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听老红军讲故事四年级作文

听老红军讲故事四年级作文

发布时间: 2020-11-24 02:38:20

① 四年级作文,谢谢你老红军

只见影片中大渡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两岸悬崖峭壁高耸入云,山岭连绵不断,这幅画面让我看了胆战心惊。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红军为了打败国民党反动派,争取战争的胜利,只有强渡大渡河,但河面上却找不到一条船。为了找船,有一位女红军就去找曾经在大渡河上当过纤夫的老大爷借船,正碰上敌方也在向老大爷借船,老大爷没有借船给敌人,而要把船借给红军,这时敌人开枪向老大爷射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女红军奋不顾身挡住了这颗子弹,就在她即将倒下的刹那间,她的子弹也射入了敌人的胸膛,敌人倒下了,女红军也受了重伤,她那无畏的英勇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女红军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胆量与勇气呢?只因为她恨敌人,爱红军爱人民!
在飞夺泸定桥时,敌人为了阻止红军通过泸定桥,把桥上的木板全拆掉,并且火烧泸定桥。但这些并没有难倒红军们,他们勇敢地在烧得滚烫的铁链上匍匐前进,对岸敌人的机枪狂轰乱射,不少战士中弹掉进河里,其余的战士仍继续在枪林弹雨中前进,其中有一个小战士两手抓着铁链在桥下吊着向对岸前进,最后他第一个冲入敌人阵地,消灭了敌人,使红军大部队顺利渡过泸定桥。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情景,使我大开眼界,回味无穷,又让我心惊肉跳,坐立不安,更让我激动无比,无限崇敬。我想: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啊!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它,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遇到困难要向红军战士一样勇于面对,勇于克服,为了将来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而努力!
我真佩服这些战士们啊!

② 听老兵爷爷说话作文100字

天要昏的时候,老兵颤巍巍地拖了一张小椅子走到门口,慢慢地靠着门檐坐了下去。远方的天边,夕阳懒散地散发着余热,老兵眯着眼向远处望去,夕阳拉长的身影,几个小辈围坐在一起,聊着天,磕着瓜子。老兵突然想起来,他们好像说过,抗战胜利都七十周年了,老兵仿佛有点不可思议,他依稀记得昨天还听见连长和指导员说笑话的声音呢,怎么今天就胜利了这么多年了呢?老兵安静地坐在门前那张小小的椅子上,静静地将两只手交叉,放在了腿上,突然想到,这样看来,自己今年该九十多了吧,他好好想了想,也没能想明白自己究竟有多大岁数了,他仔细地算了算,却还是没能算明白,17岁的时候鬼子就打进来了,十八岁的时候,鬼子打到了家门口,他积极地参了军,然后就一直打一直打,打了好久好久,打得身边的同志们换了一批又一批人,他转念又想了想,自己换了几个队伍?却发现那就更数不过来了,有时候一年就得换上好几支。部队的转移总是很快的,受伤一次,进一次后方医院,几乎就是和原部队的永别了。
天有些昏暗了,远处的房檐上,最后还剩着一点黄晕,老兵眼睛迷蒙着,欲昏欲睡的样子,远处坐着的那群人里,走过来一个“年轻人”,其实也不能算年轻人了,毕竟是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老兵一眼不眨地看着中年人走到他面前,弯下腰,笑着问他:“大爷,听说您以前也是老红军呐,您能不能和我们讲讲您打仗的故事啊?”老兵的眼里有点朦胧,他想了想,眼睛里却好像闪出了亮光,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打仗啊,哦,我记得,我们那时候打仗啊,人多枪少,枪不够分。有些兵凶,拿着大刀的就往前冲,你说,大刀怎么拼得过枪呢?拼的眼睛红了都没用啊,到处都是死人。”老兵顿了顿,好像眼睛里有了泪光,中年人递过一张纸巾,老兵接着,又说道:“新兵啊,真的是没有打过仗的,都是白白的送死啊,什么都不懂,哪里有子弹往哪里躲,其实上战场之前就说过的,战场上的子弹是有回声的,战场上啊,到处都是“嗖嗖”的子弹声,有时候你听见在那边响,可是子弹偏偏就是往这边打的,那些新兵啊,都不会躲子弹,都是白白的送死啊,有些新兵上了战场,连一颗子弹还没打就死了,上战场前都已经说过那么多遍,怎么躲子弹,怎么躲子弹,一上战场,怎么就全吓蒙了?都躲错了地方,都躲错了地方啊。”说着,老兵别过脸去,眼神看向了远处,好像在回忆着什么。中年人想起了什么似的,起身,走远了去。
本来是还有些刺眼的夕阳,逐渐地全都被云给埋了下去。天,又暗了些。
老兵心里有点闷,就往后靠在了椅子背上,他捏了捏手上的纸巾,想到:“是有好久没有打仗了。不打仗的日子挺好的,就这样静静地坐着,静静地想着以前的日子。静静地想着同志们,想着那些峥嵘岁月。70年了,70年风风雨雨,真的过去好久了。老兵抬起头,望着这片天空,似乎还可以看见硝烟依旧在这座城市的上空蔓延。
一面残破的红旗在夕阳的风中倔强地飘着,几座孤坟在风里扬着沙,扬扬洒洒。
老兵想着:同志们,我是抢了你们的寿限啊。

