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故事400字
⑴ 革命英雄故事一则,400字左右,急急急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李大钊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那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李大钊同志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他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二十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李大钊同志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和运动之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做了大量工作。他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0年3月,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李大钊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北方广大地区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1922年8月到1924年初,他受党的委托,几次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同孙中山先生商谈国共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猛烈冲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北洋军阀统治。 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自己删减下吧 我也不知道你看重哪些段落 这个真挺好的希望帮到你
⑵ 历史故事400字的
我对“围魏救赵”的认识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 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1911年4月,孙中山领导的“黄花冈起义”前,黄兴押运一条装有武器弹药的商船到了广州码头,清政府盘查得很严。几个稽查员上船打开了几个箱子,里面是香蕉、衣物,如果再往下查,就是武器弹药了。黄兴不由急中生智:他让两名船员扛起二个箱子就往岸上跑,稽查以为是违禁物品,赶忙追上去,打开箱子一看,却只是两箱满满的外国好酒。黄兴赶上,故意骂船员是“不要命的酒鬼”,又殷勤地把两箱好酒敬献给稽查。事后,去酒馆请稽查饱餐了一顿。这顿饭吃了有几个小时,等稽查醉熏熏地返回时,船上的武器弹药早已搬走。黄兴以“虚”化“实”的计谋,巧妙地运用了“围魏救赵”之声东击西的计策,从而化险为夷。
⑶ 历史故事400字
历史故事吗?司马光砸缸可以不有个小孩路水里了,然后司马光通过把刚砸掉把小孩就出来。
⑷ 名人的成长故事400字下
爱迪生从小立志
美国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小时侯只上了几个月的学,就被辱骂为“蠢钝糊涂”的“低能儿”,退学了。他眼泪汪汪地回到家,要妈妈教他读书,并下决心:长大了,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业。“爱迪生在家里喜欢捣鼓一些奇奇怪怪的小试验,有时免不了要闹点笑话,出点小乱子。父亲就不许他再搞小实验,爱迪生急得直说,说:”我要不做实验,怎么能研究学问?怎么能做出一番事业来呢?“爸爸、妈妈听了他的话,感动得只好收回”禁令“。
数学名人小故事-康托尔
由于研究无穷时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逻辑的但又荒谬的结果(称为“悖论”),许多大数学家唯恐陷进去而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在1874—1876年期间,不到30岁的年轻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向神秘的无穷宣战。他靠着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证明了一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一个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一一对应。这样看起来,1厘米长的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以及整个地球内部的点都“一样多”,后来几年,康托尔对这类“无穷集合”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通过严格证明得出了许多惊人的结论。康托尔的创造性工作与传统的数学观念发生了尖锐冲突,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攻击甚至谩骂。有人说,康托尔的集合论是一种“疾病”,康托尔的概念是“雾中之雾”,甚至说康托尔是“疯子”。来自数学权威们的巨大精神压力终于摧垮了康托尔,使他心力交瘁,患了精神分裂症,被送进精神病医院。
