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故事大全
A. 问一些关于印度的神话故事与传说
凡是伟大的文明都有伟大的神话,纷繁复杂的
印度神话
就是其中的一枝奇葩。其的形成与其本身的历史关系密切。
印度
神话人物
简介2007-01-07
19:34
——关于《
世界
。印度篇》里的印度神话人物——
无论是《世界》的哪个篇章,都和神话多少有些关系,在《世界。欧洲篇》里涉及到了北欧和基督教神话,希腊神话略有提及但是分量很轻,而在印度篇的世界背景当然是印度神话了。
和希腊神话相比,印度神话的普及度并没有那样广泛,而且由于印度神话根据年代和民众的信仰不同而产生了大量的版本,导致众说纷纭,所以常常出现混淆——同一位神祗可能会有多个分身参与不同的神话故事,而当他被单独崇拜时的神话传说又往往和普遍的神话版本有所不同,所以……在写《世界。印度篇》前经过反复考虑,最后终于决定采用以
印度教
神话为主体的背景结构。当然了,可能在一些对神话了解较深入的读者看来这篇小说里很多关于神话人物的说法有谬误,但是正如百里说过的那样,印度神话的复杂性和
矛盾性
是一个因素,另外一个原因么……小说毕竟是小说,不是文献资料啦,呵呵……
http://hi..com/shumimoon/blog/item/6fb93eadb57cfb094b36d685.html
B. 印度文化故事100字
从开伯尔山口和喜马拉雅山脉到印度南方的热带丛林,这本原创性十足和回优异的印度历答史探勘提供印度地区和文化的鲜活画像,以及某些最伟大人物的特殊见解:佛陀和阿育王,沙摩陀罗笈多和阿克巴大帝,尼赫鲁和甘地。此书探讨印度思维和创造如何塑造世界历史的方式,并展现某些有关文明本质的古老印度思想仍适用在我们的时代。
炫目迷人的彩色照片捕捉了地貌、建筑、习俗、仪式和庆典的精彩镜头。这本由英国最受欢迎的历史学家和节目主持人之一麦可.伍德编写的书,图文并茂,是历史和游记的迷人组合,展露印度永恒的面貌──过去,现在和未来。
C. 关于印度的有趣故事
律师和印度教徒的有趣故事 想着律师应该是个很赚钱的行当,很多人想当北京律师,但恨律师的人比想当律师的人还多,因为其中很多人赚
的是昧心钱。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北京律师和回教徒还有一个印度教徒开车行驶在乡间的路上,可是风雨太大
他们不能走了,于是他们找了一个农舍打算住一夜,可是农舍的主人说房子里只能住三个人,一个人必
须住外面的草房里。回教徒说:“我去吧!”于是他就去了,可是过了一会他在外面敲门,大家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我实在忍受不了了,那里有
头猪!”印度教徒说:“那我去吧!”于是他去了,可过了一会他又敲门,大家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我实在忍受不了了,那里有头牛!”北京律师没办法说:“我去吧!”律师去了,过了一会,又有人敲门,大家开门一看,一头猪和一头牛站在那里说:“我们实在忍受不了
了,那里有头律师!!”
