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武的故事600字
① 关于苏武的故事
苏武牧羊
苏武(公元前154-公元前73)【典故】
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
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个汉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单于特别重用他,封他为王。
卫律有一个部下叫做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
张胜很表示同情,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单于大怒,叫卫律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
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到了这时候,张胜怕受到牵连,才告诉苏武。
苏武说:“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如果让人家审问以后再死,不是更给朝廷丢脸吗?”说罢,就拔出刀来要自杀。张胜和随员常惠眼快,夺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劝住了。
虞常受尽种种刑罚,只承认跟张胜是朋友,说过话,拼死也不承认跟他同谋。
卫律向单于报告。单于大怒,想杀死苏武,被大臣劝阻了,单于又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降。
苏武一听卫律叫他投降,就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活下去还有什么脸见人。”又拔出刀来向脖子抹去。
卫律慌忙把他抱住,苏武的脖子已受了重伤,昏了过去。
卫律赶快叫人抢救,苏武才慢慢苏醒过来。
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十分钦佩他。等苏武伤痊愈了,单于又想逼苏武投降。
单于派卫律审问虞常,让苏武在旁边听着。卫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杀了;接着,又举剑威胁张胜,张胜贪生怕死,投降了。
卫律对苏武说:“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连坐。”
苏武说:“我既没有跟他同谋,又不是他的亲属,为什么要连坐?”
卫律又举起剑威胁苏武,苏武不动声色。卫律没法,只好把举起的剑放下来,劝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下。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我决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
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单于报告。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逼他屈服。
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了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过了几天,居然没有饿死。
单于见折磨他没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么会生小羊呢,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
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
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传记《汉书·李广苏建传》】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京剧】
汉武帝(刘彻)派苏武等出使匈奴,匈奴王单于逼苏武降,苏武宁死不从,被放于北海牧羊。匈奴太尉胡克丹之女胡阿云因拒充单于姬妾,单于怒而将其配与苏武,夫妻情笃。后汉廷知苏武未死,遣将讨还苏武,单于放苏武回国,不放阿云,阿云自刎而死。略见《汉书·苏建传》,元周仲彬《苏武持节》杂剧及明人《牧羊记》传奇。王瑶卿编,马连良曾演出。川剧有《白阳河》,豫剧、河北梆子、汉剧都有此剧目,粤剧有《猩猩追舟》。