真金不怕火炼,康托尔的思想终于大放光彩。1897年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会议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认,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称赞康托尔的工作“可能是这个时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可是这时康托尔仍然神志恍惚,不能从人们的崇敬中得到安慰和喜悦。1918年1月6日,康托尔在一家精神病院去世。
⑸ 孙中山的故事300字或400字
哥们成了岳父:孙大炮的朋伦之乱
做出朋伦之乱的这个人,就是名震中华民国的革命先行者孙大炮。
孙大炮之称谓自然是别人馈赠的外号,意指做事不贴边、不靠谱。不过这个外号用在他惊世骇俗的魄力上倒也适当。这个孙先行者当年扯旗造反、结党反清之时,身边的几个拥趸者中有个姓宋名嘉树的人最为铁杆儿。此人出身富豪,家资万贯,是孙先行者革命活动的主要支持者和赞助商。那时候孙大炮以革命为业,没有养家糊口的经济收入,一切生活用度全靠社会资助过活。每当孙钱粮不济的关键时刻,大都是这位老宋大哥给予及时的援助。
老宋那可是真够意思,不仅出钱出物,当他的大女儿长大之后,还给派到了孙大炮的身边,无偿地为他做一些秘书之类的工作。想那孙大炮没有生活来源,只能靠别人资助过活,哪里还有钱给老宋的女儿开工资?当然人家老宋钱财大大的有,根本就不在乎什么工资不工资的。
老宋大女儿来了后,春去秋来,相安无事。等宋大姑娘到了出嫁的时候,老宋又把他的二姑娘给调换过来了。宋二姑娘来了后,秋去春来,可就出了事了,出了大事了。让老宋万万也没有想到的是,孙大炮天天和这个窈窕淑女耳鬓厮磨,日久生情,竟然和他的二姑娘恋上爱了。孙本来业余爱好就是爱女人,如今被眼前的靓女日蛊夜惑,心中的魔鬼早就被激活了。当然这也可以说是缘分锁定的。宋二姑娘两岁之时,孙对她曾有一抱,当年孙未必想到此幼女会成为他的夫人,却不料,这一抱,却缔结了天缘。前缘加后因,你情和我爱,于是就发生了不伦之恋。到后来,竟然发展到要做个长久夫妻。
这事非同小可!眼见朋伦之乱就要发生,孙的好友们纷纷加入到了劝阻的队伍之中。有的从哥们老宋的感情的方向上去论述,有的从其原配的感受方面上去评说,还有的从革命领袖的表率作用去劝谏,更有人从身体方面为孙着想,说你找个小媳妇,身体根本顶不了,尤其对肝肾极其不好等等等等。
可此时的孙大炮为欲所惑。什么朋友之女儿,什么年龄悬殊,什么休妻再娶,什么领袖表率等等,统统抛至九霄弃之脑后置之度外了,这时候的宋二姑娘也是横下一条心冲破封建的阻力,返回老家,毅然提出了非孙不嫁的主张。
老宋夫妻一听当时就晕了,感觉塌了天一般。也是的,即便是以仁德著称的刘备,遇上关云长要娶他女儿这事儿,也得发疯。恁这是干痕么!那个孙大炮的儿子都比你岁数大,你还跟他!你想找个爹呀?一怒之下,老宋把二姑娘给软禁起来,想以此隔绝和孙大炮的来往。也是天遂人愿,天生一个女佣,提前埋伏在了宋家,此时做了宋二姑娘的内应。在女佣的帮助下,宋二姑娘终于跳窗出逃,远遁日本,和孙大炮拜了天地,入了洞房。
老宋闻得二女儿越窗潜逃,怒火万丈,急三火四地跟踪追击到了日本,可为时已晚,宋和孙已经举行了婚礼,生米业已煮成了熟饭。据说老宋火冒三丈地在总理府前高声叫骂孙抢走了他的女儿,可当孙走出来时,却出人意外地跪在孙面前,恳求孙好好待他的二姑娘。一场好戏却以这样的形式草草收场了。不过,从此老宋大哥和孙大炮割袍断义,既不做哥们,也不做翁婿,老死不相往来了。
这本是一段荒谬离奇的颜色泛黄的故事,可在电视剧《孙中山》中,却被处理得圆满无缺完美至极。孙的原配想到的是孙的大业,自己作为糟糠之妻不能辅佐明君,遂主动下堂,让贤让位,体现了高风亮节;而作为青春貌美的宋二姑娘为了更好地成为内助,积极踊跃并顺利地登堂入室,体现了牺牲精神。在“谁能更好的辅助孙先生闹革命”这个命题下,孙的喜新厌旧得到了一个美好的恰当的理由,孙的新人和旧人也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人生和婚姻答卷。于是,在革命这杆大旗的掩护下,孙的原配深明大义全身而退,宋二女儿甘愿进贡胴体奉献青春,两个女性情敌达到了双赢,加上孙先行者的这一赢,合成三赢。杜甫所鄙视的“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的事根本就没有发生。此一桩事真是开了婚姻史中移婚易嫁的先河,创了吉尼斯的某项记录。
然而这不算什么,在孙前妻之前的前妻的前妻,也是个和宋二姑娘一样的命运:这个日本女子叫大月薰。36岁的孙大炮和当时还14岁的大月熏的故事。
1898年孙第一次来到日本,租住了一个姓大月的日本人家的一楼住房,主人名叫大月金次,她有个小女儿叫大月薰,当时才12岁,尽管人小却“鬼大”的可人儿,很快迷住了已经33岁的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这个时候就爱上了宫川东—的外婆大月薰,那个才12岁的少女。(喂,是110么?)
