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工作中拒绝别人的故事

工作中拒绝别人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1-23 20:21:48

Ⅰ 关于拒绝的名人名言和故事。亲,老师让我写议论文。谁来帮帮我啊

毕淑敏 《学会说“不”,是一种智慧》:
合理地拒绝一些东西,才能得到更珍贵的东西。

拒绝是对一个人胆魄和心智的考验。如果你不会拒绝,你就无法成功地跨越生命。不必害怕拒绝,我们只需要更周密的决断,更智慧的策略。勇敢地说“不”吧,这是我们意志之舟劈风斩浪的白帆。

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纵观我们的一生,选择拒绝的机会,实在比选择赞成的机会要多得多。因为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要用唯一的生命成就一种事业,就须在千百条道路中寻觅仅有的花径。我们确定了“一”,就拒绝了九百九十九。拒绝如影随形,是我们一生不可拒绝的密友。

拒绝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在拒绝中成长和奋进。如果你不会拒绝,你就无法成功地跨越生命。拒绝的实质是一种否定性的选择。

我们在有可能从容拒绝的日子里,胆怯而迟疑地挥霍了光阴。我们推迟拒绝,我们惧怕拒绝。我们把拒绝比作困境中的背水一战,只要有一分可能,就鸵鸟式地缩进沙砾。殊不知当我们选择拒绝的时候,更应该冷静和周全,更应有充分的时间分析利弊与后果。拒绝应该是慎重思虑之后一枚成熟的浆果,而不是强行捋下的酸葡萄。

拒绝的本质是一种丧失,它与温柔热烈的赞同相比,折射出冷峻的付出与掷地有声的清脆,更需要果决的判断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你拒绝了金钱,就将毕生扼守清贫。

你拒绝了享乐,就将布衣素食天涯苦旅。

你拒绝了父母,就可能成为飘零的小舟,孤悬海外。

你拒绝了师长,就可能被逐出师门,自生自灭。

你拒绝了一个强有力的男人的帮助,他可能反目成仇,在你的征程上布下道道激流险滩。

你拒绝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人的青睐,她可能笑里藏刀,在你意想不到的瞬间刺得你遍体鳞伤。

你拒绝上司,也许象征着与一个如花似锦的前程分道扬镳。

你拒绝了机遇,它永不再回头光顾你一眼,留下终身的遗憾任你咀嚼。

……

拒绝不像选择那样令人心情舒畅,它森严的外衣里裹着我们始料不及的风刀霜剑。像一种后劲很大的烈酒,在漫长的夜晚,使我们头晕目眩。

于是我们本能地惧怕拒绝。我们在无数应该说“不”的场合沉默。我们在理应拒绝的时刻延宕不决。我们推迟拒绝的那一刻,梦想拒绝的冰冷体积,会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缩小以至消失。

可惜这只是我们善良的愿望,真实的情境往往适得其反。我们之所以拒绝,是因为我们不得不拒绝。

不拒绝那本该被拒绝的事物,就像菜花状的癌肿,蓬蓬勃勃地生长着,浸润着,侵袭我们的生命,一天比一天更加难以救治。

拒绝是苦,然而那是一时之苦,阵痛之后便是安宁。

不拒绝是忍,心字上面一把刀。忍是有限度的,到了忍无可忍的那一刻,贻误的是时间,收获的是更大的痛苦与麻烦。

拒绝是对一个人胆魄和心智的考验。

因为拒绝,我们将伤害一些人。这就像春风必将吹尽落红一样,有时是一种进行中的必然。如果我们始终不拒绝,我们就不会伤害别人,但是我们伤害了一个跟自己更亲密的人,那就是我们自己。

拒绝是没有过错的,该负责任的是我们在拒绝前作出的判断。

不必害怕拒绝,我们只需更周密的决断。

当利益像万花筒一般使你眼花缭乱之时,你会在混沌之中模糊了视线。尝试一下拒绝吧。

当你依次拒绝那些自己最不喜欢的人和事,自己的真爱就像退潮时的礁岩,嶙峋地凸现出来,等待你的攀援。

当你抱怨时间像被无数餐刀分割的蛋糕,再也找不到属于你自己的那朵奶油花时,尝试一下拒绝。

拒绝犹如狂飙突进,孕育天马横空的独行。

拒绝有时是一首挽歌,回荡袅袅的哀伤。

拒绝更是破釜沉舟的勇气,一种直面淋漓鲜血惨淡人生的气概。

拒绝也不可太多啊。假如什么都拒绝,就从根本上拒绝了每个人只有一次的辉煌生命。因此,我们要智慧地勇敢地行使拒绝权。

这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这是我们意志之舟劈风斩浪的白帆。

1、在诱惑面前,要懂得拒绝。邓肯曾说:“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是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而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黄金测试

