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我身边的廉洁小故事
『壹』 我身边的廉洁小故事
“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宋朝的包拯。当时,包拯在端州任职,那儿盛产端砚。一方端砚要经过千锤万凿才能生产出来。而当地一些官员不顾百姓死活,大量生产,上贡朝庭,以取悦权贵和中饱私囊。包拯自己也说:“能持端州方砚,可谓死南昌无憾。”可是,直到他离任,也未取一件。
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不仅以其铁骨铮铮、英勇善战让敌人闻风丧胆,而且还以其体恤民情、正直清廉令人们敬仰。 他把“做官即不许发财”7个字写在细瓷茶碗上,交给陶瓷厂仿照烧制。瓷碗烧好后,他用卡车拉到部队,集合全体官兵,举行了严肃的发碗仪式。他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我绝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家父的教诲,做官不为发财,要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接着,他亲手把碗发给全体官兵,勉励大家廉洁奉公。当时吉鸿昌在西北军冯玉祥部下任营长,只有25岁。自此,吉鸿昌就将那只写有“做官即不许发财”的细瓷茶碗带在身边,用它作为一面镜子,时刻提醒自己应如何为人做事。这只碗随吉鸿昌将军走南闯北,直到他39岁牺牲。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贰』 关于周恩来的故事
1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新学期开始,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问同学们读书是为了什么?于是有人回答说:“是为了家父读书。”有人回答:“为明礼而读书。”也有人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当魏校长点名要周恩来回答是,坐在后排的周恩来站起来,庄重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 60年代初,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乘总理出国访问的机会,为了保护与加固建筑物,他们抢时间只搞了点简单的内装修,更换了窗帘、洗脸池与浴缸。周恩来回国见了十分生气,将他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身边人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群众怎么看?一旦大家都学着修起房子来,在群 众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周恩来的这一番话发人深省。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及装修房屋之事了。
3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鸡叫三遍过后,周家花园里传出了阵阵琅琅的读书声:“锄禾、 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着、读着,周恩来很快就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他总觉得没有透彻领会诗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的时候,他望着白花花 的大米饭迫不及待的问道:“蒋妈妈,这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呢?”
蒋妈妈很喜欢周恩来好问的精神,就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浑身有一层硬硬的黄壳。它的一生要经过浸种催芽、田间育秧、移栽锄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虫、收割脱粒,一直到舂成大米。”
“啊,吃上这碗大米饭,可真不容易啊!”周恩来惊讶地说。
“是呀,这十多道关,也不知道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这香喷喷的大米饭是种田人用血汗浇灌出来的。”蒋妈妈深有感触地说。
蒋妈妈一番深刻的教诲,不仅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
有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较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风尘劳累,年幼的恩来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陈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
“不,妈妈,当天的事当天了!”周恩来说服了陈妈妈,连忙
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
一百个字刚写完,陈妈妈一把夺过恩来的笔说:“这下子行了吧,快睡觉!”