D. 印度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
印度的主神有三位:大梵天(Brahma),大自在天(Shiva),以及妙毗天(Vishnu)。大梵天为创造之神,宇宙之主。大自在天及湿婆,是三只眼的破坏之神(即鬼眼王)。妙毗天是宇宙与生命的守护者。这三位大神皆能自由变化,神格十分崇高,犹在众神之王因陀罗(Indra,神帝释天)之上。 ● 众神之王因陀罗 有一次因陀罗不知怎么得罪了大自在天的分身之一陶尔梵撒斯(Durvasas),而遭到他的诅咒,因陀罗诸神以下三界都因此失去了活力,日渐枯槁。于是诸非天,通称为阿修罗(Asura)机攻打衰退的诸天,诸天兵败如山倒,只好向万神之神大梵天求助,梵天懒得管这种闲事,就推给妙毗天(毗湿奴),毗湿奴取了他的种种法宝,法螺,轮宝(***,金轮法王可能是剽窃毗湿奴的智能财产),对诸天说,"你们照我的话作,保证你们又会变成一尾活龙。" 于是便命他们将某种药草投入大乳海,拔取曼荼罗大山(Mountof Mandara)作为搅海的杵,以广财子龙王(Vasuki)作为搅杵的搅绳,搅乳海以取不死甘露(The Dew Of Life)。但是诸天必须与阿修罗合作。"你们必须允许他们和你们均分甘露。使他们也获得永生" 妙毗天继续说道,"不过根据我的先见之明,他们这次会白花力气,那些东西于他们是无分的。"(实在是有够古怪的说法)。 于是诸天便与阿修罗同盟,进行搅海取药的工作,妙毗天化为一只大海龟(Tortoise)以承杵底,阿修罗持龙王之头,诸天持龙尾,开始搅动。妙毗天一方面变成海龟承杵,一方面以其大法身坐于高山之巅,以神力灌注于诸天与龙王之身。当龙王身体被绞紧时,龙口吐出热气,把阿修罗烧个半死,但是龙尾在空中挥舞,却形成香云,时有甘雨撒落,诸天工作轻松愉快。 搅着搅着,从海里搅出一只香洁牝牛,其后搅出了天女梵琉尼(Varuni),是为谷酒女神;然后是乐园大香树;然后是月轮,大自在天取来作为额头的装饰;然后是一碗可以毁灭三界的毒露,大自在天这时气大概也消了,就把这危险物品取来自己喝了,界因而得以保存,但是大自在天的喉咙因此变成青紫色,大自在天因此又被称为 "青喉者"(Nila-Kantha);然后是七头长耳天马;然后终于天医川焰(Phanwantari)手托不死甘露出现;最后出了的是幸运与美的女神吉祥天(Laksmi),成为妙毗天之妻(这么说来,圣传里的毗沙门天是不是就是妙毗天呢? 那岂不是被降级成了帝释天的部下? )。 此时诸天欢欣鼓舞,被冷落在一旁的诸非天(阿修罗)则十分不爽,其中一个从天医手中抢走了不死甘露,妙毗天急化成一个超级美女混入阿修罗群中,加以迷惑,机将不死药夺回(妙毗天还是满偏心的……而且以大神之尊耍这种手段好象不太光彩)。诸天喝下了甘露果然又变成一尾活龙,大发神威把阿修罗赶回地狱,因陀罗重回宝座,从此三界平安无事。 不过在诸天饮甘露时,有个阿修罗名叫 "罗喉"(Rahu)变成诸天形貌(以彼之道还施彼乎? )混进去偷喝,结果被日天子苏利耶(Surya)与月天子旃陀罗(Chandra)瞄到,急忙向妙毗天打小报告,妙毗天立刻射出***血滴子,可怜那罗喉不死药只吞到喉咙而已,就被割了下来,不过身体虽然死了,因为有吃到甘露而得永生,大叫一声,飞到空中。从此恨日月入骨,所以随时追着日月,一追到就把日月吞食,此为日月蚀的由来。罗喉星为一黑暗星,死掉的身体则化为计都星(彗星),皆为不祥之星。 ● ○ ● 大自在天湿婆的太太婆婆谛(Parvati)婚后久无子息,湿婆自己是破坏神,也没办法,只好叫老婆去拜托毗湿奴,每日以鲜花,果品,珍宝,黄金供养,并饭婆罗门一千人,持续一年,并斋戒沐浴,神壹志,存想毗湿奴(湿婆大概会觉得瘪透了,谁叫他是破坏之神而毗湿奴是生养之神呢? )。婆婆谛就在恒河边举行这种仪式。有一天见到一个老婆罗门,叫她回自己的屋里,就可以得到一个儿子。这个老婆罗门是克利斯那天(Krishna)化身,他后来就变成婆婆谛的儿子,叫做迦尼萨(Ganesa)。 ● 迦尼萨 婆婆谛得子,诸神都来庆贺,大家都抢着看婴儿,只有土星神莎尼(Sani)低首垂目,不敢看婴儿一眼。婆婆谛问其故,莎尼回答说,他以前一心虔礼毗湿奴,而疏于礼敬毗湿奴的太太,毗太太于是加以诅咒,他不管目光看到谁谁就会死掉(照搅海神话来看,毗太太应该是吉祥天,不过这么狠的诅咒看起来实在不大合吉祥天的形象,不过自古以来神都满乱来的,不予深究),为了避免发生不幸,所以不敢看人,更别说是三大神之一的儿子了。婆婆谛听了不以为意,想说自己地位跟毗太太也是不相上下,说不定还有跟毗太太较劲之意,不惜拿孩子的小命开玩笑,就硬逼土星神看她的儿子,一看之下,小孩当场身首分家,飞回克利斯那天宫,跟那化身为子的天神重新结合了。 ● 土星神莎尼 心伤爱子惨死的婆婆谛投地痛哭,诸神也同样哭泣(满狗腿的),毗湿奴眼看这祸事是自己的老婆惹出来的,再加上自己身为守护生命的大神,也不能不管,就骑上了他的大鹏金翅鸟喀缑丹(Garuda),飞到普修薄波陀罗(Pushpabhadra)河边,找到一头在睡觉的大象,就把象头砍了下来,回来装在死婴的脖子上,因此迦尼萨就成了象头人身。虽然变成象头,竟婴儿死而复活,婆婆谛为此举行盛大的庆祝宴会,只有倒霉的土星神被踢出诸神集团,还遭到婆婆谛的诅咒,变成跛脚,真是有够歹命…… 这个故事的版本尚有许多,暂且不表。"孔雀王" 里有一段 "地狱门" ,里头的大反派叫做 "大圣欢喜天" ,即为迦尼萨在密宗里的名字,也是画做象头之形,"孔雀王" 的考据之谨慎令人肃然起敬。这段故事中登场的还有里高野十二神将(可是表现肉脚,令人失望),也是出于印度,为十二地支之支配神: || 鼠: 招杜罗 || 牛: 毗羯罗 || 虎: 宫毗罗 || 兔: 代折罗 || 龙: 迷企罗 || 蛇: 安底罗 || || 马: 茹你罗 || 羊: 珊底罗 || 猴: 因达罗 || 鸡: 波夷罗 || 狗: 摩虎罗 || 猪: 夏达罗 || 在孔雀王里,宫毗罗是十二神将的大将,原来骑的是狮子,因为古代中国没有狮子,就改成老虎。属鸡的波夷罗骑的其实是金翅鸟而不是鸡。 注:***是毗湿奴神的法器之一,因此神是印度教中最崇高的神,有些印度宗派视其为唯一之神,其它如湿婆,梵天等只算是半神人,佛教采用其部份的形像,而创出许多护法神。轮有旋转摧破之意,故佛陀说法,被称为转***。因为罗喉造成日月蚀,有掩遮之意,当年佛陀离家许久,耶输陀罗才生下罗侯罗,有人怀疑非佛陀之子,后经佛陀证明为此子,因此才名为罗候罗。 注:佩尔巴利就是三只眼中女主角的名字,克利斯那天(Krishna)即是毗湿奴神的别名之一。 ● 大圣欢喜天 在印度神话中,是司音乐、文艺之神,在泰国以其神为艺术学院标志,马来西亚印度教圣地黑风洞所祭拜的主神。在其神格进入佛教之后,却变成双身的欢喜佛,佛经中记载其本为凶恶之神,观音大士化身为美女嫁给他为妻,使其成为佛教护法神,在密宗中因其有财神属性,又称为象头财神。同一尊神在不同宗教中竟会有不同传说及神格,也是好玩。 ● 十二神将 即护持药师佛的十二护法神将,详见药师经。十二种生物代表年,源于印度,汉时传至中国,与中国阴阳家之十二地支相结合。 ● ○ ● 迦尼萨(Ganesa)象头神的来源另有一传说,湿婆神有一天离家之后,湿婆神的老婆即生下迦尼萨,因为迦尼萨是神之子,出生之后即长的十分高大强壮,湿婆神的老婆有一天想洗澡,就叫儿子在外头守着,不让外人偷窥。不久湿婆神回家了,见到有一个高大英俊的小伙子站在门口,误以老婆偷汉子,心中充满醋意,就叫那个小伙子让开,迦尼萨坚守母亲的嘱托,不让开通路。父子二人就不知究竟就开打起来,湿婆神竟不敌儿子,心中十分生气,就使了奸计,一刀砍下儿子的头,迦尼萨因此身首二处。 湿婆神的太座听见吵架声,出门来看,只见丈夫砍下亲生儿子的头,痛哭失声,此时湿婆神才知道做错了事。为了安慰太座失子之痛,就去求毗湿奴神,毗湿奴神告诉湿婆神,只要明天往他交代的方向走去,看第一个生物将其头砍下,安装在湿婆神儿子的脖子上,就可以使迦尼萨复活。湿婆神依言去做,结果遇上第一个生物就是大象。于是取得象头,放在儿子的身上,因此迦尼萨就成了象头人身。