一个大公司总裁想要录用一位贴身司机。他出了一道题目:在一个悬崖边上有一堆黄金,很危险,要想取到黄金,却随时有掉下悬崖的可能,请问,你把车子停在多远处去取黄金?第一个应试者回答:停在五米处;第二个应试者说,停在安全地带,下车去取;第三个应试者说,我会远离悬崖,而且是越远越好。录用结果是不言自明的。前两位应试者或者说是一种勇敢,可是他们只看到面前的诱惑而忘掉了危险,第三个应试者却清楚地看到眼前存在的危险,从而成功地拒绝诱惑远离危险。

2、认清自己,能力不及的事情,及时拒绝。拒绝不代表弱势,不意味着逃避或是偷懒,相反,它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

倔强的坚持

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对话:

“这个项目多久可以完成?”
“6个月。”

“4个月行吗?给你加50%的报酬。”

“对不起,我做不到。”

对话中勇敢地向客户说“不”的正是创业之初的李彦宏,当时网络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然而,正是李彦宏当时倔强的坚持,反而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后来,这个客户告诉李彦宏,对于他的拒绝,自己感到非常满意,因为这反映出李彦宏是一个很真实和稳重的人,这样他的产品在质量上一定会有保证的。

3、当我们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能做的只有回击。敢于拒绝,才能得到应有的青睐和尊重,能做到有理有节是很宝贵的,这将使我们受益无穷。

坚守原则使西门子让步

2004年6月,西门子抢注中国商标事件公开,中国公司东林与海信先后透露,Hisense(海信)和Firefly(萤火虫)商标早被西门子旗下公司博世一西门子公司和欧司朗公司在德国抢注。

11月,中国“受害企业”东林和海信分别在京就此与欧盟驻华使团进行了正式会谈。据悉,这是欧盟介入这起中外企业纠纷后。首度正式和中国当事方举行会谈。

据东林电子董事长贾强会后介绍,欧盟驻华使团商务一等秘书李赛优在会上提出,如果西门子集团旗下的欧司朗公司同意授权东林使用“Firefly(萤火虫)”商标,东林是否接受。同时,东林提交了在上世纪90年代,杰瑞若有所思。

律师继续说道:“他一直没有勇气亲自来找您,但是现在我可以将这个也许会令他满意的答案告诉他了——事实上,他已经在三天前离开这个世界了。”

2、不要愤怒拒绝:平和而冷静的态度是最能够化解矛盾的。

巴斯德的武器

19世纪世界著名的法国生物学家、科学家、诺贝尔获奖者巴斯德,因为提出的新的医学理论和医疗措施,触怒了传统医学界的一些人,老派医生都对他很不满,甚至很多人还公然向他提出挑战。然而,巴斯德处乱不惊,一次次用平和而冷静的态度化解了难缠的冲突。

一次,80多岁的著名外科医生儒尔士·奎茵对于巴斯德的新观点冷嘲热讽。巴斯德当即反击。斥责奎茵的一次得意手术毫无意义。于是,恼羞成怒的奎茵离开座位,对准60岁的巴斯德一拳打去。在场的其他医生连忙跑来劝阻,才制止了双方的拳斗。

第二天,奎茵又向巴斯德提出决斗,妄图以拳打脚踢和头破血流来解决真理问题。巴斯德退还了他的挑战书,他拒绝接受挑战的理由是:“我的职业是医病,不是杀人。”

还有一次,巴斯德在实验室工作时,突然一个男子闯进来,指责他诱骗了自己的老婆。争论中对方提出决斗。清白占理的巴斯德完全可以将对方赶出门去,或者奋起决斗,但是那样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造成两败俱伤的恶果。这时候巴斯德沉着地说:“我是无辜的……如果你非要决斗,我就有权选择武器。”对方同意了。巴斯德指着面前的两只烧杯,说:“你看这两只烧杯,一只有天花病毒,一只有净水。你先选择一瓶子喝掉,我再喝余下的一瓶,这该司以了吧?”那男子怔住了,他一下子陷于难解的死结面前,只得停止争论与挑战,尴尬地退出了实验室。

3、不要无情拒绝:原则和立场很重要,然而情义与爱同样重要。

罗斯福巧守秘密

罗斯福在海军任职时,有一位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

罗斯福向周围看了一眼压低声音说:“你能保守秘密么?”

