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童话故事蝉
❶ 课改版语文《蝉》原文
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它就是曾知知不休的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朋友说:知道么?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名声大多是靠传说故事传开来的;而无稽之谈无论是在有关动物还是人类的故事中,都能找到踪迹。尤其是昆虫,如果说它以某种方式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那是靠了民间传说才走运的,而民间传说却最不关心故事的真实性。
比如说,谁不知道蝉,就连它的名字都没听过呢?在昆虫世界里,到哪儿还能找到像它那么出名的昆虫呢?它那爱唱歌不顾将来的故事,早在我们开始训练记忆时起就被作为素材了。那琅琅上口的短小诗句告诉我们,严冬到来的时候,蝉跑到邻居蚂蚁家去讨吃的。这乞丐不受欢迎,得到的是一个令人心碎的回答;而这正是这个昆虫出名的主要原因。那两行短短的答话粗俗而粗鲁:
你过去唱歌的呀!我很高兴。
那么,你现在就跳舞去吧!
这两句话给昆虫带来的名声,远远超过了蝉高超的演奏技巧。它钻进儿童的心灵角落里,再也不会出来了。
蝉生长在有油橄榄树的地区,大多数人都没听过蝉的歌声;可它在蚂蚁面前那副沮丧样儿却老少皆知。名声就是这么来的!一个严重违背道德和自然史的传说,一个大可非议的传说,一个只适合奶妈讲述的小故事,居然就这样造出了名声。而这名声,就像小拇指〔小拇指:和后面的“小红帽”都是法国童话故事作家佩罗的童话中的人物,收在《鹅妈妈的故事》中。〕的靴子和小红帽的饼一样,顽固地支配着岁月留下的破碎记忆。
儿童是恋旧的人。习惯和传统一旦保存到他们记忆的档案中,就会变得难以摧毁。蝉这么出名,应归功于儿童。他们在一开始试着背书时,就结结巴巴地背诵蝉的不幸。有了儿童,寓言中那些粗浅无聊的奇谈怪论就会保存下来。说什么蝉永远会在寒冷的冬天挨饿,尽管冬天没有蝉;蝉永远会求人施舍几粒麦粒,尽管这食物根本不适合它娇弱的吸管;蝉还会乞讨苍蝇和小蚯蚓,尽管它从来不吃苍蝇和小蚯蚓。
这种荒唐的错误,究竟责任在谁?拉·封丹。虽然他的大多数寓言观察细致入微,令我们着迷,但在蝉这件事上他却考虑欠周。他寓言里的前几个主角,如狐狸、狼、猫、山羊、乌鸦、老鼠、黄鼠狼,还有很多别的动物,他都非常了解,因此他描述起来准确细腻、饶有趣味。这些都是他熟悉的动物,是他的邻居和常客。它们的集体生活和私生活都发生在他的眼皮下;但是,在兔子雅诺〔兔子雅诺:拉·封丹寓言中的主人公。〕蹦跳的地方,蝉是个外乡人;拉·封丹从来没听到过它的歌声,也从来没见过它的身影。他心目中这个著名的歌手肯定是蝈蝈儿。
格兰维尔〔格兰维尔(1803—1847):法国画家,画风怪诞,富于想像。为拉·封丹的《寓言集》配过插图。〕绘制的插图,那狡黠刁钻的铅笔线条与这著名的寓言可谓相得益彰;但他犯了同样的错误。在他的插图里,蚂蚁穿得像个勤劳的主妇,站在门槛上,身旁是大袋大袋的麦粒;乞食者伸着脚,哦,对不起,伸着手;蚂蚁不屑地扭转身去。头戴18世纪宽边女帽,胳膊下夹着吉他,裙摆被北风吹得贴在腿肚子上。这就是这个角色的模样,而这完全是蝈蝈儿的形象。和拉·封丹一样,格兰维尔也不知道蝉的真正模样,倒是出色地再现了那个普遍的错误。
拉·封丹这个浅薄的小故事,不过是拾另一个寓言家的牙慧而已。描写蝉遭受蚂蚁的冷遇的传说,如同利己主义,也就是如同我们的世界一样历史悠久。古代雅典的孩子们,背着装满无花果和油橄榄的草编筐去上学,就已经把它当作背诵的课文在口里嘟囔着了:“冬天,蚂蚁们把受潮的粮食放到太阳下晒干。突然一只饥饿的蝉来乞讨,它请求给几粒粮食。吝啬的收藏家回答说:‘夏天你在唱歌,那冬天你就跳舞吧。’”这情节枯燥了点儿,而且有悖常理;可这正是拉·封丹寓言的主题。