【诗歌】
题苏武牧羊图
杨维桢
未入麒麟阁,时时望帝乡。
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
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
赏析
苏武被拘匈奴十九载,受尽磨难而终得归汉的传奇经历,不知激励了多少中华民族的热血男儿。此诗即因苏武牧羊图而生发,饱含作者对苏武崇高气节的敬佩之情。首联是为点题之笔,由图像麒麟阁而追述苏武忠贞品格。中间两联选取了极富代表性的细节,体现苏武不畏艰难而始终心向汉室的精神。尾联则以李陵泣别作为反衬,更见出苏武人格的崇高。
【乐歌】
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学常乐歌。产生于民国初年,在二三十年代广为流传。作者尚待查证。
歌曲内容取自古代历史故事: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因不屈于匈奴贵族的威胁利诱而受尽折磨,匈奴使其牧羊19年,历尽艰辛,终不辱节。此曲借用古代题材,寄托了当时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歌词为长短句,分上、下阕,语言精炼,朴实生动,突出了爱国主义思想情感。除第一句引子外,上、下阕曲调相同。中间出现转调,强调了坚定诚挚的爱国决心。此曲以通俗的内容、流畅古朴的旋律,表达了深沉悲壮的思想感情。
【音乐专辑】
苏武牧羊
歌手:李娜
语言:国语
类型:专集
出品公司:上海声像
出版日期:1997年
黄荟制作的《苏武牧羊》相信许多乐迷都听过,这是近年来国内出版的罕见的大器之作,它的配器和制作都堪称大手笔,为了更接近事件发生时代的特点,其中演奏的乐器都是仿照古乐器一比一复制,为的就是在作品中体现更多的“汉风古韵”,在歌手的选择上也煞尽心机,最后确定李娜才能担此重任,这张碟中堪称绝笔的是李娜的极高音,在〈归来〉一曲中,苏武“留胡啊十九栽,今天归来,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北海的牧人就往家赶,登上了长城就往南看,眼含着泪水就望长安…….流胡啊十九栽,今天归来,长安不见十九年,十九年苦难就对谁言,打起螺子你就快快走,十九年苦难就熬出了头,黄河万里归大海,回头不再入秦关……”唱到这里,十九年悲欢一起涌上心头,所有悲愁愤闷都一起再次出现在眼前,这时的唢呐也吹得哽咽起来,男声和唱不断反复:“苏武流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十九年,牧羊北海边…….”在背境的烘托下,李娜不断婉转向上升,越唱越高,将苏武流放异域十九年的悲凉一股脑倾泻出来,你可以看到,到最后几个极高音,高到让人无法想象,按制作人说:这简直不是人能发出来的声音。在制作上这张碟阵容庞大,音质绝佳,让人听后有“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之感。这里人声的极高音运用堪称点精之作。李娜在张碟中又给大家建立了继《青藏高原》后的另一个高度,它也是李娜的绝唱。
曲目列表
1. 序歌.一个古老的故事
2. 骁歌.出塞
3. 牧歌.贝加尔湖的冬天
4. 琴歌.望月观花
5. 春歌.牧羊姑娘
6. 酒歌.归来
7. 尾歌.梦里草原
【苏武牧羊全国连锁火锅店】
苏武牧羊全国连锁火锅店成立于2002年10月,现有连锁店近50家。其自主研发的'苏武牧羊锅'、'苏武补元锅'、'苏武羴鱻锅'等九大系列锅底深得顾客喜爱,闻名遐迩。
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单于囚禁冰窟迫降。苏武饮雪吞毡,坚决不从。单于又将苏武遣送到北海 [今西伯利亚贝加尔湖] 边上放羊,并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我就送你回汉朝'。
北海,荒无人烟,粮食缺乏,苏武只能食羊肉充饥,并把羊骨砸碎熬成汤饮用,身体虚弱的苏武逐渐强壮起来。公元前八十一年,在汉朝的强烈要求下,单于才被迫将在北海放羊十九年的苏武放回汉朝。苏武归汉后,依然保持着吃羊肉喝羊骨汤的饮食习惯,直至八十余岁而终。人生七十古来稀,汉宣帝听说苏武高寿可能与吃羊肉喝羊骨汤的饮食习惯有关,遂派御医深入研究,并在熬汤时加入牦牛骨、鳖甲骨、鹿骨等原料,从此,御膳中又多了一道强筋壮骨、延年益寿的'苏武补元汤'。
今天,苏武牧羊饮食有限公司的饮食专家汇同国内药膳专家,根据'汉方御膳'中的苏武补元汤的基础方,采用羊龙骨、牦牛骨、鲨鱼骨、鳖甲骨、鹿骨、鹿茸、人参、当归、枸杞、桂圆等各种原料,经科学调配,开发出苏武牧羊系列火锅,为中华饮食文化又添奇葩!
