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有关新兴县的典型的对联饮食习惯结婚习俗民间故事

有关新兴县的典型的对联饮食习惯结婚习俗民间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1-22 21:57:56

⑴ 关于对联的民间故事大全

杨继盛巧对趣话
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土。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
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麽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
老学生
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不假思索地接过来:
小进士
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儿小小年纪,竟聪颖如此,将来必有出息!”
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学生们,学生们作阵交战的游戏玩耍。正玩在兴头上,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先生大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
藏形匿影;
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继续罚跪。只见杨继盛微微一笑,答对:
显姓扬名。
先生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乃绝对也!”伸手将杨继盛拉起来。从此,杨继盛擅对出了名。在私塾从师十年间,杨继盛还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联。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体元来做客。刚好家里没有酒,到酒店去买,凑巧酒也卖完了。辛体元出了上联戏道:
无酒是穷主;
只听见一个略带稚气的声音回答:
有儿为名臣。
辛体元眼光一扫,原来应对竟是小继盛,不禁啧啧称赞。杨继盛长大后,果然成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员外郎。当时奸相严嵩专政,杨继盛因为忠苜敢言,一年之内四次被贬。最後一次,被贬途中,他草疏“十罪五奸”弹劾严嵩,结果被陷害入狱,受尽酷刑后,惨遭杀害。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这副传颂千古的名联,就是杨继盛在狱中写下的。对联铿锵有力,表现出他那荡荡襟怀,铮铮铁骨。

⑵ 新兴县民俗文化

新兴县
【概况】 新兴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东邻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高要、高明、鹤山、开平、恩平等市,西北与云安县接壤,西南与阳春市交界,全县总面积1502.7平方公里,辖14个镇、196个村(居)委会、1113个自然村,县城驻新城镇。2002年,全县总人口44.6万人,有华侨、港澳台同胞15万多人。
新兴县在秦朝时属象郡。东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将临允县分为新兴、单牒两县,属新宁郡。此后,自南朝元嘉年间(公元424-453年)到北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约590年间,先后曾称新城县、新洲县、新春县。解放后先后属粤中行署、江门行署、肇庆行署、肇庆市。1994年划归云浮市。设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新兴县自然资源丰富。地处亚热带,气候常年温和湿润,是西江流域著名的“鱼米之乡”、“水果之乡”,2002年被评为“全国果品加工之乡”。已探明的矿种有30多种,主要有钨、锡、钼、铜、铅、锌、花岗岩、钾长石、高岭土、独居石、铀等。
新兴县是著名的佛教禅师六祖惠能的故乡,是六祖诞生和圆寂之所,“中国禅宗的生源地”。著名旅游景点龙山温泉、六祖手植千年古荔、佛教圣地国恩寺等扬名海内外。龙山温泉旅游度假区是省级旅游度假区。独特的自然景观与博大精深的禅文化,使新兴的旅游业形成融旅游、朝圣、度假、保健、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独特的旅游文化。

【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2002年,新兴县工业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0.3亿元,比上年增长8%,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6.8%。不锈钢制品、林产化工、服装、凉果加工、皮具、制伞等六大支柱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提高。其中不锈钢制品总产量50897吨,增长18.72%,总产值达30亿元;林产化工行业发展迅猛,总产值8631.4万元,增长38%;凉果加工行业发展到260多家,总产值10亿元。全县科技投入增加,仅工业企业用于科技的投入就达7800万元,年增产值3.3亿元,税利4350万元,创汇2920万美元。广东凌丰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民营企业被评为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年产值33亿元。

【农业产业化不断加强】 2002年,新兴县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44万公顷,总产量15.55万吨;水果种植面积1.2万公顷,总产量2.91万吨,增长9.42%;蔬菜种植面积1.13万公顷,总产量2.91万吨,增长4.55%;花卉种植有新发展,总面积242公顷。养殖业发展加快,全县肉鸡饲养量8149.6万只,增长11.18%;生猪饲养量82万头,上市量51.7万头,分别增长7.21%和7.75%;水产品产量1.74万吨,增长6.75%。至年底,全县共有农业龙头企业260多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4家,市级5家。温氏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挂钩农户6万多户,农民12万多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1/3多。

