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赞美中国历史故事的作文怎么写
⑴ 赞美中国古代文化作文
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如同清新淡雅的梅花在轻柔和谐的韵律,相继盛开。煮一蛊香茗,手捧经卷,窗外红杏微晃,在热气氤氲之中,品中华千年文化之精髓,叹历史千古人物之风骚。韵在字里行间洋溢,吐露出耐人寻味
⑵ “我最喜欢的一段中国历史”作文该怎么写
“将相和”的故事我们在小学期间就已经学过了吧!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现已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这件和氏璧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各诸侯国视为镇国的宝贝;为了把和氏璧占为己有,各诸侯想尽办法互相争夺!因此,上演了战国时期一幕精彩的历史剧。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这件和氏璧便不知落到何处,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疑案! 现在就让我给你讲讲这一段曲折的故事吧!春秋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名叫卞和,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座山下发现了一件貌似普通的玉璞;为了表示自己对君主的忠心。便把这块玉璞献给了楚历王,(玉璞是一种天然五料,如果不经锯割;外表看起来和普通的石块没什么区别。)楚历王找来相玉家进行签定,玉工认为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没有什么价值!楚历王很生气,认为卞和有意欺骗他;就下令砍掉卞和的左脚。并把他驱逐出楚国! 多年后,楚厉王驾崩,楚武王继位。卞和赶回了楚国,于是,又把这块玉璞献给了武王。玉工签定后仍定为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脚。又过了几十年,武王之子文王继位。这时的卞和又想把玉璞献给楚文王,但无奈自己已是风烛残年,又被砍掉了双脚;行动很不便,眼看自己的愿望无法实现;他便怀抱玉璞来到楚山下痛苦三天三夜不止,眼泪都流尽了、直往外滴血。这件事传到了楚文王那里,文王派人问卞和:“天下被砍掉双脚的人很多,你为何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答道:“我并不是因为被砍掉双脚而痛苦,而是因为明明是宝玉却被误认为是石头,我忠贞之士却被当成欺君之臣;我是为大王哭泣啊!他是非颠倒,黑白不分!”文王听后,命人把卞和带到宫殿,并叫玉工当面剖开玉璞;果然得到一块无暇的美玉。为了嘉奖卞和的忠君之心,文王将此玉命名“和氏之璧”,并把它奉为国宝珍臧起来! “和氏璧”发现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各诸侯国,各诸侯国国君都想亲眼看看这件宝玉。公元前333年,楚国吞灭越国,楚威王因相国昭阳灭越有功;便将和氏璧赐给了昭阳。可就在这时,和氏璧失窃了;国宝的不翼而飞震惊了朝廷内外,人们纷纷寻找这件价值连城的宝玉,但终无结果。人们便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张仪,因为张仪当时正在楚国游说;曾与昭阳一起饮酒,人们认为他有条件、有机会,偷窃和氏璧。便对张仪严刑拷打,张仪死不认罪,无奈!只好将他放了,张仪受辱后辗转到了秦国,最终成为了秦国的宰相,为秦国日后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楚国为一件国宝损失了一个人才,这是他们所没预料到的。 和氏璧销声匿迹几十年后,突然有一天在赵国出现了;(至于和氏璧是怎样流落到赵国的,现已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赵惠文王时,一个名叫缨贤宦官从一个外人手中购买到这块玉;经玉工签定后,方才得知是失踪多年的和氏璧。这件事不巧被赵王知道了,便将和氏璧强夺去了。谁知赵国得到和氏璧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秦昭王的耳朵里,秦昭王对这件稀世之宝也产生了觊觎之心。于是,派人送信给赵王,用15座城来换取和氏璧。赵王明知秦国想强取豪夺,但想到秦国势力强大;怕得罪秦国会招来灭国之灾!所以只好派蔺相如奉壁出使秦国。 蔺相如到了秦国,把和氏璧献给了秦王;秦王看到和氏璧,认为果真是名不虚传,非常高兴,将和氏璧传给左右嫔妃大臣观看;众人皆呼万岁。蔺相如见秦王根本无意割城给赵国,就走上去说:“壁上有点假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看。”于是,秦王便将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持壁而立,大怒道:“大王您想得此壁,派人送信给我王。