“不!”周恩来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个大字,皱着眉头认真地说:“陈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
说着,周恩来白嫩的小手又挥起笔来,把那两个字又写了三遍,直到满意这止。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4221451.html
『叁』 我们身边的廉洁小故事
有一年,我随爸爸去郑伯伯家拜年。郑伯伯是一家单位的负责人,是爸爸的一个老友。我们刚一进门,就有一对夫妇来拜年,他们说了一些祝福的话后,那位女士就开始给在场的老人和小朋友发红包,郑伯伯急忙制止,并让我们将手中的红包退了回去。那对夫妇有点尴尬,递了一张纸给郑伯伯,郑伯伯看了说:“这件事我会按规定办理,你不必来这套。”那对夫妇听了,道了几声谢谢,灰溜溜地走了。
因为这件事,我感觉郑伯伯特别高大,对他也特别敬仰。学校组织我们进行“廉洁”主题采风活动,使我对“廉荣贪耻”有了更深了解。我想,我们应该从小养成“崇廉尚洁”的习惯,长大了才能做一个清廉正直的人。
『肆』 我们身边有哪些廉洁小故事
“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宋朝的包拯。当时,包拯在端州任职,那儿盛产端砚。一方端砚要经过千锤万凿才能生产出来。而当地一些官员不顾百姓死活,大量生产,上贡朝庭,以取悦权贵和中饱私囊。包拯自己也说:“能持端州方砚,可谓死南昌无憾。”可是,直到他离任,也未取一件。
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不仅以其铁骨铮铮、英勇善战让敌人闻风丧胆,而且还以其体恤民情、正直清廉令人们敬仰。 他把“做官即不许发财”7个字写在细瓷茶碗上,交给陶瓷厂仿照烧制。瓷碗烧好后,他用卡车拉到部队,集合全体官兵,举行了严肃的发碗仪式。他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我绝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家父的教诲,做官不为发财,要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接着,他亲手把碗发给全体官兵,勉励大家廉洁奉公。当时吉鸿昌在西北军冯玉祥部下任营长,只有25岁。自此,吉鸿昌就将那只写有“做官即不许发财”的细瓷茶碗带在身边,用它作为一面镜子,时刻提醒自己应如何为人做事。这只碗随吉鸿昌将军走南闯北,直到他39岁牺牲。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大概就这样,你自己看看怎么组织语言把
『伍』 谁有作文:《我身边廉洁小故事》(小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小事情.然而,这些事情有好的,有坏的,有令人深思的,也有令人兴奋的……我们每个人也无时无刻都在演绎着大大小小的道德故事.有一次,我和妈妈坐213线路的公共汽车去八卦岭.那天早晨,天气特别冷,风呼呼地刮着,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忽然,在洪湖公园这一站的时候,车停了下来.上来了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她嘴唇苍白,走起路来很吃力的样子.这时,车里挤满了男女老少.过了一会儿,车上响起了广播:“请您主动给残疾人、老人、孕妇、抱婴者让座”.可这广播好像透明的,车上的男女老少个个还是无动于衷.过了一会儿,僵局终于被打破了.这时,我听到了一个稚嫩的声音:“老奶奶,您来我这边坐吧!”她的声音是那样的清脆.我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大约10岁的小妹妹,搀扶着老奶奶,一步一步的扶到她的座位上,把座位让给了老奶奶坐.你真是个好孩子!”老奶奶一边向小妹妹道谢,一边一个劲的夸她.小妹妹听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记得还有一次,在翠山路上,我看见一位老人,虽然这只是一段很短的路,但老人吃力得骑一辆装满猪肉的三轮车.虽然老人很用力,但车子仍慢悠悠的向前移动.这时,一位小弟弟马上跑过去,帮他推车.老人顿时感到轻松了很多.三轮车在他们的努力下爬上了坡.老人笑了,他也笑了,旁边的花朵也笑了.就像这首歌的歌词一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陆』 关于我身边的廉洁小故事
“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柒』 我们身边廉洁小故事
绿色交通
安全的交通有色彩吗?有,它是绿色的。
——题记
“要想富,先修路。”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犹如一条条巨龙横卧在中国大地上,托起了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快车。
路多了,车快了,人忙了,交通安全了吗?
别忙着疑问,看
美丽、和谐的环境——
天地间,倘单有泥土的苍黄和公路的银灰,世界不会美丽。聪明的人们懂得这一道理。银灰的带子两旁镶绕上绿色的丝线(树木),行驶着五彩缤纷的车辆,这是一张多么美丽的图画。
流动、有序的车辆——
红灯亮了,没有刺耳的刹车声,没有轰鸣的喇叭声,没有抱怨的诅咒声,不分贵贱、不分大小的车们缓缓地停住了。
最前头的那一辆明蓝色的“宝马”轻盈地立在斑马线外,像一位绅士耐心地等候着心爱的姑娘。稍后的一辆有些褪色的货运车有些笨重地停下了,似一名长途跋涉的旅行人驻足欣赏起了风景。
绿灯亮了,凝滞的彩带奔驰起来了。绅士的“宝马”像得到姑娘明确的肯定,高兴地急驰而去;行者似留恋那美丽的风景,慢慢地走向了远方。
执著、奉献的人儿——
纵横交错的公路中央,盛开着一朵洁白的莲花。不用修饰,没有讲究,简简单单的,一个圆台。圆台之上,笔直地站着一个人。
日晒不化,风刮不倒,雨淋不坏,雪冻不怕。这是钢浇铁涛的人吗?不,仅仅是一个肉生肉长的普通人。
“我站在这个岗位上,我就要坚守这个岗位。”这是他们铿锵的誓言。
路多了,车快了,人忙了,交通安全了吗?
