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近代历史故事
A. 中国近代历史故事 急急急!
张勋复辟
1917年5月,黎元洪总统“府院之争”。日本表示支持段祺瑞,英国、美国等支持黎元洪、冯国璋。黎元洪将段祺瑞免职,段祺瑞则令属下各省督军宣布独立。黎元洪乃电召安徽督军张勋入京调停。1917年6月,张勋率五千辫子军北上。密谋复辟,段祺瑞则欲利用他对黎元洪而支持其入京。7月1日,正式让溥仪登基后召致全国反对,段祺瑞于是组成讨逆军讨伐,7月12日即结束。
日俄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更大了,疯狂推行其侵略中国、吞并朝鲜的“大陆政策”。这样,就同沙皇俄国推行的侵略中国、吞并朝鲜、独占亚洲、称霸太平洋的“远东政策”发生了尖锐矛盾。《马关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引起了沙俄的不满,沙俄为获得不冻港旅顺,控制我国东北地区,联合法、德对日施压,最后中国给日本白银3000万两作为“赎辽费”赎回辽东半岛,史称“三国干涉还辽”。对此,日本怀恨在心,伺机报复。逼日还辽不久,沙皇俄国便以“还辽有功”为借口,攫取了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及其支线等特权,后来,又强行向中国政府租借旅顺和大连。而日本经过10年备战,实力大增,决心在东北地区卷土重来,建立霸权,取代俄国在东北的地位。
1900年,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沙俄乘机出兵占领东北全境,企图据为己有,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和世界舆论的指责。日本借机与英国订立反俄军事同盟,要求俄国撤出在中国东北的占领军,双方谈判没有结果。日本便依仗英国的军事支持和英美等国的经济援助,于1904年2月8日派遣海军偷袭停泊在旅顺港外的沙俄太平洋舰队,并击沉在朝鲜仁川的俄国军舰。日俄两国遂于2月10日同时宣战。
B. 中国近代历史小故事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音hé)围住上党。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
王龁还想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
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
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车,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来源:常青树)
C. 5个中国近代历史人物小故事
1、一次理发师为周总理刮脸时,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不小心把他的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不用着急,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从周总理身上看到了一种美德——宽容。
D. 中国近代历史的故事,100字左右哦
总理衙门建立
经过两次copy鸦片战争,清政府在1861年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的衙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中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1883年底,法军攻击驻越清军,中法战争爆发。清军齐心杀敌,击溃法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中越军民抗法战争的辉煌胜利,迫使法国内阁倒台。但是,清政府急忙同法国代表在天津签定条约,同意在中越边界开辟通商,中国任用法国人修筑铁路等条件。从此,法国的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同日本签定了屈辱的《马关条约》。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
E. 关于中国近代史各种名人的故事。
1、谢晋元:四行仓库八百孤军狙击日寇
淞沪会战时期,上海宝山重镇大场失守后,我军侧背失去了屏障,主力部队不得不撤向苏州河以南。10月26日,团副谢晋元奉命指挥八十八师五二四团一营掩护主力撤退。任务完成后,上级命令谢晋元率部守闸北的卫四行仓库。
2、孙中山忒缺钱
孙中山一生支持革命。曾经有人到东京跟孙中山说要在山东革命,一切完备,可惜钱不够,孙中山就把自己仅有的1200元给了那人。过了几天,有朋友说:“那个人把钱乱花了,你为什么要轻信他们,老是被骗呢?”孙中山说:“革命不怕被骗,不怕失败,一百件革命事业只要有一件成功,革命就能胜利。”
3、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有110岁腊梅
位于清河区漕运西路的周恩来童年读书处,院内有一株110年的腊梅。据说,周家特别喜欢梅花,这株腊梅就栽植于周恩来读书房的窗前。他在幼年学习之余,常为之浇水、培土,使梅树越长越盛。建国后,周总理曾多次向赴京汇报工作的家乡同志问及书房窗前梅花。
4、雷锋
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克己奉公,助人为乐,做了大量好事,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几十年来,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
5、邓世昌
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F. 中国近现代史名人故事
1、溥仪
溥仪读书极不用功,除经常生病不上学外,还不时让太监传谕老师放假。他读书的兴趣远不如对毓庆官外那棵大桧柏树的勃勃兴致。溥仪常常蹲在那儿看蚂蚁,一蹲半天,玩得把吃饭都忘掉。后来又被蛐蛐、蚯蚓所吸引,叫人搬来大批古瓷盆缸喂养这些昆虫。
老师们对于这个学生无可奈何,只好采用权宜办法,每天早晨起来后,由总管太监张谦和站在卧室外,把昨天的课文大声诵读几遍给溥仪听;在溥仪到太后面前请安时,则以“见面礼“,让他在太后面前把书从头念一遍,促使他记忆。
这样,学了几年,当然背不出几篇文章。满文学得更糟,连字母都没学会,随着师傅伊克坦的去世而彻底了结了这门功课。老师们为促进溥仪学习,想了个伴读的办法。
伴读的学生每月可以拿80两银子的酬赏,另外还赏“紫禁城骑马”,即从东华门、西华门进宫以后还可以在宫内骑一段路程再下马,这是朝廷对臣下的一种特殊恩典和荣誉。
先是由贝子溥伦之子毓崇伴读汉文,后来又增加溥仪的弟弟、醇亲王次子溥杰伴读汉文。这时溥仪稍有长进,当着老师面能在书房里坐住凳子;老师对溥仪的过失也可以用训斥伴读生的办法加以规劝、训诫。
G. 中国近代史小故事
中国近现代(公元1840-1949年) 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 中国近代史
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不平等条约
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断地向前发展着,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这种独立发展的进程中断了,资本主义列强用大炮、鸦片和廉价的商品,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并逐步和中国封建统治者勾结,来实现他们独霸中国的目的。这样,中国便一步步地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从此,中华民族成了一个被压迫的民族。首先,1840年6月英国以武力侵略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英国侵略军烧杀抢掠,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次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南京条约》的附件。鸦片战争刚刚结束,美法两国以武力威胁下,迫使清政府分别和他们签定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中国历史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耗费大量军费,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此后,洪秀全领导的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了。1853年,太平军占领了南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还派了两支人马分头北伐和西征。后来,湘军疯狂反扑,太平军连连失利。1855年,石达开指挥西征军大败湘军,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大平天国军事上取得很大胜利的时候,领导人之间,发生了尖锐的内部战争。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7月,湘军冲入天京城内,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而失败了。太平天国坚持战斗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建立了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接下来,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定了《天津条约》。10月下旬,英法两国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者]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总理衙门建立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1861年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的衙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中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1883年底,法军攻击驻越清军,中法战争爆发。清军齐心杀敌,击溃法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中越军民抗法战争的辉煌胜利,迫使法国内阁倒台。但是,清政府急忙同法国代表在天津签定条约,同意在中越边界开辟通商,中国任用法国人修筑铁路等条件。从此,法国的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同日本签定了屈辱的《马关条约》。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
辛丑条约
19世纪末,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葡等十一国,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共赔偿4.5亿两白银,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
辛亥革命
在孙中山的倡议下,1905年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一些成员,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了,在革命的领导下,革命军英勇奋斗,所向披靡,迅速占领武昌城。革命党人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社会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是我国社会的一大转变,一大进步!这次革命虽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为以后新的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五四运动