但是,这个寓言是出自希腊,一个盛产油橄榄和蝉的国家呀。那么,伊索真的如传说那样是这寓言的作者吗?我很怀疑。不过,没什么关系。作者是希腊人,是蝉的老乡,那他应该对蝉有充分的了解。即使在我们村里也没有那么少见识的农民,会不知道冬天是绝对没有蝉的。临近寒冬,需要给橄榄树培土。这时节,那些经常翻弄土地的人,都会认得铲子挖掘出来的蝉的最初形态——幼虫;他在路边无数次看到过这种幼虫,知道到了夏天,它是怎样从自己挖的圆井洞里钻出地面,又怎样挂在细树枝上,从背中间裂开,把比硬羊皮纸还要干的外壳蜕去,变成由浅草绿色很快转成褐色的蝉的。
那么,阿提喀〔阿提喀:希腊半岛,雅典位于此半岛上。〕的农夫也不会是傻瓜;连最缺乏观察力的人都不可能错过的,他当然也会注意到;他也知道我那土气的邻居很清楚的事儿。那么,创作这个寓言的文人,不管他是谁,都有最好的条件了解那些事情。那么他故事里的谬误是从何而来呢?
古希腊的寓言家比拉·封丹更不可原谅,他只讲述书本上的蝉,而不去询问就在他身边像锣钹〔钹(bō):一种打击乐器。〕一样喧嚣的蝉;他不关心现实,只因循传统。他只是一个陈年旧事的应声虫,复述从可敬的文明源头印度传来的故事。印度人用笔描述的主题是展示没有远见的生活会导致怎样的苦难;可是古希腊寓言家似乎并没有真正搞懂故事的主旨,还以为自己运用的这个小小的场景,比起昆虫的谈话更接近真实。印度人是动物们伟大的朋友,不会出现这样的误会。这一切似乎都表明:最初寓言的主角并不是我们的蝉,而很可能是另一种动物,正如人们想像的是一只昆虫,它的习性恰好与寓言中的昆虫非常符合。
这个古老的故事,曾在很多个世纪里引起了印度河两岸哲人的深思,也让那儿的孩子们得到了乐趣。它也许和历史上某个家长第一次提出厉行节约一样年代久远。这个故事从上一代的记忆中传到下一代的心里,有的还保持原有风貌,有的就传得走了样儿;而进口到希腊的时候,故事已流传得不是那味儿了。就像所有的传说一样,为了适应当时当地的情况,细节已被岁月的流水磨损。
希腊人在乡间见不到印度人说的那种昆虫,就随随便便地把蝉给放了进去,就像在“现代雅典”巴黎一样,蝈蝈儿代替了蝉。坏名声就这样形成了,错误刻进了孩子们的记忆中,再也抹不去。从此,谬误压倒了真实。
还是设法给这个被寓言诋毁的歌唱家平反吧。确实,它是个讨厌的邻居,我得毫不迟疑地承认。每年夏天,它们被我门前两棵高大葱郁的法国梧桐吸引,数以百计地前来安家;它们从早到晚地不停地鼓噪,敲打着我的耳膜。在这震耳欲聋的奏鸣曲中,我根本不可能思考;思路在晕乎乎地飘忽旋转,怎么也定不下来。如果不利用早晨的几小时,整个白天就会白白浪费。
嗨,着了魔的虫子,你是我家的祸害,我多么想住宅安静呀。可有人说,雅典人把你养在笼子里,好随时欣赏你们的歌唱呢。饭后消化打盹时,有一只蝉在鸣叫也就罢了;可我聚精会神想问题时,几百只蝉一齐奏乐,震得我鼓膜发胀,简直如同酷刑啊!可你却振振有词,理由充足,是你先占领这儿,鸣叫是你的权利。在我来之前,这两棵大树是完全属于你的;而我却反倒成了树阴下的入侵者。好吧,就算你说得有理;不过,为了给你写故事的人,还是调弱你的响钹,压低一点儿振音吧。
事实的真相否定了寓言家的肆意杜撰。尽管蝉和蚂蚁有时是有一些关系,但这关系并不那么确定;惟一确定的是,这关系恰恰与寓言家告诉我们的相反。这关系并不是蝉主动去建立的,为了活下去,它从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反倒是蚂蚁,这个贪婪的剥削者,把一切可吃的东西都囤积在自己的粮仓里。不管什么时候,蝉都不会跑到蚂蚁门口去乞讨,也不会老实地承诺连本带息一起归还;恰恰相反,是蚂蚁,饿得饥肠辘辘去求歌唱家。我说的是求!借和还从来不会出现在强盗的习性里。它在剥削蝉,而且还厚颜无耻地把蝉抢劫一空。这种抢劫,是个奇特的历史问题,至今还不为人所知。