1902年,孙再来横滨时据说依然住在大月薰家,大概是难以忘怀那个叫大月薰的少女吧,而此时,当年的少女已经初长成,按照中国的说法,女孩15岁早已成人,可以谈婚论嫁了。于是住在一楼的已经36岁的孙就通过秘书温丙诚[人名读音是否正确,待考证]向二楼的房东提出了娶大月薰的请求,结果却遭到了大月一家的反对。据宫川东—的推测,此时亡命日本的孙可能比平时更专注女性,更需要女性的安慰[在场的听众当时都笑了],尽管遭到拒绝,决不轻言放弃,第二年再次提出结婚的请求,依然遭到大月家的反对,理由是:孩子太小了。
但是已经春情萌动,并被孙的爱意感动的大月薰却没有理睬家庭的反对,依然从二楼走下一楼,和孙中山先生同居了。既然生米煮成熟饭了,大月一家也只得随薰到楼下去住了。
从此17岁的大月薰就成为孙先生公开的“情人”,[我认为称之为“情人”也许更合适一些]抚慰了孙中山孤旅之幽怨。孙中山在1903年十一月六日给平山周的信中也说:“弟在此间无甚所事,然以经济困难,退守以待时机耳”,想必的确忧愤不安,需要情感的慰藉。
孙中山回国后,大月薰又是孤独的一个人,带着孩子,难以独力抚养幼女的大月薰最后不得不将女儿“文子”寄养给一个叫宫川梅吉的人,长大后嫁给了一个姓宫川[待考]的人,并生下了两个孩子东一和弘。东一就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这个宫川东—,自称是孙的外孙的人
孙在女人方面,可以说是从法律来讲还是从道德来讲,都犯尽了错误。
本来,“无所谓,谁会爱上谁。”可孙却偏偏竖起了“天下为公”的牌坊,这就不好办了。孙其实是触破了道德和人伦的底线了。“乱爱”和“天下为公”,怎么也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令人欣慰的是,孙大炮尽管带着乱伦和睡皇陵的污点,但毕竟以反帝制的光辉业绩将永垂于史册了。
令人遗憾的是,孙大炮虽然将永垂在史册里,但他那乱伦和睡皇陵的污点也将伴随着他直到永远的永远了。
⑹ 孙中山的故事能写400字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君志所向,一往无前;百折不挠,愈挫愈奋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
为民而有,为民而治,为民而享
⑺ 我们家族的名人 姓项作文400字
我的家族
今天的作业是写《家族故事》。我想,我生活在这样美好的家庭中,我的祖先也一定有十分辉煌的故事吧!我迫不及待地问爸爸:“我们家族的家谱在哪里?哪一位老人最伟大?”爸爸只淡淡地回答:“没有”。爸爸告诉我他只知道他的兄弟姊妹和我的爷爷奶奶,对我的曾祖父略知一二,再往上溯,一切都是空白了。我忙问:“曾祖父是干啥的?伟大吗?”爸爸又只是淡淡地回答:“农民,什么伟大。”
我的曾祖父是农民,朴实,勤劳,默默无闻。他有三个儿子,大爷爷、二爷爷都是面朝河水背朝天的纤夫;我爷爷不甘贫穷,背井离乡、浪迹天涯,学得一手雕刻、修配的手艺,靠小手艺度日,也没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此时此刻,我真为我的家族没有家谱,没有伟人而自卑。此时此刻,我茫茫然然,真不知这篇作文怎么下笔。但是,我突然想到,在我的家族里面,或许真没出过什么伟人,但在那些和我同姓的伟人里面,几百年前他们或许真的和我沾亲带故,只是我不知道而已。如果是这样,我可能就是悬壶济世的孙思邈的后代;我可能就是古今中外被喻为军事圣人的孙武的后裔;我可能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传人;我可能就是……
是呀!孙思邈、孙武、孙中山确确实实是我们家族的一员!我们的家族中岂止是他们!还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张衡、李时珍、李四光、钱学森、袁隆平……我心潮澎湃,中华上下五千年,有多少英雄豪杰,有多少仁人志士,有多少风流人物,他们不都是我们中华大家族的一员吗?
我又平静地想起了朱自清笔下《背影》中躬着背的父亲;想起了孟郊《游子吟》中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慈母……在中华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这样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父亲母亲。这千千万万平淡无奇的父亲、母亲不都是我们中华大家族的一员吗?是的,他们都是我们家族的一员。是他们———这些英雄豪杰、庶民百姓用他们的丰功伟绩、平凡琐事谱写着我们中华大家族的家谱,谱写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
⑻ 描写名人勤奋的故事400字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表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年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为了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起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
⑼ 孙中山的故事,400字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1] 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即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2]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3]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开拓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
⑽ 以感人的故事为题,介绍一个你搜集到的革命历史故事.400字左右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李大钊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那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李大钊同志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他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二十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李大钊同志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和运动之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做了大量工作。他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0年3月,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李大钊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北方广大地区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1922年8月到1924年初,他受党的委托,几次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同孙中山先生商谈国共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猛烈冲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北洋军阀统治。 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自己删减下吧 我也不知道你看重哪些段落 这个真挺好的希望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