E. 印度有哪些趣事故事
印度塔尔沙漠西部有个古老的小镇,小镇的东端矗立着一座令人毛骨悚然的“死亡之堡”。
其实,这座曾结束了数百人畜生命的死亡之堡并无什么特别之处:四壁用宽大的砖石砌成,堡顶用粗大的圆木拼封,地面铺着整齐的长条状石块,东西两壁各开一扇窗子。古堡的全部秘密,在于它几乎能将所有深夜置身于其间的人畜置于死地,而且尸体上不见任何痕迹。没有一个在古堡呆上一宿的人畜不是被抬着出来的。对此,政府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在古堡大门口贴上一张告示:过往人畜切忌在此留宿!
不过,唯一的相关目击者却活着。
一对分属于两个对立家族的青年倾心相爱,因遭到所有人的谴责和反对,忠于爱情的年轻人铤而走险选择古堡幽会。小伙子靠在古堡的角落里甜蜜地等待着心上人到来。姑娘在踏进古堡的一瞬间,亲眼目睹了月光下发生的一幕。第二天人们收拾小伙子冰凉的尸体时,姑娘双目呆滞,语无伦次———她精神失常了。死神以另一种
方式封住了唯一目击者的嘴。
再次惊动印度政府而动用警方破解古堡之谜的是一名贵族小伙子。
一个贵族小伙子,在同朋友云游四方时来到小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小伙子只信科学,不信神秘传说,在小镇唯一的小酒店里,当着酒店主人苏赫大叔的面,小伙子和他的朋友不听人们的劝说,用各自的良种马打赌,要到“死亡之堡”里呆上一宿。
苏赫大叔没有收小伙子的晚餐钱。大叔总是这样,他给每一位古堡探险者提供一顿丰盛的晚餐,并说:“你明天早上来付钱。”自然这些全都成了最后的晚餐,苏赫大叔从未得到过第二天付的饭钱。
贵族小伙子跨进古堡之前,把大门口那张“过往人畜切忌在此留宿”的告示撕下来扔在地上。
小伙子只是撕下了有关死神的告示,可死神却永远撕去了小伙子骄傲的生命。第二天,英俊的贵族小伙子成了僵尸,被当地人用那块抬过无数尸体的木板抬进了小镇破旧的停尸房。
法医翻来覆去检查尸体,怎么也凑不出个说法。警察将古堡掘地三尺,一无所获。当晚,3名枪法奇准的警察被安排守在“死亡之堡”里执行人与魔的较量。那个显赫的家族悲愤而固执地要警察局给他们一个说法。第3天,印度塔尔地区警察局失去了3名忠于职守的好警察。他们未能解开古堡之谜,连自己也整个地汇入了这一个秘密。
小镇上的人们再次感受到死神黑色的翅膀在头顶上盘旋。政府除了重新张贴“不得留宿”的告示外还发布了一项悬赏令:“凡能侦破古堡疑案捕获元凶者,奖赏1万卢比。”
F. 印度民间故事有哪些
兰嘎西贺
题目直译为"兰嘎地方的十头魔王",故又名《十大魔王》,傣族"五大诗王"之一。史诗又有《大兰嘎》和《小兰嘎》两种手抄本之分,《大兰嘎》内容详尽,气势磅礴;《小兰嘎》带有缩写本的性质,只叙述主要内容,对战争的描写较为简单。根据《大兰嘎》整理出版的《兰嘎西贺》共二十二章,近40000行,是已经译为汉文出版的最长的一部傣族英雄史诗。史诗主要叙述的是勐塔打腊塔王子召朗玛与勐甘纳戛腊公主楠西拉的爱情遭遇:
勐兰嘎国的国王求子,生下了十头魔王的母亲古皮提拉。古皮提拉不愿继承王位而出走,在森林里修行。天王玛哈奉下凡,古皮提拉用十个金苹果招待天王,天王便施舍给她一个十个头的儿子;后来,她又给了天王一个特别大的苹果,于是又生下另外两个孩子。孩子们都长大后,玛哈奉给了他们各自想得到的神力。十头魔王捧玛加便派弟弟去到兰嘎城向祖父讨王位,后来捧玛加登基,继承了勐兰嘎的王位。
召朗玛原是天上的神仙,因为不信佛的"十头魔王"捧玛加,比虎还凶残,比披雅(魔鬼)还作恶多端,正在人间横行霸道,天怒人怨,天地都要共诛之。佛便派他下凡来宣扬佛法,惩治邪恶,普救人类。召朗玛下到尘世后投身于勐塔打腊达国王这个信仰佛教的世家,父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修过许多佛寺,建过许多佛塔,主张用佛教思想来治理国家。
