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10月1日发生的故事

10月1日发生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1-22 23:28:59

⑴ 国庆节的故事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泽东主席这声雄厚苍劲声音宣告了一个旧社会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9周年,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下面老醯儿为大家讲几件与国庆有关的小故事。
国庆节最早是由他提出的
最早提出‘国庆日’的,是时任政协委员、民进首席代表马叙伦先生。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民进首席代表马叙伦在全体会议上发言,表示“用最大的努力,从事于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共同建立光辉灿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10月9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老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主席说道:“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

马叙伦(左一)在第一届政协国旗、国徽、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会议上。图片来自中国网
在当天的会议上,《请政府明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旧国庆日》的建议案被通过。同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自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为了中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
开国大典时间选择在这个时间原来是这个原因
10月1日下午举行开国大典,这个消息之前一直是绝密。直到典礼开始前5小时,才由当时的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发出公告。开国大典选择在10月1日的下午3点举行,是聂荣臻最先向中央军委提出的建议。下午举行,为的就是要防备蒋介石孤注一掷:空袭开国大典。
为了避免台湾战机的破坏,大典在下午三点举行是让台机B-24轰炸机无法在天黑之前赶回去,那时在夜里飞行是十分危险的。当时,在北平四周,聂荣臻布置了高射炮群,严阵以待。年轻的人民空军也做好了一级战斗准备。飞过天安门的飞机,留下两架P—51蚊式机在空中巡逻。聂荣臻对受阅部队发出一道死命令,万一发生空袭,不能动,下刀子也不能动!天安门广场上30万人民在看着我们!
最后,蒋介石取消了任务,B-24轰炸机最终也没能破坏大典的胜利举行。
天安门上的巨幅标语是由他亲笔书写

1949年2月,天安门城楼最上层中间悬挂毛主席画像,城墙中央挂着贴有“庆祝北平解放大会”红色横幅

上面这幅图中毛主席像两侧的巨幅美术字标语,想必每位去过天安门的人都见过,但是出于谁手恐怕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幅巨作的作者是钟灵,当代著名书法家、美术家、电影家、漫画家,中国人民政协会徽和我国国徽设计者之一。
当时毛主席像两侧的标语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正中悬挂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书写之前,钟灵先是一步一步丈量了天安门城楼的长度,之后操起剪子,用布剪出宋体字。然后,他又充当木工教练,指导木工按照比例锯好木板,钉成字盒,外面装上下层毛玻璃,里面安上电灯泡。然而在书写过程中,钟灵发现两侧的标语字数不对称,这让钟灵大伤脑筋,在反复丈量和思考之后,钟灵终于想出一个巧妙办法:他采用视错觉原理合理安排,在用尺子和铅笔认真书写了整整两天后,最终,两条巨幅标语赫然悬挂于天安门城楼上。
1950年,其中一条标语改为“世界人民团结万岁”,随后应简化汉字的趋势,将标语中的繁体字全部重新书写为简体字,两边标语的间距一样,完全对称而且更加美观。自此这两条标语一直延续至今未变。

⑵ 10月1日爷爷奶奶对我说江姐的故事

对此我非常的感动,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所以一定要好好的珍惜,
争取可以为我们的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⑶ 关于国庆节的故事

原来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做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于是,我们欢乐的国庆节就这样被定下来啦!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了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天安门升旗仪式

升旗仪式是每一天都会完成的,但在国庆节这一天却是分外的受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的升起是令国人振奋的,在标志着国家正式独立复兴的特殊日子里,看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已成为了国人的一种习俗。那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关于升国旗的一个小故事。

当毛泽东雄伟苍劲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传遍整个世界,宣告了一个旧社会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接着就是升国旗了,大典秘书长宣布:“请毛主席升国旗!”

一位站在毛主席身后的名叫苏冶的通信兵,和全部人一样为中国人民成立而激动,但他多了一份别人没有的紧张和压力。他的手也因这种激动和紧张而渗出了热汗,因为毛主席将在全世界人民使用他和一个战友的一项技术发明:用电钮升国旗。苏冶听到大典秘书长宣布的议程,立即上前一步,将一个遥控电钮递到毛主席的手中。

毛主席神采奕奕,表情庄重的按动电钮,在天安门广场上全部人的翘首以待中,遥控电钮树立启动旗杆下的马达,自动将一面长460公分、高338公分的五星红旗徐徐升向了明净的天空!

