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故事人物500字

故事人物500字

发布时间: 2020-11-25 04:37:14

『壹』 历史人物小故事 两篇500字

本人原创文章两篇

当一个平凡的人进入历史的眼眸
西汉武帝时候有一个人叫朱买臣,喜欢读书,家里很穷,又不会打理营生,只靠着砍柴卖柴维持生计,他和妻子常常一起背着木柴去集市,史书当中类似性质的故事很多,读到这大概就能判断下面的剧情了:夫唱妇随,买臣读书不废,后来有了机遇,终于做了官,政绩颇好……

但是这次不一样了,简直就是历史上独一无二,因为他妻子把他休了,当然是逼着他写的休书,但也算是女方主动提出离婚,可怜朱买臣名垂青史,被史官记录下来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被甩。情何以堪。

故事是这样的,朱买臣两口子一起背着柴火赶路,买臣兄喜欢边走边背书,日子久了人所皆知,路上前前后后的人便开始指指点点(这种行为我们说至少距今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啦),耳语的内容很明显——你个砍柴的背神马书啊(就像当初种地的陈胜那句“苟富贵勿相忘”遭到众人耻笑一样。)

对此,朱买臣倒是不理会,但女人也是要面子的,就数次制止买臣兄:“要点脸吧”。不知道买臣兄具体怎么想的,不背书改摇滚说唱了。他女人大怒,当即表示不过了。买臣这才赶紧赔笑脸,说出一句“混账”话来:“算命的说我五十岁的时候大富大贵,今年四十多了,你跟着我也受了不少苦,再忍我几年,将来富贵了好好报答你!”他女人大骂:“你这样的早晚饿死,还能富贵!呸!”最后离婚。以后就只有买臣兄自己背着柴火讴歌于道了。

后来,买臣的妻子改嫁了,嫁了一个本本分分的农民。而买臣真的挨饿了。上坟的买臣遇到了同样是上坟的前妻两口子,前妻见到买臣饥寒交迫,心下不忍,就管了他一顿饭。算是救了买臣兄一命。(这里我一直有个怀疑,买臣自己都要饿死拿什么上坟,是不是到墓地找吃的呢,史书无记载,我也不好妄加揣测。)

故事到这开始转折了,有时候算命瞎子的话还真是不可不信,汉武帝开始在全国海选人才,买臣表现突出,真的做官了,而且这官不一般,皇帝身边的顾问之一。由于在皇帝手下混了个脸儿熟,又赶上买臣兄家乡所在地少数民族不安分,汉武帝决定派他回家乡备战,只见皇帝安慰他说:“富贵了不回家乡,就像穿着名牌走夜路”。于是,买臣回家乡了,官职相当于今天的市委书记兼任市长、地方军区司令。

到市委衙门那天,各部门长官们正在聚餐,没人搭理买臣兄,买臣也是好脾气,就在旁边等。脾气好但是他不傻,小子故意把包裹官印的绸子露在衣服外面,然后转悠。终于,有个属下发现了,很好奇,就起身来看,一看不得了,大喊:“别喝啦,首长到了!”其他人瞟了一眼朱买臣,哈哈大笑:“朱买臣?别扯淡了!”这名属下急头白脸的说:“真是!有大印!”大家忙过来看,然后就瞬间醒酒了。

大家马上展开首长返乡的部署工作,迅速组织了一个一百多辆的豪华车队,陪同领导到老家探亲访友,老家所在县政府,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组织全县老少爷们、妇女紧急大扫除,重点是境内马路,大干一个通宵。第二天,只见豪华车队到来,道路两旁的群众热烈欢迎,买臣兄却从中看到了躲在人群后面的、他那正拿着扫把的前妻两口子。

不知道买臣这时心情如何,但他一定记得过去的日子,以及他当初的“戏言”。他下令把前妻两口子接到了车上,把他们的家搬进了自己府里,养了起来。但是。但是。一个悲剧发生了,一个月后,他的前女人自尽了。
一年以后,买臣兄击破叛乱的少数民族,立下大功,返回京城。数年以后,买臣死于政治斗争。

