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晏子使楚文言文这则故事讲了什么是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晏子使楚文言文这则故事讲了什么是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发布时间: 2020-11-22 22:42:42

① 从晏子使楚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晏子使楚》来中,晏子自在遭到不礼貌的侵犯后,并没有表现出常人的激愤,而是站在国家的利益上,用外交辞令回击楚王的伤及国格的侮辱,从而维护了齐国的形象与尊严。因他忠于齐国又机灵善辩,所以他与楚王的斗争是针锋相对,但又很注意分寸,有理有节,他回驳的出发点及选材均是站在国家利益这个至高点上。
由此可以看出晏子是个机智善辩、善于辞令的人,他具有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②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请用简短的语句概括出来) 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第一次令其从狗洞中进,晏子说:出使狗国才从狗洞中入。第二次楚王嘲笑齐国没人派晏子来,晏子说:派的人的能力和国家是相等的,像他这样无能的人就去无能的国家。第三次楚王说齐国人来楚国偷窃,晏子说:是水土问题,齐国人在楚国才会偷东西。
晏婴是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勇敢大胆的人。 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格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可侵犯。晏子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维持了国格,也维护了个人尊严。晏子使楚的事常常会让人联想到伟大的周总理。弱国无外交,要想被其他国家的人瞧得起,强国是必须的。

③ 《晏子使楚》说明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晏子使楚》说明晏子是用语言巧妙的化解了危机,是一个能言善辩、不卑不亢的爱国的人,晏子应该是管仲之后,齐国的又一个相当出名的宰相。只不过似乎管仲的名声比晏子大多了,但晏子是辅佐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的三朝元老,他的功劳有目共睹。

司马迁曾经说过要是他和晏子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他宁愿给他牵马,可见在司马迁的眼中晏子是个十分优秀的政治家,而孔子也曾说过:“善与人交。”说的大概就是晏子这种人吧。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晏子一定有着出色的辩才,要不然他又是怎么成为优秀的外交家的呢?

晏子是个很擅长和人打交道的人,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晏子都会恭敬地对待,而且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是孔子相当佩服他的一点。晏子非常重视民心,他认为君主只有“薄身厚民”,才能取得民心,永享天下。如果“轻民心”、“薄视民”,则必然“百姓不亲”,为百姓所抛弃。他甚至认为“没有比爱护百姓更为高尚的德行,没有比和百姓一同快乐更为宽厚的行为。

④ 晏子出使楚国,与楚王三次斗智,本段这是第一次。楚王抓住晏子 什的

在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一共三次侮辱晏子:

第一次
楚王让晏子钻狗洞,以侮辱晏子身材矮小回,晏子说只有访问狗答国,才从狗洞进去。你们让我进狗洞,那我访问的就是狗国。楚王能承认自己是狗王吗?因此,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第二次
楚王说“齐国没有人.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第三次
楚王嘲笑齐人会做盗贼,晏子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说楚国社会风气不好。在聪明过人的晏子面前,楚王不得不甘拜下风,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晏子回答,进狗洞即狗国,我的损失不大,但这有损楚国的形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第二次他编造出不同人访不同国的理由反击了楚王,第三次他用橘子因水土不同果实不同的例子反击了楚王.妙在能让人听懂但不失谦卑,不会挑起两国的不和。

⑤ 晏子使楚中的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晏子以智慧,口才,和爱国精神为齐国争了光,让楚王不知所错。他是一个不可多得人才。当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时,他并不退缩。

⑥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

①楚国人因为晏子个子矮小,就在大门旁边设置了一个小门来接见晏子。(2分。“以”、“延”字解释必须正确,“于大门之侧”翻译顺序应正确,每错1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②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派遣你来呢?(2分。“然”、“则”、“何”、“使”、“子”字解释必须正确,每错1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⑦ 《晏子使楚》讲了一个什么的故事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想侮辱他,)因为他身材矮小,楚国人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中进去。晏子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中入城吧。”楚国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人挨着人,肩并着肩,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作使臣呢?”

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就) 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 么罪?’(我)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公差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

楚王问道:“被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 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叫枳,只有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

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7)晏子使楚文言文这则故事讲了什么是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春秋时期,很多谋士能臣游走于各国之间,凭借自己的口才和智慧,各为其主,谋取霸业。晏子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公元前547年,齐景公即位。前548年,由于齐景公在晋国访问时的狂妄态度,引起了晋国高层的不满,于是派出军队对齐实施震慑性攻击,齐景公一开始并不在意,但后来晋国军队几乎兵临城下,使得他不得不服软。

通过这次教训,齐景公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量是无法与强晋抗衡的,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国,决意与楚修好,共抗晋国。在这种情况下,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晏子使楚》即是记录晏子在这种情况下出使楚国的这一故事。

名家点评

南京大学教授柳士镇:全文写人叙事筒洁明确,展开矛盾斗争曲折深入而又合乎情理,尤其是入物的刻画具有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的特点。

⑧ 从《晏子使楚》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一个人具体一点

晏子是一个凛然正气、随机应变,能够用模棱两可、揣度和疑问的形式维护自身和国家的尊严,是一个有着爱国情怀的人

⑨ 谁知道类似晏子使楚一样巧妙语言的故事

1.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位记者想:问“中国有没有妓女”这个问题,你周恩来一定会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提问的阴毒就在这里。当然周总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这样回答既识破了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台湾的对比。哎呀,周总理考虑问题周密细致,同时又那么快速反应,你不佩服他也难啊!

2.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3.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4.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5.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折服。你说这样的问题事先怎么准备,没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怎么可能做到?

⑩ 《晏子使楚》,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

维护国家尊严,不卑不亢,机智勇敢,能言善辩。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