中国人民觉醒了。1919年5月4日,北京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前举行示威游行。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里,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7月15日,汪精卫为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而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落网”的口号,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从此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国民革命的失败,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发动叛变,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在国民革命的后期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革命的领导权,以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有效地组织人民反抗。
H. 中国近代历史故事
中国近代史,你所指的故事是哪一方面,是战争军事政治生活哪一方面的啊。
I.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上的10个历史故事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八上P3):“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
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导致白银外流,物价上涨;军队战斗力削弱;威胁到清政府统治。
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从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
二、《南京条约》(八上P4):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
2、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增加了人民负担;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八上P4)――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1840年6月——1842年8月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①社会性质: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任务:中国开始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③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八上P12)
1、陕甘总督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
2、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3、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4、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五、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上P15-17)
1、时间:1894年—1895年。 黄海大战:邓世昌牺牲。
2、结果:①中国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②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八上P17)。(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增开重庆等为 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开设工厂(标志大规模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影响:使中国丧失更多的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六、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八上P19)
1、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侵略中国。
2、《辛丑条约》(1901年)(八上P21)的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危害: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七、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八上P25-27)
1、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2、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3、口号: 前期(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
后期(7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
4、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八上P25);②、创办民用工业(八上P26);
③、筹建海军(八上P26);(北洋,南海,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八上P27)(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5、评价(八上P27):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八、公车上书(八上P29):
1895年,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九、戊戌变法(八上P30):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1、时间:1898年6月——9月(共103天)
2、人物:光绪帝、“戊戌六君子”(八上P31)
3、失败原因:①维新派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和破坏。
十一、辛亥革命:(八上P34-36)
1、武昌起义(八上P34):
1911年10月10日爆发,史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2、、中华民国的成立(八上P35):
1912年1月1号(即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八上P36)
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辛亥革命失败了。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失败原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力量过于强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J. 关于中国近代史小故事
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 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排长罗金保执行任务时,表现得勇敢、机智。在一次战 斗中,他缴获了敌人的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老鸹窝里,没有上缴。 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 被捕。当敌人拷问时,他勇猛反抗, 坚强不屈。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发挥了很好的配合作用,最终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鸹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交公,队长则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嘎子心满意足,便将自己珍爱的木制小手枪送给了好朋友胖墩。
还有,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在日本疯狂大扫荡期间,有一股敌人对我 伤员驻扎的小村进犯 ,进行大扫荡,被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发现了,王二小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早年丧失双亲,在地主家放牛,从小就很爱国,因为他是在乡亲们照顾下长大的.所以他加入了儿童团.负责放哨.当他发现敌人后,为了掩护同志,并消灭敌人,不顾个人安危将敌人带入了我军的包围圈,虽然敌人被歼,但我们的小英雄王二小也付出了他年幼的生命,被鬼子摔死再了大石头上.这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家的榜样,我们为有这样的小英雄而自豪!!!
林则徐 虎门销烟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到他身上,他到达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黄浦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但是义律是一个十足的大流氓,面对林则徐的命令,出尔反尔,采取无赖、讹诈、欺骗、撒谎的卑鄙手法交替使用。义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则徐的对手,3月28日,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
从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邓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4月11日开始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缴烟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但如此巨量的鸦片如何处置,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求验明实物数量,然后焚毁。道光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让林则徐和邓廷桢、怡良等人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
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