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至4年级年级上下册年级语文课文上的成语故事
〖趣味语文〗成语中的历史人物
(1) 一字千金〔 〕 (2) 一饭千金〔 〕 (3) 二碑纪功〔 〕 (4) 三顾茅庐〔 〕 (5) 四面楚歌〔 〕 (6) 五月飞霜〔 〕 (7) 七步成诗〔 〕 (8) 八斗之才〔 〕 (9) 千金买骨〔 〕 (10) 入木三分〔 〕 (11) 马革裹尸〔 〕 (12) 不贪为宝〔 〕 (13) 约法三章〔 〕 (14) 司马青衫〔 〕 (15) 闻鸡起舞〔 〕 (16) 投笔从戎〔 〕 (17) 指鹿为马〔 〕 (18) 陆海潘江〔 〕 (19) 请君入瓮〔 〕 (20) 管鲍之交〔 〕 (21) 萧规曹随〔 〕 (22) 凿壁偷光〔 〕 (23) 颜筋柳骨〔 〕 (24) 孺子可教〔 〕 (25) 鞠躬尽瘁〔 〕 (26) 王前士后〔 〕 (27) 高山流水〔 〕 (28) 东山再起〔 〕 (29) 乐不思蜀〔 〕 (30) 纸上谈兵〔 〕 (31) 卧薪尝胆〔 〕 (32) 老当益壮〔 〕 (33) 多多益善〔 〕 (34) 洛阳纸贵〔 〕 (35) 乐彘教子〔 〕 (36) 沆瀣一气〔 〕 (37) 退避三舍〔 〕 (38) 金屋藏娇〔 〕 (39) 讳疾忌医〔 〕 (40) 焚书坑儒〔 〕 (41) 望梅止渴〔 〕 (42) 江朗才尽〔 〕 (43) 负荆请罪〔 〕 (44) 图穷匕见〔 〕 (45) 举案齐眉〔 〕 (46) 完璧归赵〔 〕 (47) 悬梁刺股〔 〕 (48) 燕瘦环肥〔 〕 (49) 一饭三遗矢〔 〕 (50) 无面见江东父老〔 〕
本题参考答案: 1 吕不韦 2 韩信 3 杜预 4 刘备 5 项羽 6 邹衍 7 曹植 8 曹植 9 郭隗 10王羲之 11马援 12子罕 13刘邦 14白居易 15祖逖 16班超 17赵高 18陆机、潘岳 19周兴 20管仲、鲍叔牙 21萧何、曹参 22匡衡 23颜真卿、柳公权 24张良 25诸葛亮 26齐宣王、颜斶(chù) 27俞伯牙、钟子期 28谢安 29刘禅 30赵括 31勾践 32马援 33韩信 34左思 35曾子 36崔沆、淮瀣 37重耳 38刘彻 39蔡桓公 40秦始皇 41曹操 42江淹 43廉颇 44荆轲 45孟光、梁鸿 46蔺相如 47苏秦、孙敬 48赵飞燕、杨玉 49廉颇 50项羽
B. 三年级语文课文有没有学过源
学过,语文天地中有渊源流长这个成语。
C. 人教版四年级至五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成语故事
荀令抄留香
该词汇引申为袭形容美男子。
历史
三国时期,荀彧为尚书令,称为荀令君。荀令君人品正直高洁,是一君子,姿容也美,相传他到别人家里,走了以后,他曾坐过的地方好几天都有香气。
《襄阳耆旧记》①卷五·刘弘:②性爱香,上厕常置香炉。主簿张[坦](垣)曰:“人名公作俗人,眞不虚也。”和季③曰:“荀令君至人家,坐席三日香。我何如令君?君何恶我爱好也。”[坦](垣)曰:“古有好妇人,[患](惠)而捧心嚬眉,见者皆以为好;其邻丑妇法之,见者便走。公欲使下官退走耶?”
季和大笑,以是知坦。
①:襄阳耆旧记又名襄阳记,作者习凿齿。
②:刘弘性爱香,此处省略主语。
③:刘弘字和季。
D. 二年级学的课文哪一课是有关神话传说的成语故事的
第13课《精卫填海》,精卫填海现在是一个成语。
E. 一到六年级课本上下册趣味语文上的成语故事的主人公和造句
二年级下册
1
.揠苗助长:宋国人【启发】事物的发展、人的成长,都是循序渐进的,违背了这个
规则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2
.守株待兔:宋国人【启发】原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
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三年级上册:
3
.刻舟求剑: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
说:
“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
”当舟停驶时,
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
遍寻不获。
【意思】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4
.闻鸡起舞: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
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
练武,刻苦锻炼。这就是成语闻鸡起舞的来源了。
【意思】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同义词】
: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三年级下册
1
.亡羊补牢:
【寓意】犯了错误,立即改正,就能减少错误。遭到失误,及时采取补救
措施,则可以避免继续出现的损失。
2
.南辕北辙:战国时期,魏国人【意思】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告诉我们,无论
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
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3.
惊弓之鸟:更羸与魏王【意思】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
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4.