对方答道:“当然能。”

罗斯福笑着说:“我也能。”

罗斯福在幽默风趣中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拒绝,同时也让对方有一个走下去的台阶,不至于在心理、情感上无法接受。罗斯福既守住了军事机密,同时维系了朋友之间的友谊,不失为一种天才的拒绝。

4、不要轻易拒绝:虽然不能“有求必应”,但也要“竭尽所能”。

体恤,是一种温情

著名作家刘绍棠先生在九十年代初得过一场大病,病后身体一直不好,难以痊愈,行走仍需家人搀扶。

然而,慕名前来拜访的人却不见减少。为了既照顾到来访者的心情和意愿,又使自己的身体不至于过度疲劳,刘绍棠先生便在自家门上贴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

“老弱病残,四类皆全:医嘱静养,金玉良言。上午时间,不可侵犯;下午会客,四时过半。人命关天,焉敢违犯;请君谅解,大家方便。”落款是刘绍棠。

1995年的一个下午,两个年轻人前来拜访刘绍棠先生。看了门上的这张告示,二人会意地相视一笑,看腕上的表,离规定的时间还差半个多小时。是按门铃呢?还是再等半个小时?然而稍一犹豫,还是迫不及待地按响了门铃。

就在他们忐忑不安地等着开门时,门突然开了,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从房内走出来。她,就是刘绍棠先生的夫人——曾彩美女士。女主人将二人领到会客厅后说:“绍棠有午睡的习惯,自病了后,一般都是四点半之后才接待来访的客人。”

听了女主人的介绍,两人后悔起来,后悔没按先生的话去做,不该提前半小时按响了门铃。但就在他们坐立不安时,曾女士却搀着绍棠先生来到了客厅。见过绍棠先生,看他身体依然很虚弱,二人便更觉歉意。绍棠先生好似感觉到了这两个年轻人的不安和歉意,他有意选择了一些轻松话题,而且谈兴颇浓。两人怕累着先生,虽不舍离去,还是决定告辞。但一看腕上的表,不知不觉间已谈了近一个小时。

如刘绍棠先生这般的老人,名望高了,作用大了,因而求他的人也必然就会多起来。但是,名人也是人,他的身体,他的精力,他的时间总有使他承受不了的时候。他适当地拒绝;然而,在面对冒昧而执著的年轻人时,他还是会尽其所能地给予帮助,这样的人才更值得让人尊敬。