【第三产业稳步发展】 旅游业发展迅猛。全年共接待游客1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2%;旅游总收入1.02亿元,增长5.2%。藏佛坑、三宝寺、竹苑庵等旅游景点进行了修葺扩建,龙山景区总体规划扩充完善,首期计划投资2000多万元、占地面积达5.6万平方米的“明镜广场”已破土动工。全县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83亿元,比上年增长2.98%。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2002年,新兴县按省的要求对行政辖区进行了撤并调整,原新城镇与洞口镇于12月合并组成新的新城镇,全县由15个镇改为14个镇。全县又有12家国有企业进行了产权改革。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居民健康保险全面启动。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推开,实行了药物器械的统一招标,强化了医药监督机制。精简了教育管理机构,撤销了镇教办,教育资源得到优化整合,中小学校收费实行“一费制”,学校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农电体制改革取得成效,提高了供电质量,减轻了农民负担,全县农民电价减负达56.8万元。做好机构调整和设置工作,把原十二大系统党委缩减调整为十大系统党委。

【启动民资经营城市效果显著】 通过启动民资,完成了县城体系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的前期工作,形成了以新兴江为中轴,围绕“一河两岸”建设县城中心的布局。花园式住宅小区翔顺花园和恒晖苑二期工程相继开发,各项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凌丰、华实松香、凤凰凉果加工等一批由民资经营投资过亿元的工业园区,不断发展壮大。花园式城市人居环境、工业园区已成雏形,县城面积已扩展到19平方公里。

⑶ “新年对联”的有关故事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⑷ 关于春联的民间传说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联成为一个广泛的概念,出现了很多附属的品类。根据使用的场所,可分为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几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的,就是我们常见的春联;“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就是春联的横披;“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的单幅文字,如在过年时在庭院里贴上“抬头见喜”、“出入平安”、“恭喜发财”之类的文字;“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单扇门或影壁上,春节时大家喜欢倒贴的“福”字,就属于这种“斗斤”。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别称门联、联语。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国文字和书法结合的独特艺术形式。新春时节,贴在门侧的又叫春联。

传说春联是由“桃符”演变而来。桃符是古代画门神的木板,到了南北朝及唐朝,桃符的内容逐渐被两句对偶的吉祥诗句所替代,因此出现了对联的新形式,而后遂演变成春节贴春联的习俗。

我国传统除了在门上贴春联外,也可在室内外贴方形的“春”、“福”等红纸,有人还会将“春”、“福”等字倒贴,因倒谐音“到”,此举表“春到了”或“福到了”之意。

春联的种类

春联的种类很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短春条、大春条。每幅春联都有横批和一个“福”字,还有斗方和影壁单贴、门心和抱柱。一般大街门外的对面和屋门对面,都贴“出门见喜”,屋里贴“抬头见喜”,影壁单贴“迎样”、“鸿穆”等等。老太太爱买吉祥话儿的,如“多福多寿多子孙,日富田资日康宁”;老头儿愿买带有警语的;一些商号大都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还有像“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等,都贴在商号的门柱子上。

桃符的神话故事

相传在东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干弯曲伸展三千里,叉枝一直伸向东北方的鬼门,鬼门下山洞里住的鬼怪每天都由此门进出。树下有两位神将:神荼(读作申舒)、郁垒(读作郁律)把守。这两位神将只要发现害人的恶鬼,就捆住他们丢去喂老虎。周朝起,每逢年节,百姓就用两块长六寸、宽三寸的桃木板,画上两位神将的图像或题上他们的名字,悬挂在大门或卧房门的两侧,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这就是桃符。

对联的历史故事

我国最早的对联,一说在五代时(公元964年),孟昶在桃符板上题写吉祥词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也有人认为早在南朝梁代时期,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其门: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妹刘令娴也是个文采四溢的诗人,她题写的门联是: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

到了宋朝,春联受到了推广应用。北宋王安石《元日》诗中描绘当时百姓张贴春联的情景:爆竹声中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元朝时期,宫庭、宦门、寺庙等也出现了镌刻于木柱上的对联,后人称之为楹联(楹就是柱子)。同时应酬的寿联、挽联等也开始产生了。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为庆贺开国立业,在除夕时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贴春联一幅。这种把“题桃符”变成张贴春联的习俗,一夜之间,由官廷豪门推广到了百姓门户。第二天清早(大年初一)朱元璋,并且在微服出行,漫步大街小巷,鉴赏春联。当他发现有一屠户人家因没钱买纸所以没贴春联时,他便命人取来纸墨,当下挥毫,为屠户题下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

