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写作文
㈠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读后感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读后感]《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读后感 文/乐庭 今天,我终于读完了这本《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可谓是感触多多,也收获颇多,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读后感。在这本不是很厚的书中,我得到了很多启迪,有才无德的人,比无才无德的人更可怕,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成为栋梁之才。 吴姐姐,也就是本书的作者吴涵碧女士以她朴实无华的文字娓娓向我们道来,把原本枯燥的史书变成了生动形象的文字,看了本书,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明朝那段历史。 我得到的这本书是最后一册,讲述的是明朝明世宗到明神宗这段历史,虽然中间只有短短的75年,却出现了夏言徐阶张居正这样的名相,尤其张居正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严嵩斗夏言,徐阶都严嵩,张居正斗高拱,尤其徐阶斗严嵩这段内容,令人感慨,众所周知,严嵩是明朝一号大奸臣,他作恶多端,恶贯满盈,他的罪行如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严嵩和儿子严世蕃父子贪赃枉法,干尽了坏事。而时任内阁首辅的徐阶,一直隐忍,准备寻找时机,为民除害,时机终于来了,久经风雨的徐阶终于搬到了严嵩...... 在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就是隐忍不发的徐阶,或许他的一些做法不被人认同,他的一些思想不被人理解,但是他用时间证明了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卧薪尝胆,等待时机,只有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做到,读后感《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读后感》。 虽然,严嵩的行为人神共怒,但是细细品读这本书,我也对他产生了一丝丝怜悯,其实严嵩一开始也是与杨继盛、张居正一样是个爱国热血青年,只是因为他的一念之差,或者说,是他的强烈的想证明自己的心,让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假如他不被高傲的夏言所瞧不起,假如他能轻松得到同乡夏言的赏识,假如他知恩图报,对推荐他的夏言心存一点感激之情的话,也许历史上就少了一个奸臣,多了一个清官。所以,人一定要有一个善良宽容感恩的心,这是我从严嵩身上总结的一点看法。 夏言走到这一步,也有他性格上的不足之处,他若不是太过高傲,严嵩几次拜见都吃了闭门羹,最后使严嵩怀恨在心后,为自己种下了不幸的种子。还有夏言心太软,看问题不深入,只看表面现象,没有看穿小人严嵩的丑恶嘴脸,,所以才丢了官,丢了前程,甚至丢掉了姓命。 读完这本书,不仅了解了这段历史,还从历史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生活中,我们要亲近那些品德好的人,远离那些品质恶劣的人,还有,品德是人生的必修课,做人首先要最品德高尚的人。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㈡ 听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简介50字
上周日中午准备接孩子的时候,接到快递的电话,说是北京的快件。我就猜想一定是喆妈寄来的书,果然不出所料。我那激动呀,像孩子似的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真是一本好书呀,无论是封面还是字体都清爽。接到孩子后,我就知道这书他不看完,谁也别想碰了,本来他就一历史迷,这样的好书他又怎能放过呢。一路上,他边看目录边不住地夸这是一本好书。最后,还忍不住给我读了起来。一直到到晚上,我催了好多遍才放下书睡觉,这时,书也仅剩下32页没看完了。对于儿子的看书速度我是由怀疑到佩服。等他睡觉后,我忍不住拿过书来看,(对历史方面的书,我一直不感兴趣,上学时学的那丁点历史知识都还给老师了,在家,我时常被他父子俩笑话,因为我的历史知识太贫乏了。)真是不看不知道,竟然还有这么吸引人的历史书啊。整整一星期,我们全家都在争看这本书,儿子是看完一遍还要看,还说什么好书要精读。看他不时地在书上圈圈点点。可以说,这不仅是一本历史书,而且还是一本文学书。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写作上,都非常值得一读。 如果看完整套书,不仅可以对历史了解的更透彻了,而且在写作上也会有很大的提高的。下面,我就把儿子的读后感一并发过来。