名称
苏武牧羊
拼音
sū wǔ mù yáng
解释
苏武:汉朝时人。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8回:“他取笔就画了一幅苏武牧羊,画了又要我题。”
事例
我们要学~的精神。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人有气节
·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与冰天,穷困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比铁石坚,
时听塞上,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群雁汉关飞,
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宁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
欲使匈奴,惊心碎胆,常服汉德威。
② 苏武的故事 作文400字
苏武,字子卿。杜陵人,是西汉尽忠守节的著名人物。在汉武帝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他以中郎将之职奉命出使匈奴
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个汉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单于特别重用他,封他为王。卫律有一个部下叫做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张胜很表示同情,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单于大怒,叫卫律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到了这时候,张胜怕受到牵连,才告诉苏武。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但绝不投降。单于又把流放弄到北海,苏武更是不为所动,渴饮雪,饥吞毡,依旧手持汉朝符节,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后来,昭帝即位后,汉朝和匈奴和亲,汉朝要匈奴送还苏武,但单于却慌称苏武已死去。后来,汉朝使者有到了匈奴地区,得知苏武依然健在,于是扬言说,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系着帛书,帛书中清楚地写着苏武还活着。单于只好把苏武送还。
苏武用他的浩然正气,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他用他的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 望楼主采纳,这个好像超了400字自己删点吧
③ 苏武的故事
苏武归汉第二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因参与上官安的阴谋,而被处死。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使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汉廷后,只做典属国。而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并无功劳,却被提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谋反,被杀,追查处治同谋的人,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替他抱不平,他的儿子又参与了谋反,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过了几年,昭帝死了。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汉宣帝的计划,赐封爵位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多次进见,又做了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苏武把所得的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苏贤和过去的邻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皇后的父亲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邴吉,都很敬重苏武。
苏武年老了,他的儿子以前被处死,皇帝怜悯他。问左右的人:“苏武在匈奴很久,有儿子吗?”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苏通国,有消息传来,想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把男孩赎回来。”皇帝答应了。后来通国随汉使者回到了汉朝,皇帝让他做了郎官。又让苏武弟弟的儿子做了右曹。
苏武活到八十多岁,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病亡。
[编辑本段]《苏武牧羊》典故
④ 关于苏武的故事
苏武(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
1、出使匈奴 :公元前100年,且靼刚刚立为单于,惟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
2、意外事变:当苏武完成任务,准备回国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而汉使张胜参与了密谋活动。然而,谋反失败。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便想自杀殉国。