③ 我在写老红军的作文。他自述过自己的经历后,我要写自己的体会,请给

一出门,就遭受了风的击打,那风就像优的猛兽,朝我直扑而来,吹得我脸发裂的痛。
这里还在修路,一块块石头像虎豺狼般的瞪着我,我吓得后退三步,正想法子飞跃过去。“让开,让开,快点让开。”此时我身后传来了一位中年妇女急促的声音。我转头张望,见她留了个短发——磨菇型的。自行车后坐了个同她一样发型的女孩子。这女孩明显比她富有朝气,女孩大概八九岁的样子,背了个标灰太狼图案的书包,看这般阵容肯定是急着送孩子上幼儿园去上班的跑腿族。
“让你这挖机让开一下,我急着送孩子上学了,快点!”这妇女就像吃了枪药样,火气味十足的与工人们叫上了,老实的农民工自干各的活,没一个理她,她像受冷落了的丑小鸭般推着自行车走到我旁边,准备与巨魔般的石头抵抗,石头零散而又有抗战力,我空手都很难过去,何况她还推了个自行车且带了个孩子,除非有人到对面帮她接下自行车,她才可艰难度过去,可谁又会去帮这样一个泼妇般的市侩小人呢?我艰难的跨过来了,只见她眉头紧索,足可以夹死只苍蝇,在一旁的小孩子无视这一切,她安然在一旁等着,她知道有妈妈在,啥困难都会扫平。
但这次也许女孩要改变想法了,这次真的是很难过来,可以说是插翅难飞,可她还未想到度过去的办法。
“要不我就帮她下忙咯!”我突然闪现出这样的“可怕”的想法,“帮她?不帮,刚才她对农民工那种态度还想我帮她,别想。”可她好像很着急,她一直在嘀咕着小孩子上学要迟到,有几分自责,看样子她是位称职的母亲,就帮下她咯,可我从来没帮过人,我好紧张啊,不管了,今天我就豁出去了,经过一翻思想争斗,我鼓起勇气对那妇女说:“我帮你咯!”“谢谢,谢谢啊!”那妇女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不停的说谢谢。
我使足了劲接过自行车,这时那风往东击来,该死的风,我小声嘀咕,一看我手刚被风吹挂到了自行车,出血了,但看到我成功的帮助了她,看到她眉头舒展,我对自己满意极了。

④ 听老红军讲故事心德作文300字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今天下午,我们在宋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花园社区开展“忆红史,感党恩”红领巾寻访活动,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了他们打仗时候的故事。
给我们讲故事的是一位有88岁高龄的邹爷爷,他19岁就开始做地下工作,21岁加入了共产党,打了很多场战争。邹爷爷说:“……我们那个时候是分路南路北的,路南100人,路北100人,相互传达敌军情报。有什么重要事情的时候,领导都会亲自来指导我们怎么做。每当潜伏在敌军那边的队员发来情报的时候,我们就立即出发打败敌军,路途中还遇到了土匪呢!那时的生活很艰苦,我们途中经过很多村子,村子里的土地都是地主的,每年粮食丰收时,地主都拿过去,很少是农民们自己的,可是他们每天还要辛勤劳动。那个时候,我们每天只能睡2、3个小时,可要走很长很长的路……”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邹爷爷还拿出了他的徽章给我们看,听老师说那都是荣誉的象征,大家羡慕极了,都伸手去摸。邹爷爷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邹爷爷。

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今天的我们是多么幸福,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现在这么好的条件,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有益于祖国、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⑤ 了解你身边的老红军写一篇作文