㈢ 给一篇吴姐姐讲历史故事600字读后感-.- 不要抄的 要抄我自己也会-。-
历史,仿佛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面明镜,让我们看到前辈的丰功伟绩,看到当时社会风云的种种教诲。看看历史,使人明智。其实历史并非那么遥远,它可以与当今社会融会贯通,让我们少走弯路,指导我们前行。作者吴涵碧凭着坚韧的耐性和持久的毅力,20年执着于创作《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套丛书,为读者如实传递着一代代英雄的事迹。
为了照顾小读者的特殊需要,吴姐姐对于那些即使是成年人也要抓耳挠腮的古代文化常识,巧用穿插之法,在故事中一一作出准确而简洁的回答。为了方便和吸引小读者,吴姐姐精心剪裁,巧手编织。描绘事物时,有声有色;倾注感情时,气势豪迈;发挥议论时,一针见血。综观全书,笔法多样,时时处处妥贴顺畅。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代表了“一代之文学”的名篇佳作,吴姐姐巧妙引用之际,或翻译,或改编,文笔或含蓄蕴藉,或风情万种,始终恰如其分。
历史既是一种智慧,亦是一种情怀。只有在真情怀的指示下,智慧才可能到达它应该到达的地方。吴姐姐有意于让孩子得到历史的真情怀与真智慧,有意于让他们懂得热爱自己的民族和本民族的杰士。在故事当中,吴姐姐一再展示专制社会所造就的苦难,指示受迫害者固然失去生命,而最高权力者皇帝,也不能成为其中的胜者;当秦桧狡计得逞时,吴姐姐教诲读者,历史的评判从来便是公正的,坏人终将被钉在耻辱柱上;当岳飞含冤负屈,死于风波亭时,吴姐姐更是充满感情地告诫读者,中国人不以最终的成败论英雄,而是重视他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奋斗精神与节操。这样的论言,穿行文中,皆自然流出,不但极有见地,亦亲切可观。
一睹为快之余,还要记住吴姐姐的话:让我们“认认真真、死心塌地”地爱中国,让我们牢牢相信,“作为中国人是顶顶光荣的事”,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是中国的孩子,我们要为中国争气!”
㈣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的名人名言
吴姐姐一生埋首典籍,深知历史的严肃性和学术性,讲历史故事时,不曾妄开言论,不曾逞才使气,未曾沾染纤毫意识形态之论调。见解之持正,论史之谨慎,与中国历代史家所恪守准则一脉相承。
所讲故事当中,即使是对于残暴的独裁者,也不吝排列他们的善政和善行,指责与激赏、恶行与善政,并行不悖;吴姐姐希望读者能放下成见,懂得正确全面的认识人和事物。
吴姐姐的最大目的,是希望本书能成为全家共读的好书,行文之中,一叙一议,非惟富于趣味,亦极讲求情致与见地,风流蕴籍,埋伏于轻松的历史故事当中,抹平成人与孩子阅读兴趣的沟壑。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风行全台数十年,所获奖项灿若繁星,让一代台湾人获得历史的“故智”,让台湾众多的家庭,在轻松愉快的共读之中,获得家庭的温爱。
书中有好句子比如;管鲍之交,唇亡齿寒,老马识途 、千金一笑,一鼓作气,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
摇头摆尾 、蔚为风气 、莫名其妙、 埋首读书、 励志向学 、百念俱灰 、日夜流泪 、含血喷人
㈤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的名家荐言
全神贯注,努力以赴
吴俊才(吴姐姐的父亲,已故,台湾“中央日报”社长、政大教授)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出版之前,涵碧希望我在这一集的卷首写几句话,我满心愉快的立刻答应了。
据我所知,像这样性质的专栏,能够在长达整整十年之久的时间里,每周一次,从不间断,在报上连续刊出,实不多见。单凭这一份竭诚为读者服务的敬业精神与耐力,已足令人激赏。何况万千读者的回应,又是如何的持久而普遍。专集一集比一集畅销,因而使本书早已成为家喻户晓,不只是儿童而且也是成人所喜爱阅读的优良读物。