我王召集群臣商议时,群臣认为秦国依势欺人,拿15座城换壁只不过是一种空话。可我认为百姓之间交往都不会欺骗,何况秦国是一个大国呢!再说因一块壁得罪秦国实在不值。所以我王采纳了我的意见,但为了表示对秦国的尊重;我王还斋戒五日后,才派我将和氏璧送给你。但我看大王你根本无意割城换壁,就取回此壁。您若再逼我献出此壁,我的头就和这壁一起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蔺相如说罢,便高举和氏璧,做出撞击柱子的样子。秦王惟恐和氏璧被撞碎,连忙道歉;并叫人拿来地图。指出给赵王的15座城,蔺相如看出这不过是秦王的缓兵之计,就对秦王说:“我王派我送壁之前曾斋戒五日,现在大王您也应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这样我才会献出和氏璧!”秦王无法强夺,只好同意了。蔺相如回到宾舍,便派人乔装打扮;带着和氏璧连夜逃回了赵国。 五日后,秦王在宫廷内设九宾之礼,命人请蔺相如。蔺相如进宫后对秦王:“秦国至开国以来20余位君主,没有一位是信守承诺的。我担心因您的失约而辜负我王对我的重托,所以已派人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秦国强盛而赵国弱小,如果大王先割15城给赵国;赵国怎么会留壁而得罪您呢?我知道欺君之罪当杀!我愿下汤锅,你看这办吧!”秦王和众臣听后面面相觑。有些大臣建议将蔺相如囚禁起来,再攻打赵国!可秦王想即使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而且还会使两国关系恶化;不如厚待蔺相如,并把他送回赵国;还可得个明君的声誉!于是,秦王在宫廷里以隆重的礼节款待了蔺相如,并将他送回了赵国。这就是历史上“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用自己的智慧抱住了和氏璧。 直到公元前228年,秦国大军攻占赵国;赵幽王投降。并献出了和氏璧!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王朝。和氏璧最终落到了秦国的宝库之中!但从此以后,和氏璧便从历史记载中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那么,和氏璧到底流落到何处呢?目前有三种推测:一是做秦始皇的陪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内,二是被项羽掠夺走了。三是被秦始皇做成了传国玉玺!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件无价之宝,在它流传的几百年间;有多少人的命运、多少国家的命运都和它紧密地联系起来了,而它的神秘失踪,又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悬案!
⑶ 写一篇介绍中国历史的文章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四千年以上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的远古遗存人类距今则已有 170 万年以上。从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中国始终就是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中国历史的发展同样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极大影响,而汉字也使不同地区的人们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史前时代
元谋猿人是中国远古遗存中所见最早的人类,距今约 170 万年。著名的北京猿人距今约四五十万年。这些都是所知最早的原始人类踪迹。
中国史前时代的各种文化是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中国猿人文化时期 —— 旧石器时代初期,距今约 50 至 40 多万年前;
河套文化时期 —— 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 20 至 10 余万年前;
山顶洞文化时期 —— 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 10 至 2 万多年前;
彩陶文化时期(仰陬文化时期) —— 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在公元前 2500 年到公元前 1300 年;
黑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 —— 新石器时代末期。
母系氏族社会在中国形成与四五万年前的彩陶文化时期,中心区域分布在陕西省中部、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一带,以原始农业为主。到了黑陶文化时期,父系氏族社会逐渐形成,农业和畜牧业有较大的发展,制陶、冶铜等手工业的工艺水平也逐渐提高。在此期间,黄河流域逐渐成为文明的中心地带。
