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师长名人名言名人故事
① 写几条关于尊敬老师的名人名言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② 名人尊重老师的故事
毛泽东向老师敬酒。
1959年
,毛泽东同志到 阔别32年的故乡
,他特意邀请自己在
读书时 的毛禹珠老师一起用饭,席间热情地为老师敬酒, 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 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 该。”
周恩来向老师赠款。
1952年2月,
老校 长张伯岑突患脑塞栓逝世,
参加了治丧委员 会并送了
,白色
上写着:“伯岑师千古, 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岑逝世后,总理一直惦记 着张家人的生活,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总理给张伯 岑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币,并嘱咐交际处要加倍关照 张夫人和子女。
给老师让座。
1959年初春的一天,
同志在 云南
校礼堂和大家一起看戏。开演前,
同志正和观众谈笑,突然一位
的老人由服 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原是自己 早年在
学习时的
叶成林,急忙 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 ,亲切地呼唤:“叶老师”。然后请老人入座,待 老人坐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彭德怀穿便服接见老师。
1957年8月1日,是中国 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
身穿便服,准备去接见北京市中小学部分模范教师 代表。工作人员提醒他说:“彭总,您是
,应该穿
才好。”彭总说:“我今天是去见老 师,学生见老师应该穿便服……”接见的时候,彭 总频频微笑着向老师们问好,亲切地说:“解放军 要向老师们学习,解放军要搞现代化建设,要学习 科学文化知识。离开老师们怎么能行呢?”
鲁迅百忙中脱身探望老师。
鲁迅对
老师 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 ,不论多忙,总要抽空去看望寿老先生。
至
,鲁迅远涉重洋,东渡日本留学,这8年间,鲁 迅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
的学习情况。
6月,鲁迅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与
女士结 婚,因时间急促,在绍兴只停留了短暂的4天,但他 仍从百忙中脱出身来,专程探望了年逾
的寿老先生。
尊敬师长终身
宋朝时,
王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
王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
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
的忠心。
尊敬师长名留后世
桓荣是汉
的老师,而
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
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立雪程门
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
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
举凡弟子要能够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师虚心求教,而在跟随老师的同时,就应该要明白恭敬侍奉师长的道理。须知父母养育我们,师长教导我们,是一样的
,怎么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个能尊敬老师的人,也就能重视学业;相对的,也就是尊重自己。游酢、扬时
的精神,值得大家去体会、学习。
终成大器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
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
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
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
宗为老师,而且派
侍奉老师。但是
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当我们真心地对待他人的时候,他人也必定会以真心回报我们的。
恭敬师傅天子善报
明朝时在四川灌县有一位银匠,名叫
发,他平日侍奉师傅非常恭敬诚恳。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师傅,他一定双手拱立,诚心敬意地向师傅问好。不久他的家渐渐地富有起来,但是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梦到神来
说:“你命中本来注定没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师傅,所以上天许你生个贵子。”后来他们夫妇果真生了贵子,并得到这贵子的孝顺供养,一生衣食丰厚。
③ 中国古代名人尊敬师长的故事
宋代的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老师正在睡觉,他为了不打扰老师就在门外等着。程颐醒来时,外面的雪已经有三尺厚了,杨时成了雪人。程门立雪的故事被传诵为尊师的佳话。
④ 有关爱师、尊师的名人故事,名人名言,古诗,成语,越多越好!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5、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6、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8、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 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9、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10、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2、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3、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⑤ 古人名人尊师故事
1、宋代的民族英雄岳飞因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无钱上学。周侗老师十分喜欢这个勤学的孩子,免费收岳飞为学生。周侗老师不仅教育他如何做人,帮助他树立爱国爱民、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还教会他射箭的绝技。
周侗老师去世后,岳飞把他当父亲一样安葬。每到初一、十五,岳飞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祭拜周老师。在痛哭一番之后,他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重的弓,射三箭后才回去。
2、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
3、相传,孔子有七十二个有名的弟子,子贡便是其中之一。一次,鲁国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非常气愤。他当即以房子打比方,说老师的围墙高十数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是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
他还把老师比作太阳和月亮,说孔子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住下,守墓6年。
4、北宋大学问家杨时,在40多岁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下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住了。程颐一觉醒来,才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
5、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
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