历史总是照耀后世,后世总是重复历史。砍柴的朱买臣心中有个大理想,这个大理想实现了但又最终压垮了他。不知他是不是想过,他做成了,但是却没有当初预计的美好收获。

朱买臣的妻子,命运因为朱买臣而改变,总觉得朱买臣是有责任的,但是又不能怪朱买臣。

荒诞,也许只属于我们眼中别人的生活。

历史只是故事之宋弘的婚姻保卫战
两汉之交,天下无主,当时最大的一伙土匪——赤眉(教科书上说是农民武装),得势了,得势了就想着正规化,正规化就是建立朝廷,树立百官,于是有一定名气的宋弘就被请来做官,请不来就绑来,宋弘不得已只能答应去,但终究还是没去,道上跳河了,捞上来后装死,看来宋先生绝对是实力派,居然骗过去了。

后来有关他辅佐光武皇帝刘秀的故事我就不说了,我说一件刘秀和宋弘之间的私事。
这事是保媒。媒人是刘秀。
当时,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不知大家耳熟吗,就是袒护杀人奴才,最后成就了强项令董宣的那个湖阳公主)刚刚守寡,刘秀想给姐姐再找一个,但又不好直说,毕竟刚刚守寡,前姐夫尸骨未寒就保媒,确实有点不地道,再说也不知道姐姐愿不愿意找。
但是刘秀是有办法的,办法叫探口风,他先和姐姐聊天,聊着聊着就把话题往当朝大臣身上引,目的就是暗中了解姐姐对谁印象好,从而先确定下一任姐夫的人选,其他的比如啥时候过门,再说。坏啊!湖阳公主也不傻,正好也是有这心思,将计就计,大夸特夸宋弘,认为气质、容貌、品质、能力,其他人都比不上。姐俩默契。定了,定了!就是他了!
但有一个问题,宋弘有老婆!这姐弟俩都知道,这事比较绕不过去,公主不能当妾啊,二婚也不能当妾啊。题外话:中国古代历来不是一夫多妻制,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你要问有神马区别,区别就是按照一夫多妻制,陈世美就可以不死了。
于是还得刘秀出马,办法是一样的,还是探口风。找了个理由单独召见宋弘,其实也不是单独,因为湖阳公主被安排在屏风后面暗中观察。
一番寒暄之后。。。。
刘秀发话了:“俗话说啊,地位高了就要换朋友,有钱了就得换老婆,这种事挺正常吧。”
画外音:我想让你离婚当我姐夫!
不知宋弘之前是否有所察觉,面对皇帝这种不找边际的问题回答的实在流利:“臣听说贫贱时的朋友不能忘却,结发夫妻不能抛弃(原话是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很有名的两句话,原来出处在这里)。”
画外音:老子不!
刘秀蔫了(刘秀毕竟是个明君),只得对着屏风感慨说:“事不顺啊”。估计是怕她姐姐走神没听清楚。
终于没成,而湖阳公主终于嫁给了另外一个人,但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宋弘,差一步就领先陈世美一千年获得负心汉的称号了,虽然两者的情况是有区别的,但广大人民群众是会归为一类的。
但历史上,确实还真有和宋弘相反的版本,不是卫青,虽然卫青也娶了皇帝守寡的姐姐,起码俩人有“自由恋爱”的嫌疑,我要说的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即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王献之,故事经历与宋弘差不多,只是皇帝昏庸点,结果相反,休妻娶了守寡的公主。但王献之很痛苦,临死时,当时的佛教还是道教记不清了,也流行死前忏悔赎罪这一套,王献之只是说,我这辈子没什么后悔的事,只在离婚这件事上实在对不起前妻。

『贰』 关于革命英雄故事的作文500字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出生于察哈尔省(今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的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上过几天学堂,后因家贫而辍学。抗战爆发后,他的家乡成了抗日游击区,他13岁时就曾掩护过八路军干部,当上了儿童团团长。年少的董存瑞机灵聪明,很有骨气,被称为“南山堡的王二小”。

1945年春,董存瑞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7月参加了八路军。1946年4月初,在察北重镇独石口遭遇战中,他机智地夺下敌人的一挺机枪而被记大功一次,被部队授予勇敢奖章。

1947年初的长安岭狙击战,他在班长牺牲、副班长重伤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自任班长,如期完成了狙击任务,又立大功一次。至牺牲前,他共立大功3次、小功4次,荣获3枚勇敢奖章和一枚毛泽东勋章。