古代史
传说中最早的朝代夏代约在公元前 21 世纪到前 18 世纪,这段历史目前依然无法考证。不过之后的商代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存在于公元前 18 世纪到公元前 11 世纪。商代时文明已经十分发达,有了历法、青铜器以及文字等。商王朝时已经有一个完整的国家组织,并且具有了奴隶主王朝的规模。当时的主要生产部门是农业,不过手工业,特别是青铜器的冶铸水平也已经十分高超。
与此同时,黄河流域的另一个部落正在逐步兴起,到了大约公元前十一世纪中叶,周王朝正式建立。之后周朝的势力又慢慢渗透到黄河下游和淮河一带。周王朝依然是奴隶主以及贵族统治,有许多贵族的封国。到鼎盛时,周朝的影响力已经在南方跨过长江,东北到今天的辽宁,西至甘肃,东到山东。周朝时的宗法制度已经建立,政权机构也较完善。
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此后,周王朝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小国,史称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的大国共有十几个,其中包括了晋、秦、郑、齐及楚等。到了公元前 546 年左右,黄河流域的争霸基本结束,晋、楚两国平分了霸权。公元前 403 年,晋国被分成韩、赵、魏三个独立的国家,再加上被田氏夺去了政权的齐国,和秦、楚及燕,成为了战国七雄,战国时期正式开始。公元前 359 年秦国商鞅变法开始后,秦国国力大大增强,最后终于在前 221 年消灭其它六国,中国历史也进入了新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多位对之后中国有深远影响的哲学家,例如孔子、墨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等人。文化上则出现了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人屈原。
封建时期
公元前 221 年秦灭其它六国后统一了中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秦王嬴政改称秦始皇。他对国家进行了许多项改革,包括了群县制的普遍确立,取代了周朝的封国制;统一了文字,方便官方行文;统一度量衡,便于工程上的计算。秦始皇还大力修筑道路,并连接了战国时七国的围城,成为了今天的万里长城。秦始皇还下令全国焚书,役使七十万人修筑阿房宫以及自己的陵墓等。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出巡途中病死于沙丘,秦二世胡亥即位。但十个月后,农民起义爆发,秦亡。公元前 202 年,汉高祖刘邦打倒了劲敌项羽后登基,西汉开始。到了汉武帝时,西汉到达鼎盛。武帝成功地将匈奴赶走,还修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发展了对外贸易。儒家学说也被确立为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了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其它艺术与文化也蒸蒸日上。同时期还出现了第一部通史性质的巨著 —— 《史记》。
西汉发展到了公元 1 世纪左右开始逐渐衰败。公元 9 年王莽夺权,宣布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然而这些改革却往往不切实 ,最终导致农民纷纷起义。公元 25 年汉光武帝刘秀复辟了汉朝,史称东汉。东汉到了公元 3 世纪左右时再度衰败, 196 年曹操控制了朝廷,历史进入了三国时期。当时除了曹操的魏之外,尚有蜀和吴。公元 280 年三国归晋,再度统一。公元 290 年晋武帝死后,十六年的朝廷权利斗争开始,史称「八王之乱」。与此同时,少数民族与各地流民起来反晋,纷纷建立自己的国家,从公元 304 年到 409 年,陆陆续续有多个国家建立,主要包括了汉、前赵、后赵、前燕、前凉、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凉、北凉、南凉、南燕、西凉、夏和北燕 , 史称十六国时代。中原沦陷后汉族只能屈处南方,形成了南北朝的对立。南朝经历了刘裕的宋到齐以及梁 , 陈,而北朝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十分盛行的时期,西方的佛教大师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许多佛经被翻译成汉文。到了公元 589 年杨坚终于成功灭了南朝的陈,在中国历经了三百多年的分裂之后再度统一,建立了隋朝。不过隋朝也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只经历了两代 37 年。
