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2个成语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①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学习刻苦的故事情写出两个成语并用简洁的语�
悬梁刺股、萤囊映雪、凿壁偷光。
“悬梁刺股”由两个故事组成。悬梁的故事发生在楚国一位名叫孙敬的贤士身上,他到洛阳求学,为了勤于学习,怕受睡眠困扰,因而把头发绑住悬于梁上,如果读书疲累,眼睛一合上,头低下来,那悬在梁上的头发一拉,必定痛得醒过来,最后他苦读有成。刺股的故事发生在战国苏秦身上。他在鬼谷子那儿学合纵连横之术,学成后到秦国游说,但不被采用。旅费用完只好回家,父母大骂了他一顿,妻子也不理他,他很羞愧难过,于是发愤苦读。读累了打瞌睡,就拿一把锥子在腿上戳,把睡意赶跑,又继续苦读。悬梁刺股意思是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也说的是只要下工夫,就会有收获,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悬梁刺股是用来形容刻苦学习的成语典故。
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御史大夫。
② 任选一个成语,用简洁语言概括相关故事
拔苗助长:比喻违抄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袭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一个农夫种下秧苗后,闲秧苗长的太慢,有一天把所有的秧苗全部拔了起来,回来后说今天累死了,帮地里的苗长了不少,结果儿子跑到地里看发现所有的秧苗全枯萎了。
③ 2个成语解释其意思用其造句并讲述其中的一个故事
1.狐假虎威
[释义] 假:假借;凭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人。
[近义] 仗势欺人 狗仗人势
[反义] 独步天下 独擅胜场
[例句]
①他哥哥当还乡团团长;他~仗着他哥哥的势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②伪军~;跟日本侵略者一起对我冀中根据地进行“扫荡"。
[成语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2.九牛一毛
[释义] 九:表示多数。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
[近义] 沧海一粟 一丝一毫
[反义] 不计其数 举不胜举
[例句]
①要大老板拿出这点钱来加我们的工资;对他来说;不过是~。
②他谦虚地说:“和大家的成绩比起来;我出的力仅仅是~;不值一提。”
[成语故事]
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兴。这时,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意见,司马迁爽直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他的功劳还是可以补他的失败之罪的。武帝听他为李陵辩护,又讽刺皇上近亲李广利从正面进攻匈奴的庸儒无功,怒将司马迁下在狱里。次年,又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杀了。廷尉杜周为了迎合皇帝,诬陷司马迁有诬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马迁施予最残酷、最耻辱的「腐刑」。司马迁受到了这种摧残,痛苦之余,就想自杀;但转念一想,像他这样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许多大富大贵的人的眼中,不过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会惹人耻笑。于是决心忍受耻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来艰苦地、顽强地完成伟大的「史记」的写作。古人所谓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马迁便是这样的人。他知道在他所处的年代里,死一个像他那样没地位、没名望的人,比死条狗还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终于完成了那部空前伟大的历史巨作「史记」。司马迁把他这种思想转变的情况告诉他的好友任少卿,后来的人便是根据他信中所说的「九牛亡一毛」一句话,引伸成「九牛一毛」这句成语,用来譬喻某种东西或某种人材仅是极多数里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样。
④ 一句话概括成语故事40个(越短越好)
负荆请罪
蔺相如已经担任上卿,位置在廉颇之上.廉颇不高兴,他想要侮辱蔺相如一番.蔺相如知道后,时常避开与廉颇会面.蔺相如对别人说:“秦王不敢加兵来打赵国的原因是怕我们两个.如果我们因私争斗,怎么保卫国家?”廉颇听说了,裸露着上身,背负荆条,来到蔺相如门前请罪.两个人最终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破釜沉舟
项羽前锋军救巨鹿,初战少利,项羽便率大军渡过漳河,沉没船只,凿破锅灶,烧掉营帐,只带三天的粮食,以表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用以激厉士气.终于杀苏角,虏王离,大败秦军于巨鹿之野. 后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决心,义无反顾.
完璧归赵
赵国有一块无价之宝,叫“何氏璧”.秦王听说后想得到它,但蔺相如抓着何氏璧准备撞墙.威胁道:要么用出土地城池换璧;要么他就撞墙壁碎人亡, 秦王理屈词穷,就只得让蔺相如带着何氏璧返回了赵国.
指鹿为马
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⑤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卧薪尝胆是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⑥ 大义灭亲这个成语故事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和石厚合谋杀君夺位,怕国人不服就去请教石碏,石碏借陈桓公之手杀死州吁,又派自己的家臣去杀死自己的儿子。
⑦ 大义灭亲这个成语故事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要短一点)
春秋卫国庄公死后,卫桓公即位,州吁与石厚密谋杀害桓公篡位,请教石碏,石碏恨儿子大逆不道,除掉他俩。
⑧ 写出2个成语故事,并且选其中一个故事来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简洁点)
滴水穿石 画龙点睛
滴水穿石 童第周小时候的好奇心十分强,看到不懂的问题往往要向父亲问个为什么。父亲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耐心给他讲解。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他觉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去问父亲:"父亲,那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谁敲出来的?是做什么用的呀?"父亲看到儿子这么好奇,高兴地说:"这不是人凿的,这是檐头水滴下来敲的。"小童第周更奇怪了,水还能把坚硬的石头敲出坑?父亲耐心地解释说:"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长日久,点点滴滴不断地敲,不但能敲出坑,还能敲出一个洞呢!古人不是常说'滴水穿石'嘛!就是这个道理。"父亲的一席话,在小童第周的心里激起了一阵阵涟漪,他坐在屋檐下的石阶上,望着父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由于农活比较多,童第周对学习有些失去兴趣,不想读书了。父亲耐心地开导童第周说:"你还记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吗?小小的檐水只要常年坚持不懈,能把坚硬的石头敲穿。难道一个人的恒心不如檐水吗?学知识也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为了更好地鼓励童第周,父亲书写了"滴水穿石"四个大字赠给他,并充满期望地说:"你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永志不忘。"
⑨ 用简洁文字概括两个成语故事,并写出故事的评语。
亲爱的楼主:
【注音】huà bǐng chōng jī
【成语故事】曹操的孙子曹睿当上皇帝后急于找一个“中书郎”,让大臣卢毓推荐一个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诫他推荐人才不能只看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一张饼,饥饿时不能吃。卢毓经过仔细挑选为曹睿选中中书郎。
【出处】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三国志·魏志·卢毓传》
【解释】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指用空想来安慰
【近义词】望梅止渴、无济于事
【反义词】名副其实
【灯谜】饼干图
【英文】feedonillusions<appeaseone'shungerwithdepictedcake;drawcakestoallayhunger--feedonillusions>
【成语举例】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六出
【其它使用】
◎ 赵丹走过去一把抢过那画,扮了个鬼脸道:"有什么好笑,画饼充饥嘛。"
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祝您步步高升
期望你的采纳,谢谢
⑩ 一年之计这个故事的内容,我可以用两个成语把它概括出来:(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