七月的下午热得令人窒息。普通的昆虫,干渴乏力,徒劳地在干枯萎谢的花朵上转悠着,想找水解渴;可蝉对这普遍的水荒一笑置之。它用小钻头一样的喙,刺进取之不尽的酒窖中。它在小灌木的一根细枝上站定,一边不停地唱着歌,一边钻透坚硬平滑、给太阳晒得汁液饱满的树皮。然后,它把吸管插到钻孔中,一动不动,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地畅饮着,整个儿沉浸在糖汁和歌唱的甜美中。
我们再观察一会儿,说不定就能看到意想不到的灾难呢。果然,一大群口干舌燥的家伙在东张西望地转悠着,它们发现这口井,井边渗出来的汁液把它暴露了。这群家伙一拥而上,开始还有一点儿小心翼翼,只是舔舔渗出来的汁液。我看到匆忙赶到甜蜜的井口边的有胡蜂、苍蝇、球螋、泥蜂、蛛蜂、金匠花金龟,最多的是蚂蚁。
那些小个子的为了走近清泉,钻到蝉的肚子下,蝉宽厚地抬起爪子,让这些不速之客自由通过;那些大一点儿的昆虫,不耐烦地跺着脚,快速地吸了一口就退开,到旁边的树枝上去兜了一圈,然后更加大胆地回来。它们越发贪婪起来,刚才还有所收敛,现在已变成了一群乱哄哄的侵略者,一心要把开源引水的凿井人从泉水边赶走。
在这一群强盗中,最不罢休的是蚂蚁。我曾看见过它们一点一点儿地咬蝉的爪尖;逮着正被它们拉扯的蝉的翅尖儿,爬到蝉背上,挠着蝉的触角。一只大胆的蚂蚁就在我的眼皮下,竟然抓住蝉的吸管,拼命想把它拔出来。
这个巨人给这些小矮子烦得没了耐心,最终放弃了水井。它朝这群拦路抢劫的家伙撒了一泡尿逃走了。可对蚂蚁来说,这种极端的蔑视算得了什么呢?它的目的达到了,它现在是这口井的主人了。但是,没有转动的水泵从井里汲水,井很快就会干涸。井水虽少,却甘美无比。等以后有机会,再以同样的方式去喝上一大口。
大家看到了,事实的真相把寓言里虚构的角色彻底倒了过来。肆无忌惮、在抢劫的时候毫不退缩的求食者,是蚂蚁;而甘愿和受苦者分享成果的能工巧匠,是蝉。还有一个细节,更加能说明角色的颠倒。歌唱家在五六个星期里长时间地欢腾之后,生命衰竭,从树上掉了下来。尸体被太阳烤干,给来往行人践踏,又给这个总在寻找战利品的强盗碰上了。蚂蚁把这丰盛的食物撕开,肢解,剪碎,分成碎屑,进一步充实它的储藏仓。更有甚者,垂死的蝉,蝉翼还在尘埃中微微颤动,就有一队蚂蚁在拖曳,把它肢解开来。那时的蝉真是满心忧伤啊。这同类相残的行为才真正体现了这两类昆虫之间的关系。
注:《蝉和蚂蚁的寓言》选自《昆虫记》卷五(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邹琰译。有删节。
*******************
希望你读了《绿色蝈蝈》后,还意犹未尽,再看看法布尔是怎样描写其他昆虫的。
本文可看作是一篇翻案文章,法布尔在替蝉打抱不平。大家不妨完整地看看伊索的寓言《蝉和蚂蚁》:
冬季,蚂蚁正忙着把潮湿的谷子晒干。饥饿的蝉跑来,向他们乞讨食物。蚂蚁问他:“你为什么在夏天不去收集食物呢?”蝉回答说:“那时没有时间,我忙于唱美妙动听的歌。”蚂蚁笑着说:“你夏季如要唱歌,那么冬季就去跳舞吧。”
再看看拉·封丹的寓言诗《蝉和蚂蚁》:
蝉小姐歌声不歇,/送走了欢乐夏日。/当北风呼啸而起,/才发现家徒四壁。/没一条蠕虫填肚,/没一只蚊蝇充饥。/她只好去求邻居,/小蚂蚁给她救急。
“请您借我一些谷粒,/让我挨到明年夏季。/以动物的名义发誓,/八月一定还您本息。”
蚂蚁纵有千般不好,/赊借却不轻易冒失。/“大热天您都干了啥?”/这就是蚂蚁的问题。
“为所有人日夜唱歌,/这么说不怕您生气。”/“唱歌?我倒没有关系。/好嘛,现在您跳舞去!”
