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故事玻尔演讲稿
1. 一位外国科学家,在自己国家被侵略时将自己的奖杯用王水溶化幸免被劫,此科学家的名字以及完整故事!
波尔黄金奖章的故事
波尔是丹麦物理学家。他由于研究了氢原子的量子轨道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学生海森堡、朗道等10多位科学家都获得过诺贝尔奖。波尔的儿子也获得了诺贝尔奖,他对核物理的发展,特别是量子力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波尔的祖国丹麦被德国法西斯所占领。由于当时盟军和德军都在急切地研究、制造原子弹,都想先于对方造出原子弹,而波尔又是核物理研究的大师,他的研究成果对于制造原子武器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双方都想得到波尔。
通过地下组织与盟军的联系,波尔决定潜逃到英国。为了避免飞机被德国的雷达发现,盟军决定用一架木制的小飞机悄悄地将波尔接到英国,再将他送到美国,参加美国正在进行的曼哈顿工程(任务是制造原子弹)。临到离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波尔恋恋不舍。他想带走那枚诺贝尔奖章,作为一种珍贵的想念。但是,他又怕因此而带来危险。经再三考虑,他决定什么也不带。但是,奖章必须好好地保存起来。于是,他将金质奖章浸泡在王水溶液中,谁也不会想到,一瓶黄色溶液中,竟存着一枚诺贝尔奖章呢?
什么是王水呢?王水是浓盐酸和浓硝酸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酸性溶液,它有很强的溶解能力。黄金不溶于盐酸,也不溶于硝酸,但能溶于由盐酸和硝酸混合而成的王水。波尔的诺贝尔奖章就静静地“躺在”了王水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波尔回到自己的家乡,那溶解了奖章的王水溶液还在,那个瓶子一动也没有动过。他用置换法从溶液中析出黄金,再把这些黄金加工成了诺贝尔奖章。其样子与原来的奖章一模一样。
黄金不能溶解于酸,为什么能溶解于王水呢?浓硝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而浓盐酸中的氯离子能与金元素组成络化物。在络合剂和氧化剂的双重作用下,金原子就溶解了。溶解的过程中,金原子参加了复杂的化学反应,黄金分子变成金离子。
此后,将黄金从溶液中析出,那是一种置换反应,金离子获得电子变成了原子。而活泼金属则由原子变成了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