1947年3月,在平北整训期间,董存瑞入了党。毛泽东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后,各战略区的部队纷纷练习城市攻坚战。

当年解放军没有飞机,也缺少坦克,攻坚主要靠有限的炮兵和步兵实施爆破。董存瑞带领的班被师、团领导誉为“董存瑞练兵模范班”,他本人也被授予“模范爆破手”的称号。

■隆化战斗打响前,在比武中夺得 “爆破元帅”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 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 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

1948年5月初,董存瑞所在部队参加冀热察战役。隆化县城是热河省会承德的拱卫,敌人事先在这里修筑了大量碉堡,有些特殊构筑的暗堡还被称为“模范工事”。

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临出发前,身为爆破组组长、在比武中夺得“爆破元帅”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打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之后,敌人隐藏在围墙外干河道上桥形暗堡的机枪突然开火,部队遭受严重伤亡,突击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战友又一个个在中途倒下。

面对敌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段高度,河道两侧护堤陡滑,他两次安放的炸药因没有木托都滑了下来。此时,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

『叁』 给故事人物做名片作文500字急!!!!!

我好像一张名片,象征着父母的脸面父母随时带着,我的荣耻就代表着他们的表情。
记得小时候,我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我从不要玩具,零食,懂事的很。记得爸妈一下班给我买水果,我总是吵着自己洗,然后向宝贝似的送到他们手里,等着他们说我乖。我爸妈的朋友总夸我懂事。我是父母的骄傲!
上学了,我不像其他孩子需要家长接送,自己走回家,父母开心的不得了:我的女儿长大了。老师都奇怪,这孩子怎么这么自立?还以为是父母离异的孩子。我是父母的骄傲! 长大了,我总是帮他们做家务,父母的同事都羡慕他们,剩下这么听话的宝宝。我知道,虽然我很乖,成绩却不好,我努力拼搏,终于,成绩直线上升,让父母的名片上又多了一道彩虹。我是父母的骄傲!
那一天,是爸爸的生日,我用我的“小金库”给爸爸买了一个大蛋糕和一包钻石香烟,爸爸激动的哭了,女儿竟然记得她的生日,和别人说起,别人都惊讶我是个不可多得的孩子,父母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可甜美的笑。我是父母的骄傲!
渐渐地,步入青春期,我也开始了叛逆,可是很轻微,事发后,我总一再道歉,是家庭永远浸泡在幸福中,我爱这个家。我是父母的骄傲!
我长的个子不高,不漂亮,没有动人的歌喉,成绩忽高忽低,但我一直是这个家的骄傲,我懂事听话,不用父母操心。我自立积极奋进,不用父母担心成绩不好。我乐观温和,不做品质恶劣的事,不骂人,不打架。我是父母的骄傲!
我有一天会走,走到哪里,我也不会忘记,我要努力,成为爸妈永远的骄傲!

『肆』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500字

中国历史人物之大英雄卫青:汉武帝时期,卫青官拜大将军,匈奴版就是被卫青打的权逃离了西北边塞,远遁大漠,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 再也没有染指中原,可以说卫青的功劳,他对中原文化的稳定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在对匈奴的几次重大战役中都获得巨大胜利,一步一步将匈奴赶走了,而且卫青手下名将云集,李广就是卫青手下的前将军,可以说人才济济,再加上霍去病(按备份霍去病得管卫青叫舅舅)的策应,两面夹击,匈奴能好的了吗。但是由于积劳成疾,卫青英年早逝,没有得到更多的功绩。

『伍』 爱国人士的故事500字

屈原是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他生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家乡在现在湖北的秭归(zǐguī),离长江三峡不远。这里风景奇美,山影水声迷人动听,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故乡,热爱楚国。可是楚国统治者腐败无能,不图进取,使国力渐渐衰弱,百姓生活也很痛苦。屈原非常着急,来到都城劝楚王改革图强。不料他受到奸臣的陷害和攻击,一度信任他的楚
王竟把他赶出都城,流放到了远方。
屈原一片爱国心不被人理解,难过极了。有人劝他:“楚国既然不需要你,你何不到别国去,照样可以施展才能啊!”
屈原回答说:“我爱我的楚国,为它的命运担忧,为百姓的痛苦伤心。明知自己的处境很危险,可是舍不得我的故土。我希望有一天还能为它出力。”
屈原写了许多诗,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他想象着自己乘着龙驾着象,在天空中翱翔,就要飞往远方,离开楚国,忽然回头看到了可爱的家乡,立刻停住了脚步。他的仆人哭了,连马也不肯再往前走。他又回到了楚国,并下决心:“如果不能实现我的愿望,我就投江而死,用生命殉我的祖国!”
不久,屈原怀着对楚国深深的眷恋,投入了汩罗江(在现在湖南)。他对楚国的爱也就是对中国的爱,对自己所属民族的爱。所以全国人民至今还怀念他,每年端午节人们划龙舟,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者。