张之宜同志,江苏溧阳人,1936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任江苏省农林厅副厅长,离休后享受副省级待遇。现为省农委唯一享受老红军待遇的老同志。
今年是他百岁华诞,身体健康,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行走自如,很少看病,是我省著名的健康老人。
中国革命的胜利,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共产党人、革命先烈用头颅和鲜血换来的。为了了解和宣传身边的老红军张之宜的革命事迹,日前我走走访了张之宜同志。他听明来意后,沉思片刻,深情地说:“这很难说。战争期间能活下来只是个偶然的机会。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略中国,我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不幸被国民党忠义救国军抓到,向我连开两枪,一颗子弹由下腹部进,从屁股后边出,所幸未击中要害器官,至今还留有深深伤疤;第二颗子弹卡壳,才幸免于死”。
革命历程中有许多惊险故事令我终生不忘。1937年11月,我带领一批溧阳进步青年随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一路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历经重重困难,到达江西南昌新四
军办事处。1938年12月上旬,受陈毅同志亲自派遣回溧阳老家开辟党的工作。1939年5月,中共溧阳县委成立,我担任第一任县委书记。后担任苏南二分区专员。1940年我率人民抗日义勇军一部进入太滆地区,5月在灵台全歼了下乡征税的伪保安九旅的一个连,活捉了连长岳岱。
1945年正当新四军向苏浙皖边区的日伪军发动猛烈进攻时,国民党军队竟悍然向新四军发起突袭。新四军在栗裕同志的指挥下,于2月至6月在天目山地区展开了三次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战斗。为保证战斗的胜利,张之宜同志全力组织兵源和战斗物资的运送,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为我军夺取天目山三次反顽战斗胜利作出了贡献,取得了歼敌1.24万人的重大胜利,并建立苏浙皖辖区抗日根据地,打通了浙西与浙东的联系。

⑥ 通过听老红军讲抗战故事,培养了我们的爱国情感

经过老红军讲抗战故事后 培养了我们的爱国情感

⑦ 听听老党员,老红军的故事

1.雪山小太阳
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颤栗。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寒冷、饥饿、稀薄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已经有很多同志在这片让神灵都敬畏的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战士们笑了。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一路上,小姑娘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谣鼓舞着大家前进,成了大家的“开心果”。翻雪山时,小姑娘身体单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膝盖的大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着跳着,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就开玩笑地叫她“小太阳”。队伍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很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红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小太阳”的脚步也越来越迟缓。突然,她停了下来,路边坐着一个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冷,冷„„”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干部休养连的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这个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在山坡上,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了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伤兵流着泪回忆说,困乏时坐在雪地里,只觉得有人在拼命地拉着他,对了,还听见了歌声,他说,很熟的歌: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所有人都沉默了。伤兵脱下红毛衣,郑重地铺在雪地上。它像女战士快乐的微笑,舒展在茫茫雪地中。仰首望去,峰顶已经微现阳光,太阳红彤彤,照在皑皑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穿过岁月的悠远,70年前,那许许多多美丽的壮烈的故事依然生动、依然鲜活。曾经有一个爱唱歌的小女孩,快乐地行走在这支波澜壮阔的队伍里,她唱过最响亮的歌谣,让疲惫的战士仰望天空,看到太阳;她跳过最动人的舞蹈,让受伤的老兵忘记伤痛,欣然而笑;她曾为一件普通的红毛衣欣喜不已、视若珍宝,在最危险的时候她又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连同生的希望和力量,让给了自己的战友。她还只是个孩子。那一年,她15岁。
2.一袋干粮
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3.半碗青稞面
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红军战士只有可怜的一点青稞面做干粮。周恩来副主席和战士们一样,绝不多吃一点青稞面,还教育战士们,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一定要特别爱惜粮食。战士们听了他的话,都把仅有的青稞面装在粮袋里,拴在腰上。 青稞面越来越少了,战士们只能用一点青稞面掺在野菜里煮汤喝。战士吴开生的青稞面吃完了,已经饿了两天,周副主席知道后,就让警卫员把自己省下的青稞面给吴开生两碗。他看着吴开生蜡黄的脸,语重心长的说:“这是革命呀!”吴开生流着眼泪说:“我只要有一口气,就要跟你走出草地,革命到底!” 这天晚上又是狂风暴雨,用被单做成的帐篷自然挡不住风雨的袭击。战士们都淋成了落汤鸡。周副主席命令战士们都到他作为办公室的帐篷里去休息。大家怕影响他工作,都不肯去。他冒这大雨亲自来了,说:“你们不去,我心不安。”周副主席的话像火烤暖了战士们的心。
这样走了几天,草原仍然无边无际。青稞面吃完了,野菜吃光了,军马也杀掉吃了。战士们只好烧皮带吃,甚至把随身带的纸张咽下去充饥,红军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周副主席命令把仅存的半碗青稞面全部分给大家泡水喝:“那您吃什么呢?”警卫员急了。周副主席两只大眼睛放出了严峻的光芒,清瘦的脸上肌肉抖动着,“有同志们活着,就有我。只要多留一个战士的生命,就给革命事业增加一份力量,拿出来分掉!”
这掺上一点青稞面的热水,分到战士们的手中。战士们流泪了,这不足半碗的青稞面,是周副主席的心意和生命啊!
战士们又上路了,在茫茫的草地上。行进着摧不垮的钢铁红军。