Ⅱ 周恩来的艺术拒绝别人的小故事

1、1971年,基辛格博士为恢复中美外交关系秘密访华。在一次正式谈判尚未开始之前,基辛格突然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一个要求:“尊敬的总理阁下,贵国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成果震惊世界,那具女尸确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宝啊!本人受我国科学界知名人士的委托,想用一种地球上没有的物质来换取一些女尸周围的木炭,不知贵国愿意否?”
周恩来总理听后,随口问道:“国务卿阁下,不知贵国政府将用什么来交换?”基辛格说:“月土,就是我国宇宙飞船从月球上带回的泥土,这应算是地球上没有的东西吧!”
周总理哈哈一笑:“我道是什么,原来是我们祖宗脚下的东西。”基辛格一惊,疑惑地问道:“怎么?你们早有人上了月球,什么时候?为什么不公布?”
周恩来总理笑了笑,用手指着茶几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牙雕,认真地对基辛格说:“我们怎么没公布?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就有一位嫦娥飞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广寒宫住下了,不信,我们还要派人去看她呢!怎么,这些我国妇孺皆知的事情,你这个中国通还不知道?”周恩来总理机智而又幽默的回答,让博学多识的基辛格博士笑了。
2、一句话的电影说明书
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通知工作人员,给与会者放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彩色越剧片。工作人员为了使外国人能看懂中国的戏剧片,写了15页的说明书呈周总理审阅。周恩来批评工作人员:“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工作人员不服气地说:“给洋人看这种电影,那才是对牛弹琴呢!”
“那就看你怎么个弹法了”,周恩来说,“你要用十几页的说明书去弹,那是乱弓单,我给你换个弹法吧,你只要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行了。”电影放映后,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3、巧对开国领袖
1960年5月,开国领袖、周恩来一行视察长沙,工作之余,到江边散步。遥望橘子洲头,百舸争流,万帆竞发,开国领袖逸兴遄飞,口占一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此联动静相对,意境悠远,三个断句,两处“顶针”,“洲”和“舟”又是谐音,应对难度极大。开国领袖对身边的周恩来说:“恩来,我一时江郎才尽,请你来个锦上添花如何?”周恩来才思敏捷,熟谙地理,了解长沙竟于百步之内得佳句:“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天心阁系长沙市内一景,与橘子洲相对。即工整又流畅,整个对联浑然一体,两位伟人相对而笑。
5、1973年8月28日,ZG十大在京召开之时,出席会议的开国领袖已因患上腿疾而不能站。会议结束后,为了不让与会代表看出破绽为自己的身体担心,开国领袖就一直坐在座位上,想让代表们先退场。主席不退场,代表岂肯先退场。还是细心的周恩来总理看出了主席的心思,打破了僵局,他机智地说毛主席是要目送大家离开会场。开国领袖则故意执拗地说:“你们不走,我也不走。”就这样,代表们一步一回头,依依不舍地挥手与主席道别。
4、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5、周总理妙语斥对手
周总理在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一直以德高望重,幽默风趣著称,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周总理都能唇枪舌箭,以超人的智慧,应酬自如,对手甭想占到便宜。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批评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狡猾的赫鲁晓夫却不正面回答,而是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刺激,他说:“你批评的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言外之意是指总理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总理只是停了一会儿,然后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出其不意地将赫鲁晓夫射出的毒箭掉转方向,朝赫本人射去。据说,此言一出,立即在各共*产党国家传为美谈。
6、周总理舌战米高扬
有一次,周总理从日内瓦开会回来顺道访问莫斯科。在为他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他用英语向苏联人祝酒。这时米高扬(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抱怨道:“周,你为什么不说俄语?你的俄语很好嘛!”这句话显然是很不友好的。周总理的方法是先不予理睬,他仍用英语回答说:“米高扬,该是你学习汉语的时候了。”以促米高扬说出不学汉语的原因。米高扬果然上钩,抱怨说:“汉语太难学了。”此话一出,周总理马上轻快地说:“没关系,下回到我们使馆来,我们将非常高兴地教你。”一下子将米高扬置于一种学生的地位。
7、对!牛弹琴
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同国民党政府谈判。在我方义正词严面前,对方不但不接受,反而说同我方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总理当即灵机一动,利用对方抛来的词语,将计就计,巧妙地回敬了对方:“对!牛弹琴!”在这里,周恩来总理把对方抛来的”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巧妙地进行了结构上的调整,变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对!牛弹琴!”,从而既摆脱了困难,又迫使对方陷入无地自容的窘境。
8、1960年4月下旬,周恩来总理与印度谈判中印边界问题,印方提出一个挑衅性问题:“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吗?”周恩来总理说:“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远的不说,至少在元代,它已经是中国的领土。”
对方说:“时间太短了。”
周恩来总理说:“中国的元代离现在已有700来年的历史,如果700来年都被认为是时间短的话,那么,美国到现在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不是美国不能成为一个国家呢?
这显然是荒谬的。”
印方代表哑口无言。
在周恩来的反驳中,用了两个对比性材料来否定对方的观点。700年与100年相比较,你要否认700年而承认100年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其结果是承认100年就得承认700年这个事实。对比在这里产生了巨大的力量。

Ⅲ 告诉我们不要随便拒绝别人的信任善良帮助的故事有哪些

不要随便拒绝别人的信任,善良帮助的故事有哪些?要自食其力,自己能做到的就不要别人帮助。

Ⅳ 急需关于拒绝的小故事

《看上去很美》放映前,我们就商量着要采访王朔。网络名人王小山说过,王朔是一百年来写白话文最牛的作家,当时我脑子突然短路了,非常白痴地问:“那曹雪芹呢?”他怒其不争地斥责我:“曹雪芹是在那一百年里吗?我对你们杂志真失望呀!”

用《看上去很美》说服他实在不是个好的由头,首先它作为出版物的时候,销量就没法和王朔过去的小说相比;再者王朔本人的噱头远远大过这部电影,他也不屑于为此炒作。自从我进入这行以来,就几乎没见过他老人家出现在媒体上发言,尤其是就文学发言,除了间或写篇骂人的《我看金庸》什么的。听说记者根本找不着他,他的手机老换,平时只去他开的“王吧”。但是我的同事们都鼓励我打个电话试试,因为越是这种难啃的骨头,啃起来越有趣。

没想到电话一拨就通了,我完全没抱希望,又惊又喜,以至于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措辞。省去前面的自我介绍,以下大致是我和他的对话:

王:我不接受媒体采访。

您是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还是只不接受我们的采访?

王:基本上媒体我都不接受。

人民群众这么想念您,您都这么久没出来了,不想和他们说点什么吗?

王:切,人民群众在哪呢?都谁呀?

您到底怎样才会接受采访呢?

王:在我需要宣传的时候。

什么时候您才需要宣传呢?