随着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广场喇叭里响起来雄壮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无线电波首次把国歌送遍五湖四海,送上九霄云外,送入每一个翻身做主,激动不已的中国人民心中!

此时,苏冶注意到了毛主席胸膛的起伏,一代伟人已情不自禁。突然,毛主席发出一声赞叹:“升得好哇!”此话通过扩音器回荡在广场。霎时,广场上一片欢腾,群情振奋。苏冶理解主席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感慨中华民族终于升起了自己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二是褒奖通信兵设计的遥控升旗十分先进。心潮澎湃的苏冶已泪湿眼帘。

阅兵式

在1950年至1959年期间,每一年的国庆日都会举办大型的庆典活动,而在这期间当然叶少不了我们的阅兵式,后来由于奉行了勤俭建国于是改成了“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

⑷ 2009年10月1日江西卫视传奇故事

你可以进江西今视网查看,网址是www.jxdgw.com

⑸ 国庆节的故事 简短一点

国庆节的来历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

⑹ 1949年10月1日的主要事件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毛泽东主持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首都北京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全体出席会议,宣布就职。 中共临时中央1932年6月命令红军消灭进入江西境内的国民党广东军团(粤军),占领梅岭关,随后再沿江北上。红一军团7月初控制了梅岭关要隘后,粤军即由韶关、信丰兼程赶赴广东南雄,意图与北面国民党军合击红军。毛泽东与红一方面军将领决定集中一、三、五三个军团,同时进攻正在进行南北合围的国民党两路军队。
红五军团7月8日凌晨向南雄县境内的水口方向开进,与国民党军两个团开战。次日,粤军八个团的援军抵达水口战场,国民党军力量增至十个团。红军对此却并不知晓,红五军团仍按原计划实施攻击,结果伤亡很大,直至红军独立第三、六两师到达,才稳住战局。红军主力两天后到达水口,国民党军队退入南雄,战役结束。
水口战役从最终结局来看,红军是胜利了,但毛泽东认为那是一次“打赢了的败仗”,他说:“我们历来就不欢迎这种胜仗,在某种意义上简直还可以说它是败仗。” 高兴圩战斗是红军在第三次反击国民党军队包围作战中的一次战斗。毛泽东、朱德1931年9月7日指挥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红四军、红三十五军向高兴圩发起攻击。两天的战斗过后,国民党军伤亡2000余人,红军伤亡2200余人。国民党军占据的地形比红军有利,红军不仅地势不利,兵力也不够集中,而且此前徒步涉水过高兴圩以西河流时,遭遇了攻击,损失较大。
红军久攻不下高兴圩,兵力渐减,就撤出了战斗。高兴圩之战,红军损失了两个师长,即为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曾士峨,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长邹平。 红军在1935年1月的中共遵义会议后,分三路向赤水河以东地区推进。毛泽东见那一带道路两边都是山谷,便同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蹉商,如果国民党川军郭勋祺的追兵孤军深入,红军可以在土城以东的青杠坡埋伏兵力将之围歼,这样红军下一步的北渡长江就无后顾之忧了。这场战斗以红三、五军团为主力。
战斗在1月28日打响后,郭勋祺的川军中埋伏遭到重创。但几个小时激战,川军战斗力丝毫要减弱的势头,川军的后续部队又迅速赶到。红军总部立刻派陈赓、宋任穷率领军委纵队干部团上前增援,朱德总司令在前线指挥。原已北上进攻赤水城的红一军团也回师增援,方才稳住了红军的阵地,但这一仗最终没能消灭土城附近的川军。
红军后来从俘获的川军士兵处得知,原来的情报有误,郭勋祺的川军不是四个团六千多人,而是六个团一万多人。 茅台战斗发生在红军二渡赤水后。红军主力1935年3月进军茅台以南,但是国民党有三个师的兵力,附近又有援兵。红军败退,并于第二天第三次度过赤水继续长征。