召朗玛一出世便对佛深信不疑,七岁就去当了和尚,成了出家人;随后又到森林里跟佛教高僧学习佛经佛法和武艺。他想制止勐兰嘎的十头魔王捧玛加在人间制造灾难的邪恶行径,但并不想用武力去征服,只希望用佛法去感化。可是,十头魔王不信佛法,继续在人间淫乱、作恶。
召朗玛的妻子楠西拉刚刚出世就遭遇危难,被众神鬼捉住送到十头魔王手里,又被丢进波涛翻滚的大江,幸好有佛教高僧帕拉西在暗中帮助,才免于一死。后来她在森林与召朗玛结婚。
召朗玛学识渊博,心地善良,本应继承王位、治理国事,但小王后楠吉西一心想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帕腊达继承王位,掌握政权。为此老国王一筹莫展,难以明断。善良的召朗玛,"不愿看到和睦的兄弟,在宫廷里闹出同根相煎的纠纷",主动请求父王将王位传给弟弟帕腊达。老国王十分喜爱锱的长子,又不得不废长立幼,挥着老泪让长子召朗玛离宫出走。
召朗玛与妻子楠西拉离开宫廷后,在茫茫的森林里坚持修行,过着安宁的田园生活。不久,十头魔王捧玛加便从勐兰嘎飞到这片森林,并用计将楠西拉劫走。召朗玛失去了爱妻,痛不欲生,领着弟弟四处寻找,终于在一群乌鸦口中得知楠西拉已经被十头魔王劫走。如何战胜十头魔王营救出爱妻呢?召朗玛在森林里冥思苦想。
此时,猴国国王戛伶被弟弟夺去了王位,被撵到山林里,十分悲愤。召朗玛遇到他,十分同情他的遭遇,便帮助戛伶战胜了他的弟弟,夺回了猴王位。为了报答召朗玛的恩情,猴王戛伶调动全勐的雄兵猛将,攻破了勐兰戛城,杀死了十头魔王捧玛加,救出了楠西拉。召朗玛终于与爱妻得以团聚。
战争结束后,召朗玛继位,他无端怀疑妻子在兰嘎城"被脏手摸过","被强力侮辱过",楠西拉既痛心又气愤,与丈夫发生争辩。最后,她让丈夫燃起熊熊大火,要让圣火来证实她的坚贞,果然连烈火都不敢接触她洁净的身体。受屈后的楠西拉出走森林,生下儿子罗玛。罗玛长大后,大闹勐塔打腊大街,召朗玛忏悔莫及,楠西拉原谅了他,夫妻俩在一片欢呼声中回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后来罗玛继承了父亲的王位。
《兰嘎西贺》取材于印度古代史诗名著《罗摩衍那》,但经过作者的重新构思、移植后改编而成,在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典型环境等方面都进行了再创作。因此,它又是一部独立的作品。它既是印傣古代文化交流的结晶,又是傣族人民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并在吸收中加以消化和再创造的例证之一;同时也是傣族小乘佛教在传教的过程中利用了这部印度民间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并由僧人将之改编和创新后收藏在佛经里的长篇史诗佳作。
G. 印度佛教的故事
先给你一个:
南天竺国,有个男子,皈依佛法,出家修道。但他有一种习气,喜欢经常洗澡,又用酥油等物,满身涂抹,一定要使身体十分洁净香滑。其他吃的穿的,也要求十分讲究。总之一句话,他是挺宝贵他的肉体的。可是佛门修持方法,最要紧的是:必须把一切幻色妄境看得清楚透彻。知道那些都是幻妄的,不要为它们引起什么爱憎好乐的情绪。因为这种情绪会缠缚正智慧,叫你迷而不悟。这位比丘,因为有色身的爱缚,所以修了好久,竟不能证得圣道。他自己还不明白是什么缘故。后来听说摩偷罗国有一位优波笈多尊者,是已得道的善知识。他便登山涉水跑去请教。到了那边,得见尊者,照例礼了足,然后请问圣道。