王:可能出新书的时候吧。

我听说您写了两本新书,一直都藏着,准备留给女儿做嫁妆是吗?还有那《宫里的日子》的剧本,据说写得特好,会给那个电影宣传吗?

王:你这都听谁说的?谁告诉你的呀?

如果有一天您愿意接受采访的话,可不可以优先考虑我们杂志?

王:凭什么呀?我凭什么优先考虑你们呀?

因为您几年前就给我们写专栏,大家关系也不错。

王:嘿,和我关系不错的多了去了,我能都优先吗?

那好吧,您要是实在不愿意我就不勉强了。

王:那我得多谢您不勉强我。

因为事情已经过去了几周,我实在记不清对话的逐字逐句,肯定比我写得要长得多。以前名人拒绝采访都特别直截了当,比如张丰毅,他会用很凶的口气说:“谁打我电话?”知道是记者后,二话不说立刻挂掉。再比如王安忆,我的两个同事在她那里都得到同样的答复:“你们怎么会有我的电话?谁告诉你们的?”其实措辞没有什么,但语气明显地很不耐烦。“粉丝”总说记者不理解名人,以至于逼得他们无处藏身,连王菲都要躲在家里生孩子。可是如果没有这些消费者的追捧,记者们有必要去受这窝囊气吗?如果不是为了工作,求我去见名人我也不会去的。他们生他们的孩子,发他们的财,和我有什么关系?所谓因果循环,有了公众的窥私欲,自然有烦人的记者去打扰名人。

回到王朔,他是我骚扰过的最好玩的名人之一。他拒绝你其实可以很干脆,但他很有耐性地和我说了一大堆车轱辘话,口气里也没有愠怒,就是跟你逗着玩。名人如果都像他这样,记者倒也不会有挫折感,被拒绝了但心情还挺愉快。

Ⅳ 一个故事,让你真正学会如何拒绝领导的不合理要求

一、拒绝有术
拒绝有术一般采取的策略是先肯定后拒绝,给对方一个“软着陆”的机会。“软着陆”多用连接词来承上启下。“软着陆”最好要“打一巴掌揉一揉”,这样就会消除因拒绝而带来的伤痛。例如“我知道你的困难,但是,你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我相信你能够理解我的苦衷。”“我明白你的意思,而且我也赞成你的看法,但是……”以及“如果这件事轮到我的话,我也会这样做的,只是……”等等。被人拒绝,无论什么原因,都是一件不爽的事情,即便当领导的人也不例外。
被人拒绝后都多多少少有些遗憾和不舒服。因而,如果想要继续保持与对方的良好关系,就必须做好拒绝别人后的“消毒”工作,以绝后患。拒绝别人后,首先要取得对方的理解。
二、缓兵之计
在为领导工作的过程中,缓兵之计的用处还是很多的。比如说遇到有人向你提出一些要求,但是你既没有办法办到,又因为碍于面子,不能过于直接地拒绝,这时就需要用缓兵之计,先答应下来,然后给他一个交代。
曾国藩有句经典名言:“事缓则圆。”因此,缓兵之计是解决棘手问题的上策,既不得罪领导和客户,又体现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三、节外生枝
拒绝对方,如果直截了当地说“我不能”、“我不知道”、“我不可能喜欢你”则太呆板,缺乏艺术性,会让对方下不了台。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婉转谦逊的策略,如借花献佛等。
所谓借花献佛,就是在不好直接拒绝别的时候,借用其他人的说法来暗示,或者用其他的事物来比喻,委婉地把自己拒绝的意思表达出来。这样既不会得罪人,也不至于太被动。
四、转移话题
按照同一律的要求,对对方提出的问题应该作出直接的答复。但当你不想正面拒绝时,就不妨采用“所答非所问”的方式,选择一个与原话题无关的话题作答。
五、先发制人
先发制人重在一个“先”字,贵在一个“制”字。当你发现别人将要说一些对你不利的话或让你办一些你不想办的事时,你可抢先开口,或封、或堵、或围、或压、或劝(明确告知对方免于开口)、或截(打断对方的话题,用其他话题岔开)。这样就能牢牢地掌握交际的主动权,达到拒绝的目的。
六、知难而退
在为领导工作的过程中,你经常会遇到一些令人尴尬的问话。如果你拒绝回答,那会显得你粗俗无礼;如果套用外交用语“考虑考虑”来回答,又会给对方造成期待心理,问题会继续存在。那么,你就不妨用知难而退的方法巧妙地拒绝对方。

