷其族,迫太后归政。二年,中常侍侯览兴大狱,将前司空虞放、太仆杜密、长乐少府李膺等120余人下狱处死,此为第二次党锢之祸。汉灵帝在位期间,由于他宠信宦官,朝政被宦官赵忠、张让把持,政治腐败达于极点。灵帝生活荒淫,聚敛无度,卖官鬻爵,二千石官二千万,四百石官四百万,县令长按县土丰瘠各有定价。还大修宫殿苑囿,搜刮民财,激起人民反抗。中平元年(184)爆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东汉政权从此陷入苟延残喘的局面。六年卒。

汉灵帝
姓名:刘宏
庙号:无
谥号:孝灵皇帝
陵墓:文陵
政权:东汉
在世:156年—189年
在位:168年-189年
年号
建宁:168年—172年五月
熹平:172年五月—178年三月
光和:178年三月—184年
中平:185年十二月—189年三月

汉灵帝刘宏(156年—189年),东汉第十一位皇帝(168年—189年在位),在位22年,谥号为孝灵皇帝。他本封解凟亭侯,是汉章帝的玄孙,汉桓帝的远房堂侄,在167年由桓帝的皇后窦妙立为皇帝(因桓帝无子),是为汉灵帝。
汉灵帝即位后,汉王朝政治已经十分腐败了,天下旱灾、水灾、蝗灾等灾祸泛滥,四处怨声载道,百姓民不聊生,国势进一步衰落。再加上宦官与外戚夺权,最后宦官推翻外戚窦氏并软禁窦太后,夺得了大权,又杀正义的太学生李膺、范谤等100余人,流放、关押800多人,多惨死于狱中,造成第二次党锢之祸。而昏庸荒淫的灵帝除了沉湎酒色以外,还一味宠幸宦官,尊张让等人为“十常侍”,并常说“张让侍乃我父、赵常侍乃我母”,宦官仗着皇帝的宠幸,胡作非为,对百姓勒索钱财,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可谓腐败到极点。
在皇帝的昏庸和官吏的腐败下,人民终于无法忍受,聚众起义。巨鹿(今河北涿州)人张角兄弟三人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名举行起义,史称“黄巾之乱”,这次起义所向披靡,给病入膏肓的东汉王朝以沉重打击。虽然被镇压,但是影响极大。从此东汉政府名存实亡。
公元189年,昏庸的汉灵帝在人民的一片怨声下结束了他荒淫腐朽的一生,终年34岁。
汉灵帝统治时期是东汉最黑暗的时期。

❺ 东汉末年黄巾之乱暴发,当真就是十常侍乱政所为,还是另有隐情

十常侍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最主要当时整个东汉的朝政都非常的黑暗,民不聊生,所以才爆发了黄巾之乱。

我们都知道政治黑暗会导致民众被欺压,民众一旦被压迫,他们就会反抗,因为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那还不如不平则鸣,奋起反抗。东汉末年就是如此,东汉东政治已经到了崩溃的时期,民众看不见希望,背井离乡,易子而食。在这种极端的黑暗情况之下黄巾之乱爆发,这并不是说卖官的十常侍乱政,而是说,从最开始朝政已经到了很黑暗的时刻了,是整个朝政的问题,并不是只有十常侍,十常侍只是其中的一个诱因罢了,剩下的隐情恐怕是整个东汉朝政上层阶级。

❻ 十常侍为什么是指25-220年十常侍不是在189年全部都死了吗

十常侍指中国古代东汉灵帝(168年-189年)时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圭、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他们都任职中常侍(黄门常侍)。据《后汉书》记载,这十二人“封侯贵宠,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贪贱,为人蠹害。”在黄巾之乱时立有大功的皇甫嵩因为得罪十常侍,结果见谗于朝廷,郎中张钧因向灵帝请求诛除十常侍,结果被诬陷而死于狱中。其中以张让以及赵忠最为受宠,汉灵帝曾说过:“张常侍(张让)是我爸爸,赵常侍(赵忠)是我妈妈。”唐德刚说东汉十常侍、明末魏忠贤,以及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三个道德最沦丧的时期。( 小说《三国演义》以张让、赵忠、封谞、段圭、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名宦官为“十常侍”)

十常侍指中国古代东汉(公元25年—220年)灵帝时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他们都任职中常侍。

❼ 《三国演义》中所有人物的简介(完整)!

首先《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它这里面并不完全是真实的。有一些将领或者是一些故事情节,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故事情节半真半假,当然我们也能够理解,毕竟《三国演义》的作者生活在明朝,对三国时期的事情肯定不是了如指掌,而且小说要是没有虚构的成分,那读起来的话肯定是非常枯燥。

还有就是孙策了,他是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也就是说后来孙权的江山原先是孙策打出来的。只是后来孙策被许贡的三个门客所杀,去世的时候仅26岁。所以说孙策这个人其实是很厉害的,能文能武,只是有点倒霉而已,如果他不死的话估计吴国能够多存活一些年。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