写春联的摊子

一般卖对子的过了“腊八”就开始筹备了。在大街上找个好地方,选定一家商号的门前不碍事的地方,和那家买卖打个招呼,用一张红纸写上“书春”、“泼墨”。 “借纸用字”等字样,贴在那家商号的门柱上。再托个熟人和南纸店联系好,南纸店就可以把大红纸、毛笔和墨汁,先赊购给他,等他卖完了,收摊儿以后,再算账付钱。贴红纸标志的地方放上一张八仙桌,桌上铺上红毯子,把笔筒摆上,里边放几枝毛笔,放一个小炭炉,一个放写好了的对联的箱子和放钱的小盒子。炭炉上放一个墨砚,预备写对联的时候,把炭火燃着了温上墨水,因为在寒冬腊月,墨汁容易冻上。然后在墙上或者桌子的外侧,放写好的春联,用小线挂上几幅,用来做幌子,招引买主。要用小线绷紧了,以防止被风刮坏。过了腊月二十三,买对子的人就开始陆续到来了。

⑸ 中国传统习俗结婚对联的正确写法

中国传统习俗结婚对联的正确写法:
百年好合;
五世其昌。

凤凰鸣矣;
琴瑟友之。

凤麟起舞;
奎壁联辉。

蓝田种玉;
红叶题诗。

赤绳曾系足;
红叶昔题诗。

凤凰鸣瑞世;
琴瑟谱新声。

雀屏欣中目;
鸿案举齐眉。

双莺鸣翠树;
对燕舞繁花。

香掩芙蓉帐;
烛辉锦绣帏。

祥云辉绣辇;
瑞气霭华堂。

鱼水千年合;
芝兰百世昌。

栀绾同心结;
莲开并蒂花。

宝马送来天上客;
香车送出月中人。

碧岸雨收莺语柳;
蓝田日暖玉生烟。

不须玉杵千年聘;
已有红绳两头连。

春窗巧绣鸳鸯谱;
夜月香斟琥珀杯。

新笔曾题红叶句;
华堂欣咏友琴章。

瑶池春晓来青鸟;
月殿飞红奉紫鸾。

一世良缘歌大喜;
百年好合结新婚。

银镜台前人似玉;
金鸾枕上语如花。

英物啼声惊四座;
德门喜气洽三多。

玉堂锦马三学士;
清风明月二仙人。

紫箫吹玉翔丹凤;
翠袖临风舞彩鸾。

紫云秀绕芙蓉第;
玉树花飞玳瑁梁。

才子凌云佳人咏雪;
榴花映日蒲叶摇风。

彩集凤毛庆衍麟趾;
瑞凝芝草祥发桐枝。

好鸟双栖嘉鱼比目;
仙葩并蒂瑞木交柯。

红叶题诗蓝田种玉;
黄花醉酒黛笔画眉。

山水怡情福门望重;
凤凰娱目鸿案辉生。

箫彻玉楼声如凤侣;
花盈金屋香满蟾宫。

银汉三星人间巧结;
蓝田双壁天上佳期。

白壁种蓝田千年合好;
红丝牵绣纬百载良缘。

结一世姻缘山盟海誓;
祝百年伉俪地久天长。

良冶良弓喜箕裘克绍;
宜家宜室欣琴瑟新调。

⑹ 关于春联的民间故事(2个,短一些)

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经过这扇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⑺ 关于春联的故事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来源:中国网)

⑻ 关于一个对联的故事

解缙(一三六九--一四一五)是明朝大臣,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年间进士。解缙小聪颖,思敏捷,又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熟读“四书”、“五经”。他文章、诗词,样样精通,尤擅对句,远近称之为“神童”。下面,就是他小时候对句的故事。


  1. 写春联
    有一年除夕,十岁出头的解缙,即景生情,挥毫写了一副春联:

日望赣江千里帆

夜观庐陵万盏灯。

这副春联,引来了四邻观看,众人称赞不已。解缙家的对面,是曹尚书的府第。这位尚书大人,久闻“神童”之名,但不大相信解缙的文才,见了这副春联,也不由得暗自赞许了。只是心里总有些怀疑,于是,决定想个主意,来考考解缙。曹尚书下令,在解家大门正对面的河堤上,栽了一片青竹,以挡住解家的“日望赣江千里帆,夜观庐陵万盏灯”的景色。