『陆』 战争时期英雄人物故事500字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
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纪念碑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1940年河北唐县儿童团员在执行“安检”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手持红缨枪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

“消息”树上的小哨兵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了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烽火中的儿童剧团:孩子剧团

抗战期间,学生在制作木刻书籍宣传抗日

孩子剧团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和爱国知识分子创办的儿童艺术团体。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以沪东临青学校为主的一部分中小学生,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难教育社得知情况后,立刻派人前往,于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剧团。孩子剧团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抗日救亡爱国宣传。小团员在老师的领导下,进行各种宣传抗日节目的排练,然后再深入到各地特别是抗日前线去演出,宣传抗日。

孩子剧团的足迹遍及8个省市和几十个农村集镇,演出过《乐园进行曲》《猴儿大王》等优秀节目,为宣传抗日做出了贡献。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会上三个小英雄:张玉芬(左)、牛中才(中)、温三郁(右)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铁蹄下抗争 战火中成长——当年的抗战少年儿童追忆抗日救亡

『柒』 卡通人物编故事500字

孙悟空参加奥运会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完经后,各自回到了各自的住处,其他人都隐居了,唯独这个“多动症”患者孙悟空闲不住,只在水帘洞里呆了半个月,就又出来闲逛了。(孙悟空就是闲不住的人,性格特点抓的非常好。)

说来也巧,他来到了北京,正好赶上第29届奥运会召开。他溜达着来到“鸟巢”,看里面挺热闹,就打听那是在干什么,又问什么是奥运会,才知道这是人间最盛大的体育比赛。他一听可来劲了,心想:我五百年前就是出自神州大地,一定要参加比赛,为中国队争光。(悟空也有报国之志。)

孙悟空来到报名处一口气报名参加了三项比赛。他先参加了110米跨栏比赛,他听说刘翔是上届冠军,心想这次一定要超过刘翔,刷新人间最高记录。比赛开始了,悟空拼命地跑着,可是发现自己不用筋斗云根本跑不快。他想:“何不把筋斗云藏在地下呢?”于是,他唤出筋斗云藏在地下,装着一幅奔跑的样子,只用了1秒钟就达到终点,他扭过头时,所有的运动员还没缓过神来呢。(不愧是齐天大圣啊,速度就是快。)可惜他好多次是从栏下钻过去的,被裁判判做严重犯规,成绩无效。

接下来,孙悟空又参加了跳水比赛。他以为跳水就像跳崖一样,谁知还要有一些花样动作。幸好他曾经在东海跟着老龙王练习过“极限运动”,这点动作对他来说是“小菜”!孙悟空选了最高的跳台和最难的动作,仅用五秒就把这个动作做了两遍,入水时没有一丝水花。“奇迹呀!”评委禁不住扔掉笔大声地为叫喊着,“中国人太伟大了!“(裁判的评价超过所有人的掌声。)

悟空顿时神采飞扬,信心百倍。他觉得一枚金牌有点少,一个筋斗云又来到了篮球赛场。世界各国强队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比赛,中国队大比分领先。孙悟空跃跃欲试替补上场,观众们为之一振,大声地为他加油助威。可惜孙悟空不知道比赛规则,拿到球后只知道抱球到处跑,还撞倒了好多运动员,裁判给了两次警告,可他仍然我行我素。队长姚明感觉孙悟空没有一点儿团队精神,无奈之下只好把他换下来。这时,悟空犯了猴急,硬是要跟姚明拼命,幸亏大家及时制止,才防止了这场“暴力事件”的发生。(天不怕地不怕的毛病又犯了,幸亏还顾及一点儿队友的面子。)

这次运动会,悟空虽然拿到了一块金牌,可篮球赛场上的事情让他高兴不起来,只好遗憾地返回花果山。

『捌』 抗日英雄事迹故事500字左右

革命先烈赵一曼的英雄事迹。

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

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

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帮助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

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员的信仰!”