3、自杀未遂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说着拔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常惠等人哭泣着,把苏武拉回营帐。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4、怒斥卫律 :卫律本是汉臣,投降了匈奴,单于让他来劝降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己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子。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我决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
5、窖中受饥:匈奴单于见苏武不投降,便把他关在一个阴冷的地窖里,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才免于饿死。
6、流放北海 :苏武拒不投降,单于又把他流放到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单于给了他一群公羊,说要等公羊生下羊羔,才放苏武回去!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7、苏武归国 :苏武被扣在匈奴十九年后,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长安。昭帝下令叫苏武带一份祭品去拜谒武帝的陵墓和祠庙,任命苏武做典属国。苏武活到八十多岁,于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病亡。
(4)关于苏武的故事600字扩展阅读:
古代名人对苏武的评价:
李陵:“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班固:“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
李白:“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欧阳修:“盖诗者,乐之苗裔与。汉之苏、李,魏之曹、刘,得其正始。“
陈杰:“伸脚踏沙迹,开口吃汉天。见天不见雪,况辨雪与毡。环观不敢杀,谓是不死仙。汉庭方求不死该,方士取露和玉屑,何如老臣毡夹雪。”
柴望:“十九年间不辱君,论功何独后诸臣。若教倒数凌烟像,也是当时第一人。”
徐钧:“胡沙不隔汉家天,一节坚持十九年。白首微官甘属国,耻随李卫老戎旃。”
陈普:“伏匿穷庐煖意回,子卿一夜梦阳台。归来不与曾孙议,未必麒麟生面开。”
参考资料:网络-苏武
⑤ 苏武的故事作文500字
班固在《汉书.苏武传》里着力刻画了苏武这位爱国者的英雄形象,歌颂他的伟大的民族气节。
汉武帝天汉元年,汉武帝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官衔,出使匈奴。不料,苏武的副使张胜参与叛变被抓,我屈服了使者的身份,玷污了使命,虽然活着,有什么面目会汉朝呢?”说着拿起佩刀自杀,经过抢救,幸免于死。他不屈的性格使单于十分敬佩,早晚都派人来问候苏武,而把张胜关进了监狱。
单于派将李陵到北海劝说苏武投降。李陵厚脸无耻地说:“单于诚心诚意等待您归顺,看来永远不会让您回大汉的了,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罪,有谁知道您对朝廷的忠义呢?”苏武坚定的说:“平时我希望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如今有了舍身报效的机会,就是挨刀斧,下汤锅,也心甘情愿。”
汉昭帝即位几年以后,匈奴同汉朝和好通婚,单于才允许苏武回国。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十九年,初出使时正当壮年,等回到汉朝,胡须头发全发白了。作文
苏武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着名的爱国者,他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含辛茹苦,受尽折磨,却宁死不屈,始终报效国家。许多戏剧纷纷把“苏武牧羊”的故事都搬到舞台,向广大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⑥ 苏武的故事的作文200字
苏武,字子卿。杜陵人,是西汉尽忠守节的著名人物。在汉武帝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他以中郎将之职奉命出使匈奴。由于匈奴的缑王谋划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归顺汉朝,而汉朝的副使张胜牵涉在内,苏武也受牵连。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后来,昭帝即位后,汉朝和匈奴和亲,汉朝要匈奴送还苏武等使臣,但单于却慌称苏武等人已经死去。后来,汉朝使者有到了匈奴地区,终于得知苏武依然健在,于是扬言说,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系着帛书,帛书中清楚地写着苏武在北方的沼泽之中。单于只好把苏武等九人送还。苏武在匈奴的时间很长,前后共有十九年。
苏武用他的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他用他的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⑦ 苏武的故事300字作文
苏武的故事
类别:写人 字数:450字作文
塞外的风呼呼地怒号着,大雪纷飞。在北海这个地方,终年白雪皑皑,荒无人烟,连鸟兽也很少飞过。北海边上,有着一群正在漫步着羊。在羊旁边,有一个佝偻背的老人,塞外出来的风吹乱了老人稀疏的白发,这银色的胡须仿佛再告诉我们老人的沧桑……
汉帝为了答谢匈奴单于的善意,命苏武带领军团出使匈奴——一个荒凉的国度。因为“虞常事变”,苏武等人被扣押,面对名和金钱的诱惑,面对酷法严刑,有人屈服了,得到了荣誉富贵,而苏武始终不肯向匈奴单于面向称臣。为此,他被流放北海边牧羊,条件十分无理——公羊生仔,苏武才能获释归汉。
茫茫北海,一望无垠,地冻天寒,人迹罕见,苏武身上单薄的衣服,饱经风雪的洗礼,支离破碎,仅能蔽体,早已失去御寒的功效,寒风似箭刺入骨子里。苏武饥食毡,渴饮雪水,心中却依然守信诺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悠悠十九年,已是两鬓花白,终于有了回国的机会回到祖国的那一刻,高抬头颅,苏武激动地流下泪水。
苏武的英雄气节谱写一曲正气歌。他的故事让我流泪,走在秋风中的我,读懂了如何忠诚!.