第二年除夕,解缙又在大门上,贴上一副春联: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见了,不由得为之惊叹。为了再次考考解缙,马上令人将竹子砍短。他再去看解家的春联时,只见联尾各加一个字,成了:

门对干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发了狠,令家人将竹子连根刨掉。这时,解缙又挥笔在联尾,再各添一个字,联文变成: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尚书无可奈何,派人给解缙送去大红请帖,一定要当面见见这位“神童”的真本事。

2.智斗曹尚书 对联:

1).小子无才嫌地仄大鹏展翅恨天低 水中蛤蟆穿绿衣 锅里虾公着红袍

2).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一马落足污泥里,老畜牲怎能出蹄(题)

3).醉爱羲之迹 狂吟白也诗

4).风吹马尾千条线 日照龙鳞万点金

5).龙不吟 虎不啸 鱼不跃 蟾不跳 笑煞落头刘海

车无轮 马无鞍 象无牙 炮无火 活捉塞内将军

6).眼珠子 鼻孔子 珠子还在孔子上 眉先生 发后生 后生更比先生长

解缙接到曹尚书的大红请帖,就随来人到曹尚书家。只见大门紧闭,侧门大开,便转身回走。曹尚书在门内冷笑道: 小子无才嫌地仄; 缙听了,漫不经心哼道: 大鹏展翅恨天低。 曹尚书只好打开大门迎进解缙。他望了望一身绿衣的解缙,便吟道: 水中蛤蟆穿绿衣; 解缙笑着,指了指身穿红袍的曹尚书,针锋相对答道: 锅里虾公着红袍。 曹尚书恼羞成怒骂道: 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解缙也毫不客气地,马上还以颜色: 一马落足污泥里,老畜牲怎能出蹄(题)。
翰林出身的曹尚书,与一个乳臭未乾的小孩子对对,竟然丝毫占不了上风,很不甘心,但心里又不得不承认“神童”才华横溢,机智敏捷。曹尚书并不就此罢休,随即请来看客,他要当众人之面,再一次考考解缙。 曹尚书呷了一口酒,面对墙上挂的一幅墨迹,脱口就说: 醉爱羲之迹; 解缙随口吟就: 狂吟“白也”诗。 曹尚书马上又出一上联: 风吹马尾千条线; 解缙立即答对: 日照龙鳞万点金。 看客们无不被解缙的巧对折服,情不自禁地击节,喝起采来。曹尚书见还未曾考倒解缙,十分著急,指着屏风上的画,又出一联: 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煞落头刘海; 解缙略加思索,指着案上的棋子答道: 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火,活捉塞内将军。 解缙刚刚对完,曹尚书额上冒汗,但还不肯认输,就以教训的口吻道: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在孔子上; 解缙冥思片刻,遂得一联回敬: 眉先生,发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 此联寓意深刻,暗含讥讽,可谓颇具匠心。解缙才说完,看客们拍案叫绝,曹尚书顿时语塞,只得佯醉而退。


3.一石三鸟

庭前种竹先生笋 庙后栽花长老技

解缙的超群才智,使曹尚书不得不暗自叹服。一日,他又邀解缙进府,想试试,解缙近来的学业,是否长进。于是,你来我往地,又对了几联后,曹尚书一直未占上风。于是,便使用最后绝招;利用“谐音”双关,企图“一石三鸟”压倒解缙。他出的上联是:
庭前种竹先生笋; 解缙立即对出: 庙后栽花长老技。 曹尚书笑道:“我这上联的意思是,庭院前面种的竹子,先长出了竹笋。”解缙说:“我下联的意思,是庙后头栽的花,长出了老枝。” 曹尚书又道:“我的上联另有别解。说是庭院种的竹子,长得不好,教书先生把它砍了,所以是: 庭前种竹先生损; 解缙马上接着说:“我这下联也还有层意思,说的是庙后栽的花被风吹斜了,长老用木棍把它支撑起来,故有: 庙后栽花长老支。
曹尚书哈哈大笑:“解神童有所不知,我这上联,还有第三个意思,说的是庭前种竹子,教书先生询问别人,这是什麽原因,所以是: 庭前种竹先生询; 解缙拍手笑道:“曹大人,别急,我这下联也另有意思,是说庙后栽上花,小和尚急急忙忙地去告诉长老,长老说早已知道了。所以是: 庙后栽花长老知。 曹尚书“一石三鸟”,仍然没有难倒聪明的解缙,不禁由衷地赞许他道:“真乃盖世奇才也!”曹尚书实在爱才心切,欣喜之余,就把爱女许配给解缙了。