公元 618 年唐高祖李渊推翻隋朝建立了唐朝。 626 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唐朝进入鼎盛时期。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王朝也是当时最发达的文明。唐朝确定的科举制度是当时比较科学与公平的人材选拔制度。唐王朝与许多邻国发展了良好的关系,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带去了大批丝织品和手工艺品。日本则不断派遣使节、学问僧和留学生到中国。唐朝的文化也处于鼎盛,特别是诗文得到较大的发展,还编撰了许多纪传体史书。唐代中叶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文学家,例如诗人杜甫、李白,以及散文家韩愈、柳宗元。唐代的佛教是最兴盛的宗教,玄奘曾赴印度取经,回国后译成 1335 卷的经文。不过除了佛教外,还有摩尼教 (Manicheism) 、景教和伊斯兰教等。唐朝末年再度分裂,形成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
经过了七十多年的纷争后,公元 960 年北宋控制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北宋晚期发生了分别以王安石、司马光和苏轼为首的三方党派斗争,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到了 1125 年北方女真民族建立的金势力逐渐起来,到 1127 年金攻破汴京,俘虏三千多皇族,其中包括了当时的皇帝宋钦宗和太上皇宋徽宗,北宋灭亡。同年宋钦宗的弟弟宋高宗赵构在南京即皇位,史称南宋,形成南北分立。南宋此后多次伐金未成,直到 1234 年,蒙古军消灭了金。蒙古之后与南宋又经历了血腥的战争,最后于公元 1276 年以蒙古的胜利告终,南宋灭亡,统一全国的元王朝建立。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外民族统治全中国的王朝。
尽管元朝吸收了许多汉族文化,并大力宣扬朱熹一派的理论,汉族依然将元朝视为外来民族,并发动多次起义。最后终于在公元 1368 年推翻元朝,明朝建立。明朝时贸易兴盛, 1405 年郑和奉命下西洋,曾经到达印度洋、东南亚及非洲等地。明朝文化上则出现了《三国演义》及《水浒传》两部优秀长篇小说。
明朝晚期居住在东北地区的满族开始兴盛起来,终于在 1644 年藉吴三桂打开山海关而进入北京,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 —— 清朝。清朝在之后的半个世纪还成功地占 了许多边疆地区,例如新疆、西藏、蒙古以及台湾。到了康熙年间,清廷还与沙俄在黑龙江地区发生战争,最终于 1689 年签订停战条约 —— 尼布楚条约,清廷以土地换得边境安宁。
然而到了 19 世纪初,清朝开始衰败。与此同时海上强国英国、荷兰与葡萄牙等纷纷开始与中国进行贸易。 [1787 年 ]] 英国开始向华输入鸦片,清廷于 1815 年颁布搜查洋船鸦片章程,然而英国无视禁令依然走私大量鸦片,道光皇帝不得不于 1838 年派林则徐赴广州禁烟。 1839 年 [6 月 ] 将 237 多万斤鸦片在虎门销毁,史称虎门销烟。英国政府因此于 1840 年 6 月发动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开始。
近代史
鸦片战争持续了一年多, 1841 年 8 月英军到达南京,清廷投降,《南京条约》签署。香港岛被割让;上海、广州、厦门、福州和宁波开放作为通商口岸,还赔偿款白怠 2100 万元。之后 1844 年美国与法国也与清廷分别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中国主权遭受部分破坏。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反清复明的反抗斗争再度兴起。 1851 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曾经一度占领南方部分省份。之后又有上海小刀会起义、陈开、李文茂起义等。
此后英、美、法、俄、日等国多次侵入中国,中国多处 土被割让。 1888 年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改良派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遭拒。不过十年后 1898 年光绪皇帝终于同意变法,从 6 月 11 日 到 9 月 21 日 的被称为百日维新的 103 天中进行了多项改革,但最终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失败落幕,梁启超、康有为逃亡国外,谭嗣同、刘光第等六人被杀害。
1899 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开始围攻外国驻北京使馆。 1900 年英、俄、日、美、法、德、意、奥的八国联军报复占领北京。清廷不得不于 1901 年签订《辛丑条约》。
1901 年革命派开始兴起。孙中山等人在海外积极筹款,支持国内的多次起义运动。经过十次失败的起义后,终于在 1911 年的武昌起义获得成功,清朝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但迫于袁世凯的压力不得不让出总统位置。从此陷入了北洋军割据时期。