其次,我也想透露一个小小的秘密。当涵碧准备撰写此一专栏前,曾在一次越洋电话中,征询我的意见,可否为专栏取一个名字。她说打算为读者每期讲一次故事,而取材运笔,尽可能求实求真,至少做到“正史为凭”,绝不杜撰。涵碧在大学先修历史,后学新闻,既然有此决心,我相信她一定办得到:以治史的精神来写故事,所以就顺口建议她的专栏为《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她欣然接受了,也实行了,而且这十年来我也是每篇必读的读者,当然应该写点读后感。
尤其在讲述有关南宋岳飞的故事。提起“尽忠报国”的岳飞,凡是南宋以后的中国人,真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岳飞在三十二岁时,感怀世局,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一腔忠愤,壮怀激烈,不只使人追思景仰,更不知曾激起多少后代中华儿女,匡时报国奉献牺牲的壮志豪情。记得涵碧小时,最喜爱听我讲岳飞的故事,而我所讲的则是根据《岳全传》这部通俗小说。如今《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以现代易懂流利文字,重写这许多可歌可泣的史实,又作了不少考证的功夫。例如原说岳家在岳飞襁褓中即系一门孤寡,实则岳飞所受教忠教孝长大成人,得力于他父亲岳和的一手栽培之处甚多,并非完全为母亲之调教。姚氏夫人曾为岳飞在背上用绣花针刺上“精忠报国”四字,其实,刺的是“尽忠”而非“精忠”二字。
涵碧为小读者讲故事而能如此谨慎将事,绝不是信手拈来随意渲染,使得一些上了年纪的读者,也能获益不浅,其负责认真的态度与用功之勤,也是本书十年来深受各方重视的主要原因。
我的确知道涵碧在这十年之中,为了写作历史故事,真是全神贯注,努力以赴。她要从浩瀚的历代史料中,去发掘引人入胜的题材,从许多交代不清、一团疑云的民间传说之中,勾画出每一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而以娓娓动人的笔触表达出来。她必须不停地阅读史书寻找资料,不断地拜访名师,请教专家,所以没有假期与休闲。有一次因为从公车走下来跌伤了脚踝和右手,她还是忍痛写作,不停地工作,因为每周到了截稿时限,是绝不能拖延的。我想涵碧已是整个沉浸到了她所投入的写作中,她笔下的那些历史人物,似乎也都在鼓舞她,帮助她奋笔前行,而她又觉得有义务要将自身的感受忠实地、真切地传递给她所服务的读者,哪怕在行家看来似乎微不足道的心得。
做为一个读者,而又是涵碧的父亲,我有时看到她在深夜灯影下依旧抖擞着精神在写作,心中多次“叫停”,话到嘴边,却变成了慈爱的鼓励。因为这正是她“并无所求,但望能有所奉献于社会”的快乐时刻。十年来,现在已写到了南宋末年,尚有许多历史故事要继续的写下去。我也像一般的读者一样,只希望她在大家的指导之下,能以更开阔愉快的心情,为我们讲更多好听的历史故事。
冷眼观史热眼观人
刘塘(名作家)
小时候,我代表台北市,参加全省演讲比赛,得了一大堆奖品。
奖杯进了学校的橱柜,锦旗早已不知去向,只有两本教育厅编的《十八史略选注》,一直存到今天。
我常想:为什么后来读的许多书,虽然都是传世巨著,在我心中,反不如童年的那本来得清晰。
或许因为童年的记忆力强,也可能由于那本书从“唐尧之治”到“元杀文天祥”,编得有组织;写得够生动,只可惜《十八史略》是文言,即使加了注解,还是较难读的,要是能有人,写一本既完整、又浅近而引人兴味的历史书该多好!
这理想最近终于实现了。
看到文友吴涵碧小姐的《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真是让我惊喜。读史令人聪明,说史可并不是件易事,吴涵碧小姐居然能以她生动的笔和灵慧的心,把历史中的人物,活生生地带到眼前。
由于对中国历史通盘深入的了解,使她能举重若轻,飒飒沓沓地写来,所涉的人物题材虽广,却保持着同一个统调。
也可能因为她写小说的功力深厚,使故事中的画面鲜活,将色彩、音响、动作和对白,做最精采的呈现。
尤其重要的,是她笔下的“关怀”。那种对人生的体谅、对历史的宽容,使她既能以冷眼观史,又能以热眼观人。
这样的一部书,当然使读者能兴味无穷,又在读后余味不尽。
吴姐姐的故事,像是一棵大树,以中国的历史为干,引出许多枝叶。神话传说、科学发明、文学典故、名人轶事,都能如行云流水般,随着正史,被一一引带出来。
我把这套书带回了美国,打算等四岁的小女儿再大些,就逐篇读给她听。让她认识中国、爱中华文化。
我相信这本《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会如同我小时候的《十八史略选注》一样,活在每个小读者的心中,且随着他们成长、发光!
谁人不爱听故事
张晓风(台湾阳明大学教授、名作家)
哎!说到故事,谁不爱听呢?