安全了。因为有着美丽、和谐的环境,流动、有序的车辆,执著、奉献的人们,这一切,共同筑就了一条绿色通道。
教师点评
“绿色”给予的就是希望,就是平安。文章的题目拟的好,直切主题。三个语段构成排比,这样的结构显得小作者颇具匠心。还有,文章熟悉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更为之增色!
今日说法
——记一堂“我与交通安全”的班会课
许东矩
大家好!欢迎来到初二年12班的演播室参加我们的节目。我是主持人许小撒。今日邀请到的嘉宾有校领导、班主任、各科任教师们。
十字路口,没有警察值勤,我是否会等绿灯亮起再穿道而行?
繁忙路面,暂时没有车流,我是否会趁那一隙间便越栏而过?
回家心切,没有其它车辆,我是否会乘这已超载的客车而归?
(台下笑声四起)
我们今天的节目是要告诉大家:交通,时时刻刻都发生在我们身边。安全,时时刻刻都提醒着我们注意。
请看以下的报道:
一、在宽阔的城外大道上,各式的运输车辆川流不息。一辆满载货物的拖拉机在加速行驶。紧盯前方的司机不曾想到有某个学生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攀在他的车沿上,随车而行。迎面有一辆客车要驶来,司机一刹车,拖拉机停住了,学生的生命也停住了,只有自行车的轮子还在转动。
二、在繁忙的市内大道上,两旁的绿树成荫。树荫下,若隐若现着一道绿色的防护栏。栅栏内,行人步履匆匆。忽然停下脚步的人要干什么?他四下张望(远处有一条人行的斑马线),一抬手脚,竟越出栏外。说时迟,那时快,一辆轿车急速驶来……不多时,一辆顶部闪烁着红灯的车辆呼啸而来,活泼的生命奄奄一息地躺在担架上。
三、在灯火辉煌的夜景下,忙碌一天的人们相继休息了。“小李,走好,不送了。”一酒家传出殷勤的道别声。“不——用,我能回去。”接着摩托发动的机声,带着疲倦与醉意,人与车匆忙上路了。“嘀——嘀——”刺耳的喇叭声唤醒酒醉的人,然而不听使唤的手脚还是误了大事。摩托车冲出了道路,人甩在冰凉坚硬的水泥路上。
(台下群情激荡,东一句,西一句,议论开了)
主持人许小撒询问嘉宾:这样的悲剧在今天为什么还会发生?
嘉宾:悲剧是大家不愿见到的。但发生了,我们就要深思其中的原因。《交通管理条例》明文规定“骑自行车不准双手离把,攀扶其它车辆或手中持物”、“行人不准穿越、倚坐人行道、车行道和铁道口的护拦”、“醉酒的人不准驾驶机动车”。很显然,当事人都忽视了交通安全,更违反了交通安全法规。这是主要原因。
主持人许小撒询问嘉宾:悲剧有没有可能减少?
嘉宾:这绝对有可能。只要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安全地行驶,悲剧就不会发生。有法可依,有法还得必依。我们还要通过更多的宣传方式使我们的交通安全法规广为人知,让人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它,并让安全行驶成为一种习惯,这样,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才会降低。
主持人许小撒: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上亿,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几千亿美元,间接损失更远甚于此。杜绝不安全的交通行为,势在必行。
高兴的是,我们的国家意识到这一点。前不久,国家又重新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这部法律将于2004年5月1日实行,它将规范着我们日常的交通行为,保障着我们交通的畅达安全。
学习这部法律,宣传这部法律,让枯燥的条文演变成生动的故事深入人心,是今天的我们要做的。
谢谢大家的观看。下期节目再见!