而在这篇文章里,法布尔以一个科学家的严谨和求实精神,通过认真的观察、研究,得出结论,认为蝉实际上是一个歌唱家,是一位勤劳的能工巧匠,而蚂蚁才是不折不扣的贪婪的剥削者。你同意给蝉平反吗?请你在炎热的夏季里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了解一下事情的真相吧!
生活中,确实有一些现象或结论,人们毫不怀疑它的正确性,但实际上可能包含着谬误。留心生活,看看你能不能找出一两个这样的例子。
本文最后写以蚂蚁为首的强盗们拦路抢劫蝉的劳动成果的那几段,非常精彩,拟人化的手法用得非常成功,请反复阅读、品味。
参考资料:http://www.pep.com.cn/czyw/xszx/tbjxzy_1/zdkb/qs/200703/t20070311_312110.htm
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有了它的统治,无论怎样总是不很安静的。
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在阳光曝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于地面相平。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蝉喜欢顶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幼虫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蝉在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谁都以为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其实,它的动作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转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为的可以从根须取得汁液。
能够很随便地在穴道内爬上爬下,这是很重要的。它必须先知道外面的气侯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去晒太阳的日子来到没有。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御外面的恶劣气侯,直到最后一刹那。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消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去考察气侯的情况。
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脱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如果气侯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
它臃肿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汁液,可以用力抵御穴里的尘土。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喷洒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更加柔软。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所以,它在地面上出现的时候,身上常有许多潮湿的泥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找到就爬上去,用前爪紧紧地把握住,丝毫不动。
于是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
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点钟。
这个刚得到自由的蝉,短期内还不十分强壮。在它的柔弱的身体还没有精力和漂亮的颜色以前,必须好好地沐浴阳光和空气。只用前爪挂在已脱下的壳上,摇摆在微风中,依然很脆弱,依然是绿色的。直到变成棕色,才同平常的蝉一样强壮了。假定它在早晨九点钟占据了树枝,大概要到十二点半才扔下它的皮飞去。空壳挂在树枝上,有时可达一两个月之久。
蝉的卵
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这是一个昆虫的很好的家庭。它之所以产这许多卵,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必须有大量的卵,遭到毁坏的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这是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蚋和蝉一样,也有穿刺工具,位于身体下面近中部处,伸出来和身体成直角。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毁掉。这真是蝉家族的大灾祸。大怪物只须一踏,就可轧扁它们,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我曾看见三个蚋依次呆在那里,准备掠夺一个倒霉的蝉。
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而蚋却很镇静,一点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这种成熟的蚋的幼虫,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代替了蝉的家族。
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呆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是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线端摇摆着。
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开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了。
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的小动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这时候,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粘土上。
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里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参考资料:www.sohoxiaobao.com/chinese/bbs/blog_view ...
❷ 驴和蝉改编成童话
驴和蝉的故事
驴听见蝉唱歌,被美妙的歌声迷住了,也想能够发出同样悦耳
的声音,便问道:“你们吃了什么,能发出这样悦耳的声音?”