注:“白也”,取自诗圣杜甫评李白的诗句“白也诗无敌”。

此联平仄考究“也”与“之”虚词相对,使联语妙趣横生。

⑼ 新婚贺词、习俗、典故、对联

贺词:
天作之合
心心相印
永结同心
相亲相爱
百年好合
永浴爱河
佳偶天成
白头偕老
百年琴瑟
百年偕老
花好月圆
福禄鸳鸯
天缘巧合
美满良缘
郎才女貌
情投意合
夫唱妇随
珠联壁合
凤凰于飞
琴瑟合鸣
相敬如宾
同德同心
如鼓琴瑟
花开并蒂
缔结良缘
缘订三生
鸳鸯壁合
文定吉祥
姻缘相配
白首成约
终身之盟
盟结良缘

对联:
爱心已合
结婚情更浓
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芝兰茂千载
琴瑟乐百年

皓月描来双影雁
寒霜映出并头梅
祥云绕屋宇
喜气盈门庭
红妆带绾同心结
碧树花开并蒂莲
香掩芙蓉帐
烛辉锦绣帏 一对璧人留小影
无双国士缔良缘 百年歌好合
五世卜其昌
杯交玉液飞鹦鹉
乐奏瑶池舞凤凰 笙箫奏凤凰
鼓乐迎佳宾 比飞却似关睢鸟
并蒂常开边理枝
堂开蓬莱景
人醉武陵春 琴韵谱成同梦语
灯花笑对含羞人 才高鹦鹉赋
春暖凤凰楼
一岭桃花红锦绣
万盏银灯引玉人 吹箫堪引凤
攀桂喜乘龙
眉黛春生杨柳绿
玉楼人映杏花经
花灿银灯鸾对舞
春归画栋燕双栖 凤翔鸾鸣春正丽
莺歌燕舞日初长 绣阁昔曾传跨凤
德门今喜近乘龙
红梅吐芳喜成边理
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梧桐枝上栖双凤
菡萏花间立并鸳 下玉镜台笑谈佳话
种蓝田玉喜缔良缘

银镜台前人似玉
金莺枕侧语如花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
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文窗绣户垂帘幕
银烛金杯映翠眉
春暖花朝彩鸾对箅
风和月丽红杏添妆
方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槐荫连枝百年启瑞
荷开并蒂五世征祥

欢庆此日成佳偶
且喜今朝结良缘 秋水银堂鸳鸯比翼
天风玉宇鸾凤和声
紫箫吹月翔丹凤
翠袖临风舞彩鸾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
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春窗绣出鸳鸯谱
夜月捍斟琥珀杯 碧岸雨收莺语暖
蓝田玉暖玉生香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

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杯交玉液飞鹦鹉
乐奏瑶笙舞凤凰 碧岸雨收莺语暖
蓝田日暖玉生香
并蒂花盛开长征路上

比翼鸟双飞四化途中
并肩同步长征路
齐心共谱幸福歌 不须玉杵千金聘
已有红绳两头连
不愿似鸳鸯嬉戏浅水
有志象海燕搏击长风 才高鹦鹉赋
春暖凤凰楼 成家当思创业苦

举步莫恋蜜月甜
窗前共议四化业
灯下同攻网络书 吹箫堪引凤
攀桂喜乘龙
春窗绣出鸳鸯谱
夜月香斟琥珀杯
春风堂上初来燕
细雨庭前乍开花 春暖花朝彩鸾对舞

风和丽月红杏添妆
大地香飘蜂忙蝶戏相为伴
人间春到莺歌燕舞总成双
当门花并蒂
迎户树交柯 东风入户
喜气盈门
方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风暖丹椒青鸟对舞
日融翠柏宝镜初开
凤翔鸾鸣春正丽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
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皓月描来双影雁
寒霜映出并头梅 红梅吐芳喜成连理
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红妆带绾同心结
碧树花开并蒂莲 花灿银灯鸾对舞
春归画栋燕双栖 花月新妆宜学柳
芸窗好友早栽兰
花烛光中连开并蒂