只要故事一路说下去,日子便充满热热的期盼。台湾话有一个字眼叫“开港”(其实是“开讲”),人一开始“海阔天空的讲下去”,那种气象简直就像要挖出一个港口来呢!台语又有“讲古”这个词,其实也就是“讲故事”。四川人却爱说“摆龙门阵”,这话出处不详,以我意猜可能因为司马迁是龙门人,“龙门”在古籍中可以泛指“历史”,“摆龙门阵”也就成了“谈古说今”的意思了。
大诗人苏东坡曾经记录宋代那些调皮捣蛋的小孩,大人经常拿他们没办法,但实在受不了他们的时候,就给点钱把他们打发到说书场去,他们一旦乖乖坐下来听历史故事,也就居然天下太平。他们会随着情节的悲喜而或笑或哭。而所谓悲,便是好人受难。而所谓喜,便是好人得救。他们本身虽然是令人头大的小孩,但一到了听故事的场合,才发现原来他们也是“好人”一党的呢!
更早的时候,在唐朝,李商隐也曾写诗形容他家骄纵得宠的儿子。这孩子听故事每听得发呆,一会儿笑张飞满脸大胡子,一下子又笑邓艾讲话结结巴巴。猜想起来,大概他在说书场中听了故事便回家来表演,完整的故事他记不全,却对人物印象深刻。于是他很热心的表演张飞一大把胡子在视觉上有多可笑,又努力模拟邓艾的口吃在听觉上如何滑稽。
事实上,人,是多么想知道这世上一切和人有关的事啊!即使他还只是一个孩子。
故事令人成长,因为故事里在在都说明人生的游戏规则。凡是想玩人生这场球的人,谁不想弄清楚球场规则呢?
如果唐代宋代的孩子都爱故事,现代的孩子又怎能例外?有人说,有了电视就不需要读书,也无须讲故事了。其实这话不对,电视把什么都给你看了,却反而不及故事世界里处处都可想象。将来的世界,机器可以替我们做许多事,但想象力,却必须由我们自己养成才行。
感谢上天,虽然已经到了二十世纪末,仍有一位耐性十足的小女子——吴姐姐,来为我们讲历史故事。她慢慢道来,如今已讲了七百多个故事了,看样子,这位现代的故事皇后,预期她讲一千零一篇也是不成问题的。
除了写得多写得持续之外,吴姐姐另一个可贵之处在于她不鄙弃细小琐碎的资料。像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因为重要,人人都会去写。但像刘伯温测字、《推背图》、《烧饼歌》、八股文、马皇后的大脚丫等杂事,却只有高手才能平心静气娓娓道来而且道理圆融。
吴姐姐写了这么多精彩的历史原委,固然令人羡慕,但读者有权利看这么多这么生动的叙述,也是一种福气,也同样令人歆羡。
谁会不爱听故事呢?让我们乘上时间的穿梭机,和吴姐姐一起,到几百或几千年前的故事中去旅行吧!
请看《吴姐姐讲历史故事》
岭月(已故名作家)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十一集,快出书了吧?”每次遇到涵碧,我都这样问她。
另外,我觉得这部书的最大特色,就是作者从笔端流露出来的“奖善嫉恶”的感情。以及她在文中抒发的个人感想。读历史最大的益处,就是吸取前人的经验与智慧,给自己理出该仿效或该警惕的教条来。会思考的成人读者,看了上述作者的“感想”,往往因为引起共鸣而拍案叫绝。如果是“学而不思”的小读者,那更是指引他思想,培养他养成思考习惯的好教材。有很多篇详细介绍南宋道学家的兴起,以及他们的表现与作为。如陆九渊、尹彦明、赵善应等,都是心口如一、切实遵守道德规范的道学家。在当时的社会,为什么他们会产生那样的思想?而他们的思想,给后来的中国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道德沦落,人们自私而欠缺公德心的现今中国社会,我们读到这段历史,应该怎样思想?这都是读者感兴趣的吧!
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是介绍“一代才女李清照”的头三篇。她的盖世才华叫人钦羡,但她的命苦,却叫人叹息。其实不是她命里缺乏“福”字,而是衰败的国家与不安定的动乱社会害苦了她。想到当今活跃文坛的一群姐妹之友,写作余暇不是忙着赶饭局,就是快快乐乐相偕出国旅游。我们的幸福,应该感谢谁?应该怎样把握才能长久的,继续幸福快乐下去?
请看《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吧,我真想告诉每位朋友这一句话呢!