蝉回答说:“露水。”
于是驴一直等待着露水,终于饿死了。
❸ 编写一个童话故事《知了歌唱家》六年级
夏天来了,小知了,这时候还不叫“知了”,是“蝉”,在一个雨后的清晨从地底下的房子里钻了出来。沐浴着金色的阳光,它抖落身上湿漉漉的泥土,爬上高高的树枝儿,脱去黄褐色的旧衣服,换上翡翠绿的裙子,在头顶绑好了两条小辫儿,就静静的休息着,等待自己的翅膀变得硬起来,就打算振翅高飞。那时候,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在绿荫里做着自由的旅游,该生多么轻松快乐呀,蝉不止一遍的这样想着。
夏天的草地里森林里甚至是河水里,总是不断地举办着音乐会。各种昆虫音乐家鸟类歌唱家都展示着自己的歌喉。所以,蝉突然想到,如果自己也有一副优美动听的嗓音,那样才配得上自己精致雅洁的衣服还有玲珑剔透的身材,于是,它打算找个老师,好好学习一下唱歌。呵,那自己就是好多人羡慕的歌星了。蝉趴在树叶下,不止一次地这样梦想着。
它打听到蟋蟀是有名的歌手,就在一个凉爽的傍晚来到土墙根下的蟋蟀家。蟋蟀听说蝉要学唱歌,很高兴,就收下了这个徒弟。“学唱歌可是很辛苦哟,你要能吃苦才行,”蟋蟀看看娇滴滴的蝉,不忘关切地说,“蝼蛄就没有耐心,吃不了苦,才学了一个月就跑了。”
蝉听奶奶说过蝼蛄,说蝼蛄的歌声实在是不好,所以总是羞答答地躲在泥土下边唱,就说:“知道了知道了,放心吧,我会努力学习,刻苦练习的。”不过,没有几天,蝉就吃不消了。它认为跟着蟋蟀学唱歌要早出晚睡,嗓子累得直疼,真没劲。就在一个早上,悄悄飞走了。
蝉听说大公鸡是男高音,就去拜大公鸡为师学唱歌。大公鸡收下了它,说:“要想成为一个歌唱家很辛苦的,可不能靠三分钟的热情。”蝉羞红了脸说:“知道了知道了,老师,我能吃苦。”不过,没几天,蝉又受不了了。它认为跟着大公鸡学唱歌要早早起床,比跟着蟋蟀还费劲。就在一个早上,趁着凉快悄悄飞走了。
蝉听说青蛙是荷叶上的歌唱家,就投师青蛙的门下,要学唱歌。青蛙爽快地说:“好的,不过要唱得好,就得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哟。”蝉羞得脸红红的说“知道了,知道了。”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唱歌。不过没有学习几天,蝉又受不了了。它受不了水边潮湿的气候,吃不惯青蛙家里的饭菜,还有整天大声歌唱累得自己嗓子都哑了。在一个黄昏,蝉悄悄地离开的青蛙家。
…… ……
就这样,蝉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不过总是受不了苦,于是时间都不长。最后,森林里的昆虫和鸟儿都知道了蝉学唱歌的故事,不管蝉飞到哪里,大家都要笑话它。蝉也害羞见大家,就只能成天躲在浓浓的树荫里边,有时候憋不住了就喊两声,唱出来的竟然是“知——了,知——了——”的声音。蝉害羞极了,好像看到大家发现了自己,都在背后笑自己呢,这时候刮了一阵清风,树枝一摇晃,蝉就惊慌的飞走了。
从此以后,蝉就在树林子里躲躲藏藏的生活,知了知了地嘶哑地唱歌。大家干脆就叫它“知了。”
❹ 编蟋蟀和蝉的故事
一个微风的早上,蝉与蟋蟀碰见了。蝉不无骄傲地说:在所有唱歌能手当中,就数我最辛苦、最能干了……
歌声当然也最动听、最悦耳了。但我又是多么的谦虚啊!从不炫耀、夸赞自己。我只知向老黄牛那样默默的奉献——不懂得何为索取呢!蟋蟀小弟,你看我,是不是值得你学习呢?
我压根儿就没想过,用我嘹亮、动听的歌声得到回报!我只知奉献、奉献、奉献、付出、付出再付出……功名利禄,让给你们追逐去吧!