Ⅵ 古今中外名人婉言拒绝的故事

国庆前夕,我国著名影视喜剧演员、主持人侯耀华一行来到位于南宁市白沙大桥附近的邕州老街,颇有兴致地浏览着这里的奇花异卉、奇珍古玩、名人字画。当他来到老街中段的“柳德轩”时,不禁停下了脚步,兴致勃勃地走进店里。他完全被店里这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各臻其妙的花瓶吸引住了。平素喜欢收藏的侯耀华情不自禁地与店主人、广西著名陶瓷工艺收藏家苏振光聊了起来。对陶瓷工艺,古今中外,各种流派,苏振光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侯耀华听得频频点头,连连称是。他对苏振光的那些瓷瓶爱不释手,啧啧称叹:好货,好货。有年代,不错,很不错!共同的爱好使两人一见如故。临别之际,侯耀华还热情地说,苏振光如到北京一定要和他再聊聊。 当笔者得知此事后,于近日登门拜访这位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等媒体宣传过的名人。 奇!奇!奇!当笔者走访了广西交通厅运输管理局医务所医师、陶瓷工艺品收藏家苏振光以后,情不自禁地发出这种感叹。 走进苏振光的家,你会吓一大跳:二室一厅的居室上上下下摆满了倾其积蓄买下的2000余件色彩绚丽、形状各异的陶瓷工艺品:桌上桌下,柜里柜外,床上床下、地板上、古董架上、茶几上、箱子里,触目皆是,五彩缤纷,美不胜收!论年代,唐、宋、元、明、清、民国都有;论质地,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磬;论形状,溢金流彩的柳叶瓶,古色古香的官帽架,玲珑剔透的玉壶春瓶,光滑细润的天球瓶,威武粗壮的将军罐;论产地,仍汝窑、官窑、定窑、哥窑、钧窑俱全;论题材,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古今中外、名人轶事,包罗万象。什么“水浒群雄”、“八仙过海”,“羲之爱鹅”、“桂英戍边”、“精忠报国”……难怪圈内专家说他不光收藏多而且广又深,而其文化品味之高更为少见。 这些瓶是他长达40余年多次前往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江苏、浙江、广东等陶瓷产地去考察,不顾山高水远,路途艰难,肩担手提弄回来的,每一个瓶都有一种情趣,一个故事,一段历史。 苏振光的收藏经历颇为奇特。1967年正值文革时期,那天他在北京,他从天安门广场向人民大会堂走去,谁知路上竟将鞋弄丢了一只。时值隆冬,寒冷难耐,于是他返身回去找。路过在人民大会堂右侧时见一人手拿着一个古罐走过,喜欢陶瓷工艺品的苏振光不觉眼睛一亮,便拦住那人,问其在何处得到此物。那人告诉他,是在故宫文物商店买的。苏振光大喜过望,连鞋也不寻了,马上赶去买了一个宋代竹筒。 后来他到宁明县去插队。在他插队的村子里有一个曾在北洋军阀军队中担任过师长的老头,他回乡时带回不少古瓶。苏振光知道后便缠住老头要买瓶,但老头不敢卖。苏振光好说歹说,最后终于以40公斤粮票成交了一瓶一罐(元代古瓶)。说着,苏振光拿出其中的那尊金顶兽头将军罐让我看,真让我眼界大开——这罐酷似颐和园的白塔造型,金顶兽头,精巧别致,让人叹为观止。 正观赏间,在旁的苏振光夫人给我递来一只玉手镯——啧啧,它竟有70公分大小,墨绿温润,很是逗人喜爱,这样大小的玉镯笔者还从未见过,真让我大开了一回眼界! 当笔者的目光停留在一对高1.5米、上面用生动笔墨描绘了许多小孩嬉戏图案的瓶时,苏振光告诉笔者,这是一对叫“百子戏春”的“陪嫁瓶”,这瓶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哩——江西临川有一位颇有名望的陶瓶工艺师,膝下只有一女,视为掌上明珠。他精心为女儿制成了一对“陪嫁瓶”,瓶上人物憨态可掬,栩栩如生,可谓精美绝伦。当时有人愿意出2万元买下,工艺师不允。后其女到美留学,工艺师也到景德镇去了,这瓶便留在家乡让乡亲保管。不久即发大水,家乡人为保这瓶,冒着生命危险将两瓶埋入地下,待水退后再挖出来。苏振光得知此事后,便不远千里来到江西临川,一番苦缠硬磨,工艺师终感其诚,破例以2500元的低价“卖”给了他…… 他收藏的故事还真不少。 今年已58岁的苏振光,说起陶瓷工艺品来,娓娓道来,如数家珍,笔者听得兴致盎然,什么美人肩、转心瓶、梅瓶、胆瓶、什么釉上彩、漏彩、粉彩、五彩……但更令人钦佩的是,他收藏陶瓷工艺并不是为了“钱”,而是追求一种高品位的知识享受和艺术情趣。所以当有人愿意出20倍价钱买他的宋代竹筒时,他婉言拒绝;有人以不菲的价钱买他的元代将军罐时,他一笑置之。有人说他“傻”,可他却不屑一顾,他说:“我收藏陶瓷工艺品,是因为它能使人感到祖国文化传统之优良及伟大,且能开拓娱乐视野,陶冶生活情趣,既能增加学术知识又能怡乐无穷……”