笙簧声里带结同心
花烛下宾客满堂齐赞简朴办事
洞房中新人一对共商勤俭持家
槐荫连枝百年启瑞
荷开并蒂五世征祥
欢庆此日成佳偶
且喜今朝结良缘 婚姻必须自主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爱情岂容买卖让人间相思者早结良缘 婚姻自主恩爱重
家庭和睦幸福多
吉人吉时传吉语
新人新岁结新婚 嫁女婚男处处从简
移风易俗事事当先
江上渔歌白鸥同舞
舟中春暖紫燕双飞
结成平等果
开出自由花
节约办婚事亲友皆欢喜
勤俭建家庭夫妻更和睦
结婚筵前共饮合欢酒
劳模会上同唱胜利歌
景丽三春天台桃熟
祥开百世金谷花娇
今日新婚礼一杯香茶酬宾客
来年颁奖会两朵红花赞英雄
锦堂双璧合
玉树万枝荣
劳动夫妻革命红花开并蒂
长征伴侣爱情罗带结同心 立新风只生一个是男是女皆好
破旧习有利两家嫁女嫁男都行 联戚攀亲何必门当户对
交结情侣只求道合志同
缕结同心日丽屏间孔雀
莲开并蒂影摇池上鸳鸯
满架蔷薇香凝金屋
依槛芍荭花拥琼楼
眉黛春生杨柳绿
玉楼人映杏花红
男女并肩为锦绣江山添异彩

夫妻携手向伟大祖国献青春
男尊女女尊男男女平等

夫敬妇妇敬夫夫妇相亲
且看淑女成佳妇
从此奇男已丈夫
琴瑟调和多乐事
亲友团聚溢欢心 琴韵谱成同梦语
灯花笑对含羞人 秋水银堂鸳鸯比翼

天风玉宇鸾凤和声
笙箫奏凤凰
鼓乐迎佳宾 双飞却似关睢鸟
并蒂常开连理枝 堂开蓬莱景
人醉武陵春
同谋革命千秋业
共建勤劳百世家 同心同德参加四化建设
相亲相爱创造幸福家庭 同心同德革命伴侣
互敬互爱美满夫妻
文窗绣户垂帘幕
银烛金杯映翠眉 梧桐枝上栖双凤
菡萏花间立并鸳 下玉镜台笑谈佳话
种蓝田壁喜缔良缘
相敬如宾莫道妇随夫唱
情深似海休言女卑男尊
祥云绕屋宇
喜气盈门庭 香掩芙蓉帐
烛辉锦绣帏
箫引凤凰春生斑管

杯斟鹦鹉香溢梅花
携手结伴侣眼角眉梢添喜色

并肩话长征灯前月下有知音
新人办新事新风传梓里
春日耀春晖珍色满园庭`
新社会新人物新婚嘉礼
好政策好光景好合百年
幸福时代春常在
革命夫妻情谊长 绣阁昔曾传跨风
德门今喜近乘龙
雪案联吟诗有味
冬窗伴读笔生香 一对壁人留小影
无双国土缔良缘 一对红心向四化
两双巧手绘新图
一对青年要为四化添彩
两颗红心誓给祖国增光
以优异成绩双登红榜
为宏伟目标同献丹心 一岭桃花红锦绣

万盏银灯引玉人
银汉双星蓝田合壁

人间巧节天上佳期
银镜台前人似玉
金莺枕侧语如兰 莺歌燕舞菊花吐艳

水笑山欢丹桂飘香 又红又专两情鱼水
同心同德百岁鸳鸯
鱼跃鸢飞滚滚春潮催四化
月圆花好溶溶喜气入人家 玉律鸣秋鹊桥路近
金风涤暑鱼水欢谐
云拥妆台和风正暖

花迎宝扇丽日方长
芝兰茂千载 琴瑟乐百年
志同道合革命新伴侣
互敬互爱美满好婚姻
紫箫吹月翔丹凤
翠袖临风舞彩鸾 紫燕双飞迎春舞
红花并蒂朝阳开
自由恋爱两朵红花并蒂开绽
计划生育一代新人茁壮成长
自由恋爱双方如意