⑧ 苏武的故事作文600字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去攻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中郎将苏武拿着使节,带着张胜和常惠,出使匈奴。苏武到了匈奴,送回匈奴的使者。苏武正想等单于写一个回信就回中原,没想到这时,发生了一件倒霉的事。
苏武到匈奴之前,有个汉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单于封他为王。卫律有一个部下叫虞常,对卫律很不满,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是好朋友,就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带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张胜很支持虞常,但是这个计划失败了。单于很生气,叫卫律审问虞常,还查出了同谋的人。苏武本来是不知道这件事的,张胜到了这个时候,才告诉他。苏武说,“事情已经到了这步田地,一定会牵连到我。如果让人审问后再死,不是更给朝廷丢脸吗?”说罢,拔出刀要自杀。张胜和常惠急忙夺去了他手里的刀。单于叫卫律去劝苏武投降,苏武见是劝自己投降的,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活下去还有什么脸见人?”说罢,又拔出刀自杀。卫律慌忙把他抱住,但苏武因失血过多,而昏了过去。待苏武醒来,单于又叫苏武投降,苏武不投降。单于就把苏武关到一个露天地窖里,不给他吃不给他喝,想让他折节投降。
这时正是冬天,外面正下着鹅毛大雪,苏武饿了就扯一些破皮带,羊皮片吃;渴了,就吃一口雪。过了几天,居然没有饿死。匈奴以为是神在帮他,之后又把他带到了北海放羊,并且说等公羊下了小羊你再回去吧!苏武又冷又饿又孤独。那里都可以说是滴水成冰了。但是苏武还是坚持下去了。
苏武出使时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人们都出来迎接,他们看见苏武头发、胡须全白了,没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⑨ 作文苏武的故事600
苏武坚贞不屈的故事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到雍的棫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骑着马的宦官与驸马争船,把驸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骑着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杀。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终日若有所失,几乎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十几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
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庭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恨,我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单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的罪恶,上能达天!”说着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李陵不好意思亲自送礼物给苏武,让他的妻子赐给苏武几十头牛羊。
后来李陵又到北海,对苏武说:“边界上抓住了云中郡的一个俘虏,说太守以下的官吏百姓都穿白的丧服,说是皇上死了。”苏武听到这个消息,面向南放声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达几月之久。
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问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于是李陵安排酒筵向苏武祝贺,说:“今天你还归,在匈奴中扬名,在汉皇族中功绩显赫。即使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图画所绘的人物,怎能超过你!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不杀我的老母,使我能实现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这就同曹沫在柯邑订盟可能差不多,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记的!逮捕杀戮我的全家,成为当世的奇耻大辱,我还再顾念什么呢?算了吧,让你了解我的心罢了!我已成异国之人,这一别就永远隔绝了!”李陵起舞,唱道:“走过万里行程啊穿过了沙漠,为君王带兵啊奋战匈奴。归路断绝啊刀箭毁坏,兵士们全部死亡啊我的名声已败坏。老母已死,虽想报恩何处归!”李陵泪下纵横,于是同苏武永别。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
永远的苏武
挥一挥衣袖,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山纸河墨,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为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汉节,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作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笳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朝廷,精忠报国。冰雪飘飞,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册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是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⑩ 苏武的故事作文500字
给你当做参考哈。
暮秋时节,凛冽的寒风将满地的枯叶吹得四处飞扬。严寒笼罩着世界。寒冷中我读懂了苏武,明白了苏武的心声,明白了苏武的忠诚,明白了苏武为何被后世传诵!(抒情式开头,排比的修辞层层递进,感情真挚,话语有力!)
苏武,字子卿。杜陵人,是西汉守节的著名人物。在汉武帝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他以中郎将之职奉命出使匈奴。(简单背景介绍,让读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增强文章的厚重感。)
苏武出使匈奴之前,有个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单于重用他,封他为王。卫律有一个部下叫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张胜很表示同情,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单于逼迫苏武投降,但苏武绝不投降。单于把苏武流放弄到北海,只有公羊生仔,苏武才能获释归汉。苏武不为所动,渴饮雪,饥吞毡,依旧手持汉朝符节,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此处缺少苏武牧羊的肖像描写和必要的环境描写,文章就成了单一的相关材料链接,而不是创作了。请你参考历史图片,补上描写内容。)后来,昭帝即位后,汉朝和匈奴和亲,汉朝要匈奴送还苏武,苏武这位坚贞不屈的英雄终于回到了祖国。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苏武的英雄气节谱写了一曲“威武不能屈”的正气歌。青山依旧,绿水依然,秋还是那样寒冷。走在秋风中的我终于读懂了何为“忠诚”何为“英雄”!(引用式+抒情式结尾,升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