Ⅶ 有关学会拒绝的名人故事

《看上去很美》放映前,我们就商量着要采访王朔。网络名人王小山说过,王朔是一百年来写白话文最牛的作家,当时我脑子突然短路了,非常白痴地问:“那曹雪芹呢?”他怒其不争地斥责我:“曹雪芹是在那一百年里吗?我对你们杂志真失望呀!”

用《看上去很美》说服他实在不是个好的由头,首先它作为出版物的时候,销量就没法和王朔过去的小说相比;再者王朔本人的噱头远远大过这部电影,他也不屑于为此炒作。自从我进入这行以来,就几乎没见过他老人家出现在媒体上发言,尤其是就文学发言,除了间或写篇骂人的《我看金庸》什么的。听说记者根本找不着他,他的手机老换,平时只去他开的“王吧”。但是我的同事们都鼓励我打个电话试试,因为越是这种难啃的骨头,啃起来越有趣。

没想到电话一拨就通了,我完全没抱希望,又惊又喜,以至于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措辞。省去前面的自我介绍,以下大致是我和他的对话:

王:我不接受媒体采访。

您是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还是只不接受我们的采访?

王:基本上媒体我都不接受。

人民群众这么想念您,您都这么久没出来了,不想和他们说点什么吗?

王:切,人民群众在哪呢?都谁呀?

您到底怎样才会接受采访呢?

王:在我需要宣传的时候。

什么时候您才需要宣传呢?

王:可能出新书的时候吧。

我听说您写了两本新书,一直都藏着,准备留给女儿做嫁妆是吗?还有那《宫里的日子》的剧本,据说写得特好,会给那个电影宣传吗?

王:你这都听谁说的?谁告诉你的呀?

如果有一天您愿意接受采访的话,可不可以优先考虑我们杂志?

王:凭什么呀?我凭什么优先考虑你们呀?

因为您几年前就给我们写专栏,大家关系也不错。

王:嘿,和我关系不错的多了去了,我能都优先吗?

那好吧,您要是实在不愿意我就不勉强了。

王:那我得多谢您不勉强我。

因为事情已经过去了几周,我实在记不清对话的逐字逐句,肯定比我写得要长得多。以前名人拒绝采访都特别直截了当,比如张丰毅,他会用很凶的口气说:“谁打我电话?”知道是记者后,二话不说立刻挂掉。再比如王安忆,我的两个同事在她那里都得到同样的答复:“你们怎么会有我的电话?谁告诉你们的?”其实措辞没有什么,但语气明显地很不耐烦。“粉丝”总说记者不理解名人,以至于逼得他们无处藏身,连王菲都要躲在家里生孩子。可是如果没有这些消费者的追捧,记者们有必要去受这窝囊气吗?如果不是为了工作,求我去见名人我也不会去的。他们生他们的孩子,发他们的财,和我有什么关系?所谓因果循环,有了公众的窥私欲,自然有烦人的记者去打扰名人。

回到王朔,他是我骚扰过的最好玩的名人之一。他拒绝你其实可以很干脆,但他很有耐性地和我说了一大堆车轱辘话,口气里也没有愠怒,就是跟你逗着玩。名人如果都像他这样,记者倒也不会有挫折感,被拒绝了但心情还挺愉快。