⑺ 国庆节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中国国庆节的由来在西晋时期就有记载。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之为“国庆”。于是,我们今天称国家建立纪念日为国庆。在我国,国庆节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纪念日——10月1日。

现代国庆节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

(7)10月1日发生的故事扩展阅读:

节日意义:

1、国家象征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2、功能体现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3、基本特征

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⑻ 国庆节有什么历史故事

中国来历史上的一个最伟大的转变自
1949年9月的政协第一届第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亲自升起了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一切残余武装,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

⑼ 关于国庆节的小故事或人物事迹

1、国庆节由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开国盛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最早提出‘国庆日’的,是时任政协委员、民进首席代表马叙伦先生。” 1949年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许广平委员发言:“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林伯渠委员也发言附议,要求讨论决定。

当天会议通过《请政府明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旧国庆日》的建议案,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择施行。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兹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这就是把“10月1日”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即“国庆日”的来历。 从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为了中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

2、国庆节的小故事之升第一面国旗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国庆节)楼。全世界都瞩目于此。 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庄严而隆重地举行。毛泽东强劲有力的湖南口音神圣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此前,军委三局(我军通信机构)的通信兵们为这一天的到来,进行了通信保障每个细节的周到准备。毛泽东雄伟苍劲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传遍整个世界!这声音宣告一个旧社会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接着,大典秘书长宣布:“请毛主席升国旗!” 一位站在毛主席身后的名叫苏冶的通信兵,和所有人一样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而激动,但他多了一份别人没有的紧张和压力。他的手也因这种激动和紧张而渗出了热汗,因为毛主席将在世界人民面前使用他和一个战友的一项技术发明:用电钮升国旗。

苏冶听到大典秘书长宣布的议程,立即上前一步,将一个遥控电钮递在毛主席手中。毛主席神采奕奕,表情庄重地按动电钮,在天安门广场上所有人的翘首以待中,遥控电钮顺利启动旗杆下的马达,自动将一面长460公分、高338公分的五星红旗徐徐升向明净的天空。

随着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广场喇叭里响起了雄壮激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无线电波首次把国歌送遍五湖四海,送上九霄云外,送入每一个翻身作主、激动不已的中国人民心中。

此时,苏冶注意到毛主席的胸膛剧烈地起伏,一代伟人已情不自禁。突然,毛主席发出一声赞叹:“升得好哇!”此话通过扩音器回荡在广场。霎时,广场上一片欢腾,群情振奋。苏冶理解主席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感慨中华民族终于升起了自己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二是褒奖通信兵设计的遥控升旗十分先进。心潮澎湃的苏冶已泪湿眼帘。

3、国庆节的小故事之国歌

一个有国籍的人,对本国的国歌一定不会陌生。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听到国歌就有一种心灵的震撼,力量的涌动,精神的昂发和情感的倾泻。 但你会一字不差地唱完国歌吗?我说,我不会,你也未必就会,如果不是经历一次不应有的尴尬,我不会想到关于国歌的话题。

前不久,我为一家远在澳大利亚的朋友送行。朋友一家三口均系澳大利亚籍华人,7年前朋友留学澳洲,随后妻儿举家同迁墨尔本。朋友出国之初,他儿子仅仅降生3个月,在不到一岁、还不会说话时就已随母亲赴国外陪读。

这次朋友带七岁的儿子第一次回国探亲,却能操一口流利的汉语,自然是其父母的刻意传授。朋友说,为了母语不至于在儿子身上失传,他们对外说英语,家里一概说汉语,而他孩子的中文名字,就叫小华。

小华和我玩了一会儿游戏之后,突然提出要和我一道唱歌。我问唱什么歌,他不假思索地说:“唱国歌。” 我说:“你们澳大利亚的国歌我不会唱,中国的国歌你又不会唱,怎么办好?” 他闪动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说:“我说的就是唱中国的国歌,国歌是我唱得最好的一首歌。” 我颇感意外和怀疑,一个在还不会说话时就出国在外的孩子,能唱这支融中华民族之魂、民族之气、民族之神的大歌?