(掌声响起,一堂“我与交通安全”的班会课结束了)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的最大亮点是“今日说法”!小作者模拟中央电视台的名牌节目《今日说法》,给我们带来了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法制课。如文中所说的“学习这部法律,宣传这部法律,让枯燥的条文演变成生动的故事深入人心,是今天的我们要做的”,小作者确实做到了把平常觉得乏味遥远的交通安全演变生动贴近的文学作品。
爸爸,我为你自豪
有人崇拜明星,有人崇拜科学家,还有人崇拜政治家。要问我最崇拜的是谁?告诉你,是爸爸,一名共产党员。
最让我引以自豪的是,爸爸去年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呢。不信?你到象山教育网“名师档案”里去看看,准有!其实,爸爸原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三级教师,但他之所以能从一个三级教师升到高级教师,就是因为他工作负责,教学精湛。现在,他担任了副校长,工作更忙了,有时一天到晚都见不着人影,更别说过问我的学习。但是,我却从爸爸身上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记得去年暑假的一天,我一回到家,发现客厅的茶几边放着烟酒,原来是姑妈串门来了。我亲热地叫了一声姑妈,见她和爸爸有事谈,就回房看书去了。隐隐约约地听到他俩的谈话。
“阿旺,你外甥胡杰真是不争气,这次离你们学校录取分数线还差十多分,怎么办呢?你得给我想想办法。”姑妈显得忧心忡忡。原来她今天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那只能读其他学校了。只要胡杰能认真读书,不管读什么学校,都会有出息的。”爸爸回答道。
“我们胡杰上其他学校,跟那些不喜欢读书的孩子粘在一起,那还了得。只要能上你们学校,花多少钱都行,这个忙你一定得给我帮。”姑妈哀求道。
“这绝对不行。”爸爸坚定地说,“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这是学校的规定。”
“阿旺,你大小也是个官,这么点事,你诚心帮忙还会帮不了。” 姑妈使出了激将法。
爸爸郑重地说:“不是不帮忙,实在不行,有些人差0.5分,也不能进,更何况你差得那么多。”他停了一下,又说:“违反原则的事我是绝对不做的,你也别在我这儿磨嘴皮子了。东西拿回去,我不喝酒也不抽烟,放在这儿也没用。帮你教育教育胡杰,辅导辅导学习,这我倒也能帮得上忙。”
……
不知过了多久,姑妈拿着东西悻悻地走了。我心里犯起了嘀咕:爸爸也真是的,还副校长呢?连这点事都不帮,真是六亲不认!
吃晚饭时,我向爸爸求情:“爸,表哥平时对我那么好,你就好心帮帮他吧!”“傻孩子,你可不能把爸爸拉下马,爸爸不怕被别人骂,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行了,等你长大了就会慢慢明白了。”爸爸摸着我的头说。吃饭时,我一直没说话,想起曾经听妈妈说过一件事:有一个老板拿着一串3000多元的钻石项链和一只纯金手表来找爸爸,求爸帮忙办事,可都被他拒绝了。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为此,爸爸的人际关系不太好。想到这里我不禁若有所思。
虽然平时爸爸也不对我讲什么大道理,但他的一言一行激励着我。我为有这样一个好爸爸而自豪!
『捌』 关于“勤俭节约我快乐”的廉洁小故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廉洁小故事)
我身边的廉洁小故事
在我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他位高权重,有很多捞取不义之财的机会,可是,面对送上门来的“外水”,他却断然拒绝。他,就是爸爸的朋友--张叔叔。
张叔叔三十多岁,风华正茂,是龙岗一所高中的领导。每学期快开学时,总会有很多人找到他请他帮忙解决孩子入学的问题。有这样一个叔叔,我从来不担心自己升学的问题,张叔叔那么疼我,难道他还会看着我没有书读吗?