㈥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中选五个故事概括人物和事件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上起远古,下终明代中叶,作者选取这段漫长历史中富于教益和人和事,以此为中心,写成一系列轻松而富于情致的短篇故事。全书凡1075篇,200万言,故事之间相互勾连,前后贯通,连缀起来,即成一部规模颇大的中国通史。
作者吴涵碧女士,台湾著名学者、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以《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为题,在台湾《中华日报》、《国语日报》开辟专栏,连载历史故事,每周一篇,21年从未间断,本书即由这些专栏文章结集而成。
专栏读者对象原定为青少年,却得到成人和青少年的一致喜爱,这得益于其诸多特点:本书所采史实,皆出自信史,对流传甚广的野史及民间传说,亦偶有采择,然皆指明其非为史实,并以信史与之相对照。
㈦ 听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读什么有感400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读后感
在上个学期该放寒假的时候,杨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去了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借了书,这些书的名字就叫做《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老师拿了两种,一种写的是唐五代,另一种写的是隋唐。我拿的是唐五代。
我觉得《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套书非常好看。作者用巧妙的语言讲了许多历史,让历史不枯燥了,并且让我们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我看完了唐五代,就跟李子木换了书,看隋唐了。
隋唐给我的印象很深 。读完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多隋唐时的英雄,如:秦琼、尉迟恭、程咬金、李世民、房玄龄等······还让我知道了许多恶人,如:嫉妒心强的独孤后、狡猾奸诈的杨广······
让我印象很深的是《新年的突袭》这一篇。这个故事讲了:隋朝大军一直想渡过长江去攻打陈军,可是一直找不到时机。隋朝有一名大将叫做贺弼若。他趁着过年的时候,带着隋军悄悄地渡了江,去攻打陈军。虽然陈朝人听见有整军上马的声音,却懒得去查个究竟。就这样隋军就轻而易举得拿下了采石。
之后,杨广和杨素一起陷害了杨勇,使杨广当上了太子。到了五百零四年的时候,隋文帝(也就是杨坚)得了重病,不久后又得知杨勇是被陷害的,准备废掉杨广。杨广得知后就把文帝杀害了,杨广登上了王位。之后,人民们不满杨广的残暴,纷纷起义,最后杨广被令狐行达用他的丝巾把他杀死了。之后,李渊得到了王位建立了唐朝。
这本书非常好看,你一定要看哦!
㈧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写一篇读书心得
http://..com/question/454393131535120445.html
网上都有的,随便写写
㈨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一册的主要人物是谁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一册,时间是先秦、秦、远古至前207年,里面描述的每个故事,是围绕历史人物进行(如果想知道历史发展的演进过程,我觉得这本书就不太合适了),讲了黄帝、孔子、孟子、韩非、程婴、秦始皇、孟姜女、单于等等,文字简单朴素,但是读起来却觉得很有趣味。每个故事内容简短,并且有相关的配图,这些图都是绘画、壁画、文物等等有一定意义的内容,而不是一些随便挑选的配画。大人阅读文字消化后,也可以作为小故事跟小孩讲,既可亲子共读,也可以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了解历史,学会做人。书中的配图也是可以铺开学习的内容,如果感兴趣还可以更进一步地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加强学习。
最后,借用书中的一句话:历史的宝藏里有聪明、智慧、良知、爱心。。。。。通过阅读《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可以在历史宝藏里找到珍宝,大家不妨一读~
㈩ 求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的读后感
历史,仿佛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面明镜,让我们看到前辈的丰功伟绩,看到当时社会风云的种种教诲。看看历史,使人明智。其实历史并非那么遥远,它可以与当今社会融会贯通,让我们少走弯路,指导我们前行。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讲述的从中国人类起源一直到明末清初的历史故事。它将朝代的兴衰描写得极尽周详,人物表达得淋漓尽致,使人能跟着作者的讲述,体会到人物的喜怒哀乐,以及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所做的好事、坏事。
书中的历史故事太精彩、太丰富了,让我爱不释手。从开天辟地开始,就深深吸引了我。我佩服管仲、孟子、蔺相如、张良等人物的智慧,我同样也欣赏程婴、荆轲、田横等英雄人物的气概。爱民如子的汉武帝,至圣先师——孔子。历史上还有不少坏人,如残忍的纣王、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阴险的庞涓、春秋五霸等。
历史是多么的沧桑!但从沧桑中,我们也能找出一些规律来:每个国家的开始都是弱小的,但是经过贤明君主的治理,便逐渐强大起来,随着国家的逐渐强大,许多君主逐渐骄傲起来,疏远贤臣,亲近小人,最后国家由强大渐渐衰落,最后走向灭亡。新的王朝就取而代之,并又逐渐强大,逐渐弱小,最后又灭亡了……
读了《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使我懂得了许多的道理。其中之一就是:不能因人的身份而鄙视或仰慕某人,要亲贤远佞,明辨是非,做一个真正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