尊者见到比丘前来顶礼求法,尊者是有慧眼的,明知比丘的病根由于色身的爱缚未除,便道:“你若能听我的话,我便教给你圣道。”比丘自然很欢喜的答应了。尊者便带他走入山中,运用神通,变出一株大树来,叫比丘爬上树去。比丘便努力爬将上去,依据尊者所指,爬到一枝横伸出的树枝上,静静地等候着。尊者又运神通,在树下变出一个大陷坑,有一千节臂膀那么大,一千节臂膀那么深。比丘在树上望见,吓出一身冷汗,心想:“早知道树下有这么大的坑,我是决不敢爬上来的。可是师父为什么要我冒这个险呢?”正吓得战战兢兢的当儿,只听得尊者在树下厉声喝道:“把你的两脚放开。”比丘虽然吓的慌,只是刚才说过听从师父的话,没奈何只得把两脚慢慢放开,那两手自然握得更紧了。怎知尊者更喝令放开一手。比丘也勉力放开左手,单靠右手吊牢树枝。尊者又喝:“把那一手也放开!”比丘再不能无条件地服从了,苦着脸哀告道:“师父慈悲!弟子若再放手时,这身子会立即掉入深坑,准会跌成肉酱。”师父道:“咦,你刚说听从我的话,怎么一刻儿便违拗起来了?”比丘心想:“只要得闻圣道,这个身子便跌烂也算不了什么。”只这一个念头,已消灭了色身的爱缚。那时,他闭着眼,咬紧牙,准备跌将下去;可是身子并不觉得飘荡,许久还不曾跌到坑底。等他微微睁开眼睛看时,奇怪,还不是好端端的站在师父旁边。什么树呀坑呀,一概不见了,于是比丘恍然大悟,原来树和坑都是幻化出来,虚妄不实的。
再进一步推究。那我这个色身不也是幻化的么?想到这里,色身爱缚就被解除了。尊者的神通力一一看得明白,就给他说法。比丘十分用功地听受思惟,不久就得了罗汉果。
衍义:
一样修道,“乐修”不如“苦修”。乐修的,境况富裕,衣食起居一切舒适;苦修的,境况清贫,生活用途一切刻苦;因为乐修可以助长爱缚,苦修可以消灭爱缚。爱缚不除,不得超出三界。译者曾闻根本上师开示:“比丘有一蒲团大的地方,可以聊蔽风雨,就足以精进修持。”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常见许多善男子善女人,虽知念佛生西的好处,只因爱缚重重,不能舍离,以致蹉跎光阴,到老无成。
更多故事请去:http://www.chinawts.com/list/FJGS/09374584.htm
H. 印度的历史或故事
印度介绍
徐志坚
【字体:大 中 小】 【关闭】
一、基本情况
“印度”得名于印度河,河名出自梵文“信度”,意为“河”。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国,但仍为英联邦成员国。英语和印地语同为官方语言。
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和西北部与我国新疆和西藏接壤。北邻尼泊尔和不丹,西北部是巴基斯坦,东北部和东部是缅甸和孟加拉国,南濒印度洋,西部和东部分别濒临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国土面积297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的31%。总人口约11亿,有10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印度斯坦族占46.3%,泰鲁固族占8.6%,孟加拉族占7.7%,泰米尔族占7.4%。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和耆(音:旗)那教等。
二、农业情况
一自然状况
印度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共分四季,1~2月为凉季,3~5月为夏季,6~9月为西南季风雨季,10~12月为东北季风期。北方气温最低为15℃,南方气温高达27℃,几乎没有无霜期,全年均可生长农作物,气候资源相当丰富。
印度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数量居亚洲之首,多达1.43亿公顷(我国1.2亿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6公顷,约为我国的两倍。印度全境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北部喜马拉雅高山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1%;中部恒河平原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3%;南部德干高原区和西部塔尔沙漠区、台地和缓丘陵、丘陵约占国土面积的36%。在国土面积中,耕地面积约占48%(我国只有12.5%),森林面积约占22%,草地约占4%。