孙中山之后多次试图北伐未果。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 在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后,终于在 1925 年由蒋介石领导北伐成功。蒋介石在巩固领导地位后于 1927 年处决了李大钊等部分共产党党员。 1934 年毛泽东领导了长征,成功建立革命根据地。
1937 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西安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敌。 1945 年二战结束后,国共又进行了内战。中国共产党最终于 1949 年获胜,蒋介石及国民党逃往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成立。与此同时蒋介石在台湾宣布台北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宣誓三年内反攻大陆,不过至他离世时仍未成功。两岸从此开始分裂局面。
⑷ 关于中国历史名人的作文
与李白相识(江苏徐州一考生)
在一个书声琅琅的清晨,一袭白衣,风度翩翩的李白走近了我;在一个月满西楼的夜晚,衣带渐宽,憔悴瘦弱的我走近了李白。
初识李白,是那首响彻千古的思乡之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情系千载,从此,我与李白有了解不开的情结。
在六朝金粉、隋代笙歌汇聚而成的大唐盛世,李白是一个神话。他胸怀大志,脚踏长安,在天子脚下写下了属于他的传奇。“酒人愁肠,三分啸成剑气,七分化作月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好一个桀骜不训的李白!“力士脱靴,贵妃研墨”,你无奈地书写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大唐宫廷艳曲。终于有一天,火山喷涌而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你又甩袖而去,散发弄舟,留下了一个亘古流传的神话。
李白一直是我心中的偶像,它的不屈权贵、敢于直谏的精神深深影响着我: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何止英雄千千万!浅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者有之,高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者有之,疾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者有之……华夏民族,有着数不清的英雄豪杰!也许有人会说,李白不会舞枪弄刀,不能血染疆场,凭什么能让你景仰崇拜呢?历史不会忘记:在大唐那个太平时代里,在盛世那个逢迎年月中,像李白一样天子面前一脸正气权贵面前一腔蔑视的人能有几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像李白一样在朋友落难之时倾全力相助的人能有几个?“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像李白一样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仍豪气不减的人又能有几个?历史告诉我们:很少,少得屈指可数。
在虚度光阴的时候,我会想起李白,想起他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碰到困难的时候,我会想起李白,想起他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意志消沉的时候,我会想起李白,想起他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李白的诗句永远吸引着我,李白的思想永远激励着我。在每一个花开花落,每一个阴晴圆缺,我都会想起李白,走进李白的世界。李白是“诗仙”,也是旷世名人。
[点评]
本文写李白,围绕三个方面:一是李白所留下的“亘古不变的传奇”;二是通过与“上下五千年”“千千万万个英雄”对比,强化了李白蔑视权贵、注重友情、富有豪气的品格;三是李白对我的“影响”和“吸引”。这三个方面,前两个方面从正向入笔,着眼于李白;第三个方面从侧面入笔,着眼于“自己”:从正反两个不同角度凸显了李白永恒的魅力和魅力的永恒。
本文作者——为伱变乖——抄袭无耻!
⑸ 写中国五千年历史作文
从远古时期到现在,我们中国已经有五千年左右的悠久历史了;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经历了一切该经历和不该经历的。
著名历史家庞朴说过:“历史使人聪明。因为历史是前人失败和成功的记录,由成功而失败或由失败而成功的经验积累。”听了这句话,你是不是迫不及待想了解历史了呢?那么,请翻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第一页吧!