民主持家百事称心
自愿自由情投意合

相亲相爱花好月圆

恋爱心已合 结婚情更浓
芝兰茂千载 琴瑟乐百年
祥云绕屋宇 喜气盈门庭

香掩芙蓉帐 烛辉锦绣帏
百年歌好合 五世卜其昌
笙箫奏凤凰 鼓乐迎佳宾

堂开蓬莱景 人醉武陵春
才高鹦鹉赋 春暖凤凰楼
吹箫堪引凤 攀桂喜乘龙

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皓月描来双影雁 寒霜映出并头梅
红妆带绾同心结 碧树花开并蒂莲

一对璧人留小影
无双国士缔良缘
杯交玉液飞鹦鹉 乐奏瑶池舞凤凰
比飞却似关睢鸟 并蒂常开边理枝

琴韵谱成同梦语 灯花笑对含羞人
一岭桃花红锦绣 万盏银灯引玉人
眉黛春生杨柳绿 玉楼人映杏花经

凤翔鸾鸣春正丽 莺歌燕舞日初长
花灿银灯鸾对舞 春归画栋燕双栖
绣阁昔曾传跨凤 德门今喜近乘龙

梧桐枝上栖双凤 菡萏花间立并鸳
银镜台前人似玉 金莺枕侧语如花
文窗绣户垂帘幕 银烛金杯映翠眉

方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欢庆此日成佳偶 且喜今朝结良缘
紫箫吹月翔丹凤 翠袖临风舞彩鸾

春窗绣出鸳鸯谱 夜月捍斟琥珀杯
碧岸雨收莺语暖 蓝田玉暖玉生香
红梅吐芳喜成边理
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下玉镜台笑谈佳话
种蓝田玉喜缔良缘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
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春暖花朝彩鸾对箅
风和月丽红杏添妆

槐荫连枝百年启瑞
荷开并蒂五世征祥

秋水银堂鸳鸯比翼
天风玉宇鸾凤和声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
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横 披
燕尔新婚 百年嘉偶
珠联璧合 鸾凤和鸣
笙磬同谐 心心相印

龙腾凤翔 玉树琼枝
福缘鸳鸯 喜成连理
百年好合 五世其昌

情真意切 幸福美满
莺歌燕舞 花好月圆
永结同心 喜气生辉

新婚对联的传说:---------

每当听到有人家要结婚,最不可缺少的就是一副红对联。把红对联贴在新房门框边上,看上去既漂亮又鲜艳。听老人们说,关于红对联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呢!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某县的一位书生要去京赶考,在路过一村庄时,他感到有点口渴,便走上桥去想找点水喝。他走上桥以后,看到桥下边有一位女子正在洗衣服,不好意思去打扰,边坐在桥头上,想歇一会。等那女子把衣服洗完,站起来刚要走,一眼便看见了桥上的书生,朝他看了一下,边害羞的低下了头。书生被女子的一笑弄得莫名其妙,他不知道那女子为什么要冲他笑,便找来一片很大的枫叶,在枫叶上面写了一幅对联的半边,然后抛向水中。枫叶在河水中流淌着,一直漂到女子洗过衣服的地方。女子看到了枫叶,捡起了一看,上面写着一幅对联的半边“诗题红叶成佳偶”。女子看过后,很快就在枫叶的另一面写上了“玉种兰田结良缘”这七个字,然后放在水中。书生看到了女子在枫叶上写着什么,觉得很有必要看看,便跑向桥下,在水中捞起枫叶,一看,不由得惊呆了,他所写的那幅对联,竟然被一位女子对上了!可知,那女子一定是不凡的。书生于是走到女子跟前,与那女子谈了起来。才知道女子是这庄子的地主家的大小姐。她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读过诗书,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女子。书生与那女子谈了片刻后,并与女子约定了下次相会的时间和地点,便继续上路了。
书生本来就信心十足,加上那女子对他的支持,更是有把握。果然不出所料,书生考取了头等状元。当皇上要给他赐婚时,他拒绝了,而是请求皇上让他自己去找伴侣。皇上恩准了,书生便辞去,开始上路了。
在书生和女子结婚的那一天,他们在一张红纸上写下了他们初次见面时写过的那幅对联,然后剪下来贴在新房门框边,把它当作他们的证婚人。
从此,结婚贴红对联的风俗就在民间流传开了。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