⑧ 听长辈们讲长征故事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听老红军讲长征的故事
“年轻人,你难以理解我们这些老人面对浴血奋战换来的太平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险境里我们始终不动摇,就是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努力能换来今天的安定繁荣!”
7月23日20:00,记者见到了14岁参加红军、曾经三过草地、戎马生涯半个世纪的老红军战士,原济南军区副政委任思忠老人。这位83岁的老人的话匣子打开了,谈起过去的峥嵘岁月,神情激动起来,双唇有些颤抖……

15岁少年 率171人加入红军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到达川北,川东地下党领导的游击队开始在达县一带活动。当时,因贫困辍学的任老正在家中帮助父亲务农。

“党的队伍给了我思考的能力,我明白了为什么穷人辛劳一生后代还要继续受穷”,红色政权打土豪分田地,给穷人指出一条活路,这在任老心中掀起了巨澜。红军队伍为贫苦农民作主,任老明白了,这是一支穷人的队伍。

红色家庭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大哥早他加入游击队,但不久便在一次战役中英勇牺牲,父亲积极响应革命队伍的号召,担任村苏维埃主席。这位老人在红军离开根据地的岁月里,被反动军队关进监狱,活活折磨致死,父亲死后不久,母亲也含恨离去,这一切,更坚定了任老参加革命的决心。

1933年是任老走上革命道路的关键年份。6月,任老参加了游击小组,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老思想活跃,积极探讨革命的道理,很快便成为游击队的中坚力量。红军主力占领达县后,他被选为区少年先锋队大队长,15岁的少年成了171名红小鬼的“头领”,在他的带领下,全队172人集体加入了红军。

打“扇子队” 少年军人名声大振

从游击队员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革命战士,但四川强横的反动军阀势力还是逼迫部队流动开展革命工作。

1934年7月,任老时任四川省少先指挥部政教科长兼干部连指导员。在四川西部丹巴地区开展工作。一天,当任老等人在一座3层小楼上开会时,反动军阀的武装突然冲到了楼里,与负责放哨的同志在楼梯上展开了激烈的枪战。脚步声密集急促,逐渐近了,留下来肯定是死,任老等三人跳窗逃生,一名同伴当场摔死,任老右臂支撑着地,上臂骨折后戳断肋骨插进了胸腔,他忍痛与同伴钻入夜幕迅速转移。

但没过多久,绷带吊起伤臂的任老再次活跃于山间的村庄里。

革命者的工作激起了恶势力的疯狂反扑,在新塘坝地区,有一支500人左右的地主武装,他们疯狂袭击革命者的工作队,屠杀革命群众,打仗时人人拿着一把扇子,妄称是刀枪不入的神兵,当地群众称之为“扇子队”。一天深夜,任老带领干部连在地方赤卫队的配合下夜袭“扇子队”。战斗中,他被敌人刺刀捅伤,仍坚持参加战斗。是役,扇子队被全歼,少年军为川陕根据地人民除了害,一战成名。

一过草地 竹签穿透他的脚掌

“年轻人,用语言表达不出长征真实场景,你根本不可能想像出当时有多么艰苦”。任老对记者说。任老前段时间坚持每天收看电视连续剧《长征》,他看得比家里每个人都专注,他为这部电视连续剧感动,但仍然对家人说,“有些苦他们拍不下来”。

任老头上的三块伤疤和脚弓部位所受的一次穿透伤都是在长征时留下的。说起长征开始后的第一次受伤,任老脱下鞋子,右脚背中央部位赫然有一块大约三厘米见方的凹陷。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最长,三过草地,第一次过草地时,我的右脚便被反动军队布下的竹签阵穿透了”。