五千年对于宇宙来说只是一瞬间,但对于人类,对于世世代代生息在地球的中华民族来说,算的上是一段悠久的历史了。
远古时期,“湘妃竹上的斑点”、“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等故事深深感动着我们;古代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行为,朱元璋削刺的做法,一直都为人类所痛恨;岳飞精忠报国却惨死于奸臣之手的事情一直令人们所痛心……
不过,最吸引我眼球的好事关于“忠臣、奸臣、明君、昏君”这四个词的话题了。一代天骄,莫属于从蒙古大草原崛起的马上皇帝——元太祖成吉思汗了。这成吉思汗就是一代明君,他懂得爱民,他懂得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非常宝贵的,所以他从不会随意错杀好人、平民。在这本书中,我最痛恨的就是奸臣秦桧了。就在岳飞即将抗金胜利、凯旋归来之际,是他,是秦桧在宋高宗面前花言巧语,致使岳飞在一天之内收到12块“金字牌“递发繁荣班师诏书。可怜岳飞,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啊!1142年1月27日,昏君赵构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这位抗金名将杀死在狱中。
从茹毛饮血到基因工程,从刀耕火种到电子信息,从爬山涉水到遨游太空……一场场血战,一项项发明,亿万人民前仆后继,代代精英呕心沥血,终于创造出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辉煌,演绎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这种积淀是无形的,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
⑹ 写一篇作文《我眼中的那段中国历史》
中华名族,是一个历经曲折仍闪耀着智慧的民族,是一个饱受凌辱却仍不屈不挠的民族,是一个永远勇往直前,奋斗不息的民族。从炎黄到禹舜,从秦汉到唐宋,中华民族用他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辉煌。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说:“没有中国的四大发明,欧洲还可能停留于封建社会。”然而,一个世纪前的中国,却遭受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民组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在这危难时刻,中国涌现出了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胸怀大志的青年。正因为有了他们,中华民族才能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由此可见,志士衰则国亡,志士盛则国兴。
历史的火炬,在中华大地上传递着,铭记着份历史。旧中国的千疮百孔已经成为过去。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经济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在这个经济全球统一化的今天,只有民族的才可能是世界的。这种民族精神就是中华之魂,他支撑起中国的脊梁,让龙的子孙世代延续。
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历史不再重演,我们应该刻苦学习,铭记历史。让我们志存高远,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新世纪!
⑺ 写一篇作文《我眼中的那段中国历史》
在中华民族走过的历代光辉中,春节,这个很重要的节日陪伴我们华夏子孙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而这一年又一年代表着什么?是对这个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人文内涵的加深,还是一次次冲击年俗这座固化的山?春节这个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的伟大节日,是否被人们牢记在心?现代的社会发展趋势所向是否会影响中华传统文化河流的渊源流淌?一年又一年啊,一次又一次让我浸透在为“年”意义的感慨气息中,久久不能自拔。
听老人们说,“年”在他们的印象中,是一种希冀幸福物质的时刻。那时,不知是多少年前,人们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品尝一次肉的香腻,只有在过年时才能穿一次在将来一年中久挂于身的新衣。“年”意义的贴近像一场场的及时雨,造福多少人,团园多少家,绽放多少笑脸。