然而,随着童声的响起,我不得不信。“叔叔,我们一起唱。”在小华的邀请下,我们开始了二人小合唱。我小声地唱了三句之后,嘴里竟冒不出原本十分熟悉的词儿来,不得不合着节拍转为哼唱那雄劲、激扬的旋律。

小华不断地将我的军:“叔叔,唱词儿,唱词儿呀!”他从头到尾唱完了国歌,而我在旋律中偶尔掺加两句还没忘尽的歌词,却也不是错了,就是混了。我羞愧难当。 我惊异小华能把国歌唱得如此熟练而且情绪饱满。

我从朋友口中得知,在别的孩子学儿歌的时候,小华学唱的第一首歌曲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小华在澳洲上幼儿园后,有一次,幼儿园要举行歌唱比赛,规定曲目是3首澳大利亚儿童歌曲。小华喜欢唱歌,嗓子有歌唱家的雏形,如唱规定的曲目获奖希望极大。但小华在父母的支持下却一再要求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幼儿园的阿姨既惊讶又惋惜,说唱中国国歌大家听不懂,是获不了奖的。而小华非常坚决:“不获奖也要唱!”比赛之前,父母帮他做了认真的排练。比赛那天父母都去了,不仅仅是去听儿子唱一首歌,而是去听儿子在异国他乡的舞台上唱祖国的国歌。小华颇“奶油”的稚声中注入了几分刚劲,几分明快,几分激昂,把国歌唱得既孩子气甚浓,又大人味十足。

小华尽管没有获奖,但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就连那位说唱中国国歌听不懂的阿姨也一边鼓掌,一边大声地说:“中国男孩,OK!”我相信,这位阿姨虽没听懂,却看懂了,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娃,从血液到肌骨不都是“中国造”吗?“中国品牌”的人种,国歌就写在他的脸上,刻在他的心里,流淌在他的血液之中!

4、国庆为什么是10月1日

原定开国大典的日子不是1949年,而是1950年元旦。刚刚解放的北京社会治安十分复杂。西南、华南还有不少地方仍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制空权更是完全掌控在国民党空军手中。鉴于上述情况,中共中央决定开国大典缓行,抓紧时间打击国民党残留人员的破坏活动,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初步定在1950年1月1日。

就在此时,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为团长的中共中央代表团,对苏联进行了秘密访问。访苏期间,斯大林问刘少奇: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宣布成立中央政府?刘少奇根据出国前中共中央酝酿的意见如实告诉斯大林。

斯大林听后建议:解决重大问题时固然要稳妥,但更重要的是不可错过时机。我想提醒你们注意防止敌人可能利用所谓无政府状态进行干扰,这是极毒辣的一招,不能不防。

中共中央认真考虑了斯大林的建议,在分析国际国内的形势后,很快作出决定: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同时,举行盛大典礼,即开国大典。

5、为什么要在下午举行庆典?

开国大典选择在下午3点举行,为的就是防备蒋介石空袭。因为国民党用于轰炸的飞机是美制B-24轰炸机。这种飞机时速488公里,最大航程为3380公里。

轰炸机的起飞地点是浙江舟山群岛,和北京航距1230公里。如果上午从这里起飞,B-24轰炸机可以在3个小时左右抵达北京,执行完轰炸任务之后,还可以安全返回。但如果下午起飞,轰炸任务虽还可以执行,但夜航能力相当差的B-24,就很难飞回去了。

当然,10月1日下午举行开国大典这个消息一直是绝密的,直到典礼开始前5小时,才由当时的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发出公告。

6、修缮天安门广场只用了3小时

开国大典,最初选择场地时,曾考虑天安门广场和西苑机场两处。经过周密对比研究,最后选定了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前的天安门广场,就是中华北门及其东西两道南北走向的红墙之间,直到金水桥前凹形的空场,其南北长百余米、东西宽七八十米,远没有现在这么宽大。

共青团北平市委筹委会和北平市学联,要求各校在9月10日星期六下午组织4300名学生到天安门广场义务劳动。消息在报上和各学校一公布,两天时间内有18000人报名。各校只好采取抽签办法决定谁能参加。

9月10日下午3点,劳动开始。不到3小时,两片面积占了19980平方米,高出马路半米的满是青草乱石、七高八低的荒地,已变成了几乎和马路一样平、略微向两旁倾斜的一片光滑、眉眼舒展的广场了。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