今年春节,爸爸带着我去给张叔叔拜年。一进门,叔叔阿姨忙拉着我问长问短,猛然间阿姨好像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回屋拿了两个大红包递我手上,勉励我好好学习,更上一层楼。过了好久,叔叔阿姨才放开我,让我自己在屋里随便玩,然后他们在客厅里和爸爸聊天。
张叔叔的家又大又漂亮:吊灯是水晶的,电视机是超大液晶的,客厅好像比我们教室还大,还有一小花园,养着好些花花草草,可漂亮了!我玩得正高兴,可爸爸还有事情要离开。叔叔阿姨舍不得我走,我也还没玩够,于是,爸爸说下午来接我。爸爸走后,阿姨出去买菜了,叔叔拉着我的手陪我在客厅里看动画片,突然,门铃响了,叔叔过去开了门,进来一位提着大包小包的中年人,满脸堆笑,一进门不停地拜年,看见我在,立即递上一个大红包,我还没来得及伸手接,叔叔抢先接过红包,回头对我说:“丹丹,进书房玩去,叔叔有事。”这是谁啊?怎么提着那么多东西啊?叔叔怎么不让我收这个红包呢?带着疑惑,我进了书房。可是,我哪有心情玩呀!好奇心促使我把门开了个小缝,躲在门后偷看着。
那人脸上笑得像朵花,他边放手里的大包小袋,边乐呵呵地说:"张主任好,新年好啊!"张叔叔客气地招呼他坐下,边倒茶边问:“您是?”
“朋友,朋友!”那人一边掏烟一边说。
“?”叔叔疑惑地望着他,同时递给茶杯。
那人收回正在掏烟的手,一边道谢一边说:“张主任啊,是这样的,我是……”听完他的话,我明白了,噢,原来是来找叔叔帮忙解决孩子入学问题的家长啊!张叔叔就是厉害啊!我以后的上学也不用愁了!
我满以为叔叔会收下东西,没想到叔叔一听完那位家长的话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坐直身子,面向家长,顿了顿,说:“家长,您的心情我理解。但是,我不能那样做。”
那位家长似乎想说什么,叔叔制止了他,接着说:“至于纪律、法律这些想必你也明白,那我也就不再多说。咱们单是从孩子这上面来说,没有努力的成绩不好的也上了高中,而努力的成绩好的却上不了,这对别的孩子公平吗?”
那位家长似乎在想张叔叔的话,叔叔又接着说:“再说,如果您的孩子知道不努力也能上高中,她还会努力吗?恐怕以后她做任何事都会投机取巧,不会真正去努力了,对吧?”
叔叔停了停,又说:“更何况,你这是让我犯罪啊!”
那位家长听了张叔叔的话,恍然大悟,十分惭愧,告别叔叔提着自己带来的礼品回家了。
叔叔也教育了我啊!张叔叔,我敬佩您!
『玖』 请问谁有作文: 《我身边廉洁小故事》(小学五年级作文 450字以上)(要交的)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小事情。然而,这些事情有好的,有坏的,有令人深思的,也有令人兴奋的……我们每个人也无时无刻都在演绎着大大小小的道德故事。
有一次,我和妈妈坐213线路的公共汽车去八卦岭。那天早晨,天气特别冷,风呼呼地刮着,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忽然,在洪湖公园这一站的时候,车停了下来。上来了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她嘴唇苍白,走起路来很吃力的样子。这时,车里挤满了男女老少。过了一会儿,车上响起了广播:“请您主动给残疾人、老人、孕妇、抱婴者让座”。可这广播好像透明的,车上的男女老少个个还是无动于衷。过了一会儿,僵局终于被打破了。这时,我听到了一个稚嫩的声音:“老奶奶,您来我这边坐吧!”她的声音是那样的清脆。我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大约10岁的小妹妹,搀扶着老奶奶,一步一步的扶到她的座位上,把座位让给了老奶奶坐。“谢谢!……谢谢!你真是个好孩子!”老奶奶一边向小妹妹道谢,一边一个劲的夸她。小妹妹听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记得还有一次,在翠山路上,我看见一位老人,虽然这只是一段很短的路,但老人吃力得骑一辆装满猪肉的三轮车。虽然老人很用力,但车子仍慢悠悠的向前移动。这时,一位小弟弟马上跑过去,帮他推车。老人顿时感到轻松了很多。三轮车在他们的努力下爬上了坡。老人笑了,他也笑了,旁边的花朵也笑了。就像<<爱的奉献>>这首歌的歌词一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这两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在我心中却记忆犹新。我们在生活中也要伸出援助之手,用自己的双手多给别人一点爱,那世界将会变的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