Ⅷ 明辨是非或学会拒绝的小故事

点例
关羽拒绝了曹操赏他的高官厚禄,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刘备身边,获得忠义的美名。
李白拒绝“摧眉折腰事权贵”,终能“仰天大笑出门去”,饮酒作诗,成就半个盛唐。
朱自清在生活极度贫困潦倒时拒绝了美国的救济粮,成为民主战士。
毛泽东拒绝蒋介石划江而治的方案,勇追穷寇,从而使国家统一得到实现。
普希金拒绝了奢侈腐化的贵族生活,在恬静的小村庄里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
布鲁诺拒绝放弃真理,宁愿选择火刑来使真理被昭示天下,为全人类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成为了全人类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
唐代诗人白居易:“不饮浊泉水,不息曲木荫。所逢苛非义,粪土千万金。”
画猫赠马支持抗日的徐悲鸿
宁死枪下不为敌伪唱义务戏的程砚秋
繁例
马寅初拒贿
我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马寅初解放前曾担任浙江省财政厅长。有一天,德清县有一个想当县长的人托人将一千大洋送给马寅初,请马寅初开开后门,让他就任某县县长。马寅初勃然大怒,骂道:“不要脸的东西,这种人今天能用钱打关节,真的当了县长,一定是个贪官。凭这一条,他就不能当县长。立即吩咐来人把钱退回。

在战争频繁的年代,爱因斯坦向往和平和宁静。他曾经拒绝了在电视台的巨额演讲,也曾拒绝了出任以色列总理的邀请。他生活俭朴,拒绝名利。正是这样一位科学家,为物理的发展做了了巨大的贡献。正是这样一位心系苍生的天使,让我们在他的拒绝中捕捉到人性中永不磨灭的光辉。
有一位科学家曾经为了实验,毁坏了自己的家,还险些失去性命。他就是诺贝尔,他为我们留下了诺贝尔奖——一个鼓舞人类不断前进的奖。他发明炸药后,许多人劝他申请专利,他拒绝了。他把自己的发明奉献给了人类,并用自己所有的财产设立诺贝尔奖。诺贝尔这个响亮的名字道出的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拒绝虚浮的美丽,接受善美的使命,我们一定能得到历史给我们的一个公平的位置。
悠然的南山下,一位诗人正在篱下采菊,他简朴的衣着和单薄的背影里似乎透着一丝凄凉。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一直被后人称赞。其实,陶渊明拒绝的何止是五斗米。他拒绝的是一张浑浊的尘网。他是一朵素丽的莲,在池塘的角落里静静地绽放,纵然平凡,但能找到心灵的宁静;纵然孤独,但能在困境中使生命升华。拒绝尘世,接受清贫,在宁静中守着心灵的一方净土。
修远的人生道上,荆棘满地,但阻拦不了我们前行的信念。每经过人生的一站,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目标,因而我们学会拒绝诱惑和妥协,我们学会接受信仰和挑战。每一个有着高尚人格的远行者,都会学会接受真理。

Ⅸ 名人婉拒的故事

周恩来从青少年起就追求真理,鄙视富贵享乐。他在南开大学时才华出众,该校创办者、社会名流严修想以品貌双全的女儿相许,周恩来却说自己是穷学生,如果攀此高亲,日后人生道路就要受严家支配,因而婉拒。后来他到黄埔军校任要职,国民党一个月发给几百银元的工资,他除了留几十块钱维持生活,其余全部交党费,自己身无余财。

Ⅹ 关于拒绝的名言及人物事例

拒绝别人一定要委婉,因为没有人喜欢被拒绝;被别人拒绝一定要大度,因为拒绝你的人总有他的理由。
——汪国真
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
——毕淑敏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伐。
——弘一大师
大话不宜讲得太早,否则,倘有记性,将来想起会脸红。
——鲁迅
陶渊明辞弃官职,居住在一个宁静的村庄,因此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立人格。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被捕那天,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诚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

东汉人杨震是个颇得称赞的清官。他做过荆州刺史,后调任为东莱太守。当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冒邑。冒邑县令王密是他在荆州刺吏任内荐举的官员,听到杨震到来,晚上悄悄去拜访杨震,并带金十斤作为礼物。

王密送这样的重礼,一是对杨震过去的荐举表示感谢,二是想通过贿赂请这位老上司以后再多加关照。可是杨震当场拒绝了这份礼物,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便说:“幕夜无知者。”意思是说晚上又有谁能知道呢?杨震立即生气了,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带着礼物,狼狈而回。
孔子主动离开各国的昏庸无能之君——吃粗粮喝凉水,睡觉时弯着胳膊当枕头,这里边也是有乐趣的。用不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足和尊贵,在我看来犹如浮云一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孟子不为万钟而折腰——《鱼,我所欲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庄子不去楚国做官——《庄子钓于濮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 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柳下惠坐怀不乱——春秋鲁国柳下惠夜宿城门遇到一无家女子,怕她受冻,用衣服裹住她抱坐了一夜,没有发生不正当的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子罕拒玉——《左传襄公十五年》: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玉石,把它献给子罕。子罕拒绝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拿给玉石匠人看了,匠人说这是宝贝,所以我才敢把它送给您。”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