印度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全年降雨总量为39300亿立方米。全国36%的地区年均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33.5%的地区750~1150毫米,33.5%的地区为750毫米。印度境内河流众多,最主要的河流是恒河,全长2700公里,支流10余条,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其次是布拉马普特拉河,戈达瓦里河,讷尔默达河,克里希纳河等。充沛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全国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2.8%。
印度“天时”和“地利”的优势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可谓得天独厚。
二印度农业的特点
印度除了软件业的辉煌外,农业也正在取得令世人瞩目的业绩,在2003财政年第三季度(2003年10月至12月)取得了10.4%的经济增长率,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数增幅高达17%的农业。
I. 印度上古历史故事,精彩一点的
据说沙贾汗的宠妃阿姬曼·芭奴是一位具有波斯血统的绝世美女,本名亚珠曼德.贝侬.比古姆,性情温柔,擅诗琴书画。她二十一岁时与当时为贾汗吉尔国王的三王子库拉姆结婚。她婚后与库拉姆同甘共苦,行影相随,足迹遍布疆场。一六二八年,库拉姆经过一场血战继承王位,给自己取名沙贾汗,意为世界之王。阿姬曼·芭奴也因此得到宫中最高头衔——泰姬·马哈尔。但是好景不长,一六三一年,泰姬·马哈尔在跟随沙贾汗南征时,因难产而死。当时年仅三十九岁。在她婚后十八年里,共为沙贾汗生下十四个子女,其中八男六女。存活的只有四男三女。她临终前向皇上提出了4个遗愿,其中一个便是为她修建一座美丽的陵墓。
1633年,泰姬陵在沙贾汗选中的印度北部亚穆纳河转弯处的大花园内开始动工兴建。此处位于亚穆纳河下游,十分空旷,沙贾汗可以从河上游的阿格拉城堡上远远地望见。建筑学和珠宝最受沙贾汗喜爱,因此,他选用大理石建造泰姬陵,并以十分精巧的手艺在大理石上镶嵌无数宝石作装饰。本国以及波斯、土耳其、巴格达的建筑师、镶嵌师、书法师、雕刻师、泥瓦工共计两万多人参与了泰姬陵的建设。此工程选用了本国的大理石,中国的宝石、水晶和玉,巴格达和也门的玛瑙,西藏的绿宝石,斯里兰卡的宝石,阿拉伯的珊瑚等。
1650年,泰姬陵建成。时至今日,已经三百多年了,但它的辉煌和气派未减。来到泰姬陵,一座高三十米、用红沙岩落成、顶部有座八角亭的十分气派的拱门展现在眼前,其大理石结构十分突出,上面镶嵌有美丽的花朵,配以优美的书法。
泰姬陵是世界奇迹之一。它展现了世界高超的建筑设计水平,体现了最佳的建筑艺术和风格。沙贾汗煞费苦心不惜一切代价地为宠妃建造了如此宏伟、富丽堂皇的陵墓,这就了说明他当时对宠妃的爱有多么深。沙贾汗在泰姬陵建成不久便被他的儿子废除了王位,被囚禁在阿格拉城堡,晚年靠每天远望泰姬陵过日子,直到伤心忧郁而死。他死后,与宠妃一起被葬在泰姬陵。泰姬陵是一座伟大的爱情纪念碑,它是一代君王爱情的见证,向世人讲述着他们的爱情故事。
相传本来沙贾汗还想在泰姬陵的对面建造一座和泰姬陵一样的黑色建筑物,可是由于他后来被自己儿子软禁起来,这个愿望也就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