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我近几年来一直在寻找这“年”的意义,这春节的真谛,企图享受这种崇高的境界。时代的变迁是一种局限。对于现代人来说,找到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不容易了,我们没有理由抛弃与无视更现实的“精神基础”。春节里人们的活动被很多人看为越来越趋于简单,会带来传统的民俗文化的流失。我也何尝不这么想过,似乎春节里那红红火火的气氛不多见了,年的味道也留之不多了,年俗这块古老化石上留下的可探索资源越来越少,能品味道的年味也渐渐稀薄。
其实,“年”的意义在向着现代人对待节日的思想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传统意义上的年俗加以改变,将古老的旧文化习俗,添加了新时代的要求,为年俗做了现代化的改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改变了旧时到处洋溢的一种拜亲谒友的浓浓氛围,取而代之的是更方便的通过网络、短信、微薄等途径的祝福活动。而新流行的种种现代理念活动,不仅难以营造出一种旧时过年的文化氛围,更难以承受传统年文化的传承重任。可是从时代的角度来说,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来对待传统的年俗,这是一种新颖的方式,未必不可。可是这信息时代同时带来的是人们对待春节时人与人相互祝福活动的草率。一个短信转发就企图寄托对朋友、亲人的浓浓祝福?这实际是不可行的。这些不是出自于祝福人的真心所向,也是信息时代的便利对人们精神的麻木。我想聪明的我们渐会认真对待这一切。
春节里人们的活动,也是日益更新,今年给我的印象很深。比如年年除夕夜央视都会上映的春节联欢晚会,许多人们把它视为除夕夜守岁中的的重要活动,伴着钟声的想起,另一个春天正向我们走来……不得不说,今年的春晚比起往年大有进步。在我眼里,我觉得今年春晚舞台的设计及其华丽,这也直接导致春晚的舞美效果大大提高,吸引了观众们眼球;广告的封杀也大大满足了人们的愿望,过年就要过个纯粹年,难道令人厌恶的广告还敢登上这神圣的春晚荧屏?家家户户放鞭炮,这个习俗是过年期间最“响亮”的。漫天的烟花,阵阵的炮仗声,让这个年繁华了起来。家家户户拜年也是个重要的活动,从初一开始,大大小小的队伍都开始了自己走亲访友的活动:寄托着一缕缕真心的祝愿,向着亲友们表达最真挚的祝愿,这是春节最难能可贵的一种活动,令人温暖。最贵的无异于孩子们领压岁钱了,这是最令孩子们惬意的了。每当看到那一张张的压岁钱,就能想起亲人们、邻居们慈祥的面容,那多么美好啊。
春节改变的不少,但它留下的太多太多。这一个有跨年意义的节日,怎能不带起人们的阵阵兴奋?我想,我们的年不管怎么变,春节不论如何更新,它渐渐走向的是一个新的领域,一个令更多人团圆,欢庆的领域,春节里那祥和、美满、幸福、安康的味道,永恒不褪,永不消散。作为春节人文内涵的年味,像座固化的山,不为沧桑之改而移;作为春节装点的年俗,像条流淌的河,随斗转星移吐故纳新;它们的内在关系则是,河绕山流。年俗会伴着年味传承下去,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意义也会再崭新下去。春节能令人感受到中化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能深化人们的爱国之情。对待春节,我们理应轻松,那是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也应不忘“年”代表的意义,这是一个国家的骄傲,无论如何,抹不去它代表的一个国家的辉煌,一个民族的繁荣。
伟大的“年”,伟大的春节,为我们带来的太多太多,珍惜着一切吧,好好过年,好好寻找年味,只要你肯,那最浓的情意与最真的年味都将扑面而来!
⑻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作文
穷当益坚
马援(前14-后49)是汉代一位有名的将领。他幼年父母双亡,由其兄马况抚养成人。他从小胸怀大志,眼光高远,深为其兄器重。王莽时期,马援在军队里当个小军官。一次上司派他率队押送一些犯人,在途中,马援看到犯人们哭得挺伤心,不由动了侧隐之心,便把犯人们都放了。私放犯人是大罪,马援只得逃亡到北方的边境上,躲避朝廷的追捕。
碰巧时间没多长,赶上朝廷大赦,马援也得以免罪。之后,他就在那里经营畜牧业和农业。他心胸宽广,乐于助人,为人忠厚而有远见,没几年功夫,来归附他的人竟有好几百。他常对身边的人们说:做人不能因为贫穷潦倒而丧失志气,不能因为年纪老迈而颓唐,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不几年,马援有了几千头牛、羊和马匹,几万斛粮食,家产多得花不完用不尽,但他不为物累,仍旧和从前一样,过着简朴的生活。他曾感慨地对人说:财产之所以可贵,在于能够帮助人;要不然,做个守财奴有什么意思呢?"后来,怀着高远志向的马援果然把财产分给了他的本家和亲友,自己空身外出投军谋事,后归附了汉光武帝刘秀,为国家立了很多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