你看我,具有的高风亮节是不是令你感动的落泪呢?令你的心脏不由自主的颤动不已吧!蟋蟀厌恶的打了一个“喷嚏",撇嘴鄙视地说:蝉哥哥,你和我比差远喽!其它的多方面,我超过你的地方,我就不值得,不屑说了。
我问一事?你可知农民伯伯为何要到田野劳动呢?说白了,这都是我的大功劳!说清楚点,还不是爱听我美妙的歌声吗。农民伯伯为了听我动听、迷人的歌唱,他们才肯到田野去种庄稼的……
假如田野中没有了我,你的伟大的、高尚的、无与伦比的、盖了帽的、酷毙了的、蟋蟀棒弟弟,我敢百分之百的发誓保证……田地会荒芜,不管是谁都的挨饿!
❺ 三只蝉的童话故事怎写
你可以借鉴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
❻ 以蚂蚁和蝉为主人公编一个童话故事
蚂蚁王国有十几个蚂蚁公主,其中最小的公主莎莎,最为可爱,乖巧。有一天,她出去玩,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洞中。这个洞是通向蝉的王国,这个王国只有一位公主,叫雨新,这个公主也是最小的,她刚好看见昏迷的莎莎,将她救走了。
大概是这样的,算是开头吧,剩下的自己想。
望采纳。
❼ 把蝉与狐狸寓言故事改编成童话故事
晌午,森林里一片寂静,几棵大树被太阳烤的昏昏欲睡,偶尔远处传来了几声蝉叫,
感觉是在喊热死了热死了,恰巧被路过的狐狸给听见了,正饿着肚子的狐狸灵机一动,对蝉说:“小兄弟,热吗,快下来,我给你吹吹。”蝉无精打采的继续叫着,没搭理他。狐狸突然指着天空说:“看,麻雀飞来了。”蝉一听,脚一软,掉了下来,摔得哇哇大叫,刚把狐狸乐的,谁知,螳螂姐跳出来指着狐狸骂:“怎么回事啊,明明是我的菜,你抢什么枪啊。”狐狸气不打一处来,回道:“胆肥了,还这么嘚瑟。”螳螂姐舞出双刀:”我就不信了,你还能只嘴遮天。“······就这样狐狸和螳螂理论了一番,却不知蝉兄早已拍怕翅膀走人了。
❽ 三只蝉的童话故事五十字
.小熊茫然地走在大街上,他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到底在哪里。小熊决定背井离乡,离开伤心地,到其它的城市再谋生路。小熊来到火车站,本想买卧铺票,可手里的钱包特别无奈,他有点悲哀。
十点半,小熊坐上了硬座火车,他毫无睡意,心里就像有二十五只小老鼠——百爪挠心。朦胧之中,小熊看见一个小偷正在偷东西,他大吼一声:“住手!有小偷!”车上的旅客都被惊醒了,纷纷翻看自己的钱包。野猪哭道:“我的钱包不见了!有五万米币呀!”小熊急忙扭动着胖胖的身体追了上去。刚追到车厢接头处,闪过来了两个戴墨镜的黑山羊,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匕首,一看就知道是黑道上混的。他们威胁小熊道:“你少管闲事,再敢走过来一步,老子就捅死你。”小熊毫无惧色,浑身充满正义的力量,推开他们继续追。俗话说,好虎斗不过群狼,小熊只觉得背后一凉,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小熊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周围围着一群人,看小熊醒来,都欣慰的笑了。一个身穿制服,首长模样的大象发话了:“小熊先生,出于您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我们决定授予您‘见义勇为模范’,并特聘您为火车站片警,再奖给您一个红包,好好养伤吧。”说完,递给小熊一个红包。
小熊心想,自己只是追小偷,不让小偷得逞,这是一个公民应该做的。
❾ 根据法布尔的昆虫记写一篇童话故事
在7月中旬的一个夜晚,我独自在田野里倾听着蝈蝈的叫声。
晚上9点的田野是凉爽的,沉静的,蝈蝈发出的叫声划破了夜的寂静,随即,又是一声蝉的哀鸣,这只不幸被蝈蝈逮到了的可怜的小生灵,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发出了一声令人心颤的鸣叫。但一切都是徒劳。
在6月份,我捉到了不少的蝈蝈,我喂它们一些水果和蝉,但他们只吃蝉的肚子和一些甜的水果,我发现他们喜欢吃甜食。
这些蝈蝈也是食肉的能手,虽然不如螳螂般的残忍,但也从不放过自己死去的同伴,贪婪无时无刻腐蚀着他们的心。
蝈蝈也是十分和睦的,它们群居的时候从来就没有争吵过。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一起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