那是一次夜间急行军,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任老带着一支十几人的队伍迅速向阿坝前行。任老走在最前面,他小心地穿过反动军队布下的铁丝网,突然脚心一阵剧痛,落在地上再也迈不动步子。战友提来马灯一看,一根近0.1米长的竹签穿过了他的右脚脚掌,脚背上还露出长长一截。

受伤只是一瞬间,此后几个月任老被伤脚折腾苦了。队伍连续行军,根本没有机会停下来养伤。伤口化脓了,战友便将纱布裁成窄长的细条,蘸了水穿过伤洞,来回扯动,清除里面的脓血和息肉。每拉扯一下,都伴随了钻心的疼痛,但有什么办法,那是缺医少药环境中遏制进一步感染的惟一办法。

“和平年代现在的年轻人谁还能忍受这样的痛苦呢?”讲到这里,任老喃喃地说。

二过草地 鬼门关口拣回性命

第二次过草地更险,任老一只脚迈进了鬼门关。

1935年下半年,任老时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教导团一连指导员。大军从阿坝向绥靖方向进发。来到黑水河时,便桥已被毁掉,南岸则被土匪占领。为保证主力部队过河,任老和另外30名干部战士趁黑夜泅水渡河。时值隆冬,水流湍急,冰冷刺骨,成功游到对岸的只有8名。接下来就是一次令南岸敌军魂飞魄散的突袭,大部分敌军在睡梦中被击毙,8人很快便占领了桥头堡,大部队顺利地搭起了便桥。

任老却因此染上了重伤寒,红军缺医少药,食物的供应已经断绝,他的病一步步恶化,常常昏迷不醒,战友们便抬着他行军。20天后,部队走出草地,来到绥靖。此时任老长时间休克,战友们都误以为他已经死了,便把他放在了绥靖滩石崖下的山洞里。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苏醒过来,挣扎着爬向河边喝水,十几米的距离,任老竟爬了两三个小时。当地居民郝老汉发现后将他救回了家。

郝老汉对待他就像亲生儿子一样,每天熬小米粥一口一口喂他。老汉膝下只有一个女儿,便想收他为儿子。但任老却一心想要回到队伍上,他每天搬小板凳坐在大门口,希望看到队伍上的同志。两个月后,任老的病基本痊愈了,他挥泪告别了郝老汉老两口,找到了在该地区活动的金川省委,重回革命队伍。

经历这一次起死回生时,任老还不满18岁。

1936年7月,任老的病全好了,就在此时,队伍又从绥靖出师北上。任老带着七八名比他还年轻的战士在草原上行军。一天夜里,一位小战士问任老,“科长,将来会是什么样子的?”“人人都生活得很幸福,不缺衣少食。”“那能实现吗?”“肯定能”。

说起荣誉 老人没有太多言语

任老在和平年代练起了书法,每当朋友求字时他总忘不了盖上一个章,或者是“长征战士”,或者是“幸存者”。这是老人晚年给自己的定位。

战争年代,任老是一名英勇善战的骁将,他重视思想工作,善用攻心战术,常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抗日战争胜利之初,任老率领队伍在喀喇沁旗平叛,妥善运用了和平平叛的政策,打通了300公里承赤公路。此后,在攻打天津、广西剿匪、援朝金城反击战等众多战役中,任老立下了赫赫战功。1955年老人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荣誉章。但说起荣誉,老人没有太多言语。

“战争年代,我们身边倒下了太多的好战友,比起他们,我是一名幸存者,更是一个幸运者”,“我能够亲眼看到自己为之努力的目标实现就是最大的幸运,真正的荣誉归于那些光荣献身的烈士们。”

任老的家人介绍,任老每每想起自己身边倒下的战友,便非常难过。当年任老带171人参加红军,但经历历次事件,解放后任老再没能见到其中的任何一位。他忘不了1953年自己回乡的那次经历。当时,战友的亲人听说他要回来了,站在路两旁等待询问亲人的下落,任老骑马走了30多公里山路,当久候乡亲们纷纷上前询问时,老人的眼泪夺眶而出。

另一次,任老在革命烈士纪念碑上找到了战友的名字。

⑨ 王林和张亮约定周日去听老红军王大爷讲故事,他们早上,九,点30同时从自己家吧,你出发,9:42同时

王:68×(42-30)=816米
张:72×(42-30)=864米
相距:864+816=1680米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