叶公好龙:春秋时期,楚国叶地诸侯子弟沈诸梁自称叶公,他特别喜欢龙,他的屋
梁、柱子、门窗及所有家具甚至连衣服上都雕刻或绣制龙的图案。天上的真龙得知后,
专程去探望叶公,从窗户上探进头去。叶公一见真龙,吓得魂不附体,连忙逃跑。
【意思】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4
、画龙点睛:张僧繇(yóu ),梁武帝时期的名画家
于是后来“画龙点睛”这个成语
用来比喻讲话或写文章画画时,一两句关键的话(画上关键的一两笔)会使它们立刻生
动起来。
【意思】这则故事原来是说南北朝著名的画家张僧繇绘画技艺神妙,后多比
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词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四年级上册
1.
胸有成竹: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与可,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意思】用来比喻人们在办什么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里有个准谱儿了。
【近义词】心中有数
2
.杏林春满:董奉,有很高的道术和医技,与当时的华佗、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
三神医”。人们喜用“杏林春满”、“誉满杏林”“妙手回春”这类的话语来赞美象童
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也常用这类话语称颂医生医术的高明和高尚的医德。
【意思】人们称颂医术高明的医生,经常用“杏林春满”。
【近义词】誉满杏林
四年级下册
1
.手不释卷: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
【意思】读书看书入迷,手不舍得松开书,形容勤奋好学。有时也比喻十分喜爱。
2
.鹏程万里:
《庄子·逍遥游》记载
【意思】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五年级上册
1
.水滴石穿:张乖崖
【意思】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也
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持之以恒,事情就肯定能成功。
2
.大公无私:春秋时,祁黄羊【意思】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
发,毫无个人打算。
五年级下册
1
.
程门立雪: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
去老师程颐家
。
后来,
杨时学得程门理学的真谛,
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
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意思】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2
.入木三分: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
的书法家之一,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
【意思】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
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六年级上册:
1
。竭泽而渔:春秋时期,晋文公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
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
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
【意思】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
【近义词】
杀鸡取卵
焚林而猎
2
.响遏行云:战国时期,薛谭,拜秦青为师。在饮酒话别的时候,秦青打着拍子,唱
了一支非常悲壮的歌曲,那高亢的歌声使周围的树木都颤动起来,天空中的流云都停了
下来。
【意思】遏,阻止,使停止;行云,流动的云彩。指声音高亢以致阻拦了天上的
流云。多用以形容声音嘹亮。
六年级下册
1
.邯郸学步:燕国人【意思】这则成语故事是指到邯郸去学走路的步法。后人用邯郸
学步的意思和故事来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
2
.舍本逐末:战国时候,有一次齐王派遣使臣到赵国去拜访赵威后,以示友好。
【意思】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除了忌八九行的行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顶多不能超过三行半。视觉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F.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成语故事》
咬文嚼字
yǎo wén jiáo zì
【解释】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出处】元回·无名氏《杀答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
【结构】联合式。
【用法】多指死抠字眼;不领会文章的总体思想。也指当众讲话过于字斟句酌;有讽刺意味。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正音】嚼;不能读作“jué”。
【辨形】嚼;不能写作“爵”。
【近义词】字斟句酌
【反义词】走马观花、一挥而就、文不加点
【辨析】~和“字斟句酌”都有“仔细推敲字句”的意思。但~偏重在“过分地斟酌字句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地抠住字句不放;不领会实质。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字斟句酌”是对每个字句都仔细推敲;用来称赞人谈话和写作态度慎重。词义前贬后褒。
【例句】我们应该正确理解文字含义;千万不要~。
G.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语文园地七 成语故事 鹏程万里
鹏程万里
[读音][péng chéng wàn lǐ]
[解释]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出处]《庄子·逍遥游》:“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近义]前程似锦鹘程万里来日方长长风万里前程万里鹏霄万里前途似锦万里鹏程
[反义]日暮途穷走投无路穷途末路不堪造就
H. 二年级上册语文试卷识字四我的语文课本读过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揠苗助长
yàmiáozhùzhǎng
[释义] 揠:拔起。把苗拔起;以帮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因而误了事。
[语出] 宋·吕本中《紫微杂说》:“揠苗助长;苦心极力;卒无所得也。”
[正音] 揠;不能读作“yǎn”;长;不能读作“chánɡ”。
[辨形] 揠;不能写作“偃”。
[近义] 欲速不达
[反义] 放任自流 循序渐进
[用法] 用作贬义;多用于劝说;批评的场合。一般作主语、判断宾
I.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渔夫和魔鬼有哪些四字成语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渔夫和魔鬼》中四字成语有:改邪归正、忘恩负义。
改邪归正: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不再做坏事。
忘恩负义:恩:恩惠;负:违背;义:情谊,恩谊。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成语在文章末:
“你这个狡猾的魔鬼,我才不相信你的话呢。”渔夫愤怒地说。 “不,我不敢说谎。你打算怎么处置我呢?”魔鬼用谦和的语气问。 “我要把你投到海中,让你一直在那里住到世界末日。刚才我劝你改邪归正,不要忘恩负义杀死我,可你不听。对待你这种魔鬼,不应该心存怜悯。为了防止你再去伤害别人,我一定要把你扔回海里,让你好好儿反省一下。”
J. 人教版四年级到六年级课本的成语故事的重点人物(就是主角)及成语的解释(既寓意)
入木三分、守株待兔、亡羊补牢、胸有成竹、买椟还珠、邯郸学步、揠苗助长、舍本逐末 鹏程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