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

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

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去。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8)故事人物500字扩展阅读:

赵一曼毕业于黄埔军校,属于该校唯一的一批女学员。1927年初,黄埔军校的分校开始在全国的一些大中城市招收学员,并决定开始招收女学员。招收女学员的消息在当时的一些报纸刊登后,各地女青年报名相当踊跃。

最后经过严格的审查,只录取183人组成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子学员队。加上由湖南学兵团并入的30名女生,女生队总数为213人。这些女学员分别来自全国各地,但以湖南、湖北和四川人居多。她们当中有的是在校大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学生。

女学员中未婚者占绝大多数,但也有少数已婚者,还有的已经当了妈妈,有的还缠过足。从出身、年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来看,大都参差不齐,基本上是“爱国有心,知识不足”。其当时当兵的动机大多是为了脱离封建家庭的压迫,找寻新出路。

1927年7月,汪精卫步蒋介石后尘,公开发表声明反共,一些进步的领导人脱离武汉政府。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决定提前结业,每个学员发一张黄埔军校第6期的毕业证书。

213名女学员除极个别学员被送到苏联学习外,大部分都被分到叶挺和张发奎的部队,也有不少人回到家乡,有的从事地下工作,有的后来又辗转找到了革命队伍,也有的消极落伍了。

但黄埔军校也涌现出了赵一曼、胡兰畦、谢冰莹、宋绮云、胡筠、曾宪植、黄杰、张瑞华、危拱之等一大批巾帼英雄。

『玖』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故事500字

《目送》这本书让我认识了龙应台。这是一本散文集,里面的七十三篇散文满满的都是写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这本书三代人可以共读。它的用词很朴实,没有多少华丽的词组。龙应台从一件件极为渺小的事中,悟出了一个个人生道理。《目送》还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背影》。

《目送》中的七十三篇散文,书写了父亲、母亲、儿子、朋友和兄弟;记叙了逝、老、离、牵挂和携手共进。龙应台的文字,时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时温柔婉转,如微风过麦田。把书中的一个个故事描绘的淋漓尽致。用鲁迅的一句诗句来形容,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翻开书,第一篇散文就是《目送》,文章通过写送华安去机场的事反映了当今子女们排斥父母的现象。“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读到这儿,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和父母告别时的画面。那时,我是否也是这样的?也许,那时,他们正在心里悄悄的流泪。“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们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几句短短的话语,透露出当时作者内心淡淡的忧伤。父母含辛茹苦培养我们,大半辈子时间都花在我们身上,告别时控制不住的感情,却被我们排斥、漠视。他们想得到的,不是金钱,不是权利,更不是什么荣华富贵的东西;他们希望得到一个拥抱,渴望听到我们说几句温暖人心的话语,更想得到告别时的回头一瞥,回眸一笑。这些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往往是最可贵的。等我们长大以后,告别,也许意味着一两年都见不到,而不是一两天。告别时父母内心的不舍之情,或许比较夸张,但我们必须接受,因为他们是辛辛苦苦抚养我们长大的父母。

记得和同学们去三亚玩的那一次,到了机场,和同学们会面后,和爸爸妈妈说了再见,又强忍着听了几句妈妈的叮嘱,立刻玩了起来。好像监狱里的犯人被囚禁了十年后获释了一样。“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我们在和父母道别时的不耐烦,他们,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流泪。我们留给他们的,只有背影。告别时,父母内心深处的不舍、忧伤只能通过目送我们的背影来缓解。

处在叛逆期的我们,渴望自由的飞翔,不想再想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离开父母的同时,也许,心里正在暗暗的窃喜:终于可以自由生活了!但是,不论我们走到海角天涯,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父母;最挂念我们的,也一定是父母。告别时给他们的回头一瞥,回眸一笑,就能让他们一颗悬挂的心立马放下,对我们一万个放心。

告别时,我们不能让父母目送我们的背影渐行渐远,我们要用行动告诉他们,我们在外面不会有事的,让他们对我们的出行一万个放心。不管怎样,请做到:勿留背影!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